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宗经、复古与尊君、实用(上)──中古《周礼》六冕制度的兴衰变异 被引量:19
1
作者 阎步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4-106,共13页
《周礼》记载了一种六冕制度,其等级安排具有君臣通用的特点,其结构是“多列式”的。这种等级结构带有周朝等级君主制的印迹。两汉间统治者采用了古代冕服,《周礼》的六冕记载开始对帝国礼服制度显示影响。汉明帝复古用冕制,但所采用的... 《周礼》记载了一种六冕制度,其等级安排具有君臣通用的特点,其结构是“多列式”的。这种等级结构带有周朝等级君主制的印迹。两汉间统治者采用了古代冕服,《周礼》的六冕记载开始对帝国礼服制度显示影响。汉明帝复古用冕制,但所采用的是“单列式”结构。魏晋朝廷曾损略服章中的黼黻,以维护帝王尊严。南北朝都利用《周礼》进行冕服复古,以争取文化号召力。北周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多列式”冕服等级体制。隋唐上承北周,继续搞冕服复古,但隋用“单列式”服制,唐用“多列式”服制。“多列式”冕服等级造成了君臣冕服倒置的情况,这在唐高宗时引起批评。“多列式”被放弃,回归于“单列式”了。宋明时实用化、世俗化倾向,导致了冕服的逐渐衰落。从冕服在十几个世纪中的兴衰变异中,可以看到现实与传统、政治与文化在帝制中国的复杂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冕服 六冕 复古
原文传递
宗经、复古与尊君、实用(下)——《周礼》六冕制度的兴衰变异 被引量:12
2
作者 阎步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2-103,共12页
关键词 《周礼》 宗经 复古 变异 兴衰 变迁轨迹 史料记载 隋朝
原文传递
宗经、复古与尊君、实用(中)──《周礼》六冕制度的兴衰变异 被引量:10
3
作者 阎步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5-108,共14页
关键词 《周礼》 复古 宗经 变异 兴衰 南北朝 时代发展 礼制 朝廷
原文传递
论荀子的君民关系说 被引量:9
4
作者 廖名春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7年第2期44-47,共4页
论荀子的君民关系说廖名春君民关系是先秦诸子争鸣的重点。如何认识君、民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处理君民之间的关系,这也是荀子政治学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荀子提倡“礼治”,主张“明分使群”,因此,他对君主的地位和作用极为重视。在... 论荀子的君民关系说廖名春君民关系是先秦诸子争鸣的重点。如何认识君、民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处理君民之间的关系,这也是荀子政治学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荀子提倡“礼治”,主张“明分使群”,因此,他对君主的地位和作用极为重视。在荀子的眼中,君主的重要性主要有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民关系 民本思想 明分使群 《饮冰室合集》 人民的根本利益 师范大学出版社 地位和作用 化性起伪
原文传递
清华简与先秦时代的黄老之学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成群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8,共8页
从"天→地→邦→人"的论述序列、"天道论""因循论"及"利民""尊君"理念等角度进行考察,可发现清华简《汤处于汤丘》与《汤在啻门》都包含有一定的黄老因素。尤其是《汤在啻门》一篇... 从"天→地→邦→人"的论述序列、"天道论""因循论"及"利民""尊君"理念等角度进行考察,可发现清华简《汤处于汤丘》与《汤在啻门》都包含有一定的黄老因素。尤其是《汤在啻门》一篇已出现四时、五行、刑德、气等明显的黄老观念,此篇在对昼夜四时的强调中也透露出了一定的阴阳思想。但《汤在啻门》中的"天道"与"五味之气"并没有贯通为道生气的模式,阴阳与德刑没有配位,阴阳与五行也并未合流。因此可以判断,清华简《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两篇文献,大致处于早期黄老文献向后来较成熟的黄老文献过渡的节点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道 因循 利民 五味之气 阴阳 德刑 五行
下载PDF
尊君与屈君——董仲舒之天的二重功能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耀南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3-90,共8页
董仲舒之天兼有尊君与屈君的二重功能。天的哲学基于春秋公羊学建立起来 ,天是人格之天 ,人和道受天的规定 ,天是最高的善良意志 ,天以物象的变化显现自身的意志 ,并要将此善良意志在人间实现出来。天既是专制君主及其专制政体赖以确立... 董仲舒之天兼有尊君与屈君的二重功能。天的哲学基于春秋公羊学建立起来 ,天是人格之天 ,人和道受天的规定 ,天是最高的善良意志 ,天以物象的变化显现自身的意志 ,并要将此善良意志在人间实现出来。天既是专制君主及其专制政体赖以确立的终极依据 ,又是制约君权的超越力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感应
原文传递
“民本”视野下的“尊君”——先秦儒家民本主义尊君理论的现代解读 被引量:5
7
作者 谢红星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61,共7页
民本思想是先秦儒家的基本政治思想,这一思想的内涵是"民有"、"民享"、"君治"。君治必然要求尊君,因而尊君理论是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儒家的尊君理论是一种民本主义的尊君理论。基于民... 民本思想是先秦儒家的基本政治思想,这一思想的内涵是"民有"、"民享"、"君治"。君治必然要求尊君,因而尊君理论是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儒家的尊君理论是一种民本主义的尊君理论。基于民本思想的视野,先秦儒家的尊君理论主张有限尊君,即尊君而不谄君、尊君而不抑臣、道高于君。民本主义尊君理论反映了先秦儒家在寻求变革社会的同时对权威与秩序的重要性的思考,这种思考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无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 有限 秩序
原文传递
论王夫之的尊君和重民思想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润和 《东岳论丛》 2000年第6期96-101,共6页
建立在传统天道论基础之上的人道论是王夫之哲学、社会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夫之的人道论主要体现为尊君和重民两个方面。其尊君论的核心是以道统限制治统 ,君主只有遵循道统 ,先德后治 ,先公后私 ,以民为先 ,在此前提下励精图治 ,... 建立在传统天道论基础之上的人道论是王夫之哲学、社会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夫之的人道论主要体现为尊君和重民两个方面。其尊君论的核心是以道统限制治统 ,君主只有遵循道统 ,先德后治 ,先公后私 ,以民为先 ,在此前提下励精图治 ,才是合格的君主。否则 ,臣、民可以不忠 ,可以易君 ,可以革命。所以 ,王夫之提倡的是相对的君权论。关于重民 ,王夫之重视人民的力量 ,恤民、忧民 ;要求君主必须采取措施 ,让人民安居乐业 ,富而教之。但他又从理论上和实践中怀疑人民的能力、畏惧人民的力量。所以 ,在制约君权和重民这两个方面 ,王夫之要逊色于同时代的黄宗羲、顾炎武等人 ;在对民主和人权思想的开拓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重民 道统 治统
下载PDF
唐代的翰林学士与宰相 被引量:3
9
作者 程宗才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5-31,共7页
管子云:“凡君国之重器莫重于令。令重则君尊,君尊则国安。令轻则君卑,君卑则国危。故安国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由于封建皇帝的特点在于深居端拱,居中制外,以法令驾驭臣下,因此在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如何拟制诏诰制敕,... 管子云:“凡君国之重器莫重于令。令重则君尊,君尊则国安。令轻则君卑,君卑则国危。故安国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由于封建皇帝的特点在于深居端拱,居中制外,以法令驾驭臣下,因此在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如何拟制诏诰制敕,对于巩固封建皇权十分重要。但是为了把诏诰制敕拟定得最能代表皇帝的意旨和利益,单靠皇帝一个人的智力又不行,必须依靠一帮人共同谋议,定下精神,委之拟制。在一个封建王朝的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翰林学士 封建王朝 宰相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政治改革 阶级利益 王叔文 中书舍人 宦官
下载PDF
试论韩非子的尊君思想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云 颜旭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0-38,共9页
《韩非子》是一部产生于战国后期的法家集大成著作。它集中反映了韩非的“尊君”思想,并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它充分体现了韩非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以“法”、“术”、“势”为手段给君王独尊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它本质上是一种“... 《韩非子》是一部产生于战国后期的法家集大成著作。它集中反映了韩非的“尊君”思想,并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它充分体现了韩非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以“法”、“术”、“势”为手段给君王独尊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它本质上是一种“帝王”学说.作为一种帝王统治手段的依据,它对后世中国社会的影响,客观上弊远大于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 影响
下载PDF
荀子政治哲学的理论诠释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杰 《理论学刊》 CSSCI 2000年第5期112-116,共5页
荀子的政治哲学主要是围绕君民关系问题而展开的。荀子一方面提出了他独特的政治模式——“尊君”与“民本”的同构理论 ,试图维持国家政治机体的平衡 ;另一方面 ,荀子又在其政治哲学中 ,对人的主体价值进行全面否定。本文正是以此为基... 荀子的政治哲学主要是围绕君民关系问题而展开的。荀子一方面提出了他独特的政治模式——“尊君”与“民本”的同构理论 ,试图维持国家政治机体的平衡 ;另一方面 ,荀子又在其政治哲学中 ,对人的主体价值进行全面否定。本文正是以此为基线 ,论述荀子政治哲学的基本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政治哲学 国家 民本
下载PDF
法家正义论初探 被引量:5
12
作者 宋洪兵 《管子学刊》 2022年第1期25-41,共17页
正义秉性,可成为判断中国正义论的标准。法家正义论由正义秉性与战国时期具有特定价值内涵的正义理论两个部分构成。法家对正义秉性的讨论包括:正义的主观条件蕴涵"怨""愤"等情感,正义的客观条件在于物质资源与人... 正义秉性,可成为判断中国正义论的标准。法家正义论由正义秉性与战国时期具有特定价值内涵的正义理论两个部分构成。法家对正义秉性的讨论包括:正义的主观条件蕴涵"怨""愤"等情感,正义的客观条件在于物质资源与人类欲望之间的冲突。法家最早发现了正义秉性的脆弱性特征以及由此带来的非正义局面的蔓延。法家竭力维护法的公正与权威,主张将正义品格最大限度地"社会化"。法家的正义秉性,在形式上是一种"应得"正义观。法家追求一个正义而和谐的社会,各阶层都各尽其力,获得其应得的利益。先秦时期的法家正义观,具有特定历史语境中的价值观念:尊君、重公利、极端功利、臣民工具化、轻罪重罚且极端苛刻,具有鲜明的"战国"时代特征。先秦法家正义论实质主张"守法就是正义",此法代表"公利",也代表君主利益,代表国家利益,正义就是遵守君主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 正义秉性 公利
下载PDF
在政治伦理的传统与启蒙之间:明末清初士人的君主论
13
作者 王记录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6,共12页
明末清初士人对君主的热烈讨论,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根源。这一时期的君主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一,“罪君”意识非常强烈,人们极力揭露君主本性之恶,把乱天下的根源归之于君。其二,理性看待君主地位,提出“抑尊”,破除君主神圣... 明末清初士人对君主的热烈讨论,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根源。这一时期的君主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一,“罪君”意识非常强烈,人们极力揭露君主本性之恶,把乱天下的根源归之于君。其二,理性看待君主地位,提出“抑尊”,破除君主神圣的既有观念,将君主还原为“人”,具有重估君主地位的意味。其三,明确把君主分为三代之君和秦以降之君两种类型,极力批判秦汉以来帝王的“专私”。其四,开始从制度层面认识君主,把对帝王的道德约束转变为权力制衡,提出种种制约绝对君权的制度设计,试图以制度规范君主行为。明末清初的君主论虽然到处呈现出政治批判的锋芒和理性思维的火花,蕴含着启蒙思想的因素,但始终未能走出传统政治伦理与思维的圈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论 明末清初 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论郑玄《毛诗谱》的结构形式及其成因
14
作者 杨延平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3,共12页
《毛诗谱》是郑玄晚年的《诗》学著作,其结构呈现为系于政教的双层形式,即显性的风、雅、颂层和隐性的空间层。风、雅、颂层是以政教为单一核心的可逆体系。空间层包含风目空间和颂目空间,前者以政教为尺度,呈以周、召为中心坐标,“广... 《毛诗谱》是郑玄晚年的《诗》学著作,其结构呈现为系于政教的双层形式,即显性的风、雅、颂层和隐性的空间层。风、雅、颂层是以政教为单一核心的可逆体系。空间层包含风目空间和颂目空间,前者以政教为尺度,呈以周、召为中心坐标,“广万里”的三层结构。后者以和周王室血缘的远近为尺度,呈以周王室为中心,以周鲁宋三国之域为地域范围的三层结构。究其成因,除《诗经》固有分类与标目情况的限制外,郑玄“天道成于三”的谶纬思想、“存二王之后”的三统观念、三层次的宇宙观及三重天下体制的社会现实等因素影响了《诗谱》结构的三重架构,而郑玄以政教思想与尊君思想为内核的政治哲学决定了《诗谱》结构的划分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谱》 郑玄 结构 政教
原文传递
儒家论人际关系的矛盾两重性思想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锦全 《中州学刊》 1987年第5期40-45,共6页
中国儒家从孔子开始思想上有个特点,就是着意研究和解决人际关系问题。把人看成是群体分子,以伦理、政治为轴心,处理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可以说是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学术界对这种思想如何评价,意见颇有分歧,我认... 中国儒家从孔子开始思想上有个特点,就是着意研究和解决人际关系问题。把人看成是群体分子,以伦理、政治为轴心,处理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可以说是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学术界对这种思想如何评价,意见颇有分歧,我认为关键问题是如何理解这种思想的两重性矛盾。下面谈点个人看法,以供讨论。 一 “仁”学是孔子伦理学说的核心,也是他的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仁”字在《论语》中出现最多,虽然涵义不尽相同,但总离不开有关“人”的界说。《中庸》说:“仁者,人也”。孔丘往往把“仁”作为人的完全人格的代名词。有完全人格的人,他称为“仁人”。由于“仁”的字形结构,许慎的《说文》解释为“从人,从二”。《礼记》郑玄注认为“仁”是“相人偶”之意,即用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孔子的“仁”,从这个角度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臣父子 先秦儒家 孔子 平等要求 思想矛盾 孟子 仁者 正己正人
下载PDF
《白虎通义》中的国家学说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殿才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5-54,共10页
《白虎通义》中的国家学说许殿才《白虎通义》由对汉章帝主持的白虎观经学会议的记录整理而成,是为封建统治阶层准备的政治学说讲义。它依据儒家经典展开论述,有很浓的崇古与理想化意味,可宗旨却是论证现存封建社会的合理,中心内容... 《白虎通义》中的国家学说许殿才《白虎通义》由对汉章帝主持的白虎观经学会议的记录整理而成,是为封建统治阶层准备的政治学说讲义。它依据儒家经典展开论述,有很浓的崇古与理想化意味,可宗旨却是论证现存封建社会的合理,中心内容是对大一统国家制度的阐述,因而在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学说 汉章帝 白虎观 政治学说 诸侯国 庄述祖 五行相生 古代社会 阴阳五行学说
原文传递
从荀子君民关系思想看儒家政治哲学的内在矛盾 被引量:2
17
作者 储昭华 幸玉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5-132,共8页
在儒家政治哲学中,民本与尊君之间究竟关系如何?本文以荀子"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命题为切入点,循其内在逻辑脉络对荀子君民关系思想逐层展开解析,揭示出二者关系的不同层面意涵及其所蕴涵的矛盾张力,以及由此导致的诸多相互矛... 在儒家政治哲学中,民本与尊君之间究竟关系如何?本文以荀子"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命题为切入点,循其内在逻辑脉络对荀子君民关系思想逐层展开解析,揭示出二者关系的不同层面意涵及其所蕴涵的矛盾张力,以及由此导致的诸多相互矛盾的理论与实践效应;从这一角度,文章进而对儒家政治哲学本身所蕴涵的内在矛盾进行了剖析,指出这种矛盾势必使得儒家注定面临着治道最终遮蔽或消解政道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儒家 民本 民关系
下载PDF
尊君重民:儒家政治价值观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铭松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宋明理学 儒家文化 百家争鸣 自身 儒术 儒释道 中国传统社会 政治价值观 重民
下载PDF
船山思想的启蒙性质问题 被引量:3
19
《船山学报》 1984年第1期65-68,共4页
一九八二年在衡阳召开的王夫之学术思想讨论会上,学者们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就船山思想是否具有启蒙性质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本刊为了把问题引向深入,特将会上几种不同的意见发表出来,以供大家研究。
关键词 王船山 孙奇逢 程朱 研究成果 张横渠 儒家哲学 明夷待访录 今文经学 封建专制主义
下载PDF
王夫之限制君权论发微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有期 《船山学刊》 1988年第S1期50-54,共5页
王夫之同历代封建思想政治家一样,是尊君、忠君的。他认为只有维系君臣,君民的纲常关系,社会才能安定,国家才能久治。天子的权力如果为人所窃取,就会“庶人可凌躐乎天子,而盗贼起”;而君臣、君民的关系是上天所决定的,是绝对不能变易的... 王夫之同历代封建思想政治家一样,是尊君、忠君的。他认为只有维系君臣,君民的纲常关系,社会才能安定,国家才能久治。天子的权力如果为人所窃取,就会“庶人可凌躐乎天子,而盗贼起”;而君臣、君民的关系是上天所决定的,是绝对不能变易的,因为“原于天之仁,则不可无父子;原于天之义,则不可无君臣。”如果“人皆知有门户,而不知有天子”,那么,乱臣贼子就会肆无忌惮,危害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微 永贞革新 拓跋宏 起哉 地方官吏 则士 方州 明代后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