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聚高层次人才的一种机制:“呼吁”机制的建立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严锋 《经济问题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8-100,共3页
经济不发达地区要想达到持续发展,集聚和留住高层次人才是十分重要的人力资源问题。应当在分析高层次人才的突出特征、把握其典型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呼吁”机制,呼吁在前,退出在后,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带头人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 高层次人才 集聚 呼吁机制 模型构建 操作建议 机制 经济不发达地区 持续发展 资源问题 突出特征
下载PDF
环境决策中政府行为对公众参与的影响研究——基于西安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董新宇 杨立波 齐璞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45,155,共13页
本文旨在研究政府行为对环境决策中公众参与的影响,研究以“退出-呼吁”机制为框架,借鉴计划行为理论中实际行为由行为意向决定的观点,从制度供给和行为规范两个方面对政府行为进行探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公众的参与行为,并在西... 本文旨在研究政府行为对环境决策中公众参与的影响,研究以“退出-呼吁”机制为框架,借鉴计划行为理论中实际行为由行为意向决定的观点,从制度供给和行为规范两个方面对政府行为进行探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公众的参与行为,并在西安市选取了适当地点进行调研,分析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现状以及政府行为对公众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行为中制度供给和行为规范对公众参与行为均有正向影响,但由于公众对两者的感知水平较低,因而对公众的参与意愿影响不大。公众的参与行为以公众意见调查为主,参与效力较低;而公众的参与意愿却处于较高的水平。实证表明,虽然公众的参与行为受到参与意愿的正向影响,但影响有限,即公众极高的参与意愿不能有效地转化为公众的参与行为,本文认为这与政府提供给公众的参与形式、参与渠道效力较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决策 政府行为 公众参与 “退出-呼吁机制 计划行为理论
原文传递
退出、呼吁与地方公共事务治理:一个分析性框架的建构 被引量:9
3
作者 范良聪 鲁建坤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6-199,共14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巨大的成绩,却在公共事务领域遇到诸多治理难题。对此,经济学家常常依托"用脚投票"机制,在地方政府竞争框架下展开解读;而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则依托"用手投票"机制,强调政治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巨大的成绩,却在公共事务领域遇到诸多治理难题。对此,经济学家常常依托"用脚投票"机制,在地方政府竞争框架下展开解读;而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则依托"用手投票"机制,强调政治社会过程中的各种力量及其作用机制。借助赫希曼的"退出—呼吁"理论,本文构建了一个融合这两种机制的理论模型,以图捕捉其作用的条件。基于该模型,进一步把地方公共事务治理视为一个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联合生产的过程,详细剖析了"用手投票"机制发挥作用的三条机理路径。基于面板数据,本文还以因特网普及率作为"用手投票"能力的代理变量,对呼吁机制在约束地方政府腐败行为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要理解中国改革成绩与问题并存背后的原因,需要同时考虑退出和呼吁机制,相关制度设计应维持两者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出—呼吁机制 “用脚投票” “用手投票” 地方公共事务治理 联合生产 腐败行为 网络普及率
原文传递
退出、呼吁机制与公司治理 被引量:4
4
作者 卫建国 殷亚婕 陈超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55,共4页
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着眼于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两个方面,退出——呼吁机制的提出,无疑是对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的补充与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由于各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退出——呼吁机制会出现不同... 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着眼于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两个方面,退出——呼吁机制的提出,无疑是对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的补充与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由于各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退出——呼吁机制会出现不同的模式。就我国目前情况看,将退出机制作为公司治理的主导机制是难以实现的,建立以呼吁机制为主导的退出——呼吁机制模式应当是理性的选择。公司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拓宽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呼吁渠道,降低呼吁的成本,提高呼吁的效率,从而提高公司治理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治理 退出机制 呼吁机制
原文传递
最适财产税研究的逻辑起点与制度标准 被引量:1
5
作者 石子印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02-103,共2页
理论上的财产税是受益税,实践中却被施以种种限制。文章以这一悖论为逻辑起点,从权衡公平与效率的角度分析了最适财产税应该具备的制度标准指出最适财产税应该坚持财政交换论、公平课税论与低负担原则;应该在拥有良好公众呼吁机制的小... 理论上的财产税是受益税,实践中却被施以种种限制。文章以这一悖论为逻辑起点,从权衡公平与效率的角度分析了最适财产税应该具备的制度标准指出最适财产税应该坚持财政交换论、公平课税论与低负担原则;应该在拥有良好公众呼吁机制的小辖区中按照公平评估的财产价值低税率征收,并配以上级政府补助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适财产税 财产税限制 呼吁机制
下载PDF
退出和呼吁机制在民营高科技企业中的运用
6
作者 周昌林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9-82,共4页
退出和呼吁是企业绩效衰减的恢复机制 ,也是家族治理结构的内生机制。在法制不完善、社会信用度低、交易成本高的制度环境下 ,家族治理结构是民营高科技企业的一种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民营高科技企业中 ,家族治理结构以关系治理为核心 ,... 退出和呼吁是企业绩效衰减的恢复机制 ,也是家族治理结构的内生机制。在法制不完善、社会信用度低、交易成本高的制度环境下 ,家族治理结构是民营高科技企业的一种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民营高科技企业中 ,家族治理结构以关系治理为核心 ,关系治理结构呈同心园向外扩散 ,依次为核心层、紧密层、中间层和边缘层 ,不同层次的成员有着不同的退出与呼吁选择。民营高科技企业要努力创造条件 ,降低退出概率 ,减少呼吁成本 ,提高呼吁水平 ,以构建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恢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高科技企业 退出机制 呼吁机制 家族治理结构 关系治理
下载PDF
网络呼吁机制的法与经济学分析
7
作者 高薇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0年第10期128-129,共2页
传统经济学模型建立在理性行为假设之上,认为个别企业的绩效衰减或失败,其市场份额将被其他企业所占有,从而使社会整体资源配置重新得到改善。因此,传统经济学理论不关注“衰败”以及恢复机制的作用,而将竞争与退出作为恢复组织绩效的... 传统经济学模型建立在理性行为假设之上,认为个别企业的绩效衰减或失败,其市场份额将被其他企业所占有,从而使社会整体资源配置重新得到改善。因此,传统经济学理论不关注“衰败”以及恢复机制的作用,而将竞争与退出作为恢复组织绩效的最好方式。与之不同,赫希曼在1970年写就的名作《退出、呼吁与忠诚——对企业、组织和国家衰退的回应》一书中,建立了退出一呼吁的理论框架,将市场性的力量一退出(主要凭借市场来发挥作用,通常属于经济范畴)与非市场性力量一呼吁(民主的具体表现形式,通常属于政治学范畴)在促进组织绩效回归或经济发展过程中完美地结合起来。呼吁与退出可以同时作为对企业绩效衰退的回应措施,被不同类型的企业根据情况组合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模型 资源配置 赫希曼 经济发展过程 恢复机制 组织绩效 呼吁机制 市场份额
原文传递
再造农业合作社——林毅夫的合作社失败命题之重审 被引量:6
8
作者 朱富强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26,共7页
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困境的思路是农业发展应该走合作化道路。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业合作社的解体主要不在于社员退出权利的剥夺,而在于呼吁机制的缺失。缓解和克服合作组织中的机会主义倾向和搭便车行为有两个基本机制:一是在合作社形成过... 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困境的思路是农业发展应该走合作化道路。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业合作社的解体主要不在于社员退出权利的剥夺,而在于呼吁机制的缺失。缓解和克服合作组织中的机会主义倾向和搭便车行为有两个基本机制:一是在合作社形成过程中的退出机制,成员能够以此保证最低限度的单干收益;二是在合作社运行过程中的呼吁机制,成员可以以此直接惩罚机会主义者。基于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合作组织的维持根本上依赖于健全的呼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作社 三农问题 合作化 林毅夫 退出-呼吁机制
下载PDF
我国社会工作者工资决定机制研究——基于对深圳市社会工作实践的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徐道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39,共9页
我国社会工作者工资决定机制存在两种现象,一方面低工资导致优秀社工退出社工行业,另一方面主管部门积极推动政府出台相关举措试图挽留社工。这种"退出-挽留机制"具有被动性、非制度化、弱规范性和区域差异性等特点,它表面上... 我国社会工作者工资决定机制存在两种现象,一方面低工资导致优秀社工退出社工行业,另一方面主管部门积极推动政府出台相关举措试图挽留社工。这种"退出-挽留机制"具有被动性、非制度化、弱规范性和区域差异性等特点,它表面上增加了社工的工资,但是实际上延缓了对实质问题的解决,长期下去只会使社工行业的问题积重难返,因此,必须尽快用新的机制取而代之。新的工资决定机制包含两个要点,一是用制度化的工资指导标准和问责机制来体现政府责任,二是用社工呼吁和退出的权利来体现社工的主体地位。我们把这一新的工资决定机制称为"退出-呼吁机制"。社工服务的积极外部性、非市场性和从属性决定了社工工资只能大体维持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者 工资决定机制 退出-挽留机制 退出-呼吁机制
原文传递
双机制的有序激活——NGO对政府绩效恢复的积极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钟晓慧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47-53,共7页
本文借用赫西曼退出-呼吁机制理论,分析非政府组织对于恢复政府绩效的促进作用。作者认为,政府与企业组织一样不可避免出现绩效倒退,非政府组织能够利用自身特点为社会成员提供结构性支持,激励他们实现"有效"的退出和呼吁。... 本文借用赫西曼退出-呼吁机制理论,分析非政府组织对于恢复政府绩效的促进作用。作者认为,政府与企业组织一样不可避免出现绩效倒退,非政府组织能够利用自身特点为社会成员提供结构性支持,激励他们实现"有效"的退出和呼吁。并且在多中心秩序的政治体系中,NGO能够实现先呼吁后退出的"有序激活",从而在引导和激励社会成员运用双重机制的过程中实现方式和时点的完满配合,促使政府绩效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 NGO 政府绩效恢复 退出-呼吁机制 非政府组织 有效激活
下载PDF
制度环境、退出呼吁机制与有效公司治理模式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勇 栾天虹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1-85,共5页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利用不同融资模式的比较 ,用以评价不同治理模式的优劣。根据赫希曼的退出呼吁理论 ,结合美德两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及其存在的问题 ,本文提出仅依赖于退出或呼吁一种机制的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都不是有效的公司治理...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利用不同融资模式的比较 ,用以评价不同治理模式的优劣。根据赫希曼的退出呼吁理论 ,结合美德两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及其存在的问题 ,本文提出仅依赖于退出或呼吁一种机制的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都不是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 ,维持退出与呼吁之间的均衡 ,两种机制并用对于获得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出呼吁机制 公司治理模式 制度环境 机构投资者 国有股 法人股
下载PDF
国有商业银行信任与忠诚文化基因研究——基于高素质人才“退出—呼吁”机制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宏 《金融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6-30,共5页
国有商业银行在促进战略转型的过程中,迫切要求发挥先进文化的生产力转化作用,以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但提出新文化不等于建设新文化,文化"落地"必须依赖企业文化自身进化的基因。本文根据Hirschman(1970)提出的"退出—呼... 国有商业银行在促进战略转型的过程中,迫切要求发挥先进文化的生产力转化作用,以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但提出新文化不等于建设新文化,文化"落地"必须依赖企业文化自身进化的基因。本文根据Hirschman(1970)提出的"退出—呼吁"理论,认为国有商业银行高素质人才的行动重心更倾向于退出,而不是呼吁,这对银行竞争力的提升和文化建设十分不利。鉴于信任与忠诚文化基因对高素质人才的"退出—呼吁"机制的决定性影响,文章提出了以激活呼吁为中心,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信任与忠诚文化基因建设的六条具体政策建议。最后,文章对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明晰的几个相关命题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文化基因 信任 忠诚 退出-呼吁机制
下载PDF
基于退出-呼吁视角的乡村治理路径分析
13
作者 张倩秋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第13期225-228,246,共5页
传统乡村治理研究着眼于体制和治理模式等宏观因素,基于退出-呼吁机制从不同的学科和视角切入讨论农民呼吁、退出和沉默的表现,进而分析相关的乡村治理路径是一种新的探讨切入点。就我国乡村的情况来看,在治理路径上倡导"呼吁"... 传统乡村治理研究着眼于体制和治理模式等宏观因素,基于退出-呼吁机制从不同的学科和视角切入讨论农民呼吁、退出和沉默的表现,进而分析相关的乡村治理路径是一种新的探讨切入点。就我国乡村的情况来看,在治理路径上倡导"呼吁"是优于"退出"的选择。建立促成农民"呼吁"的相关机制和模式,拓宽农民呼吁渠道,降低农民呼吁成本和提高农民呼吁效率将有利于持续提高乡村治理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退出-呼吁机制 沉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