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突散囊菌对茶叶品质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影响 被引量:47
1
作者 欧阳梅 熊昌云 +3 位作者 屠幼英 程龙 舒华 汤雯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3-348,共6页
从茯砖茶样中分离纯化制得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菌株,选用普通炒青绿毛茶做茶坯,应用人工接种发酵技术进行固体发酵制成发酵散茶。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发酵一个月后的炒青绿茶不仅品质成分明显改善,茶黄素和茶红素高于其他样品... 从茯砖茶样中分离纯化制得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菌株,选用普通炒青绿毛茶做茶坯,应用人工接种发酵技术进行固体发酵制成发酵散茶。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发酵一个月后的炒青绿茶不仅品质成分明显改善,茶黄素和茶红素高于其他样品,而且苦涩味减轻;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法测定发酵散茶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对两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达到75%和56%以上,与湖南茯砖茶相近。发酵散茶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高于对照和浙江茯砖茶64.7%和80.6%,而对DPPH的清除能力略低于对照,但是高于浙江茯砖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化学成分 发酵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彭晓赟 梁法亮 +4 位作者 李冬利 陈玉婵 陶美华 章卫民 赵运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881-1886,共6页
目的研究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凝胶柱和薄层制备等色谱方法和重结晶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以3种肿瘤细胞SF-268、MCF-7和NCI-H460为供... 目的研究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凝胶柱和薄层制备等色谱方法和重结晶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以3种肿瘤细胞SF-268、MCF-7和NCI-H460为供试细胞株,采用SRB法对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研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肠炎亚种、痢疾志贺氏菌和普通变形杆菌等肠道致病菌为供试细菌,采用MTT法对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研究。结果从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发酵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甲醚(1)、1,5-二羟基-3-甲氧基-7-甲基蒽醌(2)、灰绿曲霉黄色素(3)、2-(2′,3-环氧基-1′,3′-庚二烯基)-6-羟基-5-(3-甲基-2-丁烯基)苯甲醛(4)、2-(2′,3-环氧基-1′,3′5′-庚三烯基)-6-羟基-5-(3-甲基-2-丁烯基)苯甲醛(5)、2-(3E,5E-庚二烯基)-3,6-二羟基-5-(3-甲基-2-丁烯基)苯甲醛(6)、酪醇(7)、对羟基苯甲酸(8)、苔黑酚(9)。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3~6对3种肿瘤细胞株有较好的细胞毒活性;除化合物1和6外,其他化合物对普通变形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9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表现出很好的抑菌效果。结论苯甲醛类化合物是冠突散囊菌的主要代谢产物,化合物7和9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5、6和8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冠突散囊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细胞毒活性 苯甲醛 苔黑酚
原文传递
不同品种茯砖茶中优势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6
3
作者 胡治远 赵运林 +4 位作者 刘素纯 刘石泉 龙立平 彭晓赟 李燕子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60-64,共5页
从湖南地区采集18个不同品种茯砖茶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得到18株优势菌,观察其平板形态特征与生长特征,以及在电镜下有性与无性生殖结构等特点,初步确定其中15株优势菌为散囊菌属:8株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3株谢瓦散囊... 从湖南地区采集18个不同品种茯砖茶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得到18株优势菌,观察其平板形态特征与生长特征,以及在电镜下有性与无性生殖结构等特点,初步确定其中15株优势菌为散囊菌属:8株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3株谢瓦散囊菌(Eurotium chevalieri)、2株肋状散囊菌(Eurotium costiforme)、1株阿姆斯特丹散囊菌(Eurotium amsteloda-mi)和1株蜡叶散囊菌(Eurotium herbariorum);还有3株非散囊菌属优势菌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结果表明茯砖茶中优势微生物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优势微生物 平板形态 电镜特征 鉴定分类
下载PDF
湖南茯砖茶品质特征及其香气组分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沈程文 邓岳朝 +4 位作者 周跃斌 齐冬晴 贺群 田双红 林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8-48,共11页
以湖南省15个有代表性的茯砖茶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结合GC-MS分析其香气成分;并通过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了湖南茯砖茶的品质特征和香气组分上的差异。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茯砖茶香气以菌香为主要特点,部分茯... 以湖南省15个有代表性的茯砖茶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结合GC-MS分析其香气成分;并通过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了湖南茯砖茶的品质特征和香气组分上的差异。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茯砖茶香气以菌香为主要特点,部分茯砖茶稍带沤味、烟气、欠纯正。GC-MS分析结果表明,香气物质含量最多的为醇类(15个样品平均相对含量为23.01%),其次为酸类(18.85%)、酮类(11.10%)、醛类(9.20%)、酯类(4.28%)、碳氢化合物(3.78%)、其他类(2.67%)、杂氧化合物(1.06%),酚类物质(0.07%)的含量最低。茯砖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5个样品的平均相对含量,茶多酚为10.88%、氨基酸0.66%、咖啡碱3.83%、可溶性糖7.27%、水浸出物3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香气成分 感官品质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在不同茶类及几种植物材料上“发花”的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蔡正安 刘素纯 +3 位作者 刘杏益 黄建安 周琳 朱旗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3-268,共6页
试验采用几种不同茶类和植物材料为研究对象,在模拟茯砖茶工艺条件下进行"发花"试验。结果表明,在没有冠突散囊菌接种的情况下几种试验茶类和植物材料均可获得良好的"发花"效果。通过对"发花"菌采用稀释... 试验采用几种不同茶类和植物材料为研究对象,在模拟茯砖茶工艺条件下进行"发花"试验。结果表明,在没有冠突散囊菌接种的情况下几种试验茶类和植物材料均可获得良好的"发花"效果。通过对"发花"菌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得到的菌株进行菌落特征分析和个体形态观察,可初步判断为冠突散囊菌。并对冠突散囊菌的营养需求、孢子传播途径以及开发多功能复合保健茶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发花 茯砖茶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8
6
作者 黄彦 石瑞 苏二正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17年第1期49-56,共8页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发酵中的优势菌,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茯砖茶的品质,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本文中,笔者综述了冠突散囊菌的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培养、发花过程、保健功能及其应用等几个方面,并对其研究与应用前...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发酵中的优势菌,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茯砖茶的品质,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本文中,笔者综述了冠突散囊菌的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培养、发花过程、保健功能及其应用等几个方面,并对其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冠突散囊菌 发酵 保健功能
下载PDF
桑叶茯砖茶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5
7
作者 曾桥 韦承伯 +3 位作者 韩国锋 韦文龙 蒋佳琪 白思蕊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1-230,共10页
目的:优化桑叶茯砖茶总黄酮的乙醇提取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对桑叶茯砖茶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以DPPH自由基... 目的:优化桑叶茯砖茶总黄酮的乙醇提取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对桑叶茯砖茶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OH清除率、ABTS^+清除率和还原力等为指标,考察桑叶茯砖茶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33%、液料比为25 mL/g、提取时间为2.3 h、提取温度为90℃,在该最佳条件下,桑叶茯砖茶总黄酮得率为2.37%。抗氧化实验表明,24μg/mL桑叶茯砖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89.8%,与Vc相当,ABTS^+的清除率为99.8%,清除效果较Vc好;0.28mg/mL桑叶茯砖茶总黄酮对.OH清除率达79.7%,而相同浓度Vc对.OH清除率为28.8%,显著低于桑叶茯砖茶总黄酮,0.28 mg/mL桑叶茯砖茶总黄酮还原力为1.263,和Vc接近。结论:该优选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桑叶茯砖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为桑叶茯砖茶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茯砖茶 总黄酮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基于Illumina MiSeq技术分析不同地域加工的茯砖茶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23
8
作者 赵仁亮 胥伟 +2 位作者 吴丹 姜依何 朱旗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65-1876,共12页
为研究不同地域加工的茯砖茶中发花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本文采用Illumina Miseq技术对其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域加工的茯砖茶中细菌种类丰富,分为9个门、16个纲、29个目、50个科、66个属,其中厚壁菌门中的乳... 为研究不同地域加工的茯砖茶中发花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本文采用Illumina Miseq技术对其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域加工的茯砖茶中细菌种类丰富,分为9个门、16个纲、29个目、50个科、66个属,其中厚壁菌门中的乳球菌属(Lactococcus)占绝对优势;湖南产区的茯砖茶中细菌丰度和多样性最高。真菌分为2个门、6个纲、6个目、7个科、7个属,其中曲霉属(Aspergillus)是绝对优势菌种,在每个样品中的丰度均在92%以上;此外,还检测到了丰度低于1%的酵母属,分别是假丝酵母属、耐碱酵母属和毕赤酵母属,且在不同茶样中的丰度存在差异;陕西产区的茯砖茶中真核微生物菌群丰度最高。聚类分析发现,同一产区的茯砖茶样品距离较近,表明地域环境及加工工艺是影响茯砖茶发花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发花 ILLUMINA MiSeq技术 群落多样性
原文传递
LC-MS分析普洱茶和茯砖茶与红茶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朱旗 M.N.Clifford +1 位作者 毛清黎 邓放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1-194,共4页
采用LC-MS分析方法,对普洱茶和茯砖茶进行分析与已鉴定的红茶成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同属黑茶类的普洱茶和茯砖茶具类似的UV图谱,表明二者具有相似的物质成分;普洱茶和茯砖茶不同于红茶,不具有红茶图谱的特征,在380 nm处没有茶红素和茶... 采用LC-MS分析方法,对普洱茶和茯砖茶进行分析与已鉴定的红茶成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同属黑茶类的普洱茶和茯砖茶具类似的UV图谱,表明二者具有相似的物质成分;普洱茶和茯砖茶不同于红茶,不具有红茶图谱的特征,在380 nm处没有茶红素和茶黄素吸收峰的特征,也说明采用红茶的分析方法,不适合分析黑茶;虽然在UV图谱中看不到一些成分的吸收峰,但仍有微量存在,能用MS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茯砖茶 LC-MS 成分
下载PDF
六堡茶真菌分布浅析及金花菌筛选鉴定 被引量:21
10
作者 陈然 郝彬秀 +3 位作者 田海霞 李颂 马跃 王春玲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23,共5页
选取多家梧州六堡茶龙头企业生产的六堡茶产品进行真菌分析,并对其中的冠突散囊菌("金花菌")进行分离选育和鉴定。结果显示:各厂家生产的六堡茶,真菌总数在(10~2~10~3)cfu/g干茶数量级之间,但真菌种类存在明显差异。各厂家生产... 选取多家梧州六堡茶龙头企业生产的六堡茶产品进行真菌分析,并对其中的冠突散囊菌("金花菌")进行分离选育和鉴定。结果显示:各厂家生产的六堡茶,真菌总数在(10~2~10~3)cfu/g干茶数量级之间,但真菌种类存在明显差异。各厂家生产的六堡茶产品中都有不同含量的金花菌,通过菌株分型结果显示六堡茶产品冠突散囊菌与安化黑茶冠突散囊菌亲缘性相近。进一步通过耐热性和生长速度试验筛选出2株适宜六堡茶发酵,表现优良的冠突散囊菌菌株,为六堡茶工艺升级和产品创新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金花菌) 六堡茶 茯砖茶 耐热性
原文传递
茯砖茶及其配方对脂肪变性L-02肝细胞中TG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徐小江 黄建安 +2 位作者 肖力争 袁勇 肖文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7-254,共8页
利用1 mL/L的20%医用脂肪乳剂处理L-02肝细胞48 h复制非酒精性脂肪变性肝细胞,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提取物及配方分别处理24 h和48 h,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细胞内的甘油三酯(TG)水平,探讨茯砖茶提取物和两个配方对脂肪变性L-02肝细胞内T... 利用1 mL/L的20%医用脂肪乳剂处理L-02肝细胞48 h复制非酒精性脂肪变性肝细胞,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提取物及配方分别处理24 h和48 h,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细胞内的甘油三酯(TG)水平,探讨茯砖茶提取物和两个配方对脂肪变性L-02肝细胞内TG的影响。结果显示,茯砖茶提取物和配方1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均可显著降低脂肪变性肝细胞内TG的水平(P<0.05),而与血脂康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显示出茯砖茶和配方1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脂肪变性 L-02肝细胞 配方 甘油三酯
下载PDF
杜仲叶茯砖茶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降血脂活性 被引量:20
12
作者 曾桥 韦承伯 +3 位作者 缑会莉 韩国锋 韦文龙 蒋佳琪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4-192,共9页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杜仲叶茯砖茶多糖提取工艺,并研究杜仲叶茯砖茶多糖的体外抗氧化降血脂活性。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等对杜仲叶茯砖茶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杜仲叶茯砖茶多糖提取工艺,并研究杜仲叶茯砖茶多糖的体外抗氧化降血脂活性。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等对杜仲叶茯砖茶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考察了杜仲叶多糖对DPPH·,·OH,ABTS+的清除能力以及铁还原能力,并进行胆酸盐结合试验评价降血脂作用。结果:杜仲叶茯砖茶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如下:提取时间为1.5 h、液料比为25 m L/g、提取温度为51℃,在该最佳条件下,杜仲叶茯砖茶多糖得率为8.4769%。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当多糖浓度为100μg/m L时,对ABTS+的清除率达98.74%;当多糖浓度为60μg/m 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69.28%;当多糖浓度为0.875 mg/m L时,对·OH的清除率为43.97%;当多糖浓度为0.28 mg/m L,杜仲叶茯砖茶多糖的铁还原力可达Vc的53.08%。体外降血脂实验结果表明,当多糖浓度为4.8 mg/m L时,其对牛磺胆酸盐和甘氨胆酸盐的结合率分别达到35.74%和63.77%。结论:该杜仲叶茯砖茶多糖优选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杜仲叶茯砖茶多糖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降血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茯砖茶 多糖 响应面法 抗氧化 降血脂
原文传递
黑毛茶不同产区发花对茯砖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赵仁亮 胥伟 +2 位作者 吴丹 姜依何 朱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8-14,共7页
不同产区特定的气候环境影响茯砖茶发花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及风味物质的形成。以同批湖南黑毛茶为原料,分别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茯砖茶主产区(陕西、湖南和浙江)同时期制作茶样,研究黑毛茶在不同产区发花对茯砖茶品质的影响。感官审评... 不同产区特定的气候环境影响茯砖茶发花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及风味物质的形成。以同批湖南黑毛茶为原料,分别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茯砖茶主产区(陕西、湖南和浙江)同时期制作茶样,研究黑毛茶在不同产区发花对茯砖茶品质的影响。感官审评表明:陕西和湖南产区加工的茯砖茶"金花"数量明显高于浙江产区,"菌花香"明显;但湖南和浙江产区加工的茯砖茶均略带青涩味。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茶多酚、酯型儿茶素、儿茶素总量及咖啡碱在湖南产区加工的茯砖茶中含量较高;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在浙江产区加工的茯砖茶中保留量较多;有机酸在陕西产区的茯砖茶中含量较高。从3个产区加工的茯砖茶中共分离鉴定出57种香气成分,对茯砖茶"菌花香"具有重要贡献的萜烯醇、烯醛类和酮类等化合物含量在不同产区加工的茯砖茶中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产区花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结构、代谢方向及作用方式可能不同,对茯砖茶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发花 微生物种群 化学成分 香气成分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接种发酵茯砖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苏凤 钟方旭 +2 位作者 彭友瑞 高荣敬 杨博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1年第7期30-33,共4页
探讨了冠突散囊菌液体发酵培养条件,并将纯培养冠突散囊菌菌悬液接种于黑茶进行茯砖茶发酵,与市售茯砖茶茶叶浸出液接种于黑茶发酵茯砖茶进行对比试验。实验表明,冠突散囊菌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NaCl 32g、NH4NO33g、蔗糖20g、MgSO40.5g... 探讨了冠突散囊菌液体发酵培养条件,并将纯培养冠突散囊菌菌悬液接种于黑茶进行茯砖茶发酵,与市售茯砖茶茶叶浸出液接种于黑茶发酵茯砖茶进行对比试验。实验表明,冠突散囊菌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NaCl 32g、NH4NO33g、蔗糖20g、MgSO40.5g、K2HPO41g、水1000mL;最佳培养条件为:pH5.8、温度30℃、转速180r/min。试验分别采用冠突散囊菌纯菌液及市售茯砖茶茶叶浸出液分别接种发酵茯砖茶,接种量为5mL、10mL、15mL。发酵中、末期用血球计数板对2组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孢子进行计数。经检测,在发酵结束时,接种茶叶浸出液的孢子数只有2.94×104—7.28×104个/g干茶,而接冠突散囊菌菌液的孢子数可达0.313×107—1.71×107个/g干茶。结果表明,使用纯菌液接种发酵茯砖茶可明显提高"金花"产量,可为改良传统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茯砖茶 发酵 孢子计数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在发酵茶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5
作者 吴凯为 杨立娜 +4 位作者 朱力杰 王勃 刘贺 何余堂 马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9-193,共5页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在特定环境下通过"发花"工艺长成的自然益生菌体,具有改良茶品质,增强产品降血压,减肥等功效。主要介绍冠突散囊菌的功能特性、"发花"条件与茶品质关系,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以期为冠突散囊菌深...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在特定环境下通过"发花"工艺长成的自然益生菌体,具有改良茶品质,增强产品降血压,减肥等功效。主要介绍冠突散囊菌的功能特性、"发花"条件与茶品质关系,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以期为冠突散囊菌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茯砖茶 发花
下载PDF
桑叶茯砖茶多糖的响应面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降血脂作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曾桥 韦承伯 +2 位作者 韩国锋 韦文龙 蒋佳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93-200,共8页
以桑叶茯砖茶为原料,研究水提取法对其中的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以及桑叶茯砖茶多糖的抗氧化和降血脂作用。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以及提取次数等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确... 以桑叶茯砖茶为原料,研究水提取法对其中的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以及桑叶茯砖茶多糖的抗氧化和降血脂作用。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以及提取次数等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确定了桑叶茯砖茶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6 h,液料比16∶1 mL/g,提取温度51℃,提取次数1次,在该最佳条件下,桑叶茯砖茶多糖得率为10.43%,与模型预测值基本吻合,表明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体外抗氧化和降血脂实验发现,当桑叶茯砖茶多糖质量浓度为80μ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84.35%,当质量浓度达到130μg/mL时,其对ABTS+·的清除率可达72.30%,当桑叶茯砖茶多糖浓度为1.75 mg/mL时,对·OH的清除率为74.08%,表明抗氧化效果较好。当桑叶茯砖茶多糖质量浓度为3.50 mg/mL时,其对牛磺胆酸盐和甘氨胆酸盐的结合率分别达到59.96%和41.97%,表明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茯砖茶 多糖 水提取法 响应面法 抗氧化 降血脂
下载PDF
茯砖茶呈香挥发性物质及其来源 被引量:16
17
作者 蒋容港 黄燕 +3 位作者 金友兰 李永迪 黄建安 李勤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1-111,共11页
以茯砖茶及其分离出的“金花”菌体和去“金花”纯茶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审评、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香气活力值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茯砖茶呈香挥发性物质及其来源。结果表明:茯砖茶特征香气是由“金花”菌体和去“... 以茯砖茶及其分离出的“金花”菌体和去“金花”纯茶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审评、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香气活力值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茯砖茶呈香挥发性物质及其来源。结果表明:茯砖茶特征香气是由“金花”菌体和去“金花”纯茶中香气成分共同作用形成的,二者缺一不可。茯砖茶、“金花”菌体和去“金花”纯茶中共定量鉴定出59种挥发性成分,醇类和酯类化合物在茯砖茶和“金花”菌体中含量最高,而醇类和醛类化合物在去“金花”纯茶中含量最高,OAV分析显示其中16种挥发性成分为茯砖茶的呈香挥发性物质。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去“金花”纯茶和“金花”菌体中含量差异显著的7种呈香挥发性成分,包括去“金花”纯茶中富含的己醛和(E,E)-2,4-辛二烯醛主要贡献了茯砖茶的青草气属性,“金花”菌体中富含的苯甲醇、芳樟醇、雪松醇、1-辛稀-3-醇和水杨酸甲酯主要贡献了茯砖茶的花香、木香、蘑菇香和冬青香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特征香气 呈香挥发性物质 香气来源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6
18
作者 曾桥 吕生华 +8 位作者 段洁 边文文 刘静 孙敏 张静娴 刘媛 杨文娟 冯小龙 余郑绿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73-82,共10页
为了解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加工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使用Gallery Plot插件绘制了挥发性物质离子迁移指纹谱图,比较不同阶段... 为了解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加工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使用Gallery Plot插件绘制了挥发性物质离子迁移指纹谱图,比较不同阶段杜仲叶茯砖茶样本挥发性成分差异,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杜仲叶茯砖茶原料筛选、渥堆、气蒸与成型(即发花第0 d)、发花第8、25 d及陈化1年等6个阶段样本共检出挥发性成分70种,明确定性的有51种,包括醛类、酮类、醇类、酯类、吡嗪类、酸类、萜烯类、呋喃类、醚类及含硫化合物等。PCA分析显示,PC1为47%,PC2为27%,累计贡献率为74%,较好的反映了不同茶样之间挥发性成分差异的影响因素。各不同阶段茶样在PCA图上呈分离状态,说明加工过程中各不同阶段茶样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部分呈青草味和泥土香的吡嗪、醛类和酮类物质相对含量随着加工过程的进行逐步减少,而部分呈药香、果香和醇香的醇类、醛类和酯类物质相对含量逐步增加,最终形成了杜仲叶茯砖茶较好的药香、果香和菌香。2-乙基-3,5-二甲基吡嗪二聚体在渥堆样本中,2,4-庚二烯醛和3-甲硫基丙醛在发花阶段样本中以及5-甲基糠醛、丙烯酸正丁酯单体、丙烯酸正丁酯二聚体、糠醛二聚体、2,3-丁二醇在陈化阶段样本中的相对含量远高于上述各成分在其他阶段样本中的含量,可以作为杜仲叶茯砖茶渥堆、发花和陈化阶段的候选标记物,从而为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茯砖茶 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 挥发性成分 感官评审 指纹图谱 二维图谱
下载PDF
黑茶微生物研究:从群落组成到安全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胥伟 吴丹 +1 位作者 姜依何 朱旗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3541-3552,共12页
形成黑茶主要品质特征的渥堆(或发花)工艺中的微生物来源于自然环境,不同地区黑茶的微生物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为探讨黑茶微生物群落特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黑茶微生物方面的研究结果、黑茶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安全分析。结果表明,曲... 形成黑茶主要品质特征的渥堆(或发花)工艺中的微生物来源于自然环境,不同地区黑茶的微生物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为探讨黑茶微生物群落特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黑茶微生物方面的研究结果、黑茶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安全分析。结果表明,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和散囊菌属(Eurotium)是黑茶微生物群落主要的组成部分,曲霉属真菌存在于黑茶加工的各个环节,青霉属真菌在初制渥堆过程中极少检出,但普遍存在于贮存环节。采用宏基因组技术对普洱茶渥堆样进行研究发现,细菌是其微生物群落的主要部分,细菌与普洱茶品质特别是其功能成分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黑茶产品食源性细菌毒素风险极低,虽然存在大量真菌,但黑茶在安全仓储下极少检出真菌毒素,正规厂家生产的黑茶产品是相对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康砖茶 普洱茶 六堡茶 微生物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杜仲叶茯砖茶绿原酸及其体外降血糖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4
20
作者 曾桥 韦承伯 +1 位作者 夏飞 李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4-211,共8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杜仲叶茯砖茶中的绿原酸,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绿原酸含量,优化提取工艺,并对其体外降血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杜仲叶茯砖茶绿原酸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90 W,乙醇体积分数39%,提取时间50 m...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杜仲叶茯砖茶中的绿原酸,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绿原酸含量,优化提取工艺,并对其体外降血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杜仲叶茯砖茶绿原酸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90 W,乙醇体积分数39%,提取时间50 min,液料比25∶1(m L∶g),提取温度60℃,在该最佳条件下,杜仲叶茯砖茶绿原酸得率为2. 446 1%,与模型预测值基本吻合,表明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体外降血糖实验发现,1. 4mg/m L杜仲叶茯砖茶绿原酸对α-胰淀粉酶的抑制率为83. 26%,0. 18 mg/m L杜仲叶茯砖茶绿原酸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96. 80%,体现了较好的降血糖活性。抗氧化结果表明,当杜仲叶茯砖茶绿原酸质量浓度为24μg/m 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97. 94%,相同质量浓度Vc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6. 90%,略低于绿原酸,当杜仲叶茯砖茶绿原酸质量浓度为0. 28 mg/m L时,其还原力为1. 75,显著高于Vc,说明杜仲叶茯砖茶绿原酸抗氧化活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茯砖茶 绿原酸 响应面法 降血糖 抗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