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本分析到过程研究:数字叙事理论的生成与流变 被引量:22
1
作者 甘锋 李坤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0-177,共8页
随着数字叙事时代的到来,研究者试图摆脱传统叙事理论的束缚,从核心概念与阐释框架两方面入手创生新的理论范式。早期数字叙事理论倾向于从已有的叙事理论传统中寻求灵感,"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新普罗普主义"便是其... 随着数字叙事时代的到来,研究者试图摆脱传统叙事理论的束缚,从核心概念与阐释框架两方面入手创生新的理论范式。早期数字叙事理论倾向于从已有的叙事理论传统中寻求灵感,"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新普罗普主义"便是其中的代表;随着网络交流活动交互性的增强,非洲的口语叙事传统开始受到重视,研究者试图从传授过程、交互性及作品形态等方面在数字叙事与口语叙事之间建立连接;而电子游戏兴起之后,面对游戏学的挑战,数字叙事理论试图革新"叙事"概念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数字叙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叙事 叙事理论 文本分析 过程研究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普罗普主义
下载PDF
当代西方的修辞情境论 被引量:15
2
作者 温科学 《修辞学习》 2000年第2期12-13,共2页
陈望道先生六十多年前发表的《修辞学发凡》一书提出了著名的“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的论断。这一观点半个多世纪以来深得后人的赞誉,被称为“一切修辞规律中的总规律。”近年来修辞学界对此颇有些议论,对陈先生把修辞与情境诸... 陈望道先生六十多年前发表的《修辞学发凡》一书提出了著名的“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的论断。这一观点半个多世纪以来深得后人的赞誉,被称为“一切修辞规律中的总规律。”近年来修辞学界对此颇有些议论,对陈先生把修辞与情境诸关系提到这样高的位置提出质疑。本文参加这一讨论,并不想回答“是”或者“不是”,而是想从另外的角度对这一学说进行考察,以期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国家 修辞情境论 Bitzer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下载PDF
走出现代性道德的困境——马克思主义与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后现代主义伦理学的跨时空对话
3
作者 黄学胜 常子龙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61,共14页
在马克思主义与以麦金泰尔为代表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和以利奥塔、鲍曼等人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伦理学之间展开思想对话,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他们共同面对的都是现代性道德及其后果,但由于立场、对时代的判断和各自认... 在马克思主义与以麦金泰尔为代表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和以利奥塔、鲍曼等人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伦理学之间展开思想对话,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他们共同面对的都是现代性道德及其后果,但由于立场、对时代的判断和各自认可价值规范的不同,导致了三种不同且典型的伦理学应对方案。可从切入点、应对方案及性质和成效三个方面展开比较研究,这种比较有助于深化理解西方道德传统的近现代演化、各学派的路径及其可能局限,也能为探寻克服和应对现代性道德困境的可靠出路、激活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当代意义、正确看待当前社会的伦理状况以及推动后续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等问题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道德 马克思主义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后现代主义伦理学
下载PDF
结果论还是非结果论?——西方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江雪莲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1-98,共8页
本文介绍了西方学界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性质问题上的不同见解 ,其中既有快乐主义功利主义、幸福主义功利主义、偏好功利主义、亚里士多德主义等结果论的理解 ,也有康德主义、理想道义主义、混合道义主义等非结果论的理解。这些不... 本文介绍了西方学界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性质问题上的不同见解 ,其中既有快乐主义功利主义、幸福主义功利主义、偏好功利主义、亚里士多德主义等结果论的理解 ,也有康德主义、理想道义主义、混合道义主义等非结果论的理解。这些不同的观点既说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巨大的理论包容性 ,也说明功利主义和道义主义本身是相互渗透的 ,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体系内 ,功利主义和道义主义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伦理学 理论性质 结果论 非结果论 功利主义 亚里士多德主义 道义主义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主义与中世纪欧洲机械技艺思想的流变
5
作者 胡小波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4,共7页
亚里士多德对技艺的贬低态度代表了西方古典晚期和中世纪早期的主流哲学观点。经过阿拉伯思想浸润与杂糅的亚里士多德著作随着12世纪大翻译运动进入中世纪欧洲,中世纪思想家获得了一种评价机械技艺的范本,并对机械技艺的知识分类及其作... 亚里士多德对技艺的贬低态度代表了西方古典晚期和中世纪早期的主流哲学观点。经过阿拉伯思想浸润与杂糅的亚里士多德著作随着12世纪大翻译运动进入中世纪欧洲,中世纪思想家获得了一种评价机械技艺的范本,并对机械技艺的知识分类及其作用进行重新评价,形成了机械技艺的宗教救赎论、政体隐喻说以及世俗功能说等观念。这些不同的思想线索丰富了机械技艺在中世纪知识中的组织与分类,呈现出亚里士多德主义机械技艺观在中世纪欧洲的兴衰历程,不仅反映出当时思想家关于知识的本质和内容等观念的转变,而且为理解技术融入近代西方世界观的过程提供了一个超越传统科技史领域的更为广阔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主义 机械技艺 中世纪 基尔沃比 维克多的于格
原文传递
“运动方向”的普遍化——从亚里士多德主义到伽利略和笛卡尔的运动学
6
作者 刘鹏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大小与方向是衡量运动的两个基本要素,传统科学史研究多关注运动大小,而忽视运动方向观念的演变。在近代早期的运动学中,运动方向经历了普遍化过程,其中贡献最大的是伽利略与笛卡尔。若以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为线索,可发现:运动方向在亚... 大小与方向是衡量运动的两个基本要素,传统科学史研究多关注运动大小,而忽视运动方向观念的演变。在近代早期的运动学中,运动方向经历了普遍化过程,其中贡献最大的是伽利略与笛卡尔。若以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为线索,可发现:运动方向在亚里士多德主义物理学中是特殊的,竖直方向对应着月下区诸单纯物质的自然运动,水平运动未被关注;伽利略开始了运动学的数学化,但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仍具有特殊性,分别与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下落运动绑定在一起;笛卡尔的抽象运动学真正实现了运动方向的普遍化,他还以抽象运动学解释了现实运动的竖直与水平方向。至此,运动学中,运动方向的普遍化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方向 运动学 亚里士多德主义 笛卡尔 伽利略
原文传递
克劳斯·君特道德规范应用理论的争议与评议
7
作者 任祥伟 曹小丽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3期111-121,共11页
商谈伦理学不只靠“普遍化原则”(由哈贝马斯提出)证成道德规范的“普遍有效性”,还依据“合适性原则”(由君特提出)保障道德规范的现实应用,从而指导我们在具体情境中如何选择合适的道德规范来运用。克劳斯·君特十分重视道德规范... 商谈伦理学不只靠“普遍化原则”(由哈贝马斯提出)证成道德规范的“普遍有效性”,还依据“合适性原则”(由君特提出)保障道德规范的现实应用,从而指导我们在具体情境中如何选择合适的道德规范来运用。克劳斯·君特十分重视道德规范的应用问题,他试图以一种法律诠释学的视角解决该问题,即不仅要做到对具体情境诠释的“完整性”,还要做到对道德规范本身诠释的“融贯性”,这样才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和运用最合适的道德规范。相反,亚里士多德主义则主张,具体情境中的价值判断并非依据先在的道德规范,而是依据一种“实践智慧”,这种实践智慧的具体情境判断最终依托现存的社会伦理纲常。亚里士多德主义和克劳斯·君特的观点截然对立,但实际上二者都存在自身的理论盲区,这些都需要加以厘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劳斯·君特 亚里士多德主义 道德规范 具体情境 典型情境
下载PDF
“自主性”还是“普遍性”?——哈贝马斯商谈伦理学的两难选择 被引量:5
8
作者 艾四林 陈浩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3-118,共6页
当代伦理学由于在"自主性"和"普遍性"之间设立了非此即彼的界限,因而必须在从个体出发的现代启蒙式规范伦理学和以共同体或传统为基的后现代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伦理学之间进行排他性的选择。哈贝马斯尝试在普遍语用... 当代伦理学由于在"自主性"和"普遍性"之间设立了非此即彼的界限,因而必须在从个体出发的现代启蒙式规范伦理学和以共同体或传统为基的后现代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伦理学之间进行排他性的选择。哈贝马斯尝试在普遍语用学的基础之上综合这两个方面,用商谈伦理学的基本框架来回应来自现代启蒙和后现代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伦理学这两个方面的挑战,以促成规范伦理学在当代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性 普遍性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普遍语用学 生活世界
原文传递
美德伦理学:历史及其问题 被引量:4
9
作者 邓安庆 《伦理学术》 2019年第2期1-16,共16页
一、美德概念之本源与美德伦理学之兴起我们今天所说的美德伦理学:Virtue Ethics,如果就Virtue的希腊词源而言,翻译为"德性伦理学"更为准确,因为在被视为Virtue Ethics最为经典表达的亚里士多德那里.
关键词 美德伦理学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尼采主义 麦金太尔 情感主义 德性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原文传递
灵魂论在中国的第一个文本及其来源——对毕方济及徐光启《灵言蠡勺》之考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梅谦立 黄志鹏 《肇庆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12,共12页
1624年,意大利耶稣会士毕方济(Francesco Sambiasi)和士大夫徐光启完成了《灵言蠡勺》(探讨灵魂相关问题的谦卑尝试)。本文研究《灵言蠡勺》如何来源于《柯因布拉论灵魂评论》(1598年),同时也解释了在将西方灵魂学说传入中国文化的过程... 1624年,意大利耶稣会士毕方济(Francesco Sambiasi)和士大夫徐光启完成了《灵言蠡勺》(探讨灵魂相关问题的谦卑尝试)。本文研究《灵言蠡勺》如何来源于《柯因布拉论灵魂评论》(1598年),同时也解释了在将西方灵魂学说传入中国文化的过程中,神学和哲学的传统划分如何被重新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主义 论灵魂 耶稣会哲学 毕方济
下载PDF
美德伦理的道德理由及其基础——关于亚里士多德主义与儒家伦理的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义天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63,共10页
任何规范的伦理学都可被大致区分为道德要求、道德理由以及用于支撑理由的存在论基础和心理学基础等层面。作为美德伦理学可资采用的两种伦理学范式,亚里士多德主义和儒家伦理分别提供了以"最高善"和"道"为宗旨的... 任何规范的伦理学都可被大致区分为道德要求、道德理由以及用于支撑理由的存在论基础和心理学基础等层面。作为美德伦理学可资采用的两种伦理学范式,亚里士多德主义和儒家伦理分别提供了以"最高善"和"道"为宗旨的道德理由。进一步地,前者通过诉诸本性/自然学说和灵魂学说,后者通过诉诸"天命"观念和"心性"观念,描述了相关的存在图景和心灵结构,为各自的道德理由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伦理学 道德要求 道德理由 亚里士多德主义 儒家伦理
原文传递
回到亚里士多德——麦克道尔和胡塞尔的一项共同母题
12
作者 刘畅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23年第2期130-152,共23页
1.导论亚里士多德并不是麦克道尔与胡塞尔两人思想的最重要标签,他们并没有将自己的哲学称为某种“亚里士多德主义”。当然,这并不意味两人的理论内容与亚里士多德毫无干系。而是意味着,两人与亚里士多德的关联需要得到更为系统的处理... 1.导论亚里士多德并不是麦克道尔与胡塞尔两人思想的最重要标签,他们并没有将自己的哲学称为某种“亚里士多德主义”。当然,这并不意味两人的理论内容与亚里士多德毫无干系。而是意味着,两人与亚里士多德的关联需要得到更为系统的处理。本文尝试在此方向上进行初步的工作。本文认为,麦克道尔和胡塞尔各自的理论都体现了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某项核心要素,以致在宽泛意义上,两人的理论尝试都可视为“返回”或“复兴”亚里士多德主义哲学的尝试。麦克道尔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知觉理论的核心要素,而胡塞尔更近一步,不仅持有此种知觉理论的核心要素,更是在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上向前迈进,为获取形而上学知识提供了独特的现象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主义 现象学方法 知觉理论 胡塞尔 麦克道尔 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哲学 人的理论
原文传递
道德规范性理论的构造和休谟主义的前景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曦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68,共8页
道德规范性理论是现代道德哲学的根基。厘清道德规范性的来源、规范特征和规范力量及其对行动者实践慎思过程的规范方式和调节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最近四十年来,围绕这些问题,康德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占据了支配地位。休谟主义... 道德规范性理论是现代道德哲学的根基。厘清道德规范性的来源、规范特征和规范力量及其对行动者实践慎思过程的规范方式和调节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最近四十年来,围绕这些问题,康德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占据了支配地位。休谟主义长期受到批评,被认为包含导向道德主观主义、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怀疑论的理论因素。然而,得益于某种内嵌于自身的自然主义承诺,休谟主义可以克服挑战者的批评,从而提供一种有关道德规范性的可靠而又可信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规范性 康德主义 亚里士多德主义 休谟主义
原文传递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在虚拟现实产品叙事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王海智 曹希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2期104-108,共5页
虚拟现实产品(VR产品)的叙事实践是围绕着虚拟现实产品的媒体形态完成的,虚拟现实产品信息量的增加和互动、沉浸感需求的增大使得之前的很多叙事理论不能完整的应用于虚拟现实产品设计。以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理论为基础,以虚拟现实新媒介... 虚拟现实产品(VR产品)的叙事实践是围绕着虚拟现实产品的媒体形态完成的,虚拟现实产品信息量的增加和互动、沉浸感需求的增大使得之前的很多叙事理论不能完整的应用于虚拟现实产品设计。以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理论为基础,以虚拟现实新媒介的强交互性为重点,基于对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代表人物劳蕾尔和马蒂斯面向新兴数字媒体叙事的理论和实践的分析,探讨虚拟现实产品叙事的“六要素”、“四因说”内容及其内在逻辑关系,为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如何有效地在虚拟现实产品叙事中加以应用做出分析,梳理出虚拟现实产品在叙事设计阶段时需聚焦的重点元素和设计策略,并总结了针对虚拟现实产品的叙事理论和叙事框架,可为虚拟现实产品叙事的设计和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VR叙事
下载PDF
论麦金太尔现代性道德批判中的马克思主义因素
15
作者 韩伟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5-202,共8页
麦金太尔的现代性道德批判内蕴马克思主义因素,这一因素决定并制约着麦金太尔的西方现代性批判的视域空间。麦金太尔的研究路向与马克思主义之间不是断裂的,而是连贯的且扩展的。在马克思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影响下,麦金太尔对现... 麦金太尔的现代性道德批判内蕴马克思主义因素,这一因素决定并制约着麦金太尔的西方现代性批判的视域空间。麦金太尔的研究路向与马克思主义之间不是断裂的,而是连贯的且扩展的。在马克思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影响下,麦金太尔对现代性道德的批判呈现为三个层次:一是利用以史拓论的方式辩证地将现代性道德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结合在一起,批判性考察百科全书派和谱系学派两种典型道德探究的核心特征及其造成启蒙筹划失败的原因。二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形而上学借助资本逻辑实现对人的抽象统治为原理,揭示现代性道德以虚构的方式统治人和社会、维护现代国家和市场的实质。三是依循马克思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观点立场,提出破除“只涉及一种道德”的假象,承认人类繁荣的多样性;认清资本主义的欺骗性,发展团结的社会关系;洞悉“理性最大化”的行动误导,回归善目的与实践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金太尔 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道德 亚里士多德主义
原文传递
情感的缺陷及其化解--基于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的辩护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义天 《云梦学刊》 2017年第5期66-71,共6页
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不仅提供了一套独特的实践推理方案,而且这套实践推理方案始终承认和伴随着情感。反对者认为,作为行为者在感性层面的感受和反应,情感既不够普遍或稳定,也不够精确或高尚,还不够清晰或彻底,难以得到充分的知识... 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不仅提供了一套独特的实践推理方案,而且这套实践推理方案始终承认和伴随着情感。反对者认为,作为行为者在感性层面的感受和反应,情感既不够普遍或稳定,也不够精确或高尚,还不够清晰或彻底,难以得到充分的知识化或概念化,更难以被用来有效地解释或指导正确的行动。然而,期待一种普遍确定的情感反应,本身就是普遍主义预设的结果。情感的具体性与个体性是由伦理生活的背景和道德实践的情境所决定的,它并不能否认情感的真实性及其有效性。在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理解中,情感既不承诺也不等于美德,但它却是美德必不可少的构成物或伴随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主义 美德伦理学 道德心理 情感
下载PDF
麦金太尔早期理解人性的双重维度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永刚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82,共5页
人性问题始终是麦金太尔学术研究的关切点。麦金太尔早期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从道德哲学的角度弥补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道德缺场",将对人性的解读与重释历史唯物主义结合起来,以解决人之"异化"状态。通过剖析人... 人性问题始终是麦金太尔学术研究的关切点。麦金太尔早期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从道德哲学的角度弥补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道德缺场",将对人性的解读与重释历史唯物主义结合起来,以解决人之"异化"状态。通过剖析人性中需要与道德的分离情境,麦金太尔提出若要真正回归人之本身,就必须重视人的需求,将其与道德统一,以实现"人性复归"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共产主义提供了最佳的实践路径。概而观之,马克思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不仅是麦金太尔理解人性的基本立足点,更是其整个理论建构的致思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金太尔 人性 亚里士多德主义 马克思主义
原文传递
美德的转向及其再转向 被引量:3
18
作者 迈克尔.斯洛特 郭金鸿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1-4,共4页
美德伦理学与美德认识论两者在整个"现代哲学"时期一起衰败,但最近已经复兴。共同的复兴,加之大多数非西方文化属于美德伦理学的某种形式这一事实,某种程度上支持了现代哲学构成一种中世纪时期就不可避免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美... 美德伦理学与美德认识论两者在整个"现代哲学"时期一起衰败,但最近已经复兴。共同的复兴,加之大多数非西方文化属于美德伦理学的某种形式这一事实,某种程度上支持了现代哲学构成一种中世纪时期就不可避免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美德方法最终会繁荣的观点。现代西方出现的新个人主义导致主观笛卡尔主义者转向,并且强调与人道主义相对立的权利,但是这些现代性"震荡"也许正在消失而朝向善,当今美德理论的强大可能是历史发展的一种见证。但是中国从来没有经历现代西方所出现的广义个人主义类型,这就是为什么儒家美德传统从未像亚里士多德主义在西方衰退那样而在中国衰退。并且,当代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在其强调道德谦卑方面类似于儒学而不同于亚里士多德主义,这一事实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亚里士多德主义并不是美德伦理学不可避免的道路。而且,因为谦卑也是一种认识美德,美德认识论比起其先前所认识到的,或许也必须更多地向强调与他人同感的情感主义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主义 谦卑 中世纪时期 美德伦理学 美德认识论 亚里士多德主义 休谟
下载PDF
欲望与实践智慧——从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的视角看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义天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4,共10页
作为美德伦理学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立场,亚里士多德主义不仅强调行为者内在品质的卓越性,而且强调行为者实践理性的卓越性,即,实践智慧。在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视野中,实践智慧不仅不能剔除欲望,而且需要为它留出重要的位置。欲望既包... 作为美德伦理学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立场,亚里士多德主义不仅强调行为者内在品质的卓越性,而且强调行为者实践理性的卓越性,即,实践智慧。在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视野中,实践智慧不仅不能剔除欲望,而且需要为它留出重要的位置。欲望既包括肉欲,也包括意气和希望;只要得到恰当的调节和控制,它们都可以构成实践智慧的组成部分。而且,任何一种欲望都具有感受性、意向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作为好的实践推理,实践智慧总是从一个表现为目的的好的欲望开始,并通过对手段的恰当慎思,最终以另一个表现为抉择的好的欲望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主义 美德伦理学 欲望 实践智慧
下载PDF
何种品质堪称美德?——论赫斯特豪斯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标准理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义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4-52,178,共10页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是当代美德伦理学的主要范式之一。它不仅需要在清理和批判现代道德哲学的基础上建构自身的行动理论与动机理论,更需要树立美德的概念标准,回答“何种品质堪称美德”。作为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代表,赫斯特豪斯对此设定了...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是当代美德伦理学的主要范式之一。它不仅需要在清理和批判现代道德哲学的基础上建构自身的行动理论与动机理论,更需要树立美德的概念标准,回答“何种品质堪称美德”。作为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代表,赫斯特豪斯对此设定了相互联系的三个命题:(1)美德有利于其拥有者;(2)美德使其拥有者成为好的人;(3)上述两种特征彼此关联。赫斯特豪斯通过将命题(1)界定为大概率的建议,将命题(2)内置于伦理自然主义的视野,将命题(3)奠基于亚里士多德的人性理论,不仅回应了既有挑战,而且为其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美德标准理论提供了相应的论证与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品质 美德标准 伦理自然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