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种群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蒋杰贤 胡颂平 +2 位作者 季香云 刘劲军 袁永达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3-389,共7页
室内试验表明,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种群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当饲毒浓度在1.14×10~8PIBs/mL 以上时,能引起97%的甜菜夜蛾幼虫死亡;饲毒后1~8天内,致死中浓度 LC_(50)值在8.4718×10~5~2.6098×10^(12)PIBs/mL 之... 室内试验表明,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种群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当饲毒浓度在1.14×10~8PIBs/mL 以上时,能引起97%的甜菜夜蛾幼虫死亡;饲毒后1~8天内,致死中浓度 LC_(50)值在8.4718×10~5~2.6098×10^(12)PIBs/mL 之间;在饲毒浓度范围内,致死中时间 LT_(50)在1.98~6.99天之间;感病幼虫每日病死时间分布可用时间-剂量-条件死亡率模型较好地拟合,累计病死时间分布可用 Gompertz 模型拟合。室内试验还表明,病毒对甜菜夜蛾种群有明显的亚致死作用。免于病死蛹重量减轻,羽化所得雌成虫产卵量下降,产卵期延长;从感病高龄幼虫发育的成虫能将病毒传播至子代,引起20%~48%的子代幼虫死亡,并使子代成虫产卵量下降。田间试验表明,病毒除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外,还有一定的后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核型多角体病毒 幼虫发育 产卵量 控制作用 种群 子代 宿主 雌成虫 病毒传播
原文传递
绿僵菌对草坪灰翅贪夜蛾和粘虫的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斌 李正跃 桂富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6,共5页
测定了从草坪灰翅贪夜蛾上分离的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灰翅贪夜蛾和粘虫的毒力,采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绿僵菌对灰翅贪夜蛾和粘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绿僵菌对灰翅贪夜蛾和粘虫的剂量效应常数分别为0.69和0.66;在孢子... 测定了从草坪灰翅贪夜蛾上分离的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灰翅贪夜蛾和粘虫的毒力,采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绿僵菌对灰翅贪夜蛾和粘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绿僵菌对灰翅贪夜蛾和粘虫的剂量效应常数分别为0.69和0.66;在孢子含量1×106-7个/mL高剂量下接种,灰翅贪夜蛾和粘虫幼虫在接种第7天和第8天累积死亡率达100%;在孢子含量1×103-4个/mL低剂量下,接种后第10天达到死亡高峰。在孢子含量1×102个/mL下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6%和4%。绿僵菌对灰翅贪夜蛾和粘虫致死剂量是时间的函数,对灰翅贪夜蛾第5天和第7天的LC50为孢子含量2.1×106和3.5×104个/mL,在孢子含量107-105个/mL下的LT50分别为4.15、5.1、6.18、7.7 d;对粘虫第5天和第7天的LC50为孢子含量1.55×107、2.39×105个/mL,在孢子含量107-105个/mL下的LT50分别为4.4、5.4、6.4、7.8 d。在草坪禾草上喷洒绿僵菌孢子含量1×106个/mL,5、7、10 d后对粘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6.4%、65.8%、71.4%,对灰翅贪夜蛾的防效分别为47.6%、66.0%和79.6%。绿僵菌制剂孢子含量为1×105个/mL对两种害虫的防治效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 草坪害虫 灰翅贪夜蛾 粘虫 毒力 田间防治试验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生物防治
下载PDF
10种化学杀菌剂对茶树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的室内毒力测定
3
作者 张景贺 张瑾 +1 位作者 孙晓玲 王占斌 《中国茶叶》 2024年第8期35-39,共5页
采用菌落直径法测定茶树炭疽病菌山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amelliae)对10种化学杀菌剂的敏感性,以期为该病原引起的茶炭疽病的田间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合试验数据分析表明,75%百菌清和50%甲基硫菌灵在5μg/mL时抑菌率就达到了100%;... 采用菌落直径法测定茶树炭疽病菌山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amelliae)对10种化学杀菌剂的敏感性,以期为该病原引起的茶炭疽病的田间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合试验数据分析表明,75%百菌清和50%甲基硫菌灵在5μg/mL时抑菌率就达到了100%;10%苯醚甲环唑和250 g/L丙环唑在50μg/mL时抑菌率分别达到了92.88%,100%;250 g/L吡唑醚菌酯、40%腈菌唑、80%代森锰锌、250 g/L嘧菌酯、25 g/L咯菌腈和80%代森锌的抑菌效果依次减弱。并对10种化学杀菌剂的抑菌率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出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及半数有效浓度(EC_(50))。研究发现50%甲基硫菌灵、75%百菌清、250 g/L丙环唑和10%苯醚甲环唑对茶树炭疽菌有较强的毒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炭疽病 毒力测定 化学杀菌剂
下载PDF
猪链球菌2型中国强致病株05ZYH33荚膜缺陷菌株的构建 被引量:5
4
作者 胡丹 王长军 +5 位作者 胡福泉 王晶 程功 李明 潘秀珍 唐家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构建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serotype 2,S.suis2)中国强致病株05ZYH33荚膜缺陷株。方法利用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方法获得S.suis2强毒株05ZYH33荚膜合成基因cps2B敲除突变株,通过小鼠攻毒实验证实荚膜缺陷株对细菌毒力的影响。... 目的构建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serotype 2,S.suis2)中国强致病株05ZYH33荚膜缺陷株。方法利用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方法获得S.suis2强毒株05ZYH33荚膜合成基因cps2B敲除突变株,通过小鼠攻毒实验证实荚膜缺陷株对细菌毒力的影响。结果PCR和Southern杂交结果均显示cps2B基因完全被壮观霉素抗性基因替代,表明基因敲除突变体构建成功。电镜结果证实突变体荚膜合成能力缺失,小鼠致病性实验结果显示突变体毒力基本丧失。结论成功构建05ZYH33荚膜缺陷株,提示菌体荚膜多糖成分对于猪链球菌2型侵袭和致病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荚膜多糖 基因敲除 致病性实验
下载PDF
猪链球菌2型分选酶srtBCD基因敲除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陈红娜 廖辉 +2 位作者 王长军 潘秀珍 唐家琪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6-392,共7页
【目的】阐明分选酶srtBCD基因在猪链球菌2型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中间为壮观霉素、两侧为srtBCD基因上下游片段的重组质粒,将构建好的质粒电转化入猪链球菌感受态,筛选srtBCD缺失的突变株,并通过组合PCR和... 【目的】阐明分选酶srtBCD基因在猪链球菌2型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中间为壮观霉素、两侧为srtBCD基因上下游片段的重组质粒,将构建好的质粒电转化入猪链球菌感受态,筛选srtBCD缺失的突变株,并通过组合PCR和逆转录PCR对其进行验证。生物学功能实验研究srtBCD突变株和野毒株05Z33在生长速率、粘附、毒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组合PCR和逆转录PCR结果均证实srtBCD突变株构建成功,体外实验结果显示srtBCD缺失后细菌的生长速率减慢,与Hep-2上皮细胞的粘附率明显降低,小鼠毒力实验数据表明突变株毒力无明显变化。【结论】猪链球菌2型srtBCD基因与细菌的粘附能力有关,为进一步研究猪链球菌2型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SORTASE BCD 基因敲除 粘附 毒力
原文传递
生防菌代谢物与杀菌剂复配对花生褐斑病菌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胜雨 杨飞 +3 位作者 段海明 陈甦 周慧 张健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61-67,共7页
花生褐斑病是由落花生尾孢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侵染而引起的叶部病害。为了探究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SJ1606代谢物与化学杀菌剂的复配剂对落花生尾孢菌的抑制活性,首先采用对峙培养法检测了生防菌SJ1606对花生褐斑病菌的室内拮... 花生褐斑病是由落花生尾孢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侵染而引起的叶部病害。为了探究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SJ1606代谢物与化学杀菌剂的复配剂对落花生尾孢菌的抑制活性,首先采用对峙培养法检测了生防菌SJ1606对花生褐斑病菌的室内拮抗效果,然后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抗菌脂肽、6种化学杀菌剂及抗菌脂肽和化学药剂的复配剂对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对峙培养法显示SJ1606对花生褐斑病菌的拮抗效应明显,抑制率达71.8%;抗菌脂肽粗提物对病菌的EC50为1 149.89 mg/L;6种化学杀菌剂对病菌抑制效果以多菌灵最佳,EC50为1.53 mg/L;其次为咪鲜胺、戊唑醇、丙环唑、吡唑醚菌酯,其EC50分别为1.74、2.15、4.50和5.40 mg/L;苯醚甲环唑的抑菌活性最弱,EC50为13.14 mg/L。化学杀菌剂与抗菌脂肽的混剂在一定比例下大多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丙环唑与抗菌脂肽混配对落花生尾孢菌的抑制活性均为增效作用,体积比为1∶9时毒性比最高达1.39;其余5种化学杀菌剂与抗菌脂肽混配既表现有增效作用也有拮抗作用,多菌灵与抗菌脂肽混配比例为2∶8时毒性比最高为1.35。综上所述,生防菌代谢物与供试化学杀菌剂对于花生褐斑病菌均表现出了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丙环唑与抗菌脂肽的混配对花生褐斑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好。研究结果可为生防菌SJ1606的开发利用和杀菌剂的科学使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褐斑病 化学杀菌剂 抗菌脂肽 毒力测定 复配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河西冷凉地区芍药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7
作者 杨克泽 吴芳 +4 位作者 魏玉杰 汪亮芳 常浩 吴之涛 杨宪忠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4-151,共8页
近年来,芍药根腐病在甘肃河西冷凉地区发生严重,造成部分植株枯死,极大地影响了芍药产业的发展。为明确河西冷凉地区芍药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采用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的优势菌... 近年来,芍药根腐病在甘肃河西冷凉地区发生严重,造成部分植株枯死,极大地影响了芍药产业的发展。为明确河西冷凉地区芍药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采用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的优势菌SY2020-2对芍药具有致病性,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综合将其鉴定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为筛选防治芍药根腐病的高效低毒药剂,选用10种药剂对SY2020-2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30%丙硫菌唑的毒力最强,EC50为0.1 mg·L^(-1);43%氟菌·肟菌脂、50%多菌灵、10%叶菌唑、20%氟唑菌酰胺和30%肟菌·戊唑醇的EC50分别为1.2、2.7、3.5、4.8和6.4 mg·L^(-1);25 g·L^(-1)咯菌腈和3%苯醚甲环唑的毒力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根腐病 病原鉴定 毒力测定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菜缢管蚜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2
8
作者 袁盛勇 孔琼 +4 位作者 田学军 张虹 李河 伍苏然 杨建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4553-4553,4557,共2页
用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菜缢管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菜缢管蚜具有较高的致病率。孢子浓度2.4×105个/ml造成大量菜缢管蚜感染致死,其LT50为(6.26±0.35)d;高浓度2.4×108个/ml对菜缢管蚜感染致死L... 用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菜缢管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菜缢管蚜具有较高的致病率。孢子浓度2.4×105个/ml造成大量菜缢管蚜感染致死,其LT50为(6.26±0.35)d;高浓度2.4×108个/ml对菜缢管蚜感染致死LT50为(3.72±0.19)d。MZ041024菌株与其他蜡蚧轮枝菌菌株相比有较强的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蚧轮枝菌 毒力测定 菜缢管蚜 分生孢子
下载PDF
蜡蚧菌Lecanicillium araneicola HK-1的鉴定及其对豆蚜的生物防治潜力
9
作者 刘盛科 陈聪玲 +3 位作者 沈钰莹 李金花 谭志琼 靳鹏飞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6-500,共15页
【目的】蚜虫是农业生产中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每年造成巨大的农业经济损失。本研究旨在对从死亡蚜虫虫体上分离获得的一株真菌HK-1进行鉴定,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并测定其分生孢子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成蚜的毒力及其对常用化学农药... 【目的】蚜虫是农业生产中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每年造成巨大的农业经济损失。本研究旨在对从死亡蚜虫虫体上分离获得的一株真菌HK-1进行鉴定,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并测定其分生孢子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成蚜的毒力及其对常用化学农药的敏感性,以期为蜡蚧菌Lecanicillium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结合形态特征和多基因联合分析对HK-1菌株进行鉴定;通过单独改变培养基、pH、碳源和氮源来测定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采用浸渍法测定孢子悬浮液对豆蚜成蚜的致死率和致死中时(median lethal time,LT_(50));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常用农药对该菌株的半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_(50))。【结果】经鉴定本研究分离的菌株HK-1为蜡蚧菌Lecanicillium araneicola HK-1;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L.araneicola HK-1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的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状态均较其他培养基上的表现好;pH 9.0时生长速率最快,pH 6.0和7.0时产孢最多,pH 6.0时孢子萌发最好;碳源利用方面,L.araneicola HK-1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蔗糖,产孢最适碳源为山梨醇和麦芽糖,孢子萌发最适碳源为甘露醇和葡萄糖;氮源利用方面,L.araneicola HK-1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氮源为牛肉膏,产孢最适氮源为氯化铵。室内毒力测定发现,1×108孢子/mL L.araneicola HK-1悬浮液处理豆蚜成蚜6 d内累计死亡率为61.67%;其对豆蚜成蚜的LT_(50)值为3.35 d,且LT_(50)值随着所测分生孢子浓度的增大而降低。5%啶虫脒乳油、10%烯啶虫胺乳油和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对L.araneicola HK-1的EC_(50)值分别为32.01,3250.46和164.02μg/mL。【结论】本研究分离得到的蜡蚧菌L.araneicola HK-1对豆蚜成蚜具有较好的生物防治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蚧菌 豆蚜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化学农药
下载PDF
路易斯安那鸢尾叶部病害病原鉴定和防治药剂筛选
10
作者 王鹏 别赵薇 夏乐乐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7-115,共9页
为精准防控路易斯安那鸢尾叶部病害,开展了路易斯安那鸢尾叶部病害发生情况调查、病原鉴定和防治药剂筛选研究。以路易斯安那鸢尾的感病植株为调查对象,感病叶片为病原鉴定试材,11种杀菌剂为抑菌药剂,采用机械抽样法进行不同品种抗病性... 为精准防控路易斯安那鸢尾叶部病害,开展了路易斯安那鸢尾叶部病害发生情况调查、病原鉴定和防治药剂筛选研究。以路易斯安那鸢尾的感病植株为调查对象,感病叶片为病原鉴定试材,11种杀菌剂为抑菌药剂,采用机械抽样法进行不同品种抗病性评价,采用组织分离法、柯赫氏法则、形态学观察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进行病原种类鉴定,扩散法进行抑菌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路易斯安那鸢尾品种Noble Moment抗病能力最强,品种Colorific、Sea knight较为抗病,Heather Stream、Kristi G、News Brief、Pegaletta抗病性较差。造成鸢尾叶部病害的病原为藤仓镰刀菌(Fusarium fujikuroi)、粗糙枝孢菌(Cladosporium asperulatum)、枝状枝孢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皮落青霉菌(Penicillium solitum)。室内抑菌试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11种杀菌剂对4种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毒力,其中综合抑菌效果较好的是47%王铜(WP),其次是43%戊唑醇(SC),平均半数效应质量浓度(EC_(50))分别为0.999、2.395µ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斯安那鸢尾 叶部病害 病原鉴定 防治药剂 毒力测定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MZ050724对亚洲玉米螟幼虫毒力测定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盛勇 孔琼 +4 位作者 陈斌 薛春丽 田学军 肖春 李正跃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12,9,共4页
利用浓度为4.0×104、4.0×105、4.0×106、4.0×107、4.0×108个/mL的球孢白僵菌MZ050724分生孢子液对3龄和4龄的亚洲玉米螟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对3龄幼虫最高累计校正死... 利用浓度为4.0×104、4.0×105、4.0×106、4.0×107、4.0×108个/mL的球孢白僵菌MZ050724分生孢子液对3龄和4龄的亚洲玉米螟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对3龄幼虫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8.65%,致死中浓度是(2.195±0.135)×104个/mL,致死中时间是(4.30±0.16)d;对4龄幼虫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5.75%,其致死中浓度(4.362±0.088)×105个/mL,致死中时间为(4.77±0.11)d。相比较对3龄幼虫的防治效果好于对4龄幼虫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亚洲玉米螟 幼虫 毒力测定
原文传递
不同来源绿僵菌菌株对椰心叶甲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雯龙 谭志琼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38,共5页
利用绿僵菌菌株SY-2,WC-1,SX-2,HK-5 QH-4,HY-4,YP-6,SS-2对椰心叶甲幼虫和成虫的毒力进行了测定,采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毒力。结果表明,其致病力强弱与菌株种类和接种剂量有密切关系,在1.0×106~1.0&#... 利用绿僵菌菌株SY-2,WC-1,SX-2,HK-5 QH-4,HY-4,YP-6,SS-2对椰心叶甲幼虫和成虫的毒力进行了测定,采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毒力。结果表明,其致病力强弱与菌株种类和接种剂量有密切关系,在1.0×106~1.0×108个/mL孢子悬浮液接种处理后第10天,椰心叶甲3龄幼虫累积死亡率均为74%~92%,接种SY-2菌株的孢子浓度在1.0×108个/mL情况时,对3龄幼虫的死亡率为96.70%,LT50为3.8 d,与HY-4,YP-6,和SS-2,(死亡率88.36%)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1.0×106~1.0×108个/mL孢子悬浮液接种处理后第10天,椰心叶甲成虫累积死亡率53%~76%,接种SY-2菌株的孢子浓度在1.0×108个/mL情况时,对成虫的死亡率为85.03%,LT50为5.4 d,与SS-2(死亡率为70%)相比,SY-2,WC-1和SX-2具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观察发现,SY-2菌株具有很强的2次侵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绿僵菌 椰心叶甲 毒力测定
下载PDF
猪链球菌2型srtF基因敲除突变株的构建及其毒力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红娜 王长军 +1 位作者 潘秀珍 唐家琪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86-1792,共7页
利用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方法构建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05ZYH33 srtF同源突变体。组合PCR、交叉酶切、RT-PCR结果均显示srtF突变体构建成功。突变株与强毒株的菌落形态、生长速率以及对小鼠的致病力均无显著性差异。小鼠竞争实验结果提示,突... 利用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方法构建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05ZYH33 srtF同源突变体。组合PCR、交叉酶切、RT-PCR结果均显示srtF突变体构建成功。突变株与强毒株的菌落形态、生长速率以及对小鼠的致病力均无显著性差异。小鼠竞争实验结果提示,突变株在心脏的定殖及感染能力显著减弱。成功构建的srtF突变株为进一步研究srtF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sortaseF 基因敲除 毒力
原文传递
东北赤霉病菌对杀菌剂敏感性及其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洪玉 席景会 +1 位作者 刘伟成 刘友良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40,共4页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对东北小麦赤霉病菌 11个菌株对杀菌剂的敏感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 :田间菌株对多菌灵的耐药性普遍增强 ,达 4倍以上 ;禾谷镰孢菌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对杀菌剂抵抗能力强于菌丝体。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 :...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对东北小麦赤霉病菌 11个菌株对杀菌剂的敏感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 :田间菌株对多菌灵的耐药性普遍增强 ,达 4倍以上 ;禾谷镰孢菌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对杀菌剂抵抗能力强于菌丝体。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 :有效地防治赤霉病必须选择对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毒力强的杀菌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 赤霉病菌 杀菌剂 敏感性 应用 耐药性 毒力测定 小麦
下载PDF
樱桃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15
作者 王磊 支欢欢 +4 位作者 马永强 姚强 陈红雨 张纲 郭青云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3-513,共11页
【目的】明确青海省樱桃叶斑病菌杨柳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alicis的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高效的杀菌剂。【方法】采用十字交叉法及孢子计数法研究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用生长速率法测定病原菌对2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该病原... 【目的】明确青海省樱桃叶斑病菌杨柳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alicis的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高效的杀菌剂。【方法】采用十字交叉法及孢子计数法研究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用生长速率法测定病原菌对2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该病原菌的最适培养基为PDA;菌落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分别为肌醇和葡萄糖,菌落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氮源分别为牛肉膏和蛋白胨。该菌在5~40℃条件下均能生长,且最适温度为25℃,致死条件为58℃水浴处理10 min;在pH值为4~12内均可生长和产孢,最适pH值为7;在12 h/12 h光暗交替下,菌落生长快且产孢多。供试杀菌剂中化学与生物杀菌剂抑菌效果最好的分别是10%苯醚甲环唑WG和0.3%丁子香酚SL,其EC50值分别为0.6、1.15 mg·L^(-1);20%乙蒜素EC、80%代森锰锌WP和500 g·L^(-1)异菌脲SC的抑菌效果较差,EC50值高达301.44、679.36、1012.52 mg·L^(-1)。【结论】明确了樱桃叶斑病病原菌生长和产孢的最适培养条件和营养物质,并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叶斑病 杨柳炭疽菌 生物学特性 高效药剂 毒力测定
下载PDF
新孢子虫对小鼠致病力及在小鼠体内动态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龙烟朦 高鸿博 +3 位作者 马磊 李木子 刘群 刘晶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9,共4页
小鼠是研究新孢子虫的动物模型.通过小鼠毒力试验,检测3株新孢子虫(Nc-1,Nc-LIV和Nc-BJ)对BALB/c小鼠的致病力差异;同时研究了低剂量Nc-LIV株(1&#215;106)感染后,新孢子虫在小鼠的心、肝、脾、肺、肾、脑和后肢肌肉中的分布情况及... 小鼠是研究新孢子虫的动物模型.通过小鼠毒力试验,检测3株新孢子虫(Nc-1,Nc-LIV和Nc-BJ)对BALB/c小鼠的致病力差异;同时研究了低剂量Nc-LIV株(1&#215;106)感染后,新孢子虫在小鼠的心、肝、脾、肺、肾、脑和后肢肌肉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在血清中抗体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Nc-LIV对BALB/c小鼠的毒力最强,Nc-BJ其次,Nc-1最弱.小鼠血清中新孢子虫抗体在感染后4d出现至第32天达到峰值.感染后第8天在脑组织中可检测到新孢子虫特异性基因Nc-5,在第32天达到峰值后下降;其他组织中则分布很少.通过观察新孢子虫Nc-LIV在小鼠体内各器官组织动态分布的规律,为进一步建立小鼠感染新孢子虫的动物模型,研究新孢子虫病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孢子虫 毒力试验 组织分布 脑荷虫量
下载PDF
猪链球菌2型中国强毒株05ZYH33 ofs基因敲除突变株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敏 王晶 +6 位作者 史沛举 郭静静 杜骁杰 李先富 王长军 潘秀珍 高基民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3-229,共7页
目的探究猪链球菌血清浑浊因子ofs基因在强致病性2型猪链球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方法构建中间为壮观霉素抗性基因,两侧为ofs编码基因上、下游同源序列的基因敲除质粒,将构建好的质粒电转化入猪链球菌感受态,同... 目的探究猪链球菌血清浑浊因子ofs基因在强致病性2型猪链球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方法构建中间为壮观霉素抗性基因,两侧为ofs编码基因上、下游同源序列的基因敲除质粒,将构建好的质粒电转化入猪链球菌感受态,同源重组筛选ofs基因敲除突变株,通过组合PCR、Southern杂交和DNA测序对疑似突变株进行验证。生物学功能实验研究比较ofs突变株和野生株05ZYH33在革兰氏染色、菌落溶血活性、生长速率和毒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组合PCR、Southern杂交和DNA测序结果均证实ofs基因敲除突变株05ZYH33Δofs构建成功,体外实验结果显示ofs基因缺失后菌株在革兰氏染色和菌落溶血活性及形态、生长速率等方面未发生改变,但小鼠毒力实验数据结果表明敲除突变株Δofs的毒力降低。结论猪链球菌2型ofs基因与细菌的毒力相关,本实验构建的突变株05ZYH33Δofs为进一步研究猪链球菌2型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ofs 基因敲除 生物特性 毒力
下载PDF
3种药剂对葡萄霜霉病防控剂量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姜彩鸽 宋双 +2 位作者 李茜 李颖菊 张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156-159,共4页
为引进和筛选防治葡萄霜霉病效果较好的新型农药品种,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明确不同品种化学农药的生物活性及田间最佳施药量。结果表明,孢子囊萌发测定法和叶盘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50%氟啶胺EC_(50)最低,分别为0.74和0.31... 为引进和筛选防治葡萄霜霉病效果较好的新型农药品种,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明确不同品种化学农药的生物活性及田间最佳施药量。结果表明,孢子囊萌发测定法和叶盘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50%氟啶胺EC_(50)最低,分别为0.74和0.31 mg/mL,毒性最高;其次为30%苯甲·醚菌酯,EC_(50)分别为0.91和0.37mg/mL。与25%吡唑醚菌酯EC_(50)差异显著。从田间防效看,50%氟啶胺药效持续性更长更好,末次药后14 d防效高达93.86%;其次为30%苯甲·醚菌酯,这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一致。综合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50%氟啶胺防治葡萄霜霉病效果最佳,其次为30%苯甲·醚菌酯。依据该试验得出了符合宁夏地区葡萄霜霉病的3种药剂田间防控推荐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 化学农药 室内毒力测定 田间防效 剂量
下载PDF
致病性迟钝爱德华氏菌毒力基因的PCR检测 被引量:19
19
作者 江云 李寿崧 +4 位作者 王寿昆 郭立新 江树勋 陈文炳 邵碧英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123-129,共7页
为了筛选可用于检测致病性迟钝爱德华氏菌的毒力基因,最终建立致病性迟钝爱德华氏菌PCR检测体系,根据致病性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E.et w.)PPD130/91分离株的6个毒力基因citC、fimA、gadB、katB、mukF、esrB序列,设计了6... 为了筛选可用于检测致病性迟钝爱德华氏菌的毒力基因,最终建立致病性迟钝爱德华氏菌PCR检测体系,根据致病性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E.et w.)PPD130/91分离株的6个毒力基因citC、fimA、gadB、katB、mukF、esrB序列,设计了6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引物灵敏度试验及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在国内分离的3个致病株中同时出现citC、fimA、gadB、mukF4个毒力基因,而katB和esrB毒力基因未出现。各毒力基因单重PCR灵敏度试验中,gadB基因可检测到的模板量为1pg,其余3个毒力基因可检测到的模板量为100pg。在特异性试验中,11株常见致病菌没有扩增出与目的基因大小相近的片段,引物特异性良好。由此推断,citC、fimA、gadB、mukF4个毒力基因中的任意一个,均可作为检测致病性迟钝爱德华氏菌的标志物,但此结论还有待于更多国内分离株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迟钝爱德华氏菌 毒力基因 PCR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