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水江地区人工林经营中的水土保持手段述评 被引量:9
1
作者 吕永锋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水土保持是我国江河上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清水江流域的侗族、苗族林农的传统经营模式不仅有利于水土保持 ,而且其综合经济效益明显高于林学家指导下的国营林场的现代经营模式。但由于双方彼此间的相互隔绝和排斥 ,传统经营与现代... 水土保持是我国江河上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清水江流域的侗族、苗族林农的传统经营模式不仅有利于水土保持 ,而且其综合经济效益明显高于林学家指导下的国营林场的现代经营模式。但由于双方彼此间的相互隔绝和排斥 ,传统经营与现代经营的各种利弊均得不到扬弃。现代林业应与传统接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人工林 林业经营 生态民族学 清水江地区
下载PDF
从生态民族学到生境民族学的思考 被引量:7
2
作者 罗康隆 杨庭硕 吴合显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2年第1期41-58,154,共19页
20世纪60年代生态民族学成为民族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并在民族学界得以确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学术实践,深化了文化与生态关系的研究,提出生态民族学向生境民族学研究范式的转型,这对半个多世纪以来生态民族学创建过程的讨论和学术视野的... 20世纪60年代生态民族学成为民族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并在民族学界得以确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学术实践,深化了文化与生态关系的研究,提出生态民族学向生境民族学研究范式的转型,这对半个多世纪以来生态民族学创建过程的讨论和学术视野的拓展奠定了基础,提升了对其学术价值与时代使命的认知。一个学科的建立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学人不懈的努力。这对当下建构民族学中国话语或者民族学中国流派,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民族学 民族生境 文化生态 生境民族学
下载PDF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西南各民族水文化进展评析和趋势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崔海洋 袁倩莹 陈子华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2-111,163,共11页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学术界对水文化相关议题越来越重视。本文通过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对西南各民族水文化研究进行进展评析,发现中国民族学视角下水文化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学术群体,同时水文化概念的不断引申一定程度上...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学术界对水文化相关议题越来越重视。本文通过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对西南各民族水文化研究进行进展评析,发现中国民族学视角下水文化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学术群体,同时水文化概念的不断引申一定程度上搭建了与国际学界水文化研究的对话点,但少有超出族别研究园囿,存在定义泛化、方法固化、对象简约化等问题。当下我国西南民族地区水污染、水治理、水安全议题凸显,面对这些挑战,水文化研究不应该被定位为片面、泛化的文化表征,而应当同现实的水文生态环境紧密关联,并对国家水情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议题作出积极、直接的回应。因此,在了解民族与水环境共存、共生态势基础上,加强水文化调查资料整理、多学科理论研究体系构建,以及西南民族水文化与国家政策的互动关联性探讨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评估其适应机制、适应效能,并在现代发展中加以利用,这是中国民族学视角下水文化研究的一大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化 西南各民族 生态民族学 知识图谱 共被引关系
下载PDF
生态民族学视野下的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来自对罗康隆教授的访谈
4
作者 张蒙蒙 罗启华 《凯里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0-37,共8页
罗康隆教授通过对“文化”起源与发展过程的梳理,对文化进行了全新的定义,提出文化是指导人类生存、发展、延续的信息体系,并以侗族为案例讨论了人类如何通过文化认识、分野、配置资源,进而实现对有限的资源进行保护性利用。
关键词 生态民族学 民族文化 资源配置 资源利用
下载PDF
中国生态民族学的发展历程:学科背景与理论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罗康隆 吴寒婵 戴宇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生态民族学发端于西方,从美国学者斯图尔德提出“文化生态学”以来,已有六十余年。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恢复民族学学科,西方的文化生态学也随之引起我国学界的关注,在《民族译丛》多有翻译文章推介。此后我国一批学者立足于我国文化多样... 生态民族学发端于西方,从美国学者斯图尔德提出“文化生态学”以来,已有六十余年。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恢复民族学学科,西方的文化生态学也随之引起我国学界的关注,在《民族译丛》多有翻译文章推介。此后我国一批学者立足于我国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实际,从中国学术传统出发,不断吸收西方生态民族学的理论与方法,不仅开展了大量的地方区域的实践研究,也对生态民族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目前正在形成生态民族学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民族学 学科理论 研究方法
下载PDF
浅谈民族地区水土资源信息的搜集、诠释和利用——兼论生态民族学在信息整合上的特殊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吕永锋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5-89,共5页
水土流失治理是一项跨学科的综合社会工程 ,完成这一工程需要搜集不同学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信息资料。借助生态民族学的理论架构可以有效地整合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科学的水土资源信息 ,使之成为水土流失治理的信息支撑... 水土流失治理是一项跨学科的综合社会工程 ,完成这一工程需要搜集不同学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信息资料。借助生态民族学的理论架构可以有效地整合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科学的水土资源信息 ,使之成为水土流失治理的信息支撑库藏。本文通过跨文化、跨学科的信息搜集、诠释及应用实例 ,揭示了生态民族学在信息整合中的特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 信息整合 生态民族学
原文传递
文化场域与生态民族学 被引量:3
7
作者 陶金华 《河西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56-61,共6页
文化场域表现为多样文化的共生共处,对人们在具体事务的决策与行动上具有很大的影响。生态民族学是一门以人、自然和社会的互动关系为对象的学科,以文化场域作为研究的实验室。文化场域给生态民族学提供了研究的经纬度和抓手。
关键词 文化场域 生态民族学 布迪厄
下载PDF
对生态民族学建构历程反思的学术对话 被引量:2
8
作者 罗康隆 杨庭硕 《怀化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1-5,共5页
20世纪60年代生态民族学成为民族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民族学界得以确立。对半个多世纪以前生态民族学的创建过程进行讨论,可以更加明辨其学术价值与时代使命,一个学科的建立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学人不懈的努力。这对我国当下建构民族学... 20世纪60年代生态民族学成为民族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民族学界得以确立。对半个多世纪以前生态民族学的创建过程进行讨论,可以更加明辨其学术价值与时代使命,一个学科的建立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学人不懈的努力。这对我国当下建构民族学中国话语或者民族学中国流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任何事情都是万事开头难,要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我们必须得有足够的耐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民族学 文化 生态 文化生态共同体
下载PDF
20世纪中后期生态民族学中国化历程考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曾辉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1年第5期19-37,153,共20页
近代工业革命后,欧美发达国家的资本积累与扩张,致使欧美发达国家及其殖民地的生态灾变频繁露头。长于人类文明史研究的民族学,转而关注生态环境恶化这一“当代”问题,探究人类文明史过程中的文化与环境互动学理,最终促成20世纪中叶定... 近代工业革命后,欧美发达国家的资本积累与扩张,致使欧美发达国家及其殖民地的生态灾变频繁露头。长于人类文明史研究的民族学,转而关注生态环境恶化这一“当代”问题,探究人类文明史过程中的文化与环境互动学理,最终促成20世纪中叶定名的生态民族学学科的诞生。然而,正当欧美生态民族学如火如荼的研究时,中国刚巧处于劫难的收尾时代,学术思想的除旧布新任重道远。受时局所迫,民族学被冠以“资产阶级学科”而沉寂数十年之久。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生态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的中国化才得以开展。这是当代中国特殊历史过程所使然。只有揭开这个历史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将其置于“大历史”中去分析,那么我们才有可能透视生态民族学中国化历程及其背后的时代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叙事 学理逻辑 学术传统 中国化 生态民族学
下载PDF
生态民族学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康隆 杨曾辉 《民族论坛》 2012年第03X期45-51,共7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理性与非理性、自然生态与民族生境的意义与关系,对文化生态和本土生态知识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指出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在生态灾变救治的终极目标上仍然需要依靠特定生态背景下特定文化共同体的这本土性知识。
关键词 生态民族学 本土生态知识 价值
原文传递
文化重构视野下洞庭湖退耕还湖的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康智 杨庭硕 《鄱阳湖学刊》 2010年第3期56-61,共6页
洞庭湖区的社会工程治理内涵极其丰富,并牵涉到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只有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分析,寻求对策并组织实施,才能完成这一重大使命。考虑到这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完成此项社会工程理当由一门牵头的学科去实现跨学科的整合。为此... 洞庭湖区的社会工程治理内涵极其丰富,并牵涉到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只有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分析,寻求对策并组织实施,才能完成这一重大使命。考虑到这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完成此项社会工程理当由一门牵头的学科去实现跨学科的整合。为此,本文所谈的洞庭湖社会工程治理选定生态民族学为牵头学科,并吸纳和整合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在文化重构的基础上实现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适应客观环境的洞庭湖退耕还湖的治理构想。这一构想的精髓在于启动文化制衡机制,通过诱导文化重构的手段完成洞庭湖的社会工程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退耕还湖 文化重构 文化制衡 生态民族学
下载PDF
洞庭湖区退耕还湖的文化思考
12
作者 范小青 谢景连 《鄱阳湖学刊》 2011年第2期67-78,共12页
洞庭湖是我国最主要的淡水湖之一,它的治理直接关系着长江中游平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仅将洞庭湖治理视为一个纯粹的工程技术问题。本文以民族学的独特视角为切入点,论证了洞庭湖治理中的社会文化属性,进而指出根治... 洞庭湖是我国最主要的淡水湖之一,它的治理直接关系着长江中游平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仅将洞庭湖治理视为一个纯粹的工程技术问题。本文以民族学的独特视角为切入点,论证了洞庭湖治理中的社会文化属性,进而指出根治洞庭湖乃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若不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剖析洞庭湖灾变的成因,洞庭湖的社会文化治理就无从谈起。为此,本文从民族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生态民族学出发,提出了使用文化制衡与文化要素嫁接手段诱导湖区文化重构,去建构根治洞庭湖的社会文化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程治理 生态民族学 文化制衡 文化要素嫁接 文化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