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否定副词“没(有)”和“了_(2)”共现的时体特征
1
作者
朱斌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5-64,共10页
否定副词“没(有)”表示未变化的状态,“了_(2)”是完成体标记,两者的共现表示“S没(有)VP”的事件状态实现并延续到参照时间。从时间视角上可分为两种格式:格式一“{延续时段+[S没(有)VP]}+了_(2)”,是基于延续点的完成,表示“S没(有)V...
否定副词“没(有)”表示未变化的状态,“了_(2)”是完成体标记,两者的共现表示“S没(有)VP”的事件状态实现并延续到参照时间。从时间视角上可分为两种格式:格式一“{延续时段+[S没(有)VP]}+了_(2)”,是基于延续点的完成,表示“S没(有)VP”事件状态实现并延续一段时间;格式二“{初始点+[S没(有)VP]}+了_(2)”,是基于初始点的完成,表示“S没(有)VP”事件状态在初始点实现并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有)
了
_
(
2
)
共现
时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的[已经]式及其反义式
2
作者
覃远雄
《方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本文描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已经]式及其反义式。普通话[已经]式常见的有“已经X”、“X了_(2)”、“已经X了_(2)”三种。其反义式是[仍然]式,常见的是“还X”。[已经肯]与[仍然否]互为反义,[已经否]与[仍然肯]互为反义。方言[已经肯...
本文描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已经]式及其反义式。普通话[已经]式常见的有“已经X”、“X了_(2)”、“已经X了_(2)”三种。其反义式是[仍然]式,常见的是“还X”。[已经肯]与[仍然否]互为反义,[已经否]与[仍然肯]互为反义。方言[已经肯]反义式大体三类:1)如同普通话,[已经肯]与[仍然否]互为反义;2)[已经肯]与[未]互为反义;3)[已经肯]与[未]/[仍然否]互为反义。[仍然肯]与[已经否]互为反义。实际[仍然否]、[未]是[已经肯]的否定;[已经否]是[仍然肯]的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
方言
已经
了
_
(
2
)
仍然
还
未(没曾/盟/吂)
原文传递
“了_(2)”:叙事之边界
3
作者
乐耀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6,共16页
在口头和书面叙事语篇中,“了_(2)”高频地使用于叙事边界处。文章以“了_(2)”结尾的语调单位的韵律特征为依据,分别考察“了。”和“了,”在口头叙事中的边界表现。对比口语叙事,又分别讨论了书面叙事中以标点划分的“了。”和“了,...
在口头和书面叙事语篇中,“了_(2)”高频地使用于叙事边界处。文章以“了_(2)”结尾的语调单位的韵律特征为依据,分别考察“了。”和“了,”在口头叙事中的边界表现。对比口语叙事,又分别讨论了书面叙事中以标点划分的“了。”和“了,”的边界分布表现。在不同语体、相同规模和内容的叙事语料中,不同“了_(2)”都倾向性地使用在认知心理、故事情节、言者互动三类叙事边界上。文章反思并检视了“了_(2)”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用“叙事边界说”给予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了
_
(
2
)”
韵律句
标点句
叙事边界
话语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了_(2)”的“寄生嬗变”解读
4
作者
孙泽方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1期86-91,共6页
“了_(2)”是纯表“肯定”义的语气词,是体助词“了_(1)”与肯定义语气词“也”发生合音生成的语气词“了_(x)”经由“寄生嬗变”形成。“了_(1+2)”实际上是历史上的“了_(x)”的遗留。文章提出了“语义畛”的概念,认为“寄生嬗变”本...
“了_(2)”是纯表“肯定”义的语气词,是体助词“了_(1)”与肯定义语气词“也”发生合音生成的语气词“了_(x)”经由“寄生嬗变”形成。“了_(1+2)”实际上是历史上的“了_(x)”的遗留。文章提出了“语义畛”的概念,认为“寄生嬗变”本质上是一种“内畛义”,“寄生嬗变”的过程常常伴随着“内畛化”或“外畛化”。语言学研究中对于语义不仅要区分“主次”,而且要区分“内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嬗变”
“寄生范畴”
了
_
(
2
)
了
_
(x)
语义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万州话的句末助词“的”
被引量:
1
5
作者
向思琦
范晓蕾
《语言研究集刊》
2022年第1期177-195,403-404,共21页
文章考察了万州话中句末助词“的”的用法,将该词分为三种功能。“的_(a)”是构成对比焦点句的结构助词,该用法见于普通话的“的”;“的_(b)”是编码了绝对过去时和完整体的时体助词,它对应于普通话“了_(2)”的单独过去功能;“的_(c)...
文章考察了万州话中句末助词“的”的用法,将该词分为三种功能。“的_(a)”是构成对比焦点句的结构助词,该用法见于普通话的“的”;“的_(b)”是编码了绝对过去时和完整体的时体助词,它对应于普通话“了_(2)”的单独过去功能;“的_(c)”是用以确认相对过去事件的语气助词,它不对应于普通话的任何句末助词。这三种“的_(b)”所搭配的VP及语篇限制皆有不同。最后,我们对“的”“了”两类句末助词在普通话和万州话之间的对应关系做了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
了
_
(
2
)
万州话
过去时
焦点
原文传递
山西原平方言中的“了”
被引量:
1
6
作者
杨柳
《汉字文化》
2021年第5期94-96,共3页
"了"分为动态助词"了_(1)"和语气词"了_(2)"是目前得到较多认同的一种观点。在普通话中,"了_(1)"和"了_(2)"读法相同,都读为轻声。二者只能从语法意义、语用、格式搭配等方面进行区...
"了"分为动态助词"了_(1)"和语气词"了_(2)"是目前得到较多认同的一种观点。在普通话中,"了_(1)"和"了_(2)"读法相同,都读为轻声。二者只能从语法意义、语用、格式搭配等方面进行区别。而原平方言中,"了_(1)"和"了_(2)"语音形式有明显不同,与普通话相比不易混淆。这里重点描写原平方言的"了_(1)""了_(2)",突出其特点和使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平方言
了
_
(1)
了
_
(
2
)
普通话
原文传递
汉语普通话句末助词“了_(2)”探究
7
作者
陈李军
王芳芳
《现代语文》
2021年第3期25-30,共6页
汉语普通话中,位于句末的“了_(2)”是事态助词。从本质上来看,它的语法意义是表示“事态或状态的变化”;在具体语境下,它也可以解读为“时体功能”“主观性”与“肯定”等意义。“了_(2)”的语用意义主要有表示“情感”“评价功能”和...
汉语普通话中,位于句末的“了_(2)”是事态助词。从本质上来看,它的语法意义是表示“事态或状态的变化”;在具体语境下,它也可以解读为“时体功能”“主观性”与“肯定”等意义。“了_(2)”的语用意义主要有表示“情感”“评价功能”和“提供新信息”。由于事态助词“了_(2)”主要是表示“变化”义,因此,它不能与表示永久、动作行为进行或事态持续、否定动作行为发生的副词等共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了
_
(
2
)”
句末助词
事态助词
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句末语气词“了_(2)”的语用功能及英译
8
作者
熊宇璇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2年第35期13-16,共4页
句末语气词“了_(2)”的意义多变,是汉译英的一大难点所在。本文利用小说《酒国》及葛浩文英译本自建汉英平行语料库,对小说中句末语气词“了_(2)”的语用意义及英译文展开分析,归纳葛浩文英译本的相关翻译原则和策略,以窥探成功译文对...
句末语气词“了_(2)”的意义多变,是汉译英的一大难点所在。本文利用小说《酒国》及葛浩文英译本自建汉英平行语料库,对小说中句末语气词“了_(2)”的语用意义及英译文展开分析,归纳葛浩文英译本的相关翻译原则和策略,以窥探成功译文对句末语气词“了_(2)”的显隐规律。研究发现,句末语气词“了_(2)”主要表现觉察、决意和推测三种语气,句末语气词“了_(2)”的英译文因具体语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从“了_(2)”的三大语用功能出发,根据具体语境判断“了_(2)”的具体内涵,从而实现源语与译语的最佳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末语气词
了
_
(
2
)
语用功能
英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了_(2)在当前事态有话主现身主体近距离互动式
9
作者
支蕊
《汉字文化》
2023年第5期39-43,共5页
“了_(2)”学者普遍认为属于事态变化,具有成句作用和表示肯定的语气作用,但在具体的篇章分析的时候“了_(2)”的分析是不足的。因“了_(2)”的使用受更高语体限制,出现在现场、对话、命令等场所,“了_(2)”的语篇都是话主在近距离的过...
“了_(2)”学者普遍认为属于事态变化,具有成句作用和表示肯定的语气作用,但在具体的篇章分析的时候“了_(2)”的分析是不足的。因“了_(2)”的使用受更高语体限制,出现在现场、对话、命令等场所,“了_(2)”的语篇都是话主在近距离的过程中进行主观互动的语体,“了_(2)”表明在当前事态有话主显身主观近距离互动式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了
_
(
2
)”事态变化
“
了
_
(
2
)”肯定语气
“
了
_
(
2
)”现场交互
主观近距离互动
话主现身
原文传递
从民国时期四川话材料看虚词“了”的读音
10
作者
王蓉
《文教资料》
2022年第5期10-14,共5页
在现代汉语当中,虚词“了”分为了_(1)和了_(2),了_(1)是动态助词,了_(2)是语气词,了_(1)和了_(2)读音一样,都读为[lə]。在现今的四川成都话里,了_(1)、了_(2)都读为[lo],无论是普通话还是方言成都话中,了_(1)和了_(2)的读音都是没有区...
在现代汉语当中,虚词“了”分为了_(1)和了_(2),了_(1)是动态助词,了_(2)是语气词,了_(1)和了_(2)读音一样,都读为[lə]。在现今的四川成都话里,了_(1)、了_(2)都读为[lo],无论是普通话还是方言成都话中,了_(1)和了_(2)的读音都是没有区分的。本文通过对早期四川话材料--《民国四川话英语教科书》的考查,论述了民国时期的成都话中了_(1)和了_(2)的读音是有区别的,大多数情况下了_(1)读为[liao],了_(2)读为[lo],即通过语音的不同区分了作为动态助词的虚词“了”和作为语气词的“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话
了
_
(1)和
了
_
(
2
)
语音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行、知、言三域看肥城方言的“了2”
11
作者
李思过
《东方语言学》
2022年第2期10-16,共7页
“行、知、言”三域为刻画虚词的意义和功能提供了一个很实用的框架。本文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借鉴三域框架,对山东肥城方言“了2”的用法进行分析。不仅细致描写了这一方言“了2”的语音面貌,还对“了2”各种形式的意义和功能做了充分的...
“行、知、言”三域为刻画虚词的意义和功能提供了一个很实用的框架。本文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借鉴三域框架,对山东肥城方言“了2”的用法进行分析。不仅细致描写了这一方言“了2”的语音面貌,还对“了2”各种形式的意义和功能做了充分的探讨,并揭示出“了2”在肥城话和北京话中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城方言
了
_
2
行域
知域
言域
原文传递
“了_2”的定性及句法地位问题再议——基于CP分裂假说理论框架的探讨
12
作者
庄会彬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19,160,共10页
"了_2"具有特殊的句法和意义,有别于"了_1"。从CP分裂假说探究,"了_2"作为限定成分,占据FinP的中心语位置,用以标记小句的整体状态。小句中的否定标记"不"并不影响"了_2"的出现(但...
"了_2"具有特殊的句法和意义,有别于"了_1"。从CP分裂假说探究,"了_2"作为限定成分,占据FinP的中心语位置,用以标记小句的整体状态。小句中的否定标记"不"并不影响"了_2"的出现(但会影响"了_1"的出现)。"了_2"之所以最终出现在句尾,是IP提升至[Spec,FinP]的结果,目的是实现句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
_
2
句法地位
CP分裂假说
原文传递
题名
否定副词“没(有)”和“了_(2)”共现的时体特征
1
作者
朱斌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5-64,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现代汉语源流考”(22&ZD294)。
文摘
否定副词“没(有)”表示未变化的状态,“了_(2)”是完成体标记,两者的共现表示“S没(有)VP”的事件状态实现并延续到参照时间。从时间视角上可分为两种格式:格式一“{延续时段+[S没(有)VP]}+了_(2)”,是基于延续点的完成,表示“S没(有)VP”事件状态实现并延续一段时间;格式二“{初始点+[S没(有)VP]}+了_(2)”,是基于初始点的完成,表示“S没(有)VP”事件状态在初始点实现并延续。
关键词
没(有)
了
_
(
2
)
共现
时体
Keywords
“mei(you)”
“le
_
(
2
)”
co-occurrence
tense and aspect
分类号
H043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的[已经]式及其反义式
2
作者
覃远雄
机构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出处
《方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文摘
本文描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已经]式及其反义式。普通话[已经]式常见的有“已经X”、“X了_(2)”、“已经X了_(2)”三种。其反义式是[仍然]式,常见的是“还X”。[已经肯]与[仍然否]互为反义,[已经否]与[仍然肯]互为反义。方言[已经肯]反义式大体三类:1)如同普通话,[已经肯]与[仍然否]互为反义;2)[已经肯]与[未]互为反义;3)[已经肯]与[未]/[仍然否]互为反义。[仍然肯]与[已经否]互为反义。实际[仍然否]、[未]是[已经肯]的否定;[已经否]是[仍然肯]的否定。
关键词
普通话
方言
已经
了
_
(
2
)
仍然
还
未(没曾/盟/吂)
Keywords
Putonghua普通话
Chinese dialects
ALREADY
le
了
2
STILL
hai还
wei未(meiceng没曾/meng盟/mang吂)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了_(2)”:叙事之边界
3
作者
乐耀
机构
厦门大学中文系
出处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6,共1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号:20BYY175)的资助。
文摘
在口头和书面叙事语篇中,“了_(2)”高频地使用于叙事边界处。文章以“了_(2)”结尾的语调单位的韵律特征为依据,分别考察“了。”和“了,”在口头叙事中的边界表现。对比口语叙事,又分别讨论了书面叙事中以标点划分的“了。”和“了,”的边界分布表现。在不同语体、相同规模和内容的叙事语料中,不同“了_(2)”都倾向性地使用在认知心理、故事情节、言者互动三类叙事边界上。文章反思并检视了“了_(2)”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用“叙事边界说”给予解释。
关键词
“
了
_
(
2
)”
韵律句
标点句
叙事边界
话语分析
Keywords
Le
2
prosody sentence
punctuated sentence
narrative discourse boundary
discourse analysis
分类号
H116.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了_(2)”的“寄生嬗变”解读
4
作者
孙泽方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语言学系
出处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1期86-91,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语方言语法特征语料库建设”(19AYY004)。
文摘
“了_(2)”是纯表“肯定”义的语气词,是体助词“了_(1)”与肯定义语气词“也”发生合音生成的语气词“了_(x)”经由“寄生嬗变”形成。“了_(1+2)”实际上是历史上的“了_(x)”的遗留。文章提出了“语义畛”的概念,认为“寄生嬗变”本质上是一种“内畛义”,“寄生嬗变”的过程常常伴随着“内畛化”或“外畛化”。语言学研究中对于语义不仅要区分“主次”,而且要区分“内外”。
关键词
“寄生嬗变”
“寄生范畴”
了
_
(
2
)
了
_
(x)
语义畛
Keywords
parasitic transmutation
parasitic category
le
2
(
了
_
(
2
))
lex(
了
_
(x))
semantic scope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万州话的句末助词“的”
被引量:
1
5
作者
向思琦
范晓蕾
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语言研究集刊》
2022年第1期177-195,403-404,共21页
文摘
文章考察了万州话中句末助词“的”的用法,将该词分为三种功能。“的_(a)”是构成对比焦点句的结构助词,该用法见于普通话的“的”;“的_(b)”是编码了绝对过去时和完整体的时体助词,它对应于普通话“了_(2)”的单独过去功能;“的_(c)”是用以确认相对过去事件的语气助词,它不对应于普通话的任何句末助词。这三种“的_(b)”所搭配的VP及语篇限制皆有不同。最后,我们对“的”“了”两类句末助词在普通话和万州话之间的对应关系做了梳理。
关键词
的
了
_
(
2
)
万州话
过去时
焦点
Keywords
de
le
_
(
2
)(sentential le)
Wanzhou dialect
past tense
focus
分类号
H172.3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山西原平方言中的“了”
被引量:
1
6
作者
杨柳
机构
山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字文化》
2021年第5期94-96,共3页
文摘
"了"分为动态助词"了_(1)"和语气词"了_(2)"是目前得到较多认同的一种观点。在普通话中,"了_(1)"和"了_(2)"读法相同,都读为轻声。二者只能从语法意义、语用、格式搭配等方面进行区别。而原平方言中,"了_(1)"和"了_(2)"语音形式有明显不同,与普通话相比不易混淆。这里重点描写原平方言的"了_(1)""了_(2)",突出其特点和使用规律。
关键词
原平方言
了
_
(1)
了
_
(
2
)
普通话
分类号
H172.2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汉语普通话句末助词“了_(2)”探究
7
作者
陈李军
王芳芳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
2021年第3期25-30,共6页
基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学龄前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语音短时记忆能力研究”(20GWCXXM-01)。
文摘
汉语普通话中,位于句末的“了_(2)”是事态助词。从本质上来看,它的语法意义是表示“事态或状态的变化”;在具体语境下,它也可以解读为“时体功能”“主观性”与“肯定”等意义。“了_(2)”的语用意义主要有表示“情感”“评价功能”和“提供新信息”。由于事态助词“了_(2)”主要是表示“变化”义,因此,它不能与表示永久、动作行为进行或事态持续、否定动作行为发生的副词等共现。
关键词
“
了
_
(
2
)”
句末助词
事态助词
变化
Keywords
“le
_
(
2
)(
了
_
(
2
))”
sentence-final
particle
aspectual particle
change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句末语气词“了_(2)”的语用功能及英译
8
作者
熊宇璇
机构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2年第35期13-16,共4页
文摘
句末语气词“了_(2)”的意义多变,是汉译英的一大难点所在。本文利用小说《酒国》及葛浩文英译本自建汉英平行语料库,对小说中句末语气词“了_(2)”的语用意义及英译文展开分析,归纳葛浩文英译本的相关翻译原则和策略,以窥探成功译文对句末语气词“了_(2)”的显隐规律。研究发现,句末语气词“了_(2)”主要表现觉察、决意和推测三种语气,句末语气词“了_(2)”的英译文因具体语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从“了_(2)”的三大语用功能出发,根据具体语境判断“了_(2)”的具体内涵,从而实现源语与译语的最佳关联。
关键词
句末语气词
了
_
(
2
)
语用功能
英译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了_(2)在当前事态有话主现身主体近距离互动式
9
作者
支蕊
机构
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汉字文化》
2023年第5期39-43,共5页
文摘
“了_(2)”学者普遍认为属于事态变化,具有成句作用和表示肯定的语气作用,但在具体的篇章分析的时候“了_(2)”的分析是不足的。因“了_(2)”的使用受更高语体限制,出现在现场、对话、命令等场所,“了_(2)”的语篇都是话主在近距离的过程中进行主观互动的语体,“了_(2)”表明在当前事态有话主显身主观近距离互动式的意义。
关键词
“
了
_
(
2
)”事态变化
“
了
_
(
2
)”肯定语气
“
了
_
(
2
)”现场交互
主观近距离互动
话主现身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从民国时期四川话材料看虚词“了”的读音
10
作者
王蓉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22年第5期10-14,共5页
文摘
在现代汉语当中,虚词“了”分为了_(1)和了_(2),了_(1)是动态助词,了_(2)是语气词,了_(1)和了_(2)读音一样,都读为[lə]。在现今的四川成都话里,了_(1)、了_(2)都读为[lo],无论是普通话还是方言成都话中,了_(1)和了_(2)的读音都是没有区分的。本文通过对早期四川话材料--《民国四川话英语教科书》的考查,论述了民国时期的成都话中了_(1)和了_(2)的读音是有区别的,大多数情况下了_(1)读为[liao],了_(2)读为[lo],即通过语音的不同区分了作为动态助词的虚词“了”和作为语气词的“了”。
关键词
成都话
了
_
(1)和
了
_
(
2
)
语音演变
分类号
H172.3 [语言文字—汉语]
K258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行、知、言三域看肥城方言的“了2”
11
作者
李思过
机构
广西大学
出处
《东方语言学》
2022年第2期10-16,共7页
文摘
“行、知、言”三域为刻画虚词的意义和功能提供了一个很实用的框架。本文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借鉴三域框架,对山东肥城方言“了2”的用法进行分析。不仅细致描写了这一方言“了2”的语音面貌,还对“了2”各种形式的意义和功能做了充分的探讨,并揭示出“了2”在肥城话和北京话中的差异。
关键词
肥城方言
了
_
2
行域
知域
言域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了_2”的定性及句法地位问题再议——基于CP分裂假说理论框架的探讨
12
作者
庄会彬
机构
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19,160,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生成语法的汉语研究与新时代汉语语法理论创新”(18ZDA291)。
文摘
"了_2"具有特殊的句法和意义,有别于"了_1"。从CP分裂假说探究,"了_2"作为限定成分,占据FinP的中心语位置,用以标记小句的整体状态。小句中的否定标记"不"并不影响"了_2"的出现(但会影响"了_1"的出现)。"了_2"之所以最终出现在句尾,是IP提升至[Spec,FinP]的结果,目的是实现句调。
关键词
了
_
2
句法地位
CP分裂假说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否定副词“没(有)”和“了_(2)”共现的时体特征
朱斌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的[已经]式及其反义式
覃远雄
《方言》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3
“了_(2)”:叙事之边界
乐耀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了_(2)”的“寄生嬗变”解读
孙泽方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万州话的句末助词“的”
向思琦
范晓蕾
《语言研究集刊》
2022
1
原文传递
6
山西原平方言中的“了”
杨柳
《汉字文化》
2021
1
原文传递
7
汉语普通话句末助词“了_(2)”探究
陈李军
王芳芳
《现代语文》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句末语气词“了_(2)”的语用功能及英译
熊宇璇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了_(2)在当前事态有话主现身主体近距离互动式
支蕊
《汉字文化》
2023
0
原文传递
10
从民国时期四川话材料看虚词“了”的读音
王蓉
《文教资料》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从行、知、言三域看肥城方言的“了2”
李思过
《东方语言学》
2022
0
原文传递
12
“了_2”的定性及句法地位问题再议——基于CP分裂假说理论框架的探讨
庄会彬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