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清末上海剧场演变的轨迹 |
钱久元
|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5
|
|
2
|
华语大片的“文化斜视”--兼论华语电影制作中的混杂文化 |
杨俊蕾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3
|
新闻评论发展趋势漫谈 |
孟青
崔成前
|
《滨州师专学报》
|
2002 |
5
|
|
4
|
《水浒传》中的江湖与江湖文化 |
冯汝常
|
《济宁学院学报》
|
2013 |
2
|
|
5
|
论鲁迅旧体诗的杂文化倾向 |
李遇春
魏耀武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6
|
不附风雅 附文化 美国小伙的台湾文化旅程 |
杨熠
|
《汽车自驾游》
|
2013 |
0 |
|
7
|
新闻评论应向杂文学习 |
张天云
|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8
|
文风的改革尝试与人格的不懈追求——在“百佳”事迹报告会上的发言(摘要) |
储瑞耕
|
《采写编》
|
1997 |
0 |
|
9
|
听唱新翻杨柳枝——谈河北日报的“杨柳青”评论专栏 |
尹果凡
|
《新闻爱好者》
|
1996 |
0 |
|
10
|
曲笔与直言——兼谈评论宜“杂”与反对评论“杂文化” |
郝明传
|
《记者摇篮》
|
2006 |
0 |
|
11
|
敏捷些 尖锐些 生动些——从《就同‘大款’交朋友事向领导干部进一言》获奖说到报刊言论的写作 |
储瑞耕
|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2
|
论毛泽东报刊政论写法的杂文化 |
段继山
|
《佳木斯师专学报》
|
1985 |
0 |
|
13
|
怎样使议论的文结构优化 |
梁晓艺
|
《作文成功之路》
|
2011 |
0 |
|
14
|
延时直播的越位者韩寒 |
木叶
|
《上海文化》
|
2009 |
0 |
|
15
|
法制新闻中文学手法的运用 |
周益华
|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0 |
0 |
|
16
|
从萨斯喀彻温省到上海:一个MBA学生来到中国 |
Crystal L. Zorn
张晓
|
《国际人才交流》
|
2009 |
0 |
|
17
|
我与“杨柳青” |
储瑞耕
|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8
|
敏捷些 尖锐些 生动些——从《就同“大款”交朋友事向领导干部进一言》获奖说到报刊言论的写作 |
储瑞耕
|
《采写编》
|
1996 |
0 |
|
19
|
“杨柳青”论 |
储瑞耕
|
《采写编》
|
1997 |
0 |
|
20
|
“杨柳青”论——“杨柳青”专栏主笔漫谈 |
储瑞耕
|
《青年记者》
|
199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