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学教师的角色变化和专业发展
1
作者
王夫娟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48-51,共4页
教师的专业发展关系着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成败。从大学教师的角色特点出发,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划分为"讲"师、"教"师、"导"师三阶段,各阶段的教师在教学关注、教师角色、教学理念、教学行...
教师的专业发展关系着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成败。从大学教师的角色特点出发,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划分为"讲"师、"教"师、"导"师三阶段,各阶段的教师在教学关注、教师角色、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师生关系、教学效果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教师本人以及教育部门应根据不同阶段教师的特征和发展需求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
师
专业发展
“讲”
师
“
教
”
师
“导”
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追问“教”之师:海德格尔和范梅南对“教”的洞见
被引量:
3
2
作者
蒋开君
白贝迩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3-96,共4页
我们可以去教"教"的形而下之术,却无法直接教"教"的形而上之道,但人可以领会、理解和体悟道。深刻地理解这个世界,才能深刻地存在于这个世界。教育依然。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范梅南深究教育之思,他们都表达了对&q...
我们可以去教"教"的形而下之术,却无法直接教"教"的形而上之道,但人可以领会、理解和体悟道。深刻地理解这个世界,才能深刻地存在于这个世界。教育依然。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范梅南深究教育之思,他们都表达了对"教"的深刻洞见。"教"乃"让-学习"。这种"让予"的姿态是一种开放的姿态,敞开的姿态,自由的姿态。"让-学习"的根本是"让-生长"(let-live或let-exist)。"教"就是让孩子们学习思想(thinking),学习存在和存在之思。"教"就是让孩子们的本质显现出来,敞亮起来,澄明起来。人之为人的本质恰恰是这种"本源之思"。"教"就是要"引出"这种"本源之思"。海德格尔和范梅南的追求都很明确,目的在于获得关于思的事情的智慧,而不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思想的事情"(thoughtfulness)就是那源头活水。师者,思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
教
之
师
思想的事情
教
育之思
“让-学习”
海德格尔
范梅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CNKI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文献研究
3
作者
曾建国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年第7期40-42,共3页
基于中国知网和主题检索的方式,从文献时间和分布、文献主题、研究者主体和机构分布、研究层次、研究方法、文献引用等方面研究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文献,指出本研究的问题和不足,并阐明中外合作教学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
关键词
中外
教
(
师
)
合作
教
学
文献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心二意”对待“教困师”
4
作者
林金炎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6年第8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校长
学校管理
“
教
困
师
”
“三心二意”
教
学骨干
评价标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职业院校德育主体的失落与回归
5
作者
郑英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19-21,共3页
教师和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的德育专门化表现为知性德育和德育管理专门化。知性德育把教师异化为知识的搬运工、把学生异化为概念的匣子,德育管理的专门化把教师当作管制工具、把学生当作嫌疑对象,使得现代德育在实际上...
教师和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的德育专门化表现为知性德育和德育管理专门化。知性德育把教师异化为知识的搬运工、把学生异化为概念的匣子,德育管理的专门化把教师当作管制工具、把学生当作嫌疑对象,使得现代德育在实际上失去了教师和学生这一对道德教育的主体。实现德育主体的回归,必须做到理念回归、还教于师、还学于生,发挥教育的超越性,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德育主体
理念回归
还
教
于
师
还学于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乐学教育的实施
6
作者
兰秀玲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5-78,共4页
介绍了乐学教育的体系和实施情况,具体包括乐学课程、乐读之生、乐教之师、乐行文化四个部分。
关键词
乐学
教
育
乐学课程
乐读之生
乐
教
之
师
乐行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漫话“还教于师”
7
作者
陈桂生
《上海教育科研》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6,共2页
"还教于师",是美国学者罗宾·巴罗在《还教于师:课程批判导论》(1984)一书中提出的口号.这个口号似乎有点怪.因为只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都能见到教师在"教",见到教师"满堂讲",或"满堂问"...
"还教于师",是美国学者罗宾·巴罗在《还教于师:课程批判导论》(1984)一书中提出的口号.这个口号似乎有点怪.因为只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都能见到教师在"教",见到教师"满堂讲",或"满堂问",学生"满堂听",或被动地答,难道成千上万教师不是几乎每天都在"教"么?有什么"教"可还?相反,我们有感于教师"教"得太多,学生"学"得太累,所得甚少,倒是呼吁教师把"学"还给学生,而"还教于师"又从何说起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
学研究
课程改革
教
师
教
学远程
“还
教
于
师
”理论
课程理念
教
育观念
原文传递
高校教师思政与人事人才工作一体推进研究
8
作者
刘姝
《北京教育(高教)》
2023年第9期94-96,共3页
通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教必先强师”的重要论述,围绕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从新时代中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属性与要求入手,结合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战略部署,提出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师”要求高校教师思政与人事人才工作...
通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教必先强师”的重要论述,围绕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从新时代中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属性与要求入手,结合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战略部署,提出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师”要求高校教师思政与人事人才工作要一体推进、融合发展,并从加强党的领导、树立系统观念、坚持改革创新、整合资源力量等方面提出了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政与人事人才工作一体推进的实现路径,切实落实高等教育“强教必先强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
教
育
教
师
思政与
师
德
师
风
人事人才
强
教
必先强
师
原文传递
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以湖南三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9
作者
吴广
刘娜敏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第18期72-72,75,共2页
“双高计划”背景下,我国教育行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学校促进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学校教育中运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创新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管理体制,优化管理制度,搭建管理平台,拓展人才来源途径等一...
“双高计划”背景下,我国教育行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学校促进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学校教育中运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创新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管理体制,优化管理制度,搭建管理平台,拓展人才来源途径等一系列手段,使学校为建设“双师型”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雄厚的技术力量,学校培养人才,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宗旨全面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
教
融合“双
师
型”
教
师
队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议普通高中学困生成因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
1
10
作者
达万清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年第27期189-189,共1页
国内外许多同行在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研究》这一课题,并已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关于学困生的成因大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四个方面的因素。笔者觉得这样的认识虽然比较系统,对学困生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
国内外许多同行在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研究》这一课题,并已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关于学困生的成因大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四个方面的因素。笔者觉得这样的认识虽然比较系统,对学困生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目前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对本质原因的揭示尚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内容。笔者就学困生成因的分析与研究从多与少入手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困生
教
困
师
本质原因
分析与研究
重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学教师的角色变化和专业发展
1
作者
王夫娟
机构
宁波教育学院高职教育学院
出处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48-51,共4页
文摘
教师的专业发展关系着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成败。从大学教师的角色特点出发,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划分为"讲"师、"教"师、"导"师三阶段,各阶段的教师在教学关注、教师角色、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师生关系、教学效果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教师本人以及教育部门应根据不同阶段教师的特征和发展需求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和重点。
关键词
教
师
专业发展
“讲”
师
“
教
”
师
“导”
师
Keywords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ecturer
teacher
facilitator
分类号
G451.2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追问“教”之师:海德格尔和范梅南对“教”的洞见
被引量:
3
2
作者
蒋开君
白贝迩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部学科建设办公室
出处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3-96,共4页
文摘
我们可以去教"教"的形而下之术,却无法直接教"教"的形而上之道,但人可以领会、理解和体悟道。深刻地理解这个世界,才能深刻地存在于这个世界。教育依然。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范梅南深究教育之思,他们都表达了对"教"的深刻洞见。"教"乃"让-学习"。这种"让予"的姿态是一种开放的姿态,敞开的姿态,自由的姿态。"让-学习"的根本是"让-生长"(let-live或let-exist)。"教"就是让孩子们学习思想(thinking),学习存在和存在之思。"教"就是让孩子们的本质显现出来,敞亮起来,澄明起来。人之为人的本质恰恰是这种"本源之思"。"教"就是要"引出"这种"本源之思"。海德格尔和范梅南的追求都很明确,目的在于获得关于思的事情的智慧,而不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思想的事情"(thoughtfulness)就是那源头活水。师者,思也!
关键词
教
教
之
师
思想的事情
教
育之思
“让-学习”
海德格尔
范梅南
分类号
G42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CNKI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文献研究
3
作者
曾建国
机构
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
出处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年第7期40-42,共3页
基金
2015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专科院校升格转型过程中英语教师发展研究”(2015-31)
2018-2020年度甘肃省高等院校外语教师发展研究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教英语教师合作教学模式研究”(2018-43)的系列成果。
文摘
基于中国知网和主题检索的方式,从文献时间和分布、文献主题、研究者主体和机构分布、研究层次、研究方法、文献引用等方面研究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文献,指出本研究的问题和不足,并阐明中外合作教学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
关键词
中外
教
(
师
)
合作
教
学
文献研究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心二意”对待“教困师”
4
作者
林金炎
机构
广东潮安金石大寨中学
出处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6年第8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校长
学校管理
“
教
困
师
”
“三心二意”
教
学骨干
评价标准
分类号
G471.2 [文化科学—教育学]
G472.3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职业院校德育主体的失落与回归
5
作者
郑英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19-21,共3页
文摘
教师和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的德育专门化表现为知性德育和德育管理专门化。知性德育把教师异化为知识的搬运工、把学生异化为概念的匣子,德育管理的专门化把教师当作管制工具、把学生当作嫌疑对象,使得现代德育在实际上失去了教师和学生这一对道德教育的主体。实现德育主体的回归,必须做到理念回归、还教于师、还学于生,发挥教育的超越性,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德育主体
理念回归
还
教
于
师
还学于生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moral education subject
return of philosophy
regressing teaching to teachers
regressing learning to students
分类号
G71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乐学教育的实施
6
作者
兰秀玲
机构
大连市甘井子区周水子小学
出处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5-78,共4页
文摘
介绍了乐学教育的体系和实施情况,具体包括乐学课程、乐读之生、乐教之师、乐行文化四个部分。
关键词
乐学
教
育
乐学课程
乐读之生
乐
教
之
师
乐行文化
Keywords
happy education
happy learning curriculum
happy student
happy teacher
happy culture.
分类号
G44 [哲学宗教—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漫话“还教于师”
7
作者
陈桂生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
出处
《上海教育科研》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6,共2页
文摘
"还教于师",是美国学者罗宾·巴罗在《还教于师:课程批判导论》(1984)一书中提出的口号.这个口号似乎有点怪.因为只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都能见到教师在"教",见到教师"满堂讲",或"满堂问",学生"满堂听",或被动地答,难道成千上万教师不是几乎每天都在"教"么?有什么"教"可还?相反,我们有感于教师"教"得太多,学生"学"得太累,所得甚少,倒是呼吁教师把"学"还给学生,而"还教于师"又从何说起呢?
关键词
教
学研究
课程改革
教
师
教
学远程
“还
教
于
师
”理论
课程理念
教
育观念
分类号
G42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原文传递
题名
高校教师思政与人事人才工作一体推进研究
8
作者
刘姝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北方工业大学人事处
出处
《北京教育(高教)》
2023年第9期94-96,共3页
文摘
通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教必先强师”的重要论述,围绕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从新时代中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属性与要求入手,结合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战略部署,提出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师”要求高校教师思政与人事人才工作要一体推进、融合发展,并从加强党的领导、树立系统观念、坚持改革创新、整合资源力量等方面提出了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政与人事人才工作一体推进的实现路径,切实落实高等教育“强教必先强师”。
关键词
高等
教
育
教
师
思政与
师
德
师
风
人事人才
强
教
必先强
师
分类号
G645.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以湖南三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9
作者
吴广
刘娜敏
机构
湖南三一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出处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第18期72-72,75,共2页
文摘
“双高计划”背景下,我国教育行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学校促进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学校教育中运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创新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管理体制,优化管理制度,搭建管理平台,拓展人才来源途径等一系列手段,使学校为建设“双师型”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雄厚的技术力量,学校培养人才,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宗旨全面落实。
关键词
产
教
融合“双
师
型”
教
师
队伍
分类号
G717.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议普通高中学困生成因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
1
10
作者
达万清
机构
甘肃永登县第五中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年第27期189-189,共1页
文摘
国内外许多同行在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研究》这一课题,并已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关于学困生的成因大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四个方面的因素。笔者觉得这样的认识虽然比较系统,对学困生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目前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对本质原因的揭示尚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内容。笔者就学困生成因的分析与研究从多与少入手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商榷。
关键词
学困生
教
困
师
本质原因
分析与研究
重点
分类号
G6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学教师的角色变化和专业发展
王夫娟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追问“教”之师:海德格尔和范梅南对“教”的洞见
蒋开君
白贝迩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CNKI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文献研究
曾建国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三心二意”对待“教困师”
林金炎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职业院校德育主体的失落与回归
郑英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谈乐学教育的实施
兰秀玲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漫话“还教于师”
陈桂生
《上海教育科研》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0
原文传递
8
高校教师思政与人事人才工作一体推进研究
刘姝
《北京教育(高教)》
2023
0
原文传递
9
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以湖南三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吴广
刘娜敏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浅议普通高中学困生成因的分析与研究
达万清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