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监测CA125、β-HCG在先兆流产保胎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谢楠楠 孙轶贞 +2 位作者 陈尤佳 钟乔华 吴素芳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通过联合监测孕妇的血清(CA125)、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探讨其水平在先兆流产保胎中的影响与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保胎治疗的116名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自然流产、继续妊娠这两种结局,分为流产组... 目的通过联合监测孕妇的血清(CA125)、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探讨其水平在先兆流产保胎中的影响与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保胎治疗的116名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自然流产、继续妊娠这两种结局,分为流产组(32例)和妊娠组(84例),同时选择68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对象,3组均进行血清CA125(KU/L)、β-HCG(IU/L)含量检测,分析其对先兆流产的影响作用。结果流产组与妊娠组孕妇的血清CA125值分别为55.72±16.33KU/L、33.88±9.17KU/L,二者均比对照组(24.72±6.53)KU/L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流产组及妊娠组的β-h CG值分别为5699.13±1 439.05IU/L、43 002.88±10 615.50IU/L,与对照组的β-h CG值(90 830.13±14 701.94IU/L)比较,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孕妇的CA125值和β-HCG值是负相关关系。先兆流产孕妇血清CA125持续升高并出现β-HCG明显降低,提示存在先兆流产的不良结局,临床要加强这两项指标的监测,以实施及时的保胎治疗,改变妊娠结局,提高先兆流产保胎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流产 β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 糖类抗原125(CA125)
下载PDF
术后β-hCG下降程度在剖宫产瘢痕妊娠初次治疗中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沈逸筠 闫晋宇 +1 位作者 李松岳 黄丽丽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5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探讨术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程度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初次治疗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9年9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的CS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诊断为CSP,初次治疗后失败需再次处理的66... 目的:探讨术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程度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初次治疗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9年9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的CS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诊断为CSP,初次治疗后失败需再次处理的66例为观察组,1:4匹配在此期间初次治疗成功的CSP患者258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后β-hCG下降程度。结果:两组术后β-hCG下降程度分别为(60.3±14.2)%、(67.9±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8、-3.90,P<0.05)。ROC分析曲线显示术后β-hCG水平下降程度最佳临界值为66.6%,诊断CSP治疗失败的敏感度为68.2%,特异度为57.8%。结论:术后β-hCG水平下降百分比<66.6%,提示可能需再行补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瘢痕妊娠 β-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 预后
下载PDF
寿胎丸内服+益肾保胎膏穴位贴敷联合黄体酮+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肾虚)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马素敏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4期19-22,共4页
[目的]观察寿胎丸内服+益肾保胎膏穴位贴敷联合黄体酮+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肾虚)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2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6例黄体酮,20mg/次,1次/d,肌注;地屈孕酮,2次/d,10mg/次。治疗... [目的]观察寿胎丸内服+益肾保胎膏穴位贴敷联合黄体酮+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肾虚)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2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6例黄体酮,20mg/次,1次/d,肌注;地屈孕酮,2次/d,10mg/次。治疗组46例寿胎丸(续断、菟丝子、桑寄生、地榆炭各10g,枸杞子5g,白芍20g,杜仲盐10g,太子参、黄芩、紫苏梗各10g,砂仁、甘草炙各3g,阿胶2g)。1剂/d,水煎1000mL,早晚口服;益肾保胎膏(菟丝子、桑寄生、续断各10g,阿胶5g,太子参、党参、黄芩、砂仁各10g),研磨细粉加蜂蜜调成膏状,医用胶布蘸取适量贴敷肾俞、足三里,1次/d;黄体酮+地屈孕酮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3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中医症候积分、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激素(P)、雌二醇(E2)、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13%;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1.7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候积分两组均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激素(P)、雌二醇(E2)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寿胎丸内服+益肾保胎膏穴位贴敷联合黄体酮+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肾虚),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流产 肾虚 寿胎丸 益肾保胎膏 穴位贴敷 黄体酮 地屈孕酮 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 (P) 雌二醇(E2) 中药复方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孕早期血清学联合超声NT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源 刘迎平 阮焱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13期3097-3098,共2页
目的探讨孕早期血清学筛查联合超声检测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NT)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作用,比较不同筛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临床提供更经济、有效的筛查方案。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2017年3月31日在该院产检的单胎孕妇500... 目的探讨孕早期血清学筛查联合超声检测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NT)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作用,比较不同筛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临床提供更经济、有效的筛查方案。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2017年3月31日在该院产检的单胎孕妇500例为研究对象,超声确定孕周,于孕11~13^(+6)周行超声NT测量,并联合孕妇血清PAPP-A、β-h CG水平评定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对筛查高风险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并追访新生儿情况。结果NT筛查异常14例,其中8例胎儿染色体异常,NT正常的孕妇中胎儿染色体异常2例,NT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97%,阳性预测值为36%,阴性预测值为100%,Youden Index为0.77;孕早期血清学筛查高危11例,其中9例胎儿染色体异常,血清学筛查低风险孕妇中胎儿染色体异常2例,孕早期血清学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的灵敏度为82%,特异度为97%,阳性预测值为45%,阴性预测值为100%,Youden Index为0.79。两者联合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99%,阳性预测值为73%,阴性预测值为100%,Youden Index为0.79,3种筛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期血清学筛查及超声NT筛查是预测胎儿染色体异常和不良妊娠结局的有效方法,是有创性产前诊断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透明组织厚度(NT) 妊娠相关蛋白A(PAPP-A) 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 唐氏综合征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血清PAPP-A、β-HCG检测联合超声NT在孕早期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念 蔡甜 +2 位作者 李敏仪 吴宝连 杜燕娇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0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妊娠相关蛋白(PAPP-A)、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联合超声颈项透明层(NT)检测在孕早期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于我院产科门诊进行产检的1987例孕早期孕妇的血清学DS筛查结果和超声NT结果... 目的分析血清妊娠相关蛋白(PAPP-A)、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联合超声颈项透明层(NT)检测在孕早期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于我院产科门诊进行产检的1987例孕早期孕妇的血清学DS筛查结果和超声NT结果,并对各方法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血清学筛查的高风险率为7.20%,NT筛查的高风险率为6.04%,联合筛查的高风险率为2.01%,所有高风险孕妇中最终有16例胎儿确诊为DS。联合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和约登指数均高于单一筛查,联合筛查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均低于单一筛查。结论血清PAPP-A、β-HCG检测联合超声NT检测在孕早期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诊断效率更高且能有效的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相关蛋白(PAPP-A) 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 颈项透明层(NT) 唐氏综合征(DS)
原文传递
加味生化汤联合益母草颗粒治疗产后胎盘残留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玉梅 徐秋云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3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生化汤联合益母草颗粒治疗产后胎盘残留的效果。方法:选择产后胎盘残留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益母草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生化汤,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子宫... 目的:观察加味生化汤联合益母草颗粒治疗产后胎盘残留的效果。方法:选择产后胎盘残留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益母草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生化汤,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子宫内膜厚度、胎盘残留面积、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阴道流血时间、治愈时间均长于观察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加味生化汤联合益母草颗粒治疗产后胎盘残留,可以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加速患者康复,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残留 加味生化汤 益母草颗粒 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
原文传递
联合筛查在预测早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宿仕萍 袁幼红 +2 位作者 吴嫒嫒 乔福元 余俊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2490-2492,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筛查在早产预测中的应用。方法:检测孕妇宫颈阴道分泌物中胎儿纤连蛋白(fFN)、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含量以及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数量(WBC),并利用Herrera模型进行调... 目的:探讨联合筛查在早产预测中的应用。方法:检测孕妇宫颈阴道分泌物中胎儿纤连蛋白(fFN)、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含量以及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数量(WBC),并利用Herrera模型进行调查。结果:早产组孕妇fFN、β-HCG、IGFBP-1、血CRP、WBC较足月产组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fFN、IGFBP-1及β-HCG 3项指标联合对早产的预测准确度为91.2%,敏感度为91.7%,特异性为90.7%,阳性预测值为89.8%,阴性预测值为92.5%。另外焦虑和社会经济状况差与早产有明显关系。结论:孕妇宫颈阴道分泌物fFN、β-HCG及IGFBP-1联合筛查对早产预测的准确度较高,此外孕妇的焦虑情绪也与早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联合筛查 胎儿纤连蛋白(fFN) 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 胰岛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原文传递
活血消癥汤联合西药治疗宫外孕临床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高珊珊 郑颖 +1 位作者 刘玮 姚慕崑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6期72-74,共3页
目的:观察活血消癥汤联合西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片合注射用甲氨蝶呤治疗,同时给予抗炎、止血等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消癥汤。统... 目的:观察活血消癥汤联合西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片合注射用甲氨蝶呤治疗,同时给予抗炎、止血等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消癥汤。统计并比较2组保守治疗成功率,记录2组包块消失、腹痛消失、阴道出血停止及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保守治疗成功率为88.33%,高于对照组的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包块消失、腹痛消失、阴道出血停止及血β-HCG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活血消癥汤联合西药治疗宫外孕,能进一步促进包块消散和血β-HCG恢复,减轻疼痛和控制阴道出血,提高保守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外孕 中西医结合疗法 活血消癥汤 米非司酮片 注射用甲氨蝶呤 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
原文传递
SCAG、CA125、β-HCG、CA199联合检测在宫颈癌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董赞妙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1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索肿瘤标记物鳞癌抗原(SCCA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CA125和CA199联合测定对宫颈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余姚市第四人民医院妇科并被诊断为宫颈癌的患者120名,诊断为良性宫颈肿瘤的病... 目的:探索肿瘤标记物鳞癌抗原(SCCA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CA125和CA199联合测定对宫颈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余姚市第四人民医院妇科并被诊断为宫颈癌的患者120名,诊断为良性宫颈肿瘤的病人120名以及健康人120名,对他们的鳞癌抗原(SCCA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CA125和CA199进行测定,分析单一测定和全部指标测定所得数据的阳性率、敏感程度和正确程度。结果:宫颈癌组病人血液中的SCCAg、CA125、β-HCG、CA199浓度明显高于宫颈良肿瘤组和健康组;宫颈良性肿瘤组中患者血液中的的SCCAg、CA125、β-HCG、CA199的浓度与健康组相比较,P> 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宫颈癌组各指标阳性检测率明显高于健康组,同时,低于联合检测阳性检测率;宫颈良性肿瘤组与健康组各指标阳性率比较,P> 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指标阳性检测率明显低于联合检测阳性检测率。联合指标测敏感性和准确性明显高于单一指标测定,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宫颈癌的诊断中应用肿瘤标志物SCCAg、CA125、β-HCG、CA199联合检测所得结果更加准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鳞癌抗原(SCCAg) 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 CA125 CA199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联合甲氨蝶呤对异位妊娠患者血β-HCG水平及术后妊娠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月霞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487-489,共3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联合甲氨蝶呤对异位妊娠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及术后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 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联合甲氨蝶呤对异位妊娠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及术后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病灶注射甲氨蝶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β-HCG水平及术后妊娠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3%vs 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β-HC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β-HCG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β-HC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宫内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vs 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降低患者血β-HCG水平,提高患者术后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 腹腔镜手术 甲氨蝶呤 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 术后妊娠
下载PDF
三维超声结合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残角子宫妊娠孕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春苗 李爱华 吕立威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2期54-57,共4页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结合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在残角子宫妊娠孕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经超声或手术病理诊断的10例残角子宫妊娠患者纳入残角子宫妊娠组,选取同期孕检正常的35名宫内妊娠者纳入正常子宫妊娠组,对两组分...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结合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在残角子宫妊娠孕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经超声或手术病理诊断的10例残角子宫妊娠患者纳入残角子宫妊娠组,选取同期孕检正常的35名宫内妊娠者纳入正常子宫妊娠组,对两组分别采用血清β-hCG检测、三维超声检查和两者联合检测的3种方法进行残角子宫妊娠检测,比较两组血清β-hCG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和3种方法检测残角子宫妊娠的准确率。结果:残角子宫妊娠组血清β-hCG平均水平低于正常子宫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72,P<0.05);残角子宫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平均水平低于正常子宫妊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55,P<0.05);联合检测残角子宫妊娠的准确率高于血清β-hCG检测和三维超声单独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561,x^(2)=10.956;P<0.05)。结论:三维超声检查方法操作简单、便捷,与血清β-hCG联合检查,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可预防子宫破裂、不必要的引产及后期胎儿死亡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 血清β-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 残角子宫妊娠
下载PDF
补肾益气方联合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自然流产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喻茂娟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5期85-87,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方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自然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雌二醇(E_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黄体功能不全所致自然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及中...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方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自然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雌二醇(E_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黄体功能不全所致自然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中药组给予补肾益气方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给予补肾益气方治疗时额外肌肉注射黄体酮。中药组和中西医联合组均连续用药3月。观察3组血清β-HCG、P、E_2水平的变化,比较3组足月分娩率。结果:孕1月,3组血清β-HCG、P及E_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2月,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血清β-HCG、P及E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3项指标水平均高于中药组(P<0.05)。孕3月,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血清β-HCG、P及E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组3项指标水平均高于中药组(P<0.05)。对照组足月分娩率62.5%(25/40),中药组足月分娩率82.5%(33/40),中西医结合组足月分娩率90.0%(36/40)。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的足月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补肾益气方联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自然流产,可提高孕妇血清中的β-HCG、P及E_2水平,有较好的保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流产 黄体功能不全 补肾益气方 黄体酮 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 孕酮(P) 雌二醇(E2)
原文传递
双酚A对人早孕绒毛组织结构及β-HCG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强 朱洪 +2 位作者 吴丹梅 谈顺 张毅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研究双酚A(BPA)水平与人早孕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分泌功能的关系,探讨BPA对绒毛组织可能带来的影响。[方法]以40例早期妊娠(6~8周)的新鲜绒毛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BPA:A组为1000×10-6g/L,B组为500&... [目的]研究双酚A(BPA)水平与人早孕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分泌功能的关系,探讨BPA对绒毛组织可能带来的影响。[方法]以40例早期妊娠(6~8周)的新鲜绒毛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BPA:A组为1000×10-6g/L,B组为500×10-6g/L,C组为1×10-6g/L,D组为对照组。取第2、4天的培养液测定β-HCG;第4天将培养的绒毛组织作病理检查。[结果]①随培养时间增加,D组的β-HCG浓度呈递减变化,而其他组呈递增变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BPA浓度的增加,β-HCG的浓度也逐渐增加,各组间第4天与第2天β-HC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②D组绒毛结构正常,其他组绒毛合体滋养细胞明显增生,结节数量有不同程度增多,且出现绒毛间质水肿、纤维素样坏死、退行性变化,部分绒毛出现萎缩。[结论]BPA对绒毛组织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并可影响滋养细胞的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 体外培养 绒毛组织
原文传递
米非司酮+甲氨蝶呤与单纯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治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9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甲氨蝶呤与单纯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治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给...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甲氨蝶呤与单纯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治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甲氨蝶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前、后β-HCG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β-HCG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效果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病情恢复较快,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外孕 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 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
下载PDF
β-HCG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丽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6期437-438,共2页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是由合体滋养细胞合成的糖蛋白激素,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妊娠的诊断和其他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评价等方面,现将β-HCG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抗人β-HCG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6
作者 关雪 刘福剀 +3 位作者 杨昕蕾 陈剑锋 杨永良 梁重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制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单克隆抗体,建立人β-HCG双抗体夹心CLIA检测方法。方法:用人β-HCG抗原免疫小鼠,通过细胞融合、筛选后得到杂交瘤细胞株,然后将细胞株扩大培养并纯化上清液获得抗体,测定抗体亲和力、特异性及表位... 目的:制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单克隆抗体,建立人β-HCG双抗体夹心CLIA检测方法。方法:用人β-HCG抗原免疫小鼠,通过细胞融合、筛选后得到杂交瘤细胞株,然后将细胞株扩大培养并纯化上清液获得抗体,测定抗体亲和力、特异性及表位,最后建立双抗体夹心CLIA方法。结果:获得4株抗人β-HCG的杂交瘤细胞株(β-1-1、β-2-1、β-3-1、β-4-1)。用β-1-1和β-2-1建立的双抗体夹心法的检测范围为0.5 mIU/mL-800 mIU/mL,灵敏度0.23 mIU/mL,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均在±10%内,回收率在90%以上。结论:本研究最终成功制备了抗人β-HCG mAb,建立了定量检测人β-HCG的双抗体夹心CLIA方法,为β-HCG检测及疾病的诊断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 单克隆抗体 夹心CLIA
原文传递
人绒毛膜癌JAR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17
作者 崔莹 刘镭 +3 位作者 许倩 鲁艳杰 李玉红 范文静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建立人绒毛膜癌JAR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12只雌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裸鼠皮下注射绒癌JAR细胞悬液建立移植瘤模型,正常对照组相同部位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记录成瘤率、肿瘤直径... 目的:建立人绒毛膜癌JAR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12只雌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裸鼠皮下注射绒癌JAR细胞悬液建立移植瘤模型,正常对照组相同部位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记录成瘤率、肿瘤直径及裸鼠的生存时间;采用HE染色法观察模型组移植瘤组织及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SP法观察模型组移植瘤组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裸鼠血清β-HCG的水平。结果:模型组8只裸鼠全部成瘤,成瘤率为100%。裸鼠带瘤生存时间为(24.75±3.41)天。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移植瘤组织大量滋养细胞增生伴有出血坏死,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大且深染;主要脏器未见转移。模型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有β-HCG蛋白的阳性表达;模型组裸鼠血清β-HC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绒癌JAR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可为绒癌的研究提供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癌 裸鼠 移植瘤 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
下载PDF
双酚A对人类早孕绒毛组织β-HCG分泌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张毅 朱洪 +2 位作者 吴丹梅 谈顺 黄元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研究双酚A(BAP)水平与早孕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分泌功能的关系,探讨BPA对绒毛和妊娠可能带来的影响。方法:以40例早期妊娠(6~8周)的新鲜绒毛组织进行体外培养,A、B、C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 000×10-6、500×10-6、1... 目的:研究双酚A(BAP)水平与早孕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分泌功能的关系,探讨BPA对绒毛和妊娠可能带来的影响。方法:以40例早期妊娠(6~8周)的新鲜绒毛组织进行体外培养,A、B、C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 000×10-6、500×10-6、1×10-6g/L的BPA,D组为对照组,取第2、4天的培养液测定β-HCG。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含BPA的A、B、C组β-HCG水平呈递增变化,而D组呈递减变化(P<0.01)。以D组为基础,其他组与其差值为变化量,第2和第4天培养液中β-HCG增加与BPA呈正相关(P<0.05)。结论:BPA可以导致HCG分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 体外培养 绒毛组织
下载PDF
活血下胚汤辅助治疗输卵管妊娠临床观察
19
作者 林乐静 陈丽平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5期124-127,共4页
目的:观察活血下胚汤辅助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西医组各45例。西医组给予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治疗,联合组术后辅以活血下胚汤治疗。7天为1疗程,2组均治疗2疗程。对比分析2组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活血下胚汤辅助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西医组各45例。西医组给予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治疗,联合组术后辅以活血下胚汤治疗。7天为1疗程,2组均治疗2疗程。对比分析2组治疗前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输卵管通畅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疗程,2组血β-HC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疗程,2组血β-HCG水平均较治疗1疗程时降低(P<0.01);联合组血β-HCG水平低于西医组(P<0.01)。联合组血β-HCG水平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短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显效率77.78%,对照组显效率4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侧输卵管通畅率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患侧输卵管通畅率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肠道反应、口腔溃疡、骨髓抑制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下胚汤辅助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妊娠 输卵管开窗术 活血下胚汤 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
原文传递
第三日血β-HCG变化值在输卵管妊娠介入术中的应用
20
作者 曾伟前 《现代临床医学》 2008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d 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变化幅度在输卵管妊娠介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监测70例接受介入放射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依术后d 3、d 6血β-HCG变化情况,追踪观察其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可能性并... 目的:探讨d 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变化幅度在输卵管妊娠介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监测70例接受介入放射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依术后d 3、d 6血β-HCG变化情况,追踪观察其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可能性并加以分析。结果:70例接受介入放射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中有40例一次性治疗成功,其d 3血β-HCG下降幅度均>10%,9例下降幅度<10%的又发展成持续性异位妊娠,统计学比较发现两者d 3血β-HCG下降幅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21例持续上升,其中18例再次MTX加强治疗后成功治愈,3例上升后自行下降。结论:介入术后d 3血β-HCG下降幅度能很好地预测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 输卵管妊娠 介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