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毛诗正义》之“文势”说 被引量:6
1
作者 蒋方 张忠智 《北方论丛》 2003年第4期71-75,共5页
 魏晋时期,发轫于政治与兵法的"势"被引入文学艺术领域而出现了意蕴十分丰富的"势"论,文理之"势"是其内涵之一。《毛诗正义》吸收了魏晋以来的《诗经》研究中注重文辞义理的动向,将文理之"势"...  魏晋时期,发轫于政治与兵法的"势"被引入文学艺术领域而出现了意蕴十分丰富的"势"论,文理之"势"是其内涵之一。《毛诗正义》吸收了魏晋以来的《诗经》研究中注重文辞义理的动向,将文理之"势"引入对毛传郑笺的解说之中,形成其阐释中的"文势"说。"文势"说重在解决经、传、笺之间的扌干格,而着眼于诗之意旨与其语言结构的关系,从阐释方法上强调了诗的语言不是孤立的存在,阐释义理不能脱离诗的整体,要注重语言的表达形式。其"文势"说的意义在于,作为一部奉敕之作,它将魏晋以来本属经师个人的说诗方法经过官方的认肯而成为经典的说经模式,大大地扩展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正义》 文势 章句
下载PDF
生生之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沛奕 闫志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93-2498,共6页
生非易也,先圣哀愍众生,指合真之道,启生长之门,示生生之阶,以度苦厄。问天是人的求索,释天是人的智慧,参天是人的心行,通天是道的契合。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中华文明对天的追求过程,体现了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展示了实践和认识的循... 生非易也,先圣哀愍众生,指合真之道,启生长之门,示生生之阶,以度苦厄。问天是人的求索,释天是人的智慧,参天是人的心行,通天是道的契合。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中华文明对天的追求过程,体现了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展示了实践和认识的循环。生生之阶遍布时空,举足皆是,文章择其要而宣之。一切皆囊括于天,故天理是最根本的法则;滋养人生的井,出自人力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最直接的穿凿;真是世间万象的本来面目,亘古流传。故生生之阶源于天而起于井,充育于天味,依天时而趋吉,体天符以察生,本天元明生化不测之变,终归于天真而合道,历阶而上乃人生正途。步步踏着,可以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生气通天 问天 释天 参天 通天 天井 天味 天气 天时 天符 天元 天真
原文传递
“意觉”通感:“自我”的隐显与唐宋词的演进
3
作者 张彤彤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30-137,共8页
“六根互用”理论体现出通感从“五官”到“六根”的转化。“意觉”,是指人或动物受到外界刺激而在情感、心理、精神上产生的感觉,对生理、心理、文学创作意义重大。于词而言,温庭筠词中的意觉通感呈现出女性化、代言体的抒情特色,其自... “六根互用”理论体现出通感从“五官”到“六根”的转化。“意觉”,是指人或动物受到外界刺激而在情感、心理、精神上产生的感觉,对生理、心理、文学创作意义重大。于词而言,温庭筠词中的意觉通感呈现出女性化、代言体的抒情特色,其自我意识处于隐没状态;李煜词中意觉运用得以丰富,其对自我意识的书写推动词体转型,但这种“萌发”大致属于无意识地运用与表露;苏轼词中意觉运用具有抒情自我化、书写哲理思辨等特质,其意觉运用中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认知和表达欲望,同时也为词体的功能、格调、地位都带来极大的拓展和提升。温、李、苏三位词人的创作反映出唐宋词从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发展历程,而“自我”意觉的觉醒是其间重要关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 意觉 唐宋词 温庭筠 李煜 苏轼
下载PDF
王昌龄与《文选》关系初探--以《吟窗杂录》本《诗格》为视角 被引量:4
4
作者 范雪飞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77-181,共5页
王昌龄与《文选》的关系,历来研究不多。《吟窗杂录》本《诗格》与《文选》的关系,学人更未加意,这与学界对其真伪混杂的定性有关。考察王昌龄诗歌创作对《诗格》引诗的接受情况,可以作为《诗格》真伪考证的一个新方法。该本《诗格》引... 王昌龄与《文选》的关系,历来研究不多。《吟窗杂录》本《诗格》与《文选》的关系,学人更未加意,这与学界对其真伪混杂的定性有关。考察王昌龄诗歌创作对《诗格》引诗的接受情况,可以作为《诗格》真伪考证的一个新方法。该本《诗格》引诗几乎都见于《文选》,足证《文选》是王昌龄撰写《诗格》时的主要参考书;《文选》与《诗格》选录(引用)不同时代诗作数量和代表诗人的一致说明王昌龄与萧统的诗歌史观相似;《诗格》引诗在《文选》诗中的分布显示出王昌龄与萧统诗歌审美的契合。《诗格》论诗语则反映出王昌龄与萧统文学观及文学思想的契合,这也是王昌龄重视《文选》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昌龄 《文选》 《诗格》 《吟窗杂录》
下载PDF
传统文章学视域下《伤寒论》篇章结构研究
5
作者 何潇 陶春晖 田双桂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27-730,共4页
传统文章学中针对文章谋篇布局的论述十分丰富,而“文势”是贯穿其中的核心思想。文章基于传统文章学“文势”论,通过梳理传统文章学篇章结构的理论范畴,分析《伤寒论》的篇章结构特征,旨在为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希望由此为... 传统文章学中针对文章谋篇布局的论述十分丰富,而“文势”是贯穿其中的核心思想。文章基于传统文章学“文势”论,通过梳理传统文章学篇章结构的理论范畴,分析《伤寒论》的篇章结构特征,旨在为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希望由此为解读、整理古代医籍文献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章学 中医文献 伤寒论 文势 篇章结构 黄帝内经 文心雕龙
原文传递
《文心雕龙·定势》篇述评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建民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1-64,共4页
“文势”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独特的理论范畴 ,“文势”理论源于刘勰的《文心雕龙·定势》篇。从刘勰所论看 ,“文势”属于作品形式范畴 ,它的形成与作品的语音、文字、语句等形式因素相关。“文势”具有运动性、包蕴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 “文势”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独特的理论范畴 ,“文势”理论源于刘勰的《文心雕龙·定势》篇。从刘勰所论看 ,“文势”属于作品形式范畴 ,它的形成与作品的语音、文字、语句等形式因素相关。“文势”具有运动性、包蕴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对读者有巨大的审美功效。刘勰的“文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文势
下载PDF
论苏轼对《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韩湖初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56,共8页
我国古代早在韩愈之前已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道观:一是重道轻文的儒家文道观,它所说的道只局限于儒家之道;另一是刘勰《文心雕龙》的文道观,它对道的理解不囿于儒家之见,指的是自然之道,并重视文的能动作用及其审美特点。到了宋代,苏... 我国古代早在韩愈之前已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道观:一是重道轻文的儒家文道观,它所说的道只局限于儒家之道;另一是刘勰《文心雕龙》的文道观,它对道的理解不囿于儒家之见,指的是自然之道,并重视文的能动作用及其审美特点。到了宋代,苏轼继承和发展了《文心雕龙》的文道观,并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对文艺的规律和审美特点作了深入系统的阐述和探索,贡献巨大,应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刘勰 文道 自然 苏轼
下载PDF
浅论王力先生对《文始》的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晓强 《台州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32-33,61,共3页
王力先生对《文始》全面研究词源的首创之功进行肯定性评价的同时,又认为《文始》在“初文”方面犯了“拘牵形体”的原则,在声音方面将一些声音并不相近的词勉强系为同源,在意义方面将一些意义相差很远的词勉强加以牵合。重新学习和审... 王力先生对《文始》全面研究词源的首创之功进行肯定性评价的同时,又认为《文始》在“初文”方面犯了“拘牵形体”的原则,在声音方面将一些声音并不相近的词勉强系为同源,在意义方面将一些意义相差很远的词勉强加以牵合。重新学习和审视王力先生的这些评价,对词源研究和认识《文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力 文始 词源
下载PDF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摹拟的现象、成因与艺术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105-113,共9页
诗歌摹拟是魏晋南北朝重要的文学现象,包括以《文选》杂拟类为代表的显题摹拟和其他类型的摹拟形式,《诗品》对这一摹拟现象也进行了批评。深入考察摹拟现象的成因,可以发现,摹拟是时人文体自觉意识的产物,新变与摹拟同时并存,不成功的... 诗歌摹拟是魏晋南北朝重要的文学现象,包括以《文选》杂拟类为代表的显题摹拟和其他类型的摹拟形式,《诗品》对这一摹拟现象也进行了批评。深入考察摹拟现象的成因,可以发现,摹拟是时人文体自觉意识的产物,新变与摹拟同时并存,不成功的摹拟从反面促进了文体的新变。对于摹拟诗歌艺术性的评价,应考虑当时的历史语境,不同时代的拟诗风格不一。受才情、才性的影响,不同的诗人的诗作艺术性亦有高低之分,不可一概而论,应针对具体文本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摹拟 《文选》 《诗品》
下载PDF
站在历史的源头──论闻一多的《诗经》研究
10
作者 阎伟 《鄂州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30-33,共4页
20世纪上半叶,闻一多把清代朴学的实证方法和西方人类文化学、社会学、民俗学的研究方法加以结合,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阐释批评方法。他立足于当代世界范围内对原始思维的研究成果,运用各种学科理论、论证了原始思维对《诗经》的影响... 20世纪上半叶,闻一多把清代朴学的实证方法和西方人类文化学、社会学、民俗学的研究方法加以结合,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阐释批评方法。他立足于当代世界范围内对原始思维的研究成果,运用各种学科理论、论证了原始思维对《诗经》的影响,本文探讨了闻一多对《诗经》的训诂阐释方式;他运用文化阐释方法所揭示出来的古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象征意象;他对古代民俗的还原和重现,以及运用文化阐释批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文化阐释批评 中国 《诗经》 原始思维 训诂简释方法 象征意象
下载PDF
《滹南遗老集·文辨》中的苏轼文艺批评论
11
作者 刘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377-383,共7页
针对金人于“苏学盛于北”的时代背景下推崇苏轼的情况,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王若虚《滹南遗老集·文辨》中涉及苏轼批评的内容进行了细致研究,发现共有二十七条相关内容,包含着王若虚对苏轼文体、文法、文风的辩护和对苏轼用字遣... 针对金人于“苏学盛于北”的时代背景下推崇苏轼的情况,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王若虚《滹南遗老集·文辨》中涉及苏轼批评的内容进行了细致研究,发现共有二十七条相关内容,包含着王若虚对苏轼文体、文法、文风的辩护和对苏轼用字遣词、行文逻辑方面的指摘,还涉及王若虚对韩苏、欧苏等大家为文比较的看法和对苏轼文学观点的评价等,展现出王若虚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崇苏”的整体倾向。王若虚对苏轼散文的推崇和讨论,构成了苏学北渐中最为坚实的部分,在苏轼金代传播接受史上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若虚 文辨 苏轼
下载PDF
论黄侃手批《说文解字》未用“同”批录及未录的《文始》“变易”——以《文始》“歌泰寒”类的考察为基点
12
作者 陈晓强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7年第2期145-156,共12页
黄侃手批《说文解字》用术语'同'对《文始》中的大多数'变易'进行批录,例如《文始》'歌泰寒'类用'变易'及相关术语系联同源词98组,其中黄侃先生未用术语'同'批录及未录的只有16组。考察黄侃先... 黄侃手批《说文解字》用术语'同'对《文始》中的大多数'变易'进行批录,例如《文始》'歌泰寒'类用'变易'及相关术语系联同源词98组,其中黄侃先生未用术语'同'批录及未录的只有16组。考察黄侃先生未用术语'同'批录及未录的《文始》'变易',有助于加深对章太炎《文始》'变易'与黄侃手批《说文解字》'同'之间关系的认识及对章太炎、黄侃先生'变易''孳乳''同''变''近''由……来'等术语的理解,进而,有助于加深对章太炎、黄侃先生词源学思想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黄侃 文始 黄侃手批《说文解字》 变易
下载PDF
简析先秦修辞学说中几组概念之关系及其成因
13
作者 郝瑾洁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12期6-10,共5页
先秦时期诸子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中文与质、名与实、言与德就是其中三组重要的修辞学概念。每组概念的双方之间都有其语言哲学意蕴,而三组概念的产生都其背景和成因。
关键词 先秦 修辞学说 文与质 名与实 言与德 成因
下载PDF
从“物使之然”到“可以怨”——《文赋》与《诗品》物感说之比较
14
作者 刘宁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30-33,共4页
《文赋》与《诗品》中的物感说主要立足于人本身,不同于前代物感理论将其落脚在社会层面。《文赋》把自然景物纳入"物感"的范畴,而《诗品》又补充了个人遭遇这一方面,丰富了"物"的内涵,并且更加强调"怨"... 《文赋》与《诗品》中的物感说主要立足于人本身,不同于前代物感理论将其落脚在社会层面。《文赋》把自然景物纳入"物感"的范畴,而《诗品》又补充了个人遭遇这一方面,丰富了"物"的内涵,并且更加强调"怨"情对诗人的感发作用。《诗品》之所以形成自身独特的物感说或源于南朝重情诗风的影响和钟嵘对三晋法家的学术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赋》 《诗品》 物感 可以怨
下载PDF
闻一多和胡适诗学的差异与贡献比较
15
作者 李乐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4-172,共9页
闻一多和胡适相同者,仅只作为文学载体的白话入诗,针对旧诗格律的新诗追求。他们更多者则是差异,如对诗之语言俗雅,对诗之节奏,对诗之外在形式要求等均不相同。闻一多的音乐美和建筑美貌似各自独立,却合二为一构成辩证统一关系,即音乐... 闻一多和胡适相同者,仅只作为文学载体的白话入诗,针对旧诗格律的新诗追求。他们更多者则是差异,如对诗之语言俗雅,对诗之节奏,对诗之外在形式要求等均不相同。闻一多的音乐美和建筑美貌似各自独立,却合二为一构成辩证统一关系,即音乐美必然导致建筑美,建筑美则更加音乐美。胡适所尊崇的诗之自然音节和诗体大解放,也存在互为因果关系。强调自然音节就势必导致诗之散文化,进而导致诗体大解放。胡适诗论诗作的历史贡献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价值,但闻一多的诗论更是诗歌历史发展和要求的必然。虽然从整体看闻一多诗作有诸多不完美之处,但相对胡适绝大多数不完美诗作,显然更是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胡适 比较
下载PDF
文同《墨竹》的主題和主體性(英文)
16
作者 石慢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2017年第1期395-440,24-26,共47页
學習宋畫最悠久也最爲人們所熟悉的一個話題,就是文同的墨竹畫以及它在蘇軾畫論中扮演的角色。它是如此的耳熟能詳,以至於近年來僅管對文同和蘇轼的認識和有關學術研究不斷增多,這一話題還是幾乎被批判性的重評所忽略。問題的核心是文... 學習宋畫最悠久也最爲人們所熟悉的一個話題,就是文同的墨竹畫以及它在蘇軾畫論中扮演的角色。它是如此的耳熟能詳,以至於近年來僅管對文同和蘇轼的認識和有關學術研究不斷增多,這一話題還是幾乎被批判性的重評所忽略。問題的核心是文同和蘇轼關係的本質,而這主要是通過蘇軾極盡溢美之詞和才華横溢的散文爲人所知。文同本人在他的時代似乎沉默寡言,也不被人們所欣賞,導致他的形象很快被神秘化。文同對於所謂的'文人畫'發展究竟有何貢獻?如何將它與蘇軾所扮演的角色進行區别?爲了回答這些基本的問題,我將用一種多面向的方式把文同放在他所處的歷史環境中,考察他的官宦生涯、他的著作、他的思想——尤其是關於莊子的部分——以及他的畫作。關注的重點在於文同與蘇軾的交往,以及在至關重要的11世紀70年代變法運動和其後激烈的政治争論背景下,它是如何發展的。此外,還有一個重點就是論述書法在文同墨竹畫中扮演的角色。代表文同書畫的是兩件真迹:《墨竹圖》(臺北故宫博物院藏)和一件范仲淹書迹之後的題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這兩個作品將要與活躍於10世紀末和11世紀早、中期的書畫家的作品進行對比,以顯示出在蘇軾對作爲繪畫新主題的作者聲音的肯定中,文同的確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同 蘇軾 墨竹 莊子 書畫
原文传递
对《天问》与《史记》所述三代史的异同比较
17
作者 董常保 熊刚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0-33,共4页
司马迁曾读屈原的《天问》,而且可能还解说过,应该说司马迁与屈原对三代史的认识大体相同。但是通过研读《天问》和《史记》中所述夏、商、周三代史,发现二者虽然在创作意图上基本相似,但是在材料来源、对天命观的认识等方面却大多相异... 司马迁曾读屈原的《天问》,而且可能还解说过,应该说司马迁与屈原对三代史的认识大体相同。但是通过研读《天问》和《史记》中所述夏、商、周三代史,发现二者虽然在创作意图上基本相似,但是在材料来源、对天命观的认识等方面却大多相异,甚至相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天问》 司马迁 《史记》 三代史
下载PDF
玄府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被引量:30
18
作者 郑国庆 王艳 王小同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09-213,共5页
玄府理论源于《内经》,建立于金代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完善于后世医家。从玄府的概念、玄府的功用、玄府闭密的病理、开通玄府的治则治法及用药、专科玄府理论的拓展、现代对玄府实质的探索,介绍玄府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关键词 玄府理论 建立与发展 《素问玄机原病式》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的文言与白话 被引量:18
19
作者 陈平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18,共3页
什么是文言,什么是白话,二者界限何在,能否互相跨越,曾是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重要话题。该文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审视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思想文化的进程,揭示文言重新崛起的原因:一时代学风的转移,中国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顺利推广等... 什么是文言,什么是白话,二者界限何在,能否互相跨越,曾是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重要话题。该文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审视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思想文化的进程,揭示文言重新崛起的原因:一时代学风的转移,中国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顺利推广等,同时对高考作文《赤兔之死》以及新时代文言写作的主要特征,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 白话 胡适 鲁迅 学风
下载PDF
《文选》对魏晋以来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曹道衡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8-58,共11页
本文比较分析《文选》与《文心雕龙》《诗品》及《宋书·谢灵运传 论》所收(论)作家作品的异同,认为《文选》所收作品均为当时公认的名篇 佳作。当今“文选学”界流行这样两种“新解”:第一,认为《文选》完全是 刘孝绰根据个... 本文比较分析《文选》与《文心雕龙》《诗品》及《宋书·谢灵运传 论》所收(论)作家作品的异同,认为《文选》所收作品均为当时公认的名篇 佳作。当今“文选学”界流行这样两种“新解”:第一,认为《文选》完全是 刘孝绰根据个人的好恶进行编选;第二,认为《文选》是根据《宋书·谢灵运 传论》的标准进行编选。对此,本文提出了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文心雕龙》 《文选》 《诗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