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739
篇文章
<
1
2
…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后现代转向
被引量:
76
1
作者
姜勇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70,共4页
教师发展是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各种后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解读,特别指出: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涵,叙事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新视角,关怀伦理是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的伦理要求,以及个...
教师发展是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各种后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解读,特别指出: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涵,叙事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新视角,关怀伦理是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的伦理要求,以及个体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知识构成,它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专业发展
后现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
被引量:
73
2
作者
马润潮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65-372,共8页
近40年来,西方人文地理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50年代末期开始计量革命。70年代初开始,人文主义、行为主义、结构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等观念涌现,它们对西方地理界起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演变至今,人文地理学可说是一个百花齐放的...
近40年来,西方人文地理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50年代末期开始计量革命。70年代初开始,人文主义、行为主义、结构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等观念涌现,它们对西方地理界起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演变至今,人文地理学可说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多元化时代。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在70年代与80年代期间,先后出现于西方地理学。二者与上列其他观点有根本的不同。在地理学上,它们强调各地情况都有其特性。同时,批判性的社会理论也在地理学中占了日益重要的地位。从8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区域地理学,它强调了人的能力及角色与社会结构如何影响地方特性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
后现代化主义
新区域地理学
地方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西方“新文化地理学”知识谱系引论
被引量:
76
3
作者
李蕾蕾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7-83,共7页
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在“后现代地理学”之后蓬勃发展起“新文化地理学”。新文化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文化转向”和“文化研究”以及社会科学普遍的“空间转向”之后的学术互动产物,它与地理学以往的知识遗产包括传统的文化地理学既有联...
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在“后现代地理学”之后蓬勃发展起“新文化地理学”。新文化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文化转向”和“文化研究”以及社会科学普遍的“空间转向”之后的学术互动产物,它与地理学以往的知识遗产包括传统的文化地理学既有联系也存在从研究议题、概念、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差别,是走向批评范式的人文化和理论化的知识体系。本文立足丰富庞杂的理论文献,全面综述和分析了新文化地理学的知识谱系和未来的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地理学
后现代主义
文化转向
文化研究
批评范式
认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我民族志:质性研究方法的新探索
被引量:
79
4
作者
蒋逸民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18,155,共8页
本文探讨了作为一种新的质性研究方法的自我民族志。自我民族志是一种将个人与文化相联系的自传式个人叙事,这种个人叙事对个人亲身经历进行了描述并对个人的文化经历进行了反思性说明。近年来,自我民族志已成为研究个人与文化问题的首...
本文探讨了作为一种新的质性研究方法的自我民族志。自我民族志是一种将个人与文化相联系的自传式个人叙事,这种个人叙事对个人亲身经历进行了描述并对个人的文化经历进行了反思性说明。近年来,自我民族志已成为研究个人与文化问题的首选工具。本文首先界定了自我民族志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对自我民族志的由来、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渊源、四种表达方式以及主要的学术争论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文对自我民族志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评价,并对其社会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民族志
质性研究方法
“唤起式叙事”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焦点与转向: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研究述评
被引量:
72
5
作者
杨晓萍
李敏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80,104,共8页
提升质量是近年来我国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未来学前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石。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研究主要回应了质量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意义、学前教育质量的构成要素和判定方式、学前教育质量的现实状况,...
提升质量是近年来我国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未来学前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石。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研究主要回应了质量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意义、学前教育质量的构成要素和判定方式、学前教育质量的现实状况,以及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路径四个焦点问题。与西方国家一样,对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深入探究已经引发了学界对技术理性主义"质量话语"的批判和反思。在复归主体性、情境性、文化性的呼声中,后续研究将超越技术理性主义"质量话语",从单一学科视角走向多学科视角的综合运用,从静态横断的因子分析走向动态整体的机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质量
质量标准
技术理性
后现代主义
原文传递
论后现代主义的教学观
被引量:
51
6
作者
李三福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3,共3页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对现代教学理论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通过对现代教学目的观、课程观、过程观、师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反思、批判与解构,建构了自己的教学观。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教学目的现
教学过程观
教学评价观
课程观
师生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教育
被引量:
45
7
作者
项国雄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5,共5页
在后工业社会的历史背景下,世界教育也随之变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主体教育”、“通识教育”,即后现代教育。文章首先讨论了后现代主义的定义、特征和存在形态,进而提供了一种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教育模式、知识观、课程观...
在后工业社会的历史背景下,世界教育也随之变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主体教育”、“通识教育”,即后现代教育。文章首先讨论了后现代主义的定义、特征和存在形态,进而提供了一种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教育模式、知识观、课程观、教育观和师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教育
知识观
教育观
课程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档案情感价值的挖掘与开发研究
被引量:
45
8
作者
王玉珏
张馨艺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36,共7页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档案工作者开始全面思考档案的价值。隐藏在档案证据价值与信息价值之外的“情感价值”逐渐被发现、认识,并被运用在档案工作中。档案情感价值是指档案(客体)对人们(主体)所具有的...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档案工作者开始全面思考档案的价值。隐藏在档案证据价值与信息价值之外的“情感价值”逐渐被发现、认识,并被运用在档案工作中。档案情感价值是指档案(客体)对人们(主体)所具有的情感方面的有用性,即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由档案内容或载体而触发的对历史、记忆、文化和社会的情感体验、情感共鸣等。这种情感体验、情感共鸣对个人、集体和社会产生一定作用。档案情感源于其内容、载体、社会文化和社会情感,具有依附性、发展性、个体性和公共性。在档案服务中,应该培养档案工作者情感意识,建立档案与社会之间的情感联系;认识档案情感价值,重塑档案工作业务环节;利用档案情感价值,充分发挥档案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创新档案服务形式,构建档案情感触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价值
情感价值
后现代主义
第五维度理论
原文传递
后经验主义时代的理论心理学
被引量:
43
9
作者
叶浩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4-190,共7页
随着经验实证主义的衰落,心理学迎来了后经验主义时代。在后经验主义时代,人们对理论和经验观察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解。理论不再是经验观察的附属物,相反,经验事实是被理论决定的。理论不是经验事实的概括和归纳,而是一种文化历史的建构...
随着经验实证主义的衰落,心理学迎来了后经验主义时代。在后经验主义时代,人们对理论和经验观察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解。理论不再是经验观察的附属物,相反,经验事实是被理论决定的。理论不是经验事实的概括和归纳,而是一种文化历史的建构。后经验主义时代的理论心理学以库恩的范式论、现象学、释义学和社会建构论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理论的评价标准不再是与经验事实的一致性。因为经验事实由于受到理论的污染,不再是一种客观的标准。在后经验主义条件下,理论的评价标准可建立在概念和逻辑、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修辞与叙事以及实践和应用的水平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心理学
后经验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
后现代主义
范式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后现代心理学影响下的心理治疗与咨询
被引量:
36
10
作者
叶浩生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78-582,共5页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心理现象的建构特性和心理学知识的文化相对性。后现代背景下的心理治疗和咨询接受社会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主张,认为病理心理是语言的社会建构,并没有客观的意义。所有的治疗和咨询理论都是一种“建构”或“叙事”,而不...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心理现象的建构特性和心理学知识的文化相对性。后现代背景下的心理治疗和咨询接受社会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主张,认为病理心理是语言的社会建构,并没有客观的意义。所有的治疗和咨询理论都是一种“建构”或“叙事”,而不是所谓的“真理”。承认这一点,将有助于在后现代多元化的基础上,实现各种治疗和咨询理论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心理学
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
现代主义
社会建构论
文化相对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育目的观的批判
被引量:
29
11
作者
张文军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1998年第3期63-67,71,共6页
教育是与人类发展同时起步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活动之一。人类任何阶段和世界任何地区的教育都不可能是没有的目的的,不管这些目的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
关键词
现代主义
现代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观
完人教育
主体性
后现代
现代性
postmodernism
现代主义者
教育哲学
原文传递
哈拉维及其“赛博格”神话
被引量:
35
12
作者
李建会
苏湛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22,36,共6页
堂娜·哈拉维是当代西方著名的跨学科学者。她提出了著名的赛博格女性主义理论和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科学观,还对基因食品进行了文化解读。介绍了哈拉维的生平和著作,概括和分析了哈拉维的主要思想。
关键词
哈拉维
赛博格
女性主义
后现代主义
基因食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方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其超越
被引量:
35
13
作者
叶浩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2-218,共7页
当代西方心理学中存在着现代主义取向和后现代主义取向的对立和冲突。冯特以来的西方心理学流派大多属于现代主义的范畴。现代主义的特征是 :(1)重视科学的价值 ,强调科学的方法 ;(2 )信奉经验主义 ;(3)个体的中心地位。后现代主义取向...
当代西方心理学中存在着现代主义取向和后现代主义取向的对立和冲突。冯特以来的西方心理学流派大多属于现代主义的范畴。现代主义的特征是 :(1)重视科学的价值 ,强调科学的方法 ;(2 )信奉经验主义 ;(3)个体的中心地位。后现代主义取向的核心是社会建构主义 ,其主要特征为 :(1)批判的倾向 ,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进行解构 ;(2 )把社会建构论作为认识论的基础 ;(3)促进心理学实践的四个转变。尽管两种倾向形成鲜明的对照 ,但两者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方面 ,从而构成了超越两者的基础。两种取向的超越需要以科学实在论作为元理论的基础 ,并需要双方互补、合作和开放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心理学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经验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现行教师评价三个基本问题的批判:后现代主义视角
被引量:
23
14
作者
张晓峰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2-35,共4页
教师评价研究的后现代取向具有重要意义。现行的教师评价常常演化成机械的、毫无意义的活动,许多教师以一种害怕、怀疑和敌意的目光看待教师评价。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评价的现代主义取向所导致的评价主客体的分离、评价的工...
教师评价研究的后现代取向具有重要意义。现行的教师评价常常演化成机械的、毫无意义的活动,许多教师以一种害怕、怀疑和敌意的目光看待教师评价。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评价的现代主义取向所导致的评价主客体的分离、评价的工具人假设以及量化的评价方法。借用后现代主义思想,在教师评价中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并树立人性化的评价观。我们不能仅仅看到评价在促进教师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工具性”,还要超越这种狭隘的“工具性”眼光的局限,认识到评价不仅应该而且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促进教师个性的张扬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同时,要在教师评价中注重质性评价方法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教师评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现代知识状况与新教育观的呼唤
被引量:
24
15
作者
姜勇
郑富兴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9-22,共4页
近年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从各方面影响与冲击着人们固有的思想、观念与解决问题的方式。与传统的知识观相比,后现代知识状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突出表现在知识的生成性、知识的个体性、知识的网络性与知识的非良构性。这引发了教育观念...
近年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从各方面影响与冲击着人们固有的思想、观念与解决问题的方式。与传统的知识观相比,后现代知识状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突出表现在知识的生成性、知识的个体性、知识的网络性与知识的非良构性。这引发了教育观念的变革,形成了以对话教育观、创新教育观、自主学习观以及实践教育观为主要特征的新教育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知识观
对话教育观
自主学习观
创新教育观
实践教育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统与时尚融合的中国风格服装设计手法
被引量:
36
16
作者
吴春胜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39,共3页
立足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以看到中国风格服装的当代设计,无论从历史与文化层面、理念与风格层面,还是方法与手法层面,都需要在现代语境中深挖细掘。从技法层面的设计手法着手研究,能直接指导设计实践,并为深层次研究打下基...
立足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以看到中国风格服装的当代设计,无论从历史与文化层面、理念与风格层面,还是方法与手法层面,都需要在现代语境中深挖细掘。从技法层面的设计手法着手研究,能直接指导设计实践,并为深层次研究打下基础。基于传统与时尚平衡关系这一维度,以现代着装观念与设计理念分析为基础,结合高级时装等案例分析,归纳总结了中国风格服装设计实现传统与时尚融合的4种手法:解构、对比混合、裸露与量感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设计
传统元素
设计手法
中国风格
时尚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身体教育的迫切性
被引量:
33
17
作者
张之沧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0,共4页
近5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平均死亡年龄约为53岁,分析其原因固然有多种,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在我国从家庭到学校和整个社会都普遍地忽视身体教育。这其中既反映了数千年来人们对待身体的轻视和否定、压制和奴役态度;也说明过去一直以牺牲...
近5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平均死亡年龄约为53岁,分析其原因固然有多种,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在我国从家庭到学校和整个社会都普遍地忽视身体教育。这其中既反映了数千年来人们对待身体的轻视和否定、压制和奴役态度;也说明过去一直以牺牲身体为代价的“读书做官,光宗跃祖”的教育传统迄今依然在继续作用。而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既需要倡导理性论者“体美智三统一”的教育模式和实用论者的身体教育学,也要立足后现代的身体观,重新认识生命和身体对于人生与社会的决定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知识分子
身体教育
理性主义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方文论关键词:崇高
被引量:
36
18
作者
陈榕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111,共19页
崇高这一概念由古罗马学者朗吉努斯提出时,原意是指卓越的写作风格,但因为其概念核心中的超越性因素而引发了众多思想家对其进行再阐释的兴趣。在这一概念从启蒙时代到当代的意义衍生历史中,由于伯克、康德、席勒、利奥塔、齐泽克、詹...
崇高这一概念由古罗马学者朗吉努斯提出时,原意是指卓越的写作风格,但因为其概念核心中的超越性因素而引发了众多思想家对其进行再阐释的兴趣。在这一概念从启蒙时代到当代的意义衍生历史中,由于伯克、康德、席勒、利奥塔、齐泽克、詹姆逊等思想家的理论贡献,崇高的意义被大大拓宽,包容了激情与理性,无限与虚无,极致与极简等几乎对立的内涵,传达着不同思想家对崇高性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主体性、理性等命题的相关性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高
主体性
现代性
后现代主义
原文传递
生态主义课程思潮引论
被引量:
29
19
作者
王牧华
勒玉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43-46,共4页
生态主义是人类在面对二战以来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寻找危机的根源和寻求解决危机的策略时发展起来的一种思维方式。它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诞生 ,同时也为我们思考和解决课程问题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路。生态主义...
生态主义是人类在面对二战以来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寻找危机的根源和寻求解决危机的策略时发展起来的一种思维方式。它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诞生 ,同时也为我们思考和解决课程问题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路。生态主义课程思潮是时代的产物 ,但它又要必然地超越我们这个时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主义
生态主义课程
课程理论
现代主义课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自我”的社会建构论学说及其启示
被引量:
23
20
作者
叶浩生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2年第3期3-8,共6页
从后现代主义的立场出发 ,社会建构论认为传统心理学有关自我的研究都是本质主义的。社会建构论以“关系的自我”取代“本质的自我” ,认为自我并非行为背后的精神实体 ,而是人际互动的产物 ,是一种文化的建构物。这种观点对于我们正确...
从后现代主义的立场出发 ,社会建构论认为传统心理学有关自我的研究都是本质主义的。社会建构论以“关系的自我”取代“本质的自我” ,认为自我并非行为背后的精神实体 ,而是人际互动的产物 ,是一种文化的建构物。这种观点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自我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社会建构论
后现代主义
传统心理学
本质主义
角色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后现代转向
被引量:
76
1
作者
姜勇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
出处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70,共4页
文摘
教师发展是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各种后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解读,特别指出: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涵,叙事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新视角,关怀伦理是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的伦理要求,以及个体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知识构成,它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
关键词
教师
专业发展
后现代
Keywords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ostmodernism
分类号
G650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
被引量:
73
2
作者
马润潮
机构
美国俄亥俄州州立爱克伦大学地理及规划系
出处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65-372,共8页
文摘
近40年来,西方人文地理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50年代末期开始计量革命。70年代初开始,人文主义、行为主义、结构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等观念涌现,它们对西方地理界起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演变至今,人文地理学可说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多元化时代。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在70年代与80年代期间,先后出现于西方地理学。二者与上列其他观点有根本的不同。在地理学上,它们强调各地情况都有其特性。同时,批判性的社会理论也在地理学中占了日益重要的地位。从8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区域地理学,它强调了人的能力及角色与社会结构如何影响地方特性的形成。
关键词
人文主义
后现代化主义
新区域地理学
地方研究
Keywords
humanism
postmodernism
new
regional
geography
locality
studies
分类号
P94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西方“新文化地理学”知识谱系引论
被引量:
76
3
作者
李蕾蕾
机构
深圳大学文学院传播系
出处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7-8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40201013)
文摘
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在“后现代地理学”之后蓬勃发展起“新文化地理学”。新文化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文化转向”和“文化研究”以及社会科学普遍的“空间转向”之后的学术互动产物,它与地理学以往的知识遗产包括传统的文化地理学既有联系也存在从研究议题、概念、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差别,是走向批评范式的人文化和理论化的知识体系。本文立足丰富庞杂的理论文献,全面综述和分析了新文化地理学的知识谱系和未来的发展走向。
关键词
新文化地理学
后现代主义
文化转向
文化研究
批评范式
认识论
Keywords
new
cultural
geography
postmodernism
cultural
turn
cultural
studies
critical
paradigm
分类号
K901.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我民族志:质性研究方法的新探索
被引量:
79
4
作者
蒋逸民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18,155,共8页
文摘
本文探讨了作为一种新的质性研究方法的自我民族志。自我民族志是一种将个人与文化相联系的自传式个人叙事,这种个人叙事对个人亲身经历进行了描述并对个人的文化经历进行了反思性说明。近年来,自我民族志已成为研究个人与文化问题的首选工具。本文首先界定了自我民族志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对自我民族志的由来、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渊源、四种表达方式以及主要的学术争论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文对自我民族志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评价,并对其社会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关键词
自我民族志
质性研究方法
“唤起式叙事”
后现代主义
Keywords
Autoethnography,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Evocative
Narrative,Reflectivity,
postmodernism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焦点与转向: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研究述评
被引量:
72
5
作者
杨晓萍
李敏
机构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80,104,共8页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国家级贫困县学前教育普及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DHA1202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提升质量是近年来我国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未来学前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石。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研究主要回应了质量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意义、学前教育质量的构成要素和判定方式、学前教育质量的现实状况,以及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路径四个焦点问题。与西方国家一样,对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深入探究已经引发了学界对技术理性主义"质量话语"的批判和反思。在复归主体性、情境性、文化性的呼声中,后续研究将超越技术理性主义"质量话语",从单一学科视角走向多学科视角的综合运用,从静态横断的因子分析走向动态整体的机制分析。
关键词
学前教育质量
质量标准
技术理性
后现代主义
Key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
quality,
quality
standard,
technical
rationality,
postmodernism
分类号
G619.2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后现代主义的教学观
被引量:
51
6
作者
李三福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3,共3页
文摘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对现代教学理论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通过对现代教学目的观、课程观、过程观、师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反思、批判与解构,建构了自己的教学观。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教学目的现
教学过程观
教学评价观
课程观
师生观
Keywords
postmodernism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aim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process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assessment
分类号
G42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教育
被引量:
45
7
作者
项国雄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出处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5,共5页
文摘
在后工业社会的历史背景下,世界教育也随之变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主体教育”、“通识教育”,即后现代教育。文章首先讨论了后现代主义的定义、特征和存在形态,进而提供了一种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教育模式、知识观、课程观、教育观和师生观。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教育
知识观
教育观
课程观
Keywords
postmodernism
education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perpective
of
education
perpective
of
curriculum
分类号
G40-05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档案情感价值的挖掘与开发研究
被引量:
45
8
作者
王玉珏
张馨艺
机构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出处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36,共7页
基金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资源驱动型’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模式及其实现研究”(17CTQ031)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档案工作者开始全面思考档案的价值。隐藏在档案证据价值与信息价值之外的“情感价值”逐渐被发现、认识,并被运用在档案工作中。档案情感价值是指档案(客体)对人们(主体)所具有的情感方面的有用性,即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由档案内容或载体而触发的对历史、记忆、文化和社会的情感体验、情感共鸣等。这种情感体验、情感共鸣对个人、集体和社会产生一定作用。档案情感源于其内容、载体、社会文化和社会情感,具有依附性、发展性、个体性和公共性。在档案服务中,应该培养档案工作者情感意识,建立档案与社会之间的情感联系;认识档案情感价值,重塑档案工作业务环节;利用档案情感价值,充分发挥档案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创新档案服务形式,构建档案情感触动机制。
关键词
档案价值
情感价值
后现代主义
第五维度理论
Keywords
Archival
value
Emotional
value
postmodernism
Theory
of
fifth
dimension
分类号
G270 [文化科学—档案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后经验主义时代的理论心理学
被引量:
43
9
作者
叶浩生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
出处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4-190,共7页
基金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04JYA001)。
文摘
随着经验实证主义的衰落,心理学迎来了后经验主义时代。在后经验主义时代,人们对理论和经验观察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解。理论不再是经验观察的附属物,相反,经验事实是被理论决定的。理论不是经验事实的概括和归纳,而是一种文化历史的建构。后经验主义时代的理论心理学以库恩的范式论、现象学、释义学和社会建构论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理论的评价标准不再是与经验事实的一致性。因为经验事实由于受到理论的污染,不再是一种客观的标准。在后经验主义条件下,理论的评价标准可建立在概念和逻辑、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修辞与叙事以及实践和应用的水平上。
关键词
理论心理学
后经验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
后现代主义
范式论
Keywords
theoretical
psychology,
post-empiricism,
logical
positivism,
postmodernism
,
theory
of
paradigm.
分类号
B84-09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后现代心理学影响下的心理治疗与咨询
被引量:
36
10
作者
叶浩生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
出处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78-582,共5页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DBA010161)
文摘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心理现象的建构特性和心理学知识的文化相对性。后现代背景下的心理治疗和咨询接受社会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主张,认为病理心理是语言的社会建构,并没有客观的意义。所有的治疗和咨询理论都是一种“建构”或“叙事”,而不是所谓的“真理”。承认这一点,将有助于在后现代多元化的基础上,实现各种治疗和咨询理论的整合。
关键词
后现代心理学
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
现代主义
社会建构论
文化相对性
Keywords
postmodernism
,
modernism,
psychotherapy,
counseling,
social
constructionism.
分类号
B849 [哲学宗教—应用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育目的观的批判
被引量:
29
11
作者
张文军
机构
杭州大学
出处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1998年第3期63-67,71,共6页
文摘
教育是与人类发展同时起步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活动之一。人类任何阶段和世界任何地区的教育都不可能是没有的目的的,不管这些目的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
关键词
现代主义
现代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观
完人教育
主体性
后现代
现代性
postmodernism
现代主义者
教育哲学
分类号
G40-06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原文传递
题名
哈拉维及其“赛博格”神话
被引量:
35
12
作者
李建会
苏湛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22,36,共6页
文摘
堂娜·哈拉维是当代西方著名的跨学科学者。她提出了著名的赛博格女性主义理论和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科学观,还对基因食品进行了文化解读。介绍了哈拉维的生平和著作,概括和分析了哈拉维的主要思想。
关键词
哈拉维
赛博格
女性主义
后现代主义
基因食品
Keywords
Haraway
cyborg
feminism
postmodernism
gene
modified
food
分类号
N031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方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其超越
被引量:
35
13
作者
叶浩生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
出处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2-218,共7页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DBA0 10 161)
江苏省哲社"十五"规划项目 (L3 -0 2 3 )
文摘
当代西方心理学中存在着现代主义取向和后现代主义取向的对立和冲突。冯特以来的西方心理学流派大多属于现代主义的范畴。现代主义的特征是 :(1)重视科学的价值 ,强调科学的方法 ;(2 )信奉经验主义 ;(3)个体的中心地位。后现代主义取向的核心是社会建构主义 ,其主要特征为 :(1)批判的倾向 ,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进行解构 ;(2 )把社会建构论作为认识论的基础 ;(3)促进心理学实践的四个转变。尽管两种倾向形成鲜明的对照 ,但两者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方面 ,从而构成了超越两者的基础。两种取向的超越需要以科学实在论作为元理论的基础 ,并需要双方互补、合作和开放的态度。
关键词
西方心理学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经验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
Keywords
psychology,
modernism,
postmodernism
,
empiricism,
social
`constructionism.
分类号
B84-09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现行教师评价三个基本问题的批判:后现代主义视角
被引量:
23
14
作者
张晓峰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2-35,共4页
文摘
教师评价研究的后现代取向具有重要意义。现行的教师评价常常演化成机械的、毫无意义的活动,许多教师以一种害怕、怀疑和敌意的目光看待教师评价。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评价的现代主义取向所导致的评价主客体的分离、评价的工具人假设以及量化的评价方法。借用后现代主义思想,在教师评价中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并树立人性化的评价观。我们不能仅仅看到评价在促进教师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工具性”,还要超越这种狭隘的“工具性”眼光的局限,认识到评价不仅应该而且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促进教师个性的张扬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同时,要在教师评价中注重质性评价方法的运用。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教师评价
Keywords
modernism
postmodernism
teacher
evaluation
分类号
G40-058.1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现代知识状况与新教育观的呼唤
被引量:
24
15
作者
姜勇
郑富兴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出处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9-22,共4页
文摘
近年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从各方面影响与冲击着人们固有的思想、观念与解决问题的方式。与传统的知识观相比,后现代知识状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突出表现在知识的生成性、知识的个体性、知识的网络性与知识的非良构性。这引发了教育观念的变革,形成了以对话教育观、创新教育观、自主学习观以及实践教育观为主要特征的新教育观念。
关键词
后现代知识观
对话教育观
自主学习观
创新教育观
实践教育观
Keywords
postmodernism
knowledge
educational
perspectives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统与时尚融合的中国风格服装设计手法
被引量:
36
16
作者
吴春胜
机构
浙江科技学院服装学院
出处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39,共3页
基金
浙江科技学院科研基金项目(200907)
文摘
立足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以看到中国风格服装的当代设计,无论从历史与文化层面、理念与风格层面,还是方法与手法层面,都需要在现代语境中深挖细掘。从技法层面的设计手法着手研究,能直接指导设计实践,并为深层次研究打下基础。基于传统与时尚平衡关系这一维度,以现代着装观念与设计理念分析为基础,结合高级时装等案例分析,归纳总结了中国风格服装设计实现传统与时尚融合的4种手法:解构、对比混合、裸露与量感扩张。
关键词
服装设计
传统元素
设计手法
中国风格
时尚
后现代主义
Keywords
Clothing
design
Traditional
element
Design
technique
Chinoiserie
Fashion
postmodernism
分类号
TS941.12 [轻工技术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身体教育的迫切性
被引量:
33
17
作者
张之沧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出处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0,共4页
文摘
近5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平均死亡年龄约为53岁,分析其原因固然有多种,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在我国从家庭到学校和整个社会都普遍地忽视身体教育。这其中既反映了数千年来人们对待身体的轻视和否定、压制和奴役态度;也说明过去一直以牺牲身体为代价的“读书做官,光宗跃祖”的教育传统迄今依然在继续作用。而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既需要倡导理性论者“体美智三统一”的教育模式和实用论者的身体教育学,也要立足后现代的身体观,重新认识生命和身体对于人生与社会的决定性意义。
关键词
中国知识分子
身体教育
理性主义
后现代主义
Key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beauty
education
intellectual
education
observe
and
learn
by
body
postmodernism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方文论关键词:崇高
被引量:
36
18
作者
陈榕
机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出处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111,共19页
文摘
崇高这一概念由古罗马学者朗吉努斯提出时,原意是指卓越的写作风格,但因为其概念核心中的超越性因素而引发了众多思想家对其进行再阐释的兴趣。在这一概念从启蒙时代到当代的意义衍生历史中,由于伯克、康德、席勒、利奥塔、齐泽克、詹姆逊等思想家的理论贡献,崇高的意义被大大拓宽,包容了激情与理性,无限与虚无,极致与极简等几乎对立的内涵,传达着不同思想家对崇高性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主体性、理性等命题的相关性的思考。
关键词
崇高
主体性
现代性
后现代主义
Keywords
the
sublime,
subjectivity,
modernity,
postmodernism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生态主义课程思潮引论
被引量:
29
19
作者
王牧华
勒玉乐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出处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43-46,共4页
文摘
生态主义是人类在面对二战以来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寻找危机的根源和寻求解决危机的策略时发展起来的一种思维方式。它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诞生 ,同时也为我们思考和解决课程问题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路。生态主义课程思潮是时代的产物 ,但它又要必然地超越我们这个时代 。
关键词
生态主义
生态主义课程
课程理论
现代主义课程
Keywords
curriculum
ecologism
modernism
postmodernism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自我”的社会建构论学说及其启示
被引量:
23
20
作者
叶浩生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
出处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2年第3期3-8,共6页
基金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资助项目 (L3- 0 2 3)
文摘
从后现代主义的立场出发 ,社会建构论认为传统心理学有关自我的研究都是本质主义的。社会建构论以“关系的自我”取代“本质的自我” ,认为自我并非行为背后的精神实体 ,而是人际互动的产物 ,是一种文化的建构物。这种观点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自我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自我”
社会建构论
后现代主义
传统心理学
本质主义
角色理论
Keywords
self
social
constructionism
postmodernism
psychology
分类号
B84-06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后现代转向
姜勇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7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
马润潮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
7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当代西方“新文化地理学”知识谱系引论
李蕾蕾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7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自我民族志:质性研究方法的新探索
蒋逸民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7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焦点与转向: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研究述评
杨晓萍
李敏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72
原文传递
6
论后现代主义的教学观
李三福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5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教育
项国雄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4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档案情感价值的挖掘与开发研究
王玉珏
张馨艺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45
原文传递
9
后经验主义时代的理论心理学
叶浩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
4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试析后现代心理学影响下的心理治疗与咨询
叶浩生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
3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育目的观的批判
张文军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1998
29
原文传递
12
哈拉维及其“赛博格”神话
李建会
苏湛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3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西方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其超越
叶浩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
3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对现行教师评价三个基本问题的批判:后现代主义视角
张晓峰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后现代知识状况与新教育观的呼唤
姜勇
郑富兴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2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传统与时尚融合的中国风格服装设计手法
吴春胜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1
3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论身体教育的迫切性
张之沧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3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西方文论关键词:崇高
陈榕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36
原文传递
19
生态主义课程思潮引论
王牧华
勒玉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关于“自我”的社会建构论学说及其启示
叶浩生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2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87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