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儒家“天下”观到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 被引量:11
1
作者 郭瑞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7期31-37,共7页
儒家文明中的"天下"观所展现出来的世界视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儒学危机,"天下"观解体,但"天下"的意识与追求世界大同的理想被先进的中国人继承。中国共产... 儒家文明中的"天下"观所展现出来的世界视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儒学危机,"天下"观解体,但"天下"的意识与追求世界大同的理想被先进的中国人继承。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继承与弘扬儒家"天下"观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建设先进文化。在经济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背景下,习近平合理继承和弘扬儒家的"天下"理念,建构起当今世界天下一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世界的繁荣进步与人类的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 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全球化时代的“天下”观、“大国叙事”与“ 命运共同体”——王斑、钱坤教授访谈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斑 钱坤 黄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2-150,共9页
本文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黄华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访学期间与王斑、钱坤的访谈。文章主要探讨了北美汉学界所关注的“天下”观与西方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与重构。他们认为“天下”观是基于儒家思想的“天下大同”“民心天下”提出的一... 本文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黄华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访学期间与王斑、钱坤的访谈。文章主要探讨了北美汉学界所关注的“天下”观与西方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与重构。他们认为“天下”观是基于儒家思想的“天下大同”“民心天下”提出的一种政治理想,是一套有别于西方民族国家叙事的价值体系和理论资源。西方民族国家声称建立在平等、自由等“普适”价值上,但在国际关系上却经常表现为竞争、剥削和互相倾轧。“天下”观则强调和谐、共赢,摒弃武力称霸。他们区分了“天下”与“帝国”“民族国家”等概念;分析了《战狼2》《流浪地球》等电影中蕴含的大国叙事模式;论述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文化交流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天下 大国叙事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北宋馆阁文士的楷模——以范仲淹的“天下”观与“琴之道”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罗玉梅 王照年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70-76,共7页
范仲淹一生以天下为己任的言行,成为我国古代士大夫阶层的典范。自古及今人们评价其都以一种较为宽广的“天下”视角,推究其“天下”观的主旨,则与传统儒家修齐治平的要义完全一致。然其至为可贵者,坚守于心而付诸于行,贯穿始终而不离此... 范仲淹一生以天下为己任的言行,成为我国古代士大夫阶层的典范。自古及今人们评价其都以一种较为宽广的“天下”视角,推究其“天下”观的主旨,则与传统儒家修齐治平的要义完全一致。然其至为可贵者,坚守于心而付诸于行,贯穿始终而不离此道,则是范仲淹平生喜弹琴,师从崔遵度、唐异二位高士,“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操”,旨在以此传播尧舜之音,践行其所持“鼓天地之和而和天下”的“琴之道”。考其“天下”观的旨归与“琴之道”的操守,二者并无二致,均属成仁成圣之途,由此堪称北宋馆阁文士的楷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馆阁文士 天下 “琴之道”
下载PDF
一个元代宋遗民的“天下”与“中国”观——以马端临《文献通考》之《舆地考》《四裔考》为中心的考察
4
作者 彭丽杰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23年第1期31-49,共19页
10~13世纪是中国历史再度由分裂到统一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建立政权,传统中原王朝一统的一元文化秩序被破坏,辽、西夏、金、蒙古等多个政权与宋并立,对两宋时期士人的华夷观和天下观造成了强烈冲击。马端临生活在宋元... 10~13世纪是中国历史再度由分裂到统一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建立政权,传统中原王朝一统的一元文化秩序被破坏,辽、西夏、金、蒙古等多个政权与宋并立,对两宋时期士人的华夷观和天下观造成了强烈冲击。马端临生活在宋元鼎革之际,毕生致力于《文献通考》的编撰。《文献通考》中记录中原王朝沿革地理的《舆地考》体现了马端临的“天下”观,其“九州+古南越”的内容结构,反映了他对华夏疆域继承性和延续性的思考。《四裔考》对契丹、西夏、女真的记录方式,则体现了马端临对当时天下形势和各政权性质的看法。马端临以盛唐疆域书写宋代舆地,纾解了宋代因山河破碎而面临的正统性危机,但同时,他不以占领了中原的金朝为夷狄,又体现出作为生活在元代的宋遗民,在家国情怀和现实政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其“天下”观与“中国”观中尚未能自洽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端临 《文献通考》 《舆地考》 《四裔考》 天下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与世界主义思想 被引量:1
5
作者 孟嵊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0-80,共11页
世界主义的概念虽源于古希腊,世界主义的视野和理念却早已孕育在古代中国哲学和文化传统中。植根中国土壤的世界主义思想就是其“天下”观。该思想发轫于周朝,历经先秦至明清沿袭嬗变,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同时也是中国哲学和中... 世界主义的概念虽源于古希腊,世界主义的视野和理念却早已孕育在古代中国哲学和文化传统中。植根中国土壤的世界主义思想就是其“天下”观。该思想发轫于周朝,历经先秦至明清沿袭嬗变,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同时也是中国哲学和中国几千年圣贤志士思考世界的方式、视野、政治对象及最高理想。文章试图从中国文化的源头出发,循着“天”—“天下”—“天下大同”的发展路径,厘清“天下”观生发、演变,再到孕育出“天下大同”的世界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中国古代对于“天”的认识始于先民对自然的原始崇拜,夏商时期“天”已具有人格化的神义性;周革殷命后,周人对“天命靡常”的认识使得“天”被赋予道德意义,形成“以德配天”的思想,“天”开始具有一定的人文色彩;至春秋时期,儒道两家分别形成道德之“天”及无为之“天”的观念。古人在对“天”的认知基础上产生“天下”的观念。“天下”观主要具有三个层面的涵义:地理空间的“天下”、文化意义上的“天下”、及伦理政治上的“天下”。先秦时代,儒、道、墨、法的政治哲学思想均已显现出超越国家主义的世界主义特征。在当今世界面临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秩序亟待重塑的背景下,“天下”观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和哲学思想的根基,其世界主义视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其一,“天下”观构筑的世界秩序具有超越国家主义的真正的世界性;其二,“天下”观从空间尺度来看,无内外之分;其三,“天下”观从时间尺度来看,具有稳定性;其四,“天下”观以礼、仁为基石,构筑的是一个和谐、兼爱的世界。“天下”观在当代的重新挖掘为构建世界秩序提供了新的思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主义 天下 大同 话语体系 哲学思想 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世界万国”中的国家定位与革命派认同困境——在历史现场认识革命派的中国观
6
作者 周竞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5-199,共5页
辛亥革命最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于其颠覆数千年封建王朝的政治循环,全面推动了王朝中国向主权国家转型的历史进程。王朝中国在社会变革过程开眼看世界,"天下"观向主权"中国"和"世界"观转型,在与拥有坚船利... 辛亥革命最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于其颠覆数千年封建王朝的政治循环,全面推动了王朝中国向主权国家转型的历史进程。王朝中国在社会变革过程开眼看世界,"天下"观向主权"中国"和"世界"观转型,在与拥有坚船利炮的西方主权国家对峙中,王朝国家自我形象不仅在思想家的思想中或模糊或迷失,还被西方主权国家以西方的镜像所模塑。王朝中国不得不在"世界万国"中重新定位自身,重新认识自身,重新定义"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 “世界” 历史现场 国家主权 转型
下载PDF
全球治理视阈下中国传统“天下”观的语义解读
7
作者 刘晓潇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68-73,共6页
中国古人先于全球化浪潮几千年,就以一种"天下一家"的世界意识和天下观念,表达了王道政治和大同世界的理想情怀。中华文明关于世界秩序的构想与理想,裹挟着强大的吸引力和穿透力,对接于现当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对接于为... 中国古人先于全球化浪潮几千年,就以一种"天下一家"的世界意识和天下观念,表达了王道政治和大同世界的理想情怀。中华文明关于世界秩序的构想与理想,裹挟着强大的吸引力和穿透力,对接于现当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对接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打造的全球治理模式。在中国古代"天下"观所阐释的"天下一家"的治理体系中,"以天下观天下"的基本趋向,为全球治理提供了前提性的态度认知;"宣德化以柔远人"的德治维度,为全球治理提供了综合性的价值导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渐进体证,为全球治理提供了可行性的路径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民生新闻“审俗现象”与民众审俗权力——民生新闻的审美信息接触点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黄也平 侯盼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6-69,共4页
最近十余年间,民生新闻成为风行天下的传播现象。然而当下的新闻批评对此现象缺乏关注,甚至批评颇多。事实上,民生新闻之所以会"审俗",主要是因为民众中存在着本能的"审俗需要",才最终形成了民生新闻的"审俗现... 最近十余年间,民生新闻成为风行天下的传播现象。然而当下的新闻批评对此现象缺乏关注,甚至批评颇多。事实上,民生新闻之所以会"审俗",主要是因为民众中存在着本能的"审俗需要",才最终形成了民生新闻的"审俗现实"。所以,我们不仅要正视民生新闻的审俗现实,也需要尊重民众所拥有的审俗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新闻 审俗 审俗需要 审俗权力 审丑 天下新闻
下载PDF
“华夏边缘”是怎样被蛮夷化的 被引量:6
9
作者 姚大力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诸夏孕育了"中国",而后又被中国所超越。自诸夏文化从华北突起、从而改变了中国史前文化"满天星斗"的原有格局,历经五个时段,传统的"天下中国观"遂以形成,汉文明边界之外的广大外部世界亦逐步被蛮夷化。
关键词 天下中国 华夏 内诸夏而外夷狄
下载PDF
从“以民为天”到“人民至上”——中国天下治理观的世界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江畅 李艳坤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3,共9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提上了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和全人类的议事日程,历史悠久的中国天下治理观对于如何构建世界共同体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意义。中国天下治理观有先秦天下治理观和现代社会治理观两种典型的不同形态,后者是前者的现代转...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提上了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和全人类的议事日程,历史悠久的中国天下治理观对于如何构建世界共同体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意义。中国天下治理观有先秦天下治理观和现代社会治理观两种典型的不同形态,后者是前者的现代转换,是新时代中国的天下治理观。在全球化、科技化、信息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世界各国对峙的格局已经给人类带来了深层次的损害,使当代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这种天下乱局不可能靠武力解决,必须另辟蹊径,弘扬和借鉴中国天下治理观是一种最佳的选择。中国现代社会治理观的精髓和核心在于把人民至上作为根本价值理念。确立人民至上理念能够深刻改变中国的面貌,能够使中国从积贫积弱、一盘散沙,走向富裕强大、团结一心,同样也能为化解当代世界各国自立为王、各行其是的混乱局面贡献中国的智慧,使人类基本共同体从国家走向世界,为世界永久和平和人类普遍幸福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民为天 人民至上 天下治理 社会治理 世界治理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的“内天下”观:概念、维度与实践
11
作者 都永浩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0,共14页
“天下”共同体就是中华民族古代的“自在”形式,本文从中华民族相对封闭的天赐地理空间出发,讨论“天下”地理空间的内部性、人文空间的“内聚性”以及“内聚化”现象,这种现象可以形容为“漩涡内聚”。“内天下”之下必然导致族类及... “天下”共同体就是中华民族古代的“自在”形式,本文从中华民族相对封闭的天赐地理空间出发,讨论“天下”地理空间的内部性、人文空间的“内聚性”以及“内聚化”现象,这种现象可以形容为“漩涡内聚”。“内天下”之下必然导致族类及其文化的明显差异,如何化解这种明显差异产生的张力?如何让“五方之民”在“天下”共存共在?需要适应“内天下”状态的观念之形成,并且要把这些观念付诸实践。“内天下”观的形成和成熟促成了两种历史现象的出现:一曰中华民族的内聚属性;二曰中华民族的内聚化进程。内聚属性与“天下”的“漩涡内聚”效应及观念相关,而“内聚化”则是“内天下”观的实践过程,其最高目标和成果是“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中华民族实现“天下”一体的目标就是要在“内天下”观的统摄下,形成化解内部矛盾和冲突的各种方法,实现“夏夷互变”“声教”定“天下”“化异为和”等。“内天下”观是今天进行中华民族共同建设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内天下 中心 夏夷 共同体
下载PDF
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从“天下之文”走向“世界文学”的中国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未民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23,共14页
一般的"比较文学"或"世界文学"论述中,常常将"中国文学"作为一种"国别文学"加以把握,但对"中国"来说,这还不够。"中国"除了现代民族国家身份之外,还是有别于现代"民... 一般的"比较文学"或"世界文学"论述中,常常将"中国文学"作为一种"国别文学"加以把握,但对"中国"来说,这还不够。"中国"除了现代民族国家身份之外,还是有别于现代"民族国家"的东方国家形态,其内里的特征并不能简单套用"国别文学"来轻松阐释。"中国"代表着世界文明中一个较大的文明类型,"中国文学"是多极化的世界文学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中国"自古就有的天下意识,以及其以天论文和天下文学观的传统,使中国文学自古以来就不缺乏天下精神和天下情怀,很容易转化为现代"世界文学"意识。经过百年的建设,现代"中国文学"已是具有世界文学性质的文学,因此,我们不用外寻,其实世界文学就在我们身边,建设中国文学,就是建设世界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文学 世界文学中国化 中国文学的世界文学性
原文传递
地缘政治与王朝秩序:8-13世纪“天下中国观”与“国家认同”演绎 被引量:2
13
作者 安北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35-43,共9页
中唐之后,东亚政治格局从藩镇割据走向天下政治多元化,干戈俶扰的五代十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分裂期,在宋一统'中国'的同时,草原民族势力随之渐长,成为9世纪中后期与宋对峙的'北族'政权。各族政权间的政治交际,致使传... 中唐之后,东亚政治格局从藩镇割据走向天下政治多元化,干戈俶扰的五代十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分裂期,在宋一统'中国'的同时,草原民族势力随之渐长,成为9世纪中后期与宋对峙的'北族'政权。各族政权间的政治交际,致使传统'天下中国'观发生转变,从地理概念上升至礼教中国观。唐元畛域内的'中国'从复数变为单数,王朝继承合法性的'国家认同'理念亦呈现出其自身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成为元代实现'中华一体'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前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中国 国家认同 民族 五代十国 辽宋夏金
下载PDF
论庄子“天下”治理观
14
作者 王硕民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35-41,共7页
在天下治理观中,庄子主张治天下应遵循治道规律,提出遵"道"而为,"顺之则治";倡导天下平等相待和睦共处,提出"道通为一""物无贵贱";营造天下天和人和不争之境,提出"素朴""非斗&q... 在天下治理观中,庄子主张治天下应遵循治道规律,提出遵"道"而为,"顺之则治";倡导天下平等相待和睦共处,提出"道通为一""物无贵贱";营造天下天和人和不争之境,提出"素朴""非斗",倡导"大同";赢得天下安定,民皆有以养,提出秉民"常性","共利共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思想 天下治理 天下一同
下载PDF
传统天下和合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5
作者 纪光欣 闫林霞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8期90-93,共4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更是对作为传统文化核心的"和合"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万国咸宁的天下观、和而不同的国际观、推己及人的治道观在当代转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准则:弘扬以天下为己任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更是对作为传统文化核心的"和合"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万国咸宁的天下观、和而不同的国际观、推己及人的治道观在当代转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准则:弘扬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尊重各国的主权独立性和文化差异性、推进各国间平等合作与互利共赢、坚守中国在命运共同体中的主体性.传统天下和合观体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和合 人类命运共同体 传统文化 合作
下载PDF
中国“天下”观的重构
16
作者 邹宁军 《科技视界》 2012年第19期90-91,110,共3页
中国的"天下"观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特定的历史产物,是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天下观,中国的"天下"观完全是从世界的角度去建立一个平等的世界体系和世界制度。当前,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一些国家对中国进行猜忌,对中国的和... 中国的"天下"观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特定的历史产物,是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天下观,中国的"天下"观完全是从世界的角度去建立一个平等的世界体系和世界制度。当前,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一些国家对中国进行猜忌,对中国的和平崛起进行干扰,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建构"天下"观,还中国"天下"观的本来面貌,从而消除他国对中国的误解,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天下 世界体系 世界制度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渊源探析 被引量:72
17
作者 闫丽娟 李智勇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7,共9页
发端自"天下观",再造于"民族主义",充实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华民族经历"自在"到"自觉"过程相随,中国民族思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泛起多次涟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qu... 发端自"天下观",再造于"民族主义",充实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华民族经历"自在"到"自觉"过程相随,中国民族思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泛起多次涟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各种民族思想的影响。通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渊源的分析,"天下观"赋予了多元共生的文化思想,"民族主义"带来了"国族一体"的政治理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确立了"多民族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合力造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渊源的多层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天下 中华民族 多民族国家
下载PDF
重建全球想象:从“天下”理想走向新世界主义 被引量:69
18
作者 刘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15,共11页
中国的新世界主义立足于中国和平崛起的价值承诺,致力于建立一个和平公正与合作共赢的后霸权世界秩序。"天下"观念蕴含着卓越的智慧与理想,对转变以民族国家为核心的世界想象具有丰富的启示。但传统的天下观也需要正视其历史... 中国的新世界主义立足于中国和平崛起的价值承诺,致力于建立一个和平公正与合作共赢的后霸权世界秩序。"天下"观念蕴含着卓越的智慧与理想,对转变以民族国家为核心的世界想象具有丰富的启示。但传统的天下观也需要正视其历史衰落的命运及其教训,经由创造性的转化,克服其华夏中心主义的局限,进而发展为新的世界主义,这是天下理想在当代获得复兴最可期许的希望。新世界主义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包含文化遭遇论的视野,跨文化建构的普遍主义规范,以及一个"共建的世界"的全球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界主义 天下 跨文化普遍主义
原文传递
天下观与新天下体系 被引量:61
19
作者 赵汀阳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70-76,共7页
古代天下体系是先贤在特殊历史状态中完成的政治创制。新天下体系对其既有继承也有发展,是使世界成为政治主体的世界体系,是以世界为整体政治单位的共在秩序。从天下去理解世界,就是以整个世界作为思考单位去分析问题,从而超越现代民族... 古代天下体系是先贤在特殊历史状态中完成的政治创制。新天下体系对其既有继承也有发展,是使世界成为政治主体的世界体系,是以世界为整体政治单位的共在秩序。从天下去理解世界,就是以整个世界作为思考单位去分析问题,从而超越现代民族国家的思维。天下体系是一个基于存在论理由而与价值观无关的世界,是以共在存在论为基础的世界体系。新天下体系的制度理性以关系理性为原则。西方个人—共同体—民族国家的政治系统与天下—国—家的政治系统之间形成一种齿轮式的啮合,存在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可以扩大政治可能世界的容量而有助于建构一种政治新概念,通过增加全球政治的维度,使政治哲学变成"全球理论/国际理论/国家理论"三重结构,其中,全球政治是新天下体系整个政治概念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 天下体系 政治主体 制度理性 哲学基础
下载PDF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 被引量:59
20
作者 姚大力 《中国学术》 2002年第4期187-206,共20页
关键词 中国 历史 民族关系 国家认同 遗民心态 民族国家 国家 天下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