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中国征信所两次公司登记看其属性之辨 |
孙建国
彭善民
|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2
|
中国征信所及其个人征信事业考察(1932~1949) |
孙建国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3
|
章乃器与中国征信所 |
章立凡
|
《江淮文史》
|
2010 |
3
|
|
4
|
中国征信所及其信用调查 |
庄志龄
|
《档案与史学》
|
2003 |
2
|
|
5
|
20世纪30年代章乃器信用统制经济思想评述 |
孙建国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6
|
中国第一家官办征信机构联合征信所的兴衰 |
庄志龄
|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7
|
我国信用服务行业监管机制问题探析 |
卢盛羽
刘洪波
|
《甘肃金融》
|
2015 |
2
|
|
8
|
论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征信事业中心地位之形成 |
孙建国
|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9
|
论潘序伦与近代上海征信事业的发展 |
孙建国
|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0
|
论中国近代证券市场信用机制的构建——基于市场与非市场因素的考量 |
孙建国
|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1
|
国货运动的经济效益:上海中国国货公司再研究(1933-1937) |
赵婧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2
|
征信机构对银行信贷的促进作用研究--以近代中国征信所为例 |
孙文娜
刘琦琦
黎睿
|
《征信》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3
|
民族危机下的中国征信所 |
孙建国
|
《上海党史与党建》
|
2005 |
0 |
|
14
|
1932年的天津“金融危机” |
夏雨
|
《金融经济》
|
2011 |
0 |
|
15
|
天津金融诈骗案始末 |
孙建国
|
《金融博览》
|
2007 |
0 |
|
16
|
个人征信之路尚很遥远 |
|
《中国商界》
|
2016 |
0 |
|
17
|
国外征信业的发展给我国的启示 |
李贵斌
|
《黑龙江金融》
|
2008 |
0 |
|
18
|
潘序伦与近代上海征信事业 |
孙建国
|
《上海会计》
|
2005 |
0 |
|
19
|
从银行调查部到“中国征信所” |
杜恂诚
|
《中国金融》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20
|
哀莫大于心死 |
章立凡
|
《财经》
北大核心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