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_(1A)-受体拮抗剂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潘沛 吕加国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521-1524,共4页
目的介绍近8年来α1A-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和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总结、归纳目前α1A-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和化合物的作用特点及化学特征。结果简要叙述α1A-受体在前列腺中的分布、α1A-受体拮抗剂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 目的介绍近8年来α1A-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和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总结、归纳目前α1A-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和化合物的作用特点及化学特征。结果简要叙述α1A-受体在前列腺中的分布、α1A-受体拮抗剂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机制,重点介绍该类药物坦索罗辛,silodosin,fiduxosin和化合物L-771 688 B8805-033 A-131701 SNAP-7915等的结构类型、化学特征及作用特点。结论特异性强、选择性高的α1A-受体拮抗剂是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物的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α1A-受体 α1A-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原发性膀胱颈梗阻膀胱颈组织α受体及β受体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铁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449-452,455,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膀胱颈梗阻的患者膀胱颈组织的肾上腺素能α1-A受体、肾上腺素能α1-D受体及肾上腺素能β3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原发性膀胱颈梗阻发生过程中可能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收集原发性膀胱颈梗阻患者的膀胱颈组织标本,为...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膀胱颈梗阻的患者膀胱颈组织的肾上腺素能α1-A受体、肾上腺素能α1-D受体及肾上腺素能β3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原发性膀胱颈梗阻发生过程中可能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收集原发性膀胱颈梗阻患者的膀胱颈组织标本,为梗阻组,选择同期住院患有膀胱肿瘤并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的膀胱颈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肾上腺素能α1-A受体、α1-D受体及β3受体在以上两组间的表达,比较其在不同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膀胱颈组织中α1-A受体、α1-D受体和β3受体均有表达。梗阻组的α1-A受体和α1-D受体表达(范围和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梗阻组的β3受体表达范围明显低于对照组,表达强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颈组织存在αl-A、αl-D和β3三种受体。αl-A受体和αl-D在膀胱颈的过度表达和兴奋是引起膀胱颈梗阻患者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β3受体表达降低对排尿困难的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膀胱颈梗阻 α1-A受体 α1-D受体 Β3受体
下载PDF
α_(1A)-阻滞剂与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BPH疗效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斌 肖明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5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能α_(1A)-受体阻滞剂与5α-还原酶抑制剂联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0例患者口服盐酸坦洛新缓... 目的探讨肾上腺能α_(1A)-受体阻滞剂与5α-还原酶抑制剂联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0例患者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观察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爱普列特,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膀胱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生活质量、前列腺症状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膀胱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QOL、IP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IPSS评分均明显下降,QOL显著升高,但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前列腺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稍高于对照组14.00%,但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效果更好,能缩小前列腺体积,改善临床症状,达到标本兼治效果,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能 α1A-受体阻滞剂 5α-还原酶抑制剂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泌尿外科
下载PDF
盐酸坦索罗辛联合氯丙嗪治疗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 被引量:4
4
作者 孙道冬 龚英 +3 位作者 孙丹宁 陈兰 宋波 金锡御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盐酸坦索罗辛联合氯丙嗪治疗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的疗效与机制.方法将34例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患者经盐酸坦索罗辛联合氯丙嗪治疗4~12周后,对比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CPSI),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疼痛或不适症状评分... 目的探讨盐酸坦索罗辛联合氯丙嗪治疗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的疗效与机制.方法将34例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患者经盐酸坦索罗辛联合氯丙嗪治疗4~12周后,对比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CPSI),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疼痛或不适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总分四项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盐酸坦索罗辛联合氯丙嗪治疗可松弛前列腺尿道平滑肌,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从而改善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痛 肾上腺素能α1A-受体阻滞剂 氯丙嗪
原文传递
5α-睾酮还原酶抑制剂与α_(1a)-受体阻断剂联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斐 龙向阳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484-485,共2页
①目的探讨应用5α-睾酮还原酶抑制剂(保列治)与α1a-受体阻断剂(哈乐)联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②方法对324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分为3组,分别应用保列治、哈乐及保列治+哈乐治疗(联合治疗组),运用AUA症状评分,对其进行疗... ①目的探讨应用5α-睾酮还原酶抑制剂(保列治)与α1a-受体阻断剂(哈乐)联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②方法对324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分为3组,分别应用保列治、哈乐及保列治+哈乐治疗(联合治疗组),运用AUA症状评分,对其进行疗效评估。③结果治疗12周后,哈乐治疗组有效率54.5%;保列治治疗组有效率54.6%;联合治疗组有效率68.3%。治疗24周后,哈乐治疗组有效率64.3%;保列治治疗组有效率79.6%;联合治疗组88.5%;④结论联合治疗组治疗BPH安全有效,且联合用药明显优于单独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5α-睾酮还原酶抑制剂 α1a-受体阻断剂
下载PDF
Adra1a调节LPS诱导的Lbp^(-/-)小鼠原代肝细胞炎症反应
6
作者 米传靓 付彬 +3 位作者 李思迪 陈志达 郭中坤 王可洲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1,共8页
目的探究Adra1a调节LPS诱导的LBP敲除小鼠(Lbp^(-/-))原代肝细胞炎症反应。方法利用二步灌流法提取WT型、Lbp^(-/-)型小鼠原代肝细胞,构建由LPS诱发的原代肝细胞原发炎症模型;采用加入抑制剂哌唑嗪、转染siRNA来下调LBP敲除小鼠原代肝细... 目的探究Adra1a调节LPS诱导的LBP敲除小鼠(Lbp^(-/-))原代肝细胞炎症反应。方法利用二步灌流法提取WT型、Lbp^(-/-)型小鼠原代肝细胞,构建由LPS诱发的原代肝细胞原发炎症模型;采用加入抑制剂哌唑嗪、转染siRNA来下调LBP敲除小鼠原代肝细胞Adra1a的表达;抑制剂法将原代肝细胞分为3组分别是对照组A、LPS组A、抑制剂哌唑嗪组,转染siRNA主要是对原代肝细胞进行分组,包括对照组B、LPS组B、si-NC组、si-Adra1a组;将WT型小鼠的原代肝细胞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空白对照)、LPS组(LPS刺激12 h)。本研究以WT型、Lbp^(-/-)型小鼠原代肝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Adra1a在LPS刺激下的变化情况,采用CCK-8、qRT-PCR、Western blot等实验方法验证哌唑嗪及si-Adra1a对Lbp^(-/-)小鼠的原代肝细胞的炎症及存活率的改善情况。结果在LPS刺激下Lbp^(-/-)小鼠的原代肝细胞Adra1a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野生型没有显著变化;抑制剂哌唑嗪组及干扰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1,P<0.05);抑制剂哌唑嗪组及si-Adra1a组的TNF-α、IL-1β炎症因子表达情况显著降低(P<0.01),与细胞损伤及炎症相关的蛋白p-p38、p-ERK、p-JNK的表达量也显著降低(P<0.01)。结论LPS刺激Lbp^(-/-)小鼠原代肝细胞后Adra1a表达上调、炎症信号因子上调,使用哌唑嗪与si-Adra1a特异性降低Adra1a表达后使LPS相关的Lbp^(-/-)小鼠原代肝细胞炎症因子明显下降,可验证敲除LBP导致Adra1a在LPS诱导的炎症调节中参与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受体α1A型受体 Lbp^(-/-)小鼠 原代肝细胞 哌唑嗪 干扰RNA MAPK信号通路
下载PDF
α1A-受体拮抗剂坦索罗辛作为潜在性男性避孕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金 金讯波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4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作为一种潜在的男性避孕药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A组和B组),按依次交叉的方式给予安慰剂和坦索罗辛(单次口服剂量为0.4 mg或0.8 mg),每次给药之间有7天的间歇期。每次给药后4~6小时,评估...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作为一种潜在的男性避孕药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A组和B组),按依次交叉的方式给予安慰剂和坦索罗辛(单次口服剂量为0.4 mg或0.8 mg),每次给药之间有7天的间歇期。每次给药后4~6小时,评估每个受试者的射精情况,同时记录性欲和坦索罗辛的不良反应。结果服用0.8 mg坦索罗辛后,所有受试者均发生了不射精症;服用0.4 mg的坦索罗辛后,有功能的精子总数显著减少。6名受试者表示服用0.8 mg的坦索罗辛后出现可忍受的不适,其中1名出现眼睑下垂、2名出现鼻塞、3名出现乏力。症状在服药10小时后消失。结论坦索罗辛可导致男性射精异常,且存在剂量相关性。α1A-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坦索罗辛在将来可能成为一种男性避孕药,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避孕 α1A-受体拮抗剂 射精障碍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降压药物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蔡冬云 彭海美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8期3689-3693,共5页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HDP)是妊娠期特有的严重疾病,极易诱发以血管病变为基础的脏器损伤,危及母婴生命安全,目前仍以药物干预为主。随着对抗高血压治疗的不断研究,HDP患者的临床疗效、妊娠结局等均获得较大改善。但由于HDP患者生理特殊性...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HDP)是妊娠期特有的严重疾病,极易诱发以血管病变为基础的脏器损伤,危及母婴生命安全,目前仍以药物干预为主。随着对抗高血压治疗的不断研究,HDP患者的临床疗效、妊娠结局等均获得较大改善。但由于HDP患者生理特殊性,临床对HDP防治规范不统一且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导致临床疗效及预后差异较大。而药物方案的选择可直接影响HDP患者妊娠结局、新生儿生存率。因此,早期明确不同种类降压药物在HDP中的效果,对如何为所有患者制订最佳药物治疗方案极具参考意义,且有望为提高HDP的临床疗效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 降压药物 中枢性α受体激动剂 兼有α1-β受体阻滞剂 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 周围血管扩张剂
下载PDF
AT1-AAs和α1-AAs与血压正常人群动脉硬化进展的关系分析
9
作者 姚涛 王翠芳 +5 位作者 张琦 徐露 崔琴 彭勃 高岩 李刚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119-1123,1137,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体抗体(AT1-AAs)和α1-肾上腺素受体自体抗体(α1-AAs)与血压正常人群的动脉硬化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816例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将体检时AT1-AAs和α1-AAs情况作为基线AT1-AAs和α1-AAs,使用颈-股动脉脉搏...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体抗体(AT1-AAs)和α1-肾上腺素受体自体抗体(α1-AAs)与血压正常人群的动脉硬化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816例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将体检时AT1-AAs和α1-AAs情况作为基线AT1-AAs和α1-AAs,使用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评估动脉硬化程度,进行5年随访,比较5年前后cfPWV水平。结果体检者男476例,女340例,年龄(39.1±7.8)岁。基线cfPWV为[(9.90±0.84)m/s],随访5年后cfPWV为[(10.51±1.12)m/s]。年平均cfPWV变化值(ΔcfPWV)为[(0.12±0.08)m·s^-1·y^-1]。随访结束时,研究对象确诊高血压129例,出现动脉硬化进展144例。调整多因素后的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自体抗体类型与ΔcfPWV、年平均ΔcfPWV独立相关。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基线自体抗体阳性的受试者高血压患病风险和动脉硬化进展风险明显高于自体抗体阴性的受试者(RR=3.883、3.606,95%CI:1.359~11.096、1.349~9.644,均P<0.05)。结论AT1-AAs和α1-AAs是血压正常人群的动脉硬化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自体抗体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α1肾上腺受体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8
10
作者 徐蓉蓉 黄文起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37-1040,共4页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美托咪定的右旋异构体,属于咪唑类衍生物。作为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Dex激动α2∶α1受体比例为1 620∶1,约是可乐定(α2∶α1=220∶1)的8倍[1]。因其具有镇静、抗焦虑、镇痛以及减弱...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美托咪定的右旋异构体,属于咪唑类衍生物。作为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Dex激动α2∶α1受体比例为1 620∶1,约是可乐定(α2∶α1=220∶1)的8倍[1]。因其具有镇静、抗焦虑、镇痛以及减弱应激反应等多种效用,并且不引起呼吸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药效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 咪唑类衍生物 右旋异构体 高选择性 α1受体 应激反应
下载PDF
卡维地洛对心脏β_1、β_2和α_1受体自身抗体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9
11
作者 陈瑾 胡大一 +3 位作者 张麟 刘秀兰 吴雅峰 李静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8-501,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卡维地洛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中的治疗作用及其对抗心脏β1、β2和α1受体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54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常规治疗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卡维... 目的旨在探讨卡维地洛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中的治疗作用及其对抗心脏β1、β2和α1受体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54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常规治疗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卡维地洛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随访半年,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心功能和β1、β2和α1受体自身抗体进行疗效观察。结果(1)治疗后卡维地洛组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和左室收缩期末内径分别为(57.50±7.29)mm和(43.17±8.27)mm,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64.09±7·40)mm和(52.93±8.35)mm;左室射血分数为(50.41±10.91)%,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41.70±7·45)%,P<0.01。(2)治疗后卡维地洛组三种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卡维地洛组三种抗体阳性率及三种抗体滴度(分别为1∶72.44、1∶61.66和1∶67.30)均较常规治疗组(分别为1∶113.24、1∶110.66和1∶113.24)显著降低(P<0.05)。结论卡维地洛通过β1、β2和α1受体阻滞作用,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降低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和抗体滴度,提示自身抗体参与心衰的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卡维地洛对其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维地洛 心脏β1受体 心脏β2受体 心脏α1受体 自身抗体 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在临床麻醉中的作用优势 被引量:45
12
作者 赵娟 郑丽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55-1357,共3页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α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其对α2、α1受体的选择性为1 620∶1。右美托咪定激动中枢和外周α2-受体,发挥良好的镇静、镇痛、降低交感活性等作用,无明显呼吸抑制。这些优越的药理作用使右美托咪定于1999年获准用于...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α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其对α2、α1受体的选择性为1 620∶1。右美托咪定激动中枢和外周α2-受体,发挥良好的镇静、镇痛、降低交感活性等作用,无明显呼吸抑制。这些优越的药理作用使右美托咪定于1999年获准用于ICU患者的镇静,2009年被批准用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的镇静。近几年来,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临床麻醉辅助用药已在国内外普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麻醉 肾上腺受体激动剂 麻醉辅助用药 ICU患者 2009年 高选择性 α1受体 交感活性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抗AT1和α1受体抗体与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 被引量:18
13
作者 赵林双 向光大 +4 位作者 乐岭 孙慧玲 翟振艳 朱广平 刘晔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血清抗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自身抗体(angio-tensinⅡtype 1receptor activating antibody,AT1-AA)和抗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R)自身抗体与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血清抗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自身抗体(angio-tensinⅡtype 1receptor activating antibody,AT1-AA)和抗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R)自身抗体与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降低的相关性。方法①以合成的AT1受体和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技术,检测371例DN患者(A组)、107例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B组)、47例正常对照(C组)自身抗体。②肾动态显像,采用同位素99 Tcm标记法测定GFR。③ELISA技术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结果①A组AT1和α1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1.5%和47.7%,明显高于B组(19.5%和15.9%)及C组(10.6%和8.5%),P<0.05。②A组中,GFR异常者AT1和α1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9.5%和63.1%,明显高于GFR正常者的30.5%和35.1%(P<0.01)。③A组中,GFR异常组中AT1和α1受体抗体均阳性者130例,阳性率为59.9%,显著高于GFR正常组(17.5%,27/154,P<0.01)。结论 DN患者GFR降低,血清抗AT1和α1受体抗体阳性率明显升高,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与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管紧张素Ⅱ1受体 α1受体 自身抗体 肾小球滤过率
下载PDF
多沙唑嗪及其手性对映体对离体兔血管α1受体的拮抗特性 被引量:15
14
作者 牛长群 赵丁 +1 位作者 贾湘曼 任雷鸣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4-359,共6页
目的分析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多沙唑嗪手性对映体对兔胸主动脉和颈总动脉的选择性作用,以探讨作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药物的可能性.方法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诱发兔离体胸主动脉和颈总动脉收缩反应,并采用Schild作图法计算rac-多沙... 目的分析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多沙唑嗪手性对映体对兔胸主动脉和颈总动脉的选择性作用,以探讨作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药物的可能性.方法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诱发兔离体胸主动脉和颈总动脉收缩反应,并采用Schild作图法计算rac-多沙唑嗪、R-多沙唑嗪和S-多沙唑嗪的pA2值.结果在兔胸主动脉和颈总动脉,0.03, 0.1和0.3 μmol*L-1的rac-多沙唑嗪、R-多沙唑嗪和S-多沙唑嗪均使NE诱发的血管收缩反应量效曲线平行右移,Emax不变;由Schild作图法计算得到的多沙唑嗪及其手性对映体的斜率值,经统计学分析符合竞争性拮抗.3种拮抗剂pA2值的强度顺序为:R-多沙唑嗪>rac-多沙唑嗪>S-多沙唑嗪.结论与多沙唑嗪及其手性对映体对人前列腺组织作用的报道结果不同,S-多沙唑嗪对兔胸主动脉和颈总动脉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作用的选择性显著低于rac-多沙唑嗪和R-多沙唑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沙唑嗪 手性对映体 肾上腺素 α1受体 主动脉 颈动脉 拮抗特性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抗AT_1、α_1、β_1和M_2受体自身抗体的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赵林双 廖玉华 +6 位作者 王敏 周子华 夏邦顺 向光大 蒋文 候洁 乐岭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4-455,共2页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抗AT_1、α_1、β_1和M_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升高,并可能与糖尿病肾病发病有关。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清 抗AT1受体 α1受体 抗β1受体 抗M2受体 自身抗体
原文传递
用a1D受体高表达细胞膜色谱研究9种配体的生物亲和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典 袁秉祥 +4 位作者 邓秀玲 杨广德 贺浪冲 张幼怡 韩启德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3-177,共5页
为了增加细胞膜色谱法的选择性和特异性,用受体高表达细胞膜色谱法研究9种a1-肾上腺素受体配体与a1D-肾上腺素受体亚型(a1D-AR)的生物亲和作用.培养稳定表达a1D-AR的HEK293细胞株,制备细胞膜固定相,应用受体高表达细胞膜色谱法研究不同... 为了增加细胞膜色谱法的选择性和特异性,用受体高表达细胞膜色谱法研究9种a1-肾上腺素受体配体与a1D-肾上腺素受体亚型(a1D-AR)的生物亲和作用.培养稳定表达a1D-AR的HEK293细胞株,制备细胞膜固定相,应用受体高表达细胞膜色谱法研究不同配体与a1D-AR的结合情况.结果表明:9种不同的a1-肾上腺素受体配体与大鼠a1D-AR的亲和顺序为:哌唑嗪,BMY7378,酚妥拉明,羟甲唑啉,5-甲基乌拉地尔,去甲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甲氧明,RS-17053.受体高表达细胞膜色谱法是一种特异、可靠的生物亲和色谱方法,可用于a1D-AR亚型选择性药物的高效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D受体 细胞膜 色谱 生物亲和作用 α1-肾上腺素受体 配体
原文传递
α_1受体与下尿路症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曾甫清 《医学新知》 CAS 2005年第1期7-9,共3页
关键词 α1受体 下尿路症状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
下载PDF
中药前列安栓联合体外射频及α_1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勇 孙凤岭 +2 位作者 张瑞文 高峰 臧桐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6-257,共2页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前列安栓 体外射频 α1受体
下载PDF
心脏β_2,α_1及AT_1受体自身抗体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英文)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磊 王树岩 +2 位作者 缪国斌 刘秀兰 张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5期2160-2161,共2页
目的研究受体与自身抗体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探讨抗G-蛋白偶联家族中β2,α1及AT1受体的自身抗体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程进展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检测50例高... 目的研究受体与自身抗体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探讨抗G-蛋白偶联家族中β2,α1及AT1受体的自身抗体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程进展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检测50例高血压心脏病、40例单纯高血压和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家族中β2、α1和AT1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β2、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和正常对照组(χ2=3.85~13.5,P<0.05);高血压心脏病自身抗体阳性的平均几何抗体滴度与单纯性高血压比较无明显差异(t=1.41~1.88,P>0.05),但两组阳性抗体的平均几何滴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2.51~6.61,P<0.05);高血压心脏病抗β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其中81%的患者同时具有α1受体的自身抗体;76%的患者同时具有AT1受体的自身抗体;52%的患者存在上述3种受体的自身抗体。结论抗G-蛋白偶联型β2,α1和AT1受体的自身抗体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与心肌和血管重构有关。通过检测抗G-蛋白偶联家族中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可能对预测高血压病程及心肌和血管病变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可能为临床选择联合降压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受体 α1受体 AT1受体 自身抗体 原发性高血压 心脏病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血清抗β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与血清肌酐水平的相互性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林双 廖玉华 +5 位作者 王敏 向光大 周子华 候洁 乐岭 蒋文 《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49-551,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血清β1肾上腺素受体(β1受体)和α1胆碱能受体(α1受体)自身抗体与血清肌酐水平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α1受体和β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了118例(高血压并肾损害60例,...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血清β1肾上腺素受体(β1受体)和α1胆碱能受体(α1受体)自身抗体与血清肌酐水平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α1受体和β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了118例(高血压并肾损害60例,高血压无肾损害58例,正常对照40例)。结果高血压病并肾损害组抗β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7·9%、46·4%)明显高于高血压无肾损害组的19%和20·7%及正常对照组17·5%和15%(P<0·01)。结论抗G-蛋白偶联型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有关,与血清肌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肾损害 受体 自身抗体 高血压病 血清肌酐 α1受体 肾损害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水平 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