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课程的内在理路及其启示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利萍 周先进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38,共5页
云课程的研究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野。在探索云课程现实来源、基本内涵以及核心理念的基础上,揭示云课程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确立云技术促进课程创新的理念,形成云课程建设的自主意识和信心;扩大课程内容呈现... 云课程的研究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野。在探索云课程现实来源、基本内涵以及核心理念的基础上,揭示云课程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确立云技术促进课程创新的理念,形成云课程建设的自主意识和信心;扩大课程内容呈现方式,为云课程发展创造工具和媒介;注重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为云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探索课程评价的新范式,建立适应云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课程 内在理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下载PDF
当代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创新路径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成旺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19,共9页
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表现在:其一,如何增强大学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兴趣和热情,进而为达到其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其二,如何凸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逻辑、思想力量和理论魅力,让学... 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表现在:其一,如何增强大学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兴趣和热情,进而为达到其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其二,如何凸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逻辑、思想力量和理论魅力,让学生们做到"真知"和"真信",在此基础上提升其分析、把握社会历史规律的能力与水平。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探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创新路径:其一,在教学理念上,应实现从知识传承到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尤其要从人的特殊性、社会发展规律的复杂性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个人全面成长的必要性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其二,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要在对马克思主义文本进行精深研读的基础上,通过思想史比较视域,在整体视野和更深层理论逻辑上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理路、理论精髓和活的智慧,在比较中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和厚度,进而开拓学生的境界与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教学创新 思想史比较 内在理路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武术门派演变的内在理路 被引量:9
3
作者 薛欣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9-332,共4页
借用"内在理路"学说,从文化形态由外向内形成的3个方面,即价值模式、制度模式、行为模式对传统武术在明清之际因转变而形成众多门派的内在特性和规律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以期对未来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有正确的认识。结论:传... 借用"内在理路"学说,从文化形态由外向内形成的3个方面,即价值模式、制度模式、行为模式对传统武术在明清之际因转变而形成众多门派的内在特性和规律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以期对未来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有正确的认识。结论:传统武术门派形成的内在理路是由这3方面依次递进的:即当时的社会价值体系决定着某些武术制度的产生,而制度的产生又决定着人们的行为,从而产生了众多传统武术门派和拳种。因此,当今社会的文化价值、文化基本理念决定着传统武术门派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门派 内在理路
下载PDF
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转化问题研讨——以邓以蛰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简圣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14-128,共15页
如何在现代语境中传承中国传统美学,是中国现代早期美学研究者们共同思考的问题。邓以蛰的美学研究有着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他试图在不对中国传统美学既有框架做大幅调整的情况下,仅凭借采用和借鉴若干西方现代学术话语就完成中国传统... 如何在现代语境中传承中国传统美学,是中国现代早期美学研究者们共同思考的问题。邓以蛰的美学研究有着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他试图在不对中国传统美学既有框架做大幅调整的情况下,仅凭借采用和借鉴若干西方现代学术话语就完成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阐释工作。他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内在局限缺乏深刻认识,也对“气韵生动”等古代艺术命题的内在缺陷缺少批判,这导致他的探索最后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邓以蛰的经验说明对中国传统美学不能只进行“注释性阐释”,弘扬传统文化离不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两个关键点,没有创新的继承不是合格的继承。传统由每个历史时段的代表性成就构成,故而继承传统还必须与时俱进地创造出新的峰值成就,成为本历史时段“新传统”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以蛰 中国传统美学 现代转化 内在理路 气韵生动
下载PDF
吴文藻社会学中国化思想的内在理路 被引量:10
5
作者 胡翼鹏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50,共20页
针对简单移植西方社会学、迷信社会调查统计这两种社会学实践,吴文藻提倡通过社会学中国化予以补偏救弊。吴文藻将西方社会学划分为理论与事实两个部分,认为理论部分具有普遍适用性,事实部分具有文化特殊性。西方社会学的理论部分作为... 针对简单移植西方社会学、迷信社会调查统计这两种社会学实践,吴文藻提倡通过社会学中国化予以补偏救弊。吴文藻将西方社会学划分为理论与事实两个部分,认为理论部分具有普遍适用性,事实部分具有文化特殊性。西方社会学的理论部分作为一种认识工具,能够运用到分析中国社会、解释中国事实的实践之中。借助域外理论"发明"本土事实,经由本土事实"接洽"域外理论,用中国社会事实替代西方社会事实,本土事实与域外理论互构共契,是吴文藻之"化"的核心要义。吴文藻主张运用功能主义社会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国本土社区的文化比较研究,不仅是贯彻实践社会学的中国化,也可建成科学的中国社会学。吴文藻的中国化思想对当代社会学学科建设仍有启发意义,即除了发掘本土事实凝练中国经验,也需要在反思批判的基础上学习借鉴欧美社会学,由此才能使中国社会学既以本土文化与事实为主体,又能与已有社会学知识传统成龙配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文藻 社会学中国化 社会学思想 内在理路 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生成语境与内在理路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吕红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56,F0002,共13页
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时的起誓之辞,历经百年发展,成为党史的重大事件,构成党建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生成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科学的理论基点和具体的实践土壤,其演进过程体现为三个时期八个阶段:第一... 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时的起誓之辞,历经百年发展,成为党史的重大事件,构成党建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生成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科学的理论基点和具体的实践土壤,其演进过程体现为三个时期八个阶段:第一个时期以建党为主题,产生了入党誓词的早期版本;第二个时期以革命为主题,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入党誓词的渐变发展;第三个时期以社会主义为主题,历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了入党誓词的制度化规范。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文字简洁,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涵括了党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等核心内容,体现了百年发展的"质守"与"微变"的演变逻辑,形成了聚焦最高目标、贯穿中心主线、遵循严格要求、彰显党性教育的内在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 生成语境 发展过程 内在理路
下载PDF
中国藏书史近代转向的内在理路——以“书藏”为线索 被引量:8
7
作者 刘驰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6-126,共11页
明清以来,在曹学佺、顾炎武、朱筠、曹溶、周永年等人的推动下,中国的藏书理念开始由官私藏书转向公共藏书。嘉庆年间,阮元在公共藏书理念的影响下,于灵隐、焦山创建了两座初具公共图书馆性质的书藏,预示着官私藏书走向公共藏书的实践... 明清以来,在曹学佺、顾炎武、朱筠、曹溶、周永年等人的推动下,中国的藏书理念开始由官私藏书转向公共藏书。嘉庆年间,阮元在公共藏书理念的影响下,于灵隐、焦山创建了两座初具公共图书馆性质的书藏,预示着官私藏书走向公共藏书的实践转向。此后,书藏逐渐从江南地区的寺院扩展到书院,又被方浚颐、梁鼎芬等从江南引入广东,完成了由北向南的地域扩散。直至20世纪末,康有为、李端棻、梁启超等将"开大书藏"作为改良运动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以募捐办书藏、以书藏兴学会、以学会促改革的变革步骤,使得书藏一时风靡全国、得以与西方文化相交会,并促成了中国近代新式藏书思想的诞生。可见,书藏制度与文化一直引领着清代以来藏书史内在变革的潮流。以"书藏"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可以清晰地勾勒出一条中国藏书史近代转向的内在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藏 中国藏书史 近代转向 内在理路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国家”的概念批判
8
作者 亓光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9期27-28,共2页
在政治哲学的研究理路中,“概念图式一概念架构”的内在转化机制具有变革性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一种具有变革性解释意义的理论综合。为了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新逻辑,必然需要把握“理论综合”的内在理路。
关键词 变革性 概念图式 创新逻辑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研究理路 内在转化 内在理路 概念架构
原文传递
构筑理想帝国 《职贡图》与《万国来朝图》的制作 被引量:7
9
作者 赖毓芝 《紫禁城》 2014年第10期56-69,共14页
关于风格 什么是风格,什么样的因素主导风格的变化与发展,对于此艺术史最基础而古老的命题,相信没有人可以提供一个统一的答案。可以确定的是,虽然已经有诸多学者从画家的经历、赞助者的口叩味、政治与文化环境的改变等不同的外在... 关于风格 什么是风格,什么样的因素主导风格的变化与发展,对于此艺术史最基础而古老的命题,相信没有人可以提供一个统一的答案。可以确定的是,虽然已经有诸多学者从画家的经历、赞助者的口叩味、政治与文化环境的改变等不同的外在因素来观察风格内在理路的转变,然而最直接然至今进展却即有限的应该是雷德侯与高居翰早就注意到的艺术口叩制作的工序与工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作 帝国 理想 内在理路 外在因素 文化环境 艺术史 风格
下载PDF
从“古雅”到“美丽之心”——王国维学术转向的审美启蒙旨趣 被引量:7
10
作者 冯庆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44,共13页
要理解王国维学术转向的内在理路,需要返回其审美启蒙动机。王国维相信,常人的"势力之欲"和哲学与艺术的"无功利"情感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张力;进而,在面向国民的审美教育领域,王国维设定了"古雅"这一... 要理解王国维学术转向的内在理路,需要返回其审美启蒙动机。王国维相信,常人的"势力之欲"和哲学与艺术的"无功利"情感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张力;进而,在面向国民的审美教育领域,王国维设定了"古雅"这一纯粹审美和经验生活之间的中介。唯有通过人格、学问或技法层面的"古雅"修养,常人才能通向作为最终理想的"无功利"的"美丽之心"。"美丽之心"所指的并非康德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而是席勒意义上的现代国民主体意识,是儒家传统中天人合一的"无私心"道德人格。经由"古雅"修养实现"美丽之心"的审美启蒙方案,呈现出王国维关于学术自由和文明自信的双重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转向 审美启蒙 王国维 学术自由 儒家传统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古雅 内在理路
原文传递
闻道、载道与近代中国的由器变道
11
作者 罗志田 《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9期46-48,共3页
近代中国最根本的一个变化,就是王国维所说的“道出于二”。这个转变可从道器关系考察。尽管历代主张道器不分的人都特别强调道不离器,可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形而上的道。到近代则反过来了,实际是器的胜负决定了道的优劣。道器关系的颠倒... 近代中国最根本的一个变化,就是王国维所说的“道出于二”。这个转变可从道器关系考察。尽管历代主张道器不分的人都特别强调道不离器,可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形而上的道。到近代则反过来了,实际是器的胜负决定了道的优劣。道器关系的颠倒,外来冲击固然是根本性的因素,却也不无内在的发展理路。从古代侧重践履的闻道,到清代章学诚提出的道因器而显的观念,以及他反复论证的多种即器闻道的取向,在思想上成为后来变化的预备,揭示了一条认识近代道器颠覆何以发生的内在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器关系 外来冲击 内在理路 道不离器 闻道 章学诚 王国维 发展理路
原文传递
“写宋人词意”:晚清民国词意图蔚兴的历史情境与内在理路
12
作者 侯倩 《文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8-160,共13页
晚清民国词意图蔚兴,形成了“写宋人词意”风尚。深入到晚清士人的文化风习和审美趣味来看,这一时期的好作宋词词意图现象,映射出晚清以来崇尚宋型文化的历史情境,且带有社会忧患意识。晚清民国词意图的“文人”特征凸显,表现出明显的... 晚清民国词意图蔚兴,形成了“写宋人词意”风尚。深入到晚清士人的文化风习和审美趣味来看,这一时期的好作宋词词意图现象,映射出晚清以来崇尚宋型文化的历史情境,且带有社会忧患意识。晚清民国词意图的“文人”特征凸显,表现出明显的“书卷气”;作者截宋词佳句以写其意,构思着笔,不落俗套,具有“小品”特质。词意图之所以成为可能,其本质是根基于两种艺术门类内在的“词画一律”,而“秀”这一范畴则是宋词与词意图的本质共通点,并具有清气、婉、生动三层外延。通过对晚清民国词意图“写宋人词意”历史情境的考察,可以观察文化心理在艺术品类中的规律性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人词 宋型文化 晚清民国 历史情境 宋词 内在理路 书卷气 晚清士人
原文传递
从“第二个结合”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守正创新的内在理路
13
作者 张薇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4-32,共9页
“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方法,是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守正创新的重点所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守正创新是从“第二个结合”出发,在顺应历史境遇、坚守时代之责和履行使命担当的三重维度考量中得以体现。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在于... “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方法,是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守正创新的重点所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守正创新是从“第二个结合”出发,在顺应历史境遇、坚守时代之责和履行使命担当的三重维度考量中得以体现。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在于解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自觉需要、巩固新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和增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软实力的需要进行守正创新。如何在新起点上把握和落实“第二个结合”的方法,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守正创新的拓展进路,要在坚守“培根铸魂”的思想解放、激发“党群融合”的自觉能动性和牢记“返本开新”的使命任务中以确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拓展方向、成效、空间,以此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习近平文化思想 守正创新 内在理路
下载PDF
80年来日韩“坞”研究述评
14
作者 杜冠霖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
“坞”(亦作“■”,为行文方便本文一律作“坞”)作为中国历史上聚落变迁中的一环,因其起源的疑难、流变的复杂,且有足够多的史料供后人检视,一直是研究者的“学术富矿”。我国早期的“坞”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可谓得风气之... “坞”(亦作“■”,为行文方便本文一律作“坞”)作为中国历史上聚落变迁中的一环,因其起源的疑难、流变的复杂,且有足够多的史料供后人检视,一直是研究者的“学术富矿”。我国早期的“坞”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可谓得风气之先。与我国“坞”研究起步时间接近的日本学界,从甫现之时就呈现出其独特的内在理路。这主要得益于日本学界从一开始就围绕“共同体”这一社会学概念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步时间 两晋南北朝 社会学概念 内在理路 日本学界 研究述评
原文传递
从“定向”到“创新”:“期待视域”文化图式的演绎逻辑与内在理路
15
作者 周文娟 《学术交流》 2024年第2期172-181,共10页
鉴于文本和读者各自文化的主体性,接受活动发生在主客二者文化特质基于读者“期待视域”与文本“召唤结构”的互动融合与间性同构之中,存在着“期待视域”由读者主体文化图式“定向期待”的“先在结构”,走向与文本客体主客文化图式融... 鉴于文本和读者各自文化的主体性,接受活动发生在主客二者文化特质基于读者“期待视域”与文本“召唤结构”的互动融合与间性同构之中,存在着“期待视域”由读者主体文化图式“定向期待”的“先在结构”,走向与文本客体主客文化图式融合重构、创新“期待视域”“现在结构”的演绎逻辑和内在理路。读者与文本主客交流形成异质间性重构的文化图式改变,标志着文化融合和文学接受的发生与实现。接受理论依据“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性期待”,历史地看待“读者的文学阅读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向或现在结构”,“预先为读者提示一种特殊接受”的“期待视域”“阐释框架”,正是这样一种助力读者重构主体文化图式,解读文本文化映射、准确理解作品内涵的文学接受引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接受 “期待视域” 文化图式 演绎逻辑 内在理路
下载PDF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思想逻辑
16
作者 蒋元帅 《华夏文化》 2024年第2期26-27,共2页
“六经皆史”概念的提出具有十分深刻的历史意义。人们往往把“六经皆史”视为章学诚学术思想的核心,但在对其学术著作进行梳理的时候,发现通过“六经皆史”无法有效把握其学术思想的全部。这不是说“六经皆史”在章学诚的学术体系中不... “六经皆史”概念的提出具有十分深刻的历史意义。人们往往把“六经皆史”视为章学诚学术思想的核心,但在对其学术著作进行梳理的时候,发现通过“六经皆史”无法有效把握其学术思想的全部。这不是说“六经皆史”在章学诚的学术体系中不重要,而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章学诚学术的内在理路,找到其思想发展的逻辑才能真正把握章学诚思想的全貌,明确“六经皆史”在其学术体系中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皆史 章学诚 学术体系 思想逻辑 内在理路 学术著作 学术思想 “六经皆史”说
下载PDF
明代文化及其历史定位
17
作者 陈宝良 《新华文摘》 2024年第12期59-62,共4页
一、明代文化的动态变迁与内在理路若以时代思潮为考察主线,明代文化的动态变迁可分为三个时期:从洪武到弘治(1368-1505年),是程朱理学一统与明初文化的保守期;从正德至万历中期(1506-1602年),是王学崛起与市民文化的形成期;从万历三十... 一、明代文化的动态变迁与内在理路若以时代思潮为考察主线,明代文化的动态变迁可分为三个时期:从洪武到弘治(1368-1505年),是程朱理学一统与明初文化的保守期;从正德至万历中期(1506-1602年),是王学崛起与市民文化的形成期;从万历三十年到明亡(1602-1644年),是“实学”思潮兴盛与知识阶层的内在反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阶层 时代思潮 动态变迁 程朱理学 内在理路 历史定位 形成期 明代
原文传递
民族经济关系视域下的共同富裕
18
作者 张春敏 吴欢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5期79-80,共2页
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民族经济关系贯穿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内在理路,同时也是中国经济矛盾的现实映照历史上,各民族在经济层面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民族经济关系在新中国成立后有了质的发展,国家高度统一。
关键词 民族经济关系 中华民族共同体 经济层面 交往交流交融 内在理路 共同富裕 中国经济矛盾 发展历程
原文传递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学逻辑的优化
19
作者 胡文根 《中学历史教学》 2024年第4期22-23,共2页
提高历史课堂实效需要讲求教学逻辑,即教学过程中的思维规律和内在理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就特别需要在教学中关注教材中的知识逻辑、思维上的学科逻辑和学生的学习逻辑。知识逻辑即教科书编写者... 提高历史课堂实效需要讲求教学逻辑,即教学过程中的思维规律和内在理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就特别需要在教学中关注教材中的知识逻辑、思维上的学科逻辑和学生的学习逻辑。知识逻辑即教科书编写者依照“课标”要求梳理出来的历史知识逻辑。第13课标题《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定义了本课的时间(约1644年至1840年)和内容(鼎盛与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实效 知识逻辑 教科书编写 中外历史 教学逻辑 内在理路 思维规律 前中期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劳动话语的建构
20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1期154-155,共2页
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话语中,早期共产党人尤为注重劳动话语的建构,形成了“劳动神圣”“劳动专政”“劳动联合”为核心的劳动话语内容,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宗旨和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赢得革命支持和有效动员劳动民众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话语中,早期共产党人尤为注重劳动话语的建构,形成了“劳动神圣”“劳动专政”“劳动联合”为核心的劳动话语内容,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宗旨和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赢得革命支持和有效动员劳动民众的重要因素。在与儒家劳动话语、资本主义劳动话语以及当权剥削阶级政权的对抗与竞争中,早期共产党人通过分析“劳动神圣”的内在理路,批判“他者”的劳动话语和剥削劳动的言行,告诉人们要改变苦难生活必须进行革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劳动神圣”话语的逻辑终点是解放劳动,彰显了革命的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共产党人 劳动神圣 革命话语 劳动话语 内在理路 逻辑终点 价值取向 成立前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