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看电视暴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曾凡林 戴巧云 +1 位作者 汤盛钦 张文渊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观看电视暴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对 2 5 9名初中生进行了观看暴力镜头的频次、对暴力的认同态度、观看暴力镜头的情绪反应、攻击行为倾向等五个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结果 :青少年观看暴力镜头频次和兴奋水... 目的 :探讨观看电视暴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对 2 5 9名初中生进行了观看暴力镜头的频次、对暴力的认同态度、观看暴力镜头的情绪反应、攻击行为倾向等五个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结果 :青少年观看暴力镜头频次和兴奋水平程度越高 ,情绪宣泄越少 ,表现出攻击行为倾向越多 ;男生的攻击行为比女生多 ;青少年的攻击行为随年级升高而降低 ;工读学校学生比普通学校学生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结论 :过多地观看电视暴力可能导致青少年攻击行为倾向增加 ,且攻击行为与观看电视暴力引起的情绪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暴力 青少年 攻击行为 情绪反应 社会行为
下载PDF
家庭暴力代际传递:类型、理论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衍玲 廖方新 +2 位作者 郑凯 黄俊锋 郭成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1-209,共9页
家庭暴力代际传递是指在原生家庭中,夫妻间或亲子间的攻击行为传递到子代,并在子代成年后的新生家庭中表现出继续侵害或者遭受侵害的现象。家庭暴力代际传递存在不同类型。研究者从社会文化、社会学习、社会信息加工和依恋理论出发对此... 家庭暴力代际传递是指在原生家庭中,夫妻间或亲子间的攻击行为传递到子代,并在子代成年后的新生家庭中表现出继续侵害或者遭受侵害的现象。家庭暴力代际传递存在不同类型。研究者从社会文化、社会学习、社会信息加工和依恋理论出发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并从人口统计、社会环境、个体心理和生理因素等方面考察了家庭暴力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未来研究应扩展家庭暴力代际传递的内容,深化该效应的研究分类、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并进行跨文化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暴力 身体攻击 亲子间暴力 夫妻间暴力 代际传递
下载PDF
法医精神病学焦点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钦廷 陈琛 李豪喆 《中国司法鉴定》 2016年第6期52-64,共13页
聚焦于法医精神病学研究和鉴定的三个焦点问题,综述国内外研究报告,阐述法医精神病学研究进展。首先,介绍精神分裂症与暴力攻击行为的关联性,从神经解剖、神经生化、遗传学等方面述评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机制、评估及治疗... 聚焦于法医精神病学研究和鉴定的三个焦点问题,综述国内外研究报告,阐述法医精神病学研究进展。首先,介绍精神分裂症与暴力攻击行为的关联性,从神经解剖、神经生化、遗传学等方面述评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机制、评估及治疗。其次,介绍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暴力攻击行为的神经心理学机制,重点阐明不同司法体系对此类人员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现状。最后,描述探索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的影像学、脑损伤的生物学标记物研究进展,以及神经电生理、心理测量等技术在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者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情况评估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精神病学 暴力行为 攻击行为 毒品 精神伤残
下载PDF
虚拟化身对攻击性的启动效应:游戏暴力性、玩家性别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衡书鹏 周宗奎 +1 位作者 牛更枫 刘庆奇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60-1472,共13页
虚拟化身是个体在虚拟环境中的自我呈现,化身形象是与特定刻板印象相联系的虚拟化身的外在表象。虚拟化身与攻击性的关系已得到证实,但还有一些问题尚需探讨。本研究通过2个实验,采用线索启动的方法,考察了化身形象、游戏暴力性和玩家... 虚拟化身是个体在虚拟环境中的自我呈现,化身形象是与特定刻板印象相联系的虚拟化身的外在表象。虚拟化身与攻击性的关系已得到证实,但还有一些问题尚需探讨。本研究通过2个实验,采用线索启动的方法,考察了化身形象、游戏暴力性和玩家性别对化身认同和攻击性的影响,以及化身认同和攻击性之间的关系。实验1结果表明:化身形象与游戏暴力性交互影响化身认同和攻击性。在暴力游戏中,化身形象对化身认同和攻击性有显著影响;在非暴力游戏中,化身形象对化身认同的影响边缘显著,但对攻击性无显著影响。对不同化身形象的认同会诱发不同的攻击性,但受游戏暴力性的影响。实验2结果表明:在暴力游戏中,化身形象与玩家性别交互影响化身认同和攻击性。女性在化身认同方面比男性更易受化身形象影响;男性在攻击性方面比女性更易受化身形象影响。对不同化身形象的认同会导致不同的攻击性,但受性别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效应 化身形象 游戏暴力性 玩家性别 化身认同 攻击性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与社区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姚玉华 陈道湧 +1 位作者 周峰 刘庆元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91-1093,共3页
目的探讨有暴力攻击行为的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为预防暴力伤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社区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调查。共调查案例组81例,对照组304例。结果案例组的父亲FF1(情感温... 目的探讨有暴力攻击行为的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为预防暴力伤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社区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调查。共调查案例组81例,对照组304例。结果案例组的父亲FF1(情感温暖与理解)、FF2(惩罚、严厉)、FF5(拒绝否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案例组的母亲MM2(过度干涉过度保护)、MM3(拒绝、否认)、MM4(惩罚、严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父母共有的5个主因素的一致性比较,每一组父母在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社区青少年的暴力攻击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方法 暴力 攻击 青少年
原文传递
暴力网络游戏与青少年共情及攻击性关联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余皖婉 梁振 +2 位作者 潘田中 徐堪迪 陶振宇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4-566,共3页
目的了解暴力网络游戏成瘾与青少年共情能力、攻击性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合肥3所本科院校的部分大一和大二学生1 740名,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网络成瘾现况、攻击性、共情能力。结果暴力... 目的了解暴力网络游戏成瘾与青少年共情能力、攻击性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合肥3所本科院校的部分大一和大二学生1 740名,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网络成瘾现况、攻击性、共情能力。结果暴力网络游戏成瘾者男生29人,女生1人。不同网络游戏成瘾组间比较,在攻击性的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4个维度上都是暴力网络游戏成瘾组得分最高,未成瘾组最低(F值分别为33.049,61.849,19.695,80.895,P值均<0.01);在共情能力的观点采择、想象力、同情心和个人痛苦4个维度上,均是暴力网络游戏成瘾组得分最高,未成瘾组最低(F值分别为63.610,74.120,67.807,119.995,P值均<0.01)。暴力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攻击性部分维度与共情、内外向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P值均<0.05)。结论暴力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共情及攻击性均有影响。家长和学校应采用多种方式,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 电子游戏 攻击 青少年
原文传递
媒体暴力与攻击性:社会认知神经科学视角 被引量:10
7
作者 滕召军 刘衍玲 +1 位作者 潘彦谷 尧德中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4-672,共9页
媒体暴力与攻击性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一直存在争论。随着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研究者可以通过ERP和fMRI等技术进一步对媒体暴力与攻击性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分析媒体暴力与攻击性在社会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 媒体暴力与攻击性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一直存在争论。随着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研究者可以通过ERP和fMRI等技术进一步对媒体暴力与攻击性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分析媒体暴力与攻击性在社会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ERP和fMRI成果。其次,指出该领域研究中应该注意被试、工具以及研究方法的选择。最后,未来可以从不同年龄段、不同媒体暴力形式、以催化剂模型为理论背景等多方面进行社会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另外,构建媒体暴力影响攻击性的认知神经模型也是未来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暴力 攻击性 ERP FMRI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
原文传递
游戏暴力合理性对攻击性的影响: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被引量:9
8
作者 衡书鹏 周宗奎 +1 位作者 孙丽君 李俊一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57,共9页
本研究基于道德推脱和道德自我调节理论,以62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实验探讨了游戏暴力合理性对个体攻击性的影响,并考察了内疚感的中介作用以及游戏经验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游戏经验调节了游戏暴力合理性对内疚感和攻击性的影响。对无... 本研究基于道德推脱和道德自我调节理论,以62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实验探讨了游戏暴力合理性对个体攻击性的影响,并考察了内疚感的中介作用以及游戏经验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游戏经验调节了游戏暴力合理性对内疚感和攻击性的影响。对无经验的被试来说,不合理暴力条件下的内疚感显著高于合理暴力条件,攻击性显著低于合理暴力条件;而对有经验的被试来说,合理与不合理暴力条件下的内疚感和攻击性均无显著差异。同时,研究还发现了有中介的调节作用模型,内疚感在暴力合理性对攻击性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而游戏经验是有中介的调节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视频游戏 暴力合理性 游戏经验 内疚感 攻击性
原文传递
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心理社会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张银玲 赵科 +3 位作者 杨威 史战明 李琼 谢侃侃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3年第3期180-183,共4页
暴力攻击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的行为问题,除药物干预外心理社会干预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方式,可以对药物干预起到增效作用。文章就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心理社会干预手段进行综述,以期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的干预提供... 暴力攻击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的行为问题,除药物干预外心理社会干预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方式,可以对药物干预起到增效作用。文章就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心理社会干预手段进行综述,以期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的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暴力 攻击 综述
原文传递
青少年媒体使用习惯与暴力行为倾向调查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学民 刘畅 +3 位作者 张丽娜 傅鑫媛 孙发伟 王浪浪 《当代青年研究》 2012年第11期21-26,共6页
多种媒体形式广泛拓展了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渠道、丰富了他们休闲娱乐的方式,但媒体中所包含的暴力内容也广为传播,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调查研究发现:总体上青少年进行休闲性阅读的时间相对较少,对于电视节目、电影... 多种媒体形式广泛拓展了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渠道、丰富了他们休闲娱乐的方式,但媒体中所包含的暴力内容也广为传播,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调查研究发现:总体上青少年进行休闲性阅读的时间相对较少,对于电视节目、电影和视频电子游戏三类媒体,青少年普遍存在低到中等程度的暴力偏好。男生媒体接触频次、接触时间、暴力偏好以及暴力媒体接触量普遍高于女生。青少年暴力媒体接触量与攻击行为呈正相关,接触时间、频率和暴力偏好与总体攻击倾向、躯体攻击呈正相关。为改善青少年的媒体使用习惯,提出了重视阅读的作用、采用技术手段对含有暴力内容的媒体节目进行规范,青少年需要不断丰富学习和娱乐方式等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媒体使用习惯 媒体暴力 攻击行为
下载PDF
暴力美学视域下的陶艺
11
作者 欧阳宁远 《陶瓷》 CAS 2024年第4期111-113,183,共4页
暴力美学越来越多地在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展现;在陶艺作品中却少被谈起。暴力美学下的艺术作品有着许多的共同的表现方法,例如使用热烈的色彩与释放材料的张力来宣泄情感,不仅直接地展现暴力本身,还通过高度仪式化的制造冲突与破碎的... 暴力美学越来越多地在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展现;在陶艺作品中却少被谈起。暴力美学下的艺术作品有着许多的共同的表现方法,例如使用热烈的色彩与释放材料的张力来宣泄情感,不仅直接地展现暴力本身,还通过高度仪式化的制造冲突与破碎的方式表现崇高感。笔者以具体的作品为例,探讨了暴力美学视域下的陶艺所呈现给观众的不仅是抽象表现主义带来的情感,更深入地分析了暴力美学之下的痛感体验,攻击欲的释放,认识到生死本能,以及悲剧性的审美和酒神精神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美学 陶艺 破碎 痛感 攻击欲 酒神精神
下载PDF
人类暴力攻击行为的遗传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辉 李磊 +3 位作者 徐红梅 赵子琴 刘文斌 周怀谷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81-386,共6页
人类暴力攻击行为是受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而导致的复杂行为,从遗传学角度探究暴力攻击行为的机制已成趋势。本文对几个与暴力攻击行为相关的候选基因以及一些暴力攻击行为在表观遗传学上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了从基因多态... 人类暴力攻击行为是受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而导致的复杂行为,从遗传学角度探究暴力攻击行为的机制已成趋势。本文对几个与暴力攻击行为相关的候选基因以及一些暴力攻击行为在表观遗传学上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了从基因多态性和表观遗传学角度探究暴力攻击行为的前景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遗传学 综述[文献类型] 暴力 攻击 多态现象 遗传
下载PDF
Violence at work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burnout,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of the emergency services 被引量:1
13
作者 Gloria M. Roldán Isabel C. Salazar +1 位作者 Laura Garrido Juan M. Ramos 《Health》 2013年第2期193-199,共7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aggression suffered in the workplace and professional burnout,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uffered by healthcare profess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aggression suffered in the workplace and professional burnout,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uffered by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of the emergency services. Methods: 315 physicians, nurses, orderlies and ambulance drivers of Critical Care and Emergency Devices (CCED) in the Andalusian Public Health System, in the province of Granada (Spain) participated. They were interviewed about the exposure to violence at work and answered a battery of questions that measured burnout, depression and anxiety. Results: Physical agg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emotional exhaustion,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at work, depression and anxiety. Psychological aggres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that the CCED professionals who have suffered physical aggression were 4.2 and 2.6 times more likely to have suffered anxiety and 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respectively, than those who did not suffer physical aggression. On the other hand, feelings of anxiety and 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increase the professionals’ risk (3.4 and 2.1 times more likely, respectively) of suffering from physical aggression.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exposure to violence is related to the othe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ested: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two components of burnout),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addition, physical violence is a risk factor for anxiety and 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of the CCED profession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KPLACE violence aggression BURNOUT Depression ANXIETY Health PROFESSIONALS Emergency Services
下载PDF
陕西省青少年暴力游戏接触与攻击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缑赫 李景华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75-1678,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暴力游戏接触与攻击性的相关性,为降低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首先整群抽取陕西省少管所200名犯罪少年及西安市某中学182名在校少年,采用自陈问卷调查青少年游戏接触的暴力程度、偏好与动机,... 目的探讨青少年暴力游戏接触与攻击性的相关性,为降低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首先整群抽取陕西省少管所200名犯罪少年及西安市某中学182名在校少年,采用自陈问卷调查青少年游戏接触的暴力程度、偏好与动机,并使用Buss-Perry攻击量表测量攻击性水平。此后,选取典型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包括6名犯罪少年和4名在校少年。结果游戏偏好的暴力程度与青少年攻击性呈正相关(r=0.20,P<0.01)。犯罪少年游戏时长更长、频率更高,以及寻求刺激和交友的游戏动机更强(χ~2值分别为105.14,146.70,11.02,17.05,P值均<0.01);在校男生更偏好益智类游戏,如"策略战棋类"和"冒险解谜类"(χ~2值分别为19.01,11.04,P值均<0.01)。然而,两组少年游戏接触的暴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P=0.61)。结论两组少年在游戏使用行为上存在差异,尽管暴力游戏偏好与攻击性呈正相关,但其无法被视为触发犯罪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 电子游戏 攻击 精神卫生 青少年
原文传递
上海市初中生暴力电子游戏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秀芹 应佳丽 +3 位作者 黄丽妹 杨琛 喻彦 高雪梅 《中国学校卫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84-1188,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初中生暴力电子游戏接触、自我控制水平和应对方式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为有效降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5-6月对上海市4所普通公立初中学校1 886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 目的了解上海市初中生暴力电子游戏接触、自我控制水平和应对方式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为有效降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5-6月对上海市4所普通公立初中学校1 886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暴力电子游戏使用习惯问卷、Buss和Perry攻击问卷、青少年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结果上海市初中生攻击性行为水平根据潜在剖面分析可以分为4个组别,根据攻击性水平从低到高,依次命名为低攻击组、中等攻击1组、中等攻击2组和高攻击组。在控制性别和年龄的基础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低攻击组相比,其余各组别中暴力电子游戏接触、冲动系统、消极应对与攻击性行为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26,1.30,1.70;2.96,4.40,6.84;1.17,1.42,1.74,P值均<0.05),积极应对与攻击性行为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82,0.52,0.49,P值均<0.05)。结论暴力电子游戏接触、冲动系统和消极应对方式会增加初中生的攻击性行为水平,而积极应对方式能降低初中生攻击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 电子游戏 攻击 精神卫生 回归分析 学生
原文传递
Preventing and Managing Health Care Staff Conflict and Violence in Taiwan
16
作者 Sr. Mariola Zofia Stawasz, SSpS 《Journal of Health Science》 2014年第6期261-269,共9页
Healthcare workers, including physicians, nurses, medical technicians,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 experience high levels of occupation stress as a result of heavy workloads, extended working hours, time-related pressure... Healthcare workers, including physicians, nurses, medical technicians,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 experience high levels of occupation stress as a result of heavy workloads, extended working hours, time-related pressure and phenomena of workplace conflict (WPC) and workplace violence (WPV). Paradoxically, the job sector with the mission to care for people's health appears to be at the highest risk of WPV in Taiwan. The study analyzes respective literature on recent research which shows that nearly 65% Taiwan Residents' healthcare workers have suffered in the latest years from a WPV experienc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may help hospitals and nurses in avoiding, reducing, and controlling incidents of WPC and WPV. The experiences of WPC and WPV become common in Taiwan Residents hospitals. Thus, it should be taken seriously. Intervention levels can be taken: (1) on an organizational level, (2) individual-organizational level, and (3) some individual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lthcare workplace violence (WPV) workplace conflict (WPC) violence bullying and aggression (VBA) patientaggression management (PAM) violence-free.
下载PDF
精氨酸加压素受体和催产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男性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丽 乔屹 +3 位作者 禹顺英 邵阳 张燃 谢斌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73-78,共6页
目的:探讨精氨酸加压素受体(AVPR1A、AVPR1B)和催产素受体(OXTR)基因多态性在青少年男性暴力攻击行为发生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基因与基因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SNa Pshot基因分型技术对138名暴力攻击行为男性少教人员(暴力组)... 目的:探讨精氨酸加压素受体(AVPR1A、AVPR1B)和催产素受体(OXTR)基因多态性在青少年男性暴力攻击行为发生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基因与基因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SNa Pshot基因分型技术对138名暴力攻击行为男性少教人员(暴力组)、98名非暴力男性少教人员(非暴力组)以及153名正常成年男性(正常组)的AVPR1A(rs1042615)、AVPR1B(rs28632197)、OXTR(rs13316193、rs2254298、rs53576、rs2268498、rs237885)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分析3组间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采用多因子降维法(MDR)构建影响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的基因-基因间交互作用模型。结果:暴力组AVPR1B基因rs28632197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非暴力组和正常组(P均〈0.017),OR值分别为2.24及2.63,95%CI分别为(1.45~3.47)和(1.78~3.88);暴力组与非暴力组及正常组在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力组含A等位基因的基因型(AA/AG)明显高于非暴力组和正常组(P〈0.017);其余位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VPR1B(rs28632197)与OXTR(rs53576)在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中存在基因间交互作用。结论:AVPR1B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暴力攻击行为相关;AVPR1B与OXTR基因的交互作用可能增加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加压素受体 催产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暴力攻击行为 交互作用
下载PDF
视频暴力与攻击行为的神经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班永飞 李辉 班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4期758-760,778,共4页
认知神经科学促进了心理学领域有关视频暴力与攻击行为的神经生理机制研究。近几年,国外研究者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了视频暴力与攻击行为的神经生理机制,并提出了新的攻击行为模型:神经发展模型。研究发现:长时间暴露在视频暴力下... 认知神经科学促进了心理学领域有关视频暴力与攻击行为的神经生理机制研究。近几年,国外研究者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了视频暴力与攻击行为的神经生理机制,并提出了新的攻击行为模型:神经发展模型。研究发现:长时间暴露在视频暴力下人类对暴力的威胁的脑反应是真实的并且可以察觉到的;能导致前额皮层、杏仁核、前扣带皮层、海马和海马回的激活;能增加潜在的攻击行为。文章介绍了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中视频暴力和攻击行为神经成像研究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暴力 攻击行为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脑激活
原文传递
中学生游戏暴力接触量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丽 江光荣 王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4-379,共6页
目的:探讨中学生游戏暴力接触量的相关因素。方法:方便选取湖北省某高中一年级学生调查对象,获有效样本887份,用游戏习惯使用问卷(包括暴力程度、游戏频度、游戏有趣性)、环境因素问卷(包括家庭暴力、同伴暴力、影视暴力和生活挫折)和... 目的:探讨中学生游戏暴力接触量的相关因素。方法:方便选取湖北省某高中一年级学生调查对象,获有效样本887份,用游戏习惯使用问卷(包括暴力程度、游戏频度、游戏有趣性)、环境因素问卷(包括家庭暴力、同伴暴力、影视暴力和生活挫折)和心理因素问卷(包括竞争性和自尊)进行施测,分析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家庭暴力、同伴暴力和生活挫折分别进入"是否接触游戏"和"接触量"的回归方程,但自尊只进入前者,影视暴力只进入后者;父亲受教育程度(β=-0.37)、影视暴力(β=-0.30)及自尊(β=-0.18)可以负向预测游戏暴力接触量,家庭暴力(β=0.15)正向预测游戏暴力接触量;游戏暴力与游戏频率呈正相关(r=0.29)。结论:个体是否接触游戏暴力以及接触量与人口学变量、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父亲受教育程度高、高影视暴力、高自尊、家庭暴力低的个体,游戏暴力接触量增加得越少;游戏暴力本身可能会促进玩家的游戏暴力接触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暴力 攻击性 中学生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暴力攻击行为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超 蔡伟雄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454-459,共6页
20世纪80年代起,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暴力攻击行为间的关系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随后,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暴力攻击行为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不同人群中进行的干预实验也证实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在一定程度... 20世纪80年代起,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暴力攻击行为间的关系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随后,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暴力攻击行为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不同人群中进行的干预实验也证实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减轻暴力攻击行为。本文综述了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性,并简单介绍了这些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及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影响暴力攻击行为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暴力 综述[文献类型] 攻击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