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郭象“独化”论的一种诠释 被引量:1
1
作者 康中乾 《中国哲学史》 1998年第3期48-56,共9页
关键词 存在物 内参照系构架 自参照系构架 规定性 外参照系构架 玄学本体 郭象 自身性 认识
下载PDF
从现象学的视野来理解郭象的“独化”论 被引量:1
2
作者 康中乾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3期43-48,共6页
郭象的“独化”论思想不仅在魏晋玄学关于“无”、“有”等本体思想之演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整个中国哲学史上也独树一帜。如何看待郭象的“独化”论呢 ?人们往往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把它作为抽象概念来认识 ,由此将其视为神秘的唯心的思... 郭象的“独化”论思想不仅在魏晋玄学关于“无”、“有”等本体思想之演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整个中国哲学史上也独树一帜。如何看待郭象的“独化”论呢 ?人们往往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把它作为抽象概念来认识 ,由此将其视为神秘的唯心的思想。其实 ,郭象的“独化”论并不是一个抽象概念 ,而是一种现象性的存在论。当然 ,郭象没有明确的现象学的思想 ,但他有明确的“相因”论的思想和方法论 ,由此表现出了其“独化”论的现象性义蕴。郭象的“独化”本体论不仅具有现象性 ,他的“遣之又遣”的“冥而忘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郭象 魏晋玄学 中国哲学史 “无” “有” ”本体 现象性 “遣之又遣” “冥而志迹” 认识
原文传递
论郭象“独化”范畴的哲学意义
3
作者 康中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32,共5页
郭象的“独化”论是关于宇宙本体问题的玄学理论。一方面 ,它把王弼的无形无象无名的“无”这个一般、共相下落到了具体事物身上 ;另一方面 ,它又将裴的“群有”这一个体之有(存在 )提升到了本体的地位。表面看来 ,“独化”是比较简... 郭象的“独化”论是关于宇宙本体问题的玄学理论。一方面 ,它把王弼的无形无象无名的“无”这个一般、共相下落到了具体事物身上 ;另一方面 ,它又将裴的“群有”这一个体之有(存在 )提升到了本体的地位。表面看来 ,“独化”是比较简单的概念 ,因为它表征的是每个个体事物如此存在的状象。但实际上 ,它揭示出 :正是事物如此存在的状象却现象、显现、暴露了其所以如此存在的本质、本体。因此 ,郭象的“独化”范畴具有现象性的哲学性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玄学 郭象 ""
下载PDF
郭象“物之自造”、“自尔”、“独化”论释义
4
作者 束际成 金荣昌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19-22,共4页
郭象“物之自造”、“自尔”、“独化”论释义束际成,金荣昌郭象字子玄,是两晋元康永嘉年间最著名的玄学家之一。《庄子注》是他的代表作。在《庄子注》的序中,他对《庄子》之旨作了概括:“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这死生之变,而... 郭象“物之自造”、“自尔”、“独化”论释义束际成,金荣昌郭象字子玄,是两晋元康永嘉年间最著名的玄学家之一。《庄子注》是他的代表作。在《庄子注》的序中,他对《庄子》之旨作了概括:“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这死生之变,而明内圣外王之道,上知造物无物,下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无” “有” 终极原因 造物 宇宙生成 宇宙万物 庄子 “自得”
下载PDF
“境界形上学”的初步形态——论魏晋玄学的基本理论特质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翔海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9-24,共6页
魏晋玄学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其基本理论特质的探讨构成了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早在20世纪30—40年代,著名哲学史家汤用彤先生首倡玄学哲学是本体论之论,并将汉代经学向魏晋玄学的发展看作是中国哲学史上从宇... 魏晋玄学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其基本理论特质的探讨构成了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早在20世纪30—40年代,著名哲学史家汤用彤先生首倡玄学哲学是本体论之论,并将汉代经学向魏晋玄学的发展看作是中国哲学史上从宇宙生成论向宇宙本体论的转变。在他看来,汉学执滞于经验,“本天人感应之义,由物象之盛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界形上学” 魏晋玄学 本体 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 “天人之学” 宇宙 自我意识 精神境界
原文传递
郭象玄学化的“内圣外王”观 被引量:7
6
作者 梁涛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25,共9页
《庄子·天下》篇提出了庄子后学黄老派积极人世、开拓进取的“内圣外王”概念,但在《庄子》书中仅此一见,且表述简单,内含模糊,故被淹没在《庄子》悲观出世、闲适旷达的整体风格之中,未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此后积极有为的秦汉大一... 《庄子·天下》篇提出了庄子后学黄老派积极人世、开拓进取的“内圣外王”概念,但在《庄子》书中仅此一见,且表述简单,内含模糊,故被淹没在《庄子》悲观出世、闲适旷达的整体风格之中,未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此后积极有为的秦汉大一统帝国时期,“内圣外王”与《庄子》书一起沉寂了数百年之久,直到东汉末年,帝国崩溃,儒学式微,玄学兴起,《庄子》作为“三玄”之一受到士人的追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圣外王 庄子思想 玄学家 玄冥 无何有之乡 内篇 越名教而任自然 藐姑射 无待
原文传递
援道入儒 以释解经——浅谈魏晋玄学视角下的《论语》解读
7
作者 安然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5-38,43,共5页
魏晋玄学指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要旨,结合儒家思想,进而探讨自然与名教关系的一种哲学思潮。在“援道入儒”的玄学思想的影响下,学者们常以道家思想来阐发经义,为经学打上了玄学的时代烙印。《论语》作为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作,这一时期... 魏晋玄学指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要旨,结合儒家思想,进而探讨自然与名教关系的一种哲学思潮。在“援道入儒”的玄学思想的影响下,学者们常以道家思想来阐发经义,为经学打上了玄学的时代烙印。《论语》作为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作,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也都带有强烈的玄学色彩,如何晏等人所撰的《论语集解》、王弼所著《论语释疑》、皇侃所著《论语义疏》等。随着玄学思潮的不断演变,对于《论语》的解读也可随之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玄学 语》研究 援道入儒 贵无 佛玄合流
下载PDF
论郭象与成玄英“独化”思想的异同 被引量:3
8
作者 董恩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9-123,共5页
“独化论”是郭象玄学思想的个性特征 ,一般认为成玄英也是这一论点的赞同与继承者。实际上 ,成玄英与郭象对“独化”的认识是有根本区别的 ,郭象是崇有派玄学家 ,否认“道”的存在与功用是其宗旨 ,他的“独化”指的是万事万物的一种生... “独化论”是郭象玄学思想的个性特征 ,一般认为成玄英也是这一论点的赞同与继承者。实际上 ,成玄英与郭象对“独化”的认识是有根本区别的 ,郭象是崇有派玄学家 ,否认“道”的存在与功用是其宗旨 ,他的“独化”指的是万事万物的一种生化动态过程 ;成玄英是道教学者 ,崇“无”、崇“道”是其根本信仰 ,他心目中的“独化”指的是一种境界、一种力量 ,也可以说是“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玄英 比较研究 郭象 玄学 《庄子注疏》
下载PDF
也谈《庄子序》的真伪问题——兼论郭象“独化论”在当时缺乏回应的原因 被引量:4
9
作者 韩国良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59-64,共6页
《庄子序》强调的是“内圣外王”也即为“王”的资格问题,而《庄子注》则强调的是万物的性分问题。“内圣外王”所以与《庄子注》相矛盾,并不在于“内圣”的提法不正确,而在于它与《庄子注》的侧重点以及主体精神不一致。“内圣外王”... 《庄子序》强调的是“内圣外王”也即为“王”的资格问题,而《庄子注》则强调的是万物的性分问题。“内圣外王”所以与《庄子注》相矛盾,并不在于“内圣”的提法不正确,而在于它与《庄子注》的侧重点以及主体精神不一致。“内圣外王”带有以道匡君,甚至以道自任的意思,而“各有性分”则更多地强调的是各守其分、欲不出位。二者在思想上差别如此之大,说它们同出一人之手显然是不可思议的。郭象的“独化论”所以在当时缺乏回应,最根本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庄子序》 《庄子注》
下载PDF
郭象的“不治之治”思想及其虚无性
10
作者 陈徽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30-39,共10页
尽管郭象构建其思想体系时大多袭用道家特别是庄子思想的主要概念,但这些概念几乎皆经过他的重新诠释,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表面上看,郭象的“外内相冥”说的确消弭了名教与自然之间的思想张力,实则这一消弭仅具有形式上的意义。因为,... 尽管郭象构建其思想体系时大多袭用道家特别是庄子思想的主要概念,但这些概念几乎皆经过他的重新诠释,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表面上看,郭象的“外内相冥”说的确消弭了名教与自然之间的思想张力,实则这一消弭仅具有形式上的意义。因为,郭象的思想既不同于儒家,也有别于道家,其根源在于他对于儒道两家天道观的理论解构。这一解构是彻底而全面的,以至他的“不治之治”思想也仅仅在形式上有似于道家之“无为”。二者在理论旨趣上根本有别,且前者因是无根的,还隐含着虚无性与反文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玄冥说 不治之治 无为
下载PDF
论玄学“有”“无”范畴的根本义蕴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晨阳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6-32,共7页
玄学的有无之辨应理解为一种特定的体用关系,而不是一般与个别,或类似于黑格尔哲学中"纯无"与"存在"的关系。贵无论的"无"作为体不是表示实体性的存在,而是某种"作用方式"或原理、原则,其内容指自然无为。它通过遮拨有为有... 玄学的有无之辨应理解为一种特定的体用关系,而不是一般与个别,或类似于黑格尔哲学中"纯无"与"存在"的关系。贵无论的"无"作为体不是表示实体性的存在,而是某种"作用方式"或原理、原则,其内容指自然无为。它通过遮拨有为有执而显其义。无主无宰、不禁不塞即是自然,亦即是道。万物依据自然无为的原则而生成变化,即是"以无为本"。对于"有"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实体性存在。贵无论所谓"有"为据体所起之用,离体言用,则用为死用,体亦为死体。独化论通过否定"无"而直接认为"有"为道为自然,即认"有"为体,有乃即体即用的存在。"以无为本"是"穷源"说,"万有独化"是"当体"说。二家都旨在为解决自然与名教的关系而提供形而上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无为本 有无之辨 魏晋玄学 体用关系 自然无为 《老子注》 贵无 万物 “无”
下载PDF
《古诗十九首》与玄学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节末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7-106,共10页
古诗十九首是诗歌史上经学时代向玄学时代转换的诗学典范。它的作者群,恰恰生活在汉末那个孕育玄学的动荡时期。十九首体现了可以视为玄学先声的诗学生命价值观。极度关注当下的时序感是与玄学时间意识呼应着的,它构成十九首的基础氛围... 古诗十九首是诗歌史上经学时代向玄学时代转换的诗学典范。它的作者群,恰恰生活在汉末那个孕育玄学的动荡时期。十九首体现了可以视为玄学先声的诗学生命价值观。极度关注当下的时序感是与玄学时间意识呼应着的,它构成十九首的基础氛围。梁启超提出十九首反映了末世感及其厌世思想,虽然诗中有所反映,但看来并非主流。十九首所着力描写的个人孤独感及其承担意识可以视为玄学独化论的先声,积极性要强于消极性。十九首抒发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普世情感,显然得益于诗中女性得到的突出尊重。梁启超认为十九首恢复了比兴体,事实并非如此。从技术上看,比兴体的流产是和"勾连"手法的采用互为因果的,当下性并非单纯的诗歌内容,它与十九首的结撰技术相为表里。十九首的抒情主题往往体现于叙事的弱化(单纯化)和景物及典故的大量调用,针线绵密而不留痕迹,予人自然浑成之感。无论就思想内容还是就结撰技术而论,十九首远比人们所想象的要正面、积极和高明。它预示着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玄学 勾连
下载PDF
《庄子·大宗师》“真人三解”释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锺陵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8-160,共13页
《大宗师》对于真人的描写,其价值就在于它已经从具体的寓言人物的描写中抽象了出来,并且由于它是从《德充符》的弱者的形象中发展出来的,所以它的内涵已经不再是"无己""无功""无名"了,而是一种安命论的... 《大宗师》对于真人的描写,其价值就在于它已经从具体的寓言人物的描写中抽象了出来,并且由于它是从《德充符》的弱者的形象中发展出来的,所以它的内涵已经不再是"无己""无功""无名"了,而是一种安命论的泛自然主义升华。并且由于这是一种类抽象式的人格形象描写,因此扣住人的生理及外形情况来写,就成为了它在艺术上的特色。以是,《大宗师》篇的"真人"之写,无论是内容,还是手法,都是一种新创。再深入一步说,类抽象式的人格形象描写,就其实质而言,乃是诗性中的概括性。"真人"之写的艺术魅力正在于此。虽然《人间世》的栎社树寓言中使用了像"散木""文木"这样的从社会性寓意中产生的类概念,也是一种诗性中的概括性,但从以自然物项为表现形式的类概念,到类抽象的人格形象,这其中的概括性因素的上升无疑是明显的,这是从诗性时代更多地向散文时代靠拢的体现。如果一定要用"有"与"无"的概念来表述,庄周的生命流化论,应该说是从有到有,而非从无而有。郭象着力阐述以及成玄英为之疏解的独化论,是不符合庄周的生命观的。明白这一点,对改写中国魏晋这一段哲学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人 安命 生命流 类抽象式的人格形象
下载PDF
对《列子》的再考辨与再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牟钟鉴 《文史哲》 1986年第5期48-54,共7页
流传于世的《列子》,其真伪及成书年代,唐宋以来学者聚讼不休。近代学界渐趋向于认定该书是魏晋人所托。这个结论大致是不差的,只是须要补充说明,该书含有先秦古《列子》及秦汉的若干思想资料,而思想体系是属于魏晋时期的。多年来在《... 流传于世的《列子》,其真伪及成书年代,唐宋以来学者聚讼不休。近代学界渐趋向于认定该书是魏晋人所托。这个结论大致是不差的,只是须要补充说明,该书含有先秦古《列子》及秦汉的若干思想资料,而思想体系是属于魏晋时期的。多年来在《列子》研究上还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未能将《列子》放在魏晋哲学思潮发展的广阔背景中,联系玄学的各种学派加以考察,因此不能具体地确定《列子》是哪一时期哪一派人物的作品。第二,有些学者虽然将《列子》作为玄学资料使用,但受“张湛伪造《列子》说”的影响,好象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时难以说清,便在使用时,或者不加区别地混而用之,或者撇开《列子》只谈论《列子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本体 思想体系 魏晋时期 主流派 宇宙本体 圣人 列子 唐宋 自生
下载PDF
《列子》的学术价值
15
作者 王强模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29-32,43,共5页
列子,先秦道家学派重要人物。《列子》一书却写成于西晋中叶,为西晋人所伪托。《列于》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其一,对老庄哲学观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融合东汉晚期、西晋前期一些哲学流派的观点,显得新颖而有意义。其二,《列子》... 列子,先秦道家学派重要人物。《列子》一书却写成于西晋中叶,为西晋人所伪托。《列于》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其一,对老庄哲学观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融合东汉晚期、西晋前期一些哲学流派的观点,显得新颖而有意义。其二,《列子》乃是西晋前期玄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吸收“贵无”论、“崇有”论的思想成果和发展“独化”论观点,有着相当高的成就。其三,有较为完整的社会人生理论体系,坚持“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采取放达肆情的生活态度,对礼乐名教加以嘲弄和否定。本文还企图驳正学术界对《列子·杨朱篇》的曲解,提出该篇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具有的积极人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子》 杨朱篇 老庄哲学 道家学派 乐名 体系 东汉晚期 汉末魏晋 思想成果
下载PDF
论向秀、郭象两家《庄子注》的关系(下)——兼与《中国思想通史商榷》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江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75-82,共8页
三、从哲学体系看两《庄》思想的对立性 我们先谈谈根据什么资料,从什么观点出发考察两《庄》思想的问题。 前面,我们曾指出《思通》《比照表》查出的注文,仅限于《列子注·黄帝篇》,资料太少,不足以说明问题。我们则扩大查索的范围... 三、从哲学体系看两《庄》思想的对立性 我们先谈谈根据什么资料,从什么观点出发考察两《庄》思想的问题。 前面,我们曾指出《思通》《比照表》查出的注文,仅限于《列子注·黄帝篇》,资料太少,不足以说明问题。我们则扩大查索的范围,由东晋到唐初,从张湛经过陶弘景、刘孝标到陆德明、李善,共查出两《庄》注文一百五十条,为《思通》二十七条的五倍半。我们即以这些注文为根据,参考其他可信资料(如向秀《难养生论》、郭象《庄子序》《庄子注·后记》等),对比研究两《庄》思想。 有一些同志曾怀疑唐初陆德明、李善是否看到向注的问题。我们肯定他们是看到的。证据在于陆德明在《释文》里不仅多次提到向本,而且在《胠箧篇》“民不相往来”句下写道:“一本作不相与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思想 中国思想通史 天地万物 刘孝标 张湛 物各自生 正言若反 列子注 养生
下载PDF
郭象独化论的美学意蕴
17
作者 黄文杰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6年第4期97-105,共9页
郭象独化论美学是佛教传入中土之前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总结和高峰。美是自由作为存在方式的感性显现,郭象对自由作为本真存在的界定受到中国传统实在论(天道观)的影响。郭象的独化论美学包括四个方面,其一,物各有性与本真存在之决定。... 郭象独化论美学是佛教传入中土之前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总结和高峰。美是自由作为存在方式的感性显现,郭象对自由作为本真存在的界定受到中国传统实在论(天道观)的影响。郭象的独化论美学包括四个方面,其一,物各有性与本真存在之决定。天道是自由作为本真存在的实在论基础,对天道之分有也是实现审美还原的内在依据。其二,自是非彼与人生在世之解构。以过当之人欲为表征的对象性存在是人的实存境域,也是审美还原的现实依据。其三,无心于物与审美还原之进路。无心于物的本质内容是激活本有皆有之"性分"以收敛现实人心并实现存在方式向本真存在的还原。其四,玄冥之境与终极存在之呈现。玄冥之境既是天道作为终极实在的内在规定,也是美作为终极存在的感性显现。最后,自我建构与独化论美学之囿。天道观是独化论美学的实在论基础,从本质来说,天道是自我意识的主观建构,天道之虚妄性决定了郭象美学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问题并直接决定着独化论美学在本真论、在世论、还原论和境界论诸维度的真实性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美学
下载PDF
郭象“独化论”与魏晋美学转向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昌舒 薛飘飘 《北方论丛》 2019年第2期63-68,共6页
魏晋南北朝既是自然美发现的时代,也是"人的觉醒"的时代。郭象哲学从本体论层面一反庄子之"道"和王弼之"无",将现象和本体统一于物自身的特殊性,作为审美客体的山水自然独立地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这种特... 魏晋南北朝既是自然美发现的时代,也是"人的觉醒"的时代。郭象哲学从本体论层面一反庄子之"道"和王弼之"无",将现象和本体统一于物自身的特殊性,作为审美客体的山水自然独立地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这种特殊性也宣告了区别于儒家道德伦理的个体生命意识的诞生,作为审美主体的感性自我得以被发现,由此呈现出风貌独异的自然主义美学和个体主义美学,进而分析郭象的本体论哲学对山水田园诗、山水画、人物品藻的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山水诗画 人物品藻
下载PDF
郭象《庄子注》哲学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文棠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26-34,64,共10页
郭象字子玄,生于魏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卒于晋永嘉六年(公元312年),是西晋时期重要的玄学家之一。他的《庄子注》,相传是在向秀注的基础上“述而广之”而成的,代表了魏晋时期玄学思想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曾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产生过深... 郭象字子玄,生于魏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卒于晋永嘉六年(公元312年),是西晋时期重要的玄学家之一。他的《庄子注》,相传是在向秀注的基础上“述而广之”而成的,代表了魏晋时期玄学思想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曾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据《晋书·向秀传》上说,郭象《庄子注》一出,“儒墨之迹见鄙,道家之言遂盛焉”。但对郭象《庄子注》中的独化论哲学思想如何评价,研究者却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他同当时的裴頠一样,都是唯物主义的“崇有”论者;有的则认为,他的思想同王弼、何晏相似,都是唯心主义的“贵无”论者。笔者认为:郭象的独化论哲学思想,既不是“崇有”论,也不是“贵无”论,而是对“有”、“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哲学思想 庄子注 王弼 思想探析 客观唯心主义 魏晋玄学 唯物主义 地主阶级
下载PDF
论僧肇佛教哲学思想及其理论渊源——兼论鸠摩罗什的般若思想
20
作者 田文棠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74-83,共10页
(一) 僧肇,东晋时长安人,著名佛教大翻译家鸠摩罗什的高足,有创见的佛教哲学理论家。他的佛教思想同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一样,对当时乃至后来中国佛学理论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僧肇少年时代,曾以抄书为业,对老庄的学说发生了浓厚兴趣。后... (一) 僧肇,东晋时长安人,著名佛教大翻译家鸠摩罗什的高足,有创见的佛教哲学理论家。他的佛教思想同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一样,对当时乃至后来中国佛学理论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僧肇少年时代,曾以抄书为业,对老庄的学说发生了浓厚兴趣。后来,他看到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维摩诘经》,“欢喜顶爱,披寻玩味”。于是出家为僧,研究佛理。公元四世纪末,鸠摩罗什至姑藏(今甘肃武威),僧肇赶赴姑藏,拜罗什为师。后罗什至长安逍遥园(即今草堂寺),主持译经,僧肇也随至长安,成为罗什最重要的助手之一。此后十多年间,僧肇同罗什一起从事佛教理论活动,一边译注佛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肇 鸠摩罗什 印度佛教 般若思想 中观思想 佛教思想 思想体系 般若无知 佛教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