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道超声及血清β-HCG、PAPP-A水平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吴淑霞 董文荣 +1 位作者 赵月华 宋文成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10期57-60,共4页
目的探究阴道超声及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在诊断早期异位妊娠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在黄骅市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47例早期异位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异位... 目的探究阴道超声及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在诊断早期异位妊娠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在黄骅市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47例早期异位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异位妊娠组,另选择同期在黄骅市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59例正常早孕孕妇设为宫内早孕组。对比两组孕妇的阴道超声检查结果及血清β-HCG、PAPP-A水平,并对不同检查方法对异位妊娠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宫内早孕组孕妇的血清β-HCG、PAPP-A水平均明显高于异位妊娠组孕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孕妇阴道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阴道超声联合血清β-HCG、PAPP-A检查诊断异位妊娠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阴道超声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β-HCG、PAPP-A水平均可作为协助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指标,通过联合阴道超声能够进一步提升其临床诊断率,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早期异位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超声 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早期异位妊娠
下载PDF
血清P、β-HCG、E2水平联合经阴道B超预测先兆流产安胎结局的意义 被引量:24
2
作者 米艳荣 李晓倩 +2 位作者 张会保 白海艳 张芬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1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孕5周~8周血清孕酮(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雌二醇(E2)水平联合经阴道B超对先兆流产(TA)患者安胎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榆林市中医医院诊治的512例孕5周~8周T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孕5周~8周血清孕酮(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雌二醇(E2)水平联合经阴道B超对先兆流产(TA)患者安胎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榆林市中医医院诊治的512例孕5周~8周T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访安胎结局从443例安胎成功患者中随机选取79例设为成功组,79例安胎失败患者设为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β-HCG及E2水平,统计两组患者阴道B超影像特点及预测安胎结局结果,通过绘制工作曲线(ROC),分析并对比P、β-HCG和E2、阴道B超单独及联合检测对TA患者安胎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成功组患者血清P、β-HCG和E2水平比失败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B超预测安胎成功患者共71例。其中卵黄囊检出62例,卵黄囊≥5mm 45例、<5mm 17例;孕囊着床于宫腔下段8例、中段19例、中段及以上31例。孕囊周围存在不规则无回声暗区55例,其中暗区体积≥15mL 34例、<15mL 21例。随访证实安胎成功69例。阴道B超预测安胎失败87例。其中卵黄囊检出45例,卵黄囊大小≥5mm 14例、<5mm 31例;孕囊着床于宫腔下段49例、中段35例、中段及以上20例;孕囊周围存在不规则无回声暗区42例,其中暗区体积≥1mL 36例、<1mL 6例。随访安胎失败66例。血清P、β-HCG和E2预测安胎结局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4.10ng/mL、19.45mIU/L和385.75pg/mL;P、β-HCG、E2和阴道B超联合检测预测安胎结局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单独检测,且联合检测预测安胎结局的AUC为0.931,高于单独检测。结论与单独应用血清P、β-HCG、E2和阴道B超相比,联合应用4种方法对TA安胎结局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酮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雌二醇 阴道B超 先兆流产 安胎结局
下载PDF
血清孕酮、β-HCG及尿碘水平对早期妊娠先兆流产保胎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海波 王婷 杨达刚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717-72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尿碘水平对早期妊娠先兆流产保胎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06例先兆流产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分为继续妊娠组(n=79)、妊娠失败组(n=27),同期产检的100名健康孕妇作为健康对照组,先兆流产...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尿碘水平对早期妊娠先兆流产保胎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06例先兆流产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分为继续妊娠组(n=79)、妊娠失败组(n=27),同期产检的100名健康孕妇作为健康对照组,先兆流产组孕妇给与常规保胎治疗4周,采集3组孕妇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孕酮、β-HCG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尿碘水平,比较3组孕妇血清孕酮、β-HCG及尿碘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孕酮、β-HCG及尿碘单独或三者联合检测对先兆流产孕妇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先兆流产组孕妇血清孕酮、β-HCG及尿碘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妊娠失败组孕妇血清孕酮、β-HCG及尿碘水平低于继续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P<0.001);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孕酮、β-HCG及尿碘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0.872,当Youden指数最大时,其灵敏度为86.1%,特异度为88.9%,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血清孕酮、β-HCG及尿碘水平对早期妊娠先兆流产孕妇保胎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流产 妊娠结局 孕酮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尿碘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超声RI和ET联合血β-hCG在宫外孕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胡璇 周静 +1 位作者 洪云 汪荣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11期1332-133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 CG)检查在宫外孕中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早期疑似异位妊娠的189例患者,按照术后及病理证实分为正常宫内妊娠组(A组)、宫内妊娠而自然流产组(B组)...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 CG)检查在宫外孕中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早期疑似异位妊娠的189例患者,按照术后及病理证实分为正常宫内妊娠组(A组)、宫内妊娠而自然流产组(B组)和异位妊娠组(C组),分析不同组别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值及β-h CG的变化,子宫内膜参数值包括收缩期最大血流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及阻力指数(RI)。建立ROC曲线分析各超声指标联合β-h CG在宫外孕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A组β-h CG、双层子宫内膜厚度(ET)均显著高于B、C组(t值分别为6.24、4.39、4.66、5.75,均P<0.05),而VS、VD及RI均显著低于B、C组(t值分别为4.36、5.54、5.61、4.71、7.72、6.73,均P<0.05),C组VS、RI、附件区包块大小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5.17、4.61、8.28,均P<0.05)。RI、ET及β-h CG三者联合诊断时,其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3%、98.38%、99.81%、95.16%,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918,优于RI+β-h CG、ET+β-h CG诊断价值(Z=5.541,P=0.025)。结论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厚度、阻力指数联合β-h CG有助于提高早期宫外孕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宫外孕 ROC曲线
下载PDF
胚胎移植后10天血清E_2、P、β-HCG水平对不同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君探 时枚坤 赵淑芹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3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10d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或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对不同周期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本院生殖中心行IVF-ET术376例患者,根据不同移植周期分为三组,A组197例,新鲜周...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10d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或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对不同周期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本院生殖中心行IVF-ET术376例患者,根据不同移植周期分为三组,A组197例,新鲜周期ET;B组97例,冻融胚胎移植(CET)自然周期准备内膜;C组82例,冻融胚胎移植(CET)非自然周期准备内膜。检测三组ET后10d E_2、P、β-HCG水平并应用ROC曲线回顾性分析。结果:(1)三组移植后10d E_2、P、β-HCG水平对临床妊娠均有预测价值,β-HCG的敏感性均高于E_2、P;(2)β-HCG水平的临界值,A组中明显低于其他两组,B组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C组E_2临界值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3)三组移植后10d E_2、P、β-HCG水平对流产和多胎妊娠的预测意义均不大,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低。结论:胚胎移植术后10d血清E_2、P、β-HCG水平对不同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结局均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其敏感性及临界值均不同,β-HCG具有更准确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授精-胚胎移植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孕酮 雌激素 临床妊娠
下载PDF
血清P、PRL联合β-HCG对孕6周~12周先兆流产保胎结局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温明晓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4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P)、催乳素(PRL)、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对孕6周~12周先兆流产保胎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浙江省中医院诊治的260例孕6周~12周先兆流产患者和同期进行产检的220例孕6周~12周健康...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P)、催乳素(PRL)、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对孕6周~12周先兆流产保胎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浙江省中医院诊治的260例孕6周~12周先兆流产患者和同期进行产检的220例孕6周~12周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将260例孕6周~12周先兆流产患者设为患病组,将220例孕6周~12周健康孕妇设为健康组,比较两组成员血清P、PRL和β-HCG水平。患病组患者实施对症治疗,根据保胎结局将其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PRL和β-HCG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P、PRL和β-HCG水平与孕6周~12周先兆流产保胎结局的关系。结果患病组孕<8周、孕8周~9周、孕>10周患者血清P、PRL、β-HCG水平均相应低于健康组成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病组孕<8周、孕8周~9周、孕>10周患者中,保胎成功组患者血清P、PRL、β-HCG水平均高于相应保胎失败组患者(均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高龄、血清P降低、血清PRL降低、血清β-HCG降低、每天睡眠时间<8h、用药依从性不佳均是先兆流产孕<8周、孕8周~9周、孕>10周先兆流产患者保胎结局失败的危险因素(OR=4.121、4.840、5.942、5.328、4.406、3.931,均P<0.05;OR=3.274、3.838、5.023、4.697、3.931、3.184,均P<0.05;OR=2.646、3.040、3.951、4.063、3.662、2.852,均P<0.05)。结论孕6周~12周先兆流产患者血清P、PRL和β-HCG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孕妇,且高龄、血清P降低、血清PRL降低、血清β-HCG降低、每天睡眠时间<8h、用药依从性不佳均是其保胎失败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酮 催乳素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先兆流产 保胎结局
下载PDF
双宝煎剂对先兆流产患者内分泌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艳青 陈璐 +1 位作者 傅金英 杨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95-199,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双宝煎剂对血清孕酮(progestone,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NF-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含量的影响,以及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探... 目的:通过观察双宝煎剂对血清孕酮(progestone,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NF-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含量的影响,以及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探讨双宝煎剂对患者内分泌及细胞因子的影响,从母胎免疫调控及内分泌角度探讨双宝煎剂的安胎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以2013年4月—2013年11月在河南省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40例确诊为先兆流产的患者,采用SAS 8.2统计软件产生的随机分组表,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70例),西药组(70例)。中药组给予双宝煎剂量口服,西药组给予口服地屈孕酮和肌注HCG针。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P,β-HCG的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NF-γ,IL-2,IL-4,IL^(-1)0的浓度。结果:中药组血清中P,β-HCG含量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血清中IL-4,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INF-γ,IL-2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双宝煎剂能明显改善先兆流产患者内分泌激素及细胞因子的水平,极大地提高了保胎成功率,进一步论证了固肾安胎是中医治疗先兆流产的大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流产 内分泌 双宝煎剂 血清孕酮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原文传递
联合检测β-hCG、P及ET对早期异位妊娠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红静 方美群 吴筱花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第5期629-632,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人绒毛膜性腺激素(β-hCG)、孕酮(P)及子宫内膜厚度(ET)联合检测在不明位置妊娠(PUL)早期异位妊娠(EP)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至12月在永康市中医院就诊的68例早期EP患者(观察组)和72例正常宫内妊娠者(对... 目的分析血清人绒毛膜性腺激素(β-hCG)、孕酮(P)及子宫内膜厚度(ET)联合检测在不明位置妊娠(PUL)早期异位妊娠(EP)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至12月在永康市中医院就诊的68例早期EP患者(观察组)和72例正常宫内妊娠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β-hCG、P水平及ET,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β-hCG、P及ET在早期EP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β-hCG及P水平、ET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8.734、16.995、7.967,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β-hCG对EP的预测价值最高(73.5%),P预测价值最低(66.2%)。血清β-hCG为4 890.4mIU/mL、P为30.19nmol/L、ET为16mm可分别作为预测诊断EP的临界值。不同指标联合时对EP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三项联合预测价值最高(97.1%)。结论血清β-hCG、P及ET联合检测在PUL早期EP患者中具有突出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绒毛膜性腺激素 孕酮 子宫内膜厚度 不明位置妊娠 异位妊娠
下载PDF
雌二醇、孕酮及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丘佳兰 何增辉 钟灵霞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6期735-736,共2页
目的探讨雌二醇(E2)、孕酮(P)以及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中的价值。方法96例早期妊娠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分成两组,46例未发生先兆流产者设为研究组,50例发生早期先兆流产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孕周的... 目的探讨雌二醇(E2)、孕酮(P)以及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中的价值。方法96例早期妊娠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分成两组,46例未发生先兆流产者设为研究组,50例发生早期先兆流产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孕周的血清P、β-HCG、E2水平。结果研究组孕3周、孕5周、孕7周、孕9周的血清P水平、β-HC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3周的血清E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孕5周、孕7周、孕9周的血清E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β-HCG及E2对于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的发生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先兆流产 雌二醇(E2) 孕酮(P)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下载PDF
活血消癥汤联合西药治疗宫外孕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珊珊 郑颖 +1 位作者 刘玮 姚慕崑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6期72-74,共3页
目的:观察活血消癥汤联合西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片合注射用甲氨蝶呤治疗,同时给予抗炎、止血等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消癥汤。统... 目的:观察活血消癥汤联合西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片合注射用甲氨蝶呤治疗,同时给予抗炎、止血等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消癥汤。统计并比较2组保守治疗成功率,记录2组包块消失、腹痛消失、阴道出血停止及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保守治疗成功率为88.33%,高于对照组的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包块消失、腹痛消失、阴道出血停止及血β-HCG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活血消癥汤联合西药治疗宫外孕,能进一步促进包块消散和血β-HCG恢复,减轻疼痛和控制阴道出血,提高保守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外孕 中西医结合疗法 活血消癥汤 米非司酮片 注射用甲氨蝶呤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原文传递
早期血清β-hCG对卵裂期胚胎或囊胚移植后妊娠结局的预测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婉珊 李婷婷 +1 位作者 郭映纯 方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6-893,共8页
【目的】比较卵裂期胚胎及囊胚移植后早期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 CG)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6月至2015年5月共2 421个在本中心行IVF-ET后临床确认宫内单胎妊娠的患者周期... 【目的】比较卵裂期胚胎及囊胚移植后早期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 CG)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6月至2015年5月共2 421个在本中心行IVF-ET后临床确认宫内单胎妊娠的患者周期的数据。比较分析卵裂期胚胎移植后14 d的血清β-h CG值及囊胚移植后12 d的血清β-h CG值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对于临床确认宫内妊娠的患者,囊胚移植组的早期β-h CG水平高于卵裂期胚胎移植组(687 U/L vs503 U/L)。根据妊娠结局分组后,这种差异同样存在于自然流产、继续妊娠(OP)及活产(LB)的患者中。根据新鲜或冷冻移植分组后,这种差异仅在冷冻移植组中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冷冻卵裂期胚胎移植的患者,以β-h CG>475 U/L作为活产的预测值(灵敏度79.0%,特异度61.3%)。对于冷冻囊胚移植的患者,以β-h CG>575 U/L作为活产的预测值(灵敏度74.9%,特异度59.2%)。【结论】冷冻移植周期中,囊胚移植的早期血清β-h CG值高于卵裂期胚胎。移植胚胎时期不同,应用早期血清β-h CG值预测妊娠结局的预测值也不同。囊胚或卵裂期胚胎移植后的早期血清β-h CG值均能有效预测活产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卵裂期胚胎 囊胚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补肾益气方联合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自然流产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喻茂娟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5期85-87,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方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自然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雌二醇(E_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黄体功能不全所致自然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及中...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方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自然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雌二醇(E_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黄体功能不全所致自然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中药组给予补肾益气方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给予补肾益气方治疗时额外肌肉注射黄体酮。中药组和中西医联合组均连续用药3月。观察3组血清β-HCG、P、E_2水平的变化,比较3组足月分娩率。结果:孕1月,3组血清β-HCG、P及E_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2月,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血清β-HCG、P及E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3项指标水平均高于中药组(P<0.05)。孕3月,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血清β-HCG、P及E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组3项指标水平均高于中药组(P<0.05)。对照组足月分娩率62.5%(25/40),中药组足月分娩率82.5%(33/40),中西医结合组足月分娩率90.0%(36/40)。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的足月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补肾益气方联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自然流产,可提高孕妇血清中的β-HCG、P及E_2水平,有较好的保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流产 黄体功能不全 补肾益气方 黄体酮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孕酮(P) 雌二醇(E2)
原文传递
IMP3在高龄葡萄胎及侵蚀性葡萄胎孕妇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雪霞 张丽娟 +9 位作者 张梅娜 常海丽 杨敏 赵敏英 董静 张娜 宋洁 刘玉娜 刘莉 谢祯芳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 RNA结合蛋白3(IMP3)在40岁以上高龄葡萄胎(HM)及侵蚀性葡萄胎(IHM)孕妇中的表达。方法:回顾性选取103例40岁以上HM患者清宫术后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和88例IHM经化疗行子宫切除术石蜡包埋组织标本,按照患者组...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 RNA结合蛋白3(IMP3)在40岁以上高龄葡萄胎(HM)及侵蚀性葡萄胎(IHM)孕妇中的表达。方法:回顾性选取103例40岁以上HM患者清宫术后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和88例IHM经化疗行子宫切除术石蜡包埋组织标本,按照患者组织标本中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 CG)水平的不同,将HM标本分为观察组(β-h CG>2×10~5 m IU/ml,67例)和对照组(β-h CG<2×10~5 m IU/ml,36例);将IHM标本分为观察2组(β-h CG>2×10~5 m IU/ml,52例)和对照2组(β-h CG<2×10~5 m IU/ml,3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IMP3在两组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HM的恶化进展及IHM的病情诊疗效果,评估其预后评分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IMP3的阳性表达率为35.82%(24/67),IHM的恶变率为66.67%;IMP3阴性表达者恶变为IHM的恶变率为18.60%,IMP3的阳性表达与IMP3阴性表达的恶变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77,P<0.05)。对照组IMP3的阳性表达率为8.33%;IMP3阳性表达者恶变为IHM的恶变率为100%,IMP3阴性表达者恶变为IHM的恶变率为21.21%;IMP3的阳性表达与IMP3阴性表达的恶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P<0.05)。两组IMP3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8,P<0.05)。化疗前观察2组IMP3的阳性表达率为94.23%,化疗后阳性表达率为82.69%。对照2组化疗前IMP3的阳性表达率为77.78%(28/36),化疗后IMP3的阳性表达率为58.33%(21/36),两组化疗前和化疗后IMP3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68,χ~2=6.364;P<0.05)。结论:在高龄孕妇中血清β-h CG水平>2×10~5 m IU/ml的IMP3阳性率较高,是HM发生局部转移和(或)远处转移有关的高危因素,且IMP3表达阳性者发展为IHM率高,可通过检测IMP3在HM的表达判断HM恶化程度,可将IMP3作为检测HM发生局部转移和(或)远处转移的分子标志物。在IHM中,化疗后IMP3阳性率较化疗前均有下降,但患者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 表达 葡萄胎 侵蚀性葡萄胎 免疫组化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化疗 子宫切除
下载PDF
血清β-HCG和孕酮血清水平在宫外孕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牟燕 唐波 吴金虹 《交通医学》 2018年第4期327-329,共3页
目的:通过ROC曲线分析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孕酮对宫外孕的诊断价值及相关临界值确定,增加临床可操作性。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诊治的12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有宫外孕将孕妇分为两个组,对照组64例... 目的:通过ROC曲线分析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孕酮对宫外孕的诊断价值及相关临界值确定,增加临床可操作性。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诊治的12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有宫外孕将孕妇分为两个组,对照组64例为正常孕妇,观察组64例为宫外孕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血清β-HCG和孕酮水平,利用ROC曲线分析血清β-HCG和孕酮对宫外孕诊断准确性和临界值。结果:(1)两组间血清β-HCG和孕酮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β-HCG和孕酮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2)β-HCG曲线下面积为0.914,而孕酮曲线下面积为0.835,两个指标曲线下面积均有意义(P<0.05),β-HCG临界值为762 IU/L,敏感率为85.00%,特异率为80.00%。孕酮临界值为8.15 ng/mL,敏感率为60.00%,特异率为92.30%。结论:宫外孕患者血清β-HCG和孕酮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孕妇,两个指标对宫外孕鉴别有良好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孕酮 宫外孕 诊断准确性
下载PDF
超声联合β-hCG对胎膜早破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昌钊 符俊娟 +1 位作者 符叶柳 吴青京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10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超声检测宫颈角(UCA)联合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对孕妇胎膜早破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海南省妇幼保健院超声科做超声检查的147例疑似胎盘早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研究组,采用经阴道... 目的探讨早期超声检测宫颈角(UCA)联合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对孕妇胎膜早破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海南省妇幼保健院超声科做超声检查的147例疑似胎盘早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研究组,采用经阴道超声、β-hCG对其进行诊断。另选取同期海南省妇幼保健院超声科接收的100例正常孕妇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血清β-hCG水平,并应用Kappa检查分析超声联合β-hCG诊断胎膜早破的临床价值。结果147例疑似胎盘早剥患者中经临床诊断共有122例确诊为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发生率为82.99%(122/147)。其中足月胎膜早破(≥37周)与早产胎膜早破(<37周)分别为42.62%(52/122)和57.38%(70/122)。UCA>90°预测分娩<37周发生胎膜早破灵敏度为82.2%,特异度为52.6%,UCA>90°预测分娩≥37周发生胎膜早破的灵敏度为72.5%,特异度71.2%。β-hCG≥2.48 ng/mL时预测<37周胎膜早破灵敏度为71.6%,特异度为74.7%;β-hCG≥2.48 ng/mL时预测≥37周胎膜早破灵敏度为72.5%,特异度70.9%,超声联合血清β-hCG诊断胎膜早破灵敏度及特异性度别为91.2%和92.5%。结论超声联合血清β-hCG检测孕妇胎膜早破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胎膜早破诊断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超声检查 胎膜早破 妊娠结局 宫颈角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下载PDF
人绒毛膜癌JAR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16
作者 崔莹 刘镭 +3 位作者 许倩 鲁艳杰 李玉红 范文静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建立人绒毛膜癌JAR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12只雌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裸鼠皮下注射绒癌JAR细胞悬液建立移植瘤模型,正常对照组相同部位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记录成瘤率、肿瘤直径... 目的:建立人绒毛膜癌JAR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12只雌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裸鼠皮下注射绒癌JAR细胞悬液建立移植瘤模型,正常对照组相同部位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记录成瘤率、肿瘤直径及裸鼠的生存时间;采用HE染色法观察模型组移植瘤组织及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SP法观察模型组移植瘤组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裸鼠血清β-HCG的水平。结果:模型组8只裸鼠全部成瘤,成瘤率为100%。裸鼠带瘤生存时间为(24.75±3.41)天。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移植瘤组织大量滋养细胞增生伴有出血坏死,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大且深染;主要脏器未见转移。模型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有β-HCG蛋白的阳性表达;模型组裸鼠血清β-HC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绒癌JAR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可为绒癌的研究提供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癌 裸鼠 移植瘤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下载PDF
孕妇年龄、孕周、体重、吸烟、产次对孕妇甲胎蛋白和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树玉 兰永连 +2 位作者 吕巍 王昕 贾婵维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孕中期孕妇年龄、孕周、体重、吸烟、产次对血清筛查Down’s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法、使用甲胎蛋白(AFP)、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定量法检测5274例孕中期(14~20周)孕妇血清中AFP和β"HCG的浓度,... 目的探讨孕中期孕妇年龄、孕周、体重、吸烟、产次对血清筛查Down’s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法、使用甲胎蛋白(AFP)、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定量法检测5274例孕中期(14~20周)孕妇血清中AFP和β"HCG的浓度,综合分析孕妇年龄、孕周、体重因素对孕妇血清AFP和β"HCG的影响。结果①筛查的阳性率为7.2%,灵敏度(真阳性率)为83.3%,特异度(真阴性率)为93.0%,假阴性率为16.7%,假阳性率为7.0%。②血清AFP值在<30岁的孕妇,随年龄增加有增加趋势,而在≥30岁的孕妇,则随年龄增加有降低趋势;血清β"HCG浓度均值在<29岁的孕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29岁的孕妇,则随年龄增加而降低;③血清β"HCG浓度均值在<80kg孕妇组各体重段的β"HCG值(MoM)与体重呈线性负相关;在≥80kg孕妇组MoM值不进一步降低,反而升高。④吸烟组血清AFP值、β"HCG值有增加趋势,并随产次增加有下降趋势。结论①孕妇血清中AFP和β"HCG值与孕妇年龄、体重、孕周密切相关,因此在血清筛查Down’s综合征时,要求准确相对上述各因素。②≥35岁组比<35岁组MoM值减少8.5%,会造成筛查假阴性率增加,建议≥35岁高龄孕妇直接行羊水染色体检查。③吸烟史、既往产史与血清AFPMoM值及β"HCGMoM均值虽存在变化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氏综合征筛查 甲胎蛋白 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索
下载PDF
血清PAPP-A、β-HCG检测联合超声NT在孕早期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周念 蔡甜 +2 位作者 李敏仪 吴宝连 杜燕娇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0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妊娠相关蛋白(PAPP-A)、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联合超声颈项透明层(NT)检测在孕早期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于我院产科门诊进行产检的1987例孕早期孕妇的血清学DS筛查结果和超声NT结果... 目的分析血清妊娠相关蛋白(PAPP-A)、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联合超声颈项透明层(NT)检测在孕早期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于我院产科门诊进行产检的1987例孕早期孕妇的血清学DS筛查结果和超声NT结果,并对各方法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血清学筛查的高风险率为7.20%,NT筛查的高风险率为6.04%,联合筛查的高风险率为2.01%,所有高风险孕妇中最终有16例胎儿确诊为DS。联合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和约登指数均高于单一筛查,联合筛查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均低于单一筛查。结论血清PAPP-A、β-HCG检测联合超声NT检测在孕早期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诊断效率更高且能有效的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相关蛋白(PAPP-A)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颈项透明层(NT) 唐氏综合征(DS)
原文传递
加味生化汤联合益母草颗粒治疗产后胎盘残留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玉梅 徐秋云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3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生化汤联合益母草颗粒治疗产后胎盘残留的效果。方法:选择产后胎盘残留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益母草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生化汤,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子宫... 目的:观察加味生化汤联合益母草颗粒治疗产后胎盘残留的效果。方法:选择产后胎盘残留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益母草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生化汤,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子宫内膜厚度、胎盘残留面积、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阴道流血时间、治愈时间均长于观察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加味生化汤联合益母草颗粒治疗产后胎盘残留,可以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加速患者康复,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残留 加味生化汤 益母草颗粒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原文传递
单剂量甲氨蝶呤治疗低水平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丽 刘宝 池余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19-1423,共5页
目的:分析单剂量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对低水平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输卵管妊娠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2月重庆... 目的:分析单剂量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对低水平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输卵管妊娠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14例血清β-hCG低于1500 IU/L,且采用单剂量MTX杀胚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80例血清β-hCG为1000~1500 IU/L而直接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将单剂量MTX杀胚治疗的患者按照初始治疗前血清β-hCG高低分为3个亚组:A组(β-hCG<500 IU/L)、B组(500 IU/L≤β-hCG<1000 IU/L)、C组(1000 IU/L≤β-hCG<1500 IU/L),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其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1)3组单剂量MTX治疗患者治疗前包块大小、盆腔积液深度及住院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及中转手术率最高,初次治疗成功率最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住院费用、中转手术率及初次治疗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二次杀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清β-hCG首次降至正常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最短,C组最长。(2)血清β-hCG在1000~1500 IU/L者,手术治疗组盆腔积液深度较单剂量MTX治疗组深、包块较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及血清β-hCG降至正常时间较单剂量MTX治疗组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剂量MTX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间的年龄、盆腔积液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β-hCG水平及包块大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1000IU/L≤血清β-hCG<1500 IU/L(OR=3.714,95%CI=1.439~9.583)、包块>3.5 cm(OR=3.022,95%CI=1.298~7.037)是单剂量MTX杀胚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妊娠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甲氨蝶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