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3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态发酵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1
作者 徐福建 陈洪章 李佐虎 《生物工程进展》 CSCD 2002年第1期44-48,共5页
最近十年中 ,由于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 ,曾被人们冷落的固态发酵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 ,固态发酵工程在基质特性、染菌控制、水活度的控制、pH的调控、传质与传热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论文着重综述最近固态发酵工程在... 最近十年中 ,由于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 ,曾被人们冷落的固态发酵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 ,固态发酵工程在基质特性、染菌控制、水活度的控制、pH的调控、传质与传热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论文着重综述最近固态发酵工程在上述领域取得的一些重大的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工程 底物 水活度 传质 传热 PH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水团的气候学分析 被引量:44
2
作者 张启龙 王凡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54,共7页
根据多年 (1 95 8— 1 990 )月平均温、盐度资料 ,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划分了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的水团 ,并对该海域水团的配置、主要特性及其季节变异特征进行了气候学分析。结果表明 ,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共存在 4个水团 ,即江浙沿... 根据多年 (1 95 8— 1 990 )月平均温、盐度资料 ,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划分了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的水团 ,并对该海域水团的配置、主要特性及其季节变异特征进行了气候学分析。结果表明 ,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共存在 4个水团 ,即江浙沿岸水、台湾暖流表层水、台湾暖流深层水和黄海混合水 ;全年水团的配置可归纳为冬季型、夏季型和过渡型 3种类型 ;江浙沿岸水的主要特征为低盐 ,其分布范围和盐度的季节变化与长江入海径流密切相关 ,而温度的季节变化则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台湾暖流表层水具有高温、次高盐特征 ,其北伸程度和温、盐特性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即冬季北伸强、温度低、盐度高 ,夏季北伸弱、温度高、盐度低 ;台湾暖流深层水以低温、高盐为主要特征 ,仅存在于 4— 9月 ,其温、盐性质较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团 气候学 季节变化 舟山渔场
下载PDF
普里兹湾海域的夏季上层水及其北向运动 被引量:34
3
作者 蒲书箴 董兆乾 +1 位作者 胡筱敏 于非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57-168,共12页
本文利用中国第 1 5次南极科学考察普里兹湾及邻近水域观测的 CTD资料 ,研究并分析了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洋域上层的水团分布。确定了普里兹湾夏季近岸水 ,普里兹湾夏季表层水 ,普里兹湾陆架水和南极绕极深层水的范围、深度和温盐特性。在... 本文利用中国第 1 5次南极科学考察普里兹湾及邻近水域观测的 CTD资料 ,研究并分析了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洋域上层的水团分布。确定了普里兹湾夏季近岸水 ,普里兹湾夏季表层水 ,普里兹湾陆架水和南极绕极深层水的范围、深度和温盐特性。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发现了普里兹湾陆架水的北向扩展。讨论了其北向扩展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这些特征涉及到逆温层的厚度、垂向温度和温度梯度最小值的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团 北向扩展 夏季 分布 陆架水 深层水 南大洋
下载PDF
太平洋入流及其与北冰洋异常变化的联系 被引量:33
4
作者 史久新 赵进平 +1 位作者 矫玉田 曲平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53-260,共8页
太平洋水通过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 ,对北冰洋的海冰、水团和环流产生重要影响。在过去的十几年中 ,北冰洋的海冰和海洋系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异常变化 ;与此同时 ,白令海峡太平洋入流水的流量和性质发生了改变 ,太平洋水在北冰洋中的运移... 太平洋水通过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 ,对北冰洋的海冰、水团和环流产生重要影响。在过去的十几年中 ,北冰洋的海冰和海洋系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异常变化 ;与此同时 ,白令海峡太平洋入流水的流量和性质发生了改变 ,太平洋水在北冰洋中的运移路径和影响范围也有所不同 ,这些变化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本文综述了有关的研究进展 ,探讨了北冰洋异常变化与太平洋入流变化之间的可能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冰洋 太平洋 海冰 水团 环流 运移 海洋 异常变化 改变 人流
下载PDF
夏季东海水团变动特征及对鲐鲹渔场的影响 被引量:30
5
作者 杨红 章守宇 +3 位作者 戴小杰 金承法 吴伟忠 隋洪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9-214,共6页
应用模糊聚类方法,采集东海30个站表层及底层1996-1998年夏季的水温(T)、盐度(S)、溶解氧(DO)、磷(P)、三态氮(N)、硅(Si)、pH值等九个指标的测样数据,对东海水团进行划分,其表层水团配置为大陆沿... 应用模糊聚类方法,采集东海30个站表层及底层1996-1998年夏季的水温(T)、盐度(S)、溶解氧(DO)、磷(P)、三态氮(N)、硅(Si)、pH值等九个指标的测样数据,对东海水团进行划分,其表层水团配置为大陆沿岸冲淡水(I),黄东海混合水团(Ⅱ),台湾暖流水(Ⅲ),黑潮表层水(Ⅳ)等水团。底层水团配置为黑潮次表层水团(V),黄海冷水团(Ⅵ),台湾暖流水(Ⅲ)等水团。并分析了1996-1998年夏季由大陆径流和外海水团势力强弱影响所致的东海水团变动特征及沿岸冲淡水转向问题,同时讨论了东海水团分布与鲐■渔场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聚类 水团 东海 鲐Sheng渔场 夏季
下载PDF
中国南大洋水团、环流和海冰研究进展(1995—2002) 被引量:23
6
作者 史久新 赵进平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6-126,共11页
总结了 1995年以来中国在南大洋物理海洋学研究和南极海冰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普里兹湾海区是中国南大洋研究的重点区域 ,研究表明 ,在该海区存在显著的深层水涌升和陆架水北扩现象 ,某些年份深层水与陆架水混合后产生了较重的水体 ,... 总结了 1995年以来中国在南大洋物理海洋学研究和南极海冰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普里兹湾海区是中国南大洋研究的重点区域 ,研究表明 ,在该海区存在显著的深层水涌升和陆架水北扩现象 ,某些年份深层水与陆架水混合后产生了较重的水体 ,但是尚未发现生成南极底层水的直接证据。在普里兹湾所处的印度洋区段 ,亚热带锋、亚南极锋和极锋表现出显著的时空变化 ,特别是不同年份的锋面位置存在较大的摆动。该海区的南极绕极流既是风生的 ,也受到密度场的影响。在凯尔盖朗海台的地形引导作用下 ,南极绕极流表现出显著的非纬向性特征。南极海冰除了显著的季节变化以外 ,也表现出长期变化的趋势。此变化与海洋、大气中的其它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表现为两极海冰涛动、南方海洋涛动等多种变化模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水团 环流 海冰 密度场 相关性 气候 南极
下载PDF
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水团的季节特征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启龙 王凡 +1 位作者 赵卫红 唐晓晖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共9页
根据2001年夏季和2002年冬季两次现场调查所收集的CTD和营养盐资料,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水团的季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水团的配置、分布范围、温盐特性和营养盐含量都有明显的季节特征... 根据2001年夏季和2002年冬季两次现场调查所收集的CTD和营养盐资料,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水团的季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水团的配置、分布范围、温盐特性和营养盐含量都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其中,冬季在全海域共有3个水团(江浙沿岸水、台湾暖流表层水和黄海混合水),而夏季则存在4个水团(江浙沿岸水、台湾暖流表层水、台湾暖流深层水和黄海混合水);冬季,江浙沿岸水的分布范围较小,温度偏低,盐度略高,营养盐偏高,而夏季,其分布范围较大,温度偏高,盐度偏低,营养盐偏低;冬季,台湾暖流表层水北伸最强,厚度最厚,温度最低,盐度最高,硅酸盐和硝酸盐偏高,而夏季,则北伸最弱,厚度最薄,温度最高,盐度最低,硅酸盐和硝酸盐偏低;台湾暖流深层水是一个季节性水团,它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盐;黄海混合水的分布范围和营养盐含量也都呈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渔场 水团 营养盐 季节特征
下载PDF
东海区北部小黄鱼生殖群体分布及与水团关系 被引量:23
8
作者 丁峰元 林龙山 +1 位作者 李建生 程家骅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3-1019,共7页
根据2003~2005年每年4月东海区北部小黄鱼CPUE、海水温度和盐度数据,分析了春季小黄鱼分布与水团间关系。结果表明,2003~2005年每年4月小黄鱼的平均CPUE分别为4.72、3.47和1.96 kg/h;小黄鱼的主要分布区可分为4个海域:A,黄海南部近海... 根据2003~2005年每年4月东海区北部小黄鱼CPUE、海水温度和盐度数据,分析了春季小黄鱼分布与水团间关系。结果表明,2003~2005年每年4月小黄鱼的平均CPUE分别为4.72、3.47和1.96 kg/h;小黄鱼的主要分布区可分为4个海域:A,黄海南部近海;B,黄、东海交界海域;C,长江口外海域;D,东海中北部海域;小黄鱼最适生存的底层温度为10~14℃,底层盐度为32~34.3;研究海域内底层水团包括:东海北部底层冷水团、黄海水团、黄-东海混合水团以及东海混合水团;分布区C内的小黄鱼主要位于东海混合水团和黄-东海混合水团的交汇处,其它3个分布区内的小黄鱼都是在东海北部底层冷水团与其它水团的交汇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生殖群体 水团 东海区
下载PDF
1998年夏、冬季南海的水团及其与太平洋的水交换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凤岐 李磊 +1 位作者 王秀芹 刘长乐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9-336,共8页
根据 1998年夏季和冬季 2个航次的实测资料 ,对南海的水团进行划分和分析 ,并利用1997年 7月和 12月的实测资料 ,对巴士海峡 (吕宋海峡 )和民都洛水道附近的温盐分布进行分析。1998年冬季的资料分析结果表明 ,可将南海外海水划分为 6个... 根据 1998年夏季和冬季 2个航次的实测资料 ,对南海的水团进行划分和分析 ,并利用1997年 7月和 12月的实测资料 ,对巴士海峡 (吕宋海峡 )和民都洛水道附近的温盐分布进行分析。1998年冬季的资料分析结果表明 ,可将南海外海水划分为 6个水团 ,即南海表层水团 (S)、南海次表层水团 (U)、南海次 -中层混合水团 (UI)、南海中层水团 (I)、南海深层水团 (D)和南海底盆水(B)。 1998年夏季还可在南海中鉴别出黑潮表层水团 (KS)和黑潮次表层水团 (KU) ,但在冬季观测期间无黑潮水越过 119.5°E经线进入南海 ;夏季有苏禄海水在 5 0~ 75 m层经民都洛水道侵入南海。然而 ,1997年夏季和冬季的资料分析表明 :夏、冬两季都有大洋水通过吕宋海峡北段进入南海 ,南段有南海水流入太平洋。这些现象可能与 1998年前后的厄尔尼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水团 巴士海峡 民都洛水道 水交换 厄尔尼诺 夏季
下载PDF
黄、东海域春季水团的划分、判别与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凤岐 王凤钦 +2 位作者 苏育嵩 马鹤来 钱清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S1期22-34,共13页
本文对黄、东海邻接海域5—6月份的水团进行了划分和分析。水团的划分是用经过改进的逐步聚类分析法。对划分的结果,再用Bayes多组判别方法进行判别分析检验。证实所划出的11个水团,具有统计学要求的差异显著性,回代判别成效高达90%以... 本文对黄、东海邻接海域5—6月份的水团进行了划分和分析。水团的划分是用经过改进的逐步聚类分析法。对划分的结果,再用Bayes多组判别方法进行判别分析检验。证实所划出的11个水团,具有统计学要求的差异显著性,回代判别成效高达90%以上,说明划分是有实际意义的。这11个水团是:沿岸冲淡水(D),黄海表层水(Y),黄海底层冷水(YC),黄—东海混合水(YE),东海表层水(E),东海次表层水(EU),黑潮表层水(KS),黑潮次表层水(KU),黑潮次—中层混合水(KM),黑潮中层水(KI)和黑潮深层水(KD)。 用地理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对各水团进行了综合分析。给出了各水团特征的统计指标,讨论了它们的形成机制与分布变化特点。可将它们归并为三个水系:冲淡水系;混合水系和黑潮水系。对各水系、水团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它们具有逐级变性的明显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团 水系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黄海 东海
下载PDF
影响长江口毗邻海域低氧区多种时间尺度变化的水文因素 被引量:20
11
作者 周锋 黄大吉 +3 位作者 倪晓波 宣基亮 张经 竺可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4728-4740,共13页
对2006年6月、8月和10月与1999年8月在长江口向东至125°E、27°30′—33°30′N之间海域(统称长江口毗邻海域)开展的4次多学科综合海洋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了解长江口毗邻海域低氧现象的季节变化、年间变化及其与水团变化的... 对2006年6月、8月和10月与1999年8月在长江口向东至125°E、27°30′—33°30′N之间海域(统称长江口毗邻海域)开展的4次多学科综合海洋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了解长江口毗邻海域低氧现象的季节变化、年间变化及其与水团变化的关系。研究再次发现该海域存在长江口和浙江近海2处低氧水体、且2处低氧水体具有不同的季节演替和年际变化特征:长江口附近海域低氧水体的溶解氧浓度低、覆盖的面积大,低氧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溶解氧浓度的季节变化较大;浙江沿海低氧水体面积较小、溶解氧浓度的季节变化较小、但持续时间较长(6—10月份);2处水体低氧现象的年际变化均很显著。长江口毗邻海域的多种水动力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导致了水团消长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并与该海域低氧现象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具有较好的关联。季节性跃层的成长是近底层低氧形成的必要条件,而水团迁移和消长过程及其季节和年际变动是导致低氧区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的重要物理因素。针对2006年与1999年夏季长江口低氧区的显著变化给出观测证据,提出该时期内长江口的水团结构发生了变化,是导致低氧核心区的位置偏北的主要动力原因。2006年和1999年夏季长江口附近低氧水体的年际变化与同时期叶绿素高浓度区的位置变动是一致的,也为此期间水团消长情况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冲淡水 台湾暖流 层化 水团 低氧
下载PDF
北冰洋西部表层沉积物中生源组分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汝建 肖文申 +7 位作者 向霏 陈建芳 高爱国 陈荣华 程振波 李秀珠 韩贻兵 李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69,共9页
通过对中国首次和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在北冰洋西部所采取的66个表层沉积物中生源组分的分析,探讨了该海区表层生产力变化与水团的相互关系。楚科奇海西南部呈现出高的有机碳和生源蛋白石含量,而中部和东部哈罗德浅滩至阿拉斯加沿岸,以... 通过对中国首次和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在北冰洋西部所采取的66个表层沉积物中生源组分的分析,探讨了该海区表层生产力变化与水团的相互关系。楚科奇海西南部呈现出高的有机碳和生源蛋白石含量,而中部和东部哈罗德浅滩至阿拉斯加沿岸,以及楚科奇海台、北风脊和加拿大海盆表现出低的有机碳和生源蛋白石含量。楚科奇海陆架区表层沉积物以底栖有孔虫为主,丰度低;而楚科奇海台、北风脊和加拿大海盆则以浮游有孔虫占绝对优势,丰度较高。生源组分的分布特征显然与通过白令海峡进入楚科奇海的三股太平洋水和大西洋次表层水相关。楚科奇海西侧沿富营养的阿纳德尔流方向的区域呈现出高的表层生产力。而东侧受寡营养的阿拉斯加沿岸流及阿拉斯加西北沿岸陆源物质输入的影响,呈现出低的表层生产力。北纬75°以北及加拿大海盆受海冰覆盖影响,也表现出最低的表层生产力。而受北大西洋次表层水的影响,楚科奇海陆架外侧高纬海域表现出较高的钙质生物生产力。表层沉积物中Corg/N比值及其分布反映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碳以海洋自身来源为主,且主要受生物泵过程控制。有机碳和生源蛋白石含量呈现高的正相关关系,说明硅藻等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可能控制着生物泵对碳的吸收和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生产力 水团 生源组分 表层沉积物 北冰洋西部
下载PDF
水体质量对大型梁式渡槽横向抗震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季日臣 苏小凤 严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9-574,共6页
通过对流固耦合动力作用简化方法的研究,用等效的弹簧-质量系统来模拟流体与渡槽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并对某渡槽进行了多种地震波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得到了大型梁式渡槽结构的自振特性、地震响应。结果表明:槽内大质量水体对渡槽的... 通过对流固耦合动力作用简化方法的研究,用等效的弹簧-质量系统来模拟流体与渡槽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并对某渡槽进行了多种地震波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得到了大型梁式渡槽结构的自振特性、地震响应。结果表明:槽内大质量水体对渡槽的横向地震响应有较大的影响,若不考虑槽内的水体将低估渡槽的地震反应;但因水体的晃荡作用减小了水体自身的地震反应,若将水体视为刚体附加到槽体上将严重地夸大水的地震惯性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式渡槽 抗震性能 流固耦合 水体晃荡 水体质量
下载PDF
Distribution of Pacific-origin water in the region of the Chukchi Plateau in the Arctic Ocean in the summer of 2003 被引量:16
14
作者 SHI Jiuxin CAO Yong +3 位作者 ZHAO Jinping GAO Guoping JIAO Yutian LI Shujia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2-24,共13页
The upper ocean thermohaline structures in the region of the Chukchi Plateauare analyzed with the hydrographic data collected by the Chinese National 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in the summer of 2003. Three types of the... The upper ocean thermohaline structures in the region of the Chukchi Plateauare analyzed with the hydrographic data collected by the Chinese National 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in the summer of 2003. Three types of the Pacific-origin water were found in the upper ocean,Alaska Coastal Water (ACW), summer Bering Sea Water (sBSW) and winter Bering Sea Water (wBSW) areindicated by two maximums temperature and one minimum temperature, piling up from the upper to thelower respectively. The extreme warm ACW with a maximum temperature of 1.62℃ was found in thesouthwestern Canada Basin at a depth of about 50 m. A pathway of the ACW into the basin from itsadjacent area did not existed in the expedition period. So it is speculated that the extreme warmfeature of the ACW was formed locally in 2003. The relative weak ACW occurred to the east of theChukchi Cap and in the southern Chukchi Abyssal Plain. The latter one might originate from a warmdownwelling that existed in a small canyon at the shelf break of the Chukchi Sea. The sBSW withoutthe ACW was found only at the southwestern flank of the Chukchi Cap. The ACW and the sBSW were notfound in the northernmost station at 81°N,which indicates the north boundary of the upperPacific-origin water in the Canada Basin. The wBSW, which existed in all deep stations, was exactlyuniform at temperature. The difference of the core potential temperature of the wBSW in the deepregions is only 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ska coastal water bering sea water water mass arctic ocean
下载PDF
1999年夏季中国首次北极考察区水团特征 被引量:18
15
作者 高郭平 董兆乾 侍茂崇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1-20,共10页
依据 1 999年 7月至 9月中国首次北极考察队在白令海、楚科奇海和南加拿大海盆的现场调查资料 ,本文分析了三个海区的水团特征 :( 1 )白令海水团主要由季节变化显著的白令海上层水团和中层水团以及深层水团组成 ;( 2 )楚科奇海水文特征... 依据 1 999年 7月至 9月中国首次北极考察队在白令海、楚科奇海和南加拿大海盆的现场调查资料 ,本文分析了三个海区的水团特征 :( 1 )白令海水团主要由季节变化显著的白令海上层水团和中层水团以及深层水团组成 ;( 2 )楚科奇海水文特征受融结冰过程影响较大 ,1 999年7月和 8月差异较大 ,其水团主要为浅海变性水团 ,包括两个次级水团 ,楚科奇海夏季水和来自北太平洋以及北冰洋变性的外海入侵水 ;( 3)南加拿大海盆的水团主要由受融结冰过程影响的表层水团、源于太平洋水的次表层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9年 夏季 中国 北极考察区 水团 季节变化 白令海 楚科奇海
下载PDF
附加质量模型在渡槽抗震计算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何建涛 刘云贺 孙蓉莉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52-55,共4页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某大型渡槽结构,分别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和附加质量方法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对其自振频率和地震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模型的自振频率比较接近;附加质量模型的地震响应要大于流固耦合模型。因此,在渡槽抗震研究中...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某大型渡槽结构,分别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和附加质量方法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对其自振频率和地震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模型的自振频率比较接近;附加质量模型的地震响应要大于流固耦合模型。因此,在渡槽抗震研究中,采用较简单的附加质量模型代替复杂的流固耦合模型考虑水体的影响是偏于安全的,适用于渡槽结构抗震的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渡槽 流固耦合 附加质量 频率 地震响应
下载PDF
关于台湾暖流水的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翁学传 王从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S1期159-168,共10页
本文根据专题调查和历史资料,分析了台湾暖流水的温、盐特性,来源,变化特征以及对长江冲淡水的影响。
关键词 水团 台湾暖流水 台湾海峡水 黑潮
下载PDF
南极海冰、冰穴和冰川冰及其对水团形成和变性的作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董兆乾 梁湘三 《南极研究》 CSCD 1993年第3期1-16,共16页
本文利用前人的成果及笔者1992/1993年的南极海冰观测和收集的资料以及水文观测资料数据阐述了南极海冰的特性,特别是南极海冰过程、冰穴以及冰川冰对南极水团(南极表层水、南极底层水、南极陆架水、南极中层水以及南极冰架水)的形成和... 本文利用前人的成果及笔者1992/1993年的南极海冰观测和收集的资料以及水文观测资料数据阐述了南极海冰的特性,特别是南极海冰过程、冰穴以及冰川冰对南极水团(南极表层水、南极底层水、南极陆架水、南极中层水以及南极冰架水)的形成和变性所起的特殊作用。 南极海冰覆盖面积的年际变化,夏季最大年份是最小年份的2倍多,冬季年间变化较小,最大仅为20%;但其季节变化非常大,冬季平均覆盖面积通常是夏季的5倍。南极海冰对大气-海洋间相互作用有重大影响,特别是深海洋区中冬季的结冰和发育造成的垂向对流、夏季的融化是形成南极表层水(含南极冬季水和南极夏季表层水),进而形成南极中层水的主要原因;南极陆架区的的海冰兴衰过程是形成南极陆架水的直接原因,它与变性南极绕极深层水混合并受到冰川冰的进一步冷却作用,成为形成南极底层水的主要水团;南极冰架底部的冷却、融化和冰架以下水体的结冰作用形成的高盐对流过程产生的南极冰架水,亦是形成南极底层水的贡献者。 冰穴是70年代以来卫星观测的重大发现。对其形成和对大气、海洋的影响作用尚不完全清楚,初步的研究成果表明,冰穴中产生的热盐对流对南极水团的形成、变性、大洋深层的翻转以及海洋-大气间的热量传输和气体交换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海冰 冰穴 冰川冰 水团
下载PDF
越北腹露蝗胚胎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陈伟 陈伟洲 +1 位作者 吴伟坚 张振飞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33,共4页
从采自粤北地区后保存在广州室内的不同卵块中每隔一定时间取出卵粒,一部分固定染色后用立体解剖显微镜观察、研究其发育阶段,一部分测定其含水量. 结果表明,越北腹露蝗卵胚胎发育可分为10个阶段. 卵从产后到胚胎发育萌动前,含水量、鲜... 从采自粤北地区后保存在广州室内的不同卵块中每隔一定时间取出卵粒,一部分固定染色后用立体解剖显微镜观察、研究其发育阶段,一部分测定其含水量. 结果表明,越北腹露蝗卵胚胎发育可分为10个阶段. 卵从产后到胚胎发育萌动前,含水量、鲜质量较稳定,含水量(w)保持在47%~48%,鲜质量保持在7.27~7.30 mg,胚胎刚开始萌动时,含水量(w)迅速上升到60%~62%,其鲜质量迅速上升到9.17~9.19 mg,随着胚胎发育含水量逐渐增加,在胚胎发育完全接近孵化时,含水量达到82%~83%,其鲜质量为13.48~13.51 mg,卵的平均生物量则随胚胎发育而减少. 越北腹露蝗产下滞育卵,在室温(20~25 ℃)下卵的滞育期长达6个月左右,胚胎发育历期仅为23~26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北腹露蝗 胚胎发育 含水量 鲜质量 生物量 滞育
下载PDF
水中13种有机磷农药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法 被引量:18
20
作者 高玲 杨元 +1 位作者 景露 谯斌宗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23-725,共3页
目的建立水中13种有机磷农药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石墨化碳-氨基复合型柱对水样进行固相萃取(SPE)后,使用DB-1701P型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分离,以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13种有机磷农药(敌敌畏、速灭磷、甲拌磷、二... 目的建立水中13种有机磷农药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石墨化碳-氨基复合型柱对水样进行固相萃取(SPE)后,使用DB-1701P型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分离,以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13种有机磷农药(敌敌畏、速灭磷、甲拌磷、二嗪磷、赛福丁已胺磷、乐果、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杀螟硫磷、对硫磷、稻丰散、杀扑磷、乙硫磷)。以二氯甲烷为洗脱溶剂,进样口温度为280℃,柱流量为1.2ml/min。结果在0.05~2.5mg/L线性范围内,敌敌畏的检出限为0.49μg/L;在0.10~2.5mg/L线性范围内,速灭磷的检出限为1.4μg/L;在0.05~2.5mg/L线性范围内,甲拌磷的检出限为0.96μg/L;在0.05~2.5mg/L线性范围内,二嗪磷的检出限为0.73μg/L;在0.05~2.5mg/L线性范围内,赛福丁已胺磷的检出限为0.60μg/L;在0.05~2.5mg/L线性范围内,乐果的检出限为1.8μg/L;在0.10~2.5mg/L线性范围内,甲基对硫磷的检出限为2.2μg/L;在0.05~2.5mg/L线性范围内,马拉硫磷的检出限为0.34μg/L;在0.05~2.5mg/L线性范围内,杀螟硫磷的检出限为1.1μg/L;在0.10~2.5mg/L线性范围内,对硫磷的检出限为0.58μg/L;在0.05~2.5mg/L线性范围内,稻丰散的检出限为1.2μg/L;在0.05~2.5mg/L线性范围内,杀扑磷的检出限为0.77μg/L;在0.50~2.5mg/L线性范围内,乙硫磷的检出限为0.26μg/L,相关系数均≥0.99。该方法所得的平均回收率为94.40%~100.80%,RSD为4.17%~14.73%。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的优点,适用于环境水样中13种有机磷农药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固相萃取 色谱法 气相 质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