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觅出人句,只求当路知”——诗人曹松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国云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22-24,共3页
唐代诗人曹松一生交游甚众,和众多的诗人有着唱和,但仕途坎坷,颠沛流离;而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却又关心民间疾苦,厌恶战争;身为唐代才子,创作甚丰,留给后人一百多首诗歌,亦颇见功力。
关键词 曹松 酬唱 刺时 书怀 吟咏
下载PDF
诗歌:扬起语言的锐利弯刀
2
作者 覃徐芳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6-68,共3页
语言是诗歌的艺术符号。它首先通过语词的"裂变"带来一个诗意的审美空间,再指引读者在感受语言之美的同时,体会到更多层面更蕴藉丰富的超语言之美。然而,语言始终是走进诗歌的唯一途径。本文以诗歌语言为基点,从诗写作和诗阅... 语言是诗歌的艺术符号。它首先通过语词的"裂变"带来一个诗意的审美空间,再指引读者在感受语言之美的同时,体会到更多层面更蕴藉丰富的超语言之美。然而,语言始终是走进诗歌的唯一途径。本文以诗歌语言为基点,从诗写作和诗阅读两个方面,展开对诗歌语言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语言 诗写作 诗阅读
下载PDF
花木的“正名验身”:读《闲情偶寄》种植部
3
作者 祝一勇 《新余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83-86,共4页
读《闲情偶寄》种植部,会发现李渔爱花木至情至性,以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与审美眼光,借草木以人喻,为花木“正名验身”:一是对花或命名、或易名、或赞名、或贬名;二是为花引经据典,或为花题诗;三是为花或批前人之说,或独抒己见,或为之翻... 读《闲情偶寄》种植部,会发现李渔爱花木至情至性,以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与审美眼光,借草木以人喻,为花木“正名验身”:一是对花或命名、或易名、或赞名、或贬名;二是为花引经据典,或为花题诗;三是为花或批前人之说,或独抒己见,或为之翻案。这些命名、题诗、批评在实证的基础上沿袭和突破了传统的文人风雅,体现了李渔对花木世界的深层观照,宣告了自己审美价值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闲情偶寄》 命名 题诗 翻案
下载PDF
“以诗为词”与“北宋党争”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佳宏 姚泽慧 《宜宾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0-52,共3页
“以诗为词”的缘起,是涉讼已久的一段公案,各家之说莫衷一是。文章以北宋党争为视角,从党争与词的言志功能的获得、党争与词的内质变化、党争与振兴词格三个方面,对“以诗为词”这一文学现象做了新的论析与评价。
关键词 以诗为词 党争 言志功能 内质 士风 词格
下载PDF
论欧阳修诗歌创作的儒学思想 被引量:1
5
作者 吕辉 张学忠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49,共3页
采用文献分析、比较互证等方法,探究欧阳修的儒学思想与其诗歌风格形成的关系,结论认为:欧阳修经世致用的独到儒学见解,为其诗歌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充实作用。他以政治家与文学家的双重身份进行创作,令诗歌表现出内容的扩展性,风格的议论... 采用文献分析、比较互证等方法,探究欧阳修的儒学思想与其诗歌风格形成的关系,结论认为:欧阳修经世致用的独到儒学见解,为其诗歌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充实作用。他以政治家与文学家的双重身份进行创作,令诗歌表现出内容的扩展性,风格的议论性及以文为诗、平易流畅等完全不同于唐代诗歌的面貌,也为宋诗风格的逐步形成,创造出自由纵横之广阔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儒学思想 诗歌创作 诗歌风格
下载PDF
论“希真体”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拥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58-163,共6页
朱敦儒的词有着非常突出的个性特征,世人称之为"希真体"或"樵歌体"。他的这种词风是通过苏轼这个中介,以白居易闲适诗的诗歌精神为旨归而形成的一种似苏更似白的词体特征。这种风格特征在南渡以后许多词人皆有不同... 朱敦儒的词有着非常突出的个性特征,世人称之为"希真体"或"樵歌体"。他的这种词风是通过苏轼这个中介,以白居易闲适诗的诗歌精神为旨归而形成的一种似苏更似白的词体特征。这种风格特征在南渡以后许多词人皆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而尤以朱敦儒最具代表,究其原因是诗化与隐逸精神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敦儒 希真体 苏轼 白居易 诗化 隐逸
下载PDF
宋代广告活动的形式和策略钩沉
7
作者 赵立敏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79-82,共4页
宋代是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一个时代,不仅远超汉唐,而且还为后来的明清所不及。在如此繁华的经济活动背景下,宋代的广告活动相当发达。本文从浩瀚的史籍中挖掘与广告相关的新史料,从这些文献记载中不仅可以看出宋代商家的广告宣传策... 宋代是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一个时代,不仅远超汉唐,而且还为后来的明清所不及。在如此繁华的经济活动背景下,宋代的广告活动相当发达。本文从浩瀚的史籍中挖掘与广告相关的新史料,从这些文献记载中不仅可以看出宋代商家的广告宣传策略明确、广告宣传的手段花样出新、广告文案水平高超,还可以看出宋代广告活动的运作手法与现代广告原理及现代广告技巧有很多暗合的地方,如当时的很多商家已经不自觉地利用定位和广告包装制造差异化传播,通过系统的形象识别来提升商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诗词广告 题诗壁 标识广告
下载PDF
论明清文人的“戒诗”与“破戒” 被引量:1
8
作者 马腾飞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36-41,共6页
诗歌是古代文人抒情言志,流连咏叹的最佳载体。但北宋以降,戒诗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于众多文人的创作生涯。明清两代,文人戒诗现象愈加突出。出于不同原因,古人或早年戒吟,或晚年封笔,或秉持数年,或终生不作。从文人戒诗这一文学现... 诗歌是古代文人抒情言志,流连咏叹的最佳载体。但北宋以降,戒诗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于众多文人的创作生涯。明清两代,文人戒诗现象愈加突出。出于不同原因,古人或早年戒吟,或晚年封笔,或秉持数年,或终生不作。从文人戒诗这一文学现象出发,探讨其戒诗的各种原因、经过、结果,可以还原明清文人的诗学观念及创作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人 戒诗 文字狱 科举 创作心态
下载PDF
关于古代“七夕诗”的几种创作现象
9
作者 赵逵夫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41,共14页
西汉宫廷中用"乞巧"的办法改变了民间七夕牵牛织女传说带有叛逆性的主导思想。东汉时随着政治中心的东移而传至中原,以后"乞巧"节俗在上层社会传开,并渐次传至民间。东晋、南北朝时出现了较多的文人七夕诗,民间七... 西汉宫廷中用"乞巧"的办法改变了民间七夕牵牛织女传说带有叛逆性的主导思想。东汉时随着政治中心的东移而传至中原,以后"乞巧"节俗在上层社会传开,并渐次传至民间。东晋、南北朝时出现了较多的文人七夕诗,民间七夕歌也出现。南北朝以前七夕诗仍主要以牛女相会为题材,此后以乞巧活动为题材的作品逐渐增加。文人们由于游学、仕宦等原因往往长久在外,夫妻分离,仕途中也难免有不顺之处,而这些都不便直接表现,所以常在七夕借牛女以抒怀,或借"巧""拙"等题目抒发个人的愤懑与不满。因为借题发挥,一些青年文人也希望借乞巧活动以增加文才与文运,故文人聚会吟诗或个人沉思抒情之事多,七夕节实际上成了一年中文人们创作最活跃的一天。同题共作、拟古、唱和、赠答,以及唱和中的和韵、次韵等现象很突出。因此,七夕节不仅是女儿节,实际上也成了中国古代的一个诗人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夕 同题共作 拟古 赠答 唱和 组诗
下载PDF
试论苏轼“以诗为词”
10
作者 李玉方 《甘肃高师学报》 2013年第6期25-27,共3页
苏轼以他打破传统因袭态度的创作精神,把诗文革新运动的革新精神扩展到词的领域,一扫词坛侧艳重靡的积习,扩大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语言风格,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为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准备了条件。
关键词 苏轼 以诗为词 词的内容 词的语言
下载PDF
废名“新诗”理论浅析
11
作者 李俊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7-60,共4页
废名认为,旧诗与新诗或者非诗与诗的区别首先在于内容,前者是散文的内容,后者是诗的内容;其次在于文字,前者是诗的文字,后者是散文的文字;诗是诗的内容在散文的文字里得以自由、纯粹、完整表现的文学样式。
关键词 旧诗 新诗 诗的内容 散文的内容 诗的文字 散文的文字
下载PDF
花袭人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接受
12
作者 梁归智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4,共4页
对花袭人的审美接受随着时代意识形态的变迁而产生歧异,也由于曹雪芹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而留下了艺术空白。多元的审美内涵体现在袭人的形象中,袭人姓花具有深远的象征意味,其实代表着薄命司三等"册子"中所有女儿的命运悲剧。
关键词 花袭人 写诗 写人 审美内涵 审美接受
下载PDF
傅斯年在五四文学革命中
13
作者 石兴泽 《滨州师专学报》 2002年第3期5-9,共5页
从五四文学革命所涉及的语言形式、思想内容以及尝试新诗写作等三个方面对傅斯年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作为进行分析 ,肯定他对推动五四文学革命深入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文学革命 诗歌写作 现代文学 语言形式 傅斯年
下载PDF
题画诗艺术价值初探 被引量:7
14
作者 东方乔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0-66,共7页
画上题诗是中国绘画艺术独有的民族文化之特色。题画诗主要通过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将诗的功能与画的造型特点联系在一起 ,融诗画为一体 ,形成“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关键词 题画诗 书法艺术 文化题旨 艺术价值 审美
下载PDF
论当代诗歌的孤寂诗写及诗学建构——关于诗歌本体论可能的探索 被引量:9
15
作者 董迎春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7-153,共7页
孤寂书写作为现代诗歌的重要表现形式,为当下汉语诗歌写作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精神路径,它既尊重诗学本体,同时也有哲学关照,本文从形式、文化、哲学三个层面归纳了"诗写"的理论特征以及它对诗学建构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 孤寂 诗写 当代诗歌 诗学意义
下载PDF
李白《蜀道难》历代主题说平议——兼论李白与《文选》赋的关系及其“以赋为诗”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冷卫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蜀道难》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李白歌行的代表作。自其产生以来,历唐、宋、元、明、清直至今天,对其主旨的阐释莫衷一是。在系统地梳理历代主题说的基础上,可以看出李白《蜀道难》与左思《蜀都赋》之间的关系和其"以赋为诗"... 《蜀道难》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李白歌行的代表作。自其产生以来,历唐、宋、元、明、清直至今天,对其主旨的阐释莫衷一是。在系统地梳理历代主题说的基础上,可以看出李白《蜀道难》与左思《蜀都赋》之间的关系和其"以赋为诗"的创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蜀道难》 主题 以赋为诗 蜀都赋
下载PDF
论“红叶题诗”的宫怨主题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庆纪 《丹东师专学报》 2003年第2期6-8,共3页
“红叶题诗”是一种特殊的传情方式,它以红叶为媒,表达了宫女们幽怨压抑的痛苦心境,深刻展现了宫女们想突出围城的强烈愿望,形成一种极其深刻的宫怨主题模式。本文拟探讨这一主题模式的历史渊源及其传承和变异情况。
关键词 红叶题诗 宫女 主题模式 围城 压抑 痛苦 展现 情况 变异 突出
下载PDF
“诗言志”观念生成及其嬗变
18
作者 夏德靠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59-70,共12页
"诗"字的后起并不代表"诗"这种文体的后起。在"诗"字出现之前,已存在"诗"。由"诗"之文体到"诗"字的出现并用以指称"诗"之文体,经历颇长的时间。对"诗"... "诗"字的后起并不代表"诗"这种文体的后起。在"诗"字出现之前,已存在"诗"。由"诗"之文体到"诗"字的出现并用以指称"诗"之文体,经历颇长的时间。对"诗"的把握应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诗"字出现之前"诗"文体的存在状况,且称为"诗Ⅰ";二是"诗"字出现之后并用以指称"诗"之文体的状况,为"诗Ⅱ"。"诗言志"说的提出虽然当以"诗"字出现为前提,但"诗言志"之观念显然早于"诗"字出现。"诗Ⅰ"阶段的"诗"大都伴随祭祀仪式,是一定祭仪的产物,其中的"志"主要呈现公共的、群体性的特质。当然,早期的"诗"确实存在个体性、私人化情感,不过这种个体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为群体的性质。随着"诗"字的出现,不仅促使"诗Ⅱ"阶段的到来,也使"诗言志"的内涵发生新的变化。"诗"字的出现是与《诗经》联系在一起的,"诗Ⅱ"阶段的"诗言志"主要体现为献诗陈志、赋诗言志、教诗明志、作诗言志,它们与《诗经》紧密相关。当然,"诗言志"还存在其他一些说法。整体言之,"诗言志"的内涵是不断发展、演变的,不同时期的"诗"有着不同的"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尧典》 诗言志 献诗陈志 赋诗言志 教诗明志 作诗言志
下载PDF
论李梦阳、何景明论争的文体学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树军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28-31,共4页
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发起复古运动十余年后,二人之间便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论,它主要涉及了诗法和文体风格两个方面,但其落脚点在文体风格上面。这次争论充分暴露了他们所继承和发展的"格调说"的先天不足,同时也暴露了他们对古... 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发起复古运动十余年后,二人之间便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论,它主要涉及了诗法和文体风格两个方面,但其落脚点在文体风格上面。这次争论充分暴露了他们所继承和发展的"格调说"的先天不足,同时也暴露了他们对古诗传统认识的粗糙和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法 体裁 风格
下载PDF
由诗意写实到散文写实──孙犁《芸斋小说》研究之一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鼎川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55-61,共7页
孙犁小说由前期到后期,有一个由诗意写实向散文体定实的转变过程。孙犁晚年创作的芸斋小说三十篇,以简洁的文笔刻画出复杂多变的人情世态,不复有《荷花淀》式的单纯。在形式上,孙犁杂取古代文言小说与传统散文的特点,创造出一种介... 孙犁小说由前期到后期,有一个由诗意写实向散文体定实的转变过程。孙犁晚年创作的芸斋小说三十篇,以简洁的文笔刻画出复杂多变的人情世态,不复有《荷花淀》式的单纯。在形式上,孙犁杂取古代文言小说与传统散文的特点,创造出一种介于小说与传统散文的特点,创造出一种介于小说与散文之间的小说体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审丑 诗意写实 散文体写实 边缘文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