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度比对化学驱驱油效果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60
1
作者 廖广志 王克亮 闫文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16,共3页
通过大量非均质和均质岩心物理模拟实验 ,给出了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替原油时的合理流度比。对于非均质岩心 ,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的流度比应控制在 0 50~ 0 2 5。此时 ,三元复合驱采收率介于 2 0 6%~ 2 4 0 %之间 ;聚合物驱采... 通过大量非均质和均质岩心物理模拟实验 ,给出了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替原油时的合理流度比。对于非均质岩心 ,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的流度比应控制在 0 50~ 0 2 5。此时 ,三元复合驱采收率介于 2 0 6%~ 2 4 0 %之间 ;聚合物驱采收率介于 13 3%~ 16 8%之间。对于均质岩心 ,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流度比应控制在 0 50~ 0 33。此时 ,三元复合驱采收率介于 17 0 %~ 19 1%之间 ;聚合物驱采收率介于 11 8%~ 13 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度比 粘度比 聚合物 三元复合体系 驱油效果 化学驱油
下载PDF
稠油降粘剂的合成及其作用机理分析 被引量:36
2
作者 李建波 梁发书 +1 位作者 郭川梅 肖超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40-42,共3页
稠油中沥青质及胶质的含量高 ,凝固点及粘度高 ,对稠油的生产、运输都比常规原油困难 ,所以对稠油降粘剂的研究及其作用机理探讨具有重要意义。用苯乙烯 (S)、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及丙烯酰胺 (AM )在一定温度、溶剂条件下进行聚合 ,然... 稠油中沥青质及胶质的含量高 ,凝固点及粘度高 ,对稠油的生产、运输都比常规原油困难 ,所以对稠油降粘剂的研究及其作用机理探讨具有重要意义。用苯乙烯 (S)、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及丙烯酰胺 (AM )在一定温度、溶剂条件下进行聚合 ,然后与高碳醇进行酯交换反应 ,得到三元共聚酯化物—梳状聚合物。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 ,根据稠油特点进行分子设计 ,合成出的降粘剂具有良好的降粘效果。讨论了合成条件 (如温度、合成时间、原料配比、引发剂用量等 )对产品降粘效果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降粘剂 梳状聚合物 合成 作用机理 管道输送
下载PDF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驱油过程中机械降解研究——分子量、粘度及相关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38
3
作者 邵振波 周吉生 +3 位作者 孙刚 牛金刚 刘凤岐 韩兆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7,共6页
以单分散PAM为标样,1mol/LNaCl水溶液为溶剂,用GPC-LS联合技术在25℃测定了水解度25.0%的驱油聚合物HPAM的分子链远程结构参数。HPAM在新配溶液中,〈M〉n和〈M〉w分别为4.672×106和4.820×106,开始聚合物驱2年、4年、6年后采... 以单分散PAM为标样,1mol/LNaCl水溶液为溶剂,用GPC-LS联合技术在25℃测定了水解度25.0%的驱油聚合物HPAM的分子链远程结构参数。HPAM在新配溶液中,〈M〉n和〈M〉w分别为4.672×106和4.820×106,开始聚合物驱2年、4年、6年后采出液中分别降至原值的12.6%和19.0%,18.4%和24.9%,20.2%和22.2%;均方回转半径值的变化相似。1000mg/L的HPAM清水溶液在45℃受剪切后,〈M〉n和〈M〉w随剪切速率和剪切时间增加而下降,5000s-1和3min时降至最小,为原值的25%左右。HPAM溶液流经2.0μm2岩心后,粘度(45℃,7.34s-1)和〈M〉w随注入流量增加而持续下降,粘度在流量20mL/min(2747s-1)时下降至原值的20.8%,〈M〉w在流量大于1mL/min(137s-1)后迅速下降,5mL/min(687s-1)时下降至原值的1/3以下,此后下降趋缓;粘度和〈M〉w在岩心渗透率为2.0,1.0μm2时下降较缓,为0.45,0.25μm2时下降剧烈。用地层水配制的溶液在45℃放置5天,HPAM的〈M〉n基本不变,〈M〉w轻度下降。结论:HPAM发生降解的主要原因是HPAM通过油层孔隙孔喉时高分子链受到剪切和拉伸共同作用而断裂;岩心内的降解与注入流量密切相关,临界流量是1mL/min(相当于175s-1);化学降解等不是主要因素。图7表2参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机械降解 粘度损失 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线团回转半径 聚合物溶液 聚合物驱 大庆油田
下载PDF
高分子溶液特性粘度测定的新方法 被引量:23
4
作者 梁燕 吕桂琴 +3 位作者 张军 杨帆 吴雪梅 单永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53-859,共7页
提出了一个新的一点法测定高分子溶液的特性粘度的经验公式,并根据文献的一些数据将该公式和常用的程镕时公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公式具有比程氏公式更高的准确性和广谱性,还有简单易于操作的优点.
关键词 特性粘度 一点法 高分子 高分子溶液 粘度测定
下载PDF
粘度法测高聚物相对分子量实验成败探讨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亚珍 林雨露 吴天奎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4期58-60,共3页
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是一重要的研究数据.粘度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且具有很好的实验精度,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但若实验条件选择不当,则误差很大.通过实验及查找相关文献,探索并归纳了影响粘度法测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成败的因素,包括... 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是一重要的研究数据.粘度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且具有很好的实验精度,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但若实验条件选择不当,则误差很大.通过实验及查找相关文献,探索并归纳了影响粘度法测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成败的因素,包括客观条件的影响、乌式粘度计的影响、溶液浓度的选择与配制、恒温槽控温精度的影响和其他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度 高聚物 相对分子质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NaCl对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性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任鲲 姜桂元 +2 位作者 林梅钦 徐春明 罗维迁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1-324,共4页
研究了NaCl对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疏水缔合聚合物的特性粘数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表观粘度则先降低后增加,继续增加NaCl浓度,溶液粘度降低,但仍保持很高的粘度。环境扫描电镜(ESEM)研究表明,疏水缔合... 研究了NaCl对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疏水缔合聚合物的特性粘数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表观粘度则先降低后增加,继续增加NaCl浓度,溶液粘度降低,但仍保持很高的粘度。环境扫描电镜(ESEM)研究表明,疏水缔合聚合物在去离子水体系中会形成网状结构,而在NaCl浓度为5g·L-1的溶液中,ESEM照片显示疏水缔合聚合物的结构为致密的树枝状结构,且存在一临界缔合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 NACL 特性粘数 表观粘度 树枝状结构 水解聚丙烯酰胺
下载PDF
疏水缔合两性聚合物NAPs水溶液的渗流性质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健 罗平亚 张国庆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2-154,共3页
实验测试了疏水缔合两性聚合物NAPs水溶液在大庆油层条件下通过孔隙介质渗流时的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和有效粘度 ,并与大庆自产聚合物HPAM的相应值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在大庆油层条件下 ,NAPs水溶液的有效粘度比HPAM的大 2 2 ... 实验测试了疏水缔合两性聚合物NAPs水溶液在大庆油层条件下通过孔隙介质渗流时的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和有效粘度 ,并与大庆自产聚合物HPAM的相应值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在大庆油层条件下 ,NAPs水溶液的有效粘度比HPAM的大 2 2 .3%— 38.7%。聚合物驱过程中有效粘度的最佳发挥 ,对提高采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粘度不仅取决于聚合物浓度和孔隙结构性质 ,而且取决于聚合物分子结构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两性聚合物 水溶液 渗流 有效粘度 驱油聚合物 大庆油田
下载PDF
驱替体系的主要性质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春天 李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68,115,共3页
为了深入研究粘弹性、粘度和界面张力等性质对驱油效率的影响,采用系列驱替体系进行了大量的物理模拟实验。与前人研究方法不同,实验中将表面活性剂和碱的质量分数分别固定为0.3%和1.2%,通过调整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组成配方,使三... 为了深入研究粘弹性、粘度和界面张力等性质对驱油效率的影响,采用系列驱替体系进行了大量的物理模拟实验。与前人研究方法不同,实验中将表面活性剂和碱的质量分数分别固定为0.3%和1.2%,通过调整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组成配方,使三元复合体系具有不同的界面张力数量级,避免了化学剂质量分数变化引起的实验偏差。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粘度下,三元复合体系的弹性小于聚合物溶液;与水驱相比,单独聚合物驱和表面活性剂—碱二元驱可分别提高采收率14.37%和7.05%;同时改变粘度和界面张力可提高采收率30.41%,证明两者的协同作用效果优于改变单因素时驱油效率的简单加和;粘度越高,降低界面张力对提高驱油效率的影响越大。因此,合理匹配粘度与界面张力之间的关系是提高驱油效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效率 粘度 界面张力 粘弹性 聚合物 三元复合体系
下载PDF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improving the residual resistance factor of polymer flooding in heavy oil reservoirs 被引量:16
9
作者 Shi Leiting Ye Zhongbin Zhang Zhuo Zhou Changjiang Zhu Shanshan Guo Zhido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51-256,共6页
The efficiency of water flooding in heavy oil reservoirs would be improved by increasing the viscosity of the displacing phase, but the sweep efficiency is not of significance due to the low mobility of the vicious oi... The efficiency of water flooding in heavy oil reservoirs would be improved by increasing the viscosity of the displacing phase, but the sweep efficiency is not of significance due to the low mobility of the vicious oil. On the basis of mobility control theory, increasing the residual resistance factor not only reduces the water-oil mobility ratio but also decreases the requirement for viscosity enhancement of the polymer solution. The residual resistance factor caused by hydrophobic associating polymer solu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caused by polyacrylamide solution in brine containing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alcium and magnesium ions.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polymer flooding efficiency improved by increasing the residual resistance factor is far better than that by only increasing solution viscosity. The recovery factor of heavy oil reservoirs (70 mPa·s) can be enhanced by hydrophobic associating polymer solution of high residual resistance factor (more than 3) and high effective viscosity (24 mPa·s). Therefore, increasing the residual resistance factor of the polymer solution not only decreases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viscosity of polymer solution injected into heavy oil reservoirs but also is favorable to enhanced oil recovery during polymer floo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oil reservoir polymer flooding mobility control residual resistance factor viscosity
下载PDF
聚合物驱油过程中不同粘度比情况下波及系数计算方法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强 计秉玉 聂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1-555,共5页
在分析聚合物驱油机理的基础之上,建立了考虑吸附因子和不可入孔隙体积的聚合物驱油的五点井网模型。应用流管法将二维平面模型简化为若干个一维驱替模型,从而建立了聚合物驱油的一维数学模型。利用前缘驱替理论,通过求解每根流管中的... 在分析聚合物驱油机理的基础之上,建立了考虑吸附因子和不可入孔隙体积的聚合物驱油的五点井网模型。应用流管法将二维平面模型简化为若干个一维驱替模型,从而建立了聚合物驱油的一维数学模型。利用前缘驱替理论,通过求解每根流管中的驱替动态,然后叠加至整个五点井网,从而模拟二维平面上完整的聚合物驱油过程。将该计算过程编制成VBA程序,绘制了不同含水率条件下,聚合物驱油波及系数与流度比的关系图版,为矿场实施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项目时,对聚合物溶液粘度的配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将计算得到的聚合物驱油动态参数和实验结果对比,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文章建立的流管模型的优点在于输入参数较少,计算快捷,适应性强,同时克服了传统矩形网格油藏数值模拟带来的数值弥散作用,为使用聚合物驱油的油田早期筛选及油藏动态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度比 波及系数 聚合物驱油 五点井网 采收率
下载PDF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病害成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7
11
作者 仲新华 陈勋 +2 位作者 杨元治 谢永江 楼梁伟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9-72,共4页
路基沉降治理是采用路基通过技术修建的高速铁路运营面临的主要工务难题。受天窗时间长度的限制,注浆加固成为目前治理路基沉降的首选方法。本文探讨了传统水泥注浆加固路基存在的主要问题,自主研发了低黏度的改性高聚物注浆材料作为高... 路基沉降治理是采用路基通过技术修建的高速铁路运营面临的主要工务难题。受天窗时间长度的限制,注浆加固成为目前治理路基沉降的首选方法。本文探讨了传统水泥注浆加固路基存在的主要问题,自主研发了低黏度的改性高聚物注浆材料作为高铁路基加固材料,并采用该材料进行了注浆加固路基试验。结果表明:结石体变形模量为160~190 MPa,可与处于同一数量级的填土实现匀刚度协同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沉降 地表水侵入 低黏度 高聚物 注浆加固
下载PDF
硫离子对HPAM溶液黏度的影响及除硫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孟令伟 康万利 +3 位作者 刘莉萍 周阳 王志伟 刘述忍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3-295,289,共4页
针对含硫油田污水配聚问题,研究了硫离子S2-对HPAM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及除硫方法.相同浓度(1300mg/L)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在相同NaC l盐度下(2125.6、3105.7、5184.2、6818.8 mg/L)随S2-质量浓度增大(2.5-50 mg/L)而减小,在相同S2... 针对含硫油田污水配聚问题,研究了硫离子S2-对HPAM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及除硫方法.相同浓度(1300mg/L)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在相同NaC l盐度下(2125.6、3105.7、5184.2、6818.8 mg/L)随S2-质量浓度增大(2.5-50 mg/L)而减小,在相同S2-质量浓度下随盐度增大而减小。绘制了2个盐度(2125.6和5184.2 mg/L)、3或4个S2-质量浓度(0、8.125、15、35 mg/L)下的7条聚合物溶液黏度μ-聚合物质量浓度C(500-5000 mg/L)关系曲线,由实测数据拟合了描述μ=f(C)关系的7个一元二次方程。研究了除硫的方法,通入O3可将溶液中的硫离子完全除去,加入H2O2或通入空气只能部分除去硫离子,剩余S2-浓度的高低取决于初始S2-浓度的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水鲜聚丙烯酰胺 含硫油田污水 聚合物水溶液 黏度 硫离子(S2-) 除硫 氧化法 驱油聚合物
下载PDF
双子表面活性剂(C_(14)-2-(14).2Br^-)水溶液粘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唐善法 王勤 +2 位作者 郝明耀 朱洲 付美龙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8-411,422,共5页
合成并表征了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N,N′-双(十四烷基二甲基)-1、2-二溴化-乙二铵盐(C_(14)-2-_(14).2Br^-)。用布氏旋转粘度计测定其水溶液粘度,并考察了溶液浓度、温度、pH值以及添加剂(盐、单链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加量对C_(14)-2-_(... 合成并表征了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N,N′-双(十四烷基二甲基)-1、2-二溴化-乙二铵盐(C_(14)-2-_(14).2Br^-)。用布氏旋转粘度计测定其水溶液粘度,并考察了溶液浓度、温度、pH值以及添加剂(盐、单链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加量对C_(14)-2-_(14).2Br^-水溶液粘度的影响。发现C_(14)-2-_(14).2Br^-具有较好的溶液增粘性,但其耐温性较差;提高溶液pH值,添加无机盐和阳离子聚合物均可提高C_(14)-2-_(14).2Br^-溶液的粘度,阳离子聚合物与C_(14)-2-_(14).2Br^-具有良好的协同配伍性;而添加表面活性剂、NaSal均使C_(14)-2-_(14).2Br^-溶液粘度急剧下降,NaSal引起C_(14)-2 -_(14)2Br^-水溶液粘度下降原因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粘度 协同配伍性 阳离子聚合物 水杨酸钠
下载PDF
采油污水配制聚合物技术在孤东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郑伟林 《上海化工》 CAS 2006年第8期27-30,共4页
针对目前配制聚合物需耗费大量清水而采油污水处理和外排困难的问题,研制开发了综合水质改性处理剂SC-1和聚合物溶液稳粘保粘剂JW-1。SC-1的增粘率为78.2%~44.9%,增粘效果比较明显;JW-1加入后,聚合物溶液的粘度稳定性显著提高。因此,... 针对目前配制聚合物需耗费大量清水而采油污水处理和外排困难的问题,研制开发了综合水质改性处理剂SC-1和聚合物溶液稳粘保粘剂JW-1。SC-1的增粘率为78.2%~44.9%,增粘效果比较明显;JW-1加入后,聚合物溶液的粘度稳定性显著提高。因此,采油污水用SC-1和JW-1处理后,用来配制的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和稳定性都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从而实现了将采油污水快速处理后直接用于聚合物溶液的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污水 配制聚合物 聚合物粘度 水质改性处理剂 稳粘保粘剂
下载PDF
采油污水配制聚合物技术在孤东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曹景元 王风雷 马涛 《中外能源》 CAS 2006年第4期96-100,共5页
针对目前配制聚合物需耗费大量清水,造成资源浪费,而使用采油污水又存在处理和外排困难的问题,研制开发了综合水质改性处理剂SC-1和聚合物溶液稳粘保粘剂JW-1。SC-1的增粘率为78.2%~44.9%,增粘效果比较明显;加入后,聚合物溶液的粘度稳... 针对目前配制聚合物需耗费大量清水,造成资源浪费,而使用采油污水又存在处理和外排困难的问题,研制开发了综合水质改性处理剂SC-1和聚合物溶液稳粘保粘剂JW-1。SC-1的增粘率为78.2%~44.9%,增粘效果比较明显;加入后,聚合物溶液的粘度稳定性显著提高。因此,采油污水用SC-1和JW-1处理后,用来配制的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和稳定性都得到明显改善,从而实现了将采油污水快速处理后直接用于聚合物溶液的配制。现场应用表明,采用污水配置聚合物技术,提高了井网完善程度,增加了水驱储量和可采储量,含水率明显下降,产油率和采出率显著提高。目前,应用该技术的投入产出比为1∶2.9,预计最终将超过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污水 配制聚合物 聚合物粘度 水质改性处理剂 稳粘保粘剂
下载PDF
驱油用耐温抗盐三元共聚物的溶液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贵江 张杰 +5 位作者 欧阳坚 景宝国 赵明国 刘平德 朱卓岩 王凤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9-171,182,共4页
以丙烯酰胺、少量疏水单体N-十二烷基丙烯酰胺(AMC12)和极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级丙磺酸(AMPS)为原料,采用胶束水溶液共聚合方法合成了耐温抗盐三元共聚物NKP。实验研究了三元共聚物NKP的耐温抗盐性能和抗剪切性能并进行了驱油效果... 以丙烯酰胺、少量疏水单体N-十二烷基丙烯酰胺(AMC12)和极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级丙磺酸(AMPS)为原料,采用胶束水溶液共聚合方法合成了耐温抗盐三元共聚物NKP。实验研究了三元共聚物NKP的耐温抗盐性能和抗剪切性能并进行了驱油效果评价。用模拟矿化水(矿化度24500mg/L,钙镁离子665mg/L)配制浓度1500mg/L的NKP溶液,溶液黏度在80℃、剪切速率7.341/s条件下测定,可以达到25.5mPa.s,经过高速剪切后,迅速降至20.5mPa.s,静置10min后升至24.2mPa.s,保留率为95%,该溶液经过30天老化后(80℃),黏度保留率为82.8%。在80℃下非均质人造岩心驱油实验中,注入1PVNKP溶液提高采收率12.3%。与相对分子质量为2500万的HPAM相比,NKP耐温抗盐性能好,抗剪切性能优异,高温驱油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 水溶液 表观黏度 耐温性 抗盐性 抗剪切性 驱油聚合物
下载PDF
Study of action mechanisms and properties of Cr^(3+) cross-linked polymer solution with high salinity 被引量:8
17
作者 Lu Xiangguo Liu Jinxiang +2 位作者 Wang Rongjian Liu Yigang Zhang So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75-81,共7页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ally 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 (HPAM) and cross- linked polymer (CLP, Cr^3+ as the cross linker) solution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 Brookfield viscometer, rheometer, dynamic l...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ally 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 (HPAM) and cross- linked polymer (CLP, Cr^3+ as the cross linker) solution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 Brookfield viscometer, rheometer,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system, and core flow device have been used to measure the viscosity, viscoelasticity, polymer coil dimensions, molecular configuration, flow characteristics, and profile modifi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conditions of high salinity and low HPAM and Cr^3+ concentrations, cross-linking mainly occurred between different chains of the same HPAM molecule in the presence of Cr^3+, and a cross-linked polymer (CLP) system with a local network structure was formed. Compared with an HPAM solution of the same concentration, the apparent viscosity of the CLP solution increased slightly or remained almost unchanged, but its viscoelasticity (namely storage modulus, loss modulus, and first normal stress difference) increased, and the resistance coefficient and residual resistance coefficie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CLP solution exhibits a strong capability to divert the sequentially injected polymer flood from high-permeability zones to low- permeability zones in a reservoir. Under the same HPAM concentration conditions, the dimensions of polymer coils in the CLP solution increased slightly compared with the dimensions of polymer coils in HPAM solution, which were smaller than the rock pores, indicating that the cross-linked polymer solution was well adapted to reservoir rocks. Core flood experiments show that at the same cost of reagent, the oil recovery by CLP injection (HPAM-1, Cr^3+ as the cross linker) is 3.1% to 5.2% higher than that by HPAM- 2 inj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linked polymer solution apparent viscosity VISCOELASTICITY polymer coil dimension molecular configuration flow characteristics profile modification
下载PDF
驱油聚合物溶液粘度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方 吴艳峰 王书明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9年第2期7-9,14,共4页
对驱油聚合物溶液粘度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解氧对其影响是长期而缓慢的过程,但由于注聚周期长,造成粘度损失较严重;Mg^(2+)、Ca^(2+)的存在使聚合物溶液粘度稳定性变差;在低浓度范围(Fe^(3+)浓度小于10 mg/L)内Fe^(... 对驱油聚合物溶液粘度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解氧对其影响是长期而缓慢的过程,但由于注聚周期长,造成粘度损失较严重;Mg^(2+)、Ca^(2+)的存在使聚合物溶液粘度稳定性变差;在低浓度范围(Fe^(3+)浓度小于10 mg/L)内Fe^(3+)的影响较小,而Fe^(2+)使聚合物溶液粘度急剧降低,溶液长期稳定性变差。针对聚合物溶液粘度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研制了稳粘剂WN系列,采用胜利油田采油污水对其粘度稳粘效果进行了评价,经稳粘剂WN处理的污水所配制的聚合物溶液粘度保留率达68.8%,具有良好的粘度稳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度稳定性 粘度稳定剂 聚合物溶液 驱油
下载PDF
耐温抗盐聚合物TS-45流变性及驱油效率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欧阳坚 孙广华 +2 位作者 王贵江 朱卓岩 王凤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0-332,327,共4页
在45℃(大庆主力油藏温度)下,以超高分子量(2 8×107)HPAM为对比,实验考察了耐温抗盐聚合物TS 45溶液的流变性能和驱油能力。TS 45为丙烯酰胺、强极性(含—SO3H)支链单体及少量疏水缔合单体的共聚物。实验聚合物溶液含盐(NaCl)5g/L... 在45℃(大庆主力油藏温度)下,以超高分子量(2 8×107)HPAM为对比,实验考察了耐温抗盐聚合物TS 45溶液的流变性能和驱油能力。TS 45为丙烯酰胺、强极性(含—SO3H)支链单体及少量疏水缔合单体的共聚物。实验聚合物溶液含盐(NaCl)5g/L,含聚合物1g/L。两种聚合物溶液在0 02~600s-1范围均为假塑性流体,TS 45溶液的粘度大于HPAM溶液。溶液的G′和G″随振荡频率增加(0 1~50Hz)而增大;TS 45的G′(和G″)大于HPAM的相应值;G′和G″曲线的交点,TS 45为0 1Hz,此时G′=G″=0 078Pa,HPAM为0 147Hz,此时G′=G″=0 0088Pa,表明TS 45溶液的弹性大于HPAM溶液。与NaCl浓度1g/L的聚合物溶液相比,实验溶液的G′和G″均下降,在2 81Hz下的保留率对于TS 45分别为48 2%和38 3%,对于HPAM分别为24 1%和17 2%,说明TS 45的耐盐性较好。TS 45在岩心中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38 6和9 6)大于HPAM的相应值(25 4和5 7)。在岩心驱油实验中,注入0 38PV聚合物溶液提高采收率的幅度,1g/L的TS 45污水溶液、HPAM清水和污水溶液分别为12 6%、10 5%、8 9%,0 8g/L的TS 45污水溶液为10 7%;在注入量0 2~2 0PV范围内提高采收率的幅度,1g/L的TS 45污水溶液恒大于HPAM污水溶液。图6表2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盐聚合物 驱油效率 耐温 聚合物溶液 HPAM NaCl浓度 残余阻力系数 超高分子量 假塑性流体 水溶液 油藏温度 驱油能力 流变性能 丙烯酰胺 疏水缔合 含聚合物 振荡频率 驱油实验 采收率 共聚物 保留率 耐盐性 系数和 注入量
下载PDF
近十年国内钻井液降粘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庞少聪 安玉秀 马京缘 《钻探工程》 2022年第1期96-103,共8页
随着能源消费持续升高,常规资源无法满足日常需求,进行深井钻探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井底深部高温带来的钻井液粘度增加、流变性变差等问题,致使降粘剂成为不可缺少的钻井液处理剂之一。降粘剂主要通过拆散或阻拦粘土颗粒间形成网架结构... 随着能源消费持续升高,常规资源无法满足日常需求,进行深井钻探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井底深部高温带来的钻井液粘度增加、流变性变差等问题,致使降粘剂成为不可缺少的钻井液处理剂之一。降粘剂主要通过拆散或阻拦粘土颗粒间形成网架结构,从而达到降低钻井液粘度、改善流变性的目的。结合相关研究文献,综述近十年来国内钻井液降粘剂的研究现状,介绍了3大类降粘剂:合成聚合物类、改性天然材料类、利用工业废料制备降粘剂。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应从分子结构设计层面研发低成本、环保、适用于高温高盐高密度钻井液的降粘剂,同时注重工业废料的利用,积极与现场应用相结合加快成果转化。近年来,合成聚合物类降粘剂研究量居多、发展最迅速,本文着重介绍了此类降粘剂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处理剂 降粘剂 合成聚合物 天然材料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