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粉对水泥湿堆积密度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雨利 周明凯 +2 位作者 李北星 管学茂 杨雷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1-154,共4页
石灰岩机制砂的用量越来越大,相应地,它的副产物石灰岩石粉也越来越多。如果不能合理地将石粉加以利用,势必给环境造成很大的负担。以石粉做矿物掺合料取代水泥为研究目的,对比了在0%、10%、15%、20%时的比例等质量取代水泥,对混凝土工... 石灰岩机制砂的用量越来越大,相应地,它的副产物石灰岩石粉也越来越多。如果不能合理地将石粉加以利用,势必给环境造成很大的负担。以石粉做矿物掺合料取代水泥为研究目的,对比了在0%、10%、15%、20%时的比例等质量取代水泥,对混凝土工作性能、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的影响,得出石粉取代水泥的比例为10%左右时,对混凝土的性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通过测其石粉和水泥混合后的湿堆积密度,得出石粉的质量比为10%时,二者的密实度最大。表明石粉做掺合料时,可通过二者混合后密实度的变化来判断二者的最佳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石粉 掺合料 混凝土 湿堆积密度
下载PDF
石粉对水泥浆密实度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王雨利 周明凯 +1 位作者 李北星 管学茂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6,共5页
石粉对水泥硬化的影响,可归结为化学效应和物理效应。以研究石粉的物理效应机理为出发点,在测试石粉对水泥湿堆积密度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公式计算可得在不同石粉与水泥比例时,粉体混合物密实度的变化,并采用Marsh筒法进行了验证。试验结... 石粉对水泥硬化的影响,可归结为化学效应和物理效应。以研究石粉的物理效应机理为出发点,在测试石粉对水泥湿堆积密度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公式计算可得在不同石粉与水泥比例时,粉体混合物密实度的变化,并采用Marsh筒法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获得最大密实度时,不同岩性石粉与水泥的比例分别为:石灰岩石粉为10%,石英岩石粉和花岗岩石粉为5%。这对揭示石粉的物理填充效应和指导石粉做掺和料时的掺入比例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粉 稠浆法 湿堆积密度 密实度
原文传递
不同细度石灰石粉对水泥浆体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锋 束毅力 +4 位作者 赵学奇 杨小刚 曹长伟 夏京亮 石然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为研究花岗岩石灰石粉和S95级矿渣粉对水泥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采用R/S型流变仪测试了水泥-石灰石粉浆体、水泥-石灰石粉-矿渣粉复合浆体的流变性能,采用最小需水量法对浆体湿堆积密实度进行测试,并采用Zeta电位测试仪测试浆体的Zeta... 为研究花岗岩石灰石粉和S95级矿渣粉对水泥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采用R/S型流变仪测试了水泥-石灰石粉浆体、水泥-石灰石粉-矿渣粉复合浆体的流变性能,采用最小需水量法对浆体湿堆积密实度进行测试,并采用Zeta电位测试仪测试浆体的Zeta电位。结果表明:随石灰石粉掺量的增加和颗粒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浆体的剪切应力和表观黏度减小,石灰石粉粒径对浆体的流变性能的影响大于掺量的影响;颗粒粒径更细的石灰石粉和矿渣粉改善了浆体的湿堆积密实度;掺入石灰石粉后浆体的Zeta电位降低,但同时掺加少量的矿渣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浆体的Zeta电位,改善浆体中的絮凝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石灰石粉 S95级矿渣粉 流变性能 湿堆积密实度 ZETA电位
下载PDF
基于紧密堆积理论优化超高性能混凝土钢纤维参数 被引量:5
4
作者 郑丽 陈露一 张志豪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53-859,共7页
基于改良的Andreasen&Andersen颗粒堆积模型优化设计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基础配合比,研究了钢纤维的形状、含量及混杂钢纤维对UHPC湿堆积密实度的影响。然后采用D-最优设计(DOD)方法,预测和评估混杂钢纤维对UHPC湿堆积密实度... 基于改良的Andreasen&Andersen颗粒堆积模型优化设计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基础配合比,研究了钢纤维的形状、含量及混杂钢纤维对UHPC湿堆积密实度的影响。然后采用D-最优设计(DOD)方法,预测和评估混杂钢纤维对UHPC湿堆积密实度的影响,并基于DOD模型优化设计了UHPC的最佳钢纤维掺量。结果表明,长直纤维、短直纤维、端钩纤维的掺入会对UHPC堆积体系、密实度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端钩纤维对UHPC密实度的降低程度最大。此外,钢纤维掺量与UHPC堆积体系也有一定关系,当纤维掺量超过2.0%(体积分数,下同)时,UHPC的密实度急剧下降,造成UHPC堆积体系的显著破坏;基于建立的DOD优化模型分析得出,0.9%的长直纤维与1.1%端钩纤维为最佳纤维混杂方式,可使得钢纤维对UHPC堆积体系的扰乱作用最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混杂纤维 D-最优化设计 湿堆积密实度 堆积体系 性能预测
下载PDF
多因素影响下湿喷混凝土的强度与配比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濮俊缘 李克庆 张思奇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3-157,共5页
配合比是影响湿喷混凝土强度的关键,而多种因素影响的混凝土最佳配比难以确定。为探究多因素影响下的湿喷混凝土强度发展规律,优化配合比,采用中心复合试验法开展了配合比试验。在中心复合试验中,将废石占比、水泥掺量和水灰比设为影响... 配合比是影响湿喷混凝土强度的关键,而多种因素影响的混凝土最佳配比难以确定。为探究多因素影响下的湿喷混凝土强度发展规律,优化配合比,采用中心复合试验法开展了配合比试验。在中心复合试验中,将废石占比、水泥掺量和水灰比设为影响因素,将湿喷混凝土抗压强度设为响应量,从而建立了强度回归模型,并开展了强度优化分析。建立的强度回归模型P<0.01,极显著;F>3.2,具有统计学意义。湿喷混凝土强度随废石占比增大先提高后降低,随水泥掺量增大、水灰比减小而提高。多因素影响下的强度变化规律与单因素作用下基本一致。提出了C25和C30强度等级的湿喷混凝土最佳配合比,经过试验验证了相关配比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比 湿喷混凝土 强度模型 堆积密实度 方差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湿堆积密度方法优化设计超高性能混凝土 被引量:2
6
作者 韩建军 席壮民 +4 位作者 卢鹏 郭子龙 尹奎 杨龙宾 吕亚军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1年第11期12-17,共6页
基于最大湿堆积密度理论优化设计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首先,设计了25组试验工况,分别计算出每组工况变量与最大湿堆积密度的关系,建立了最大湿堆积密度预测模型。然后,用石英粉部分替代水泥,研究了不同替代率对UHPC流动性、力学性能... 基于最大湿堆积密度理论优化设计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首先,设计了25组试验工况,分别计算出每组工况变量与最大湿堆积密度的关系,建立了最大湿堆积密度预测模型。然后,用石英粉部分替代水泥,研究了不同替代率对UHPC流动性、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测模型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吻合性;UHPC的流动度随着石英粉掺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当石英粉掺量为20%时,UHPC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最大。此外,生态评价表明,使用石英粉部分替代水泥生产UHPC,可显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配合比 优化设计 湿堆积密度 力学性能 模型预测
下载PDF
基于D-最优设计方法预测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湿堆积密实度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潇 范定强 +2 位作者 胡锋 苏琪琦 王雄江 《节能》 2020年第7期99-104,共6页
基于D-最优设计方法超高性能混凝土试验配合比,采用"湿堆积法"测得不同配合比的湿堆积密实度,测定不同配合比在水胶比为0.20时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分别建立了UHPC的湿堆积密实度预测模型及抗压、抗折强度预测模型并进行了... 基于D-最优设计方法超高性能混凝土试验配合比,采用"湿堆积法"测得不同配合比的湿堆积密实度,测定不同配合比在水胶比为0.20时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分别建立了UHPC的湿堆积密实度预测模型及抗压、抗折强度预测模型并进行了预测精度评价。结果表明:预测模型拟合度高,自变量因素之间交互作用显著。对于湿堆积密实度预测模型,因子的影响程度排序为硅灰>水泥>石灰石粉>河砂;对于抗压强度预测模型,因子影响程度排序为硅灰>河砂>水泥>石灰石粉;对于抗折强度预测模型,因子影响程度排序为硅灰>石灰石粉>水泥>河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最优设计 超高性能混凝土 湿堆积法 湿堆积密实度预测 抗压强度预测 抗折强度预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