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复初期台湾的行政长官公署制 被引量:8
1
作者 邓孔昭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4-92,共9页
光复初期(1945年10月至1947年4月),国民党政府在台湾实行了一种与其它省政府组织不同的行政长官公署制.这种制度曾引起人们的种种非议,甚至被认为是造成“二二八事件”的主要因素之一.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制如何产生?它与一般省政府制相... 光复初期(1945年10月至1947年4月),国民党政府在台湾实行了一种与其它省政府组织不同的行政长官公署制.这种制度曾引起人们的种种非议,甚至被认为是造成“二二八事件”的主要因素之一.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制如何产生?它与一般省政府制相比有些什么特殊的地方?在它施政一年多的时间里有哪些利弊得失?它为什么会产生与设计者的主观愿望相反的客观效果?本文拟就以上这些问题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长官 台湾省 台湾总督府 光复初期 行政体制 国民党政府 二二八事件 调查委员会 省政府 中央银行
下载PDF
二八事件中陈仪"丑俭"电探微 被引量:1
2
作者 姜良威 《台湾历史研究》 2023年第2期53-67,共15页
二二八事件发生当晚,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以"丑俭"电回复"丑蒸"电的方式,向蒋介石报告事态,并将事件的责任指向中共。"丑俭"电既是二二八事件"中共煽惑"说的起点,也是国民党当局"防共"... 二二八事件发生当晚,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以"丑俭"电回复"丑蒸"电的方式,向蒋介石报告事态,并将事件的责任指向中共。"丑俭"电既是二二八事件"中共煽惑"说的起点,也是国民党当局"防共"心态发展到一定地步的产物。梳理事件发生前台省军政当局收到的涉共"情报",可发现当时国民党方面对中共台湾省工委的活动已有认识和反应。与此同时,1946年下半年国民党在中国内地刮起的"防共"风潮持续影响中国台湾,也引起了二二八事件前夕岛内社会氛围的变化。将二二八事件放回到1940年代中国历史的剧烈变动当中进行理解,是廓清该事件重重迷雾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丑俭"电 二二八事件 陈仪 台湾省工委
下载PDF
二二八事件中的本省人与外省人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孔立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6年第3期52-59,66,共9页
台湾“二二八事件”已经得到“平反”,本省人的受难者得到赔偿,但外省人中的受害者却尚未得到公正的待遇,其中涉及一些历史真相问题。本文就当时本省人与外省人的关系做全面的考察,试图说明其复杂性,并澄清一些被某些人出于政治目的加... 台湾“二二八事件”已经得到“平反”,本省人的受难者得到赔偿,但外省人中的受害者却尚未得到公正的待遇,其中涉及一些历史真相问题。本文就当时本省人与外省人的关系做全面的考察,试图说明其复杂性,并澄清一些被某些人出于政治目的加以掩盖或歪曲的事实。着重指出,作为当年本省人与外省人关系的主导面,一般老百姓是和平相处,互相帮助的;外省人的受害者是国民党政府的替罪羊,理应由现在的国民党做出正确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二八事件 本省人 外省人 受难者
下载PDF
台湾光复初期许寿裳若干史实考释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细珠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89,共18页
台湾光复之初,许寿裳受命赴台创设台湾省编译馆,从事文化重建工作。二二八事件之后,许寿裳向陈仪提出辞呈,深感"心力若瘁"。其实,对于许寿裳而言,主持编译馆,既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也是一份理想的职业。但是,由于沉重的家庭经... 台湾光复之初,许寿裳受命赴台创设台湾省编译馆,从事文化重建工作。二二八事件之后,许寿裳向陈仪提出辞呈,深感"心力若瘁"。其实,对于许寿裳而言,主持编译馆,既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也是一份理想的职业。但是,由于沉重的家庭经济负担、工作的艰辛和因宣传鲁迅思想而遭受的精神压力,以及复杂的人事关系,使许寿裳身心俱疲。关于台湾光复初期的文化重建与二二八事件的关系,与其说文化重建是导致二二八事件的起因之一,还不如说是二二八事件打断了正常的文化重建工作的进程。今后在研究台湾光复及相关历史问题时,要高度警惕历史悲情之下的过度诠释与史观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光复 许寿裳 台湾省编译馆 文化重建 二二八事件
下载PDF
全国媒体对台湾二二八事件的反应 被引量:4
5
作者 褚静涛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2-59,共8页
二二八事件爆发后,全国主流媒体密集报道,提出解决办法。《中央日报》代表了官方立场,指二二八事件为暴乱。中间立场的媒体评论持平,长官公署与台胞都有责任,应和平解决,需尽快恢复常态,妥为善后,改革台湾省政。国民党内CC系必欲去陈仪... 二二八事件爆发后,全国主流媒体密集报道,提出解决办法。《中央日报》代表了官方立场,指二二八事件为暴乱。中间立场的媒体评论持平,长官公署与台胞都有责任,应和平解决,需尽快恢复常态,妥为善后,改革台湾省政。国民党内CC系必欲去陈仪而后快,陈仪是首恶必办,负全部责任。左翼要发动民众反蒋,将所有责任推给国民党政权,是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导致了二二八事件。这些媒体的反应并不能改变蒋介石对台军事镇压,却激起全国民众对二二八事件的高度关切。在全国舆论强大的民意压力下,台湾实行省政改革,缓和省籍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二二八事件 全国 媒体 反应
下载PDF
台湾调查委员会与国民政府对台湾的接收 被引量:3
6
作者 尤淑君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100,254,255,共15页
台湾调查委员会成立于1944年4月17日,1945年10月29日撤销。作为国民政府接收台湾的筹备机构,台湾调查委员会不但做了一些诸如搜集台湾情报资料、培训接收台湾党政干部之类的基础性工作,还拟制出一份《台湾接管计划纲要》,提议国民政府采... 台湾调查委员会成立于1944年4月17日,1945年10月29日撤销。作为国民政府接收台湾的筹备机构,台湾调查委员会不但做了一些诸如搜集台湾情报资料、培训接收台湾党政干部之类的基础性工作,还拟制出一份《台湾接管计划纲要》,提议国民政府采取"行政接收"与"台湾设省"方案来收复和治理台湾。但后因美军改变对日作战计划,国民政府不得不放弃这份方案,改用"军事接收"方式收复台湾,且采取军政一体的行政长官公署制来管理台湾,间接造成军事接收台湾的混乱与冲突,也埋下1947年"二二八事件"的隐患。从台湾调查委员会的内部讨论,可知台籍精英希望台湾回归后设省、实行地方自治的政治诉求;比较《台湾接管计划纲要》与《台湾省收复计划大纲》的制度差异,更能清楚认识国民政府在治理回归初期的台湾时遭遇巨大顿挫的制度性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调查委员会 《台湾接管计划纲要》 《台湾省收复计划大纲》 二二八事件
下载PDF
台湾光复初期台籍精英的参政诉求 被引量:2
7
作者 褚静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43-147,共5页
在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过程中 ,台湾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渐成长起来 ,要求扩大台胞的参政权。台湾光复初期 ,国民党大陆籍官僚垄断了台湾各级机构的主要权力 ,严重挫伤了台籍精英建设家乡的积极性。他们转而参选各级民意代表 ,指责国... 在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过程中 ,台湾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渐成长起来 ,要求扩大台胞的参政权。台湾光复初期 ,国民党大陆籍官僚垄断了台湾各级机构的主要权力 ,严重挫伤了台籍精英建设家乡的积极性。他们转而参选各级民意代表 ,指责国民党大陆籍官僚的腐败统治。在“二二八事件”中 ,台籍精英要求实现台湾高度民主自治 ,国民党政权视其为暴乱行为 ,调兵残酷镇压 ,在日据时代成长起来的台湾一代精英遭到惨重打击。国民党高层被迫调整治台政策 ,吸纳台籍精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籍精英 参政 挫折 "二二八事件" 国民党官僚 台湾省 政治史
下载PDF
“二二八事件”与台中嘉义地区人民起义 被引量:3
8
作者 丁果 《台湾研究》 CSSCI 1991年第2期71-77,共7页
1947年波及台湾全岛,震惊中外的“二·二八事件”,是台湾各界人民共同抗议国民党当局政治腐败,要求革新和自治的自发斗争。这一斗争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在台中、嘉义地区,民众的反抗运动远较台北地区更为激烈和彻... 1947年波及台湾全岛,震惊中外的“二·二八事件”,是台湾各界人民共同抗议国民党当局政治腐败,要求革新和自治的自发斗争。这一斗争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在台中、嘉义地区,民众的反抗运动远较台北地区更为激烈和彻底,更具有人民武装革命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二八事件 人民起义 政治腐败 台北地区 反抗运动 人民武装 国民党 台湾
原文传递
浅析陈仪对二二八事件的危机处理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玉国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7年第2期78-84,共7页
台湾光复后,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严重,危机四伏,陈仪未能做好危机预警。缉烟事件爆发后,陈仪没有及时将危机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反而镇压游行民众,导致危机扩大蔓延。陈仪通过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安抚民众,从中央调兵镇压,以惨痛的代... 台湾光复后,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严重,危机四伏,陈仪未能做好危机预警。缉烟事件爆发后,陈仪没有及时将危机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反而镇压游行民众,导致危机扩大蔓延。陈仪通过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安抚民众,从中央调兵镇压,以惨痛的代价平息二二八事件。从危机处理角度来看,在当时的国内大背景及台湾的局势下,陈仪在二二八事件过程中,其处理手段是失败的。二二八事件后虽然提出了诸多善后措施,但还是难以抚平民众的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仪 二二八事件 危机处理
下载PDF
台湾的“二二八”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0
作者 才家瑞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4年第4期82-89,共8页
1947年,台湾爆发了官逼民反的“二二八事件”。国民党官方将事件定性为“奸党煽动”、分裂国土、追求独立的“叛乱”事件。这一定性严重背离了历史的真实。70年代后,岛内外“台独”势力利用国民党官方的错误定性,把“二二八事件”歪曲... 1947年,台湾爆发了官逼民反的“二二八事件”。国民党官方将事件定性为“奸党煽动”、分裂国土、追求独立的“叛乱”事件。这一定性严重背离了历史的真实。70年代后,岛内外“台独”势力利用国民党官方的错误定性,把“二二八事件”歪曲成为“台湾人反抗大陆人”,“中国人镇压台湾人”的省籍矛盾甚至是民族矛盾。80年代,台湾统派学者为反驳“台独”势力对“二二八事件”性质的歪曲以及国民党官方的错误定性,掀起了搞清历史真相的“二二八”研究的热潮。这一研究也促进推动了对“二二八事件”的平反。然而,今天台湾的省籍矛盾与族群冲突不是弥合、消除,反而愈演愈烈,这是和李登辉上台后台湾的社会大环境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二八事件 历史真相 族群对立 台湾省 中国
下载PDF
台静农佚文《谈台湾歌谣》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孟舜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0-175,共6页
1947年4月15日,在距离“二二八事件”发生不到两个月的时问里,上海出版的《远风》半月刊创刊号刊发了一篇署名为“孔嘉”的文章——《谈台湾歌谣》①。文章作者对李献璋②的《台湾民间文学集》作一推介。《台湾民间文学集》并非当时... 1947年4月15日,在距离“二二八事件”发生不到两个月的时问里,上海出版的《远风》半月刊创刊号刊发了一篇署名为“孔嘉”的文章——《谈台湾歌谣》①。文章作者对李献璋②的《台湾民间文学集》作一推介。《台湾民间文学集》并非当时新近出版的著作,而是于1936年由台湾文艺协会刊印,距离《谈台湾歌谣》一文的写作时间已有十一年。而本文作者“孔嘉”在《远风》杂志推介此书,实有其背后的深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歌谣 台静农 佚文 民间文学 二二八事件 写作时间 创刊号
原文传递
从中国史的视野理解台湾光复初期的意识形态建构与民众心态变迁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立彬 《台湾历史研究》 2022年第3期3-6,共4页
台湾光复初期特指1945年10月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地区至1947年2月二二八事件发生前的一段时期。①这一时期不仅与二二八事件具有直接的关系,也对后来台湾地区历史产生深远影响。②台湾地区学者陈翠莲在论述二二八事件的著作中.
关键词 二二八事件 台湾光复初期 中国史 意识形态建构 国民政府 台湾地区 心态变迁
下载PDF
台湾学者对台湾历史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孔立 《台湾研究》 CSSCI 1994年第1期68-70,32,共4页
台湾学者对台湾历史的研究陈孔立本文是一份学术动态资料,提供有兴趣研究台湾历史的大陆学者参考。一、总的印象台湾学术界对台湾历史的研究,基本上是学术性的,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政治内涵,有时还有相当强烈的政治色彩。过去台湾... 台湾学者对台湾历史的研究陈孔立本文是一份学术动态资料,提供有兴趣研究台湾历史的大陆学者参考。一、总的印象台湾学术界对台湾历史的研究,基本上是学术性的,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政治内涵,有时还有相当强烈的政治色彩。过去台湾史的研究曾经是一个敏感的领域,人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史研究 台湾学者 台湾人民 大陆学者 二二八事件 人民为主体 台湾研究 田野调查 田野研究 学术性
原文传递
1894~1949年大陆民众对台湾认识的变化——以《申报》对台湾的报道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尤淑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8-126,共9页
1895年,大陆民众叹息台湾割让给日本,并希望台湾民众能抵抗日军,回归祖国。后来,因台湾籍民在中国大陆拥有治外法权,屡违法走私,中国政府却无法惩罚其犯罪行为,使大陆民众多厌恶台湾籍民,指为无赖。再加上日本侵华的影响,大陆民众虽同... 1895年,大陆民众叹息台湾割让给日本,并希望台湾民众能抵抗日军,回归祖国。后来,因台湾籍民在中国大陆拥有治外法权,屡违法走私,中国政府却无法惩罚其犯罪行为,使大陆民众多厌恶台湾籍民,指为无赖。再加上日本侵华的影响,大陆民众虽同情台湾籍民被迫征召、死伤惨重,但逐渐视台湾籍民为日军爪牙,心生厌恶。1947年"二二八事件"后,大陆民众同情台湾受害者的遭遇,并大力抨击台湾行政公署的贪腐问题,反映战后大陆民众对国民政府的失望之情。而且,国民政府的差别待遇,也让台湾民众无法信任国民政府,使台海两岸的文化记忆难以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报》 台湾籍民 台民抗日事件 二二八事件 文化记忆
原文传递
台湾现代美术中的历史创伤记忆与悲情美学——以“二二八美展”(1996、1997)为个案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行远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4-131,共8页
专门为纪念"二二八事件"而举办的美术展览,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台湾美术界具有特殊意味的重要艺术事件,是关于台湾现代历史的政治记忆及其审美表述最受关注的视觉创作。最早纪念这一事件的专门画展是1993年开始由民间的南画廊... 专门为纪念"二二八事件"而举办的美术展览,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台湾美术界具有特殊意味的重要艺术事件,是关于台湾现代历史的政治记忆及其审美表述最受关注的视觉创作。最早纪念这一事件的专门画展是1993年开始由民间的南画廊和诚品画廊先后举办的﹐台北市立美术馆于1996年开始连续举办多届"二二八纪念美展"。本文以1996年、1997年连续两届的"二二八纪念美展"为中心,探讨台湾现代美术中的历史创伤记忆与悲情美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记忆 现代历史 现代美术 美学问题 台湾地区 美展 悲情 二二八事件
原文传递
杨亮功与“二二八事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郝天豪 《闽台文化研究》 2016年第3期17-23,共7页
台湾光复初期,闽台监察使杨亮功两次视察全台,对台湾民情有较为切实的认识和判断。"二二八事件"爆发后,杨亮功临危受命,赴台查办。在台期间,主张迅速结束乱局,恢复常态;巡察全台,举行座谈,听取报告,发表讲话,劝慰本省人,鼓励... 台湾光复初期,闽台监察使杨亮功两次视察全台,对台湾民情有较为切实的认识和判断。"二二八事件"爆发后,杨亮功临危受命,赴台查办。在台期间,主张迅速结束乱局,恢复常态;巡察全台,举行座谈,听取报告,发表讲话,劝慰本省人,鼓励外省人。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调查报告书和善后办法建议案。在政治立场和文人出身的制约下,杨亮功尽力而为,有助于事件的平复和台湾省政的改革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二八事件 杨亮功 闽台监察使 台湾地区
下载PDF
高度政治化的“二二八事件”对台湾社会的影响
17
作者 温天鹏 《两岸关系》 2022年第3期59-60,共2页
今年,是台湾“二二八事件”75周年。它从发生到落幕仅及数周,却因岛内70多年风云变幻而演变为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符号。“二二八事件”及其相关符号充斥于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之中,对台湾社会民意转变以及两岸关系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 两岸关系 二二八事件 民众日常生活 高度政治化 社会民意 台湾 符号 深远影响
原文传递
“双战构造”中两岸媒体的记忆政治——以“二二八事件”为中心的考察
18
作者 向芬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7-137,共11页
对“二二八事件”历史话语解释权的把握,需要在长时段中进行比较历史研究,采用内战和冷战的“双战构造”框架来分析两岸“二二八事件”的媒体话语特征及变迁轨迹,进而审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记忆政治。研究发现,两岸媒体的报道和话语转化... 对“二二八事件”历史话语解释权的把握,需要在长时段中进行比较历史研究,采用内战和冷战的“双战构造”框架来分析两岸“二二八事件”的媒体话语特征及变迁轨迹,进而审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记忆政治。研究发现,两岸媒体的报道和话语转化所形成的媒体记忆是被政治化的,在各据一方的意识形态和现实政治需求之中,报道的主题和叙事折射出两岸主导价值的差异以及记忆政治的延续与变化。两岸和平与发展最终取决于能否形成新的共识,未来需要着重讨论两岸分别发展的不同政治话语将如何被整合,并从中找寻更具兼容性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二八事件 两岸媒体 双战构造 记忆政治
下载PDF
从电文往来看“二二八事件”中的陈仪和蒋介石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孔昭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6年第4期70-78,共9页
陈仪和蒋介石在1947年台湾“二二八事件”及其善后过程中,有许多电报和信函往来。本文在介绍这些电文的基础上,从陈仪对“二二八事件”的判断、蒋介石和陈仪对“二二八事件”处理的原则、陈仪在台湾驻防兵力问题方面的反思、陈仪的辞职... 陈仪和蒋介石在1947年台湾“二二八事件”及其善后过程中,有许多电报和信函往来。本文在介绍这些电文的基础上,从陈仪对“二二八事件”的判断、蒋介石和陈仪对“二二八事件”处理的原则、陈仪在台湾驻防兵力问题方面的反思、陈仪的辞职和对继任人选的推荐、陈仪对“二二八事件”的善后以及对台湾前途的看法等方面,分析他们是如何处理“二二八事件”及其善后的,以及他们在处理一些问题时态度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二八事件 陈仪 蒋介石 电文往来
下载PDF
转型正义中的“二二八事件”——以“二二八事件”的两份研究报告为视角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立安 孟磊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72,共7页
"二二八事件"是台湾转型正义所要处理的重要历史案件之一。从1987年台湾解严至今,《"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和《二二八事件责任归属研究报告》分别奠定了处理"二二八事件"两种转型正义方案的基础。综合... "二二八事件"是台湾转型正义所要处理的重要历史案件之一。从1987年台湾解严至今,《"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和《二二八事件责任归属研究报告》分别奠定了处理"二二八事件"两种转型正义方案的基础。综合对比看来,两份研究报告在下述四个方面存在着差异:政治倾向不一,分别代表着国民党与民进党;民主化的阶段不同,即由威权向民主的转型时期和民主的巩固与深化时期;核心价值各异,存在着真相与责任两种不同的价值导向;事后举措有别,即由国民党所主导的赔偿、道歉、追思与纪念等活动和民进党开展的"去蒋化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正义 二二八事件 研究报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