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内照射对大鼠骨髓与胸腺细胞的刺激增殖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寿彭 杨占山 夏芬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72-175,171,共5页
在放射性裂变产物中,观察到小剂量不同辐射体核素^(147)Pm和^(134)Cs内辐照对骨髓和胸腺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147)Pm的体内滞留方程,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为:R(t)=0.199e^(-0.1452t)+0.812e^(-0.0008t),包括快、慢两个不同的滞留半减期,... 在放射性裂变产物中,观察到小剂量不同辐射体核素^(147)Pm和^(134)Cs内辐照对骨髓和胸腺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147)Pm的体内滞留方程,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为:R(t)=0.199e^(-0.1452t)+0.812e^(-0.0008t),包括快、慢两个不同的滞留半减期,其中快组分T_1=4.77d,而慢组分T_2=866.3d。^(134)Cs的体内滞留方程为:R(t)=18.04 e^(-9.3175t)+45.13 e^(-0.0423t),其快组分T_1=0.07d,慢组分T_2=16.14d。当大鼠静脉摄入^(147)Pm 0.185—0.74 kBq/g或^(134)Cs 0.37—1.85kBq/g后,可使骨髓细胞和胸腺细胞的~3H-TdR掺入率呈显著增升,表明其DNA合成能力增高,有刺激骨髓与胸腺细胞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骨髓细胞 小剂量辐照 内辐照
下载PDF
低剂量^(147)Pm内照射对精子DNA链修复的刺激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寿彭 王六一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9,共3页
作者设计用碱性淋洗技术探讨了小鼠受低剂量147Pm内污染时对精子DNA链修复的刺激效应。动物预先在睾丸内注入3H-TdR,用以标记精子DNA,从标记到采集精子的时间固定为36天,正好为BALB/c小白鼠雄性生殖细胞的... 作者设计用碱性淋洗技术探讨了小鼠受低剂量147Pm内污染时对精子DNA链修复的刺激效应。动物预先在睾丸内注入3H-TdR,用以标记精子DNA,从标记到采集精子的时间固定为36天,正好为BALB/c小白鼠雄性生殖细胞的一个发育周期.从摄入147Pm到采集精子的时间则固定在12天,因这时小白鼠精子DNA链断裂的洗脱量最大,待精子被溶胞液溶破后,加入淋洗液,调节蠕动泵流量定时收集标本,用液闪装置测量膜上标本和膜下各收集标本的放射性活度,从而判断各标本中DNA的量。研究结果发现,当机体内污染低剂量147Pm在0.185kBq/g时,此时的膜上DNA存留率呈现升高,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表明低剂量裂片147Pm内照射对精子DNA链修复的刺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精子 DNA 刺激效应 147
原文传递
^(147)Pm诱导血红细胞系对^(60)Coγ射线辐射的适应性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淑琴 杨占山 朱寿彭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2期1253-1255,共3页
目的 研究低剂量147Pm 内照射能否改变相继高剂量60Coγ射线引起的RBC 损伤的适应性效应。方法 应用外周血RBC计数、网织红细胞(RC)计数、正常染红细胞(NCE) 微核和嗜多染红细胞(PCE) 微核检测,观察低... 目的 研究低剂量147Pm 内照射能否改变相继高剂量60Coγ射线引起的RBC 损伤的适应性效应。方法 应用外周血RBC计数、网织红细胞(RC)计数、正常染红细胞(NCE) 微核和嗜多染红细胞(PCE) 微核检测,观察低剂量147Pm 内污染诱导小鼠RBC系统的适应性反应。结果 剂量为2 .0Gy 的60Co γ射线外照射可引起明显的血RBC 系统损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BC和RC计数显著降低( P< 0.01) ;NCE和PCE微核细胞率明显增高(P< 0.01) 。预先用0.37、3 .7 和37Bq/g 体重的147Pm 内污染预处理动物,3 天后再予2.0Gy 的高剂量60Co γ射线外照射,RBC和RC计数则显著增高,NCE和PCE微核细胞率显著降低,与单纯高剂量60Co γ射线外照射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并且某些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已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结论 预先用低剂量147Pm β射线内照射动物, 可诱导血RBC 系统的放射适应性反应,使血RBC系统对相继高剂量60Co γ射线外照射引起的损伤效应有了明显的抵抗力。提示外周血R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适应性反应 钴60 Γ射线 147
下载PDF
动力堆乏燃料中^(146)Pm与^(147)Pm比值的测定
4
作者 张丕禄 高玉兰 +1 位作者 陈佩贤 王效英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86-90,共5页
一、序言^(147)Pm是一种具有2.62 a半衰期,发射粒子最大能量为224.5 keV的软β幅射源(γ发射很弱),有广泛的用途。^(147)Pm虽有^(146)Nd(n,γ)^(147)Nd→Pm的生产方法,但其产量有限,成本高。而核裂变产物^(147)Pm——核动力堆的副产物,... 一、序言^(147)Pm是一种具有2.62 a半衰期,发射粒子最大能量为224.5 keV的软β幅射源(γ发射很弱),有广泛的用途。^(147)Pm虽有^(146)Nd(n,γ)^(147)Nd→Pm的生产方法,但其产量有限,成本高。而核裂变产物^(147)Pm——核动力堆的副产物,来源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在裂变产物^(147)Pm中除存在^(148)Pm(T_(1/2)=5.4 d)和^(148)Pm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堆 钷146 147 比值 乏燃料
下载PDF
核素^(147)Pm在细胞内滞留的电镜放射自显影研究
5
作者 朱寿彭 汪源长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2-19,共8页
木文用电镜放射自显影术研究了重核裂片^(147)Pm在体内亚细胞水平滞留动态。发现^(147)Pm的内污染沉积早期在血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尤以在红细胞的沉积为多。^(147)Pm呈选择性滞留于肝细胞亚微结构中,可较多的掺入枯否细胞、肝细胞核... 木文用电镜放射自显影术研究了重核裂片^(147)Pm在体内亚细胞水平滞留动态。发现^(147)Pm的内污染沉积早期在血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尤以在红细胞的沉积为多。^(147)Pm呈选择性滞留于肝细胞亚微结构中,可较多的掺入枯否细胞、肝细胞核和核仁内,在胞质中的糙面内质网、线粒体、微体和糖元中亦有滞留,且主要沉积于糙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在高尔基复合体与糙面内质网所芽生的转移小泡融合处,亦有^(147)Pm滞留的放射自显影象。而在肾小体足细胞的线粒体和溶酶体中,有浓集的放射自显影径迹呈现。在肾近端小管曲部上皮细胞核中和胞质的线粒体和微体中,亦有较多的^(147)Pm滞留。 随着观察时间的延续,^(147)Pm在骨有机质亚微结构中呈现选择性、持续性的沉积增多。可浓集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核中。此外在骨组织细胞间质中的胶原纤维部位,亦有较多的^(147)Pm沉积,难以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47 核裂片 组织细胞 污染 机体
全文增补中
裂片^(147)Pm在肝及胚肝中的滞留诱发肝及胚肝细胞突变效应比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寿彭 郑斯英 +1 位作者 王六一 杨淑琴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9-24,共6页
考虑到肝脏是^(147)Pm污染早期滞留和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本研究对^(147)Pm在肝及胚肝中的滞留和诱发肝及胚肝细胞染色体畸变效应进行了对比观察。发现当^(147)Pm摄入机体后,在再生肝中的滞留量要比在同期胚肝中高出700倍之多,估算在再生... 考虑到肝脏是^(147)Pm污染早期滞留和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本研究对^(147)Pm在肝及胚肝中的滞留和诱发肝及胚肝细胞染色体畸变效应进行了对比观察。发现当^(147)Pm摄入机体后,在再生肝中的滞留量要比在同期胚肝中高出700倍之多,估算在再生肝中的累积吸收剂量为2.87Gy,而在胚肝中只有0.004Gy。这与胎盘的屏障作用密切相关,起到了对胚胎细胞的保护作用。在此条件下^(147)Pm诱发再生肝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为50.2%,而对胚肝细胞则为28.3%,二者之差不到一倍。由此可见胚肝细胞对^(147)Pm的辐射敏感性要比再生肝细胞高得多。至于从^(147)Pm对再生肝及胚肝细胞所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类型来看,则都以染色单体型畸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肝细胞 突变效应 滞留
下载PDF
小鼠体内^(147)Pm主要沉积器官的剂量模型研究
7
作者 陶峰 朱寿彭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03-107,共5页
本实验选用BALB/C纯种小鼠,获得小鼠体内^(147)Pm主要沉积器官的代谢模式,并借助ICRP有关出版物推荐的剂量估算公式,建立起小鼠体内^(147)Pm主要沉积器官的剂量模型。进而应用这些模型对每只鼠尾静脉注入1.85×10~4Bq/g^(147)Pm(NO_... 本实验选用BALB/C纯种小鼠,获得小鼠体内^(147)Pm主要沉积器官的代谢模式,并借助ICRP有关出版物推荐的剂量估算公式,建立起小鼠体内^(147)Pm主要沉积器官的剂量模型。进而应用这些模型对每只鼠尾静脉注入1.85×10~4Bq/g^(147)Pm(NO_3)_3溶液后不同时间,小鼠体内^(147)Pm主要沉积器官的剂量率和累积剂量进行了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7 剂量模型 代谢模型
下载PDF
^(147)Pm内污染诱导小鼠嗜多染红细胞突变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占山 杨淑琴 朱寿彭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28-331,共4页
为探讨低剂量钷- 147 (147 Pm) 对小鼠的内污染效应, 应用骨髓和血液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检测方法, 观察了低剂量147Pm 内污染小鼠能否改变相继高剂量147Pm 内污染引起的染色体损伤效应。结果显示, 18-5 kB... 为探讨低剂量钷- 147 (147 Pm) 对小鼠的内污染效应, 应用骨髓和血液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检测方法, 观察了低剂量147Pm 内污染小鼠能否改变相继高剂量147Pm 内污染引起的染色体损伤效应。结果显示, 18-5 kBq/g体重的单纯高剂量147Pm 内污染可引进骨髓和血液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明显增多,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001) 。然而,预先应用0-37 , 3-7 和37 Bq/g 体重的147 Pm 内污染预处理动物, 3 天后应用相同的高剂量147 Pm(18-5 kBq/g 体重) 内污染机体, 骨髓和血液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明显减少, 与单纯高剂量147Pm 内污染实验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01 或P< 0-001) ; 并且0-37 ~3-7 Bq/g 体重147Pm 内污染预处理组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和0-37 Bq/g 体重147Pm 内污染预处理组的血液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果表明, 低剂量147Pm 内污染预处理动物, 可诱导红细胞系统的放射适应性反应,使红细胞系统对相继高剂量147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多染红细胞突变 微核率 适应性反应 147
下载PDF
裂变产物^(147)Pm的体内滞留诱发生殖细胞的放射遗传毒理效应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寿彭 郑斯英 +2 位作者 王六一 杨淑琴 朱财英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10,共5页
实验研究观察了当机体摄入重核裂变产物^(147)Pm后在不同时间间隔的体内蓄积过程,尤其是在生殖系统睾丸中的滞留对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和精子畸形的诱发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47)Pm由静脉摄入机体后在持续50d的观察过程,拟合了在睾丸内... 实验研究观察了当机体摄入重核裂变产物^(147)Pm后在不同时间间隔的体内蓄积过程,尤其是在生殖系统睾丸中的滞留对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和精子畸形的诱发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47)Pm由静脉摄入机体后在持续50d的观察过程,拟合了在睾丸内的滞留方程为: R(t)=0.1872×e^(-0.0066t)可见随着受^(147)Pm内污染时间的延长,其在睾丸内的累积吸收剂量亦随之增升。而且发现^(147)Pm可诱发精原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包括裂隙、染色单体断裂、染色体断片和易位;以及染色体数目畸变的多倍体精原细胞。并随着睾丸内累积吸收剂量的增高,染色体畸变率和多倍体细胞也有所增加。同时,^(147)Pm也可诱发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染色体断片和易位,形成多价体。染色体断片率可随^(147)Pm辐照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而多价体只在内污染10d后的实验组中出现。^(147)Pm所诱发的精子畸形主要是无钩精子,且畸形率亦随吸收剂量加大而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产物 生殖细胞 遗传毒理
下载PDF
HDEHP色层法快速分离和测定水中的^(147)Pm
10
作者 强亦忠 沈维明 +1 位作者 濮努平 李巧珍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9年第3期221-224,257,共5页
本文报道一种快速分离和测定水中^(147)pm 的方法.采用HDEHP-KeL-F 色层柱分步淋洗,液闪萃取剂萃取,使^(147)pm 与其它放射性核素分离,然后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147)pm 的化学回收率为88.5±1.1%,对放射性Sr、Y、Cs、Ru、Zr、Nb... 本文报道一种快速分离和测定水中^(147)pm 的方法.采用HDEHP-KeL-F 色层柱分步淋洗,液闪萃取剂萃取,使^(147)pm 与其它放射性核素分离,然后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147)pm 的化学回收率为88.5±1.1%,对放射性Sr、Y、Cs、Ru、Zr、Nb 的净化系数DF可达10~3以上,对放射性Eu 的DF 为10~2,对放射性Ce 的DF~10,^(147)pm 的检测限为0.08B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EHP 色层法 147pm
下载PDF
^(147)Pm在睾丸的滞留诱发生殖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寿彭 伦明跃 王大一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35-138,共4页
对^(147)Pm在睾丸的滞留诱发生殖毒性进行了研究。观察到^(147)Pm在睾丸内的滞留方程为:R(t)=0.1872e^(0.00661),其滞留半减期达105天,可见其在睾丸中呈持续性蓄积,很难排除。其诱发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则以染色单体型畸变为主。对初级... 对^(147)Pm在睾丸的滞留诱发生殖毒性进行了研究。观察到^(147)Pm在睾丸内的滞留方程为:R(t)=0.1872e^(0.00661),其滞留半减期达105天,可见其在睾丸中呈持续性蓄积,很难排除。其诱发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则以染色单体型畸变为主。对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断片和易位,出现多价体。^(147)Pm可诱发精子畸形,主要呈现无钩精子。并可引起活胎率下降,胚胎吸收数增加,而其诱发骨骼畸形的发生率则与睾丸中^(147)Pm的累积吸收剂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毒性 睾丸 精原细胞 147
原文传递
核分析技术和放射性同位素在照明领域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大明 金继增 +2 位作者 李汉军 贾铁军 张海波 《中国照明电器》 2006年第8期21-22,共2页
核分析技术应用于照明行业,对企业科学合理用材有指导意义:放射性同位素产品用于光源及其附件的生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档次,增强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关键词 光源 启动剂 核分析 同位素 ^^232Th ^^85Kr ^^147pm ^^3H
原文传递
低剂量^(147)Pm内照射诱发小鼠细胞遗传突变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占山 杨淑琴 朱寿彭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 研究低剂量1 4 7Pm内污染对红细胞和淋巴细胞遗传突变的影响。方法 应用骨髓和血液嗜多染与正常染红细胞微核检测以及骨髓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观察。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18 5kBq g体重1 4 7Pm内污染可引起红细胞微核细... 目的 研究低剂量1 4 7Pm内污染对红细胞和淋巴细胞遗传突变的影响。方法 应用骨髓和血液嗜多染与正常染红细胞微核检测以及骨髓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观察。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18 5kBq g体重1 4 7Pm内污染可引起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和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增多 (P <0 0 5或 0 0 1)。然而 ,预先应用 0 37,3 7和 37Bq g体重的1 4 7Pm内污染动物 ,3d后注入18 5kBq g体重的1 4 7Pm ,红细胞微核细胞率以及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则显著低于单纯高剂量1 4 7Pm组 (P <0 .0 5或 0 0 1) ;并且某些细胞突变与对照组比较已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低剂量1 4 7Pm内污染预处理 ,可在较长时间内诱导红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辐射适应性反应 :1 4 7Pm内污染诱导的细胞适应性反应具有较宽的剂量范围 ;与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7pm 红细胞 淋巴细胞 微核 染色体畸变 细胞遗传学 适应性反应
原文传递
电镜及DNA凝胶电泳研究荧光涂料^(147)Pm诱发免疫细胞凋亡
14
作者 朱寿彭 张澜生 付强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93-196,共4页
对荧光涂料激发能源147Pm辐照人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t-4细胞和巨噬细胞株Ana-1细胞诱发的细胞凋亡进行了研究。实验中估算了147Pm在不同阶段培养细胞中的辐射累积吸收剂量。通过透射电镜的形态观察,发现Molt-4和Ana-1两株免疫... 对荧光涂料激发能源147Pm辐照人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t-4细胞和巨噬细胞株Ana-1细胞诱发的细胞凋亡进行了研究。实验中估算了147Pm在不同阶段培养细胞中的辐射累积吸收剂量。通过透射电镜的形态观察,发现Molt-4和Ana-1两株免疫细胞在受147Pm辐照时,可诱发明显的核断裂,核染质边聚,以及呈现膜包裹着的凋亡小体形成为特征的细胞凋亡。进而抽提了Molt-4和Ana-1两株免疫细胞的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也显示出阶梯状条带形成的细胞凋亡特征。并且观察到147Pm诱发的免疫细胞凋亡与147Pm辐照的时间和累积吸收剂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镜 DNA凝胶电泳 ^^147pm 细胞凋亡 免疫细胞
下载PDF
放射性同位素在荧光灯启动器生产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李大明 林辉 +1 位作者 薛和珏 陈云 《中国照明电器》 2005年第11期25-26,共2页
在荧光灯启动器跳泡中添充微量放射性同位素,能显著改善启动器的启动性能,缩短启动时间,增加启辉次数,延长使用寿命。
关键词 启动器 同位素 ^^3H ^^85Kr ^^147pm ^^63Ni
原文传递
ELECTRON MICROSCOPIC AUTORADIOGRAPHIC STUDY ON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FISSIONPRODUCT ^(147)Pm INTISSUE CELLS
16
作者 朱寿彭 汪源长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06-211,共6页
The early risk of internal contaminated accumulation of 147Pm is in blood cells and endothelial cells, especially in red blood cells. Then 147Pm is selectively deposited in ultrastructure of liver cells, such as in nu... The early risk of internal contaminated accumulation of 147Pm is in blood cells and endothelial cells, especially in red blood cells. Then 147Pm is selectively deposited in ultrastructure of liver cells, such as in nucleus, nucleolus,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mitochondria and microbodies. Dense tracks also appear in mitochondria and lysosome of pedal cells within renal corpuscle, and so does in nucleus as well as in mitochondria and microbodies of epicyte of kidney near-convoluted tubule.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observing time, 147Pm is selectively and steadily deposited in subcellular level of organic component for bone. Substantial amount of 147Pm is taken up into the nuclear fraction of osteoclasts and osteoblasts. Particularly, in organelles 147Pm is mainly accumulated in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and in mitochondria.Autoradiographic tracks especially localize in combined point between Golgi complex and transitive vesicle of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In addition, numerous 147Pm deposited in collagenous fibre within interstitial of bone cells is hardly excre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 microscopic autoradiography ACCUMULATION Fission product 147pm Subcellular leve
下载PDF
^(147)Pm激发的ZnS∶Cu,Cl发光粉的研究
17
作者 刘造起 潘光国 +1 位作者 李呈立 李诚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01-904,共4页
以高纯ZnS粉末为基质,采用高温转相、扩散,以及表面涂敷工艺,制得了147Pm激发的ZnS∶Cu,Cl发光粉。分析了ZnS∶Cu,Cl的晶体结构,测量了ZnS∶Cu,Cl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发光亮度。其晶体结构主要是六方纤锌矿型结构,激发光谱峰值波长为... 以高纯ZnS粉末为基质,采用高温转相、扩散,以及表面涂敷工艺,制得了147Pm激发的ZnS∶Cu,Cl发光粉。分析了ZnS∶Cu,Cl的晶体结构,测量了ZnS∶Cu,Cl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发光亮度。其晶体结构主要是六方纤锌矿型结构,激发光谱峰值波长为341nm,发射光谱峰值波长为513nm,初始发光亮度达到312mcd/m2。由激发光谱的峰值波长341nm推算得到六方ZnS晶体的禁带宽度为3.64eV。分析了147Pm激发的ZnS∶Cu,Cl发光粉的发光寿命,其发光寿命达到5年以上。还探讨了该放射性发光粉的发光机理。147Pm激发的ZnS∶Cu,Cl的稳定发光,实际上是激发过程与复合过程的准平衡。ZnS∶Cu,Cl的绿色发光来源于深施主-深受主对的复合发射。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ZnS∶Cu,Cl中深施主-深受主之间的能级间隔约为2.42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7pm激发 ZnS:Cu Cl 发光 机理
下载PDF
Adaptive response of the mutagenicity of the somatic andgerm cells in mice induced by in vivo ^(147)Pm radiation
18
作者 YANG Zhanshan ZHU Shoupeng YANG Shuqin(Suzhou Medical College, Suzhou 215007)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1-95,共5页
Effects of pretreatment of mouse with low doses of internally deposited147Pm on the mutagenicity of both the bone marrow lymphocytes and the spermatoblasts induced by subsequent high dose of internally deposited 147Pm... Effects of pretreatment of mouse with low doses of internally deposited147Pm on the mutagenicity of both the bone marrow lymphocytes and the spermatoblasts induced by subsequent high dose of internally deposited 147Pm were studied.Kunndng male mice were injected from the tail vein with low doses of "’Pm(NO.).Of 0.37, 3.7 and 37Bq/g body weight. Three dabs later the mice were injected witha high dose of 147Pm(NO.)3 of 18.5 kBq/g body weight. The animals were sacrificedat 24h after the high dose inje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one marrow lymphocytes and the spermatoblasts pre-exposed in fido to low doses of 147Pm can producean adaptive response. The radioadapted cells had a resistance to the mutagenicity induced by the subsequent high dose of 14’Pm, that is, the proportion of both the bonemarrow lymphocytes containing ndcronuclei and the sperm shape abnormalities was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for the pure high dose group (P <0.01). In addition, theinduction of the adaptive response of the cells possesses the different dose ranges forthe different biological parameters. The 147Pm dose ranges of the adaptive responseare 0.37-3.7 and 0.37-37 Bq/g body weight for the frequency of micronucleated bonemarrow lymphocytes and abnormal sperrnst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细胞 细菌细胞 ^^147pm辐照
下载PDF
钷-147内照射诱发红细胞微核的辐射交叉抗性研究
19
作者 杨占山 杨淑琴 张明芝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2-324,共3页
目的 研究低剂量钷 - 14 7(14 7Pm)内照射能否抵抗相继高剂量60 Coγ射线引起的细胞遗传损伤效应。方法 应用外周血红细胞 (RBC)计数 ,网织红细胞 (RC)计数 ,正常染红细胞 (NCE)微核和嗜多染红细胞 (PCE)微核检测 ,观察了低剂量14 7P... 目的 研究低剂量钷 - 14 7(14 7Pm)内照射能否抵抗相继高剂量60 Coγ射线引起的细胞遗传损伤效应。方法 应用外周血红细胞 (RBC)计数 ,网织红细胞 (RC)计数 ,正常染红细胞 (NCE)微核和嗜多染红细胞 (PCE)微核检测 ,观察了低剂量14 7Pm内照射诱发小鼠红细胞微核的辐射交叉抗性。结果 剂量为 2 0Gy的60 Coγ射线外照可引起明显的外周血红细胞系统损伤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RBC和RC计数显著减少(P <0 0 1) ;NCE和PCE微核细胞率明显增高 (P <0 0 1)。然而 ,预先应用低剂量14 7Pm 0 37,3 7,37Bq/g内照射预处理动物 ,3d后相继给予高剂量60 Coγ射线 2 0Gy外照射 ,RBC和RC计数显著增加 ,NCE和PCE微核细胞率显著降低 ,与单纯高剂量60 Coγ射线外照射相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 (P <0 0 5或P<0 0 1) ;其中某些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表明预先应用低剂量14 7Pmβ射线内照射动物 ,可使不同成熟期外周血红细胞对相继高剂量60 Coγ射线外照射引起的微核突变有了明显的抵抗力。低剂量14 7Pm诱导外周血红细胞系统的辐射抗性具有一定的剂量范围。结论 简便快速并适于进行连续观察的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可作为低剂量辐射生物效应的观察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147pm ^^60CO 辐射交叉抗性 微核 内照射 外照射
下载PDF
用于薄膜厚度均匀性监测的^(147)Pm-β源设计
20
作者 张洁 徐家云 +1 位作者 陈秀莲 王芳娜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206,共5页
β射线束已被广泛用于工业上纸张、铝箔等薄膜生产中厚度均匀性的在线监测,为提高监测的精细程度和准确度,需要用束斑小、强度高、含韧致辐射少的β粒子束。对此,采用蒙特卡罗EGS5程序,对147Pm-β源的结构和尺寸进行了优化模拟计算设计... β射线束已被广泛用于工业上纸张、铝箔等薄膜生产中厚度均匀性的在线监测,为提高监测的精细程度和准确度,需要用束斑小、强度高、含韧致辐射少的β粒子束。对此,采用蒙特卡罗EGS5程序,对147Pm-β源的结构和尺寸进行了优化模拟计算设计。在将源结构设计成由内向外依次为147Pm-β源、铝和铅屏蔽层的情况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对一定横截面积的147Pm-β源芯,β束流强度随源芯厚度增加而增大,在厚度为25 mg/cm2时达到饱和;穿出β源屏蔽体的韧致辐射强度随铝和铅屏蔽层的增厚减小,当铝和铅层厚度分别大于0.3 mm和0.8 mm时,辐射强度为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7pm-β放射源 薄膜厚度均匀性测量 蒙特卡罗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