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9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废名“新诗”理论浅析
1
作者
李俊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7-60,共4页
废名认为,旧诗与新诗或者非诗与诗的区别首先在于内容,前者是散文的内容,后者是诗的内容;其次在于文字,前者是诗的文字,后者是散文的文字;诗是诗的内容在散文的文字里得以自由、纯粹、完整表现的文学样式。
关键词
旧诗
新诗
诗的内容
散文的内容
诗的文字
散文的文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花袭人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接受
2
作者
梁归智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4,共4页
对花袭人的审美接受随着时代意识形态的变迁而产生歧异,也由于曹雪芹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而留下了艺术空白。多元的审美内涵体现在袭人的形象中,袭人姓花具有深远的象征意味,其实代表着薄命司三等"册子"中所有女儿的命运悲剧。
关键词
花袭人
花
写诗
写人
审美内涵
审美接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傅斯年在五四文学革命中
3
作者
石兴泽
《滨州师专学报》
2002年第3期5-9,共5页
从五四文学革命所涉及的语言形式、思想内容以及尝试新诗写作等三个方面对傅斯年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作为进行分析 ,肯定他对推动五四文学革命深入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文学革命
诗歌写作
现代文学
语言形式
傅斯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画诗艺术价值初探
被引量:
7
4
作者
东方乔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0-66,共7页
画上题诗是中国绘画艺术独有的民族文化之特色。题画诗主要通过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将诗的功能与画的造型特点联系在一起 ,融诗画为一体 ,形成“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关键词
题画诗
书法艺术
文化题旨
艺术价值
审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红叶题诗”的宫怨主题
被引量:
4
5
作者
陈庆纪
《丹东师专学报》
2003年第2期6-8,共3页
“红叶题诗”是一种特殊的传情方式,它以红叶为媒,表达了宫女们幽怨压抑的痛苦心境,深刻展现了宫女们想突出围城的强烈愿望,形成一种极其深刻的宫怨主题模式。本文拟探讨这一主题模式的历史渊源及其传承和变异情况。
关键词
红叶题诗
宫女
主题模式
围城
压抑
痛苦
展现
情况
变异
突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言志”观念生成及其嬗变
6
作者
夏德靠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59-70,共12页
"诗"字的后起并不代表"诗"这种文体的后起。在"诗"字出现之前,已存在"诗"。由"诗"之文体到"诗"字的出现并用以指称"诗"之文体,经历颇长的时间。对"诗"...
"诗"字的后起并不代表"诗"这种文体的后起。在"诗"字出现之前,已存在"诗"。由"诗"之文体到"诗"字的出现并用以指称"诗"之文体,经历颇长的时间。对"诗"的把握应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诗"字出现之前"诗"文体的存在状况,且称为"诗Ⅰ";二是"诗"字出现之后并用以指称"诗"之文体的状况,为"诗Ⅱ"。"诗言志"说的提出虽然当以"诗"字出现为前提,但"诗言志"之观念显然早于"诗"字出现。"诗Ⅰ"阶段的"诗"大都伴随祭祀仪式,是一定祭仪的产物,其中的"志"主要呈现公共的、群体性的特质。当然,早期的"诗"确实存在个体性、私人化情感,不过这种个体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为群体的性质。随着"诗"字的出现,不仅促使"诗Ⅱ"阶段的到来,也使"诗言志"的内涵发生新的变化。"诗"字的出现是与《诗经》联系在一起的,"诗Ⅱ"阶段的"诗言志"主要体现为献诗陈志、赋诗言志、教诗明志、作诗言志,它们与《诗经》紧密相关。当然,"诗言志"还存在其他一些说法。整体言之,"诗言志"的内涵是不断发展、演变的,不同时期的"诗"有着不同的"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尧典》
诗言志
献诗陈志
赋诗言志
教诗明志
作诗言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由诗意写实到散文写实──孙犁《芸斋小说》研究之一
被引量:
2
7
作者
杨鼎川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55-61,共7页
孙犁小说由前期到后期,有一个由诗意写实向散文体定实的转变过程。孙犁晚年创作的芸斋小说三十篇,以简洁的文笔刻画出复杂多变的人情世态,不复有《荷花淀》式的单纯。在形式上,孙犁杂取古代文言小说与传统散文的特点,创造出一种介...
孙犁小说由前期到后期,有一个由诗意写实向散文体定实的转变过程。孙犁晚年创作的芸斋小说三十篇,以简洁的文笔刻画出复杂多变的人情世态,不复有《荷花淀》式的单纯。在形式上,孙犁杂取古代文言小说与传统散文的特点,创造出一种介于小说与传统散文的特点,创造出一种介于小说与散文之间的小说体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审丑
诗意写实
散文体写实
边缘文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陈维崧中州四载词作考
被引量:
1
8
作者
裴喆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1期55-60,共6页
自康熙七年春陈维崧北游京师,至康熙十一年春末离商丘,四年中陈雏崧虽曾北游京师、数次往 返江南,但其行踪主要在河南。这四年在陈维崧的创作生涯中相当重要,应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创作阶段。结 合陈维崧的诗文及其他文献,可为该期部分...
自康熙七年春陈维崧北游京师,至康熙十一年春末离商丘,四年中陈雏崧虽曾北游京师、数次往 返江南,但其行踪主要在河南。这四年在陈维崧的创作生涯中相当重要,应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创作阶段。结 合陈维崧的诗文及其他文献,可为该期部分词作系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
陈维崧
系年
中州四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赋法、议论、选材、用韵看韩愈的“以文为诗”
9
作者
赵彩娟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8-20,共3页
韩愈诗歌在选材上扩大了搜求领域,以“不诗为诗”;在表现手法上融入了散文的清新笔调,并以充沛之才气、不世出之笔力为之,使其诗为“唐诗之一大变”(叶燮《原诗》),表现出“以文为诗”的创作倾向,具体表现有:以赋为诗,以议论为诗,选材奇...
韩愈诗歌在选材上扩大了搜求领域,以“不诗为诗”;在表现手法上融入了散文的清新笔调,并以充沛之才气、不世出之笔力为之,使其诗为“唐诗之一大变”(叶燮《原诗》),表现出“以文为诗”的创作倾向,具体表现有:以赋为诗,以议论为诗,选材奇杰,用韵独特,诗文互释等诸多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以文为诗”
赋法
议论
选材
用韵
诗题
诗文互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词创作之管见
被引量:
1
10
作者
简少华
《新余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30-33,共4页
诗词创作之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创作出好的诗词作品,首先须熟读古人的名篇佳作,揣摩其言外之意;其次须循格律为基、词汇为要、意境为上的基本规则。意境是诗词创作的至高要求,因此诗词创作境界须高、须有味、须含蓄、须出奇;词句...
诗词创作之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创作出好的诗词作品,首先须熟读古人的名篇佳作,揣摩其言外之意;其次须循格律为基、词汇为要、意境为上的基本规则。意境是诗词创作的至高要求,因此诗词创作境界须高、须有味、须含蓄、须出奇;词句应洁雅,节奏应明快,造语应奇峭;追求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创作
语言
意境
管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江西诗派对韩愈“以文为诗”的接受
11
作者
温优华
《肇庆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38-41,89,共5页
韩愈学杜变杜,通过"以文为诗"使诗呈现出新的面貌。江西诗派学杜学韩中,"以文为诗"乃是其学习的主线。在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倡导下,对韩愈"以文为诗"不断扬弃,通过艺术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法度&q...
韩愈学杜变杜,通过"以文为诗"使诗呈现出新的面貌。江西诗派学杜学韩中,"以文为诗"乃是其学习的主线。在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倡导下,对韩愈"以文为诗"不断扬弃,通过艺术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以文为诗
江西诗派
接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为觅出人句,只求当路知”——诗人曹松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
2
12
作者
马国云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22-24,共3页
唐代诗人曹松一生交游甚众,和众多的诗人有着唱和,但仕途坎坷,颠沛流离;而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却又关心民间疾苦,厌恶战争;身为唐代才子,创作甚丰,留给后人一百多首诗歌,亦颇见功力。
关键词
曹松
酬唱
刺时
书怀
吟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歌:扬起语言的锐利弯刀
13
作者
覃徐芳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6-68,共3页
语言是诗歌的艺术符号。它首先通过语词的"裂变"带来一个诗意的审美空间,再指引读者在感受语言之美的同时,体会到更多层面更蕴藉丰富的超语言之美。然而,语言始终是走进诗歌的唯一途径。本文以诗歌语言为基点,从诗写作和诗阅...
语言是诗歌的艺术符号。它首先通过语词的"裂变"带来一个诗意的审美空间,再指引读者在感受语言之美的同时,体会到更多层面更蕴藉丰富的超语言之美。然而,语言始终是走进诗歌的唯一途径。本文以诗歌语言为基点,从诗写作和诗阅读两个方面,展开对诗歌语言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语言
诗写作
诗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花木的“正名验身”:读《闲情偶寄》种植部
14
作者
祝一勇
《新余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83-86,共4页
读《闲情偶寄》种植部,会发现李渔爱花木至情至性,以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与审美眼光,借草木以人喻,为花木“正名验身”:一是对花或命名、或易名、或赞名、或贬名;二是为花引经据典,或为花题诗;三是为花或批前人之说,或独抒己见,或为之翻...
读《闲情偶寄》种植部,会发现李渔爱花木至情至性,以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与审美眼光,借草木以人喻,为花木“正名验身”:一是对花或命名、或易名、或赞名、或贬名;二是为花引经据典,或为花题诗;三是为花或批前人之说,或独抒己见,或为之翻案。这些命名、题诗、批评在实证的基础上沿袭和突破了传统的文人风雅,体现了李渔对花木世界的深层观照,宣告了自己审美价值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闲情偶寄》
命名
题诗
翻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当代诗歌的孤寂诗写及诗学建构——关于诗歌本体论可能的探索
被引量:
9
15
作者
董迎春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7-153,共7页
孤寂书写作为现代诗歌的重要表现形式,为当下汉语诗歌写作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精神路径,它既尊重诗学本体,同时也有哲学关照,本文从形式、文化、哲学三个层面归纳了"诗写"的理论特征以及它对诗学建构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
孤寂
诗写
当代诗歌
诗学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文为诗”述评
被引量:
2
16
作者
高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58-63,共6页
“以文为诗”作为明显的创作倾向始于韩愈。首先认识到韩愈“以文为诗”艺术手法的是欧阳修。陈师道则第一次提出这一术语。它作为对总体的宋诗的创作特点的概括 ,是后人逐渐总结归纳出来的。其内涵大体上就是严羽所说的“以文字为诗 ,...
“以文为诗”作为明显的创作倾向始于韩愈。首先认识到韩愈“以文为诗”艺术手法的是欧阳修。陈师道则第一次提出这一术语。它作为对总体的宋诗的创作特点的概括 ,是后人逐渐总结归纳出来的。其内涵大体上就是严羽所说的“以文字为诗 ,以才学为诗 ,以议论为诗”。“以文为诗”有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韩愈
创作倾向
以文为诗
陈师道
欧阳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韩孟诗派创作特色之成因
被引量:
2
17
作者
赵松元
黄浩森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8,20,共9页
以韩愈、孟郊、贾岛、李贺、卢仝等为代表的韩孟诗派是中唐诗坛上的一朵奇葩。他们以“不平则鸣”为创作思想 ,创作出一大批风格迥异的诗篇。之所以产生这种诗风是有着深刻的心理原因的。而中唐时期诗人创作心理转变 ,韩孟等人仕途的曲...
以韩愈、孟郊、贾岛、李贺、卢仝等为代表的韩孟诗派是中唐诗坛上的一朵奇葩。他们以“不平则鸣”为创作思想 ,创作出一大批风格迥异的诗篇。之所以产生这种诗风是有着深刻的心理原因的。而中唐时期诗人创作心理转变 ,韩孟等人仕途的曲折经历及其童年成长的生活体验等方面 ,是韩孟诗派形成独特诗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孟诗派
创作心理
诗穷而后工
精神分析学说
反'中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诗为词”与“北宋党争”
被引量:
1
18
作者
刘佳宏
姚泽慧
《宜宾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0-52,共3页
“以诗为词”的缘起,是涉讼已久的一段公案,各家之说莫衷一是。文章以北宋党争为视角,从党争与词的言志功能的获得、党争与词的内质变化、党争与振兴词格三个方面,对“以诗为词”这一文学现象做了新的论析与评价。
关键词
以诗为词
党争
言志功能
内质
士风
词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欧阳修诗歌创作的儒学思想
被引量:
1
19
作者
吕辉
张学忠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49,共3页
采用文献分析、比较互证等方法,探究欧阳修的儒学思想与其诗歌风格形成的关系,结论认为:欧阳修经世致用的独到儒学见解,为其诗歌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充实作用。他以政治家与文学家的双重身份进行创作,令诗歌表现出内容的扩展性,风格的议论...
采用文献分析、比较互证等方法,探究欧阳修的儒学思想与其诗歌风格形成的关系,结论认为:欧阳修经世致用的独到儒学见解,为其诗歌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充实作用。他以政治家与文学家的双重身份进行创作,令诗歌表现出内容的扩展性,风格的议论性及以文为诗、平易流畅等完全不同于唐代诗歌的面貌,也为宋诗风格的逐步形成,创造出自由纵横之广阔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儒学思想
诗歌创作
诗歌风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希真体”
被引量:
1
20
作者
徐拥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58-163,共6页
朱敦儒的词有着非常突出的个性特征,世人称之为"希真体"或"樵歌体"。他的这种词风是通过苏轼这个中介,以白居易闲适诗的诗歌精神为旨归而形成的一种似苏更似白的词体特征。这种风格特征在南渡以后许多词人皆有不同...
朱敦儒的词有着非常突出的个性特征,世人称之为"希真体"或"樵歌体"。他的这种词风是通过苏轼这个中介,以白居易闲适诗的诗歌精神为旨归而形成的一种似苏更似白的词体特征。这种风格特征在南渡以后许多词人皆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而尤以朱敦儒最具代表,究其原因是诗化与隐逸精神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敦儒
希真体
苏轼
白居易
诗化
隐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废名“新诗”理论浅析
1
作者
李俊
机构
重庆三峡学院中文系
出处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7-60,共4页
文摘
废名认为,旧诗与新诗或者非诗与诗的区别首先在于内容,前者是散文的内容,后者是诗的内容;其次在于文字,前者是诗的文字,后者是散文的文字;诗是诗的内容在散文的文字里得以自由、纯粹、完整表现的文学样式。
关键词
旧诗
新诗
诗的内容
散文的内容
诗的文字
散文的文字
Keywords
classical
poetry
free
verse
the
content
of
poem
the
content
of
prose
the
writing
of
poem
the
writing
of
prose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花袭人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接受
2
作者
梁归智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4,共4页
文摘
对花袭人的审美接受随着时代意识形态的变迁而产生歧异,也由于曹雪芹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而留下了艺术空白。多元的审美内涵体现在袭人的形象中,袭人姓花具有深远的象征意味,其实代表着薄命司三等"册子"中所有女儿的命运悲剧。
关键词
花袭人
花
写诗
写人
审美内涵
审美接受
Keywords
HUA
Xiren
flower
writing
a
poem
creating
an
image
aesthetic
connotation
aesthetic
acception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傅斯年在五四文学革命中
3
作者
石兴泽
机构
聊城大学中文系
出处
《滨州师专学报》
2002年第3期5-9,共5页
文摘
从五四文学革命所涉及的语言形式、思想内容以及尝试新诗写作等三个方面对傅斯年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作为进行分析 ,肯定他对推动五四文学革命深入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文学革命
诗歌写作
现代文学
语言形式
傅斯年
Keywords
literary
revolution
human
literature
writing
of
poem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I207.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题画诗艺术价值初探
被引量:
7
4
作者
东方乔
机构
河北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0-66,共7页
文摘
画上题诗是中国绘画艺术独有的民族文化之特色。题画诗主要通过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将诗的功能与画的造型特点联系在一起 ,融诗画为一体 ,形成“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关键词
题画诗
书法艺术
文化题旨
艺术价值
审美
Keywords
writing
a
poem
on
the
painting
art
of
calligraphy
autograph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红叶题诗”的宫怨主题
被引量:
4
5
作者
陈庆纪
机构
烟台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丹东师专学报》
2003年第2期6-8,共3页
文摘
“红叶题诗”是一种特殊的传情方式,它以红叶为媒,表达了宫女们幽怨压抑的痛苦心境,深刻展现了宫女们想突出围城的强烈愿望,形成一种极其深刻的宫怨主题模式。本文拟探讨这一主题模式的历史渊源及其传承和变异情况。
关键词
红叶题诗
宫女
主题模式
围城
压抑
痛苦
展现
情况
变异
突出
Keywords
writing
a
poem
on
the
red
leaf
origin
evolutive
cause
of
formation
thematology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H043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言志”观念生成及其嬗变
6
作者
夏德靠
机构
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59-70,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语》文献集成与研究”(19ZDA251)阶段性成果。
文摘
"诗"字的后起并不代表"诗"这种文体的后起。在"诗"字出现之前,已存在"诗"。由"诗"之文体到"诗"字的出现并用以指称"诗"之文体,经历颇长的时间。对"诗"的把握应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诗"字出现之前"诗"文体的存在状况,且称为"诗Ⅰ";二是"诗"字出现之后并用以指称"诗"之文体的状况,为"诗Ⅱ"。"诗言志"说的提出虽然当以"诗"字出现为前提,但"诗言志"之观念显然早于"诗"字出现。"诗Ⅰ"阶段的"诗"大都伴随祭祀仪式,是一定祭仪的产物,其中的"志"主要呈现公共的、群体性的特质。当然,早期的"诗"确实存在个体性、私人化情感,不过这种个体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为群体的性质。随着"诗"字的出现,不仅促使"诗Ⅱ"阶段的到来,也使"诗言志"的内涵发生新的变化。"诗"字的出现是与《诗经》联系在一起的,"诗Ⅱ"阶段的"诗言志"主要体现为献诗陈志、赋诗言志、教诗明志、作诗言志,它们与《诗经》紧密相关。当然,"诗言志"还存在其他一些说法。整体言之,"诗言志"的内涵是不断发展、演变的,不同时期的"诗"有着不同的"志"。
关键词
《尧典》
诗言志
献诗陈志
赋诗言志
教诗明志
作诗言志
Keywords
the
Chronology
of
Emperor
Yao
poetry
expressing
aspirations
dedicating
a
poem
to
express
aspirations
composing
a
poem
to
reveal
aspirations
teaching
a
poem
to
illuminateaspirations
writing
a
poem
to
voice
aspirations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由诗意写实到散文写实──孙犁《芸斋小说》研究之一
被引量:
2
7
作者
杨鼎川
机构
佛山大学社会科学部
出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55-61,共7页
文摘
孙犁小说由前期到后期,有一个由诗意写实向散文体定实的转变过程。孙犁晚年创作的芸斋小说三十篇,以简洁的文笔刻画出复杂多变的人情世态,不复有《荷花淀》式的单纯。在形式上,孙犁杂取古代文言小说与传统散文的特点,创造出一种介于小说与传统散文的特点,创造出一种介于小说与散文之间的小说体式。
关键词
审美
审丑
诗意写实
散文体写实
边缘文体
Keywords
appreciation
of
beauty
appreciation
of
ugliness
realistic
writing
of
poem
F
realistic
writing
of
prose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陈维崧中州四载词作考
被引量:
1
8
作者
裴喆
机构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出处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1期55-60,共6页
文摘
自康熙七年春陈维崧北游京师,至康熙十一年春末离商丘,四年中陈雏崧虽曾北游京师、数次往 返江南,但其行踪主要在河南。这四年在陈维崧的创作生涯中相当重要,应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创作阶段。结 合陈维崧的诗文及其他文献,可为该期部分词作系年。
关键词
词
陈维崧
系年
中州四载
Keywords
Chen
Weisong
the
four
years
in
Zhongzhou
Ci
poem
the
time
for
writing
a
poem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赋法、议论、选材、用韵看韩愈的“以文为诗”
9
作者
赵彩娟
机构
包头师范学院
出处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8-20,共3页
文摘
韩愈诗歌在选材上扩大了搜求领域,以“不诗为诗”;在表现手法上融入了散文的清新笔调,并以充沛之才气、不世出之笔力为之,使其诗为“唐诗之一大变”(叶燮《原诗》),表现出“以文为诗”的创作倾向,具体表现有:以赋为诗,以议论为诗,选材奇杰,用韵独特,诗文互释等诸多方面。
关键词
韩愈“以文为诗”
赋法
议论
选材
用韵
诗题
诗文互释
Keywords
Han
Yu's
"Taking
writing
as
poem
"
The
law
of
Fu
Discussion
Selecting
materials
Using
rhyme
poem
'
s
subject
Mutual
interpretation
of
poem
and
writing
s
分类号
I207.2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词创作之管见
被引量:
1
10
作者
简少华
机构
新余学院
出处
《新余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30-33,共4页
文摘
诗词创作之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创作出好的诗词作品,首先须熟读古人的名篇佳作,揣摩其言外之意;其次须循格律为基、词汇为要、意境为上的基本规则。意境是诗词创作的至高要求,因此诗词创作境界须高、须有味、须含蓄、须出奇;词句应洁雅,节奏应明快,造语应奇峭;追求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
关键词
诗词创作
语言
意境
管见
Keywords
writing
of
poem
and
Ci
language
yijing
view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江西诗派对韩愈“以文为诗”的接受
11
作者
温优华
机构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出处
《肇庆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38-41,89,共5页
基金
韩山师范学院青年基金资金资助项目(WQ200809)
文摘
韩愈学杜变杜,通过"以文为诗"使诗呈现出新的面貌。江西诗派学杜学韩中,"以文为诗"乃是其学习的主线。在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倡导下,对韩愈"以文为诗"不断扬弃,通过艺术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法度"。
关键词
韩愈
以文为诗
江西诗派
接受
Keywords
Hart
Yu
"
writing
a
poem
by
way
of
creating
a
prose"
Jiangxi
Poets
Group
accept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为觅出人句,只求当路知”——诗人曹松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
2
12
作者
马国云
机构
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
出处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22-24,共3页
文摘
唐代诗人曹松一生交游甚众,和众多的诗人有着唱和,但仕途坎坷,颠沛流离;而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却又关心民间疾苦,厌恶战争;身为唐代才子,创作甚丰,留给后人一百多首诗歌,亦颇见功力。
关键词
曹松
酬唱
刺时
书怀
吟咏
Keywords
Cao
Song
to
present
each
other
with
poem
s
to
concern
current
events
to
express
emotion
writing
poem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歌:扬起语言的锐利弯刀
13
作者
覃徐芳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6-68,共3页
文摘
语言是诗歌的艺术符号。它首先通过语词的"裂变"带来一个诗意的审美空间,再指引读者在感受语言之美的同时,体会到更多层面更蕴藉丰富的超语言之美。然而,语言始终是走进诗歌的唯一途径。本文以诗歌语言为基点,从诗写作和诗阅读两个方面,展开对诗歌语言的探讨。
关键词
诗歌
语言
诗写作
诗阅读
Keywords
poem
language
writing
poem
reading
poem
分类号
I045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花木的“正名验身”:读《闲情偶寄》种植部
14
作者
祝一勇
机构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新余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83-86,共4页
文摘
读《闲情偶寄》种植部,会发现李渔爱花木至情至性,以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与审美眼光,借草木以人喻,为花木“正名验身”:一是对花或命名、或易名、或赞名、或贬名;二是为花引经据典,或为花题诗;三是为花或批前人之说,或独抒己见,或为之翻案。这些命名、题诗、批评在实证的基础上沿袭和突破了传统的文人风雅,体现了李渔对花木世界的深层观照,宣告了自己审美价值倾向。
关键词
李渔
《闲情偶寄》
命名
题诗
翻案
Keywords
Li
Yu
“Xian
Qing
Ou
Ji”(meaning
casual
expressions
of
idle
feeling)
naming
writing
poem
reverse
the
case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当代诗歌的孤寂诗写及诗学建构——关于诗歌本体论可能的探索
被引量:
9
15
作者
董迎春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7-153,共7页
文摘
孤寂书写作为现代诗歌的重要表现形式,为当下汉语诗歌写作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精神路径,它既尊重诗学本体,同时也有哲学关照,本文从形式、文化、哲学三个层面归纳了"诗写"的理论特征以及它对诗学建构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
孤寂
诗写
当代诗歌
诗学意义
Keywords
loneliness
writing
of
lonely
poem
contemporary
poem
s
poetics
meaning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文为诗”述评
被引量:
2
16
作者
高玉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58-63,共6页
文摘
“以文为诗”作为明显的创作倾向始于韩愈。首先认识到韩愈“以文为诗”艺术手法的是欧阳修。陈师道则第一次提出这一术语。它作为对总体的宋诗的创作特点的概括 ,是后人逐渐总结归纳出来的。其内涵大体上就是严羽所说的“以文字为诗 ,以才学为诗 ,以议论为诗”。“以文为诗”有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
宋诗
韩愈
创作倾向
以文为诗
陈师道
欧阳修
Keywords
Taking
writing
s
as
poem
”
Poetry
in
Song
Dynasty
Poetry
in
Tang
Dynasty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韩孟诗派创作特色之成因
被引量:
2
17
作者
赵松元
黄浩森
机构
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8,20,共9页
文摘
以韩愈、孟郊、贾岛、李贺、卢仝等为代表的韩孟诗派是中唐诗坛上的一朵奇葩。他们以“不平则鸣”为创作思想 ,创作出一大批风格迥异的诗篇。之所以产生这种诗风是有着深刻的心理原因的。而中唐时期诗人创作心理转变 ,韩孟等人仕途的曲折经历及其童年成长的生活体验等方面 ,是韩孟诗派形成独特诗风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韩孟诗派
创作心理
诗穷而后工
精神分析学说
反'中和'
Keywords
Hanmeng
poem
group
writing
psychology
hardness
make
poem
perfect
the
theory
of
psychosis
analysis
oppose'neutral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诗为词”与“北宋党争”
被引量:
1
18
作者
刘佳宏
姚泽慧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西九江县城子镇小学
出处
《宜宾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0-52,共3页
文摘
“以诗为词”的缘起,是涉讼已久的一段公案,各家之说莫衷一是。文章以北宋党争为视角,从党争与词的言志功能的获得、党争与词的内质变化、党争与振兴词格三个方面,对“以诗为词”这一文学现象做了新的论析与评价。
关键词
以诗为词
党争
言志功能
内质
士风
词格
Keywords
writing
Ci
poem
in
the
Way
of
writing
poem
Conflicts
among
Political
parties
Expressing
Function
Content
Scholar's
Ethos
Quality
of
Ci
poem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欧阳修诗歌创作的儒学思想
被引量:
1
19
作者
吕辉
张学忠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49,共3页
基金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4G0305)
文摘
采用文献分析、比较互证等方法,探究欧阳修的儒学思想与其诗歌风格形成的关系,结论认为:欧阳修经世致用的独到儒学见解,为其诗歌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充实作用。他以政治家与文学家的双重身份进行创作,令诗歌表现出内容的扩展性,风格的议论性及以文为诗、平易流畅等完全不同于唐代诗歌的面貌,也为宋诗风格的逐步形成,创造出自由纵横之广阔天地。
关键词
欧阳修
儒学思想
诗歌创作
诗歌风格
Keywords
Ouyangxiu
poem
writing
poem
style
Confucianism
thought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希真体”
被引量:
1
20
作者
徐拥军
机构
暨南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58-163,共6页
文摘
朱敦儒的词有着非常突出的个性特征,世人称之为"希真体"或"樵歌体"。他的这种词风是通过苏轼这个中介,以白居易闲适诗的诗歌精神为旨归而形成的一种似苏更似白的词体特征。这种风格特征在南渡以后许多词人皆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而尤以朱敦儒最具代表,究其原因是诗化与隐逸精神相互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朱敦儒
希真体
苏轼
白居易
诗化
隐逸
Keywords
Zhu
Dunru
Xizhen
style
Su
Shi
Bai
Juyi
the
way
writing
Ci
just
like
writing
poem
reclusion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废名“新诗”理论浅析
李俊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花袭人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接受
梁归智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傅斯年在五四文学革命中
石兴泽
《滨州师专学报》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题画诗艺术价值初探
东方乔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红叶题诗”的宫怨主题
陈庆纪
《丹东师专学报》
200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诗言志”观念生成及其嬗变
夏德靠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由诗意写实到散文写实──孙犁《芸斋小说》研究之一
杨鼎川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陈维崧中州四载词作考
裴喆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从赋法、议论、选材、用韵看韩愈的“以文为诗”
赵彩娟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诗词创作之管见
简少华
《新余学院学报》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江西诗派对韩愈“以文为诗”的接受
温优华
《肇庆学院学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为觅出人句,只求当路知”——诗人曹松的诗歌创作
马国云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诗歌:扬起语言的锐利弯刀
覃徐芳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花木的“正名验身”:读《闲情偶寄》种植部
祝一勇
《新余学院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论当代诗歌的孤寂诗写及诗学建构——关于诗歌本体论可能的探索
董迎春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以文为诗”述评
高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论韩孟诗派创作特色之成因
赵松元
黄浩森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以诗为词”与“北宋党争”
刘佳宏
姚泽慧
《宜宾学院学报》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论欧阳修诗歌创作的儒学思想
吕辉
张学忠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论“希真体”
徐拥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