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院校学生思政理论社团在教育改革中的创新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方青 赵娜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48-151,共4页
根据思政课“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原则,以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新时代青年学习社”为例,论述大学生思政理论社团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设大思政育人环境及地方人才培养的实践意义,探索形成符合我省实际、具... 根据思政课“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原则,以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新时代青年学习社”为例,论述大学生思政理论社团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设大思政育人环境及地方人才培养的实践意义,探索形成符合我省实际、具有一定推广意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理论社团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融合育人 大思政课
下载PDF
展馆里的思政课实践探索
2
作者 祝佳佳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5-58,共4页
在当前“大思政课”背景下,以展馆里的思政课程为研究主题,重点对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之博物馆现场教学进行探索,在总结提炼现有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建议,以期为贯彻落实“大思政课”建设要求、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提供... 在当前“大思政课”背景下,以展馆里的思政课程为研究主题,重点对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之博物馆现场教学进行探索,在总结提炼现有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建议,以期为贯彻落实“大思政课”建设要求、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展馆里的思政课程 现场教学
下载PDF
大思政课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探析
3
作者 高玉磊 张绣宇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4年第5期16-21,95,96,共8页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必然要求,二者的协同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必要性。然而,现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协同育人正面临着师资融合联动有...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必然要求,二者的协同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必要性。然而,现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协同育人正面临着师资融合联动有待提升、资源协同机制有待完善、内容重合问题有待优化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因此,需要从主体协同、资源协同、内容协同等方面进一步推进育人机制建设;并在二者有机融合的基础上,从建立稳定协同机制、充实完善教育内容、促进师资交流融合、显隐教育共同作用等视角探索规范且长效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社会实践 思政课实践教学 协同育人
下载PDF
发挥历史主动性上好新时代“大思政课” 被引量:3
4
作者 蔡潇 王雪迪 汪智勇 《决策与信息》 2022年第12期76-84,共9页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用好抗疫经验,上好“大思政课”。建党百年经验的总结和第二个一百年的赶考之路要求思政课适应新时代新特征,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力行、实践与深思。上好“大思政课”首先要厘清思政课文件,把握其本质和精神,...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用好抗疫经验,上好“大思政课”。建党百年经验的总结和第二个一百年的赶考之路要求思政课适应新时代新特征,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力行、实践与深思。上好“大思政课”首先要厘清思政课文件,把握其本质和精神,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思政课文件贯通起来理解;其次,要发挥历史主动性,展示说服践行,将思政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有机融合起来;最后,要善于总结与反思,创新发展提升,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促进内涵式发展,搭好马克思主义学科这个平台,实现党建科研教学的综合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下载PDF
深刻把握“大思政课”的本质要义 被引量:80
5
作者 石书臣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22年第7期104-112,共9页
善用“大思政课”,要以习近平重要指示和有关论述为指导,深刻把握“大思政课”的本质和要义,避免把“大思政课”概念泛化的倾向。“大思政课”的要义在于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大思政课”的育人思维主要体现在大局思维、... 善用“大思政课”,要以习近平重要指示和有关论述为指导,深刻把握“大思政课”的本质和要义,避免把“大思政课”概念泛化的倾向。“大思政课”的要义在于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大思政课”的育人思维主要体现在大局思维、系统思维、历史思维、协同思维等方面。“大思政课”的价值旨归体现在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着力在坚持守正创新、致力讲好道理、促进全面发展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内涵定位 育人思维 价值旨归
原文传递
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育改革的融合理路与实践策略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欣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6-122,共7页
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育改革既是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又是有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方法创新,此举对大国工匠的打造、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制造强国的形成和工匠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都具有极大的价值意蕴。基于共通性的育人价... 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育改革既是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又是有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方法创新,此举对大国工匠的打造、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制造强国的形成和工匠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都具有极大的价值意蕴。基于共通性的育人价值、趋同性的育人目标、耦合性的育人内容、同构性的育人方式和协同性的育人机制之五大融合理路,可为“大思政课”教育改革分别提供必需的行动指南、内容构架、实践导向和运行理路。立足当下高职院校的发展实际,围绕价值导向体系、“三教”改革、产教融合、实训平台革新、企(行)业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探析“大思政课”教育改革的实践策略,分别为其顺利运行提供强有力的“牵引力”“内生力”“外推力”“创新力”和“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思政课 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 工匠精神 融合
下载PDF
“大思政课”的生成逻辑及其实践路向 被引量:16
7
作者 樊明方 淡如冰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6-22,共7页
“大思政课”的产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了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实现学校人才供给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和促进大学生理论知识素养水平与实践能力协调发展的需要。在明确“大思政课”内涵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论逻辑,国... “大思政课”的产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了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实现学校人才供给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和促进大学生理论知识素养水平与实践能力协调发展的需要。在明确“大思政课”内涵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论逻辑,国家发展需求与育人目标相一致的实践逻辑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逻辑三个层面剖析“大思政课”生成的内在逻辑机理。以“大思政课”之“大”为切入点,围绕大视野、大格局与大阵地三个方面探讨“大思政课”实践路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旨在更好地发挥其培根铸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生成逻辑 实践路向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五维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梅纪萍 周建祥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大思政课”概念高度契合“三全育人”的本质要求,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推进作用。长期以来,“三全育人”存在育人与教育教学的割裂、育人有效供给与学生多样需求的失衡、育人面向全体与分类精准施策的矛盾等问题。通过构... “大思政课”概念高度契合“三全育人”的本质要求,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推进作用。长期以来,“三全育人”存在育人与教育教学的割裂、育人有效供给与学生多样需求的失衡、育人面向全体与分类精准施策的矛盾等问题。通过构建以“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队伍育人”五个维度相协同的育人模式,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三全育人 育人模式
下载PDF
“大思政课”背景下红色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张臻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7-40,共4页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强大的思想根基。红色校史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深入挖掘、利用好红色校史文化资源,有利于推动高校“大思政课”走深走实,真正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打造“离学生最近的思政课”,更好...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强大的思想根基。红色校史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深入挖掘、利用好红色校史文化资源,有利于推动高校“大思政课”走深走实,真正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打造“离学生最近的思政课”,更好地发挥红色校史文化立德树人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教学 红色校史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基本内涵、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文斌 孙振超 王洪娇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3-99,共7页
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既需要“大思政课”理念的支撑,也需要兼顾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属性。当前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面临如下难题:一是高职院校“开门办思政”的意识与能力缺乏;二是类型教育特色融入课程不深;三是学生学习热情... 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既需要“大思政课”理念的支撑,也需要兼顾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属性。当前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面临如下难题:一是高职院校“开门办思政”的意识与能力缺乏;二是类型教育特色融入课程不深;三是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不足。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需要发挥校企合作的平台优势,体现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特色,适应高职学生的特殊学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思政课” 职业教育 类型教育
下载PDF
“大思政课”建设的基本内涵、理念提升和机制建立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家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2,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重要命题,教育部等十部门发布《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为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应从拓展“大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重要命题,教育部等十部门发布《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为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应从拓展“大资源”、构建“大体系”、探索“大手段”、融入“大时空”等方面理解“大思政课”的基本内涵,促进“大思政课”教学理念从线性教学转向立体教学、从静态教学转向动态教学、从单一评价转向综合评价等方面提升,同时建立“大思政课”建设素材和教学过程的集显、甄选、嵌合和反馈机制,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发展取得新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内涵 理念 机制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论 被引量:6
12
作者 贺才乐 黄洁萍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2-69,共8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习近平关于协同育人的相关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教育方法论等为理论依据,以构建“大思政”格局、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加快“双一流”建设等为现实依据,对高校思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习近平关于协同育人的相关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教育方法论等为理论依据,以构建“大思政”格局、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加快“双一流”建设等为现实依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协同育人理念普及不够、课程思政体系尚待建立、教育资源尚未有效整合等问题从大理念、大内容、大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整体构建。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协同育人理念,厘清协同育人内容,加强育人队伍、课程思政体系和校内外协同联动等方面的建设,以期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协同育人 “大思政课”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角下高校“劳动+思政”协同育人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及实践逻辑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涛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17-124,共8页
本研究从大思政课的视角,探索构建高校“劳动+思政”协同育人理论逻辑架构,并以实践创新推进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力,以劳育人、以劳育德。从理论逻辑看,从“劳动教育”到“劳动思政”具有内在价值关联和逻辑辩证统一;从历史逻辑看... 本研究从大思政课的视角,探索构建高校“劳动+思政”协同育人理论逻辑架构,并以实践创新推进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力,以劳育人、以劳育德。从理论逻辑看,从“劳动教育”到“劳动思政”具有内在价值关联和逻辑辩证统一;从历史逻辑看,在我国劳动教育萌芽起步、探索成长、平稳发展、创新跃升四个不同发展阶段,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推进,都具有历史传承性,四个阶段呈现出不同但又有内在联系的时代特色和协同发展路径;从实践逻辑看,高校要与时俱进创新优化“劳动+思政”协同育人路径策略,主要从优化“大思政课程”、升级完善“劳动+思政大课堂”、科技创新“大平台”、乡村振兴“大舞台”、用好“大师资”等维度,凸显开门搞思政,突出实践导向,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劳动大课堂相结合,真正发挥协同共育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劳动+思政” 协同育人 大思政课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思政课沉浸式教学探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操菊华 王喜乐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大思政课”是思政课堂延展至社会生活的全新教学理念,思政课沉浸式教学旨在通过营造具有真实感和情境感的学习环境,将学生沉浸于教学环境,将课堂沉浸于社会生活,从而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思政课的学习中。思政课沉浸式教学具有学习情... “大思政课”是思政课堂延展至社会生活的全新教学理念,思政课沉浸式教学旨在通过营造具有真实感和情境感的学习环境,将学生沉浸于教学环境,将课堂沉浸于社会生活,从而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思政课的学习中。思政课沉浸式教学具有学习情感的共鸣性、学习体验的在场感、教学场域的贯通性等特征。在二者的关系上,“大思政课”理念拓展了思政课沉浸式教学的现实场域,思政课沉浸式教学则是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有效途径。立足“大思政课”视域创新推进思政课沉浸式教学,应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深度挖掘思政课沉浸式教学的新内容;应充分依托人工智能激活思政课沉浸式教学的新生态,让思政课“活”起来、“动”起来、“准”起来;应大力拓展思政课沉浸式教学的新场域,将教学场域延伸到校园生活、社会空间和网络空间中。多元举措的实施有助于思政课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有助于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思政课 沉浸式教学
下载PDF
革命纪念馆与高校合作构建“大思政课”的长效运行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崔占龙 孟超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0-107,共8页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通过探索革命纪念馆与高校合作构建“大思政课”的长效运作机制,打通不同单位合作的体制障碍,推动社会资源与高校的合理配置,实现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优化思政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推动...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通过探索革命纪念馆与高校合作构建“大思政课”的长效运作机制,打通不同单位合作的体制障碍,推动社会资源与高校的合理配置,实现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优化思政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推动红色文化更好融入思政课。这不仅有利于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而且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可借鉴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革命纪念馆 高校 运行机制
下载PDF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融入“大思政课”的逻辑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宾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67-70,共4页
在科教兴国战略下,培育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需要,是助力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职业观的现实需要。通过分析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的关系逻辑、价值逻辑... 在科教兴国战略下,培育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需要,是助力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职业观的现实需要。通过分析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的关系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发挥课程“主渠道”作用、实践“底盘”作用、文化“浸染”作用,有助于培育大国工匠、办好思政教育、实现战略目标,使铸魂育人工作走深走实,以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兴国战略 工匠精神 “大思政课” 关系逻辑 价值逻辑 实践逻辑
下载PDF
“大思政课”背景下高职课程思政改革探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菲 《辽宁高职学报》 2023年第3期31-33,75,共4页
在“大思政课”背景下,探索各门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有效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从顶层设计、思想观念、教学应用和实现路径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课程思政改革面临的困境,并从组织领导、转变认识、提升能力、联... 在“大思政课”背景下,探索各门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有效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从顶层设计、思想观念、教学应用和实现路径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课程思政改革面临的困境,并从组织领导、转变认识、提升能力、联动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课程思政 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回归立德树人——“大思政课”知识论省思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玲琳 廖怀高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0-128,共9页
思政课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基于知识论视角的分析,思政课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知识实现效果不理想的情况。知识的建构性吁求其更具学理性,知识的社会性追寻其更具感染力,知识的复杂性呼唤其更具针对性,... 思政课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基于知识论视角的分析,思政课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知识实现效果不理想的情况。知识的建构性吁求其更具学理性,知识的社会性追寻其更具感染力,知识的复杂性呼唤其更具针对性,知识的实践性期待其更具实效性。“大思政课”是在新知与旧知的融合互构中赋能学理性,在空间与时间的联通共享中生发感染力,在知识与信念的转化提升中确证针对性,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增强实效性。新时代“大思政课”关注立德树人,应实现知识供需平衡,以信念构建为内在要求,以“宏微共促”为现实展开,以实践回归为价值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知识论 思政课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赜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健 王喆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8期183-188,共6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大思政课”视域下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助力擘画民族团结进步的“同心圆”、赋能聚势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强磁场”、锤炼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行合一的“硬...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大思政课”视域下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助力擘画民族团结进步的“同心圆”、赋能聚势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强磁场”、锤炼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行合一的“硬拳头”。善用“大思政课”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在分析社会外部环境影响和高校思政课内生动力不足的前提下,聚焦历史与现实、加深理论厚度,实现教学方式与教学表达有机统一、提升课堂温度,构建“引进来”与“走出去”双渠道、拓展实践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大学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校思政课 新时代
下载PDF
“大思政课”:基本意涵、逻辑理据及实践进路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云志 李子玄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大思政课”是在总结我国长期思政课建设经验与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育人新理念与新形态,是新时代我国思政课建设的范式创新与突破。在此态势下,如何科学合理地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时代课题。“大思政课”涉及多方... “大思政课”是在总结我国长期思政课建设经验与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育人新理念与新形态,是新时代我国思政课建设的范式创新与突破。在此态势下,如何科学合理地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时代课题。“大思政课”涉及多方面协同发展,需与现实结合并善用之。本研究基于人学思想的价值性理据、协同理论的内在性理据、系统观念的实践性理据等多维视角,揭明了“大思政课”何以为能的逻辑图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绝非一日之功,需在课堂与社会的平衡中实现教学资源的再造,善用“大课堂”;在专职与兼职的并行中实现师资水平的提升,培养“大师资”;在传统与现代的融通中实现育人空间的重塑,搭建“大平台”;在守正与创新的共容中走向制度体系的规范,维系“大保障”,最终实现“大思政课”理念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基本意涵 逻辑理据 实践进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