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人结社与晚清民国云南诗风演变 被引量:5
1
作者 曾娟 袁志成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3-127,共5页
晚清民国文人结社涌现,对推动文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该时期的云南虽地处偏远,但文人社团亦此起彼伏,引领晚清云南诗坛宗唐风尚,民国云南诗坛以诗存史。晚清民国云南文人社团的诗歌创作不仅反映了该时期云南的历史面貌,且社团成员... 晚清民国文人结社涌现,对推动文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该时期的云南虽地处偏远,但文人社团亦此起彼伏,引领晚清云南诗坛宗唐风尚,民国云南诗坛以诗存史。晚清民国云南文人社团的诗歌创作不仅反映了该时期云南的历史面貌,且社团成员在保存乡邦文献、走向全国主流诗坛做出了贡献,为云南现代文人社团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结社 晚清民国 云南诗风 宗唐 以诗
下载PDF
赋到沧桑句便工——论元遗山的纪乱诗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廷鹏 郭政 宫应林 《文学遗产》 1986年第6期24-34,共11页
清文学家赵翼在《题遗山诗》中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评论是切中肯綮了。遗山身际鼎革,眼处心生,多关兴衰,有沧桑之痛,又立志以诗存史,所以挟全力创作的优秀诗篇,多反映时代动乱、国家存亡、人民痛苦。他的优秀纪乱... 清文学家赵翼在《题遗山诗》中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评论是切中肯綮了。遗山身际鼎革,眼处心生,多关兴衰,有沧桑之痛,又立志以诗存史,所以挟全力创作的优秀诗篇,多反映时代动乱、国家存亡、人民痛苦。他的优秀纪乱诗,情并七哀,变穷百态,使他成为金元诗坛上的一颗明星。遗山的纪乱诗可分四个创作期,南渡避兵为第一期,三为县令为第二期,金亡被俘为第三期,元初飘游为第四期。这四个时期的纪乱诗,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广度、思想倾向和艺术造诣都有不同,最杰出的是第三期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诗 元遗山 社会生活 艺术造诣 思想倾向 创作期 文学家
原文传递
选本、“以诗存史”与伟大抗战诗篇——闻一多《现代诗抄》的选本学意义及其批评价值
3
作者 程国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160,共10页
闻一多生前编订的中国现代新诗选本《现代诗抄》,虽未正式出版单行本,但却是认识新诗史及其成就的一部重要选本,在现代“选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首先,与其他多样的新诗选本不同,它以“以诗存史”的“正文”式选本“作为选编原则和... 闻一多生前编订的中国现代新诗选本《现代诗抄》,虽未正式出版单行本,但却是认识新诗史及其成就的一部重要选本,在现代“选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首先,与其他多样的新诗选本不同,它以“以诗存史”的“正文”式选本“作为选编原则和方式”,是一部比较完整地体现新诗发展三十年变迁轨迹与面貌的诗歌选本;其次,遵循“选有事之诗”的选本原则,闻一多选出了最能体现中国现代文学启蒙、救亡主题的伟大抗战爱国诗篇,体现了其深刻的现实主义诗学思想与美学趣味;第三,它的“以诗取人”和选优为原则的文学经典意识及选编意识,不仅对现代新诗的经典化与现代新诗的传播、接受提供了诸多启示,也为现代选学及其现代选本实践提供了深刻的启发。《现代诗抄》作为闻一多“诗学实践”及诗学研究的成果,既有“选学”及选本学批评价值,也体现出闻一多对现代学术史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现代诗抄》 以诗 抗战诗篇 选本学 新诗三十年 现代学术
下载PDF
论元代清官及文学书写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文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2期98-105,共8页
长期的元杂剧研究将元代视为没有清官的时代,已成为学界的共识,这种刻板印象遮蔽了元代清官本来的面目。历史上,元代不仅有清官,而且数量众多。元代多民族融合,出现了大量的少数民族清官,这是元代清官的一大特色。元代诗文中存在大量清... 长期的元杂剧研究将元代视为没有清官的时代,已成为学界的共识,这种刻板印象遮蔽了元代清官本来的面目。历史上,元代不仅有清官,而且数量众多。元代多民族融合,出现了大量的少数民族清官,这是元代清官的一大特色。元代诗文中存在大量清官的书写,以诗存史,诗史互证,保存了许多底层清官的勤政为民事迹,表达了对清官的尊敬之情。这些诗文丰富了元诗的清官书写,成为元诗宝贵的历史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清官 以诗 少数民族清官 同题集咏
下载PDF
论高启诗歌观念及诗歌风格的前后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贺雯婧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92-94,共3页
高启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号称"诗淫"的天才诗人,身处元末明初,其诗歌创作与文学观念具有易代时期独有而鲜明的特色。他针对诗歌是政治的附庸和工具的传统文艺观,提出并坚持文学主要的是诗人聊以自适和自得的特殊精神活动,是... 高启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号称"诗淫"的天才诗人,身处元末明初,其诗歌创作与文学观念具有易代时期独有而鲜明的特色。他针对诗歌是政治的附庸和工具的传统文艺观,提出并坚持文学主要的是诗人聊以自适和自得的特殊精神活动,是诗人用来抒发诗人内心情感的语言符号,他把诗歌当作一项神圣的事业来追求,并通过诗歌创作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精神上的满足,使他的诗歌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风格 “随所宜而赋” 以诗 “清新含蓄” “放拓雄浑”
下载PDF
“诗史”精神重放光辉——论宋末诗人对杜诗的接受
6
作者 黄桂凤 《孝感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35-38,共4页
南宋末年,在文天祥以身殉国、忠义存诗存史的影响下,一大批南宋遗民、诗人奋起直笔,模仿杜诗,以诗存史,而且往往在诗前另以序言辅以记史。
关键词 宋末遗民 比兴手法 以诗
下载PDF
论《列朝诗集》的编纂始末及其托意微旨 被引量:1
7
作者 侯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79-82,100,共5页
钱谦益《列朝诗集》一书从编纂到刊刻,历时数十年。其间,钱谦益因党争之祸而仕途多舛,并因降清之举大受世人诟病,而此书的真正完成,是在钱谦益降清之后。通过对《列朝诗集》编纂起末的考察,不难发现钱谦益以诗存史之目的和复明赎罪之意图。
关键词 《列朝诗集》 编纂始末 以诗 复明赎罪
下载PDF
元代诗人宋无诗初论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军 《殷都学刊》 2004年第3期56-59,80,共5页
Song Wu is a poet who have the character in Jiang Nan in early Yuan Dynasty. The literary history is fresh to him to involve. His poem expressed his remember fondly to the past country. His some feeling poem and drawi... Song Wu is a poet who have the character in Jiang Nan in early Yuan Dynasty. The literary history is fresh to him to involve. His poem expressed his remember fondly to the past country. His some feeling poem and drawing poem contain deep and political meaning. The poem of Song Wu has more positive thought meaning than the poem of other poet.The Yue Fu Ge Xing of Song Wu learns from Lee He,and also can be thought as the leadership of some latter poet including Yang Weizhen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无 元诗 以诗
下载PDF
陈衍“以诗存史”诗史观论析
9
作者 周薇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1-87,共7页
陈衍“以诗存史”诗史观,重心在搜集有事之诗达到存史目的,这一诗学观既是对孟《本事诗》以来纪事诗话宗旨与元好问《中州集》以来“以诗存史”诗学观的传承与发扬,也是晚清国势衰微之际陈衍民族危机与世道关怀意识的投射。这是一种... 陈衍“以诗存史”诗史观,重心在搜集有事之诗达到存史目的,这一诗学观既是对孟《本事诗》以来纪事诗话宗旨与元好问《中州集》以来“以诗存史”诗学观的传承与发扬,也是晚清国势衰微之际陈衍民族危机与世道关怀意识的投射。这是一种自觉的有着强烈现实主义精神的诗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衍 以诗 现实主义 文学研究
下载PDF
论元好问及其丧乱诗
10
作者 王平 张楠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21-24,共4页
元好问是金元易代之际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的诗作颇丰,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的丧乱诗深刻地反映了国破家亡、人民流离失所的现实,不仅抒发悲愤的情感,还具有以诗存史的价值。元好问丧乱诗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家庭文化环境... 元好问是金元易代之际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的诗作颇丰,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的丧乱诗深刻地反映了国破家亡、人民流离失所的现实,不仅抒发悲愤的情感,还具有以诗存史的价值。元好问丧乱诗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家庭文化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好问 丧乱诗 以诗
下载PDF
陈焯《宋元诗会》的编纂特点及其评价
11
作者 谢海林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6-20,27,共6页
陈焯《宋元诗会》编纂体例承近效钱谦益《列朝诗集》,远仿元好问《中州集》。其特点是以诗存史,表现在排序以帝王为先,收罗范围广备,诗人小传详备精致。王士禛对《宋元诗会》评价不置一辞,实际评价不高,多由其编纂体例所致。
关键词 陈焯 《宋元诗会》 编纂 以诗 王士禛
下载PDF
论高珩的诗学观与诗歌创作
12
作者 胡金海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1期20-23,共4页
高珩是明末清初山左诗坛的一位重要诗人,他对诗歌功能的认识有较强的功利性,认为诗歌娱心。高珩对明七子和晚明以来的诗坛论争进行了思考,提倡自然"元音"。他的《栖云阁诗》取法白居易,随性自适又受到佛老思想的影响,歌行创... 高珩是明末清初山左诗坛的一位重要诗人,他对诗歌功能的认识有较强的功利性,认为诗歌娱心。高珩对明七子和晚明以来的诗坛论争进行了思考,提倡自然"元音"。他的《栖云阁诗》取法白居易,随性自适又受到佛老思想的影响,歌行创作反映明清易代的巨变,有以诗存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珩 诗学观 白居易 歌行 以诗
下载PDF
万斯同《新乐府》对白居易《新乐府》的因革
13
作者 张煜 《乐府学》 2009年第1期182-207,共26页
万斯同是明清之际重要的学者,笔者经过研究发现,万斯同所著《明史新乐府》,不但对于明代的历史具有重要的证明和补充的意义,在创作手法上与唐代白居易新乐府一脉相承,万斯同以其开阔的视野,突破了白居易新乐府创作的格局,不局限于以诗讽... 万斯同是明清之际重要的学者,笔者经过研究发现,万斯同所著《明史新乐府》,不但对于明代的历史具有重要的证明和补充的意义,在创作手法上与唐代白居易新乐府一脉相承,万斯同以其开阔的视野,突破了白居易新乐府创作的格局,不局限于以诗讽刺,他以诗存史,用诗歌完整、生动地记录歌咏了有明一代近三百年完整的历史,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前所未有的局面,有着更为珍贵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斯同 白居易 新乐府 以诗 异同
原文传递
顾光旭《梁溪诗钞》述略
14
作者 樊昕 《长江学术》 CSSCI 2020年第3期113-119,共7页
清无锡顾光旭(1731-1797)所编《梁溪诗钞》58卷,是无锡地区的地方性诗歌总集,收录自东汉至清乾隆之际1600余年无锡地方诗人作品2万余首。其编纂背景是基于强烈的地域视角来搜集、遴选、编集、批评诗歌的自觉意识,其编纂特点是“以诗存... 清无锡顾光旭(1731-1797)所编《梁溪诗钞》58卷,是无锡地区的地方性诗歌总集,收录自东汉至清乾隆之际1600余年无锡地方诗人作品2万余首。其编纂背景是基于强烈的地域视角来搜集、遴选、编集、批评诗歌的自觉意识,其编纂特点是“以诗存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锡诗人 诗歌总集 地域文学 以诗
下载PDF
从《四忆堂诗集》看侯方域“以诗存史”的创作追求
15
作者 明月熙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227-232,共6页
在明末清初的士大夫阶层中,侯方域是一位极富个性的独特人物,虽然他37岁便英年早逝,但他的人生却完整地跨越了明清鼎革的悲壮历史。侯方域在其《四忆堂诗集》的创作与编次中,自觉秉承了"以诗存史"的传统,使得其诗作不仅成为... 在明末清初的士大夫阶层中,侯方域是一位极富个性的独特人物,虽然他37岁便英年早逝,但他的人生却完整地跨越了明清鼎革的悲壮历史。侯方域在其《四忆堂诗集》的创作与编次中,自觉秉承了"以诗存史"的传统,使得其诗作不仅成为后人解读侯方域人生传奇的注解,还成为了解明清之际历史变迁的一个旁证。其诗歌题材内容广泛,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对大小寇乱的反映,有对时政的评议指斥,以及对末世灾异现象的书写。从其诗歌中,读者不仅可以观览明末清初的诸多政治事件,可以了解士大夫在易代之际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活动,更可以探究明末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方域 《四忆堂诗集》 明清易代 以诗
下载PDF
存史与自传:朱东润旧体诗词论
16
作者 余迅 李程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1-109,共9页
璀璨如星的现代学者群体中,朱东润旧体诗词创作的数量并不算多,却蕴含了其深厚的学术素养、诚挚的家国情怀和自觉的传记意识。他的诗词文本,呈现出社会历史巨大变迁中的时代风貌和个体精神,在创作旨趣和艺术风貌等多个方面映照和承续着... 璀璨如星的现代学者群体中,朱东润旧体诗词创作的数量并不算多,却蕴含了其深厚的学术素养、诚挚的家国情怀和自觉的传记意识。他的诗词文本,呈现出社会历史巨大变迁中的时代风貌和个体精神,在创作旨趣和艺术风貌等多个方面映照和承续着中国文学的伟大传统。“以诗存史”的精神旨趣并未因为新文学的兴起而衰落,朱东润的旧体诗词饱含家国情怀和时代精神。朱东润明确的自传意识也体现在他的旧体诗词创作中,近七十年的情感、心灵与思想在他的诗词文本中都留下了印记。从朱东润旧体诗创作的阶段特征和风格演进来看,早年的诗作清新质朴,亲近山水田园,有着意模拟陶渊明的倾向;中年以后,家国飘摇,感慨遂深,注重对于现实和自我的书写,从多个方面学习杜甫;因为对梅尧臣其人其诗的偏爱与研究,诗风多贴近“宛陵风貌”,呈现出清丽平淡、涵演深远的美学特征。朱东润旧体诗词创作的价值不仅在文学史层面可以作为“学人之诗”的典型个案,对于考察现代学术史和思想史而言,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东润 旧体诗词 学人之诗 以诗 传记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