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南互保”之另面——1900年英军登陆上海事件考释 被引量:15
1
作者 戴海斌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9-131,共13页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华北兴起,与之同时,东南各省与西方列强订约互保,基本维持了长江流域的和平局面。同年8月英军登陆上海事件,是对"东南互保"的最大的一次外力冲击,其后并激起一系列连锁反应。这一事件体现出英国一贯来对在...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华北兴起,与之同时,东南各省与西方列强订约互保,基本维持了长江流域的和平局面。同年8月英军登陆上海事件,是对"东南互保"的最大的一次外力冲击,其后并激起一系列连锁反应。这一事件体现出英国一贯来对在长江流域特殊利益的关心,也凸显英国政府、驻沪领事当局及在华商业团体在追求共同目标时,落实于具体手段和策略的微妙分歧。而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督抚应对事变之际,心态也经历了曲折,他们的外交观念和手法带有深刻的时代印记,可帮助我们理解上世纪初年清朝督抚外交的实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互保 刘坤一 张之洞 英军登陆上海
原文传递
庚子事变时期张之洞的对日交涉 被引量:12
2
作者 戴海斌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8-131,共14页
戊戌前后,张之洞与日本政府、军部及民间团体建立起多种联系。庚子事变发生后,张氏动用既有渠道,为实现东南互保、战时交涉,积极借助日援。及八国联军逼近北京,张氏又为停兵议和、保全两宫,寄望于日本之力。考察这一时期张之洞与日本的... 戊戌前后,张之洞与日本政府、军部及民间团体建立起多种联系。庚子事变发生后,张氏动用既有渠道,为实现东南互保、战时交涉,积极借助日援。及八国联军逼近北京,张氏又为停兵议和、保全两宫,寄望于日本之力。考察这一时期张之洞与日本的交涉关系,有助于认识此时期历史的复杂性,丰富对于近代中日关系史的认知。透过张之洞对日交涉的种种表现,亦可窥见其人的尴尬处境与微妙内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庚子事变 中日关系 东南互保
原文传递
张之洞东南互保新探 被引量:6
3
作者 黎仁凯 《江汉论坛》 1988年第7期76-80,共5页
义和团运动时期,我国出现了北方战火纷飞、东南议约互保的奇特局面.对于东南互保多数论者把它看作一幕"丑剧",其主要策划者张之洞也被且为"通敌叛国"者.也有少数人对张之洞及其策划的互保歌功颂德.笔者认为,这两种... 义和团运动时期,我国出现了北方战火纷飞、东南议约互保的奇特局面.对于东南互保多数论者把它看作一幕"丑剧",其主要策划者张之洞也被且为"通敌叛国"者.也有少数人对张之洞及其策划的互保歌功颂德.笔者认为,这两种意见均欠妥切,有重新认识之必要.1900年6月,在义和团运动的高潮中,在清廷发布宣战上谕后,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江总督刘坤一等东南督抚通过盛宣怀、余联沅和沈蔼苍等人与帝国主义列强议订了《东南保护约款》九条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十条,使长江流域及东南数省形成了互保局面.它的出现并非偶然,它出自帝国主义和东南督抚的共同需要,也是当时各种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矛盾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互保 义和团运动时期 帝国主义列强 督抚 长江流域 盛宣怀 总督 慈禧太后 策划者 统治秩序
下载PDF
东南互保之余波:朝臣与督抚关于辛丑乡试展期的论争 被引量:8
4
作者 韩策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0-113,共14页
庚子事变后,辛丑乡试开科问题曾是朝野关注的热点之一。慈禧太后和朝臣为固结士心并提振权威,希望举行乡试。而正在酝酿改科举的东南督抚刘坤一和张之洞鉴于科举新章来不及在辛丑乡试中实施,担心再考八股旧科举,不仅会拖延落实作为新政... 庚子事变后,辛丑乡试开科问题曾是朝野关注的热点之一。慈禧太后和朝臣为固结士心并提振权威,希望举行乡试。而正在酝酿改科举的东南督抚刘坤一和张之洞鉴于科举新章来不及在辛丑乡试中实施,担心再考八股旧科举,不仅会拖延落实作为新政首务的科举改章,甚至会影响兴学堂等新政次第展开,故奏请辛丑乡试展期一年。尽管张百熙在王文韶、孙家鼐、瞿鸿禨等朝臣支持下,激烈奏驳东南督抚,力主辛丑乡试不可再展,但刘坤一、张之洞既向清廷重申己见,又对各省串联施压,仍坚持乡试展期。经过多回合明争暗斗,最终西南、西北等省按期举行乡试,东南各省展期一年,引发士绅舆论颇多争议。此次论争既反映了庚子乱后当局协调稳定与变革的两难处境,又显示了新政伊始主张渐改与急改的不同趋向,同时说明清廷决策受到东南督抚严重限制,刘坤一、张之洞的举动实为东南互保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改制 东南互保 刘坤一 张之洞 张百熙
原文传递
试析1900年“东南互保”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7
5
作者 戴海斌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对于"东南互保"的既有研究,多强调来自帝国主义的外力冲击,或将中央和地方割裂看待,各重其是,较少注意到南北政治的实际联系。本文注意到东南事件背后朝局变迁的大背景,通过对"停还洋款",李秉衡、鹿传霖北上及"... 对于"东南互保"的既有研究,多强调来自帝国主义的外力冲击,或将中央和地方割裂看待,各重其是,较少注意到南北政治的实际联系。本文注意到东南事件背后朝局变迁的大背景,通过对"停还洋款",李秉衡、鹿传霖北上及"东南互保"向朝廷备案等问题的考订,勾勒当时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实相。"互保"之创议和实行固然为东南自行其是,但一个不能忽视的前提是,当时中央政府仍然存在,并且不断向地方发号施令。东南督抚行事不乏自主决定的一面,但无论如何"违旨"或"僭越",均不能掩盖其忠于清王朝的另一面,只是其中多了"权宜应之"、"因势利导"的"达变"成分。又因战时"诏旨两歧",中枢已不复一体,"东南互保"的出现并非偶然,而在事后得到朝廷默许,也有其内在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互保 中央与地方 李鸿章 刘坤一 张之洞
原文传递
例说系统思维在历史试题命制中的运用
6
作者 徐文彬 马斌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4年第4期21-24,共4页
高质量的高考模拟试题,不仅有助于测量高三学生学习掌握的程度,也有助于学生领悟高考中该学科考查的目标、内容、试题的形式、风格等,从而减少高考中的陌生感,达到稳定发挥的效果。高考模拟试题的命制对命题者的思维要求很高,尤其是系... 高质量的高考模拟试题,不仅有助于测量高三学生学习掌握的程度,也有助于学生领悟高考中该学科考查的目标、内容、试题的形式、风格等,从而减少高考中的陌生感,达到稳定发挥的效果。高考模拟试题的命制对命题者的思维要求很高,尤其是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系统思维是能否命制成题的关键,创新思维则决定了试题是否“漂亮”。本文以2023年南通市一模“东南互保”题为例,还原从想法到蓝图、从初稿到定稿的过程,并依据实际测量数据做出反思,阐述该题命制过程中如何运用系统思维,有哪些成功之处,又有哪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题者 高三学生 系统思维 创新思维 思维要求 东南互保 命制 实际测量数据
下载PDF
“上海中外官紳”與“東南互保”--《庚子拳禍東南互保之紀實》箋釋及“互保”、“迎鑾”之辨 被引量:5
7
作者 戴海斌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13年第2期37-78,398,共42页
20世紀初,義和團運動在華北興起,與之同時,東南各省與西方列强訂約互保,基本維持了長江流域的和平局面。在這個重要的歷史事件中,"上海中外官紳"(廣義上包括江浙地區)羣體表現異常活躍。這一羣體究竟扮演了何種角色?在何種層... 20世紀初,義和團運動在華北興起,與之同時,東南各省與西方列强訂約互保,基本維持了長江流域的和平局面。在這個重要的歷史事件中,"上海中外官紳"(廣義上包括江浙地區)羣體表現異常活躍。這一羣體究竟扮演了何種角色?在何種層面上發揮了作用?在他們背後又有何種推動的力量?本文擬對此進行全面考證,並對相關的重要文獻即趙鳳昌所撰《庚子拳禍東南互保之紀實》作必要的箋釋,力圖在東南地方歷史變遷的背景下,探討突發事件中各色人物的行爲軌迹和心路歷程,爲理解晚清歷史作一有益的注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中外官绅 东南督抚 东南互保 勤王运动
下载PDF
再论庚子“东南互保”的首倡问题 被引量:5
8
作者 彭淑庆 孟英莲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0-73,共4页
关于庚子"东南互保"的首倡问题,事件经历者和学术界众说纷纭。东南互保之首倡,应以"订约互保"之提出作为首要的评判依据。无论是所谓的"东南意识"还是各项"互保"活动,都是晚清东南社会特殊的... 关于庚子"东南互保"的首倡问题,事件经历者和学术界众说纷纭。东南互保之首倡,应以"订约互保"之提出作为首要的评判依据。无论是所谓的"东南意识"还是各项"互保"活动,都是晚清东南社会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场域,在受到外部挑战过程中所萌发的一种自觉的群体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互保 东南意识 群体行为
下载PDF
李鸿章对“两广独立”的态度与庚子政局 被引量:5
9
作者 董丛林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30-35,共6页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夏间,身居南国担任粤督的李鸿章,涉入过一场"两广独立"的筹议。他的态度不但决定着此事的成败,而且密切关联着当时的政局。约于五月初(5、6月之交),在义和团运动迅猛高涨,北方和京畿地区剧烈动荡,&q...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夏间,身居南国担任粤督的李鸿章,涉入过一场"两广独立"的筹议。他的态度不但决定着此事的成败,而且密切关联着当时的政局。约于五月初(5、6月之交),在义和团运动迅猛高涨,北方和京畿地区剧烈动荡,"举国鼎沸","时势紧急"的情势下,香港立法局华人议员何启,征得香港殖民当局的同意后,商于在香港的兴中会党人陈少白,建议兴中会争取与李鸿章合作,在两广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孙中山 兴中会 东南互保 独立 香港立法 义和团运动 党人 态度 英国政府
下载PDF
试论义和团时期的李鸿章 被引量:4
10
作者 翁飞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9-55,共7页
义和团时期的活动,是李鸿章政治生涯的最后一幕。当着北中国大地上迅猛发展的这一场如火如荼的群众反帝运动,向京畿发展并推向高潮之时,因甲午战败失势而僻居华南一隅的两广总督李鸿章,经历了试探“两广独立”——参与“东南互保”——... 义和团时期的活动,是李鸿章政治生涯的最后一幕。当着北中国大地上迅猛发展的这一场如火如荼的群众反帝运动,向京畿发展并推向高潮之时,因甲午战败失势而僻居华南一隅的两广总督李鸿章,经历了试探“两广独立”——参与“东南互保”——谋受全权大臣的三步曲,重新登上清政府的权力中枢。李氏的行动,对庚子政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探讨李鸿章在北上主持和谈前依违徘徊的举止和心态,来解释和阐述由于这一场特定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引起的社会动荡,所加在这样一个历史人物身上的时代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东南互保 义和团运动 孙中山 盛宣怀 历史人物 李氏 慈禧 革命党人 清王朝
下载PDF
论“东南互保”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家瑞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89年第5期23-28,共6页
1900年夏季,正当中国北方义和团反帝斗争如火如荼地展开之际,在南方,由英帝国主义策划并导演,大买办盛宣怀穿针引线,经两江总督刘坤一与湖广总督张之洞联络东南诸省督抚,派员会同各国驻上海领事商定了《中西官议订保护长江内地通共章程... 1900年夏季,正当中国北方义和团反帝斗争如火如荼地展开之际,在南方,由英帝国主义策划并导演,大买办盛宣怀穿针引线,经两江总督刘坤一与湖广总督张之洞联络东南诸省督抚,派员会同各国驻上海领事商定了《中西官议订保护长江内地通共章程》及《保护上海租界城厢内外章程》.这就是所谓的“东南互保”. 最近有同志写文章,谈及“多年来,‘东南互保’遭到学术界的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互保 帝国主义者 义和团运动 上海租界 盛宣怀 中国北方 总督 反帝斗争 长江 英国政府
下载PDF
庚子年间的张之洞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天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32-41,共10页
庚子年(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在中国近代史上,称得是一个多事之秋。两年前(公元1898年》,代表封建顽固势力的慈禧太后发动的戊戌政变,将改良主义的维新运动掐死在摇篮里,在中国实行“明治维新”式的自上而下的近代化改革的通路,被... 庚子年(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在中国近代史上,称得是一个多事之秋。两年前(公元1898年》,代表封建顽固势力的慈禧太后发动的戊戌政变,将改良主义的维新运动掐死在摇篮里,在中国实行“明治维新”式的自上而下的近代化改革的通路,被无情地堵塞了。这使得中国的政治舞台出现了更加复杂错综的格局——一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派从维新运动的失败中进一步觉醒,坚定了武装推翻清廷,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信念;另一方面,在帝国主义瓜分狂潮的刺激下,尚未接受科学启蒙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底层民众,以落后的宗教迷信形式组织起来,渲泄其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怒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刘坤一 义和团 庚子年间 督抚 东南互保 李鸿章 总督 盛宣怀 总领事
下载PDF
对晚清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力消长的再认识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洪波 《襄樊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78-82,共5页
清王朝中央集权制危机始于太平天国起义。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 ,地方势力逐渐崛起 ,渐成尾大不掉之势。鸦片战争后 ,洋务运动兴起 ,洋务派的主要代表及地方督抚更是挟洋自重 ,扩展势力 ,俨然成为集大权于一身的地方军阀 ,地方独... 清王朝中央集权制危机始于太平天国起义。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 ,地方势力逐渐崛起 ,渐成尾大不掉之势。鸦片战争后 ,洋务运动兴起 ,洋务派的主要代表及地方督抚更是挟洋自重 ,扩展势力 ,俨然成为集大权于一身的地方军阀 ,地方独立倾向日趋明显 ,并最终发展到庚子之侮。督抚公然抗旨 ,造成东南互保 ,划界自守的局面 ,标志着晚清外重内轻政治格局的形成。清廷在其统治最后的十年被迫实施新政 ,进行官制和军制改革 ,企图藉以重新集权 ,但由于中央与地方之间在权力分配及关系调整上始终未能达成共识 ,业已长期存在的矛盾不断激化 ,最终导致清王朝的土崩瓦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派 东南互保 新政 官制改革 清王朝 封建王朝
下载PDF
晚清东南督抚的地方自治思想探究——以李鸿章、张之洞和刘坤一为中心 被引量:4
14
作者 彭淑庆 孟英莲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8-138,共11页
当义和团运动渐趋高潮时,坐镇南方的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在中外几种政治势力的怂恿下,因不满清廷的政策而各自萌发了"独立"、"自治"想法,但他们随着时局变化很快又放弃了这一想法,转而全力经营"... 当义和团运动渐趋高潮时,坐镇南方的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在中外几种政治势力的怂恿下,因不满清廷的政策而各自萌发了"独立"、"自治"想法,但他们随着时局变化很快又放弃了这一想法,转而全力经营"东南互保"。东南互保时期的"独立"、"自治"思想,因其所处的特殊政治形势而凸显出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离心力,尽管其中偶尔迸发出一丝"革命"火花,但终未能突破晚清地方自治思潮的政治界限。它实质上是晚清地方自治思潮的延续和发展,反映了晚清中央政权所面临的深重政治危机。换言之,晚清地方自治思潮的持续发展和以地缘情结为基础的"省界"(区域)观念的不断深化是东南互保形成的重要思想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互保 地方自治 李鸿章 张之洞 刘坤一
下载PDF
张之洞在“东南互保”期间的对外交涉活动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海亮 《沧桑》 2003年第5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张之洞 东南互保 对外交涉 中央政府 驻外使节 地方督抚 清王朝 清政府 无政府状态 义和团运动
下载PDF
“东南互保”与袁世凯 被引量:3
16
作者 廖一中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96-99,共4页
1900年6月,局势急剧变化.清王朝中央以载漪、刚毅为首的顽固排外集团,取得了主导地位,左右了朝政.6月10日左右,义和团在他们“道引”下,大批涌进北京.16日,西太后任命刚毅、董福祥招募义和团成军.八国联军于10日从天津向北京进犯,17日,... 1900年6月,局势急剧变化.清王朝中央以载漪、刚毅为首的顽固排外集团,取得了主导地位,左右了朝政.6月10日左右,义和团在他们“道引”下,大批涌进北京.16日,西太后任命刚毅、董福祥招募义和团成军.八国联军于10日从天津向北京进犯,17日,攻占大沽炮台.16日至19日,西太后召集四次御前会议,光绪帝、荣禄与许景澄等剿拳和洋的主张,未被顽固派和西太后接受.21日,发布宣战与招抚义和团上谕,开始围攻北京公使馆.23日,西太后任命载勋、刚毅为统率义和团大臣,把义和团纳入官家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义和团 东南互保 张之洞 西太后 刘坤一 李鸿章 孙金彪 直隶总督 荣禄
下载PDF
张骞政治生涯的“三起三伏”
17
作者 王斌 《春秋》 2023年第2期24-29,共6页
作为清末状元实业家、立宪派领袖和“民国产婆”、民初政府重要成员,张睿(1853-1926)亲身参与了诸如“东南互保”、立宪运动、清帝退位、民国建立等近代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无疑,他是清末民初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家。张睿的从政经历... 作为清末状元实业家、立宪派领袖和“民国产婆”、民初政府重要成员,张睿(1853-1926)亲身参与了诸如“东南互保”、立宪运动、清帝退位、民国建立等近代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无疑,他是清末民初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家。张睿的从政经历充满传奇,一生“三起三伏”,他把家乡作为自己政治进退的基地,“进”时,背倚家乡而影响全国;“退”时,垫伏江海“自营己事”的同时,心系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帝退位 政治生涯 东南互保 立宪运动 清末民初 立宪派 从政经历 民国
原文传递
第二次门户开放照会的前前后后——基于中美档案的比照研究
18
作者 刘芳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2,共6页
1900年7月3日,美国发布第二次“门户开放”照会,首次提到中国的领土与主权问题,是建立在对中外现实局势综合考量基础上的。美国政府意图在维护中国领土与主权完整的基础上,追逐所谓“机会均等”的商业利益,但美国亦存在趁庚子之乱在华... 1900年7月3日,美国发布第二次“门户开放”照会,首次提到中国的领土与主权问题,是建立在对中外现实局势综合考量基础上的。美国政府意图在维护中国领土与主权完整的基础上,追逐所谓“机会均等”的商业利益,但美国亦存在趁庚子之乱在华攫取领土之极大可能性,故在照会发布前将文本中有关“完整”之论述改为“维护中国的领土与行政的实体”。该理念受中国当时的现实环境影响,又反转过来持续地影响着中国。历经庚子事变,它仍旧维持了在华列强的利益分配格局,一定程度牵制了列强趁乱浑水摸鱼的“逐利”行为,但美国也由此成长为一个新型帝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户开放 主权完整 领土与行政的实体 东南互保
下载PDF
外国驻沪领事与“东南互保”--侧重英、日、美三国 被引量:4
19
作者 戴海斌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5-114,190,共10页
1900年义和团战争爆发,北京使馆区被围,各国驻沪领事被深刻卷入战时外交,他们一方面为各国政府对华政策的直接负责人,一方面又身居交涉前线,或多或少有着因地制宜、从权操作的空间。随着外交地位上升,领事个人的个性、政见及能力,在此... 1900年义和团战争爆发,北京使馆区被围,各国驻沪领事被深刻卷入战时外交,他们一方面为各国政府对华政策的直接负责人,一方面又身居交涉前线,或多或少有着因地制宜、从权操作的空间。随着外交地位上升,领事个人的个性、政见及能力,在此突发事件也显露无遗。个别领事凭借丰富的人脉关系,与清朝人士建立起公私兼及的交往,尤显得与众不同。在"东南互保"交涉前后,尤以英、日、美三国代表表现最为活跃。综合中外史料,重建外国驻沪领事活动的相关史实,可由此透视当时各国对华政策的底蕴,并深入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外交官与清朝人士交往的一般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互保 外国驻沪领事 霍必澜 小田切万寿之助 古纳
原文传递
“东南互保”究竟有没有“议定”约款 被引量:4
20
作者 戴海斌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2-171,共10页
在"东南互保"的既有叙事中,往往有"议定"、"订立"、"签约"一类的表述,从而造成约款已既成事实的印象。中方在对外交涉之初,确实设定目标为"订约",在沪代表也拟议了具体章程及其附件... 在"东南互保"的既有叙事中,往往有"议定"、"订立"、"签约"一类的表述,从而造成约款已既成事实的印象。中方在对外交涉之初,确实设定目标为"订约",在沪代表也拟议了具体章程及其附件的草案,但由于各国政府基于本身利益的考虑,以及战争形势的变化,中方提出的章程条目未被接受,交涉的主题渐由"签约"向"换文"转移。本文侧重于考察盛宣怀、余联沅等中方交涉代表的行为,进而证明一个事实:"东南互保"最终没有"议定"所谓的约款,而最终是以互换照会的形式确立了某种和平性质的原则,从而达成中外保护的谅解。"东南互保"的局面基本维持了下来,但这一格局却并不稳固,不断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互保 签约 换文 盛宣怀 余联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