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吉拉·卡特现代童话的魅力 被引量:31
1
作者 田祥斌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8-23,共6页
通过解读安吉拉·卡特改写的三部童话《血淋淋的房屋》、《与狼为伴》和《老虎的新娘》 ,论述作品中的现代意义和魅力。作家利用哥特式传奇风格渲染阴森恐怖的气氛 ,将故事置于广阔的现代社会背景下 ,达到了传统形式与现代意义的统... 通过解读安吉拉·卡特改写的三部童话《血淋淋的房屋》、《与狼为伴》和《老虎的新娘》 ,论述作品中的现代意义和魅力。作家利用哥特式传奇风格渲染阴森恐怖的气氛 ,将故事置于广阔的现代社会背景下 ,达到了传统形式与现代意义的统一。作者敢于冲破童话故事的性爱禁区 ,赋予其女权意识 ,颠覆了男女二元对立的传统模式 ,探索了女性话语中的平权和霸权关系 ,塑造了具有魅力的现代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话 传统形式 女权意识 女性话语 故事 魅力 传奇 现代意义 统一 现代社会
下载PDF
开向沪、港“洋场社会”的窗口——读张爱玲小说集《传奇》 被引量:29
2
作者 赵园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3年第3期206-220,共15页
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是一个开向沪、港都市社会,尤其是其中的“洋场社会”的窗口。装在窗框间的,俨然封闭的小世界,光怪陆离,而不失自身的和谐。其中那些忙忙碌碌与百无聊赖的人们,似乎被时代忘却了,自己也忘却了时代。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传奇 白流苏 《倾城之恋》 《金锁记》 沉香屑 第一炉香 曹七巧 中国女人 生活情调
下载PDF
花木兰,一个中国文化符号的演进与传播——从木兰戏剧到木兰电影 被引量:30
3
作者 吴保和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26,共11页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经历了民歌、诗词、小说、戏曲、戏剧、电影、电视剧、电脑游戏等不同表现形式,其内容也由最初的几百字演变到上百万字。木兰形象不断地改变与刷新,关系人物不断地增加,故事情节不断地丰...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经历了民歌、诗词、小说、戏曲、戏剧、电影、电视剧、电脑游戏等不同表现形式,其内容也由最初的几百字演变到上百万字。木兰形象不断地改变与刷新,关系人物不断地增加,故事情节不断地丰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故事谱系,最终成为国家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传统文化的精华。木兰故事在每个时代的再叙述,都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价值观念与文化心理。而木兰故事中最为吸引当代人的则是木兰故事在孝道、英雄、女性认同方面的精神价值。木兰故事的主题变迁,是从一个传统孝道典型,变成家国一致尽忠尽孝的典型,到成为爱父亲和自我成功的典型。木兰故事的传奇性形成了中国女英雄故事的叙述模式。在中国现代启蒙运动和女性解放的大背景下,木兰故事中的女性自主意识被放大与发扬,而对于女性身份的认同和肯定却被有意忽略。通过梳理木兰故事的发展脉络和分析木兰故事蕴含的精神价值,以木兰故事在不同时代语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表现,以及诸多木兰作品中对不同价值的解读与取用,可以揭示出中国文化符号的形成变化过程及精神价值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木兰 传奇 孝道 英雄 易装 女性身份
下载PDF
志怪、传奇传统与中国现代文学 被引量:23
4
作者 逄增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9-86,共8页
志怪与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重要文类 ,同时也是中国小说重要的叙事传统。这种传统在以反传统为发端的中国现代文学中并未消失 ,而是得到了相应地继承和创造性转化。在鲁迅的历史与神话题材小说、沈从文和后期浪漫派小说、左翼文学和... 志怪与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重要文类 ,同时也是中国小说重要的叙事传统。这种传统在以反传统为发端的中国现代文学中并未消失 ,而是得到了相应地继承和创造性转化。在鲁迅的历史与神话题材小说、沈从文和后期浪漫派小说、左翼文学和解放区文学中 ,都存在着传奇与志怪的叙事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怪 传奇 传统 中国现代文学
下载PDF
稗官为传奇蓝本──论李渔小说戏曲的叙事技巧 被引量:21
5
作者 郭英德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70-83,共14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兼擅小说创作和戏曲创作的作家并不多见,在小说创作和戏曲创作上都成绩斐然的作家更是屈指可数。李渔就是这样的佼佼者。
关键词 叙事技巧 小说戏曲 李渔 中国古代文学史 蓝本 传奇 稗官 戏曲创作
原文传递
南戏流变考述——兼谈南戏与传奇的界限 被引量:23
6
作者 俞为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4-53,43,共11页
本文认为 ,南戏与传奇是同一种戏曲形式 ,南戏发展到明代 ,分化为民间南戏与文人南戏两大类 ,由于创作目的的不同 ,两者在题材、人物形象、语言、音律等方面都出现了差异 ,但这种差异尚不影响两者在文体与乐体上的不同 .到了清代中叶 ,... 本文认为 ,南戏与传奇是同一种戏曲形式 ,南戏发展到明代 ,分化为民间南戏与文人南戏两大类 ,由于创作目的的不同 ,两者在题材、人物形象、语言、音律等方面都出现了差异 ,但这种差异尚不影响两者在文体与乐体上的不同 .到了清代中叶 ,民间南戏也出现了分化 ,一路仍以原有的形式流传 ,一路则在文体与乐体上皆出现了变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 传奇 分流 变异 民间南戏 文人南戏
下载PDF
论《传奇》 被引量:22
7
作者 于青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6-53,共8页
1943年的现代文学史上,应该毫不犹豫地记录下《传奇》的名字。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年应是“传奇”年。 当然,关于这一年应该大张旗鼓地记录下张爱玲《传奇》这本杰作的原由和意义,是需要时间和文明的演进来证实的。随着时间的流逝... 1943年的现代文学史上,应该毫不犹豫地记录下《传奇》的名字。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年应是“传奇”年。 当然,关于这一年应该大张旗鼓地记录下张爱玲《传奇》这本杰作的原由和意义,是需要时间和文明的演进来证实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正在证实这件“悬案”。《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传奇 《金锁记》 女性解放 《红楼梦》 《倾城之恋》 女性文学 原罪意识 曹七巧 失落者
下载PDF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被引量:20
8
作者 徐朔方 《社会科学战线》 1978年第2期208-216,共9页
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他的《中国近世戏曲史》里第一次以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他们是同时代人,同在一六一六年逝世,但是远隔重洋,当时两个民族之间很少有文化交流的可能。事实只能如此。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汤显祖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杜丽娘 文学语言 传奇 中国文学 中国古典戏曲 作家
原文传递
论唐人小赋 被引量:15
9
作者 霍松林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7-47,共11页
唐代文学创作高度繁荣,诗歌、散文、传奇的辉煌成就,久为世人所公认;赋的成就也不应忽视,却长期以来被忽视了。
关键词 小赋 唐人 文学创作 成就 诗歌 散文 传奇
原文传递
从“传奇”到“故事”——《繁花》与上海叙述 被引量:20
10
作者 黄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62,共9页
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繁花》扉页题记讲得有荤有素,其实是悲的。——《繁花》,第四百四十二页不知是/世界离去了我们/还是我们把她遗忘。——《繁花》,第二百零二页一、“传奇”之外《繁花》后记,金宇澄以“旧时代... 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繁花》扉页题记讲得有荤有素,其实是悲的。——《繁花》,第四百四十二页不知是/世界离去了我们/还是我们把她遗忘。——《繁花》,第二百零二页一、“传奇”之外《繁花》后记,金宇澄以“旧时代每一位苏州说书先生”自喻,表示“我的初衷,是做一个位置极低的说书人”。这部三十五万字的小说叙述方式很特别,以大量的人物对话与繁密的故事情节,像“说书”一样平静讲述阿宝、沪生、小毛三个童年好友的上海往事,以十岁的阿宝开始,以中年的小毛去世结束,起于六十年代,终于九十年代。其写法,如作者在后记中的概括,“口语铺陈,意气渐平,如何说,如何做,由一件事,带出另一件事,讲完张三,讲李四,以各自语气、行为、穿戴,划分各自环境,过各自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花》 传奇 叙述方式 故事情节 上海 人物对话 六十年代 九十年代
下载PDF
洪武鱼鳞图册考实 被引量:20
11
作者 栾成显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3-139,共17页
半个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广泛引用的“洪武丈量鱼鳞图册” ,既不是洪武鱼鳞图册实物 ,也不是洪武鱼鳞图册摹本 ,而是《吴氏先茔志》所配插图。与“洪武丈量鱼鳞图册”所配的“分图”根本不是洪武时期的鱼鳞册 ,而是万历清丈鱼鳞册。徽州文... 半个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广泛引用的“洪武丈量鱼鳞图册” ,既不是洪武鱼鳞图册实物 ,也不是洪武鱼鳞图册摹本 ,而是《吴氏先茔志》所配插图。与“洪武丈量鱼鳞图册”所配的“分图”根本不是洪武时期的鱼鳞册 ,而是万历清丈鱼鳞册。徽州文书中洪武鱼鳞图册实物的发现 ,证明洪武丈量及其攒造的鱼鳞图册并非传奇 ,而是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 传奇 万历 史实 实物 引用 学者 洪武时期 文书 发现
原文传递
定位与错位——影视改编与文学研究中的"红色经典"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志忠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20,158,共9页
本文分析"红色经典"在影视改编和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错位和尴尬,指出对"红色经典"的确切定位是其资源再开发和再解读的必要前提。本文以还原历史的方式,阐释"红色经典"创造新的文学范式的成就,揭示它所具... 本文分析"红色经典"在影视改编和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错位和尴尬,指出对"红色经典"的确切定位是其资源再开发和再解读的必要前提。本文以还原历史的方式,阐释"红色经典"创造新的文学范式的成就,揭示它所具有的现代民族史诗的基本特征、相应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刻画上的特色,以及它所具有的写实与传奇、典范与通俗并存的特性,反对将其日常化、平庸化和戏说化的时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 文学研究 影视改编 错位 文学范式 基本特征 民族史诗 性格刻画 人物形象 再开发 日常化 平庸化 尴尬 传奇 写实
下载PDF
从《钵中莲》传奇看“花雅同本”的演出 被引量:15
13
作者 胡忌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74,共12页
《钵中莲》传奇一向被学界视为“明万历钞本” ,由于其中有西秦腔、四平等乱弹戏声腔 ,如此中国戏剧中的乱弹戏便被追溯至明代万历年间。本文从《钵中莲》的剧本体制、内容、风格等方面进行考察论证 ,认为《钵中莲》传奇的产生年代不当... 《钵中莲》传奇一向被学界视为“明万历钞本” ,由于其中有西秦腔、四平等乱弹戏声腔 ,如此中国戏剧中的乱弹戏便被追溯至明代万历年间。本文从《钵中莲》的剧本体制、内容、风格等方面进行考察论证 ,认为《钵中莲》传奇的产生年代不当为万历 ,而当在清初。文章还由《钵中莲》一剧生发开去 ,对昆剧发展史上存在的“花雅同本”现象及其演变过程给予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钵中莲》 传奇 昆曲 乱弹戏 剧本体制 “花雅同本”现象 演变过程 艺术风格 西秦腔 演出形式
原文传递
“狼文学”:从原型到传奇 被引量:11
14
作者 殷国明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2年第4期85-103,共19页
"狼"作为原始文化的图腾,在艺术起源和神话传说中占据重要地位,它还是人们了解艺术发展史的重要途径.在西方,"狼"的意义虽然经历了复杂的流变--从上帝到世界英雄再到狄俄尼索斯,但它作为"英雄原型"对文... "狼"作为原始文化的图腾,在艺术起源和神话传说中占据重要地位,它还是人们了解艺术发展史的重要途径.在西方,"狼"的意义虽然经历了复杂的流变--从上帝到世界英雄再到狄俄尼索斯,但它作为"英雄原型"对文学并没有产生直接影响.笔者认为,Odiesis可能起源于勒莫和罗莫落的传说,狼最终被驱逐出西方文化中心舞台是由于西方文明的发展和神话传说的改写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原型 英雄 传奇 神话传说 改写 流变 西方文明 经历 图腾
原文传递
“反传奇的传奇”及其他——论张爱玲叙事艺术的成就与限度 被引量:12
15
作者 解志熙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37,共15页
本文从其家败世乱的独特体验入手,揭示了张爱玲在生活上和文学上的早熟,如何形成了她所情有独钟的叙事焦点——传写末世人性之变与乱世人情之常,然后着重分析了张爱玲别出心裁的叙事艺术——"反传奇的传奇"的折中损益及其叙... 本文从其家败世乱的独特体验入手,揭示了张爱玲在生活上和文学上的早熟,如何形成了她所情有独钟的叙事焦点——传写末世人性之变与乱世人情之常,然后着重分析了张爱玲别出心裁的叙事艺术——"反传奇的传奇"的折中损益及其叙事趣味之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乱世 传奇 传奇 沦陷区
原文传递
博物、传奇与黔地方志小说谱系——论欧阳黔森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遇春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6-234,共19页
欧阳黔森是新世纪中国文坛上具有较大影响的贵州作家。他在小说创作中努力运用现代意识激活我们民族的文学传统。这主要表现为,他不仅把专业的现代地质学知识融入小说叙事中,用诗意的笔触展示贵州的地理风物,形成了独特的现代知识性叙... 欧阳黔森是新世纪中国文坛上具有较大影响的贵州作家。他在小说创作中努力运用现代意识激活我们民族的文学传统。这主要表现为,他不仅把专业的现代地质学知识融入小说叙事中,用诗意的笔触展示贵州的地理风物,形成了独特的现代知识性叙事模式,激活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博物"叙事传统,而且他还着意发掘和捕捉贵州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异人奇事,塑造出形态各异的贵州人物艺术典型,以此激活中国古代小说中以史传或纪传为中心的"传奇"叙事传统。无论是以地理为中心的博物还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传奇,二者均统一在欧阳黔森的黔地方志小说谱系中。正是通过创造性地转换中国古代地方志及其方志小说叙事传统,欧阳黔森在小说创作中激活并重塑了作为地方性知识与文化的贵州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黔森 文学传统 博物 传奇 黔地方志小说谱系
原文传递
在“古老的记忆”与现代体验之间——沦陷时期的张爱玲及其小说艺术 被引量:13
17
作者 范智红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2-69,共8页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的三四年间,曾经是新文化运动中心的京沪两地几乎沦为文化“废墟”。1942年以后,一批年轻作者活跃于沦陷区文坛,时人称之为“新进作家”。他们的出现不仅显示出与“过去的传统”的衔接,而且显示了这一特定历史情境...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的三四年间,曾经是新文化运动中心的京沪两地几乎沦为文化“废墟”。1942年以后,一批年轻作者活跃于沦陷区文坛,时人称之为“新进作家”。他们的出现不仅显示出与“过去的传统”的衔接,而且显示了这一特定历史情境的某些特征;战争结束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停止了写作,继续活动于文坛者则大多未能超越其沦陷时期的创作水准。可以说,“沦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小说艺术 现代体验 沦陷时期 长篇小说 记忆 倾城之恋 生存体验 传奇 人生
原文传递
《香囊记》作者、创作年代及其在戏曲史上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黄仕忠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6,共10页
《香囊记》的作者为宜兴老生员邵璨,该书经宜兴生员杭濂字道卿与武进生员钱孝号西青"帮帖"而成。杭濂弱冠时即与都穆、祝允明、唐寅、文徵明等倡为古文辞,相交数十年,文徵明为其遗集作序;钱孝为杭濂兄杭淮早年之师,亦与此一... 《香囊记》的作者为宜兴老生员邵璨,该书经宜兴生员杭濂字道卿与武进生员钱孝号西青"帮帖"而成。杭濂弱冠时即与都穆、祝允明、唐寅、文徵明等倡为古文辞,相交数十年,文徵明为其遗集作序;钱孝为杭濂兄杭淮早年之师,亦与此一吴中文人圈来往密切。从杭濂的生卒推断,邵璨大约生于成化元年(1465),卒于嘉靖十年(1531)前后。而《香囊记》当作于正德十年(1515)之后,嘉靖五年(1526)之前。当时太湖东南一带有一批背景相似、地域相邻且有所交集的生员投入南戏创作。此剧的出现,真正开启了以文人视野和文人笔法作剧的时代。这是民间南曲戏文走向文人传奇的转折点,因而应给予高度评价。至于旧说《香囊记》作者为邵给谏、邵弘治(邵宏治、邵半江、邵珪)等,乃因邵珪(1441—1488)字文敬,官居高位,为邵璨同乡前辈,两人字音相近,被附会而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囊记》 邵璨 杭濂 钱孝 邵珪 传奇
下载PDF
全球化语境下的“后东方”电影:《春来冬去》 被引量:10
19
作者 聂伟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4-147,共4页
关键词 电影风格 导演 黑泽明 电影业 电影工作者 日本民族 多元格局 传奇 全球化语境 达尔
下载PDF
心灵深处的呐喊——《天云山传奇》导演创作随想 被引量:12
20
作者 谢晋 《电影艺术》 1981年第4期31-41,共11页
一部影片完成之后,作为导演,如果能够冷静、清醒地进行一些回顾与思考,我想这对今后的创作将是有益的。影片《天云山传奇》在创作过程中,曾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一些创作理论问题,——诸如社会主义悲剧电影的创作;艺术家与艺术形象的关系... 一部影片完成之后,作为导演,如果能够冷静、清醒地进行一些回顾与思考,我想这对今后的创作将是有益的。影片《天云山传奇》在创作过程中,曾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一些创作理论问题,——诸如社会主义悲剧电影的创作;艺术家与艺术形象的关系;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创作的关系,如何寻找适合内容的电影语言;以及电影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段的创新等。有些问题,尽管远远超过了影片本身艺术创作的范围,但是它与影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我想结合影片的创作,着重谈一谈自己在这些问题上的切身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片 理论问题 艺术形象 创作人员 社会主义制度 电影语言 艺术创作 传奇 艺术家 云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