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体系论”的“中心—边缘”概念考察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康之 张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0-89,共10页
20世纪70年代,依附论由盛转衰并迅速让位于一个受依附论影响很深的理论流派——世界体系论。世界体系论努力阐释世界体系得以产生、巩固和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并对世界范围内的劳动分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而对剩余价值如何向中心国汇... 20世纪70年代,依附论由盛转衰并迅速让位于一个受依附论影响很深的理论流派——世界体系论。世界体系论努力阐释世界体系得以产生、巩固和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并对世界范围内的劳动分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而对剩余价值如何向中心国汇集的问题做出了非常有力的解释。世界体系论所使用的"中心—边缘"概念不同于普雷维什以及依附论所使用的这一概念,赋予它完全不同的性质,以至于这一概念失去了原有的批判力,表现为一组描述性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附论 世界体系论 中心边缘 边缘
原文传递
边疆治理的转型与重构 被引量:22
2
作者 朱金春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32,共7页
中国边疆治理处在转型之中,形成边疆治理的现代理念、主体结构与治理模式,呈现出鲜明的现代化演进特征,但是空间思维不足,使得转型遭遇瓶颈,因此需要在空间观照下进行重构。"一带一路"战略将在空间上重塑中国边疆的形态与地位... 中国边疆治理处在转型之中,形成边疆治理的现代理念、主体结构与治理模式,呈现出鲜明的现代化演进特征,但是空间思维不足,使得转型遭遇瓶颈,因此需要在空间观照下进行重构。"一带一路"战略将在空间上重塑中国边疆的形态与地位,使边疆成为一个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的中心,这将对边疆的稳定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为边疆治理的重构提供契机。边疆治理需要在治理体系垂直、横向结构上进行重构,使之进入区域治理乃至全球治理的范围内,构建内外沟通的边疆治理的国家战略,以推动边疆治理的进一步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边疆治理 中心-边缘
下载PDF
多校区管理:问题与出路——兼论我国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洪才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8-83,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大学合并和大学扩招双重作用下,我国许多大学都由单校园变成了多校园,多校园管理问题随之出来。最突出的问题表现为:大学校园如何布局、如何节省管理成本和如何实现校园文化融合。对于多数大学而言,已经不可能再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大学合并和大学扩招双重作用下,我国许多大学都由单校园变成了多校园,多校园管理问题随之出来。最突出的问题表现为:大学校园如何布局、如何节省管理成本和如何实现校园文化融合。对于多数大学而言,已经不可能再退回到原来的单校园模式,必须进行管理创新以适应新形势。本文认为创新的关键在于实现从传统的集中式管理向符合大学组织特性的协调式管理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校园管理 分校 中心-边缘
下载PDF
论社会以及组织结构的“非中心化”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康之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7-93,共7页
人类社会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从工业社会走向后工业社会。在这样一个历史转型的过程中,社会以及组织结构都出现了"非中心化"的趋势,传统社会及其组织的中心—边缘结构将为网络结构所取代。后工业化是走向合作社会... 人类社会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从工业社会走向后工业社会。在这样一个历史转型的过程中,社会以及组织结构都出现了"非中心化"的趋势,传统社会及其组织的中心—边缘结构将为网络结构所取代。后工业化是走向合作社会的运动,而合作社会及其合作制组织在结构上就是网络结构,这一结构是与组织中的信任与合作联系在一起的。在走向后工业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社会以及组织的网络结构特征来认识信任与合作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结构 中心 中心-边缘 信任与合作 官僚制
下载PDF
论意见表达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康之 张乾友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4-184,共11页
意见表达是近代政治生活的基本方式和基本内容,也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然而,意见表达体系的建立是一个艰难的历史过程,从中世纪后期开始,直到今天,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应当说,在现代政治体系和现代公共生活中,人们已经普遍获得了... 意见表达是近代政治生活的基本方式和基本内容,也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然而,意见表达体系的建立是一个艰难的历史过程,从中世纪后期开始,直到今天,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应当说,在现代政治体系和现代公共生活中,人们已经普遍获得了表达权,而早期市民社会的表达自由之理想却尚未获得。这是因为近代以来的政治发展在赋予人们表达权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个"中心—边缘"表达结构,在这个结构框架下,中心化的表达得到放纵,边缘性的表达则受到压制和排挤,而且造成了全面的表达异化状态。表达异化与一切社会危机、政治危机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人类社会今天所要进行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变革,也都需要从消除表达异化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意见表达 中心-边缘
原文传递
伍尔夫对父权中心体制的批判 被引量:13
6
作者 潘建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5-103,共9页
伍尔夫认为,父权中心体制下的公共/私人领域的划分是社会性别歧视的体现,因为前者成为男性领地,成为一切权力的中心,它将女性限制在私人领域这个狭小的空间,使其明显边缘化。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伍尔夫试图解构公共/私人领域二元... 伍尔夫认为,父权中心体制下的公共/私人领域的划分是社会性别歧视的体现,因为前者成为男性领地,成为一切权力的中心,它将女性限制在私人领域这个狭小的空间,使其明显边缘化。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伍尔夫试图解构公共/私人领域二元对立关系的努力:伍尔夫对这个传统二元对立关系的揭露和批判、她试图模糊与打破二者之间的界线、努力使女性从边缘走向中心的探讨及其构建"女性共和国"的尝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公共/私人领域 中心/边缘 父权制
原文传递
沃勒斯坦“中心—边缘”论述评 被引量:11
7
作者 舒建中 《学术论坛》 2002年第6期47-50,共4页
“中心—边缘”论是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核心观点 ,主要包括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中心—边缘格局和不平等性质两大部分。通过对中心—边缘格局和不平等性的论述 。
关键词 沃勒斯坦 世界体系 中心-边缘 不平等性
下载PDF
网络时代意见表达结构及其社会治理效应 被引量:12
8
作者 邵娜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6-151,172,共7页
在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渗透下,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互联网是由无数分散的节点链接而成的,这种技术特征赋予其开放性、去中心化、互动性等社会学意义上的特点,塑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情境,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被进一步打破,人类... 在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渗透下,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互联网是由无数分散的节点链接而成的,这种技术特征赋予其开放性、去中心化、互动性等社会学意义上的特点,塑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情境,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被进一步打破,人类在自然界、社会和虚拟世界中穿行。依赖于互联网的数字化生存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模式,深刻地影响了公众意见表达的方式,为公众意见表达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推动中心——边缘的表达结构向着去中心化的方向发展,也使得政府陷入了网络民意的汪洋大海,政府在信息发布和意见表达上的支配地位不断失守,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陷入了控制失灵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表达结构 中心——边缘 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
下载PDF
“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边疆形态的重塑 被引量:12
9
作者 朱金春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38-42,共5页
"一带一路"战略是对空间格局与区域关系的重塑,该战略突破了民族国家边界的限制,将中国边疆置于跨区域互动的长链条之中,使边疆成为同时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区域的中心,这样就改变了边疆原来的边缘地位,同时也重塑了边疆的形态... "一带一路"战略是对空间格局与区域关系的重塑,该战略突破了民族国家边界的限制,将中国边疆置于跨区域互动的长链条之中,使边疆成为同时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区域的中心,这样就改变了边疆原来的边缘地位,同时也重塑了边疆的形态;对于推动中国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民族交流交融、边疆内地一体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边疆形态 中心边缘
下载PDF
从多元一体到差序多元的世界意识——互惠关系下“走廊民族志”的新范式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旭东 李飔飏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56,177,共11页
"走廊"作为一种隐喻,其背后是人与物的流动与交互。不同形式的走廊勾连起不同人与物的流动,启发着看待民族格局的多样视角。由此可以提出一种"走廊民族志"的新范式,考察文化意义上不断转型的走廊及其映射出的民族... "走廊"作为一种隐喻,其背后是人与物的流动与交互。不同形式的走廊勾连起不同人与物的流动,启发着看待民族格局的多样视角。由此可以提出一种"走廊民族志"的新范式,考察文化意义上不断转型的走廊及其映射出的民族关系格局,揭示其中的流动性与多元互惠关系。回顾历史,中央政权建立的国家走廊曾映射出传统中原汉文化与少数民族对峙的中心—边缘格局,中心俯视边缘的同时,边缘也恰在反观中心;自然形成的民族走廊与多元一体格局联系在一起,则带来了一种人类学意义上对于主客二元对立的自我与他者关系的反思;伴随着技术转型和文化转型,人与物流动的方式再次迎来了新一轮的革命,也带来了走廊的革命。在走廊的革命中纳入差序概念,以一种"差序性多元格局"重新审视"元"的意涵与边界,反思中心—边缘视角,有助于寻求一种世界性视野中的中国人类学独具特色的世界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廊 走廊民族志 中心边缘 多元一体 差序性多元格局
原文传递
论世界体系中观察视角的“中心—边缘”概念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康之 张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38,共10页
在由民族国家所构成的世界体系中,流行的做法是把不同的国家区分为"发达"与"不发达"国家。其实,这种区分掩盖了国家间的不平等,让人们不再关注一些国家压迫和剥削另一些国家的事实。与此不同,如果把不同国家看作是... 在由民族国家所构成的世界体系中,流行的做法是把不同的国家区分为"发达"与"不发达"国家。其实,这种区分掩盖了国家间的不平等,让人们不再关注一些国家压迫和剥削另一些国家的事实。与此不同,如果把不同国家看作是处在同一个体系中发生互动的行动体,就会看到它们在这同一个体系中的不同位置,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互动结构——中心—边缘结构。"发达"与"不发达"的概念是在比较中而对国家的分别描述,潜在地包含着把不同国家看作是孤立的存在物的意涵,放弃了对国家间关系的关注。"中心—边缘"的概念则把人们的关注点引向了国家间的关系,要求把不同的国家放在同一个世界体系中加以认识和考察,从而清晰地暴露了中心国家对边缘国家的压迫、剥削和掠夺,而且也给人们指出了走向未来的方向,那就是通过打破既有的世界中心—边缘结构而开创一个真正平等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边缘 发达 不(欠)发达 工业社会
下载PDF
清代云南少数民族之“汉化”与汉族之“夷化” 被引量:11
12
作者 廖国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3-119,共7页
清代,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尤其是改土归流地区的少数民族,经历了一个持续而深刻的、前所未有的"汉化"过程。由于汉族主体地位的进一步确立,汉族"夷化"呈现出由强变弱、由大规模转为局部的趋势,处于持续衰减和退缩的... 清代,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尤其是改土归流地区的少数民族,经历了一个持续而深刻的、前所未有的"汉化"过程。由于汉族主体地位的进一步确立,汉族"夷化"呈现出由强变弱、由大规模转为局部的趋势,处于持续衰减和退缩的过程中,但从未停歇。少数民族"汉化"和汉族"夷化"的过程就是双向互动的民族融合过程。"汉化"与"夷化"两者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汉化"的中心区就是"夷化"的边缘区,"夷化"的中心区就是"汉化"的边缘区。"中心"与"边缘"随着观察视角的转换而转换。"中心""边缘"互为转换的观察视角实质上是文化相对论的视角,它有助于我们克服以往单向度的"中心—边缘"模式,更为立体地、客观地展现云南文化的多源、多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化” “夷化” 民族融合 中心-边缘
下载PDF
战略管理研究的演进 被引量:9
13
作者 徐二明 肖建强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1-114,共14页
战略管理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理论和经验研究精彩纷呈,但碎片化也在加剧。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发现主流战略研究的演进过程如下。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现奠基性著作;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战略管理开始成为一... 战略管理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理论和经验研究精彩纷呈,但碎片化也在加剧。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发现主流战略研究的演进过程如下。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现奠基性著作;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战略管理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从那时起经济学范式,尤其是产业经济学和交易成本经济学一直占据领域主导地位;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者开始关注组织的内部,资源(能力)与竞争优势的关系成为研究重点。21世纪10年代,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依旧有新发展;新兴经济体中的战略管理、再探高阶理论、组织二元性、战略即实践和战略研究方法论也逐渐发展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方向;制度理论似乎成为唯一一个在21世纪1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战略管理新理论。对2000年前的战略管理研究进行分析揭示出3个新发现:战略管理研究与组织理论有紧密关联,社会网络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是组织之间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组织社会学新制度理论最初在战略领域是处于边缘地位。2000年以后的战略管理研究表明,多个子领域之间有较明确的边界,相互之间共被引关系较弱,这佐证了战略领域正在碎片化的观点。同时也发现3个有趣的变化:产业经济学和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影响力正在减弱,组织社会学新制度理论逐渐走到战略理论舞台的中央,研究方法论越来越受重视。中国的战略管理研究一直处于全球战略研究社区的边缘,但边缘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从中西比较的视角,中国战略学者以边缘参与者的身份,通过践行参与型学术研究,关注本土社会现象和战略议题,提高中国战略管理研究的合法性,为整个战略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作出贡献。以科学的方法,从知识史的角度梳理战略领域的演进路径,拓展了已有的研究和讨论,也启迪关于本土研究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管理 文献计量分析 本土研究 中心-边缘 参与型学术
原文传递
“中心—边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模式及其优化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建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33,共6页
当前,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已成为“十四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治理问题又是其中关键所在。自“十一五”启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治理逐渐形成了一种“中心—边缘”模式,... 当前,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已成为“十四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治理问题又是其中关键所在。自“十一五”启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治理逐渐形成了一种“中心—边缘”模式,并通过以城带乡有力改善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状况。但这种“中心—边缘”模式同样面临着以城市文化强势下乡与乡土文化被动适应为特征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失衡问题,减损了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效能。对此,应探索特色入主流、文化下乡与进城协同等融合治理路径,提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效能,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城乡关系 中心边缘 治理模式
下载PDF
中心与边缘互动中的文化认同——以羌族旅游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其付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1-198,共8页
中心与边缘是一个相对概念,它体现了一个社会存在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状态。本文以羌族旅游为研究个案,通过中心/现代性与边缘/传统性的语境分析,再现了在旅游过程中,羌族作为地方传统性的异族形象不断被来自中心的旅游者所... 中心与边缘是一个相对概念,它体现了一个社会存在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状态。本文以羌族旅游为研究个案,通过中心/现代性与边缘/传统性的语境分析,再现了在旅游过程中,羌族作为地方传统性的异族形象不断被来自中心的旅游者所强化和认同,另一方面羌族自身又在不断吸纳现代性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传统性的异族形象的复杂过程,从而揭示出中心与边缘在推进现代性与保持传统性的矛盾过程中对羌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所带来的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边缘 羌族旅游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中心—边缘”双梦记:海外华语语系文学研究中的流散/离散叙述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俊蕾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9-98,共10页
历史上由于政治、军事或经济等原因造成的大规模人口流徙现象,在艺术创作中构成了离散主题。海外华语语系文学研究对于离散问题的关注构成了文学创作及文学史实践的新路向,在谱系学追问和地形学追踪的双重考量下显示其方法论意义,催生... 历史上由于政治、军事或经济等原因造成的大规模人口流徙现象,在艺术创作中构成了离散主题。海外华语语系文学研究对于离散问题的关注构成了文学创作及文学史实践的新路向,在谱系学追问和地形学追踪的双重考量下显示其方法论意义,催生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的反思与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语语系文学 离散叙述 中心边缘
原文传递
“全球化”运动行进中的概念解读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康之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13,共9页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进入了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这是一场伟大的历史性社会转型运动。然而,对全球化的概念却有着诸多错误的解读,这种误读是极其有害的。一方面,它扭曲了全球化运动本身;另一方面,它又带来了反全球化的各种各样的...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进入了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这是一场伟大的历史性社会转型运动。然而,对全球化的概念却有着诸多错误的解读,这种误读是极其有害的。一方面,它扭曲了全球化运动本身;另一方面,它又带来了反全球化的各种各样的抗议行动。为了促进全球化运动的健康发展,首先需要对全球化的概念作出准确的定义。实际上,全球化是一场发生在后工业化进程中的运动,它与工业化时期的资本主义世界化进程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和目标。资本主义世界化是一场确立世界中心—边缘结构的运动,而全球化恰恰是要打破世界的中心—边缘结构,是要建构起一个真正平等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资本主义世界化 中心边缘
原文传递
“中心—边缘”结构下政策过程的线性思维 被引量:6
18
作者 向玉琼 《党政研究》 2017年第6期99-107,共9页
工业社会确立起了"中心—边缘"的社会结构,社会以及社会治理的各方面都被分为中心和边缘,这是一种支配与依附的关系,是一个不平等的结构。在中心—边缘的结构之下,政策过程表现为一个单向度的流程,体现出一种线性思维。线性... 工业社会确立起了"中心—边缘"的社会结构,社会以及社会治理的各方面都被分为中心和边缘,这是一种支配与依附的关系,是一个不平等的结构。在中心—边缘的结构之下,政策过程表现为一个单向度的流程,体现出一种线性思维。线性思维决定了政策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控制导向,无论所遵循的程序如何完善,所应用的技术如何先进,都无法避免政策过程中的排斥和霸权。在线性思维下,民主失落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网络结构显示出其无比强大的生命力,"中心—边缘"结构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这也推动政策过程中的线性思维被一种合作思维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边缘 政策过程 线性思维 理性 合作 公共政策
下载PDF
当代法国社会学派文学经典化理论的演变——从布尔迪厄的“文化场”到卡萨诺娃的“世界文学空间” 被引量:6
19
作者 芮小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8-156,共9页
基于对法国"文化场"中的文学经典化现象研究,皮埃尔·布尔迪厄提出了社会学派文学经典化理论,从资本与市场、文学与审美两个维度阐明了文学经典的社会化生产的轨迹和路径。帕斯卡·卡萨诺娃突破了布尔迪厄经典建构理... 基于对法国"文化场"中的文学经典化现象研究,皮埃尔·布尔迪厄提出了社会学派文学经典化理论,从资本与市场、文学与审美两个维度阐明了文学经典的社会化生产的轨迹和路径。帕斯卡·卡萨诺娃突破了布尔迪厄经典建构理论的民族-国家框架,提出了"世界文学空间"中文学经典建构的全球模式,不但对布尔迪厄的"文化场"理论在时空上进行了扩展,而且还更新了布尔迪厄有关文学经典化价值创造逻辑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场 世界文学空间 经典化 中心-边缘
下载PDF
论全球化中的治理创新 被引量:5
20
作者 程倩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2年第10期1-10,共10页
客观性的全球化使得整个世界有着在"中心-边缘"图式中延续和扩张的可能,但就后工业化这一特殊背景下特定内涵的历史过程而言,全球化不应该是资本主义制度开放和扩张的延续,而是一种需要突破"中心-边缘"结构的努力... 客观性的全球化使得整个世界有着在"中心-边缘"图式中延续和扩张的可能,但就后工业化这一特殊背景下特定内涵的历史过程而言,全球化不应该是资本主义制度开放和扩张的延续,而是一种需要突破"中心-边缘"结构的努力。这种努力的过程与目标的达成,包括近代以来人类交往的形式、范围、内容走向融合的过程,也是走向后工业文明发展中世界交往的新形式,它的功能在于把全球联系为一个互动合作的整体,是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领域的合作与互动,更是全球化背景中试图摆脱边缘位置的国家必须进行的行政创新:变革已有的"中心-边缘"式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构建合作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边缘 全球化 社会治理模式变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