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传统的阐释与重构中展开——清初诗学基本观念的确立 被引量:23
1
作者 蒋寅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8-170,共13页
清初诗学在清算明代诗学的流弊中完成自身的理论建设,在批判明代诗学中确立自己的创作理念。这一过程,涉及伦理秩序的重建、风格典范的确立、创作理念的更新以及知识谱系的调整等多重问题,而对传统的重新阐释和建构始终是诗学关注的焦... 清初诗学在清算明代诗学的流弊中完成自身的理论建设,在批判明代诗学中确立自己的创作理念。这一过程,涉及伦理秩序的重建、风格典范的确立、创作理念的更新以及知识谱系的调整等多重问题,而对传统的重新阐释和建构始终是诗学关注的焦点。明清之交大量的诗学文献表明,清初诗学是沿着这一理路展开的:重倡“诗教”以奠定诗学的伦理基础,重构诗歌传统以拓展诗史视野,标举“真诗”以明确创作理念,原本学问以安顿诗学的知识基础。清初诗学形成的诗教中心观念、对传统的开放态度、崇尚“真诗”和以学问为本的创作理念,后来成为贯穿清代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构成清代诗歌史区别于前代的内在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传统 学问
原文传递
晚明文学的先驱——李梦阳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建华 《学术月刊》 1986年第8期38-44,21,共8页
目前通行的几种文学史论著(如中科院文研所《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等)对李梦阳均持否定态度:认为他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代表明代文学的拟古派。这实际上维持了清人(《明史·文... 目前通行的几种文学史论著(如中科院文研所《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等)对李梦阳均持否定态度:认为他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代表明代文学的拟古派。这实际上维持了清人(《明史·文苑传》及《四库全书提要》等)以来的观点。日本著名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在《中国诗史》中已提出不同看法,高度评价了李梦阳的文学成就。国内有章培恒先生《李梦阳与晚明文学新思潮》一文(1985年在日本发表),亦力纠旧说。本文力图对李梦阳与晚明文学的关系与作用,进行公允的分析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梦阳 晚明文学 必盛唐 袁宏道 明代文学 汤显祖 思想基础 文学观念 文学创作
原文传递
“真诗”的探寻:清初明遗民诗论 被引量:6
3
作者 潘承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0-74,共5页
针对墐钱木偶盛行的诗坛现状,清初遗民诗人接续前人的求索精神,重提“真诗”。真诗的要义,从诗人主观方面来说,就是诗要有“真性情”,要“有诸己而后出”,在这方面,他们不仅继承明末公安、竟陵派的合理成分,也弥补二者的严重不足,不仅... 针对墐钱木偶盛行的诗坛现状,清初遗民诗人接续前人的求索精神,重提“真诗”。真诗的要义,从诗人主观方面来说,就是诗要有“真性情”,要“有诸己而后出”,在这方面,他们不仅继承明末公安、竟陵派的合理成分,也弥补二者的严重不足,不仅正确地找到真性情之源,也辨证地提出既发愤抒情又苦吟锤炼的性情表现观;从客观方面来说,就是诗要发挥和承担当代史的功能和责任,在传统的“以诗证史”之外,创造性地提出“以诗补史”、“以诗正史”、“以心为史”等新说。清初明遗民诗论多方面发展前人,扳正时弊,突破官方诗教的羁縻,既是解读曾经极盛的遗民诗的一个内在因素,自身也是一笔重要理论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明遗民
下载PDF
韦大列《北京的歌谣》与中国现代歌谣运动 被引量:10
4
作者 崔若男 《文化遗产》 CSSCI 2020年第2期123-132,共10页
韦大列的《北京的歌谣》及其中提出的"真诗"这一说法,可以发现来华西方人在建立"诗"和"poetry"的对应关系的过程中,如何确定了歌谣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如何通过将民间歌谣引入"诗"的范畴,进而对... 韦大列的《北京的歌谣》及其中提出的"真诗"这一说法,可以发现来华西方人在建立"诗"和"poetry"的对应关系的过程中,如何确定了歌谣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如何通过将民间歌谣引入"诗"的范畴,进而对晚清以降的中国新诗实践产生了影响,并进一步促成了中国知识分子对歌谣的"文艺的"价值的认同。而《北京的歌谣》一书中对歌谣的注解,也恰恰从白话语言与"民族心声"两个方面,为中国学者采集歌谣提供了一个"文艺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大列 歌谣运动
下载PDF
“真诗乃在民间”论的再认识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德建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5-158,共14页
古人对"真诗乃在民间"作为理论命题的讨论有高度一致的论述逻辑,皆在历史、现实、艺术三重逻辑下展开。核心逻辑是"真",但"真"义认识本身没有为民歌进入文人创作提供可能性,于是,"真诗乃在民间"... 古人对"真诗乃在民间"作为理论命题的讨论有高度一致的论述逻辑,皆在历史、现实、艺术三重逻辑下展开。核心逻辑是"真",但"真"义认识本身没有为民歌进入文人创作提供可能性,于是,"真诗乃在民间"陷于理论与创作相矛盾的困境。从诗法与自由表达之间的相互制约、格律与歌唱的差异、雅俗交融的可能性、民歌情感内涵单一化与晚明文化情欲化、元气离散与近代精神的变化这五个方面来看,民歌不能完成文人化转换,不能成为一种新诗歌体式,是有其原因的。我们不能高估民歌在明代文学中的地位,需要为这些讨论确立一个前题,超越现象,看到这一命题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 民歌
原文传递
朱英诞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泽龙 程继龙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0-39,共10页
出于多方机缘,朱英诞走近了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找到了新诗创作的切入点。他领悟了象征主义心物感应的精义,获得了重新感知世界的方法;象征主义的暗示法启发他将意象提升为一种居于主体地位的表达方式,提高了表现力;在"纯诗"观... 出于多方机缘,朱英诞走近了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找到了新诗创作的切入点。他领悟了象征主义心物感应的精义,获得了重新感知世界的方法;象征主义的暗示法启发他将意象提升为一种居于主体地位的表达方式,提高了表现力;在"纯诗"观念的启发下,朱英诞萌生了带有本体意味的"真诗"意识,触动了新诗本体。朱英诞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象征主义诗风,他的大量诗作具有独立价值,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英诞 象征主义 感应 暗示
原文传递
歌诗、声调和真诗:明代复古派对诗乐一体传统的复归与转化
7
作者 袁宪泼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201,共10页
在明代复古派的诗学体系中,诗与乐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复古派一直在试图复归诗乐一体的古老文艺传统,以琴和诗,击节高歌,仿拟琴操,延续歌诗的演唱技巧和诗歌体制。而对于近体诗,他们以唐调为标杆,探究格律的声韵吟咏之美。真... 在明代复古派的诗学体系中,诗与乐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复古派一直在试图复归诗乐一体的古老文艺传统,以琴和诗,击节高歌,仿拟琴操,延续歌诗的演唱技巧和诗歌体制。而对于近体诗,他们以唐调为标杆,探究格律的声韵吟咏之美。真诗在民间,则是他们对古诗乐传统的现实调整,一方面强调真情,一方面利用新声,在情与乐的和谐中,实现诗乐一体的现实回归。由此,歌诗、声调和真诗成为明代复古派诗学音乐性追求的三条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调 声调
下载PDF
论公安派与竟陵派的分歧 被引量:6
8
作者 马美信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5期72-77,共6页
在晚明纷繁复杂的文学思潮中,公安派和竟陵派是以标举“性灵”耸动一时的两个诗文创作流派。以袁宏道为首的公安派首倡“性灵说”,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有力地涤荡了笼罩于晚明文坛百年之久的拟古阴霾,给当时的诗文创作带来一股... 在晚明纷繁复杂的文学思潮中,公安派和竟陵派是以标举“性灵”耸动一时的两个诗文创作流派。以袁宏道为首的公安派首倡“性灵说”,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有力地涤荡了笼罩于晚明文坛百年之久的拟古阴霾,给当时的诗文创作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以钟惺、谭友夏为首的竟陵派接过“性灵”的旗子,强调诗是性情的自然流露,非人力之强为。他们扩大了“性灵说”的影响,“世之论者曰:钟、谭一出,海内始知性灵二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派 竟陵派 文创作 性灵说 袁宏道 独抒性灵 文学思潮 钟惺 文学主张
下载PDF
“真诗”之概念建构与明清之际的文学生发观
9
作者 王炜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8-196,223,224,共11页
明末清初,诗源于天、诗源于人这两个命题在“真诗”概念的范畴之内被糅合于一体。人们围绕“真诗”建构了诸多诗学命题,申明了“真”“真诗”与应感、神思的区别:应感、神思的发出者是诗人,着眼于诗之源起;“真”“真诗”指向着“诗-诗... 明末清初,诗源于天、诗源于人这两个命题在“真诗”概念的范畴之内被糅合于一体。人们围绕“真诗”建构了诸多诗学命题,申明了“真”“真诗”与应感、神思的区别:应感、神思的发出者是诗人,着眼于诗之源起;“真”“真诗”指向着“诗-诗人”的同构体,笼括了诗之未生、将生、既生、已生的全过程。这些诗学命题还呈现了“真”与自然之间的根本差异:“真”指向着诗之空无虚静的状态,指向着诗的本质规定性;人们谈到诗之“自然”时,则着意于作品表达、呈现出来的效果。明清之际,“真”与诗之生发这个诗学问题整合于一体,“真”在指称对象、意义结构、价值功能等层面上完成了转型与转换,成为诗学统序中的核心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文学生发 本质规定性
下载PDF
“真诗在民间”——明代诗学对同一命题的多重阐释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文新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78-82,共5页
明代诗学对“真诗在民间”这一命题都表示了热情的肯定 ,但各家的理论前提显然不同。李梦阳提出“真诗乃在民间” ,包含了多方面的意蕴。首先 ,“真诗乃在民间”的理论前提是诗、乐一体说。其二 ,这一命题含有扬《风》诗而抑《雅》、《... 明代诗学对“真诗在民间”这一命题都表示了热情的肯定 ,但各家的理论前提显然不同。李梦阳提出“真诗乃在民间” ,包含了多方面的意蕴。首先 ,“真诗乃在民间”的理论前提是诗、乐一体说。其二 ,这一命题含有扬《风》诗而抑《雅》、《颂》的意味。而李开先、冯梦龙则从为民歌俗曲争地位的角度肯定“真诗在民间”。袁宏道从倡导“性灵之真”的角度肯定“真诗在民间” ,亦各具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歌理论 "" 民间性 古代 袁宏道 性灵
下载PDF
论明七子在诗论复古中对民间“真诗”的发微
11
作者 董晓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88-95,共8页
正统诗论是民俗文艺的营养源。在我国封建社会文学发展史上,这种不同阶层文艺观念的互补,往往是通过封建知识分子内部各种文艺见解冲突的形式完成的。越是两层文艺发展得不平衡,两种文艺思想的冲突就越激烈,民俗文艺也就越活跃地从... 正统诗论是民俗文艺的营养源。在我国封建社会文学发展史上,这种不同阶层文艺观念的互补,往往是通过封建知识分子内部各种文艺见解冲突的形式完成的。越是两层文艺发展得不平衡,两种文艺思想的冲突就越激烈,民俗文艺也就越活跃地从正统诗论中选择养料,丰富自己,直到双方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平衡。明七子在诗论复古中对民间“真诗”的发微,与明代中叶民歌理论产生的关系,正好体现了这一过程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七子 李梦阳 明代民歌 李东阳 复古理论 文艺 “缘情”
下载PDF
介绍兰波 被引量:5
12
作者 程抱一 《外国文学研究》 1981年第2期113-120,共8页
经过雨果、波德莱尔的开拓,以及另外两位诗人:内尔瓦(G’erand dc Nerval)和路特烈阿蒙(Lautreamont)作品的催促,法国现代诗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进入决定性发展的时期,这时期一直到世纪末的主流是象徵主义。既反浪漫派的激昂直叙,又... 经过雨果、波德莱尔的开拓,以及另外两位诗人:内尔瓦(G’erand dc Nerval)和路特烈阿蒙(Lautreamont)作品的催促,法国现代诗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进入决定性发展的时期,这时期一直到世纪末的主流是象徵主义。既反浪漫派的激昂直叙,又反高蹈派的精细雕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德莱尔 现代 七十年 浪漫派 意象 作品 小城 十九世纪 启蒙
下载PDF
明代文艺启蒙的三次冲击波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苏民 许广民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60-69,共10页
中国的文艺启蒙,始于16世纪初的明代中叶。自此而迄于17世纪中期,形成了三次强有力的冲击波。第一波以祝允明、唐寅等"吴中四才子"和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为代表,反对程朱理学之"理"对文艺创作之&qu... 中国的文艺启蒙,始于16世纪初的明代中叶。自此而迄于17世纪中期,形成了三次强有力的冲击波。第一波以祝允明、唐寅等"吴中四才子"和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为代表,反对程朱理学之"理"对文艺创作之"情"的束缚,凸显了文艺创作的"情感—审美"特质;第二波以归有光、徐渭等人为代表,标举"天下之至情",凸显了"真我为体,觉灵为用"的创作主体意识;第三波以李贽、汤显祖、袁宏道、冯梦龙等人为代表,以"童心说"的新理性主义文艺思想为旗帜,凸显了"人即是诗,诗即是人"这一文艺启蒙的本质特征和灵魂。文艺启蒙极大地解放了作家的思想和创造力,使晚明文坛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启蒙 人/
下载PDF
真诗在民间——蓝瑛的意义
14
作者 张渝 《荣宝斋》 2023年第5期188-193,共6页
中国绘画史上,蓝瑛的身份与成就,都有迷离处。原因有二:第一,他的作品,既好于绝大多数同时代的职业画家,又好于绝大多数同时代的文人画家,却在画史上被重视不够;第二,在标榜士气的明末画坛,由于诗文稍欠的缺陷以及身为杭州人的双重原因... 中国绘画史上,蓝瑛的身份与成就,都有迷离处。原因有二:第一,他的作品,既好于绝大多数同时代的职业画家,又好于绝大多数同时代的文人画家,却在画史上被重视不够;第二,在标榜士气的明末画坛,由于诗文稍欠的缺陷以及身为杭州人的双重原因,蓝瑛又被视为“浙派”殿军。但从传承谱系以及艺术形态看,蓝瑛似乎更接近“吴门画派”而非“浙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 蓝瑛 吴门画派 职业画家 文人画家 中国绘画史 传承谱系
原文传递
朱英诞新诗理论初探 被引量:4
15
作者 倪贝贝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0-89,共10页
本文对朱英诞新诗基本理论作了较全面的整理和系统阐释。就本质而言,朱英诞认为新诗应该是蕴含新鲜诗情的"真诗",包容纯与杂兼收的诗艺,应将新鲜的诗情和理性思索巧妙融合。在形式上,朱英诞主张散文化与韵律化并置;认为文字... 本文对朱英诞新诗基本理论作了较全面的整理和系统阐释。就本质而言,朱英诞认为新诗应该是蕴含新鲜诗情的"真诗",包容纯与杂兼收的诗艺,应将新鲜的诗情和理性思索巧妙融合。在形式上,朱英诞主张散文化与韵律化并置;认为文字是新诗队伍中逢山开路、逢水搭桥的先行,并将新诗的语体风格分为明白与晦涩两类;在新诗音乐性问题上,朱英诞明确主张应摒弃歌谣化的倾向;总体上朱英诞的诗歌理论鲜明体现出对传统自然审美观的崇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朱英 自然审美观 语体风格 歌理论 韵律化 散文化
原文传递
杜濬与清初遗民诗学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水云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5-59,共5页
杜濬是明清之际著名的黄冈籍诗人。他为人坚持民族气节 ,论诗主张诗品与人品的统一 ,这决定着他的诗歌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承继了自杜甫以来以诗歌反映动荡社会现实的“诗史”精神 ,从而把诗歌创作与时代、社会。
关键词 杜Jun 遗民 人品 "史"精神 清初
下载PDF
试论朱湘译诗的观点与特色 被引量:3
17
作者 洪振国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1-5,18,共6页
朱湘(1904-1933)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走向诗坛的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不断进步,由自然诗人逐渐过渡到面对人生的社会诗人。他勇于探索新诗的形式,曾对我国早期新诗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他认为新诗是一方未垦的膏壤,然而却有丰... 朱湘(1904-1933)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走向诗坛的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不断进步,由自然诗人逐渐过渡到面对人生的社会诗人。他勇于探索新诗的形式,曾对我国早期新诗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他认为新诗是一方未垦的膏壤,然而却有丰美收成的希望。尽管他的一生短暂、坎坷,充满凄苦与幽愤,他却始终孜孜不倦地在这块膏壤上深耕细作,创作和翻译了大量诗歌,在我国新诗史上留下了他的业绩。 诗人热爱祖国,生无媚骨而刚直不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湘 格律 早期新 民歌 外国 自然 英国
下载PDF
金代文化变异与女真诗人风格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晶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7-42,51,共7页
一 在金源诗坛上,汉族诗人占绝大多数,女真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诗人为数不多,但他们的诗歌创作却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几位有代表性的女真诗人,都是皇帝或皇室成员,他们对于当时社会的文化风气和诗歌创作,有着颇为广泛的影响,他们往往以... 一 在金源诗坛上,汉族诗人占绝大多数,女真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诗人为数不多,但他们的诗歌创作却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几位有代表性的女真诗人,都是皇帝或皇室成员,他们对于当时社会的文化风气和诗歌创作,有着颇为广泛的影响,他们往往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影响着一个时期的诗坛风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变异 歌创作 汉文化 完颜亮 民族 创作风格 归潜志 文化
原文传递
复古与创新:寻找失落的“真诗”——论明诗的道路及其历史启示
19
作者 谢谦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46-149,共4页
明代是中国古典诗歌最平庸的时代。尽管明代主流诗人或力倡复古 ,或力主创新 ,企图找回失落的“真诗” ,但也未能改变明诗平庸的面貌。究其原因 ,既非明代诗人移情别恋缺乏创作热情 ,也非他们在诗学理论上抱残守缺缺乏创新精神 ,而是宋... 明代是中国古典诗歌最平庸的时代。尽管明代主流诗人或力倡复古 ,或力主创新 ,企图找回失落的“真诗” ,但也未能改变明诗平庸的面貌。究其原因 ,既非明代诗人移情别恋缺乏创作热情 ,也非他们在诗学理论上抱残守缺缺乏创新精神 ,而是宋以后中国文化理性成熟童心渐失所致。明代主流诗人以“真诗”为最高境界的种种努力、种种试验 ,就是要拯救宋以后古典诗歌的衰势 ,再现盛唐以上的辉煌 ,但留下的却是平庸的诗作与失败的记录 ,由此可以窥见古典诗歌由盛而衰的历史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下载PDF
李梦阳诗学思想辨析
20
作者 于兴汉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51-54,共4页
前人评价李梦阳的诗学思想,大都认为他是倡导复古主张模仿的典型,因而持否定态度。本文则认为,梦阳虽有复古模仿的一面,但他的诗歌创作情感论在其诗学思想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梦阳关于“诗言志”的观,点,关于诗发乎情、情感... 前人评价李梦阳的诗学思想,大都认为他是倡导复古主张模仿的典型,因而持否定态度。本文则认为,梦阳虽有复古模仿的一面,但他的诗歌创作情感论在其诗学思想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梦阳关于“诗言志”的观,点,关于诗发乎情、情感于物的观点,以及“真诗在民间”的观,点都是很有价值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思想 李梦阳 歌创作 《明史·文苑传》 言志” 艺术个性 纯艺术论 情感论 雅俗之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