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之“而”解
1
作者 孙孝龙 《学语文》 2024年第3期94-96,共3页
贾谊《过秦论(上)》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历来多有误解,盖释“而”为“因而”,构建“仁义不施”与“攻守之势异也”之因果关系,实偏离贾氏之政治主张。贾氏《过秦论(中)》有明确申述:“取与守不同术也”“夫并兼者高诈力,安... 贾谊《过秦论(上)》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历来多有误解,盖释“而”为“因而”,构建“仁义不施”与“攻守之势异也”之因果关系,实偏离贾氏之政治主张。贾氏《过秦论(中)》有明确申述:“取与守不同术也”“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如果再联系《过秦》三篇之副标题(或理解为解题)为“事势”,则“而”应当理解为“然而”,“仁义不施”与“攻守之势异也”为“事”与“势”之转折,见出“秦”未“审权势之宜”,从而为贾氏所“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秦论(上)》 仁义攻守 取与守同术
下载PDF
秦亡于法家说质疑 被引量:4
2
作者 乔松林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9-122,共4页
秦朝二世而亡的短祚命运,吸引了其后历代人们的深切反思。汉人认为秦亡的原因是法家思想指导下的暴政,其中以贾谊的《过秦论》为代表,他提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82页)。... 秦朝二世而亡的短祚命运,吸引了其后历代人们的深切反思。汉人认为秦亡的原因是法家思想指导下的暴政,其中以贾谊的《过秦论》为代表,他提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82页)。法家思想导致秦亡也因此成为两千多年来的话题,直至今日,持此种观点的仍不乏其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思想 仁义攻守 秦朝 质疑 思想理论基础 《过秦论》 秦始皇本纪 思想指导
原文传递
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文强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0年第6期144-145,共2页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的经典篇目。贾谊在文中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点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可对这句话的理解一直以来却存在较大争议。不少老师解释说,秦国由于没有实施仁政导致了攻和守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所以最终灭亡...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的经典篇目。贾谊在文中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点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可对这句话的理解一直以来却存在较大争议。不少老师解释说,秦国由于没有实施仁政导致了攻和守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所以最终灭亡了。这种解释显然不能使人明白:攻势是什么?守势又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义攻守 秦朝灭亡 《过秦论》 高中语文
下载PDF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而”字当作何解?
4
作者 杨旭芳 《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 2021年第1期88-89,共2页
《过秦论》是一篇论述秦的过失的政论文,那么,秦的过失是什么呢?文末有一句话做了概括回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全文论述秦由攻势转为守势至灭亡的历程,最终水到渠成得出结论:"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一... 《过秦论》是一篇论述秦的过失的政论文,那么,秦的过失是什么呢?文末有一句话做了概括回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全文论述秦由攻势转为守势至灭亡的历程,最终水到渠成得出结论:"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秦论》 ”字 水到渠成 政论文 仁义攻守 过失
原文传递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过秦论》(上)的论点吗——兼谈《过秦论》(上)该不该退出教材
5
作者 梅其涛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1年第6期60-62,共3页
连续几年。都有教材选文增删引发新闻围观,尤其是删除一篇读者耳熟能详的经典.教材编者不能给出让大多数人接受的理由。往往成为舆论焦点。
关键词 仁义攻守 《过秦论》 教材 论点 选文 焦点
下载PDF
《过秦论》的动词之美
6
作者 汪润锋 《语文月刊》 2015年第5期58-59,共2页
粤教版的《过秦论》是一篇赋。文章先叙后议、叙议结合,“颂美’坪Ⅱ“讽喻”并存。“颂美”是辅,重在叙述秦朝之兴亡过程,极言秦之兴、秦之盛,与后文灭亡之迅速形成对比,为议论说理进行铺垫;“讽喻”是主,目的在于指出秦之过,... 粤教版的《过秦论》是一篇赋。文章先叙后议、叙议结合,“颂美’坪Ⅱ“讽喻”并存。“颂美”是辅,重在叙述秦朝之兴亡过程,极言秦之兴、秦之盛,与后文灭亡之迅速形成对比,为议论说理进行铺垫;“讽喻”是主,目的在于指出秦之过,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观点。仅就文学而言,《过秦论》的魅力主要在于“颂美”之叙述,叙述之魅力在于形象的语言,而动词的运用是形象语言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秦论》 仁义攻守 动词 形象语言 叙议结合 粤教版 叙述 讽喻
原文传递
教材三题
7
作者 邱海英 《语文月刊》 2013年第7期83-84,共2页
(一)“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何解?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过秦论》原文:“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原文无注释,《教师教学用书》翻译为:“这是什么道理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守的形势也就不同了。”人教版语... (一)“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何解?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过秦论》原文:“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原文无注释,《教师教学用书》翻译为:“这是什么道理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守的形势也就不同了。”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过秦论》原文:“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原文注释:“攻和守的形势不同了。攻,指秦始皇以前攻打六国、夺取全国政权的时候。守,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教师教学用书》翻译为:“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守的形势已经发生变化了啊。”两相比较,人教版的注释和翻译详细又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义攻守 《教师教学用书》 《过秦论》 教材 高中语文 人教版 秦始皇 原文
原文传递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到底如何翻译
8
作者 万向群 《语文教学之友》 2010年第3期33-34,共2页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的传统篇目,作者贾谊用千把字的篇幅概括了秦“百有余年”由兴而亡的全过程,揭示了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全文写得汪洋恣肆,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极具感染力。而“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为全文的主旨句...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的传统篇目,作者贾谊用千把字的篇幅概括了秦“百有余年”由兴而亡的全过程,揭示了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全文写得汪洋恣肆,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极具感染力。而“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为全文的主旨句也成为千古名句,广为传颂。然而,这一句应该如何翻译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实验教材》)和《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以下简称《普通教材》)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义攻守 翻译 《过秦论》 高中教材 实验教科书 《语文》 实验教材 课程标准
下载PDF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应该怎样翻译 被引量:1
9
作者 曹克利 李守明 《语文教学之友》 2011年第6期32-32,共1页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贾谊《过秦论》(上篇)的名言。“仁义不施”与“攻守之势异也”究竟是什么关系,应该怎样翻译呢?
关键词 仁义攻守 翻译 《过秦论》 名言
下载PDF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到底如何翻译?
10
作者 万向群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52,共1页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的传统篇目,作者贾谊用千把字的篇幅概括了秦“百有余年”由兴而亡的全过程,揭示了秦国迅速灭亡的原因。全文写得汪洋恣肆,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极具感染力。而“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为全文的主旨句也成...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的传统篇目,作者贾谊用千把字的篇幅概括了秦“百有余年”由兴而亡的全过程,揭示了秦国迅速灭亡的原因。全文写得汪洋恣肆,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极具感染力。而“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为全文的主旨句也成为千古名句,广为传诵。然而,这一句应该如何翻译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实验”)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普通”)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义攻守 翻译 教师教学用书 《过秦论》 实验教科书 中学教科书 高中语文 课程标准
下载PDF
这个“而”字怎么译?
11
作者 章如星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字 仁义攻守 《教师教学用书》 《过秦论》 人教版教材 第二册 翻译 文言 高中 结尾
下载PDF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解
12
作者 董凯群 《语文学习》 2004年第1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高中 语文教学 《过秦论》 文言文教学 仁义攻守 注解
原文传递
重庆高考试卷结构出炉,37首古文诗词曲要背熟
13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09年第4期61-61,共1页
近日.重庆市招办正式公布2009年高考各科试卷“样本”——试卷结构和考试内容。其中语文试卷结构、题量及考试内容与2008年相同,但有37首古文诗词曲要背熟。古文(9篇):《劝学》(从“学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过秦论》(... 近日.重庆市招办正式公布2009年高考各科试卷“样本”——试卷结构和考试内容。其中语文试卷结构、题量及考试内容与2008年相同,但有37首古文诗词曲要背熟。古文(9篇):《劝学》(从“学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过秦论》(从“及至始皇”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师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卷结构 重庆市 仁义攻守 古文 高考 词曲 《归去来兮辞》 《兰亭集序》
下载PDF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释疑
14
作者 孟凡虎 《学语文》 2001年第5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过秦论》 中心论点 仁义攻守 注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