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5篇文章
< 1 2 1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民意识与上海社会 被引量:17
1
作者 唐振常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3年第1期146-155,共10页
近代上海对中国社会的意义,不仅仅是建立了一套与中国古代城市完全不同的城市市政建设和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它在构筑近代城市物质形态的同时,也造就和培养了近代的市民意识。这种市民意识,就是为了适应近代城市生活而发展出来的一套... 近代上海对中国社会的意义,不仅仅是建立了一套与中国古代城市完全不同的城市市政建设和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它在构筑近代城市物质形态的同时,也造就和培养了近代的市民意识。这种市民意识,就是为了适应近代城市生活而发展出来的一套关于公共领域、公共事务的权力与义务。上海市民意识的萌发是上海社会走向近代化的巨大推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意识 地方自治 法租界 工部局 参政运动 上海租界 近代上海 上海 公共领域 公共事务
下载PDF
《中国乡村考察报告》总序 被引量:13
2
作者 费孝通 《社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共4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在2002年推出了中国乡村考察报告的首本著作<乡镇社区的当代变迁--苏南七都>(刘豪兴等著),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认为中国乡村考察报告是一个好的主题,进而计划组织出版"中国乡村考察报告"丛书.这既是现实的... 上海人民出版社在2002年推出了中国乡村考察报告的首本著作<乡镇社区的当代变迁--苏南七都>(刘豪兴等著),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认为中国乡村考察报告是一个好的主题,进而计划组织出版"中国乡村考察报告"丛书.这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社会学等学科发展的需要,是一件好事,我积极支持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考察报告 乡村 苏南 上海 计划 乡镇 丛书 出版社 主题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上海人的休闲生活——以1927-1937年《申报》广告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8
3
作者 刘丰祥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55,共4页
休闲生活是城市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研究民国时期上海人的休闲生活对于我们了解民国时期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现代化发展历程有重要意义。《申报》广告为我们透视当时上海的休闲生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
关键词 休闲生活 民国 上海 《申报》广告
下载PDF
从考古发现谈上海成陆年代及港口发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宣佩 吴贵芳 杨嘉祐 《文物》 1976年第11期45-55,共11页
上海市位置在长江三角洲伸向海洋的前缘,是广大富饶的长江流域的门户。阐明上海地区历史上的海陆变迁和河道变迁,关系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上海地方历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关于上海市境各地区的成陆年代,过去由于科学资料缺乏... 上海市位置在长江三角洲伸向海洋的前缘,是广大富饶的长江流域的门户。阐明上海地区历史上的海陆变迁和河道变迁,关系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上海地方历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关于上海市境各地区的成陆年代,过去由于科学资料缺乏,长时期未能作出较为确切的结论。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反动学者,更以形而上学的谬说,歪曲自然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地区 吴淞江 考古发现 上海 华亭县 长江三角洲 河道变迁 上海 港口发展 海岸线
原文传递
上海口音普通话初探 被引量:8
5
作者 汪平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1-66,共16页
0.1 本文说的上海口音普通话就是带上海口音的普通话。(下文有时用【上】代表上海话或上海话语音,用【普】代表普通话或普通话语音)。 0.2 作为初步的探讨,本文只限于讨论上海口音普通话的语音。对说汉语者来说,语音的差别往往是最表面... 0.1 本文说的上海口音普通话就是带上海口音的普通话。(下文有时用【上】代表上海话或上海话语音,用【普】代表普通话或普通话语音)。 0.2 作为初步的探讨,本文只限于讨论上海口音普通话的语音。对说汉语者来说,语音的差别往往是最表面、最敏感、也是最大量的。在研究中,因为语音有系统,也比较地容易接近于穷尽,对调查材料的要求选择性也低一些。我们计划在对语音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后,再进一步探讨词汇、语法。 0.3 本文的材料来自三位发音人,三人都是教师,材料都是讲课录音,方法是在他们正常的讲课时,现场实录,每人一小时(一盒60分钟的磁带)。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材料都是比较连贯的大段谈话,比较集中和自然。就语音来说,声、韵、调各方面的发音比较齐全,也容易取得。缺点是缺乏日常生活内容,尤其看不出词汇特点。但本文只分析语音,不会有什么影响。以后研究词汇、语法特点,将另外补充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语音 困难度 语音对应关系 上海 相似度 参差度 口音 发音 上海 录音材料
下载PDF
上海人刻板印象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春凯 杨立状 +3 位作者 罗娇 刘燕吉 唐菁华 郭秀艳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40-144,共5页
探讨了上海人刻板印象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通过预调查,搜集描述上海人的形容词800个,按出现次数和语义相关性,得到28个刻板形容词。采用自编问卷对685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刻板印象的结构包括负面个性、正面个性和生活方式... 探讨了上海人刻板印象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通过预调查,搜集描述上海人的形容词800个,按出现次数和语义相关性,得到28个刻板形容词。采用自编问卷对685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刻板印象的结构包括负面个性、正面个性和生活方式三个维度;(2)沪籍大学生和非沪籍大学生在三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表现出内群体偏好的倾向;(3)负面个性和正面个性具有稳定性,但生活方式维度随来沪时间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刻板印象 上海 因素分析
下载PDF
“孽债”:大众传媒与外来妹的上海故事——关于电视纪录片《毛毛告状》 被引量:8
7
作者 吕新雨 《天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9,1,共17页
吕新雨近年致力于研究纪录片,出版过《纪录中国——当代中国的新纪录片运动》等著作。这篇文章也是从一部十多年前轰动上海、创下高达36%的高收视率的纪录片《毛毛告状》入手,讨论和研究1980年代以来开始的以民工潮为表现的中国城市与... 吕新雨近年致力于研究纪录片,出版过《纪录中国——当代中国的新纪录片运动》等著作。这篇文章也是从一部十多年前轰动上海、创下高达36%的高收视率的纪录片《毛毛告状》入手,讨论和研究1980年代以来开始的以民工潮为表现的中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以及在时代剧烈变迁中底层小人物的生活与命运。从湖南到上海的打工妹谌孟珍和她的女儿毛毛的故事,至今仍然牵动着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的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媒 电视纪录片 城市与乡村 上海 故事 电视台 外来妹 当代中国 王安忆 新纪录运动
原文传递
城市新移民的媒体使用与人际交往——以“新上海人”抽样调查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周葆华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57,共5页
2009年底,上海发生了一起沸沸扬扬的“团团事件”。事情起因于12月23日上海电台动感101的《音乐早餐》节目,在直播进行中,一位听众给节目热线发了一条短信,内容是:“求你们不要说上海话了,我讨厌你们上海人!”节目主持人晓君将该... 2009年底,上海发生了一起沸沸扬扬的“团团事件”。事情起因于12月23日上海电台动感101的《音乐早餐》节目,在直播进行中,一位听众给节目热线发了一条短信,内容是:“求你们不要说上海话了,我讨厌你们上海人!”节目主持人晓君将该短信念了出来,并即时评论道:“……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以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新移民 上海 抽样调查 际交往 节目主持 媒体 2009年 上海
原文传递
方言、普通话及中国文学南北语言不同论——从上海作家说起 被引量:8
9
作者 郜元宝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8-56,共9页
在上海生活了二十年,我的一个基本观察是,上海人相互“弗作兴开国语”。老辈更甚,在单位学一点,退休扔掉,碰见说普通话的照旧“伊拉阿拉”,不管人家能否听懂。文化人从小学到职场,或与外地人结婚成家,都能讲“上海普通话”或标... 在上海生活了二十年,我的一个基本观察是,上海人相互“弗作兴开国语”。老辈更甚,在单位学一点,退休扔掉,碰见说普通话的照旧“伊拉阿拉”,不管人家能否听懂。文化人从小学到职场,或与外地人结婚成家,都能讲“上海普通话”或标准普通话,聚在一起还是“弗作兴”。方言在方言区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普通话 上海 方言区 中国文学 作家 语言 文化 外地
原文传递
“到底是上海人”与上海城市认同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惠芬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4-113,共10页
20世纪 80~ 90年代开始的上海重振中 ,张爱玲的“到底是上海人”和有关作品曾产生广泛的影响 ,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但其复杂的内涵和背景却并未为人们真正了解。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当前上海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 ,使城市意识和身份认... 20世纪 80~ 90年代开始的上海重振中 ,张爱玲的“到底是上海人”和有关作品曾产生广泛的影响 ,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但其复杂的内涵和背景却并未为人们真正了解。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当前上海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 ,使城市意识和身份认同问题更为突出地呈现出来。张爱玲半世纪前对上海富有个性的描述和表达理应成为我们宝贵的历史资源 ;但将“到底是上海人”认作“与身俱来”的“优越感” ,却多少是一种误读。在上海城市精神重建的今天 ,“到底是上海人”与其说是优越、骄傲的资本 ,毋宁说是反思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上海 城市意识 身份认同
下载PDF
士·娼·优——晚清上海社会生活一瞥 被引量:5
11
作者 许敏 《史林》 CSSCI 1992年第2期53-60,共8页
上海开埠之初,社会文化生活并不十分活跃,所谓“文物寂寂”。租界内,由于华洋隔离,生活比较单调、乏味。而旧县城里,虽然商业已经很兴盛,社会风气却较敦厚质朴、崇尚勤俭,在整个江南地区弥漫的美人名士、
关键词 江南地区 上海 上海开埠 王韬 戏园 上海租界 士大夫 上海社会生活 传教士 科举
下载PDF
城市新移民的媒体形象、表达与标签——上海报纸中的“新上海人”报道内容分析(下)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葆华 吕舒宁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87,共6页
2011年1月21日,上海一知名记者在微博上发了一条帖子:“破案了。杀害普陀区金汤路八旬老夫妇的凶手被抓获。残忍的凶手竟然对80多岁手无寸铁的老人下手!凶手杨某29岁,外地来沪务工,曾到老人家里做装修工。
关键词 上海 城市新移民 媒体形象 报道内容 报纸 标签 名记者 凶手
原文传递
清末上海通商与社会心态变异 被引量:4
13
作者 乐正 《文史哲》 1988年第6期15-22,共8页
对外通商是清末上海崛起的基点与动力,是上海发展的方向与轴线。它使商人成为上海的主角,近代商业意识与文化成为这个特定社会的精神主宰:赢利至上与金钱万能的思想支配着人们的行动,竞争意识与冒险精神得到社会的鼓励,生活方式与消费... 对外通商是清末上海崛起的基点与动力,是上海发展的方向与轴线。它使商人成为上海的主角,近代商业意识与文化成为这个特定社会的精神主宰:赢利至上与金钱万能的思想支配着人们的行动,竞争意识与冒险精神得到社会的鼓励,生活方式与消费心理日益远离传统农业社会的崇俭观念模式,为商人与市民所偏爱的通俗文化逐步兴起而成为一种新潮。对外通商还造成了一个全国范围向上海移民的动向,使上海成为一个移民的社会,这种五方杂居、客籍多于土著的移民社会特征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上海既是本国多元文化的汇聚地,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各种文化之间既相互渗透又相安并存,人们的心态不断游移变异,思维空间日益扩大,商业竞争氖围日趋强化,会馆文化与帮会文化逐渐发达,移民对本体文化开始了重新认同。对外通商带来的社会心态变异过程实质上就是人的近代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中西文化交流 对外通商 通商贸易 近代化 公共租界 社会影响 上海租界 近代上海 资本主义
下载PDF
沙叶新戏剧论 被引量:6
14
作者 余秋雨 《戏剧艺术》 1988年第1期36-41,共6页
1. 社会上,能写剧本的人是很多的。有的人偶而为之,竟也写得不错。这并不奇怪。人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已具备一种朦胧的戏剧意识,就能真诚地构建一种假定性的情境,进行简单的表演。戏剧意识的产生,几乎与音乐意识、舞蹈意识、绘画意识同... 1. 社会上,能写剧本的人是很多的。有的人偶而为之,竟也写得不错。这并不奇怪。人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已具备一种朦胧的戏剧意识,就能真诚地构建一种假定性的情境,进行简单的表演。戏剧意识的产生,几乎与音乐意识、舞蹈意识、绘画意识同步,而大抵先于文学领域的诗歌意识和散文意识。人类的文化教育,常常要磨损甚至消泯这种初始形态的艺术意识,但也有不少人没有全然消泯,在日后许多观剧经验的滋养和促动下,写出或演出一些不坏的戏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世俗性 社会心理 剧作家 观众 审美 上海 上海市民 前期剧作 艺术主张
原文传递
近代上海文化与市民意识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天纲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73-79,共7页
何谓“市民意识”?现在都讲“市民素质”,但比较规范的说法应该是“市民意识”。倘有一个人随地吐痰,最好不要说他“素质不够”,好象他是人群里的次品,这不平等。可以说他缺少“市民意识”,不懂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市民共同体中,要成为其... 何谓“市民意识”?现在都讲“市民素质”,但比较规范的说法应该是“市民意识”。倘有一个人随地吐痰,最好不要说他“素质不够”,好象他是人群里的次品,这不平等。可以说他缺少“市民意识”,不懂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市民共同体中,要成为其中一员来保护环境。另外,“市民意识”是一个可以在中外历史上展的话题,值得讨论。什么是“市民意识”?市民意识来源于“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是西方概念。近年来多有谈论,但它倒不是一个新进“后学”(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意识 市民社会 士大夫 上海文化 市民素质 市民文学 上海 生活方式 知识分子 江南
原文传递
骄傲的皮匠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安忆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08年第3期42-61,共20页
一倘若要说明这块方寸之地为什么属于小皮匠,大约就要涉及这近代城市的发展史了,具体地说来,且又是一些个别的人和事。最初时候,这片地方还是在城市的近郊,外国人在这里开了墓园,
关键词 弄堂 河南 工具箱 上海 麻将 街心花园 地方 衣服 名牌
原文传递
孤傲的“上海人”——上海英侨生活一瞥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和声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44,95,共8页
大英帝国的子民向来以“傲慢”凌世 ,而面对上世纪初的“东亚病夫”,以“上海人”自居的英侨更是“傲”得嚣张。不傲不足以显示其高贵 ,“傲”的背后自有其历史原因。然而 ,傲者必孤 ,孤者必败。这也是其必然的历史宿命。
关键词 上海 英侨 社会生活
下载PDF
移民、他者化与身份认同:电影里再现的上海人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春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4-177,127,共5页
一种文化传统被另一种文化传统所压迫,虽然表层看来是消灭了,实际上却以隐形结构的形式深藏在民间,在新环境中又可以重新得到恢复乃至复活,这种现象可被命名为"近现代传统的复活"。20世纪20年代—30年代上海的资本主义和城市... 一种文化传统被另一种文化传统所压迫,虽然表层看来是消灭了,实际上却以隐形结构的形式深藏在民间,在新环境中又可以重新得到恢复乃至复活,这种现象可被命名为"近现代传统的复活"。20世纪20年代—30年代上海的资本主义和城市文化,在社会主义时期被压制为隐形结构形式,进入90年代以后才得以复活。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各地掀起了"上海怀旧热",主要是针对社会主义时期以前的上海,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而言的。老上海是与安全享用资产阶级空间的欲望相结合,提供给人们一种所谓"改变时间经验,稀释历史性,记忆类似历史感觉的怀旧现象"的"被想象的怀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 他者化 身份认同 上海电影 上海
下载PDF
城市新移民的报道现状、特征与构成--上海报纸中的“新上海人”报道内容分析(上)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葆华 吕舒宁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4-89,共6页
近年来,外地来沪“新上海人”与本地居民的关系问题成为上海市民关注的焦点。不唯上海,由于流动性成为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城市新移民、及其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国内各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议题。
关键词 城市新移民 上海 报道内容 现状 报纸 大城市发展 上海市民 关系问题
原文传递
40年来我国部分出版社发行在50万册以上的图书目录(一) 被引量:5
20
作者 傅惠民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53-67,共15页
为了研究我国40年来出版工作的发展状况,我们在这里为大家提供了这份资料。由于时间仓促,搜集工作很不完整,希望各出版社加以补充。
关键词 中国青年 上海 卫生 文学 民公社 中国共产党历史 共产主义生观 学习 少儿 列夫·托尔斯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