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歌剧思维”及其在《原野》中的实践 |
居其宏
|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2
|
|
2
|
我写歌剧《原野》——歌剧《原野》诞生20周年有感 |
金湘
|
《歌剧》
|
2009 |
16
|
|
3
|
大型革命历史题材歌剧创作的新路径——评印青歌剧《长征》的艺术特色 |
娄文利
|
《中国文艺评论》
|
2016 |
13
|
|
4
|
中国歌剧70年:回顾与展望 |
蒋一民
|
《艺术评论》
CSSCI
|
2019 |
10
|
|
5
|
金湘“歌剧思维”论观产生的背景、实质及其价值 |
满新颖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2
|
|
6
|
从歌剧《沂蒙山》看新时期革命历史题材民族歌剧的发展路径 |
陈乾
|
《艺术评论》
|
2021 |
6
|
|
7
|
“歌剧思维”在《原野》剧本改编中的意义 |
温辉明
|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8
|
浅析莫扎特歌剧中宣叙调的歌剧思维及演唱风格特征 |
马山雪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9
|
当代中国歌剧发展掠影——兼谈“歌剧思维与歌剧创作” |
王旭华
|
《音乐时空》
|
2014 |
2
|
|
10
|
从“歌剧思维”再谈歌剧《苍原》 |
张发荣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1
|
金湘的“歌剧思维”在歌剧文本创作中的审美特征 |
张宏
|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17 |
3
|
|
12
|
歌剧思维映射下的复合曲式结构特征——以歌剧《茶花女》与《楚霸王》为例 |
何华茂
魏扬
|
《音乐探索》
|
2015 |
2
|
|
13
|
论当代中国歌剧创作的发展 |
吴红歌
|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
2013 |
2
|
|
14
|
“歌剧思维”的困囿与“歌剧技术”的突破 |
韩万斋
|
《歌剧》
|
2019 |
1
|
|
15
|
莫扎特晚期三部歌剧宣叙调的歌剧思维 |
马山雪
|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
2005 |
1
|
|
16
|
金湘“歌剧思维”在《原野》中的体现 |
常静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7
|
给世界一个震撼的传奇——金湘歌剧《杨贵妃》首演十周年回望 |
唐贤美
|
《歌剧》
|
2015 |
1
|
|
18
|
为“歌剧思维”而呼——读《中国近现代歌剧史》 |
郑琳
|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9
|
再添华彩:从《杜十娘》到《卓文君》——评林戈尔歌剧新作的音乐创作特色 |
魏晓兰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20
|
重述与转写——歌剧《原野》叙事片论 |
周靖波
|
《艺苑》
|
201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