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1篇文章
< 1 2 1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不同提取工艺比较 被引量:78
1
作者 刘重芳 张钰泉 +2 位作者 戴居云 陶建生 朱艳 《中成药》 CAS CSCD 1999年第8期385-388,共4页
通过丹参多种提取工艺的比较(传统水煎法、乙醇回流法、动态温浸法、超声波法、渗漉法等),以丹参素、原儿茶醛、丹参酮ⅡA为指标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量,为丹参制剂的前处理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 丹参 丹参 原儿茶醛 丹参酮 提取工艺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8
2
作者 叶龙彬 奚涛 +1 位作者 陈峰 王瑜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以水溶性的丹参酮ⅡA纳米制剂灌胃给药 ,观测其对脑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脑梗塞范围和脑含水量以及脑组织SOD活力、MDA...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以水溶性的丹参酮ⅡA纳米制剂灌胃给药 ,观测其对脑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脑梗塞范围和脑含水量以及脑组织SOD活力、MDA含量和NO水平的影响。结果 :丹参酮ⅡA(2 5mg/kg)能使脑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明显改善 ,脑梗塞范围和脑含水量显著降低 ;丹参酮ⅡA亦能拮抗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SOD活力的下降及MDA含量的升高 ,并使脑组织NO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丹参酮Ⅱ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A 纳米制剂 局灶性脑缺血 自由基 一氧化氮
下载PDF
丹参及其主要成分保肝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6
3
作者 袁媛 吴芹 +2 位作者 石京山 陈修平 丹参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8-593,共6页
丹参是临床最常用的中药之一,丹参的药效物质基础主要包括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和水溶性的丹酚酸类。丹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传统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及其主要成分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近来研究显... 丹参是临床最常用的中药之一,丹参的药效物质基础主要包括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和水溶性的丹酚酸类。丹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传统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及其主要成分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近来研究显示,丹参及其主要成分对四氯化碳、D-氨基半乳糖、醋氨酚、酒精等制备的肝损伤模型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文对丹参的保肝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系统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肝脏保护作用 丹参提取物 丹参酮A 丹参酮 丹参 丹酚酸A 丹酚酸B
原文传递
丹参酮Ⅱ_A的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4
4
作者 陈芬燕 郭韧 张毕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49-1653,共5页
目前,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是全世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研究认为中药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作为活血祛瘀,安神宁心的传统中药,丹参常配伍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例如冠心病、脑梗死的处方中。丹参酮ⅡA是从丹参... 目前,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是全世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研究认为中药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作为活血祛瘀,安神宁心的传统中药,丹参常配伍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例如冠心病、脑梗死的处方中。丹参酮ⅡA是从丹参的根中提取的主要亲脂性成分,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室肥厚、抗氧化、抗心律失常等作用。该文将对丹参酮ⅡA的心血管保护机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A 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梗死 缺血再灌注 炎症
原文传递
丹参酮ⅡA磺酸钠心血管药理 被引量:66
5
作者 黄熙 臧益民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5年第1期9-12,共4页
综述了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药理研究概况,肯定了其心血管药理活性。
关键词 丹参酮A 磺酸钠 心血管系统 药理学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丹参醇提液在浓缩、干燥工艺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Ⅰ)──丹参酮Ⅱ_A湿热降解机理探讨 被引量:64
6
作者 苏子仁 刘中秋 周华 《中成药》 CAS CSCD 1997年第11期5-6,共2页
丹参酮ⅡA在90℃水浴加热72h,降解产物经GC/MS分析,可检出烷烃等46种分解产物.推断该分解反应与丹参酮ⅡA在水中转化成酮类,发挥递氢体作用,促进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关键词 丹参酮A 丹参 降解 浓缩 干燥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丹参酮ⅡA预防性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4
7
作者 胡霞敏 周密妹 +2 位作者 胡先敏 王君 曾繁典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6-440,共5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区白细胞浸润及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方法缺血前给予丹参酮ⅡA8,16,32mg·kg-1,灌胃7d,末次给药1h后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短暂局灶性缺血模型。脑缺血2h再灌注24h后,用TTC染色法、...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区白细胞浸润及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方法缺血前给予丹参酮ⅡA8,16,32mg·kg-1,灌胃7d,末次给药1h后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短暂局灶性缺血模型。脑缺血2h再灌注24h后,用TTC染色法、伊文思兰法(EB)测定脑梗死范围及血脑屏障的损伤程度。分别用放免、酶免、Westernblot法测定大脑缺血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血清白介素-8(IL-8)的含量及血管内皮粘附分子I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E-selectin(E-选择素)的表达水平。结果丹参酮ⅡA能缩小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减轻神经损伤症状,降低脑内TNF-α、MPO的活性及血清IL-8含量,同时,减少ICAM-1、E-selectin的表达(P<0·05或P<0·01vs模型组)。结论丹参酮ⅡA可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炎症介质释放、表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所致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A 白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间粘附分子 E-选择素 脑缺血
下载PDF
丹参酮ⅡA诱导HL-60细胞凋亡 被引量:43
8
作者 黄韧敏 袁淑兰 +1 位作者 宋毅 黄光琦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4-166,I000,共4页
目的:在以往对丹参酮IA诱导分化和抗癌作用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丹参酮IA诱导HL-60细胞凋亡,以探讨其抗癌作用机理。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以1~10μg/ml丹参酮IA作用于培养的HL-60细胞5天后,进... 目的:在以往对丹参酮IA诱导分化和抗癌作用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丹参酮IA诱导HL-60细胞凋亡,以探讨其抗癌作用机理。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以1~10μg/ml丹参酮IA作用于培养的HL-60细胞5天后,进行光镜、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仪的观察和分析。结果:丹参酮ⅡA作用后,HL-60细胞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10μg/ml光镜、电镜观察到细胞呈现凋亡特征,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细胞DNA呈梯状降解,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10μg/ml丹参酮ⅡA作用后,HL-60细胞凋亡率达28.8%,细胞被阻止于G0/G1期,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1),其bcl-2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而p53基因的表达增强(P<0.01)。结论:丹参酮ⅡA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这可能为丹参酮ⅡA抗癌抑癌的重要机理之一,诱导分化与诱导凋亡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A 细胞凋亡 白血病细胞 HL-60
下载PDF
不同产地丹参中丹参酮Ⅱ_A的含量比较 被引量:51
9
作者 林佳 徐丽珍 +1 位作者 李琰 杨世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3-154,共2页
关键词 丹参 丹参酮A 龙胆苦苷 含量测定 HPLC法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抑制巨噬细胞源性生长因子刺激平滑肌细胞c-myc基因表达 被引量:43
10
作者 张文军 包晓峰 +2 位作者 王秀凤 徐铭渔 钱振淮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45-47,共3页
本实验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观察到巨噬细胞源性生长因子可明显促进平滑肌细胞c-myc高表达;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阻止巨噬细胞源性生长因子刺激平滑肌细胞的... 本实验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观察到巨噬细胞源性生长因子可明显促进平滑肌细胞c-myc高表达;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阻止巨噬细胞源性生长因子刺激平滑肌细胞的作用,使c-myc表达水平下降,提示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阻止平滑肌细胞增殖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a 磺酸钠 平滑肌细胞 生长因子 CMYC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大鼠缺氧及正常心肌细胞内钙、膜电位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48
11
作者 孙学刚 贾玉华 张丽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抗心律失常的分子机理。方法:胰蛋白酶法分离培养心肌细胞,用不同荧光染料分别标记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上测定Tan血清对心肌细胞内钙[Ca2+]i、膜电位(MP)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变化。结果:缺氧使心肌细胞[Ca...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抗心律失常的分子机理。方法:胰蛋白酶法分离培养心肌细胞,用不同荧光染料分别标记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上测定Tan血清对心肌细胞内钙[Ca2+]i、膜电位(MP)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变化。结果:缺氧使心肌细胞[Ca2+]i升高,而使MP和MMP降低,Tan血清降低缺氧心肌细胞[Ca2+]i,升高了缺氧引起的MP和MMP降低,使缺氧状态下MP和MMP保持在基线水平。结论:Tan降低了缺氧引起的[Ca2+]i升高,升高了缺氧引起的MP和MMP降低,保护心肌细胞,防治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A 大鼠 缺氧 心肌细胞 膜电位 线粒体膜电位 抗心律失常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四氯化碳致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5
12
作者 刘永刚 陈厚昌 蒋毅萍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Tsn)对四氯化碳(CCl_4)中毒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复制大鼠CCl_4肝纤维化模型,以马洛替酯为阳性对照,采用光镜观察组织学改变,测定血清谷丙氨酸转移酶(ALT)、谷草氨酸转移酶(AST)、一氧化氮(NO...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Tsn)对四氯化碳(CCl_4)中毒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复制大鼠CCl_4肝纤维化模型,以马洛替酯为阳性对照,采用光镜观察组织学改变,测定血清谷丙氨酸转移酶(ALT)、谷草氨酸转移酶(AST)、一氧化氮(NO)、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肝组织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以反映肝细胞损伤及肝纤维化的程度。结果:丹参酮ⅡA能降低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升高的ALT、AST、NO、HA、LN水平和过高的肝组织中Hyp、MDA的含量。病理组织学检查亦表明,丹参酮ⅡA能明显改善实验性肝纤维化。结论:丹参酮ⅡA可能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丹参酮A 脂质过氧化 四氯化碳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丹参酮ⅡA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13
作者 张萌涛 钱亦华 唐安琪 《医学综述》 2010年第17期2661-2664,共4页
丹参酮ⅡA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能对抗心肌急性缺氧损伤、抗心律失常、改善血管平滑肌功能,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丹参酮ⅡA通过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诱导分化和凋亡、抑制侵袭和转移的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丹参酮ⅡA还... 丹参酮ⅡA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能对抗心肌急性缺氧损伤、抗心律失常、改善血管平滑肌功能,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丹参酮ⅡA通过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诱导分化和凋亡、抑制侵袭和转移的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丹参酮ⅡA还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将对神经系统疾病防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A 心血管作用 抗肿瘤 神经保护 清除氧自由基
下载PDF
丹参酮ⅡA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43
14
作者 袁淑兰 宋毅 +1 位作者 王修杰 张洁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27-329,共3页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对多种不同类型肿瘤细胞生长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用 0 .5 μg·ml- 1 丹参酮ⅡA处理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 4d ,分别应用光镜、细胞计数、集落形成试验、流式细胞仪分析丹参酮ⅡA对不同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结...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对多种不同类型肿瘤细胞生长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用 0 .5 μg·ml- 1 丹参酮ⅡA处理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 4d ,分别应用光镜、细胞计数、集落形成试验、流式细胞仪分析丹参酮ⅡA对不同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经丹参酮ⅡA处理后 ,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明显被抑制 ,对NB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更明显 ;部分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的细胞形态改变 ,凋亡百分率为 10 .0 %~ 2 4 .3% (对照组为 2 .1%~ 6 .9% ) ,细胞明显被阻止于G0 G1 期 ,而S期细胞明显减少。结论  0 .5 μg·ml- 1 丹参酮ⅡA可明显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A 抑制 肿瘤细胞生长 体外实验 研究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丹参中10种水溶性和4种脂溶性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55
15
作者 程沛 韩东岐 +5 位作者 胡伟慧 金一宝 江坤 殷果 王珏 王铁杰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1-996,共6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来源的丹参药材及饮片中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咖啡酸、异阿魏酸、丹酚酸D、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丹酚酸A、丹酚酸C、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10种水溶性化合物和4种脂...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来源的丹参药材及饮片中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咖啡酸、异阿魏酸、丹酚酸D、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丹酚酸A、丹酚酸C、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10种水溶性化合物和4种脂溶性化合物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aq(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03%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60 min,10%A→68%A;60-70 min,68%A→80%A),流速0.8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20μL。结果:在65 min内,丹参中的14种成分可实现完全分离,质量浓度在0.01-1 766.67μg·m 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不低于0.999 5;平均回收率(n=6)为97.4%-102.5%,RSD〈2.6%。不同的产地来源、叶子大小、根茎粗细、生长年限及栽培方式等因素对丹参中指标性成分含量差异都有很大的影响。结论:该分析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定量准确,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同时测定丹参中的10种水溶性和4种脂溶性化合物的含量,为丹参药材及饮片的质量评价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素钠 原儿茶醛 咖啡酸 异阿魏酸 丹酚酸D 迷迭香酸 紫草酸 丹酚酸B 丹酚酸A 丹酚酸C 二氢丹参酮 丹参酮 丹参酮 丹参酮A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丹参提取物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相互影响研究 被引量:53
16
作者 宋敏 杭太俊 张正行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1-307,共7页
大鼠分别灌胃丹参水溶性成分(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脂溶性成分(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的单体、或含有相同剂量有效成分的丹参水溶性、脂溶性提取物后,分别测定各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有效成分单体和提取物中相应有效成分的药代动力... 大鼠分别灌胃丹参水溶性成分(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脂溶性成分(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的单体、或含有相同剂量有效成分的丹参水溶性、脂溶性提取物后,分别测定各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有效成分单体和提取物中相应有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差异,研究丹参水溶性、脂溶性提取物中的其他共存成分对各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丹参水溶性提取物中的其他成分使原儿茶醛在大鼠体内吸收减少、消除变快,却促进丹酚酸B的吸收,并使其在体内的消除减缓;丹参脂溶性提取物中的其他成分促进药效成分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的吸收,使隐丹参酮在大鼠体内的吸收速度加快,同时使其从中央室向周边室分布,也促进隐丹参酮向丹参酮IIA的转化。提示丹参提取物中的其他成分对其“标识成分”或“药效成分”的体内过程有较大的影响,可能同时存在拮抗、协同或转化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原儿茶醛 丹酚酸B 丹参酮A 丹参酮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7
作者 张民 张骅 +1 位作者 徐鹏 苏仁意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0期1237-1239,共3页
丹参酮ⅡA药理活性主要有天然抗氧化作用、心血管药理作用、抗感染作用、抗肿瘤作用、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性激素样活性,对肝、肾、肺的保护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镇痛、抗衰老等作用。其作用机制研究及应用研究还存在着不足,尚需要... 丹参酮ⅡA药理活性主要有天然抗氧化作用、心血管药理作用、抗感染作用、抗肿瘤作用、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性激素样活性,对肝、肾、肺的保护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镇痛、抗衰老等作用。其作用机制研究及应用研究还存在着不足,尚需要更深入地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受体药理学角度对它进行研究,并结合药效和中医活血化瘀理论,利用透皮吸收等各种给药途径,进行药动学研究,为治疗疾病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A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丹参酮Ⅱ_A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自噬抗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研究 被引量:56
18
作者 曹慧敏 宋囡 +4 位作者 张妮 杨关林 陈文娜 张哲 贾连群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33-939,共7页
目的基于PI3K/Akt/mTOR自噬信号通路探讨丹参酮ⅡA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A.hy926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组、LY29400... 目的基于PI3K/Akt/mTOR自噬信号通路探讨丹参酮ⅡA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A.hy926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组、LY294002组、ox-LDL加丹参酮ⅡA组、oxLDL加丹参酮ⅡA加LY294002组。用比色法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及Naolive 3D cell explorer实时无标记3D显微成像系统检测自噬发生,同时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相关蛋白以及PI3K/Akt/mTOR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MDA含量增高,SOD活力降低,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I/II蛋白含量增多(P<0.01);丹参酮ⅡA干预后细胞中MDA含量降低,SOD活力增高,LC3-I/LC3-II蛋白含量增多(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丹参酮ⅡA干预后细胞中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与ox-LDL加丹参酮ⅡA组相比,加入PI3K的抑制剂LY294002后细胞中的LC3-I/LC3-II蛋白含量减少,自噬水平减少(P<0.01)。结论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自噬,对ox-LDL诱导的EA.Hy926细胞氧化应激损伤起到保护作用,进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A OX-LDL 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应激 自噬
原文传递
丹参酮ⅡA对培养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7
19
作者 杜俊蓉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共3页
为探讨丹参酮ⅡA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与机制,用四甲基偶氮唑兰比色法测定细胞线粒体脱氢酶活性,以评价该药的细胞毒性;在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模型上,用氚标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法观察该药对... 为探讨丹参酮ⅡA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与机制,用四甲基偶氮唑兰比色法测定细胞线粒体脱氢酶活性,以评价该药的细胞毒性;在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模型上,用氚标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法观察该药对DNA合成的影响;用细胞计数法测定该药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无细胞毒性的浓度范围内,丹参酮ⅡA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DNA的合成,IC50为2.8μmol/L;丹参酮ⅡA15μmol/L孵育6天,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5)。提示丹参酮ⅡA对生长因子为始因引起的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慢性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A 平滑肌细胞 心血管疾病 防治 中药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的药理作用及疾病治疗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55
20
作者 闫俊 冯娟 +1 位作者 杨雪 黄磊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8期972-977,共6页
丹参酮ⅡA是中药丹参的主要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细胞凋亡等药理作用,目前广泛用于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近年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还有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多种脏器纤维化等作用。本文在介绍丹参酮ⅡA治疗心血管疾病和神... 丹参酮ⅡA是中药丹参的主要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细胞凋亡等药理作用,目前广泛用于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近年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还有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多种脏器纤维化等作用。本文在介绍丹参酮ⅡA治疗心血管疾病和神经保护作用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国内外丹参酮ⅡA其他方面的药理学作用及疾病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A 心血管保护 神经保护 抗肿瘤 免疫调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