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份认同研究综述 被引量:517
1
作者 张淑华 李海莹 刘芳 《心理研究》 2012年第1期21-27,共7页
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对所归属群体的认知以及所伴随的情感体验及行为模式进行整合的心理历程。本文对身份认同概念和研究框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从心理学视角界定了身份认同的概念;对身份认同的结构、测量、理论... 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对所归属群体的认知以及所伴随的情感体验及行为模式进行整合的心理历程。本文对身份认同概念和研究框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从心理学视角界定了身份认同的概念;对身份认同的结构、测量、理论、影响因素等内容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了未来关于身份认同研究的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哲学 社会学 心理学
下载PDF
重健身淡竞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217
2
作者 王宗平 庄惠华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2-25,共4页
针对一些学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以“竞技技术为中心”的现象 ,以南京理工大学为试点单位 ,采用特尔菲法和实验法 ,历时 3年 ,认真贯彻“以人为本 ,淡化竞技 ,注重健身”的指导思想 ,边研究边实践。研究结果显示 :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 针对一些学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以“竞技技术为中心”的现象 ,以南京理工大学为试点单位 ,采用特尔菲法和实验法 ,历时 3年 ,认真贯彻“以人为本 ,淡化竞技 ,注重健身”的指导思想 ,边研究边实践。研究结果显示 :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上升到 98% ;体育合格率提高 2个百分点 ;除了基本掌握 3~ 4个运动项目的健身方法外 ,还有 98%的同学学会了 2 4式太极拳 ,95 %的同学学会了游泳 ;学生中能坚持课外自我锻炼的达 9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体育教学 教学改革 健身方法 选项课 教学内容
下载PDF
对我国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内容的研究 被引量:178
3
作者 张子沙 龚正伟 周波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21,共6页
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主要由 3个层面 8种不同类别素质教育所组成。生理层面素质教育指的是身体素质教育 ,心理层面素质教育即体育心理素质教育 ,社会层面素质教育则涵盖体育思想、体育道德、体育文化、体育能力、体育审... 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主要由 3个层面 8种不同类别素质教育所组成。生理层面素质教育指的是身体素质教育 ,心理层面素质教育即体育心理素质教育 ,社会层面素质教育则涵盖体育思想、体育道德、体育文化、体育能力、体育审美与体育行为等 6类素质教育。该体系在指导思想上体现出全体性、全面性和主体性 ;在产生机制上具有客观性和时代性 ;在内容组成上反映出继承性与创新性 ;在功能特征上具有特殊性与拓展性 ;在内容构架上则体现出系统性与动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高等学校 体育素质 素质教育 体系
下载PDF
余暇体育?还是休闲体育?关于Leisure Sport概念和定义的批判性回顾 被引量:94
4
作者 于涛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2-35,共4页
用哲学方法论 ,从意义和价值的角度分析 L eisure Sport的概念内涵。认为社会学角度的“余暇体育”定义未能揭示出概念的深层含义 ,从其哲学含义上讲 ,L eisure Sport的概念应是一个体育行为方式。同时根据汉语的习惯 ,在用词上也应以... 用哲学方法论 ,从意义和价值的角度分析 L eisure Sport的概念内涵。认为社会学角度的“余暇体育”定义未能揭示出概念的深层含义 ,从其哲学含义上讲 ,L eisure Sport的概念应是一个体育行为方式。同时根据汉语的习惯 ,在用词上也应以“休闲体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暇体育 休闲体育 社会学 哲学
下载PDF
哲学的语言论转向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89
5
作者 吕俊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9-54,共6页
本文讨论了哲学的语言论转向对翻译研究的几点启示指出这一转向实质上是人类认知方式的一次变革它必然改变翻译研究的传统观念即从独白话语走向对话话语而翻译过程也将是一个译者与作者通过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翻译批评将成为批评家对上... 本文讨论了哲学的语言论转向对翻译研究的几点启示指出这一转向实质上是人类认知方式的一次变革它必然改变翻译研究的传统观念即从独白话语走向对话话语而翻译过程也将是一个译者与作者通过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翻译批评将成为批评家对上述对话的积极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翻译过程 翻译批评 译者 对话 白话 话语 语言论转向 批评家 独白
全文增补中
中国循环经济内涵及有关理论问题探讨 被引量:71
6
作者 任勇 吴玉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4期131-136,共6页
循环经济是区别于传统经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世界各国尤其发达国家欧盟和日本等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中国循环经济正从宣传示范的启动阶段走向建立政策机制的推动阶段。如何根据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实践,深入开展循环经济内涵与相... 循环经济是区别于传统经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世界各国尤其发达国家欧盟和日本等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中国循环经济正从宣传示范的启动阶段走向建立政策机制的推动阶段。如何根据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实践,深入开展循环经济内涵与相关理论研究,就成为中国循环经济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我国政府制定有效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政策的必然。因此,根据国内外循环经济实践,研究中国循环经济内涵及有关理论问题,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循环经济理念产生有其必然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基础,循环经济概念的产生也有充分的科学和实践基础。这些基础和中国的相关认识特征决定了中国循环经济内涵应该有5个基本特征:准确的定位;清晰的外延;区别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表征;区别于经典经济学和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特征;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调控方法和核心标准。根据循环经济五大基本特征的界定,可以将中国循环经济的内涵概括为:循环经济是对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中的资源流动方式实施了“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无害化”管理调控是具有较高生态效率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理念 概念 内涵 基本特征
下载PDF
竞技体育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59
7
作者 颜天民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6-28,共3页
竞技体育的价值表现为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竞技体育的价值具有主体性、客观性、多维性和一元性、社会性、时效性等特点。研究竞技体育的价值对于指导竞技体育的实践活动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竞技体育 价值 主体 体育理论
下载PDF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论体系探讨 被引量:74
8
作者 左其亭 李可任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38,65,共6页
现阶段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分布不协调,以及日益严峻的水污染形势,使得实行合理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方式成为迫切需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最新的治水方略,从取水、用水、排水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并... 现阶段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分布不协调,以及日益严峻的水污染形势,使得实行合理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方式成为迫切需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最新的治水方略,从取水、用水、排水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并形成了与取水、用水、排水和管水相关的制度。通过介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提出背景,解读制度的基本理念,构建制度的理论体系框架,阐述制度形成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科技支撑、主要内容、理论方法和保障措施,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理论体系 科技支撑 理念
下载PDF
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可拓学 被引量:57
9
作者 蔡文 杨春燕 王光华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8-272,共5页
可拓学是用形式化的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于解决矛盾问题的新学科。文中就可拓学的研究对象、理论框架、方法体系、应用情况、科学意义、实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等问题做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 可拓学 数学 哲学 工程学 人工智能 计算机 可拓逻辑
原文传递
风景园林三元论 被引量:71
10
作者 刘滨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7-45,共9页
探讨风景园林的哲学本体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针对风景园林一元论和二元论的不足,基于近20年的研究实践积累,从哲学的存在、意义、追求3个基本方面,分析认识风景园林的本体,提出构建了由"环境生态""行为活动"和... 探讨风景园林的哲学本体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针对风景园林一元论和二元论的不足,基于近20年的研究实践积累,从哲学的存在、意义、追求3个基本方面,分析认识风景园林的本体,提出构建了由"环境生态""行为活动"和"空间形态"三元一体的风景园林三元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阐述了风景园林的本质是三元耦合互动的理念。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三元论的风景园林学科目标、本体内涵与学科专业外延以及各三元本体多层面元素的扩展细分,初步构建了风景园林三元论元素、要素、因素、评价、实践等多层级体系。以近20年的研究与实践论证了风景园林三元论在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与专业教育、风景园林科学技术研究、风景园林专业实践三方面的应用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哲学 三元论 环境生态 空间形态 行为活动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药物研发新模式 被引量:68
11
作者 潘家祜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21-726,共6页
分析10年来国际上新药研发失败率达30%的原因,反思近代此类生物医药研究的哲学理念与研究模式,介绍国际上向现代生物医药研究模式转化的新趋势,即侧重综合,从功能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系统生物学、网络药理学等多维视角来研究复杂疾病... 分析10年来国际上新药研发失败率达30%的原因,反思近代此类生物医药研究的哲学理念与研究模式,介绍国际上向现代生物医药研究模式转化的新趋势,即侧重综合,从功能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系统生物学、网络药理学等多维视角来研究复杂疾病的病理网络,提出新药研发的策略应针对这种病理网络的多种(而非个别)相关基因及其调节蛋白进行干预才能有效影响疾病。另外,介绍国际上在"疾病-基因-靶点-药物"网络研究上的概况和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药物研发新模式,包括网络药理学的分析方法和多向药理学设计策略,并对这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调控网络 药物设计 哲学 医学 基因组广泛关联烂研究 网络药理学 网络分析
原文传递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理、法理和哲理 被引量:66
12
作者 张文显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6,共24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展现了对法律本质的揭示、对法治规律的阐明、对法学真理的追求。正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其科学的理论思维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和中华传统法律文化扎根于当代中国法治实践沃土上,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展现了对法律本质的揭示、对法治规律的阐明、对法学真理的追求。正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其科学的理论思维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和中华传统法律文化扎根于当代中国法治实践沃土上,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提供了正确认识和精辟阐释,而且为人类法治文明发展前程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它所蕴含的丰富而深邃的政理、法理、哲理,作为科学理论体系的构成和表征,诠释了“中国之治”的“中国之理”,传递着“人类文明”的“法治之道”。本文采撷其中三十条命题,集中阐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政理、法理、哲理,展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强大解释力、卓越创造力、鲜活生命力,揭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理论贡献,推进在真理和正义的制高点上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政理 法理 哲理
原文传递
大健康人文:医学人文与健康人文的未来 被引量:56
13
作者 段志光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共4页
医学人文作为一个多学科和跨学科领域,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显得鞭长屋窄。健康人文虽有更自主、立体的理论建构和观念自洽,但多元化的概念表述,却显得鞭长不一。大健康人文是对人的健康境遇和生命过程优化中的影响因素,给予个体或群体... 医学人文作为一个多学科和跨学科领域,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显得鞭长屋窄。健康人文虽有更自主、立体的理论建构和观念自洽,但多元化的概念表述,却显得鞭长不一。大健康人文是对人的健康境遇和生命过程优化中的影响因素,给予个体或群体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的健康促进及凸显人性的关怀。它是一个比医学人文和健康人文在严格意义上更好的概念阐释;是后二者的拓展和未来,更富有包容性、开放性、实践性和时代性;是一个本土化概念,一个中国特色概念,可以打造成"健康中国"和全球建康中的标识性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 医学人文 健康人文 大健康人文 哲学
下载PDF
翻译“间性文化”论 被引量:40
14
作者 杨柳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26,共7页
翻译的文化实践证明,翻译是多种文化之间的对话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多种“间性”即“多元对话性”的建立,来表达自己对于多元文化共存的世界的美好向往。在本文中,作者以著名翻译家林语堂的跨文化翻译实践为个案,从理论间性、... 翻译的文化实践证明,翻译是多种文化之间的对话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多种“间性”即“多元对话性”的建立,来表达自己对于多元文化共存的世界的美好向往。在本文中,作者以著名翻译家林语堂的跨文化翻译实践为个案,从理论间性、话语间性、性别间性、主体间性和文化间性等层面分析了翻译“间性”凸现的轨迹,并从哲学的视角出发,深入追问了翻译“间性”与文化信仰和文化哲学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翻译文化实际上是一种“间性文化”。通过多种“间性”的建立,翻译使不同语言、不同性别、不同种族和不同文化之间达到相互对话、相互依存的目的。在这个层面上,翻译赋有更高层次的文化哲学意义:翻译是对人类生存方式的阐释与追求,它为差异共存、和谐共在的世界文化新秩序的重构提供了巨大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性文化 翻译文化 林语堂 和谐世界 哲学
原文传递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基础──人性假设 被引量:40
15
作者 周文霞 《南开管理评论》 1999年第5期14-16,共3页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建构和方法的设计,都是以对人性的一定看法为基础的。对人性的假设是否全面合理。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因此,人性假设就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基础。本文从人性的具体内容、人性的特点以及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建构和方法的设计,都是以对人性的一定看法为基础的。对人性的假设是否全面合理。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因此,人性假设就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基础。本文从人性的具体内容、人性的特点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向人性回归三方面对人性问题进行了探讨,论证了建立丰富完整的人性观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理念 人性假设
下载PDF
论隐性知识 被引量:35
16
作者 方华 张淑华 +2 位作者 柳治仁 蔡宇 朱丽娜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7-32,共6页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有效的知识管理,隐性知识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管理好隐性知识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综合西方学者从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角度对隐性知识所作的不同程度的论述,笔者认为,隐性知识本...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有效的知识管理,隐性知识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管理好隐性知识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综合西方学者从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角度对隐性知识所作的不同程度的论述,笔者认为,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无意识的认知能力,是个体通过经验获得的、具有难以流动性的高度个人化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管理 隐性知识 哲学 心理学 管理学
下载PDF
宽恕: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新主题 被引量:37
17
作者 傅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0-87,共8页
长期以来,人们始终认为"宽恕是一个有着深刻宗教渊源的概念",直到最近才开始出现了关于人际之间宽恕的心理学研究。宽恕和寻求宽恕的倾向会伴随人们的生命历程而逐渐发展成熟,宽怒与心理健康、心理治疗呈现正相关。当代心理... 长期以来,人们始终认为"宽恕是一个有着深刻宗教渊源的概念",直到最近才开始出现了关于人际之间宽恕的心理学研究。宽恕和寻求宽恕的倾向会伴随人们的生命历程而逐渐发展成熟,宽怒与心理健康、心理治疗呈现正相关。当代心理学关于宽恕的研究越来越表现为对多种理论观点进行整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恕 哲学 心理学
下载PDF
漫话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52
18
作者 姜大源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设计,将工作过程作为知识序化的一种新的参照系,突显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征。这一方案在课程体系设计的系统化、课程设计方法的系统化和课程载体设计的系统化三个层面,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设计路...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设计,将工作过程作为知识序化的一种新的参照系,突显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征。这一方案在课程体系设计的系统化、课程设计方法的系统化和课程载体设计的系统化三个层面,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设计路线和设计方法。特别是,由于融入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在关于"定界与跨界"、关于"加法与积分"和关于"隐性与显性"这三个方面,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过程 系统化 哲学 思考
下载PDF
隐喻研究的哲学视角 被引量:39
19
作者 刘宇红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6,共8页
本文对始自古希腊的各种哲学传统的隐喻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所涉及的哲学家包括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西塞罗、昆提良、毕德、阿尔伯利克、阿圭那、霍布斯、洛克、柏克莱、黑格尔、密尔、卢梭、康德、尼采、理查兹、布莱克、雷科夫与... 本文对始自古希腊的各种哲学传统的隐喻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所涉及的哲学家包括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西塞罗、昆提良、毕德、阿尔伯利克、阿圭那、霍布斯、洛克、柏克莱、黑格尔、密尔、卢梭、康德、尼采、理查兹、布莱克、雷科夫与约翰逊。我们认为,哲学家的隐喻观和隐喻研究方法体现了每一特定时期哲学家对世界统一性和规律性的根本看法以及与此相应的认识论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研究 哲学视角 亚里斯多德 哲学家 哲学传统 研究方法 古希腊 柏拉图 西塞罗 霍布斯 黑格尔 理查兹 布莱克 约翰逊 认识论 规律性 统一性
原文传递
民族志:一种广义人文关系学的界定 被引量:46
20
作者 王铭铭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9-140,共12页
"民族志"之名,来自古希腊文的"民族+志",指"记录的民族学",而"民族学"则常被理解为"举各民族物质上行为上各种形态而比较他们的异同"(蔡元培)。"民族+志"这一组合是近代... "民族志"之名,来自古希腊文的"民族+志",指"记录的民族学",而"民族学"则常被理解为"举各民族物质上行为上各种形态而比较他们的异同"(蔡元培)。"民族+志"这一组合是近代的发明,与欧洲国族观念有着既相合又相离的两可关系。就多数经典民族志呈现的面貌看,尽管有将民族志视作"民族研究"的基本方法者,但民族志研究单元一般超脱于"民族",其描绘的物质、社会和精神世界,是"ethnos(民族)"的真正含义,指与近代西方"个人"不同的其他"人的观念"。在民族志中,"人"是内在差异化、人格外在化、非个人的多元复合场所,其属性不可单独以"世间性"来理解。在此意义上的"人",是含有人、神、物诸存在者之间的关系的存在者。"人"的这些内容,曾被界定为"文化"的诸"因子"或"方面",而近一个世纪的民族志研究表明,"文化"最好被理解为人文关系的总体状态。人文关系,是"己"与广义的"它"之间的关系,是"世内存在者"与"世界"的关系。所有这些关系分布在大小不一的社会共同体中,即使我们观察的是一个范围狭小的村庄,这些关系依然可以得到清楚的表现。对民族志书写者而言,所有地方,都是"世界性的",在人文关系的"世界"中,"己"与"它"的关联性被分解为几类关系及其认知,但其本来面目是浑然一体的。它"因地制宜",形成人中心、神中心、物中心的形貌,相互之间存在差异,但在等级与互惠的复合性意义上,却普遍一致,从而使场景远离"我者"的民族志,总是关乎于"己"——作为众多"世界"中的一个,这包括"民族",但不等于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 民族学 国族 人文关系 己/它 世界哲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