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魂的转向——教育理念 被引量:4
1
作者 毕世响 《江苏教育研究》 2009年第4期3-7,共5页
按照柏拉图的理念,教育在于灵魂的转向。教育要使人的灵魂,从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感觉世界,进入一个用灵魂的眼睛才能看到的至善至美的理念世界。否则,沉迷于感觉世界的人,就像习惯于在洞穴中生活的囚徒一样,走到洞穴上面的世界,反而觉得... 按照柏拉图的理念,教育在于灵魂的转向。教育要使人的灵魂,从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感觉世界,进入一个用灵魂的眼睛才能看到的至善至美的理念世界。否则,沉迷于感觉世界的人,就像习惯于在洞穴中生活的囚徒一样,走到洞穴上面的世界,反而觉得是痛苦的,仍然想逃回到洞穴中去。教育家是走出洞穴的人,要把洞穴里的囚徒解救出来,使他们的灵魂看到善。当下,我们应该建立这样的教育理念:"人"与"民主","人"与"民主"就是这个时代的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念 至善 可见世界 可知世界 教育 灵魂转向
下载PDF
幼儿园“表征热”现象中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2
作者 赵春霞 《儿童与健康》 2024年第5期31-33,共3页
表征的概念来自认知心理学,是指用某一种形式(无论是物理还是心理层面)将事物、观念、思考或知识重新表现出来。依据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表征是通过动作、图像、语言、文字等对周围可知世界的符号表达系统。在学前心理学的视角下,幼... 表征的概念来自认知心理学,是指用某一种形式(无论是物理还是心理层面)将事物、观念、思考或知识重新表现出来。依据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表征是通过动作、图像、语言、文字等对周围可知世界的符号表达系统。在学前心理学的视角下,幼儿的表征行为主要以图像和符号为主导。当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幼儿表征的作用,其运用表征手段呈现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想法、愿望、体验、感受等学习轨迹。表征活动似乎成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热门举措,然而“表征热”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发展理论 布鲁纳 认知心理学 幼儿园课程改革 符号表达 学前心理学 心理层面 可知世界
原文传递
柏拉图的理念论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志新 黄小海 《天府新论》 CSSCI 2008年第B06期43-44,共2页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柏拉图在继承、融合前人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理念论。他坚信,存在着一个理念的世界。人有两种不同的认识能力亦有两类不同的认识对象,人们通过...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柏拉图在继承、融合前人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理念论。他坚信,存在着一个理念的世界。人有两种不同的认识能力亦有两类不同的认识对象,人们通过对可感事物或现象的认识而获得意见;人们通过对可知事物或本质的认识而获得真理。这样,柏拉图从区分作为人的认识对象的两类事物入手,形成了两个世界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念论 两个世界 可感世界 可知世界
下载PDF
一种古典的理性启蒙观——对柏拉图“洞喻”和“线喻”的现代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臻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A6期69-71,共3页
在西方哲学的路径里,"启蒙"似乎仅仅特指中世纪以来的"启蒙运动"或"启蒙思潮"。然而,如果打破这种特定的"启蒙"话语而拓展启蒙的视野,回溯柏拉图的"洞喻"和"线喻"并进行... 在西方哲学的路径里,"启蒙"似乎仅仅特指中世纪以来的"启蒙运动"或"启蒙思潮"。然而,如果打破这种特定的"启蒙"话语而拓展启蒙的视野,回溯柏拉图的"洞喻"和"线喻"并进行认真探究,则这两个比喻所相互映现的正是一种古典的"理性启蒙"观。那么在柏拉图的视阈里,为何启蒙,如何可能启蒙,启蒙具有何种特性,启蒙之人性究竟发生何种变化?以上诸类问题,正是本文需要梳理和阐释的基本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理性启蒙 “洞喻” “线喻” “可见世界 可知世界
下载PDF
心理投射物理:周向林画中的机器
5
作者 杜曦云 《中国油画》 2023年第2期21-26,共6页
柏拉图认为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前者为“可见世界”,后者为“可知世界”。可见世界里,外科大夫无论做多少例开颅手术,都看不到“思想”。但另一方面,万事万物都有其特征、属性、秩序等,尤其是形形色色的人造物,方方面面体现着... 柏拉图认为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前者为“可见世界”,后者为“可知世界”。可见世界里,外科大夫无论做多少例开颅手术,都看不到“思想”。但另一方面,万事万物都有其特征、属性、秩序等,尤其是形形色色的人造物,方方面面体现着制造者们的“理念”,更容易被他人发现和理解。视觉艺术家的职业使然,周向林更偏重事物的“视觉”方面,从“艺术”的角度感受和想象其中之“理念”,用视觉方式表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念世界 开颅手术 视觉方式 人造物 外科大夫 视觉艺术家 心理投射 可知世界
原文传递
相:柏拉图诗学与美学思想方法论的元点——《柏拉图全集》阅读札记
6
作者 李衍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共5页
相(idea)或理式,是柏拉图诗学与美学思想方法论的元点。它独立于可见世界,超越时间和空间,存在于可知世界,是具体的美的事物之所以为美的本源。诗歌、绘画所描绘的艺术世界,只是相的“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
关键词 柏拉图 方法论元点 可见世界 可知世界 艺术世界
下载PDF
柏拉图“洞穴隐喻”的当代教育价值浅析
7
作者 刘冉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4-97,共4页
柏拉图"洞穴隐喻"揭示人类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要经历从可见世界到可知世界两个阶段,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们灵魂的转向,最终使人获得知识及善的理念。反思当今的教育,这一隐喻对我们现在的家庭及学校教育影响深远,具体表现在... 柏拉图"洞穴隐喻"揭示人类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要经历从可见世界到可知世界两个阶段,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们灵魂的转向,最终使人获得知识及善的理念。反思当今的教育,这一隐喻对我们现在的家庭及学校教育影响深远,具体表现在重视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反对教师对学生简单的灌输、重视团体组织中统一的行为准则的作用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可知世界 理念世界 灵魂转向
下载PDF
教学必要的追求:从可知世界到“之间”世界
8
作者 肖林根 王卫华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3年第1期13-15,37,共4页
可知世界照看下的教学呈现出平面化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对知识精确性的偏好、知识获得的"掌握"标准和对知识追求的无限扩张性。与此相对,"之间"世界看护下的教学显现出立体化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对知识不确定性的肯... 可知世界照看下的教学呈现出平面化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对知识精确性的偏好、知识获得的"掌握"标准和对知识追求的无限扩张性。与此相对,"之间"世界看护下的教学显现出立体化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对知识不确定性的肯定、知识获得的"意义"标准和对知识追求的节制性。而从精确性到不确定,从"掌握"标准到"意义"标准,从无限扩张性到节制性,彰显出的是教学的进化。所以,从可知世界上升到"之间"世界反映的是教学的一种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可知世界 之间世界 教学追求
下载PDF
浅谈作为统治者的哲学家
9
作者 王敏 《唐山文学》 2018年第10期119-120,共2页
哲学家在《理想国》一书中具有独特的角色力量,他具有优于普通人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柏拉图以哲学家为中心构建了一个以引领人们向善的完美城邦的理想图景。本文以《理想国》为着力点,通过考察“哲学家”这一基本概念,对于《理想国》... 哲学家在《理想国》一书中具有独特的角色力量,他具有优于普通人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柏拉图以哲学家为中心构建了一个以引领人们向善的完美城邦的理想图景。本文以《理想国》为着力点,通过考察“哲学家”这一基本概念,对于《理想国》中正义观念拥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为把握柏拉图的理想城邦这一概念拥有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家 柏拉图 《理想国》 生产者 城邦正义 可知世界 个人正义 可感世界 灵魂转向 护卫者 统治者
原文传递
柏拉图的身体-灵魂观考辨
10
作者 胡鹏林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50-53,共4页
柏拉图的身体-灵魂观源自苏格拉底临刑之前对身体死亡与灵魂永生的探讨,他据此把世界分为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在身体与灵魂的关系上,他认为灵魂统治身体,并通过灵魂的三重结构来论证灵魂统治身体的过程。他还在身体与灵魂的关系论中探... 柏拉图的身体-灵魂观源自苏格拉底临刑之前对身体死亡与灵魂永生的探讨,他据此把世界分为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在身体与灵魂的关系上,他认为灵魂统治身体,并通过灵魂的三重结构来论证灵魂统治身体的过程。他还在身体与灵魂的关系论中探讨美的本质问题,并且指出绝对的美源自灵魂的善。他在本体和主体两种角度来使用灵魂的概念,对后来的本体论哲学和认识论哲学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与灵魂 可见世界可知世界 理性 激情与欲望
下载PDF
肆意去玩,野蛮生长
11
《音乐世界》 2018年第1期2-2,共1页
20出头,独自一人去北京闯荡。背井离乡,是对于安稳生活的厌倦,是对于不可知世界的渴望。20岁,每一天都期许着第二天会有奇迹发生,这就是年轻的乐趣。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如何到来,期待着惊喜和不可知的未来,
关键词 生长 野蛮 可知世界 厌倦 生活 乐趣
下载PDF
陆地“魔鬼三角”奇谜
12
《百姓生活》 2010年第6期60-60,共1页
你可能对神秘的“百慕大三角”耳熟能详,但你可知世界上还拥有同海洋“百慕大”一样怪异的陆地“魔鬼三角”?在这里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看似平静的路面下其实危机四伏。
关键词 百慕大三角 魔鬼 陆地 可知世界 平静
原文传递
阅读,教师生长的必须
13
作者 凌宗伟 《上海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共1页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有个“洞穴”的隐喻,说的是要实现从可见世界到可知世界的升华,最关键的一步是实现“灵魂的转向”,只有“灵魂转向”了,人们才能认识并获得理念世界里最高的“善”。
关键词 阅读 生长 教师 可知世界 灵魂转向 《理想国》 “洞穴” 理念世界
原文传递
评柏拉图对理念论的自我批判
14
作者 于晓明 《知识经济》 2009年第6X期172-172,共1页
"理念论"柏拉图是哲学的体系的核心,围绕着理念论而展开的世界的二重化是其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回忆说和灵魂转世说是其哲学理性认识的方式。柏拉图认识到他的理论念自身矛盾,在他后期,他以巴门尼德作为自己思想的代言人... "理念论"柏拉图是哲学的体系的核心,围绕着理念论而展开的世界的二重化是其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回忆说和灵魂转世说是其哲学理性认识的方式。柏拉图认识到他的理论念自身矛盾,在他后期,他以巴门尼德作为自己思想的代言人,打着批判"少年苏格拉底"的旗号,对自己前期思想进行了自我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念 可知世界 可感世界 分有说 分离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