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土课程的困境及其超越 被引量:23
1
作者 孙宽宁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9-36,共8页
乡土课程建设是当前乡村学校顺应乡村振兴和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负载着乡村文化传承、乡村儿童培育等多重价值期待。然而,在乡土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中,乡土情怀主导的“为农”目标指向短视而狭隘,特定区域框定的乡土原生内容浅表而粗疏,... 乡土课程建设是当前乡村学校顺应乡村振兴和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负载着乡村文化传承、乡村儿童培育等多重价值期待。然而,在乡土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中,乡土情怀主导的“为农”目标指向短视而狭隘,特定区域框定的乡土原生内容浅表而粗疏,乡村学校定向的课程实施场域封闭而低效。乡土课程这种“乡土自闭”的特点加剧了乡村儿童与乡村社会的内卷。突破乡土课程的困境,需要把“乡土”放在更广阔的历时和共时背景下,基于城乡等值互融的理念确定乡土课程的价值取向,按照始于乡土终于育人的方针设计乡土课程的内容体系,遵循知情意行协同并进的思路制定乡土课程的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课程 乡土 为农 城乡融合
下载PDF
“知—行”合一视角下的乡村振兴规划反思与探索 被引量:14
2
作者 闫琳 《小城镇建设》 2019年第11期74-81,共8页
我国乡村社会的发展,体现了上千年农耕文明文化之根与最宏大快速城镇化进程之间的冲突与博弈。随着乡村振兴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我国乡村空间正在经历一场颠覆性的变革。乡村振兴的未来必然是时代发展特征、人们认知变化与社... 我国乡村社会的发展,体现了上千年农耕文明文化之根与最宏大快速城镇化进程之间的冲突与博弈。随着乡村振兴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我国乡村空间正在经历一场颠覆性的变革。乡村振兴的未来必然是时代发展特征、人们认知变化与社会发展期望相融合的结果。在当前城乡融合的大背景下,深度认知乡村的复杂性与变化性,并与实践及行动相结合,探索“知—行”合一的乡村振兴发展方向与规划路径,是本文研究的核心目的。笔者结合十余年乡村研究和规划工作实践,从“知”的方面,深化认识我国乡村地区的独特乡土基因和随时代而变化的发展趋势;从“行”的方面,反思以往乡村规划与建设中的问题与原因;最后从四个方面探讨性提出了未来“知—行”合一的乡村振兴规划方向,力图能为当前乡村振兴发展提供若干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土基因 城乡融合 “知—行”合一
下载PDF
高中地理“乡土+”融合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慎中 《基础教育课程》 2021年第20期68-75,共8页
本文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引,从价值追求、内容取舍、教学结构、学习方式等维度构建了“乡土+”融合课程的开发路径,提出了对接国家课程、加强地理实践、提升评价效能、培育精品课程的“乡土+”融合课程实施策略,让学生在做中学、悟中学,... 本文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引,从价值追求、内容取舍、教学结构、学习方式等维度构建了“乡土+”融合课程的开发路径,提出了对接国家课程、加强地理实践、提升评价效能、培育精品课程的“乡土+”融合课程实施策略,让学生在做中学、悟中学,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 融合课程 乡土资源 地理实践
下载PDF
迟子建与女性主义文学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传霞 李永祥 《济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4-17,共4页
迟子建对中国古朴乡土世界的宁静而忧郁的书写 ,传达了一种人与世间万物共生共存、相依相偎的母性文化和以柔韧的温情来抗拒雄性暴力的信念 ,摆脱了当下女性主义话语的纠缠状态 ,为中国女性主义写作开辟了一片既融合西方女性主义话语又... 迟子建对中国古朴乡土世界的宁静而忧郁的书写 ,传达了一种人与世间万物共生共存、相依相偎的母性文化和以柔韧的温情来抗拒雄性暴力的信念 ,摆脱了当下女性主义话语的纠缠状态 ,为中国女性主义写作开辟了一片既融合西方女性主义话语又契合中国本土文化传统的思想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女性主义文学 乡土 温情 宁静 话语 母性文化 柔韧 写作 融合
下载PDF
乡土音乐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有机融合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建伟 《科教文汇》 2007年第2期36-37,共2页
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世人皆知,究其原因是她的博大精深,而博大精深则是建立在各区域、各民族、各时期及各类别上的。在我国众多的音乐教材中,不乏优秀的民族音乐经典之作,但大量的各地乡土音乐不能编入教材。因此,在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 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世人皆知,究其原因是她的博大精深,而博大精深则是建立在各区域、各民族、各时期及各类别上的。在我国众多的音乐教材中,不乏优秀的民族音乐经典之作,但大量的各地乡土音乐不能编入教材。因此,在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这些“土”味十足的乡土音乐将逐渐消失在我们的生活和视野中。如果所有地方高校都能把当地的乡土音乐融于音乐教学中,那我们的民族音乐何愁不振兴。本文通过笔者在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中融入乡土音乐的教学实践,从一个侧面说明乡土音乐的重要性及其无穷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 乡土音乐 融合
下载PDF
天主信仰在乡土社会的嵌入与融合——对浙西传统天主教村落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8
6
作者 袁松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0-144,共5页
本文呈现了浙西天主教村落中的一个主要村庄——麻蓬村的天主教信仰在历史中的来源,进入乡土社会之后与周围村庄发生的文化冲突,在嵌入过程中的传播方式与细节调整,以及目前的发展与变化。麻蓬天主教信仰在历史中的植入依托了传统的宗... 本文呈现了浙西天主教村落中的一个主要村庄——麻蓬村的天主教信仰在历史中的来源,进入乡土社会之后与周围村庄发生的文化冲突,在嵌入过程中的传播方式与细节调整,以及目前的发展与变化。麻蓬天主教信仰在历史中的植入依托了传统的宗族组织,并在植入过程中形成了血缘性的情感认同。今日村庄中的宗教氛围正逐渐淡化,这既是由于教会在村庄公共事务中的功能被逐渐替代,更是由于人口流动和经济分化过程中村民的日益理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主教 乡土社会 文化融合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融合发展——从乡土中国向和美中国之变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平 龙昊廷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8,共9页
党的二十大将中国独特的现代化实践总结为“中国式现代化”,提炼出五个重要特征,并将其提升至“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高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说到底就是推动乡土中国向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转型。乡土文化中的“... 党的二十大将中国独特的现代化实践总结为“中国式现代化”,提炼出五个重要特征,并将其提升至“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高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说到底就是推动乡土中国向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转型。乡土文化中的“和谐共生”思想,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生存智慧的体现,当代的科技革新和数字技术,也必将为中国的现代化注入生机活力。本文回顾中国城乡关系的变迁历程,以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的社区发展和基层治理为例,探讨从乡土中国向城乡融合的和美中国之变,尝试解释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传统与现代的弥合之处,总结当今中国社会及文化结构的深刻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乡土中国 城乡融合 和美中国
下载PDF
传承与交融——四川藏区乡土建筑与营造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陈颖 田凯 《建筑遗产》 CSSCI 2022年第1期30-41,共12页
四川藏区乡土建筑产生于特殊的地域环境。独特的地理环境、族群文化、历史环境、社会结构,使该地区的乡土建筑展现出鲜明的特色。文章指出:四川藏区乡土建筑在特殊环境中发展出以石砌技术及梁柱承重技术为主的建造原则,在地域社会漫长... 四川藏区乡土建筑产生于特殊的地域环境。独特的地理环境、族群文化、历史环境、社会结构,使该地区的乡土建筑展现出鲜明的特色。文章指出:四川藏区乡土建筑在特殊环境中发展出以石砌技术及梁柱承重技术为主的建造原则,在地域社会漫长的变迁中以各种方式传承下来;建筑原则结合藏区地理气候、生产方式及文化的多样与差异,形成了墙承重体系石碉房、梁柱框架式藏房、康巴“崩空”式藏房、木架坡顶板屋四种核心结构类型;藏区乡土建筑在营造和应用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围绕建筑的生态适应性、族群生活方式、生态文化观念、文化交流产生了建筑文化的传承、融合与移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藏区 乡土建筑 建筑结构类型 传承 融合
下载PDF
从乡土倚重到社会理性: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支持转向 被引量:5
9
作者 刘二鹏 高中建 乐章 《人口与社会》 2015年第3期59-66,共8页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支持网络,按其存在形式可分为正式社会支持网络与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传统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由于具有高同质性、弱社会互动性和内倾性特征,并不能在社会互动与融入过程中提供创造性的支持,单纯依靠非正...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支持网络,按其存在形式可分为正式社会支持网络与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传统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由于具有高同质性、弱社会互动性和内倾性特征,并不能在社会互动与融入过程中提供创造性的支持,单纯依靠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会造成城市融入的"内卷化"。社会理性兼具实践性与主体间性,并将自我认知、关系协调、社会评估、策略优化等涵括其中。因此建构社会理性导向下的城市社会正式支持网络,能够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提供新的秩序规范与异质性社会资源,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支持网络 乡土倚重 社会理性 城市融入 社会融合 乡村发展
下载PDF
乡土植物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晓薇 《花木盆景(下半月)》 2024年第2期104-106,共3页
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建设中,乡土植物应用正成为一项备受重视的策略。乡土植物指生长于自然环境中、与地域特色相契合的植物,其在城市园林中的引入不仅体现了对自然本身的尊重,更为城市景观注入了独特的生态魅力。这一应用的背... 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建设中,乡土植物应用正成为一项备受重视的策略。乡土植物指生长于自然环境中、与地域特色相契合的植物,其在城市园林中的引入不仅体现了对自然本身的尊重,更为城市景观注入了独特的生态魅力。这一应用的背后蕴含着多重优势,包括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文化融合等方面,使其成为城市园林设计的理想选择。通过强调乡土植物的布局、搭配和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园林景观 设计与建设 城市景观 城市园林设计 乡土植物 文化融合 自然环境 地域特色
下载PDF
着眼乡土文化 培养家乡情结——试论乡土美术资源与小学美术教学的融合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华 《名师在线》 2018年第14期78-79,共2页
中国乡土文化是传统的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灿烂文化中的瑰宝,是一种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传承形式之一,其促进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与现代文化不同的是,乡土文化往往蕴含着精彩丰富的当地风土人情、民间传统手艺、自然人... 中国乡土文化是传统的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灿烂文化中的瑰宝,是一种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传承形式之一,其促进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与现代文化不同的是,乡土文化往往蕴含着精彩丰富的当地风土人情、民间传统手艺、自然人文景色等吸引人的因素。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灵活地将乡土文化与美术教育融合,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化 小学美术教学 融合
下载PDF
乡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之探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季莉莉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24年第1期93-94,共2页
在语文教学当中将乡土文化与语文融合起来,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注入新的活力。乡土文化可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支撑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可以促进学生的文化吸收。面向当下的小学生,要在他... 在语文教学当中将乡土文化与语文融合起来,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注入新的活力。乡土文化可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支撑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可以促进学生的文化吸收。面向当下的小学生,要在他们的精神世界当中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乡土文化 教学融合
下载PDF
STEAM理念下乡土文化进课堂的实践与研究——以高中历史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莹 《现代教育》 2019年第14期38-39,共2页
STEAM教育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融合的重实践跨学科的一种教育模式。我们以高中历史德育校本课程拓展为平台,立足我校艺术教学特色和淄博地区历史悠久的乡土文化,整理自编教材,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多学科的融合,... STEAM教育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融合的重实践跨学科的一种教育模式。我们以高中历史德育校本课程拓展为平台,立足我校艺术教学特色和淄博地区历史悠久的乡土文化,整理自编教材,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多学科的融合,构筑具有地区特色的校本课程新体系,既能增强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明、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又能拓展学生认知和技能,培养探索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德育 乡土文化 融合 校本课程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文化复兴的融合发展之路——以福安乡村书院的实际经验为例
14
作者 林树清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8期74-76,共3页
乡村振兴面临人口外流、资源匮乏、农业转型困难等挑战。本文通过研究三家乡村书院,分析他们在传承乡土文化、发展社区教育和创新文化应用的实践,探究促进乡村发展和文化复兴的可行之路。得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发展中的应用与创新... 乡村振兴面临人口外流、资源匮乏、农业转型困难等挑战。本文通过研究三家乡村书院,分析他们在传承乡土文化、发展社区教育和创新文化应用的实践,探究促进乡村发展和文化复兴的可行之路。得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发展中的应用与创新,可以通过修缮古建筑、举办活动等方式实现;将中华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新的活力与魅力;通过部门主导、乡民参与、社会协助的共同努力,可以实现乡村文化复兴,进而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乡土文化 复兴融合
下载PDF
新文科下农林类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特色的路径构建
15
作者 林荔丹 邱蔓莉 《艺术家》 2024年第4期98-100,共3页
教育部办公厅在2019年4月印发的《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中正式提出“新文科”建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融合了艺术和技术学科,同时交叉了媒体传播专业理论,天然拥有新文科所强调的交叉融合性特征。因此,在新文科... 教育部办公厅在2019年4月印发的《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中正式提出“新文科”建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融合了艺术和技术学科,同时交叉了媒体传播专业理论,天然拥有新文科所强调的交叉融合性特征。因此,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农林类院校应努力培养一批兼具人文精神和乡土情怀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一、农林类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概况(一)农林类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现状随着互联网、游戏、元宇宙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类院校 教育部办公厅 本科专业建设 乡土情怀 媒体传播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文科建设 交叉融合
下载PDF
新课标背景下美术教学与乡土文化的融合探讨
16
作者 陈劲 《成才之路》 2024年第34期125-128,共4页
乡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的重要途径。文章强调乡土文化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独特价值,探讨乡土文化与美术课堂教学融合的策略:利用乡土非遗文化、创设教学氛围,结合乡土文化特色、创新教学方法,... 乡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的重要途径。文章强调乡土文化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独特价值,探讨乡土文化与美术课堂教学融合的策略:利用乡土非遗文化、创设教学氛围,结合乡土文化特色、创新教学方法,巧妙融合乡土文化、丰富学生体验,运用乡土节日文化、完成主题创作,以期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标 乡土文化 小学美术 融合 核心素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乡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17
作者 杨雅洁 《河北农机》 2024年第15期160-162,共3页
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促进乡土文化与现代发展相融合,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乡村振兴与乡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首... 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促进乡土文化与现代发展相融合,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乡村振兴与乡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首先阐述了农业乡村振兴的概况,其次分析了乡村振兴与乡土文化的关系,再次说明了乡土文化对乡村振兴的意义和作用,最后提出了促进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策略,如加强乡土文化教育、引导乡土文化创新、加强乡土文化资源保护和建设乡村文化设施,并预想了农业乡村振兴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乡村振兴与乡土文化关系的深入探讨,可以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土文化 融合 创新
下载PDF
文化自信下乡土文化和小学语文的有机融合措施
18
作者 戴艳平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12期025-028,共4页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学习科目,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载体,为了有效丰富语文教学活动,教师应积极推动乡土文化与语文课堂的融合,为传统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利用语文实现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我国各地区都拥有着丰富的乡土文化...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学习科目,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载体,为了有效丰富语文教学活动,教师应积极推动乡土文化与语文课堂的融合,为传统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利用语文实现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我国各地区都拥有着丰富的乡土文化,帮助学生感受不同的文化特点,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文化自信探索了如何推动乡土文化与小学语文的有效融合,赋予语文课堂鲜活的生命力,构建多元化语文学习环境,实现对学生内在潜力的有效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乡土文化 小学语文 有机融合 措施
下载PDF
幼儿园主题活动与乡土教材融合的实施策略研究
19
作者 郭少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8期0033-0036,共4页
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在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乡村幼儿园乡土课程也要有新的生长点。乡土课程建设要回归劳动教育的价值,达成五育并举的育人要求;要关照创意与智能时代的要求,顺应未来时代的文化主流;要举社会各... 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在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乡村幼儿园乡土课程也要有新的生长点。乡土课程建设要回归劳动教育的价值,达成五育并举的育人要求;要关照创意与智能时代的要求,顺应未来时代的文化主流;要举社会各群体之力,注重实践跨界整合。乡村幼儿园的乡土课程建设不应仅限于亲近自然乡土的家园情怀传承,还要有启蒙数字乡土的新工匠精神超越。乡土课程内容载体基于儿童年龄与文化适宜性的价值判断,自然和数字乡土资源的整合链接,通过沉浸乡土文化环境以及创生的劳动学习、仪式学习、行走学习、创客学习的实施路径,在发展乡土、彰显时代文化的同时,也能让家国情怀植根于幼儿的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 主题活动 乡土教材 融合 实施效果
下载PDF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乡土文化与小学英语的融合
20
作者 韦新明 《微型计算机》 2024年第4期250-252,共3页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英语这门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明确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做好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还要引导学生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英语这门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明确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做好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还要引导学生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乡土文化与小学英语之间的有效融合展开了详细分析与讨论,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乡土文化 小学英语 有效融合 促进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