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为觅出人句,只求当路知”——诗人曹松的诗歌创作 |
马国云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2
|
|
2
|
诗歌:扬起语言的锐利弯刀 |
覃徐芳
|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3
|
花木的“正名验身”:读《闲情偶寄》种植部 |
祝一勇
|
《新余学院学报》
|
2020 |
0 |
|
4
|
“以诗为词”与“北宋党争” |
刘佳宏
姚泽慧
|
《宜宾学院学报》
|
2005 |
1
|
|
5
|
论欧阳修诗歌创作的儒学思想 |
吕辉
张学忠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6
|
论“希真体” |
徐拥军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1
|
|
7
|
宋代广告活动的形式和策略钩沉 |
赵立敏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8
|
论明清文人的“戒诗”与“破戒” |
马腾飞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9
|
关于古代“七夕诗”的几种创作现象 |
赵逵夫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0
|
试论苏轼“以诗为词” |
李玉方
|
《甘肃高师学报》
|
2013 |
0 |
|
11
|
废名“新诗”理论浅析 |
李俊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2
|
花袭人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接受 |
梁归智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13
|
傅斯年在五四文学革命中 |
石兴泽
|
《滨州师专学报》
|
2002 |
0 |
|
14
|
题画诗艺术价值初探 |
东方乔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7
|
|
15
|
论当代诗歌的孤寂诗写及诗学建构——关于诗歌本体论可能的探索 |
董迎春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9
|
|
16
|
李白《蜀道难》历代主题说平议——兼论李白与《文选》赋的关系及其“以赋为诗”的艺术特征 |
冷卫国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4 |
6
|
|
17
|
论“红叶题诗”的宫怨主题 |
陈庆纪
|
《丹东师专学报》
|
2003 |
4
|
|
18
|
“诗言志”观念生成及其嬗变 |
夏德靠
|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9
|
论李梦阳、何景明论争的文体学意义 |
李树军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
20
|
由诗意写实到散文写实──孙犁《芸斋小说》研究之一 |
杨鼎川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4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