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符号学:视觉文化时代影像美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被引量:9
1
作者 周灵 张舒予 《现代远距离教育》 CSSCI 2013年第1期62-66,共5页
视觉文化时代影像传播普及,影像美学研究受到重视。对于影像这么一种特殊的综合性符号体系,可否应用符号学进行影像美学研究,人们还存在着各种质疑。虽然影像的符号学研究面临困境,但作为一种普适的方法论,符号学对于当代影像美学研究... 视觉文化时代影像传播普及,影像美学研究受到重视。对于影像这么一种特殊的综合性符号体系,可否应用符号学进行影像美学研究,人们还存在着各种质疑。虽然影像的符号学研究面临困境,但作为一种普适的方法论,符号学对于当代影像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工具意义。符号学视野下的影像美学研究应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影像本体研究,二是对影像的"元"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影像 视觉文化 影像
下载PDF
运用“元影像”解析人类的影像创造活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舒予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52,128,共5页
"影像"是构成视觉文化的最重要元素。将纷纭复杂的影像世界加以概括提炼,可以划分为三个范畴:自然影像世界、人的视觉影像世界和人类创造的影像世界。人类创造的影像世界是一个"双层影像"乃至"多层影像"... "影像"是构成视觉文化的最重要元素。将纷纭复杂的影像世界加以概括提炼,可以划分为三个范畴:自然影像世界、人的视觉影像世界和人类创造的影像世界。人类创造的影像世界是一个"双层影像"乃至"多层影像"的复杂表征体系。创建"元影像"这一"形而上"层次上新的抽象概念,从方法论的角度建构"元影像"理论,有助于以一种反思的眼光来探究人类在创造影像过程中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机制与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与诠释人类创造影像世界的活动,为影像文化研究开辟一条从形而下"察器"向形而上"问道"进发的思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 影像世界 影像创造 解析
下载PDF
元影像·嵌套媒介·数字伦理:电影中电子屏幕特写镜头的叙事建构
3
作者 廖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75,共6页
在智能手机无处不在的时代,关于手机的镜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影中。数字时代使影视制作更灵活、多样,也为手机的电子屏幕特写镜头的崛起提供了契机。在手机作为一种日常通信工具出现在电影中时,对手机屏幕或其他电子设备屏幕现实进行... 在智能手机无处不在的时代,关于手机的镜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影中。数字时代使影视制作更灵活、多样,也为手机的电子屏幕特写镜头的崛起提供了契机。在手机作为一种日常通信工具出现在电影中时,对手机屏幕或其他电子设备屏幕现实进行特写拍摄镜头也已经“侵入”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写镜头 电子屏幕 手机屏幕 通信工具 影视制作 智能手机 电子设备 影像
下载PDF
网络自拍:元影像中的自我双重指涉 被引量:3
4
作者 曾胜 《兰州学刊》 CSSCI 2012年第8期90-93,共4页
网络炫耀式自拍影像或可称之为一种元影像,在网络时代来临之前的绘画和电影等传统媒介中,已能够找到类似元影像的视觉范式,它们分别被称为元图像和元电影。从元图像到元影像,都包含着对自我的双重指涉。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和消费主义哲学... 网络炫耀式自拍影像或可称之为一种元影像,在网络时代来临之前的绘画和电影等传统媒介中,已能够找到类似元影像的视觉范式,它们分别被称为元图像和元电影。从元图像到元影像,都包含着对自我的双重指涉。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和消费主义哲学的影响下,网络自拍已成为当下社会人们自我意识的一种症候,暴露了人之主体的存在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 电影 影像 网络自拍 自我
下载PDF
“元影像”如是说
5
作者 藏策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28-32,共5页
"元影像"首先是回归影像本体的影像,"元影像理论"则是从根本上探讨影像诗学———也就是影像本体编码规则的理论。影像本体的本源是心灵。让观看回到内心,让影像重归本体,让摄影成为摄影,如此建立的是一个属于中国... "元影像"首先是回归影像本体的影像,"元影像理论"则是从根本上探讨影像诗学———也就是影像本体编码规则的理论。影像本体的本源是心灵。让观看回到内心,让影像重归本体,让摄影成为摄影,如此建立的是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摄影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 摄影本体 东方智慧 影像诗学
下载PDF
符号之墙与光亮——对冯小刚影像符号行为及其意义指涉的哲学思索
6
作者 章衡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年第4期95-100,共6页
元影像冲动作为个体影像符号行为基石同样催迫着冯小刚进行影像符号生产。冯小刚早期的影像符号行为缓释了由于符号和意义间强制指涉关系所导致的社会符号焦虑,并因实现了个体与社会符号系统的双重生长而成为社会符号系统的自我生长策... 元影像冲动作为个体影像符号行为基石同样催迫着冯小刚进行影像符号生产。冯小刚早期的影像符号行为缓释了由于符号和意义间强制指涉关系所导致的社会符号焦虑,并因实现了个体与社会符号系统的双重生长而成为社会符号系统的自我生长策略。而其后影像符号行为范式的快速迭代令他在错愕中进退失措。冯小刚在其影像符号行为中体现出将被他者一致性的符号之墙隔离的个体本质放回存在的本真渴望,在于这本质与存在合一的主体性时刻显现,这是符号之墙的坍塌和自我本质回归的肇始,在解脱了存在无法自证的困境,生命为其照亮并获得超越性的价值。元影像就是在的形式显现或符号性的隐喻存在,而以影像这一存在最为普遍直观的形式表达向在的趋近与回归这一主体的本真渴求就是元影像冲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刚 影像 符号 意义 存在
下载PDF
关于“文化研究”的文化研究
7
作者 臧策 《文化发展论丛》 2017年第1期180-193,共14页
文化研究传入中国,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进行文化研究的课题,因为中国的语境与西方完全不同。对于西方来说,文化研究的崛起是出于对传统学科的不满,是对现代主义圭臬的一种超越;而在中国学术界,文化研究则是一种比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更... 文化研究传入中国,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进行文化研究的课题,因为中国的语境与西方完全不同。对于西方来说,文化研究的崛起是出于对传统学科的不满,是对现代主义圭臬的一种超越;而在中国学术界,文化研究则是一种比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更新的西方理论,犹如学术时装的最新款式。问题的关键是,文化研究在西方并非凭空出现的,而是继"语言学转向"之后"文化转向"的结果。但是在中国,"语言学转向"尚未真正开始,何谈"文化转向"?有鉴于此,笔者针对中国的特定语境,提出"超隐喻"理论和"元影像"理论,试图通过对文化逻辑的深层研究,来突破当下文化研究业已沦为"政治上正确"八股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中国语境 超隐喻 影像
下载PDF
观看的反思
8
作者 藏策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21-124,共4页
影像是大于语言的,影像的魅力恰在于其溢出语言的部分,然而摄影也因之被绑架成为用于证明语言的奴仆。自观念艺术的理念对摄影发生影响后,摄影与语言之间出现了新的互动关系,摄影不再是被简单地用来证明语言,而是通过语言让摄影反观自... 影像是大于语言的,影像的魅力恰在于其溢出语言的部分,然而摄影也因之被绑架成为用于证明语言的奴仆。自观念艺术的理念对摄影发生影响后,摄影与语言之间出现了新的互动关系,摄影不再是被简单地用来证明语言,而是通过语言让摄影反观自身。在观念摄影中,语言和图像都已不再是核心,生成这些语言与图像的特定逻辑——也就是观念或称概念——才是真正的核心。而逻辑关系的背后是内心的体验。只要回到内心,并从内心出发反观各种逻辑关系——即站在元逻辑的后设视野上,就有可能超越既定的逻辑关系,从而创造出新的艺术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 影像理论 语言 逻辑 观照
下载PDF
元影像理论
9
作者 藏策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2-57,共6页
元影像理论是一种从全新的角度研究摄影的理论,是关于元摄影的理论思考。将理论转换成理念,可以让理念成为理论与实践之间互动的纽带。元影像理论把语言研究发展成为言语研究,并从语言学的维度拓展到了心灵的维度,这就是元影像提倡"... 元影像理论是一种从全新的角度研究摄影的理论,是关于元摄影的理论思考。将理论转换成理念,可以让理念成为理论与实践之间互动的纽带。元影像理论把语言研究发展成为言语研究,并从语言学的维度拓展到了心灵的维度,这就是元影像提倡"回归本心本性"的意思所在。元影像理论也是研究艺术元语言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理论 摄影 语言
下载PDF
电影不死,只是慢慢老去——浅析《电影之死:历史、文化记忆与数码黑暗时代》
10
作者 董晓帆 撒后余 《艺术科技》 2017年第9期118-118,共1页
《电影之死:历史、文化记忆与数码黑暗时代》一书以宏观的视角和精辟的警句式寓言,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关于电影诞生、成长和死亡的历史过程。电影既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变迁,成为一种重要的历史载体,又因为自身的特性,必会湮灭于历史长河之... 《电影之死:历史、文化记忆与数码黑暗时代》一书以宏观的视角和精辟的警句式寓言,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关于电影诞生、成长和死亡的历史过程。电影既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变迁,成为一种重要的历史载体,又因为自身的特性,必会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正因如此,电影给人类带来的是关于历史、文化、精神和信仰的深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之死 影像 道德影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