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6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革命”与“有情”——丁玲再解读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杨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5-206,共12页
"革命"与"恋爱"的关系历来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者所关注。本文以丁玲与沈从文、冯雪峰的感情纠葛为例,力图呈现被80年代的"革命"与"恋爱"、"个人"与"集体"、"文学... "革命"与"恋爱"的关系历来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者所关注。本文以丁玲与沈从文、冯雪峰的感情纠葛为例,力图呈现被80年代的"革命"与"恋爱"、"个人"与"集体"、"文学"与"政治"的二元对立所遮蔽的历史意识与生命经验,展示"革命"与"恋爱"的"互文"及其"革命"之"有情",并进而再思这种现代情感结构之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乃至思想史的症候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恋爱 情欲 有情
原文传递
要有情,要有爱,要温暖 被引量:1
2
作者 袁卫星 《教育家》 2024年第4期7-8,共2页
夏丏尊先生在《爱的教育》译者序中说: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 夏丏尊先生在《爱的教育》译者序中说: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所以,若有人问我,当下教育如何在复杂和不确定中,找寻“静定”的力量,我的回答一定是:要有情,要有爱,要温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的教育》 译者序 夏丏尊 朝三暮四 走马灯 四方形 温暖 有情
下载PDF
“抒情考古学”:汪曾祺对沈从文文物研究的解读
3
作者 邱悦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9-138,共10页
汪曾祺对沈从文的解读是其新时期的重要文学活动,其中沈从文后半生的文物研究工作是其解读的重要层面之一。他以词义重心在“抒情”的“抒情考古学”一语加以概括,其中涵盖两层含义。其一,沈从文的文物研究著述与文学创作在主题、语言... 汪曾祺对沈从文的解读是其新时期的重要文学活动,其中沈从文后半生的文物研究工作是其解读的重要层面之一。他以词义重心在“抒情”的“抒情考古学”一语加以概括,其中涵盖两层含义。其一,沈从文的文物研究著述与文学创作在主题、语言等层面的“抒情气质”相通。其二,汪曾祺认为沈从文对文物的兴趣事实上是对“人”的欣赏和对中国历史文化、中华民族的深爱,这类乎沈从文1950年代提出的“有情”概念。但汪曾祺却在解读篇目中有意遮蔽和悬置了沈从文文物研究的“事功”一面,这又与汪曾祺在“共和国三十年”的创作实践和解读篇目创作的书写策略紧密相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沈从文 文物研究 抒情考古学 有情
下载PDF
趣·思·情:涵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
4
作者 杨文凯 《中学教学参考》 2024年第10期74-76,共3页
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品味。有趣的历史教学,能让学生的历史学习感性化、真实化;有思的历史教学,能让学生的历史学习理性化、思辨化;有情的历史教学,能让学生的历史学习人文化、智慧化。有趣、有思、有情的历史教学,... 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品味。有趣的历史教学,能让学生的历史学习感性化、真实化;有思的历史教学,能让学生的历史学习理性化、思辨化;有情的历史教学,能让学生的历史学习人文化、智慧化。有趣、有思、有情的历史教学,能有效涵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核心素养 有趣 有思 有情
下载PDF
人性化下有情管理班主任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文婷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52-,254,共2页
班主任的管理究竟该怎么做已经引起很多学校关注,在本文主要提出,我们不妨从打感情牌入手,有情操作,对班主任的管理更加人性化是不是会效果更好。
关键词 班主任 管理 人性化 有情
下载PDF
无情有性与无情无性——以牛头禅与慧能南宗禅为中心
6
作者 戴继诚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9-81,共3页
佛性问题是佛教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对其内涵的不同理解,牛头禅与慧能禅在无情是否有佛性问题上存有重大的分歧。牛头宗秉持其虚空即道的理念,主张无情有佛性;而慧能禅则坚持以人为本,主张“无情无佛种”,否认无情有佛性。两者的... 佛性问题是佛教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对其内涵的不同理解,牛头禅与慧能禅在无情是否有佛性问题上存有重大的分歧。牛头宗秉持其虚空即道的理念,主张无情有佛性;而慧能禅则坚持以人为本,主张“无情无佛种”,否认无情有佛性。两者的争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佛教哲学对佛性问题的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性 有情 无情 牛头禅 慧能禅
下载PDF
中国古代爱情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西厢记》、《牡丹亭》和《桃花扇》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常民强 常怡明 《文化与传播》 2014年第6期61-64,共4页
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也塑造了不少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深沉含蓄、情感丰富的崔莺莺,"为情而死"、"慕色还魂"的杜丽娘,红颜薄命、深明大义的李香君,都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本文以《西厢记... 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也塑造了不少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深沉含蓄、情感丰富的崔莺莺,"为情而死"、"慕色还魂"的杜丽娘,红颜薄命、深明大义的李香君,都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本文以《西厢记》、《牡丹亭》和《桃花扇》为例,选取崔莺莺、杜丽娘和李香君等为代表,从性格、语言及人物形象等方面展开对比分析,以此为契机梳理古代爱情戏剧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反抗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情 至情 兴亡之感 人文关怀 历史进步
下载PDF
“有情”才是真“风水”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复才 邵玉华 《中华建设》 2011年第7期40-43,共4页
风水一学,历经数千年传承﹑演变,虽然门派甚多,但"有情"才是真风水,是为各派所公认,所接受的。风水学中,何谓"有情"?"有情"的对象是什么?风水之具体载体的哪些具体形态对其相应的具体对象才称得上"有情"?风水之主要派别,在... 风水一学,历经数千年传承﹑演变,虽然门派甚多,但"有情"才是真风水,是为各派所公认,所接受的。风水学中,何谓"有情"?"有情"的对象是什么?风水之具体载体的哪些具体形态对其相应的具体对象才称得上"有情"?风水之主要派别,在"有情"问题上,是如何互通、结合而达到风水之顺风顺水最佳效应的?本文就这些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学 宜居风水 有情 真“风水”
下载PDF
看似无“亿”却有情——《怨郎诗》文本解读
9
作者 郭晓芹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20-122,共3页
《怨郎诗》是民间流传的一首数字诗,据说是卓文君写给丈夫的一封回信,而在这封由数字巧妙地构成的书信中,为了与丈夫的来信呼应,在一堆数字和数字单位中也唯独无“亿”,然而这无“亿”的诗行背后深藏的却是对丈夫的一片痴情。
关键词 无“亿” 有情 《怨郎诗》
下载PDF
刘辰翁评批李贺诗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焦印亭 《南昌高专学报》 2008年第1期46-49,共4页
刘辰翁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是第一位评点大师,同时又是第一个对李贺诗歌做全面评点的诗评家,极具代表性与时代意义。文章详细论述了他评批李贺诗的显著特点,并对这些特点的成因做了探析,全面展现了刘辰翁诗歌评点的特色。
关键词 刘辰翁 李贺诗 评批 奇崛 自然 有情
下载PDF
历史·文化·有情——孙见喜《乡贤》读札
11
作者 杨辉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154-160,共7页
《乡贤》所涉的历史时间,为1920—1930年代。其时大历史龙蛇起陆、天翻地覆,苦胆湾及商州地面诸种力量竞起,居多却无意于现实秩序之建构,不过谋求私利,也不断滋生事端,遂教普通人生死难料,命运变幻无定。然当此混乱之际,却有一二特出人... 《乡贤》所涉的历史时间,为1920—1930年代。其时大历史龙蛇起陆、天翻地覆,苦胆湾及商州地面诸种力量竞起,居多却无意于现实秩序之建构,不过谋求私利,也不断滋生事端,遂教普通人生死难料,命运变幻无定。然当此混乱之际,却有一二特出人物,以其所携带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及其持存开显之观念,勉力维系现实生活和精神秩序的运行。孙老者所持为儒家精神及伦理道德观念,陈八卦则显然秉有道门义理及“法术”,二人相互扶持,力图挽狂澜于将颓。无奈外部世界变乱频仍,二人所持有之观念最终无力应对日渐颓然的现实。但即便世道混乱,“有情”众生之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生命故事仍在继续,也最终升腾出深具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振拔力量,指向并开启秉有建设意义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见喜 《乡贤》 历史 文化 有情
下载PDF
“一生重要一回改变”--重探沈从文川南土改之行及转业问题
12
作者 莫雨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4-164,共21页
川南土改之行被沈从文自己称为“一生重要一回改变”。论文借助沈从文川南之行期间的文字,从工作、观察、阅读和创作这四个方面分析沈从文在川南土改期间的主体实践,探寻作家的思想变化及其对他后来转业的影响。沈从文在土改中参与的工... 川南土改之行被沈从文自己称为“一生重要一回改变”。论文借助沈从文川南之行期间的文字,从工作、观察、阅读和创作这四个方面分析沈从文在川南土改期间的主体实践,探寻作家的思想变化及其对他后来转业的影响。沈从文在土改中参与的工作并不多,处于边缘位置;但经由亲身的观察体验和对《毛泽东选集》的阅读,他完成了知识分子情感立场的转变,也因此为“有情”和“事功”的综合找到了一种新的向外敞开的可能。但自1940年代以来,他“综合”而不能的创作困境依然存在,这也成为他彻底转向文物研究的一个契机。在政治压力、妻子干预等外在因素下,沈从文的转业内因正是对“事功”与“有情”的综合的新尝试,即从“人民”的角度进行文物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川南土改 有情 事功 文物研究
原文传递
郭象美学:“任性”而“自得” 被引量:1
13
作者 祁志祥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5-89,共5页
郭象是西晋玄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通过《庄子注》,将庄子“适性”为美的思想作了丰富发挥和重新诠释。他认为,“物任其性”则“自得逍遥”。物之美在于安分守己,适其自性。“无心”是人性,“有情”、“仁义”也是人性。人的“适性”之... 郭象是西晋玄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通过《庄子注》,将庄子“适性”为美的思想作了丰富发挥和重新诠释。他认为,“物任其性”则“自得逍遥”。物之美在于安分守己,适其自性。“无心”是人性,“有情”、“仁义”也是人性。人的“适性”之美在于以“无心”之“至理”排遣“有情”,身在仁义名教之中而心怀自然。他揭示的“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当时佛教般若学会通真俗有无的影响,成为魏晋名士风度的精辟概括,也成为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审美理想和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性 适分 无心 有情 仁义 自然
下载PDF
汤显祖《牡丹亭》的“宗唐”旨趣
14
作者 张含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7-155,共9页
汤显祖《牡丹亭》诞生于有明一代以“宗唐”为主流的文学潮流中,其角色塑造、情感寄托、意趣神色的创造等都得益于作者复杂而又明显的“宗唐”旨趣。由此可见汤显祖手摩心追唐代“有情之天下”,并以此镜照明代“有法之天下”对人情人性... 汤显祖《牡丹亭》诞生于有明一代以“宗唐”为主流的文学潮流中,其角色塑造、情感寄托、意趣神色的创造等都得益于作者复杂而又明显的“宗唐”旨趣。由此可见汤显祖手摩心追唐代“有情之天下”,并以此镜照明代“有法之天下”对人情人性压抑与戕害的现实。《牡丹亭》虽以明代小说《杜丽娘记》为胎,却一如《紫钗记》等以唐人小说为胎,重塑的是唐型人物角色,于情于理之中传达出对唐人的理解之同情。《牡丹亭》以“意趣神色”为宗旨的曲词撰写,也得益于唐诗的精神、情感与格调。借助于“宗唐”旨趣的戏曲书写,汤显祖寄托了关于生命价值、现实人生、社会理想的哲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宗唐 有情 意趣神色
原文传递
初三道德与法治“四有”复习课——以“双减”背景下“创新驱动发展”为例
15
作者 黄晓枫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第17期130-132,共3页
着眼政策要求,分析落实初三毕业班“双减”的必要性,结合创新教学实例分析“双减”背景下打破初三道德与法治课备考传统,避免以往经验对备考的干扰,以达到轻负高质促“双减”的复习课效果。通过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四有”复习课堂模... 着眼政策要求,分析落实初三毕业班“双减”的必要性,结合创新教学实例分析“双减”背景下打破初三道德与法治课备考传统,避免以往经验对备考的干扰,以达到轻负高质促“双减”的复习课效果。通过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四有”复习课堂模式,即有“变”、有“情”、有“味”、有“效”,减轻学生的备考负担,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破备考传统 有变 有情 有味 有效
下载PDF
从唐传奇看唐代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观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菲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S1期234-234,236,共2页
本文就唐传奇关于爱情题材的篇章探讨唐代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观。从作者对男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及结局设置等方面入手,说明作者创作时的矛盾心态,反映中唐以后市民意识对文学创作的微妙影响。
关键词 矛盾 有情 忍情
下载PDF
风景、抒情及其他:1949年前后的沈从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英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9-138,共10页
风景画式的笔法和"抽象的抒情"是构成1940年代沈从文文体特征的重要因素。从这两方面入手,可以考察沈从文于1940至1950年代间的文艺新变。在此基础上,管窥1949年前后中国大陆新的文艺范式的发生、建构和回应,并尝试揭示时代... 风景画式的笔法和"抽象的抒情"是构成1940年代沈从文文体特征的重要因素。从这两方面入手,可以考察沈从文于1940至1950年代间的文艺新变。在此基础上,管窥1949年前后中国大陆新的文艺范式的发生、建构和回应,并尝试揭示时代文艺在"有情"与"事功"间两难的真实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 自然美 有情 事功
原文传递
论魏源的人才思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旭辉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5-9,共5页
魏源把人才视为关乎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问题。在对人才本身的要求上,提出人才应有实用建实功,具有民胞物与之情怀等优秀品质。关于人才的考察,提出要辨别真才与伪才。认为获得人才,有造士与求贤两种方式,而求取人才宜于城邑。在人才的... 魏源把人才视为关乎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问题。在对人才本身的要求上,提出人才应有实用建实功,具有民胞物与之情怀等优秀品质。关于人才的考察,提出要辨别真才与伪才。认为获得人才,有造士与求贤两种方式,而求取人才宜于城邑。在人才的使用上,提出所用必所养,区分才臣与能臣,致一用两,善用小人等思想。魏源的人才思想是和解决现实困境的需要相联系的,充满对现实的批判,极具进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 实用 有情 养人 用人 求贤 小人
下载PDF
论西门庆的有情形象及其对贾宝玉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云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493-496,共4页
我们肯定了《金瓶梅》,却忽略了西门庆。《金瓶梅》成功塑造的人物不仅是众位女子和各种帮闲人物,还有小说中最主要的男性主人公——西门庆。西门庆虽然外在行为横行霸道,但内心却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人,在与女性的交往中,时时流露脉脉... 我们肯定了《金瓶梅》,却忽略了西门庆。《金瓶梅》成功塑造的人物不仅是众位女子和各种帮闲人物,还有小说中最主要的男性主人公——西门庆。西门庆虽然外在行为横行霸道,但内心却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人,在与女性的交往中,时时流露脉脉真情。在肉欲的沉沦中他期待真诚的感情,更看重情感并非钱财。他把妻妾们作为家里的一份子,履行自己作为丈夫的职责——给予她们情感的温暖、性的满足以及财物的支持。西门庆血肉丰满的男性形象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可以相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门庆 有情 金瓶梅
下载PDF
从“无情”到“有情”——简析吸血鬼形象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威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57-59,共3页
在上古神话和传说中,除了有关人类起源的传说,还有许多其他非人类种族的故事,在那个人神共处的时期,吸血鬼作为一种异类形象的代表是和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其传说故事和当时欧洲文化大有渊源,可谓是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一种"异态"... 在上古神话和传说中,除了有关人类起源的传说,还有许多其他非人类种族的故事,在那个人神共处的时期,吸血鬼作为一种异类形象的代表是和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其传说故事和当时欧洲文化大有渊源,可谓是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一种"异态"化生物。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吸血鬼这种异类形象逐渐打破了早期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格局,性格趋于丰满,极具人格化特征,从传统血族"无情"到新兴"有情"的转变,其背后蕴藏的正是人类自身意识的转变。作为21世纪流行文化的一个代表,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在涉及到魔幻方面的内容时,承载血族文化的吸血鬼形象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而在物质生活空前糜烂、人生价值走向虚无的今天,这种恐怖图腾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性光辉更值得现代人类去不断反思,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类 血族 吸血鬼 无情 有情 人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