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丰富操作体验 重视观察现象--新教材“图形与几何”内容解读与一年级上册教学建议
1
作者 刘莉 万睿杉 《小学教学设计》 2024年第29期4-7,共4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关于小学1~6年级“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主题由《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四个主题: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合并为两大主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关于小学1~6年级“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主题由《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四个主题: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合并为两大主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位置与运动。新课标“图形与几何”学习主题的学习内容是怎样的?根据新课标编写的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体现了怎样的特点?在今年秋季开始的新教材使用中,如何上好“图形的认识”课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与几何 学习主题 新教材 图形的认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教学建议 图形的运动 重视观察
原文传递
横向统整,助思维结构化——《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一)》教学与思考
2
作者 宋洁 《教育视界》 2024年第5期47-49,共3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一)》的教学应将图形的特征与图形的测量两方面内容进行有机关联。通过设计问题,启发学生从单元整体视角回看学习内容;通过整合关联,让学生经历单元知识整理与结构化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一)》的教学应将图形的特征与图形的测量两方面内容进行有机关联。通过设计问题,启发学生从单元整体视角回看学习内容;通过整合关联,让学生经历单元知识整理与结构化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内容的经验反思和对“圆柱与圆锥”内容的延伸展望,助力思维的结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一)》 图形的认识 图形的测量 结构化
下载PDF
主题统领 序列进阶——以“认识四边形”的系列课为例
3
作者 翁逸蓉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24年第10期62-64,共3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图形的认识主要就是对图形的抽象,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认识图形的特征;积累观察和思考的经验,逐步建立空间观念。”不同的图形有不同的特征,但图形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图形的认识主要就是对图形的抽象,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认识图形的特征;积累观察和思考的经验,逐步建立空间观念。”不同的图形有不同的特征,但图形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以平面图形中的四边形为例,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两组对边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那么这个四边形就是梯形;如果两组对边都平行,那么这个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如果两组对边平行,且四个角也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就是长方形;如果两组对边平行,四个角、四条边都分别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就是正方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图形 平行四边形 实际物体 空间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主题统领 图形的认识 认识图形
下载PDF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4
作者 符翠香 宋玉珍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24年第7期61-63,共3页
“线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图形的认识”的内容。课标(2022年版)指出:“图形的认识主要是对图形的抽象。在教学中应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经历从实际物体... “线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图形的认识”的内容。课标(2022年版)指出:“图形的认识主要是对图形的抽象。在教学中应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经历从实际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认识图形的特征。积累观察和思考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那么,怎样从实物中抽象出线段、射线以及直线?如何认识它们的特征?它与生活中的“线”有何区别?在数学中的用途又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第一课时 线认识 实际物体 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 图形的认识 动手操作
原文传递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实践与思考
5
作者 张萍 《小学数学教育》 2024年第14期124-126,共3页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6~38页例1,“想想做做”第1~6题。课前思考:《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图形的认识主要是对图形的抽象。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认识图形的特征,感悟点...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6~38页例1,“想想做做”第1~6题。课前思考:《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图形的认识主要是对图形的抽象。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认识图形的特征,感悟点、线、面、体的关系;积累观察和思考的经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因此,图形的认识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描述、想象等数学活动认识图形的特征,比较图形之间的共性与区别,形成空间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观念 图形的认识 实际物体 共性与区别 认识图形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
原文传递
做评融合,推动空间观念进阶——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为例
6
作者 李盼 张洪乾 《小学数学教师》 2024年第11期36-40,共5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第一学段“教学提示”中提出,“图形的认识教学要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经历图形的抽象过程,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1]。由此可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第一学段“教学提示”中提出,“图形的认识教学要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经历图形的抽象过程,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1]。由此可见,认识图形的过程就是“做数学”的过程,而评价的融入可以让这个过程的目标更明确、步骤更清晰,更有效地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下面,以二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为例,谈谈如何通过“做评融合”推动学生空间观念的进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与几何 第一学段 空间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教学提示 图形的认识 动手操作 认识图形
原文传递
以度量视角认识图形——“面积的认识”教学片断与思考
7
作者 冯子红 廖月婷 《小学数学教育》 2024年第17期41-43,共3页
“面积的认识”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下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图形的认识”与“图形的测量”整合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即认识图形要从测量入手。因此,在教学“面积的认识”这节课时... “面积的认识”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下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图形的认识”与“图形的测量”整合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即认识图形要从测量入手。因此,在教学“面积的认识”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度量视角来认识面积,在小面量大面的活动中表达面积的大小,为后面计算图形的面积做好铺垫,从而厘清图形的面积是度量出来的而不是计算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与几何 认识图形 图形的认识 教学片断 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 度量 铺垫
原文传递
从寻找原型到实物创造——“图形的认识”教学路径例谈
8
作者 于静怡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24年第3期54-57,共4页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程内容主要集中在“图形的认识”主题下。根据课标定位和要求,结合内容特征以及小学生学习规律,“图形的认识”教学可以遵循如下基本路径:在生活经验中寻找图形的原型,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图形的特征,通过...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程内容主要集中在“图形的认识”主题下。根据课标定位和要求,结合内容特征以及小学生学习规律,“图形的认识”教学可以遵循如下基本路径:在生活经验中寻找图形的原型,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图形的特征,通过变式比较理解图形的本质,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研究图形的形成,运用图形的性质尝试实物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图形的认识 认识圆柱和圆锥》
下载PDF
设计进阶活动 聚焦概念本质——“认识周长”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9
作者 严欢明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24年第7期37-40,共4页
周长和面积一直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教学时,教师巧妙地将周长融入更为广义的长度体系中加以研究,通过凸显上位概念的进阶任务,构建“认识周长”的教学过程。借助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在“围、比、量”等操作活动中感悟周长,建立... 周长和面积一直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教学时,教师巧妙地将周长融入更为广义的长度体系中加以研究,通过凸显上位概念的进阶任务,构建“认识周长”的教学过程。借助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在“围、比、量”等操作活动中感悟周长,建立图形特征与周长测量的内在关联,并引入尺规作图,凸显周长是长度单位的个数累加这一本质,发展学生的量感和空间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长 概念本质 图形的认识 测量
下载PDF
结构化视角下的单元整体设计和教学实施——以“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为例
10
作者 袁晓萍 《小学数学教育》 2024年第7期4-7,共4页
《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原有的“图形的认识”与“图形的测量”两个独立部分进行了有机整合,形成了新的主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体现了内容的一致性,强调了两者之间相互关联、彼此渗透的内在联结,反映了图形学习的学科本质。
关键词 学科本质 教学实施 图形的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 有机整合 单元整体设计 内在联结 一致性
原文传递
要素分析:“图形的认识”学习路径提炼与运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实践与思考
11
作者 范洁 赵劲松 《小学数学教师》 2024年第5期17-23,共7页
课前慎思。荷兰数学教育家范·希尔夫妇认为,学生几何思维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水平:视觉、分析、非形式化的演绎、形式的演绎和严密性(表1)。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一般只涉及前两个水平,部分学生能达到第三个水平。范·希尔几何... 课前慎思。荷兰数学教育家范·希尔夫妇认为,学生几何思维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水平:视觉、分析、非形式化的演绎、形式的演绎和严密性(表1)。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一般只涉及前两个水平,部分学生能达到第三个水平。范·希尔几何思维水平具有次序性、发展性,每个水平都是基于前一个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育家 学习路径 希尔 要素分析 非形式化 严密性 几何思维水平 图形的认识
原文传递
巧借结构化活动 助力整体性思维——“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实践与思考
12
作者 鲍迎泉 《小学数学教育》 2024年第12期68-70,共3页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8、“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2题。课前思考:1.本节课学习内容在课标中的具体体现是什么?素养表现又是什么?《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图...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8、“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2题。课前思考:1.本节课学习内容在课标中的具体体现是什么?素养表现又是什么?《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图形的认识”和“图形的测量”有密切联系的这两部分内容整合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学习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主题 整体性思维 平行四边形 内容整合 图形的认识 课程标准 教学实践与思考 结构化
原文传递
丰富操作体验 重视观察想象——人教版一年级“图形的认识”教材解读
13
作者 周小川 潘红娟 《小学数学教育》 2024年第21期6-9,共4页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中两个主题之一,包括立体图形的认识和平面图形的认识,以及图形的周长(长度)、面积、体积的度量。《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图形的认识主要是对图形的抽象。学生经历从实际...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中两个主题之一,包括立体图形的认识和平面图形的认识,以及图形的周长(长度)、面积、体积的度量。《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图形的认识主要是对图形的抽象。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认识图形的特征,感悟点、线、面、体的关系;积累观察和思考的经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图形的认识与图形的测量有密切关系。图形的测量重点是确定图形的大小。学生经历统一度量单位的过程,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意义,基于度量单位理解图形的长度、角度、周长、面积、体积。在推导一些常见图形周长、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悟数学度量方法,逐步形成量感和推理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的认识 度量单位 图形与几何 感悟数学 教材解读 观察想象 体积计算 实际物体
原文传递
“周长的认识”教学实践与思考
14
作者 陈晓姣 赵劲松 《小学数学教育》 2024年第14期127-129,共3页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9~40页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5题。课前思考:周长的学习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从主题教学角度来说,周长属于“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的内容。学生首次接触间...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9~40页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5题。课前思考:周长的学习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从主题教学角度来说,周长属于“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的内容。学生首次接触间接测量,同时对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感悟,即图形的特征是测量的基础,测量可以深化对图形特征的认识。这应当是教学的重点之一。从概念教学角度来说,周长属于定义性概念(与具体概念相对),但同样可以从概念名称、概念例证、概念属性、概念定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把握其确切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教学 教学角度 图形特征 间接测量 定义性概念 图形的认识 义务教育 教学内容
原文传递
立足整体分析 落实素养目标——“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5
作者 潘婷婷 蓝华娟 《小学数学教育》 2024年第7期41-43,53,共4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图形的认识主要是对图形的抽象。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认识图形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图形的认识主要是对图形的抽象。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认识图形的特征,感悟点、线、面、体的关系;积累观察和思考的经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与几何 整体分析 图形的认识 实际物体 长方体 空间观念 正方体 五年级
原文传递
图形与几何
16
作者 王艳 孔佑星 《贵州教育》 2024年第3期109-122,共14页
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从两个主题出发对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这部分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通过系统的梳理,让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小... 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从两个主题出发对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这部分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通过系统的梳理,让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进一步疏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量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如下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与几何 小学阶段 空间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几何直观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整理与复习 图形的认识
原文传递
横向求联,纵向索因:交流让思维更深入——特级教师张齐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复习”教学片段赏析
17
作者 方芳 《华夏教师》 2024年第25期50-52,128,共4页
本文赏析了特级教师张齐华教授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复习”一课,他通过课前交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组内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任务;全班交流,帮助学生勾连单元知识。用交流将三类教学内容以横向求联、纵向索因的方式,... 本文赏析了特级教师张齐华教授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复习”一课,他通过课前交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组内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任务;全班交流,帮助学生勾连单元知识。用交流将三类教学内容以横向求联、纵向索因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充分发挥了交流在提升学习功效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交流 思维提升 单元复习 图形的认识
下载PDF
基于大概念的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教学实践
18
作者 陈玉玲 《广西教育》 2024年第22期98-103,共6页
图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之下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南宁市民主路小学教育集团数学中心组基于大概念理念,以平面图形的认识系列课例研究为依托,通过调研图形的认识的教学问题及成因、思考图形的认... 图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之下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南宁市民主路小学教育集团数学中心组基于大概念理念,以平面图形的认识系列课例研究为依托,通过调研图形的认识的教学问题及成因、思考图形的认识的知识结构及探究方向、探索图形的认识有效教学策略,最终形成基于大概念的图形的认识“一心三步”教学策略:“一心”指的是“以学生学情为中心”,通过厘清知识结构、找准能力起点、明确认知层次,达成对学生学情的全面把握;“三步”指的是课堂教学整体感知、聚焦一类、拓展勾连三个实施步骤,注重从知识的本质出发再回归知识的本质,通过整体感知明确图形探究方向、通过聚焦一类深化图形探究内涵、通过拓展勾连全面建构图形的认识知识体系,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推理意识、应用意识与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概念 “一心三步”教学策略 图形的认识 一致性 小学数学
下载PDF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单元统整教学
19
作者 杨文杰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24年第6期61-63,共3页
单元统整教学即大单元教学,着眼一个单元,甚至打破单元边界,通过解析知识、能力的结构,进行整合、重构,达成联结与迁移(如图1)。高效自主的学习是旧知到新知的学习过程中,以方法模式的迁移为桥梁,让关键能力在两个类似知识模块间形成同... 单元统整教学即大单元教学,着眼一个单元,甚至打破单元边界,通过解析知识、能力的结构,进行整合、重构,达成联结与迁移(如图1)。高效自主的学习是旧知到新知的学习过程中,以方法模式的迁移为桥梁,让关键能力在两个类似知识模块间形成同化与顺应。本文聚焦图形与几何领域内的关键能力,通过整体架构,实施能力导向的大单元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与几何 能力导向 知识模块 大单元教学 单元统整 同化与顺应 整体架构 图形的认识
原文传递
构建深度课堂 培养核心素养——“面积的认识”磨课历程与思考
20
作者 王彩华 黄晨君 《小学数学教育》 2024年第7期23-26,35,共5页
面积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上承长度、下启体积。“面积的认识”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 面积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上承长度、下启体积。“面积的认识”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以后学习其他图形的知识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与几何 起始课 磨课 深度课堂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培养核心素养 北师大版 图形的认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