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财富的德性呼唤——中国当代财富伦理的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陈世民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64,共5页
每一种经济制度都应建立相应的财富伦理和法制基础。财富伦理,主要包括财富的创造、积累和使用中的道德秩序和价值体系。在一种文化特别是经济伦理文化中,财富伦理是具有根本意义的伦理价值观。种种失范的财富行为揭示中国正在进行一场... 每一种经济制度都应建立相应的财富伦理和法制基础。财富伦理,主要包括财富的创造、积累和使用中的道德秩序和价值体系。在一种文化特别是经济伦理文化中,财富伦理是具有根本意义的伦理价值观。种种失范的财富行为揭示中国正在进行一场缺乏伦理规范的市场游戏,财富伦理正陷入一种严重混乱脱序的状态。通过构建以人为中心的财富发展战略、强化制度保障和在责任伦理基础上发展新型的社会关系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财富伦理建设势在必行也是大势所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富 财富伦理 伦理建设
下载PDF
从“仇富”心理论富人的财富伦理观 被引量:3
2
作者 崔青青 《经济研究导刊》 2008年第12期222-225,共4页
"仇富"现象已成为我国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对"仇富"心理从富人的角度进行理性的剖析,可得出诸多成因,如"原始积累"的合法性遭到质疑;畸形消费,暴露素质缺陷和慈善事业富豪缺位严重等。现代文明是在创造... "仇富"现象已成为我国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对"仇富"心理从富人的角度进行理性的剖析,可得出诸多成因,如"原始积累"的合法性遭到质疑;畸形消费,暴露素质缺陷和慈善事业富豪缺位严重等。现代文明是在创造财富、积累财富和享受财富中实现的,当代中国急需树立符合道德的财富伦理观,富人群体更应以合法的途径创造财富、积累财富,同时,又健康文明地支配财富,并在引导民众对财富的价值判断,追求高层次的财富伦理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上有所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富 富人 财富伦理观 致富观 消费观 慈善观
下载PDF
邵逸夫财富伦理的教育价值及实践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殷威 冯铁山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81-84,共4页
邵逸夫是浙江商人杰出代表之一,他不仅是香港娱乐大亨,更是慈善大家。其认识财富、获取财富、处理财富所蕴含的财富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认识财富方面,他将企业家定位为慈善家;在获取财富方面,他注重财富来源于民众,并把财富... 邵逸夫是浙江商人杰出代表之一,他不仅是香港娱乐大亨,更是慈善大家。其认识财富、获取财富、处理财富所蕴含的财富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认识财富方面,他将企业家定位为慈善家;在获取财富方面,他注重财富来源于民众,并把财富回馈民众;在分配财富方面,变狭隘的家族继承为广义的社会服务,散财积教,将自己的财富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弘扬邵逸夫先生的财富伦理需要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逸夫 财富伦理 教育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财富共享伦理思想及当代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志兵 陈春萍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2-116,共5页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和工人阶级普遍贫困这一现实逻辑起点出发,论证了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实现财富共享的伦理应然与必然。他在经典著作中肯定了财富的伦理正当性、指明了实现财富共享的根本途径、阐释了实行财富共享的具体方...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和工人阶级普遍贫困这一现实逻辑起点出发,论证了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实现财富共享的伦理应然与必然。他在经典著作中肯定了财富的伦理正当性、指明了实现财富共享的根本途径、阐释了实行财富共享的具体方法,为认识评价财富的产生与创造、交换与分配、消费与传承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坐标,对构建当代中国财富伦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待财富的总态度上要更加尊崇财富,在财富创造的过程中要更加尊重劳动,在财富分配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公平,在财富消费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经典著作 共享 财富伦理
下载PDF
劳动方式、劳动伦理与共同富裕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承槐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11,155,共9页
将财富分配放置于劳动方式、劳动伦理、财富生产、财富伦理的相互关系及历史演变中来考察是对财富分配方式达致较为全面和本质性认知的唯一科学的方法,这一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方法。共同富裕作为一种社会财富分配方... 将财富分配放置于劳动方式、劳动伦理、财富生产、财富伦理的相互关系及历史演变中来考察是对财富分配方式达致较为全面和本质性认知的唯一科学的方法,这一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方法。共同富裕作为一种社会财富分配方式,它的本质内涵和实现路径同样深藏于当今时代劳动方式、财富生产方式的历史必然性之中,深藏于劳动伦理、财富伦理的历史性变革之中。深刻理解商品经济历史阶段劳动方式、财富生产方式的社会性即因分工、协作、交换而生成的社会总体劳动及其社会化大生产,是科学理解共同富裕本质内涵及其概念本身得以成立的唯一通道和现实依据,联合起来的个人以总体劳动主体的名义、身份依据社会劳动分工、劳动协作、劳动交换和社会化大生产总体发展水平、发展趋势,引导社会劳动伦理、财富分配伦理观念的变化,调节、掌控社会财富分配将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方式 劳动伦理 财富伦理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叔本华财富伦理思想探析
6
作者 张智涛 《湘南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7-20,共4页
财富在给人类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伦理问题。叔本华对于财富与人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研究其财富伦理思想,对于正确认识和解决当前财富的伦理困境,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财富 财富伦理 叔本华 认知 道德情感
下载PDF
财富伦理:扶贫的一种理性向度
7
作者 唐海燕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69,共6页
财富伦理特有的认知、目的、生产、分配、使用等五大学科属性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伦理理性维度。扶贫的理性认知模式以财富伦理的正当性获得为基点;扶贫的理性价值目的以财富伦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幸福生存为导向;扶贫的理性生产模式... 财富伦理特有的认知、目的、生产、分配、使用等五大学科属性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伦理理性维度。扶贫的理性认知模式以财富伦理的正当性获得为基点;扶贫的理性价值目的以财富伦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幸福生存为导向;扶贫的理性生产模式以财富伦理的绿色可持续生产为依托;扶贫的理性分配机制以财富伦理的公平共享为杠杆;扶贫的理性消费方式以财富伦理的适度中道为制约。准确把握财富伦理逻辑体系与扶贫工作的内在联系,对加快脱贫步伐、防止贫困再生和巩固扶贫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富伦理 扶贫工作 理性向度
下载PDF
经济增速的调整与财富伦理观的调适问题分析
8
作者 陆寓丰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1-3,共3页
国际经济的整体发展状态和我国的经济形势,决定着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实现从高速的经济增长向中速增长的平稳过渡,这要求我国公众的经济伦理观相应的发生变化。在此背景下,通过对适应经济增速调整要求的财富伦理观变化进行系统的分析... 国际经济的整体发展状态和我国的经济形势,决定着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实现从高速的经济增长向中速增长的平稳过渡,这要求我国公众的经济伦理观相应的发生变化。在此背景下,通过对适应经济增速调整要求的财富伦理观变化进行系统的分析,结合现阶段国际上两种主要的财富伦理观,对经济增速的调整与财富伦理观的调适问题展开研究,为对未来一段时间内财富伦理观的转变作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速的调整 财富伦理观 调适问题
下载PDF
《老子》财富伦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9
作者 陆朝森 《学术探索》 2019年第11期16-25,共10页
所谓财富伦理,即是指财富主体在创造、分配和消费财富的过程中所蕴含的伦理内涵和道德意蕴。在《老子》的思想中,“樸”“无为”和“损有余而补不足”以及“俭”等都是作为道之德,是道由上向下落实成为人世间的客观真理或规律。而且,“... 所谓财富伦理,即是指财富主体在创造、分配和消费财富的过程中所蕴含的伦理内涵和道德意蕴。在《老子》的思想中,“樸”“无为”和“损有余而补不足”以及“俭”等都是作为道之德,是道由上向下落实成为人世间的客观真理或规律。而且,“樸”“无为”和“损有余而补不足”以及“俭”等这些客观真理或规律在《老子》中又具有财富上的伦理意蕴,它们揭示了《老子》关于财富伦理中人与财富之间的真实关系。在上述四者中,“樸”是《老子》财富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因为“樸”之涵义体现了人在面对人性道德与物质财富的关系上应作如何选择。在“樸”的基础之上,《老子》进而把“无为”和“损有余而补不足”以及“俭”作为《老子》财富之创造、分配和消费的重要伦理原则。其中,《老子》财富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樸”的三个内涵贯穿着《老子》财富之创造、分配和消费伦理原则。四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老子》的财富伦理思想体系。《老子》的财富伦理思想对于我们当今的启示:财富的创造、分配和消费,在以“樸”为本的基础之上,要充分尊重财富创造的客观规律性、分配的公平性和消费的适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富伦理 《老子》
下载PDF
黑格尔家庭伦理观的生成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尤吾兵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19-26,共8页
在法哲学视域下,黑格尔认为家庭是自然的或直接的“伦理实体”,是伦理的“策源地”。而作为精神的直接实体性的家庭,它是在“婚姻缔结、家庭财富的规定、子女的抚育”中完成的,黑格尔家庭伦理观其实就是在婚姻伦理、家庭财富伦理和抚育... 在法哲学视域下,黑格尔认为家庭是自然的或直接的“伦理实体”,是伦理的“策源地”。而作为精神的直接实体性的家庭,它是在“婚姻缔结、家庭财富的规定、子女的抚育”中完成的,黑格尔家庭伦理观其实就是在婚姻伦理、家庭财富伦理和抚育伦理论述中展开它的生成环节。婚姻缔结是家庭发展的第一个环节,是直接的伦理关系;因为家庭成员占有的财富和对财富的照料,家庭有了外部的规定性;家庭生命是有时限的,也就是会解体的,不仅包括父母死亡的自然解体,而且表现在对子女的抚育过程中,子女的成长体现了父母爱的客观化,或者称为伦理解体,家庭的解体完成了它的伦理使命。现代社会出现了诸如不婚不育、闪婚闪离、极低生育率以及丁克家庭等等现象,都在冲击和侵蚀着家庭稳固存续的可能性。现代性家庭危机的根源内蕴着“伦理精神”在家庭中的丢失或湮灭,因此,重新认识家庭具有的“伦理精神”内涵是对其理性的回应,而黑格尔家庭伦理思想可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学术参考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家庭伦理观 婚姻伦理 家庭财富伦理 抚育伦理
下载PDF
后脱贫时代少数民族财富伦理观的去蔽与建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海燕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8-164,共7页
后脱贫时代实现少数民族整体脱贫、全面脱贫的关键,在于厘清少数民族财富伦理观的桎梏与弊端,解蔽并树立科学、理性、健康的财富伦理观。当前,少数民族贫困者中仍存在财富本质认知两级分化的求富观,缺乏劳动脱贫、绿色创富的致富观以及... 后脱贫时代实现少数民族整体脱贫、全面脱贫的关键,在于厘清少数民族财富伦理观的桎梏与弊端,解蔽并树立科学、理性、健康的财富伦理观。当前,少数民族贫困者中仍存在财富本质认知两级分化的求富观,缺乏劳动脱贫、绿色创富的致富观以及信奉及时行乐、炫比式的消费观。追根溯源,在于民族传统重农抑商文化影响与义利观的异化、懒怠恶习存在与绿色思维缺失、无节制过度的财富使用不当。保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后续力,要建构少数民族扶贫中的财富与道德并行的科学求富观、勤劳致富与生态生产并进的健康致富观、节俭简朴与量力支出并重的理性消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治理 少数民族财富伦理观 存在弊端 建构路径
下载PDF
浅论农村财富伦理建设
12
作者 王常德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96-100,共5页
加强农村财富伦理建设是农村稳定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农民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由于没有经历过启蒙运动和比较完整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等原因,中国农村还没有形成能够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财富伦理。加强农村财富伦理建设必须认清农... 加强农村财富伦理建设是农村稳定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农民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由于没有经历过启蒙运动和比较完整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等原因,中国农村还没有形成能够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财富伦理。加强农村财富伦理建设必须认清农村财富伦理建设的认知、情感、信仰、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特殊环境,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必须从理论宣传、制度架构、社会生活引导三个层次上构建新型财富伦理的着力点,培育新型财富伦理的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财富伦理建设 着力点
下载PDF
韦伯“新教伦理”的实质探究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志兵 陈春萍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3-67,共5页
韦伯通过对新教倡导和奉行的"天职"观、"预定论"、苦行主义的"理解"和伦理学阐发,把资本主义"理性"精神抽象为"理想类型",并设置了"韦伯命题"。但韦伯"新教伦理"... 韦伯通过对新教倡导和奉行的"天职"观、"预定论"、苦行主义的"理解"和伦理学阐发,把资本主义"理性"精神抽象为"理想类型",并设置了"韦伯命题"。但韦伯"新教伦理"的核心意涵并非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是对"新教伦理"与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的亲和性关系论证,而是为韦伯心目中的资本主义"财富伦理"的神圣化和理性化进行辩护和诊断。只不过韦伯"理想类型"的资本主义财富伦理随着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积聚集中而翻转,陷入"工具理性"的"铁笼",遭遇意义的失落。因此,发掘并揭示"新教伦理"的财富伦理实质,不仅对正确合理理解韦伯的思想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建构现代中国语境中合理形态的财富伦理颇有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教伦理” “韦伯命题” 理性化 财富伦理
原文传递
试论我国财富伦理的建构 被引量:3
14
作者 魏俊雄 杨绍安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91-92,共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创造财富为导向的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的、民族的现代财富伦理。构建财富伦理应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吸收国外先进文明,明确它的价值标准,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
关键词 市场经济 财富伦理 伦理道德
下载PDF
论我国建立财富伦理的必然性
15
作者 魏俊雄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68-70,共3页
市场经济是一个以创造财富为导向的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建立财富伦理,对社会个人的价值观念进行引导。这有利于整个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不断进步,是完善市场经济的最佳选择和必然趋势。
关键词 市场经济 财富伦理 伦理道德
下载PDF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做大“蛋糕”、分好“蛋糕”的硬道理——“蛋糕论”的马克思财富伦理观阐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贺汉魂 彭柏林 《云梦学刊》 2019年第2期67-74,共8页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成为党和政府的根本目标。做大"蛋糕"、分好"蛋糕"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基础,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应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成为党和政府的根本目标。做大"蛋糕"、分好"蛋糕"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基础,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应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判断。从马克思财富伦理观看,"蛋糕"应是有真实使用价值、促进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的"好蛋糕"。商品经济下产生坏"蛋糕",如不安全食品,重要原因在于做"蛋糕"者不吃自己做的"蛋糕"。做"蛋糕"者应具备相应的劳动素质,做的过程应合道德原则,不能掠夺他人的生产资料做"蛋糕"。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得"蛋糕"者主要应是做"蛋糕"的劳动者。私有制下分"蛋糕"者大多不做"蛋糕",公有制下分"蛋糕"者可能偷"蛋糕"。从马克思财富伦理观看,"蛋糕"高效地做、公平地分未必真的好,应在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达致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糕” 美好生活需要 马克思财富伦理观
下载PDF
杏林春暖气如兰 德艺双馨志高远
17
作者 巩婷 杨瑞龙 樊省安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1期51-53,共3页
从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医者仁术、妙手回春;传道授业、桃李吐芳;潜心治学、医研并进;衷中参西、硕果累累5方面系统回顾了李妍怡主任医师志于杏林、仁心仁术及其学术思想。
关键词 李妍怡 德艺双馨 传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