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儿童服饰“微”立体装饰艺术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许雅雅 崔荣荣 牛犁 《服装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60-264,共5页
从装饰艺术视角对传统儿童服饰“微”立体艺术进行解读,以期为现代儿童服饰设计提供参考。基于对传世实物的统计与分析,发现传统儿童服饰应用“微”立体装饰的有首服、主服、足服等;立体工艺灵活多样,展现出民间技艺的精巧和艺术的淳朴... 从装饰艺术视角对传统儿童服饰“微”立体艺术进行解读,以期为现代儿童服饰设计提供参考。基于对传世实物的统计与分析,发现传统儿童服饰应用“微”立体装饰的有首服、主服、足服等;立体工艺灵活多样,展现出民间技艺的精巧和艺术的淳朴;立体装饰材质丰富多彩,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造型多样,与民间审美观和文化意蕴紧密联系。装饰和实用集于一身的儿童服饰传达出的民俗风情、造物理念、民俗愿望等,表达了长辈希望子女健康成长、前程似锦的情感和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饰艺术 儿童服饰 立体
下载PDF
微侵袭立体定向活检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于新 刘宗惠 +6 位作者 杜吉祥 田增民 李士月 黄红云 赵全军 修波 徐永革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54-356,共3页
目的 评价微侵袭立体定向活检术在确定脑深部或主要功能区病变的病理组织学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在近 10年立体定向手术经验的基础上 ,将微侵袭观点引入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并对15 5例脑深部或主要功能区病变进行了活检手术研究。其中男 8... 目的 评价微侵袭立体定向活检术在确定脑深部或主要功能区病变的病理组织学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在近 10年立体定向手术经验的基础上 ,将微侵袭观点引入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并对15 5例脑深部或主要功能区病变进行了活检手术研究。其中男 89例 ,女 6 6例 ,年龄自 6 5~ 6 8岁 ,平均 31 3岁。行CT引导的立体定向活检 43例 ,MRI引导 112例。结果 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脑肿瘤118例 ,炎性疾病 15例 ,寄生虫或囊肿样病变 10例 ,放射性坏死 6例 ,脑变性性疾病 3例 ,3例未能获得阳性病理学诊断 ,总阳性诊断率为 98 1%。共发生并发症 4例。无死亡发生。结论 立体定向活检是一种明确颅内占位病变的组织学诊断的可靠方法 ,并能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病变 活检术 侵袭立体定向活检术 组织病理学诊断 神经外科学
原文传递
微侵袭立体定向活检手术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宗惠 于新 +4 位作者 李士月 陈琳 杜吉祥 刘锐 于雪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 研究应用微侵袭立体定向活检手术方法获取颅脑深部病变组织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CT或MRI与立体定向技术相结合,对605例脑深部病变患者进行精确定位、活检,其中450例用CT或MRI目测靶点坐标定位,155例采用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手术... 目的 研究应用微侵袭立体定向活检手术方法获取颅脑深部病变组织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CT或MRI与立体定向技术相结合,对605例脑深部病变患者进行精确定位、活检,其中450例用CT或MRI目测靶点坐标定位,155例采用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手术工作站,自动计算靶点坐标和规划活检手术入路。结果 活检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脑肿瘤组织者537例(88.76%),炎性病变组织者30例(4.96%),其他病变组织18例(2.98%),另有20例(3.31%)未能提出可供病理学确诊的依据,阳性诊断率为96.69%。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2.15%),死亡2例(0.33%)。结论 经影像学引导的立体定向活检手术是神经内外科获得颅脑深部病变定性诊断安全而可靠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侵袭立体定位技术 活组织检查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白藜芦醇恢复去分化正常髓核细胞表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沈皆亮 胡侦明 +2 位作者 钟小明 王大武 徐林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7-553,共7页
目的研究体外单层培养与藻酸盐微球立体培养对人正常髓核细胞分化的影响,并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恢复藻酸盐微球立体培养下去分化髓核细胞表型的调节机制。方法取6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自愿捐赠的正常髓核组织分离培养髓核细胞,... 目的研究体外单层培养与藻酸盐微球立体培养对人正常髓核细胞分化的影响,并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恢复藻酸盐微球立体培养下去分化髓核细胞表型的调节机制。方法取6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自愿捐赠的正常髓核组织分离培养髓核细胞,并行细胞鉴定;取单层培养的第1、3、5、7代髓核细胞分别行形态学观察、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观察细胞衰老情况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蛋白多糖表达。分别取单层培养和藻酸盐微球立体培养的第1代髓核细胞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取立体培养1周的第7代髓核细胞随机分为立体培养空白组(A组)、RES组(B组)、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homolog 1,SIRT1)-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RES组(C组)、阴性对照-siRNA+RES组(D组),另设置髓核细胞单层培养空白组(E组),行相应培养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IRT1、聚蛋白多糖(Aggrecan)和Ⅱ型胶原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IRT1 mRNA表达水平。结果细胞鉴定提示培养细胞为髓核细胞。形态学观察及SA-β-gal、甲苯胺蓝染色示,在体外连续单层培养条件下,正常髓核细胞易发生去分化,且随着传代次数增加趋势愈明显。藻酸盐微球立体培养48 h内髓核细胞增殖显著低于单层培养(P<0.05),但能显著提高去分化髓核细胞SIRT1、Ⅱ型胶原与Aggrecan蛋白的表达,E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3种蛋白表达显著提高(P<0.05)。C组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均受明显抑制,显著低于B、D组(P<0.05),Ⅱ型胶原与Aggrecan蛋白表达也显著低于B、D组(P<0.05)。结论连续体外单层培养条件下,髓核细胞增殖速度较快,但在培养过程中易发生去分化现象;而在藻酸盐微球立体培养条件下,RES可以恢复去分化髓核细胞表型,合成更多细胞外基质,这一机制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细胞 细胞表型 单层培养 藻酸盐立体培养 白藜芦醇
原文传递
微光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剂量学测试 被引量:6
5
作者 彭倩 廖雄飞 +2 位作者 张声江 许敬辉 谭庭强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3期94-96,109,共4页
目的对微光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Dual Camera 2 mm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g,D2SRS)临床剂量学可靠性进行测试、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例已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例,其中包括7例颅内肿瘤、6例肺部肿瘤和7例肝癌病例,将20例病例的CT图像和... 目的对微光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Dual Camera 2 mm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g,D2SRS)临床剂量学可靠性进行测试、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例已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例,其中包括7例颅内肿瘤、6例肺部肿瘤和7例肝癌病例,将20例病例的CT图像和RT Structures通过DICOM网络分别传输至雷泰Ti GRT计划系统和Eclipse11.0计划系统,进行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统计两组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两组调强计划分别进行绝对剂量和二维面剂量验证,并比较两组计划的绝对剂量和二维平面剂量验证结果。结果两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剂量要求,靶区剂量学参数D_(98)、D_(50)、D_(02)、CI以及H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如全脑、心脏、食管、肝脏和肾脏的D_(mean)、脑干和脊髓D_(max)、双肺V_(20)等剂量学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Eclipse与Ti GRT两组计划的验证结果显示,点剂量误差统计结果为(0.70±1.44,0.57±1.86,t=0.268,P=0.796);二维面剂量Gamma分析统计结果为(96.8%±0.9%,97.3%±1.2%,t=2.031,P=0.056)。结论D2SRS在剂量精确性上达到同类型进口设备相似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 调强放射治疗 多叶准直器 肿瘤
下载PDF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翻转课堂及微课立体互动教学 被引量:3
6
作者 黄静 《文教资料》 2019年第4期202-203,共2页
我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一些不足,而以往的翻转课堂及微课教学不能很好地适用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工作。由此建立一个符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际,充分调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学生积极性的翻转课堂及微课立体互动教... 我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一些不足,而以往的翻转课堂及微课教学不能很好地适用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工作。由此建立一个符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际,充分调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学生积极性的翻转课堂及微课立体互动教学模式,成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体 翻转课堂 立体教学
下载PDF
CT引导微侵袭立体定向术在诊断颅内深部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庆华 李广兴 孙涛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7期400-401,共2页
目的 评价CT引导微侵袭立体定向术在确定颅内深部或功能区病变中的诊断及治疗作用。方法自 1 989- 1 999年采用CT引导微侵袭立体定向术诊断或治疗 58例颅脑疾病。结果 在治疗 2 8例震颤麻痹 ,9例金属异物及 3例颅内深部血肿中取得良... 目的 评价CT引导微侵袭立体定向术在确定颅内深部或功能区病变中的诊断及治疗作用。方法自 1 989- 1 999年采用CT引导微侵袭立体定向术诊断或治疗 58例颅脑疾病。结果 在治疗 2 8例震颤麻痹 ,9例金属异物及 3例颅内深部血肿中取得良好效果。 1 8例经CT引导微侵袭立体定向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为脑肿瘤 7例 ,炎性疾病 5例 ,血管性病变 3例 ,非瘤性囊肿 2例 ,1例未能获得阳性病理学诊断 ,总阳性诊断率为 94.44% ,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 CT引导微侵袭立体定向术是一种诊断及治疗颅内深部或功能区病变的可靠方法 ,并能为其它临床治疗方法提供依据。微侵袭立体定向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侵袭立体定向术 诊断 颅内深部病变 活组织检查
下载PDF
基于Synergy加速器微光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的性能测试 被引量:1
8
作者 滑鹏 解传滨 +6 位作者 陈高翔 戴相昆 牛保龙 申红峰 葛瑞刚 徐寿平 曲宝林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7期45-48,共4页
目的测试基于Synergy加速器微光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Dual Camera 2 mm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D2SRS)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对Synergy加速器机械性能进行测试,判断加速器现有状态是否满足D2SRS及相关放射治疗技术的使用条件。... 目的测试基于Synergy加速器微光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Dual Camera 2 mm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D2SRS)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对Synergy加速器机械性能进行测试,判断加速器现有状态是否满足D2SRS及相关放射治疗技术的使用条件。同时对D2SRS的多叶准直器系统、图像引导系统、治疗计划系统分别进行测试,确定其临床实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结果加速器性能测试各参数指标均符合相应标准,其中机架及小机头等中心旋转测试中,在150°机架时偏离基线最大(0.9 mm),在30°小机头角度时偏离基线最大(0.8 mm),且外挂多叶光栅(Multi-leaf Collimator,MLC)并未对其精度产生影响。D2SRS各参数精准度均在要求范围之内,MLC与加速器中心无偏差,位置精度验证中在(-5,-3)位置偏差最大为0.7 mm,具备了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的先决条件。结论对加速器现有状态及D2SRS各系统测试结果总体满足临床要求,在做好日常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可用于患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 Synergy加速器 性能测试 准确性 可靠性
下载PDF
微侵袭治疗脑干出血
9
作者 崔志强 罗毅男 +1 位作者 赵英志 张兴春 《吉林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301-302,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微侵袭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重型脑干出血的方法。方法:总结应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重型脑干出血9例经验,并对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术后处理做初步讨论。结果:全部病例立体定向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存活5例。结论:立体定... 目的:探讨采用微侵袭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重型脑干出血的方法。方法:总结应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重型脑干出血9例经验,并对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术后处理做初步讨论。结果:全部病例立体定向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存活5例。结论:立体定向手术对脑干出血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降低重型脑干出血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出血 侵袭立体定向技术 置管引流 尿激酶
下载PDF
以工控机箱为例的工业设计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童立超 《电动工具》 2023年第2期31-33,共3页
工业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设计,更是一种创新的手段。从工业设计角度出发,针对工控机箱这一品类产品进行外观造型探索,结合仿生学、微立体、功能配置等方面做了改进,赋予产品更多的市场价值和意义,实现创新的目的。
关键词 工业设计 工控机箱 造型 立体 电路板
下载PDF
微纳尺度3D打印 被引量:84
11
作者 兰红波 李涤尘 卢秉恒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9-940,共22页
复杂三维微纳结构在微纳机电系统、生物医疗、组织工程、新材料、新能源、高清显示、微流控器件、微纳光学器件、微纳传感器、微纳电子、生物芯片、光电子和印刷电子等领域有着巨大的产业需求,然而现有的各种微纳制造技术无论从技术层... 复杂三维微纳结构在微纳机电系统、生物医疗、组织工程、新材料、新能源、高清显示、微流控器件、微纳光学器件、微纳传感器、微纳电子、生物芯片、光电子和印刷电子等领域有着巨大的产业需求,然而现有的各种微纳制造技术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在生产率、成本、材料等方面还难以满足高效、低成本批量化制造复杂三维微纳结构的工业级应用的需求.高效、低成本批量化制造复杂三维微纳结构(尤其是大面积复杂三维微纳结构)一直被认为是一项国际化难题,也是当前国际上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究热点,以及亟待突破的瓶颈问题.微纳尺度3D打印(微纳结构增材制造)在复杂三维微纳结构、高深宽比微纳结构以及复合材料三维微纳结构制造方面具有突出的潜能和优势,而且还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可使用材料种类多、无需掩模或模具、直接成形的优点.微纳尺度3D打印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技术评论》列为2014年十大具有颠覆性的新兴技术.本文论述了近年国际上微纳尺度3D打印重要的研究进展和代表性研究成果,微纳尺度3D打印典型重大应用,阐述了微纳尺度3D打印当前面临的挑战性问题,并探讨了微纳尺度3D打印未来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及趋势.为深入开展微纳尺度3D打印、增材制造和微纳制造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化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尺度3D打印 复杂三维纳结构 立体光刻 纳制造 纳结构增材制造
原文传递
微立体光刻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成龙 王秀峰 +1 位作者 江红涛 单联娟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20,共6页
综述了国内外最近几年微立体光刻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微立体光刻技术中的线扫描技术及面投影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分类,分析了它们的技术核心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比较。简要阐述了微立体光刻技术在制造原型、微系统部件及微流体装置等方... 综述了国内外最近几年微立体光刻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微立体光刻技术中的线扫描技术及面投影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分类,分析了它们的技术核心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比较。简要阐述了微立体光刻技术在制造原型、微系统部件及微流体装置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光刻 制造 快速原型制造 电子机械系统
原文传递
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在微流控芯片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丁瑞 张栩源 +4 位作者 靳聪 柏寒之 厉婉琪 张彩勤 陈翔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26-37,共12页
对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技术在微流控芯片领域的优势进行了简要概述,介绍了其技术原理以及数字微镜设备(DMD)的工作机制。分析了影响PμSL技术提高XY平面和Z轴打印分辨率的因素,重点讨论了通过优化光学系统、树脂配方、打印方式及图像... 对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技术在微流控芯片领域的优势进行了简要概述,介绍了其技术原理以及数字微镜设备(DMD)的工作机制。分析了影响PμSL技术提高XY平面和Z轴打印分辨率的因素,重点讨论了通过优化光学系统、树脂配方、打印方式及图像算法等途径以提高单步制作微流控封闭管道Z轴分辨率的技术方法,并介绍了PμSL技术在多材料打印领域的研究进展。此外,对近年来国内外利用PμSL技术制备微流控功能器件、器官芯片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最后,对PμSL技术在微流控芯片领域当前面临的Z轴分辨率较低、靶面与精度较难平衡和器官芯片打印材料生物相容性差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影立体光刻(PμSL)技术 流控技术 高精度打印 多材料打印 器官芯片
下载PDF
极薄氧化锆贴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玉春 沈妍汝 +1 位作者 陈虎 王相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全瓷贴面修复是改善牙齿形态、色泽和排列的常用方法。随着口腔陶瓷材料和修复体加工方式的不断发展,微创/无创贴面修复是医生和患者对牙齿修复提出的共同要求。本文回顾了全瓷贴面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对极薄氧化锆贴面相关的新材料... 全瓷贴面修复是改善牙齿形态、色泽和排列的常用方法。随着口腔陶瓷材料和修复体加工方式的不断发展,微创/无创贴面修复是医生和患者对牙齿修复提出的共同要求。本文回顾了全瓷贴面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对极薄氧化锆贴面相关的新材料、新工艺做一介绍,并对其技术前景和临床效果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薄贴面 氧化锆 面投影立体光固化 创/无创修复技术
下载PDF
MDM2通过p53/Bcl-2/Bax轴调控H_(2)O_(2)诱导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
15
作者 郑杰 陈博文 +8 位作者 梅鸿 刘鑫鑫 廖贞亮 余琨 余虹 冯帮海 陈淼 傅小云 覃松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0-1116,共7页
目的探索H_(2)O_(2)诱导的氧化损伤时MDM2的功能及与p53的关系。方法使用0.5 mmol/L H_(2)O_(2)建立MLE-12 HALI细胞模型,分为:健康对照组、H_(2)O_(2)损伤组、H_(2)O_(2)+MDM2 overexpressed组、H_(2)O_(2)+MDM2-shRNA组。通过腺病毒... 目的探索H_(2)O_(2)诱导的氧化损伤时MDM2的功能及与p53的关系。方法使用0.5 mmol/L H_(2)O_(2)建立MLE-12 HALI细胞模型,分为:健康对照组、H_(2)O_(2)损伤组、H_(2)O_(2)+MDM2 overexpressed组、H_(2)O_(2)+MDM2-shRNA组。通过腺病毒载体感染MLE-12细胞过表达、沉默MDM2;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分析MDM2与p53的相互作用;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HALI建模后MDM2、p53、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通过转录组测序后发现p53信号通路与HALI密切相关。与正常组相比,H_(2)O_(2)损伤组MDM2表达较低(P<0.05);与H_(2)O_(2)损伤组相比,MDM2过表达后MLE-12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53、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下降,MDM2、Bcl-2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H_(2)O_(2)损伤组相比,当MDM2沉默时,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p53、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上调,MDM2、Bcl-2蛋白表达下降(P<0.05)。Co-IP实验显示MDM2与p53蛋白结合。结论这些结果表明,MDM2可通过p53/Bcl-2/Bax轴抑制MLE-12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对HALI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鼠双立体基因2 高氧急性肺损伤 P53
原文传递
基于数字微镜器件的无掩膜光刻技术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思琪 周思翰 +3 位作者 杨卓俊 许智 兰长勇 李春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30,共19页
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无掩膜光刻是光刻技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随着数字微镜器件芯片集成度与性能的提高,数字微镜器件无掩膜光刻成为一种主要的数字光刻技术。由于可灰度调制的光反射式“数字掩膜”替代了传统光刻中使用的预制物... 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无掩膜光刻是光刻技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随着数字微镜器件芯片集成度与性能的提高,数字微镜器件无掩膜光刻成为一种主要的数字光刻技术。由于可灰度调制的光反射式“数字掩膜”替代了传统光刻中使用的预制物理光掩膜版,该技术极大地简化了光刻制版流程,提高了光刻的灵活性,广泛应用于平面微纳器件、超材料、微流控器件、组织生物研究等领域。从数字无掩膜光刻原理出发,简要介绍了典型匀光照明系统结构与微缩投影系统结构,进而介绍了面向平面光刻的空间分辨率增强技术、灰度光刻技术以及三维微立体光刻技术的进展。最后,列举了几类典型的数字无掩膜光刻应用,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掩膜光刻 空间光调制器 数字镜器件 分辨率增强 灰度光刻 立体光刻
下载PDF
微导管精准立体塑形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晓华 聂艳良 +1 位作者 熊叶 钟富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9期28-33,共6页
目的:探讨微导管精准立体塑形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行微导管精准立体塑形技术介入栓塞治疗)与对照组(30例... 目的:探讨微导管精准立体塑形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行微导管精准立体塑形技术介入栓塞治疗)与对照组(30例,行支架辅助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住院时长,手术前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术后Raymond分级、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ADL评分均高于术前,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血清sICAM-1、S100β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血清sICAM-1、S100β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Raymond分级Ⅰ级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观察组预后恢复良好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微导管精准立体塑形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的疗效良好,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可调节sICAM-1、S100β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导管精准立体塑形技术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微立体光刻中光敏树脂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庚侠 班书宝 +2 位作者 顾济华 孙天玉 吴东岷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4期736-739,共4页
微立体光刻技术是基于快速原型制造技术思想的新型微细加工技术。在微立体光刻制造中,光敏树脂在一定波长的光照下发生固化反应,光敏树脂的曝光量阈值和透射深度是光敏树脂的两个重要的特性参数。对掺入质量比20%氧化硅纳米颗粒自行制... 微立体光刻技术是基于快速原型制造技术思想的新型微细加工技术。在微立体光刻制造中,光敏树脂在一定波长的光照下发生固化反应,光敏树脂的曝光量阈值和透射深度是光敏树脂的两个重要的特性参数。对掺入质量比20%氧化硅纳米颗粒自行制备的光敏树脂的两种特性值进行测试研究,测量得到光敏树脂在氮气环境中比与在空气中的曝光量阈值小,分别为5.6 mJ/cm2以及86.5 mJ/cm2;加入光吸收剂后的透射深度比不加入光吸收剂的透射深度小,分别为14以及60。根据测量的树脂的特性值,使用实验室开发的微反射镜动态掩膜微立体光刻系统,成功制作微齿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光刻 复合材料 曝光量阈值 穿透深度
下载PDF
宏微协同组网策略在重要场景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泉 夏巍 +1 位作者 陈新 卢朝琴 《邮电设计技术》 2018年第8期7-12,共6页
针对深度覆盖不足、业务分布不均等一系列网络问题,基于创新性的构建金字塔式层级网络提升体系,根据场景特点,分业务类型,从网络分层、异频组网、宏微立体建设,协同优化技术研究等角度入手,积极探索宏微协同融合组网新模式,低成本解决... 针对深度覆盖不足、业务分布不均等一系列网络问题,基于创新性的构建金字塔式层级网络提升体系,根据场景特点,分业务类型,从网络分层、异频组网、宏微立体建设,协同优化技术研究等角度入手,积极探索宏微协同融合组网新模式,低成本解决不同场景深度覆盖和容量需求,实现用户感知提升。同时为未来5G宏微密集融合组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分层 立体建设 协同优化技术
下载PDF
基于数字微镜器件的激光光刻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佳荣 韩太林 冯驰 《科技资讯》 2017年第29期60-62,共3页
数字微镜器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作为数字光处理技术(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的核心,可通过控制其反射微镜的偏转实现全数字化成像。基于DMD的数字光刻系统采用动态数字掩模的曝光方式,分辨率高、速度快、加工面... 数字微镜器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作为数字光处理技术(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的核心,可通过控制其反射微镜的偏转实现全数字化成像。基于DMD的数字光刻系统采用动态数字掩模的曝光方式,分辨率高、速度快、加工面积大,可用于制作复杂三维结构和表面浮雕结构。本文阐述了DMD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其灰度调理机制和投影成像特性,介绍了基于DMD的数字光刻技术的两个重要研究方向:灰度光刻技术和微立体光刻技术,具体探讨了DMD在两种技术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镜器件(DMD) 数字光刻 灰度光刻 立体光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