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了_2”的行、知、言三域 被引量:100
1
作者 肖治野 沈家煊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8-527,共10页
以往对句尾语气词"了2"的语义刻画存在过于繁杂和过于概括两种倾向,本文提出用"行、知、言"三域将"了2"的语义刻画为表示"新行态的出现"、"新知态的出现"和"新言态的出现"... 以往对句尾语气词"了2"的语义刻画存在过于繁杂和过于概括两种倾向,本文提出用"行、知、言"三域将"了2"的语义刻画为表示"新行态的出现"、"新知态的出现"和"新言态的出现",同时将"了1"的语义归入"行"域。三域的刻画框架能更好地说明"了2"的各种意义和用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更好地说明"了2"和"了1"的区别和联系。最后说明在刻画汉语各类虚词的语义和用法时"行、知、言"三域是一个很实用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词 “了”
原文传递
三个世界 被引量:82
2
作者 沈家煊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03-408,共6页
本文通过对一个语篇引入话题时两个句式选用情况的考察,说明确实存在三个并行的世界:物理世界,心理世界,语言世界。语言世界不是直接对应于物理世界,而是有一个心理世界作为中介。通过对复句内两个分句之间语义关系的分析,说明语言世界... 本文通过对一个语篇引入话题时两个句式选用情况的考察,说明确实存在三个并行的世界:物理世界,心理世界,语言世界。语言世界不是直接对应于物理世界,而是有一个心理世界作为中介。通过对复句内两个分句之间语义关系的分析,说明语言世界内部也存在相应的三个世界——行域、知域、言域。三域之间不仅有并行关系,还有引申关系。行域义是最基本的,由此引申出虚化的知域义,再进一步虚化得出言域义。语言世界内部之所以也有一个言语世界,归根到底是由于语言具备的两个特性。一是语言可以用来指称或陈述语言自身,这是语言的"自反性"(reflexivity)。二是语言的力量,即提问、请求、许诺等所谓"语力"(illocutionary force)可以出于语言说出来这一行为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世界 心理世界 语言世界
原文传递
副词“也”的行域、知域和言域 被引量:11
3
作者 肖治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0-104,共5页
通过建立行域、知域、言域的语义框架,可以发现副词"也"的一些看似没有联系的意义都可以得到解释。"也"表示委婉语气的用法也是通过引入一个社会规约的类同参照来减缓主观色彩,因而事态、认识或言语行为的出现显得... 通过建立行域、知域、言域的语义框架,可以发现副词"也"的一些看似没有联系的意义都可以得到解释。"也"表示委婉语气的用法也是通过引入一个社会规约的类同参照来减缓主观色彩,因而事态、认识或言语行为的出现显得合乎情理。三域之间存在着交叉,不同语义域也可能共用同一个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也” 类同
下载PDF
从认知角度谈“小句宾语” 被引量:7
4
作者 曾立英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48-52,共5页
先界定了带小句宾语的句子的结构表达式,接着分析了带小句宾语的动词情况,把带小句宾语的动词分为五组,并从认知的角度指出这五种分类大致是由“行域”到“知域”再到“言域”,是由身体感官上的动作到心理活动再到口头表达,这是一种隐... 先界定了带小句宾语的句子的结构表达式,接着分析了带小句宾语的动词情况,把带小句宾语的动词分为五组,并从认知的角度指出这五种分类大致是由“行域”到“知域”再到“言域”,是由身体感官上的动作到心理活动再到口头表达,这是一种隐喻的方式。同时指出,动词和小句宾语之间的距离实际上也反映了语言成分之间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句宾语 配价语法 现代汉语
下载PDF
语义三域的机制思考:隐喻还是转喻? 被引量:4
5
作者 范振强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20-26,共7页
从行域到知域再到言域的语义演变通常被认为是隐喻机制在起作用,这与语义演变的渐进性相矛盾,转喻也是三域语义演变的重要机制。语义演变既依赖语用推理中隐含义对字面义的替代,也保持语义关系上的相似性。从行域到知域再到言域的演变... 从行域到知域再到言域的语义演变通常被认为是隐喻机制在起作用,这与语义演变的渐进性相矛盾,转喻也是三域语义演变的重要机制。语义演变既依赖语用推理中隐含义对字面义的替代,也保持语义关系上的相似性。从行域到知域再到言域的演变过程背后的语用推导是一种邻接关系的替代,整个过程就是在相似性基础上通过邻接替代来实现语义演变,是隐喻机制和转喻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转喻
下载PDF
总括范围副词“都”与“一概”的行知言三域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丽香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5-19,共5页
从行、知、言三域角度对"都"与"一概"进行分析,认为"都"句倾向于出现在行域,主要用来陈述客观事物。"一概"句不出现在行域,而出现在言域和知域,它的主要语旨用意是用来指令、规定、宣告、许诺... 从行、知、言三域角度对"都"与"一概"进行分析,认为"都"句倾向于出现在行域,主要用来陈述客观事物。"一概"句不出现在行域,而出现在言域和知域,它的主要语旨用意是用来指令、规定、宣告、许诺、评价等。因此"一概"的主观性高于"都"。据此理论基础对"都"字句和"一概"句的句法结构不同、互换有何规律等相关问题进行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概
下载PDF
“唱衰”的语义演变及其词汇化
7
作者 王新宇 《镇江高专学报》 2024年第4期40-45,共6页
“唱衰”本义为“让某人的名声受损”,借用到普通话后,语义变为“不看好”,其语义演变过程涉及行域到知域再到言域的投射。从结构上看,“唱衰”是动补短语,在语言使用过程中逐渐凝固成词。在这一过程中,句法演变的诱发作用、语言识解时... “唱衰”本义为“让某人的名声受损”,借用到普通话后,语义变为“不看好”,其语义演变过程涉及行域到知域再到言域的投射。从结构上看,“唱衰”是动补短语,在语言使用过程中逐渐凝固成词。在这一过程中,句法演变的诱发作用、语言识解时的组块心理是诱发“唱衰”词汇化的重要因素,语义结构的重新分析是其词汇化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唱衰” 语义演变 词汇化
下载PDF
主题、视角与方法:郭宝崑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8
作者 李松 向诗蕾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4年第1期55-64,共10页
作为新加坡重要的华人剧作家与戏剧导演,郭宝崑在新加坡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经40多年的发展,郭宝崑研究已初具规模。郭宝崑与新加坡文学史密不可分,往往被置于华语戏剧史的框架中进行讨论。学界的郭宝崑研究主题往往遵循以... 作为新加坡重要的华人剧作家与戏剧导演,郭宝崑在新加坡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经40多年的发展,郭宝崑研究已初具规模。郭宝崑与新加坡文学史密不可分,往往被置于华语戏剧史的框架中进行讨论。学界的郭宝崑研究主题往往遵循以作品为中心的主流范式,理论研究和作者研究仍有尚待发展的空间。政治话语的突入视角与史学关注的方法成为郭宝崑研究的共同特点。反思现有研究成果,可以清晰揭示“本土”这一概念背后反映的两种思维范式的目的性差异。为了弥合差异的沟壑、建立双向交流的桥梁,知域这一复合问题群成为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方案,在拓宽文化视野的同时确立了一种以地方的文学经验介入全球范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宝崑 华语戏剧 新加坡
原文传递
“知域”视角下印尼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反馈
9
作者 潘玥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104,共15页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追求的共同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建构与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卓著成就,引起了同为人口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却深陷“现代化悖论”的印尼的广泛关注。在“知域”的视角下,知识的流动和影响不仅受地理...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追求的共同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建构与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卓著成就,引起了同为人口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却深陷“现代化悖论”的印尼的广泛关注。在“知域”的视角下,知识的流动和影响不仅受地理因素影响,还与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印尼与西方国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评价存在明显的差异。印尼可被视为一个独特的知识接收和处理中心,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是多重知识流动和交互的结果。印尼政府与学界普遍认可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与社会成就,然而,部分精英与学者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外交成就存在偏见,公众普遍对中国式现代化认知程度较低。印尼民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偏差缘于多重因素:媒体的选择性报道左右了信息获取渠道,文化和宗教差异构成了社会疑虑的内在源泉,而教育系统和历史因素则是形成偏见的深层原因。展望普拉博沃执政时期,中印尼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和共同现代化进程将不断深入,两国关系将迈入新阶段。这不仅有利于各自发展,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可供借鉴的示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印尼 反馈 中国—印尼关系
下载PDF
话语标记“你看”及其演变过程之辩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振峰 《华中学术》 CSSCI 2016年第2期228-236,共9页
现代汉语中存在三个'你看':'你看1'是让听话者把视线集中于某人或某物,'你看2'用来提醒听话者注意某种情况,'你看3'则用于询问听话者的观点,其中'你看2'为话语标记。一般认为,话语标记'你... 现代汉语中存在三个'你看':'你看1'是让听话者把视线集中于某人或某物,'你看2'用来提醒听话者注意某种情况,'你看3'则用于询问听话者的观点,其中'你看2'为话语标记。一般认为,话语标记'你看'经历了'行域→知域→言域'的演变过程,然而据我们对历时语料的详尽考察,话语标记'你看'是直接从'行域'发展到'言域'的,并未经历'知域'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 “你看”行
原文传递
湘语新邵方言的先行体貌助词“嘚”——基于行、知、言三域的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敏莉 《铜仁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54-56,60,共4页
从"行、知、言"三域来考察新邵湘语位于句末的先行体貌助词"嘚"的语义,能更好地解释一些同形歧域现象,为汉语方言同类助词的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其中,表示说话人希望某个动作行为先发生的行域义是最基本的意义,其... 从"行、知、言"三域来考察新邵湘语位于句末的先行体貌助词"嘚"的语义,能更好地解释一些同形歧域现象,为汉语方言同类助词的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其中,表示说话人希望某个动作行为先发生的行域义是最基本的意义,其它意义都是在此基础上引申发展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行 体貌助词
下载PDF
副词“又”的“行、知、言”三域
12
作者 张秀花 《现代语文》 2023年第12期80-84,共5页
基于三域理论的“行、知、言”三个方面,分析副词“又”表重复义时的各种用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将它分为“又行”“又知”“又言”三类。在表达重复义时,“又行”和行为动作或状态有关,属于现实的行为和既定的事态;“又知”与人们的... 基于三域理论的“行、知、言”三个方面,分析副词“又”表重复义时的各种用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将它分为“又行”“又知”“又言”三类。在表达重复义时,“又行”和行为动作或状态有关,属于现实的行为和既定的事态;“又知”与人们的主观认识有关,句子中通常会包含“该”“要”等推测性词语;“又言”和言语行为有关,并且主观化程度最高。通过这一个案研究,希望能为国际中文词汇教学提供参考,帮助汉语学习者系统掌握“又”表重复义时的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又” 副词 重复义
下载PDF
“或者”类复句的行域、知域和言域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燕明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85-90,共6页
行域、知域和言域理论对于厘清复句中复杂的语义关系有很大的帮助。文章从行域、知域和言域角度对"或者"类复句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些在行域中无法理解或不好理解的句子,在知域和言域中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或者&qu... 行域、知域和言域理论对于厘清复句中复杂的语义关系有很大的帮助。文章从行域、知域和言域角度对"或者"类复句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些在行域中无法理解或不好理解的句子,在知域和言域中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或者"类复句倾向于在行域中出现;行域中的"或者"一律不能换成"还是",而知域和言域中的"或者"一般可以换成"还是";行域、知域和言域句尾可以添加不同的附加问句;行域中"或者"类复句在三域中的辖域、语气均有所差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或者”类复句
下载PDF
多义构式“也就是”解析及其话语功能
14
作者 朱敏 李诗译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5-39,45,共6页
在行、知、言三域的框架下,“也就是”是由概括说明义(行域)、主观小量义(知域)、唯一排他义(言域)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构式系统。其中,行域说明义为基础义,经过基础义原型构式的高频使用,配合语境吸收以及构式压制的相互作用,引申出知域... 在行、知、言三域的框架下,“也就是”是由概括说明义(行域)、主观小量义(知域)、唯一排他义(言域)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构式系统。其中,行域说明义为基础义,经过基础义原型构式的高频使用,配合语境吸收以及构式压制的相互作用,引申出知域贬抑义,再衍生出言域凸显义。“也就是”的话语功能可分为行域注解、总结功能、知域贬抑功能以及言域排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也就是” 话语功能
下载PDF
假设复句内部的概念域分类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丽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148-149,共2页
沈家煊先生在以前的研究中强调了从概念域的角度研究复句的语义关系既系统又概括。在参考沈先生及其他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认知学的概念域角度来分析假设复句内部的语义关系。由于标准不同对假设复句的分类也不尽相同,因此,... 沈家煊先生在以前的研究中强调了从概念域的角度研究复句的语义关系既系统又概括。在参考沈先生及其他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认知学的概念域角度来分析假设复句内部的语义关系。由于标准不同对假设复句的分类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分类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设复句
下载PDF
程度副词“很”“太”“老”差异新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翔宇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5年第9期49-50,共2页
"很""太""老"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程度副词,从三者语义内涵、修饰功能以及在句类句式选择上的差异对其进行分析、描述,并尝试运用"行、知、言"三域理论分析"很""太""... "很""太""老"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程度副词,从三者语义内涵、修饰功能以及在句类句式选择上的差异对其进行分析、描述,并尝试运用"行、知、言"三域理论分析"很""太""老"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三域视角下的多义构式“怎么X怎么Y”
17
作者 刘涵 《现代语文》 2023年第10期55-61,共7页
运用三域理论,对多义构式“怎么X怎么Y”进行系统描写和分类,并将句法结构、语义关系、适用语体等差异作为分类依据。“怎么X怎么Y”内部存在着三种语义关系:条件—行为关系、条件—结果关系、结果—行为关系。表达这三种语义关系的多... 运用三域理论,对多义构式“怎么X怎么Y”进行系统描写和分类,并将句法结构、语义关系、适用语体等差异作为分类依据。“怎么X怎么Y”内部存在着三种语义关系:条件—行为关系、条件—结果关系、结果—行为关系。表达这三种语义关系的多义构式,在“行、知、言”三种认知域上呈现出不同的倾向性。之所以会形成这种规律,与多义构式的构件虚化、结构固化、语体偏向等因素相关。在描写共时材料中概念域的分布情况下,依据历时材料中构式的出现时间和频率,对“怎么X怎么Y”内部的语法化程度进行构拟:构式a<构式b<构式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义构式 “怎么X怎么Y”
下载PDF
现代汉语因果句的主观性和两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为政 《宜春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73-77,共5页
现代汉语因果句只有行域、知域两域,只要是有主观性的因果句,都应在知域中理解;只要是表达已经存在的客观事实并且未用提升主观性手段的因果句,都应在行域中理解。提升因果句主观性的手段主要有六种,一是表达自我断定的因果关系,二是表... 现代汉语因果句只有行域、知域两域,只要是有主观性的因果句,都应在知域中理解;只要是表达已经存在的客观事实并且未用提升主观性手段的因果句,都应在行域中理解。提升因果句主观性的手段主要有六种,一是表达自我断定的因果关系,二是表达违理因果关系,三是使用焦点标记,四是使用反问句或感叹句,五是使用主观性的副词,六是使用倒置因果句。说明因果句和推断因果句均可以通过不用任何手段、用一种手段以及用两种手段来调节主观性的强弱,以实现主观性弱、主观性中、主观性强等三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因果句 主观性
下载PDF
“求之不得”的词汇化及语义演变
19
作者 胡勇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6-217,共12页
文章对"求之不得"语义演变的考察表明,其在现代汉语的基本义中不包含"得到了"这层意思。"求之不得"先后发展出"行域""知域""言域"三域的用法,其语义演变的机制为转喻引申... 文章对"求之不得"语义演变的考察表明,其在现代汉语的基本义中不包含"得到了"这层意思。"求之不得"先后发展出"行域""知域""言域"三域的用法,其语义演变的机制为转喻引申,属于正常的语义演变,不属于流俗词源。"行域"与"现实域"构成一个无标记的配对,"知域"和"言域"一起,与"非现实域"构成一个无标记的配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之不得”词汇化 流俗词源
下载PDF
西班牙语并时连词mientras的行、知、言三域——兼论与汉语“同时”的对比
20
作者 渠默熙 《外语教育研究》 2020年第3期32-39,共8页
对西班牙语并时连词mientras在行、知、言三域的用法和特点进行了梳理。Mientras在行域连接并时事件,在知域表示补充、转折、假设三种逻辑关系。将mientras和“同时”进行了对比,分析二者在行、知二域中异同之处的表现及原因。Mientras... 对西班牙语并时连词mientras在行、知、言三域的用法和特点进行了梳理。Mientras在行域连接并时事件,在知域表示补充、转折、假设三种逻辑关系。将mientras和“同时”进行了对比,分析二者在行、知二域中异同之处的表现及原因。Mientras和“同时”均可表达行域义及知域义,说明“时间”和“逻辑”的隐喻关系在人类语言中是广泛存在的。Mientras和“同时”存在两点差异:一是mientras表示知域义中的补充关系,而“同时”表示知域义中的递进关系。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是两种语言信息传递的模式差异导致意义在知域分化。二是mientras可表示假设关系,而“同时”没有此用法。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是事理关系层面的分化带动逻辑关系层面的分化,进一步造成语言表达层面的异化。Mientras在事理关系层面反映虚拟事件,因而可表示假设关系和虚拟事件,“同时”仅能表达据实事件,因此在逻辑关系层面和语言表达层面有所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entras 同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