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民主和村庄治理——来自8省48村的证据 被引量:49
1
作者 王淑娜 姚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本文运用1986~2002年期间48个村庄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农村基层选举对村委会问责、地方财政以及国家税收的影响。我们发现,选举增加了村庄预算中公共支出的比例,减少了行政支出以及上交给乡镇政府的份额。这说明选举强化了村委会的问... 本文运用1986~2002年期间48个村庄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农村基层选举对村委会问责、地方财政以及国家税收的影响。我们发现,选举增加了村庄预算中公共支出的比例,减少了行政支出以及上交给乡镇政府的份额。这说明选举强化了村委会的问责,但削弱了地方财政能力,因此可能损害超出村庄范围的公共品供应。在控制农村税改之后,选举对人均税收没有显著影响,因此,选举没有减弱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最后,我们没有发现选举的竞争性对结果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民主 村庄治理 地方财政
原文传递
农村权力结构的民主转型:动力与阻力 被引量:10
2
作者 郭正林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4,共7页
自1998年中国农村普遍推行村民直选以来,广东农村的治理结构开始了民主转型。这种民主转型所释放的能量正在战胜各种保守势力的抗拒。在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成长起来的民间经济,是乡村民主发展的社会动力,依托于民间社会经济力量的乡... 自1998年中国农村普遍推行村民直选以来,广东农村的治理结构开始了民主转型。这种民主转型所释放的能量正在战胜各种保守势力的抗拒。在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成长起来的民间经济,是乡村民主发展的社会动力,依托于民间社会经济力量的乡村民主具有不可逆转的性质。乡村民主的力量一旦登上直接选举的制度平台,就会按照自身逻辑重构农村权力结构。政府在搭建民主制度平台的过程中可以发挥主导作用,而民主的帷幕一旦拉开,主动权就会转移到表演者手中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权力结构 村民选举 民主治理
下载PDF
对泰国北部山区一次村民选举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7
3
作者 马翀炜 张雨龙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69,106,共8页
D村是泰国北部山区由阿卡人、傈僳族人及汉人构成的一个咖啡种植十分成功的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村寨。从最近进行的非常复杂的村长竞选过程中可以看到,原有的村寨社会结构关系及村社传统文化正急剧变迁。村民积极参与村寨选举的政治博... D村是泰国北部山区由阿卡人、傈僳族人及汉人构成的一个咖啡种植十分成功的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村寨。从最近进行的非常复杂的村长竞选过程中可以看到,原有的村寨社会结构关系及村社传统文化正急剧变迁。村民积极参与村寨选举的政治博弈活动表明了曾经长期游走于国家边缘的山地农民正积极参与国家化的进程。作为山地少数族群的农民并非天然具有反国家化的冲动,相反,将国家视为可资利用的工具,用国家提供的各种社会资源来为自身构建更多的社会资本,进而在市场中获得更大收益是一些山地民族的现实选择,这些行动也同时成为了实现并强化对国家认同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 村民选举 国家化
原文传递
姓氏与合作: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公共品供给 被引量:4
4
作者 郭云南 王春飞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0-204,共25页
本文基于中国1986-2008年30个省份347个村庄调查数据,考察村庄选举制度和姓氏血缘网络的互补关系对村庄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在前两大姓氏都有祠堂或家谱的村庄中,选举引入增加了公共品投资水平,而在其他姓氏网络类型的村... 本文基于中国1986-2008年30个省份347个村庄调查数据,考察村庄选举制度和姓氏血缘网络的互补关系对村庄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在前两大姓氏都有祠堂或家谱的村庄中,选举引入增加了公共品投资水平,而在其他姓氏网络类型的村庄中,选举的作用并不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在选举引入后,具有祠堂或家谱的前两大姓氏更愿意在公共事务上进行合作与沟通,发动村民为公共品投资项目缴费。换言之,这种具有组织性的前两大姓氏网络发挥的协调功能对正式选举制度的治理效果起到了补充作用。本文为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的公共品供给协作模式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选举 姓氏合作 公共品供给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村级选举——以H村换届选举为例
5
作者 耿磊磊 《行政与法》 2023年第1期27-35,共9页
村级选举日益成为村民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具体表象在村级选举的实践中得到生动体现。本文借用“权力-生活”二维分析框架阐释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行政下沉与空间挤压、程序悬置与结果重视、竞争弱化... 村级选举日益成为村民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具体表象在村级选举的实践中得到生动体现。本文借用“权力-生活”二维分析框架阐释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行政下沉与空间挤压、程序悬置与结果重视、竞争弱化与村民冷漠等是目前村级选举的结构性矛盾。通过明确国家与社会的权力边界、塑造村民选举的主体性、国家与社会的互动等国家化进路,能较好消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负面效应,进而促进村级选举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社会 村级选举 权力-生活
下载PDF
成功与失败:贿选的两种结果——兼谈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 被引量:4
6
作者 郑明怀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33-36,共4页
近年来,在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中,贿选越来越普遍。候选人希望通过贿选,获得村民手中的选票,以便在选举中顺利当选。事实上,贿选并不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贿选有两种结果:一是贿选成功,获得村民手中的选票,最终顺利当选;二是贿选失败,不仅... 近年来,在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中,贿选越来越普遍。候选人希望通过贿选,获得村民手中的选票,以便在选举中顺利当选。事实上,贿选并不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贿选有两种结果:一是贿选成功,获得村民手中的选票,最终顺利当选;二是贿选失败,不仅没有获得相应的选票,反而失去了应得的选票,甚至面临法律的惩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贿选 成功 失败 村委会选举
下载PDF
派性政治与村庄治理——以华北地区L村的选举事件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尹广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46-48,共3页
派性政治由于村庄选举及村庄治理过程中的各个程序而存在,村庄治理为派性政治的存在提供了一个平台,也为派性政治的发生提供了场景,因此,在有派性的村庄中,村庄权力结构的基础是派性,不同派系的力量能否在村庄权力组织中达成一致进而构... 派性政治由于村庄选举及村庄治理过程中的各个程序而存在,村庄治理为派性政治的存在提供了一个平台,也为派性政治的发生提供了场景,因此,在有派性的村庄中,村庄权力结构的基础是派性,不同派系的力量能否在村庄权力组织中达成一致进而构造一种相对平衡的权力结构,决定了村庄政治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性政治 村庄治理 村庄选举
下载PDF
理性选择视角下农村选举中高票通过现象研究——以陕西省洛南县M村为例
8
作者 允春喜 高炜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67-73,共7页
农村政治选举作为我国村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民主化水平。如何认识和解决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现代化的一个大课题。以中国西部山区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M村选举中的高票通过现... 农村政治选举作为我国村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民主化水平。如何认识和解决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现代化的一个大课题。以中国西部山区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M村选举中的高票通过现象为切入点,从理性经济人的视角对选举中的主要参与者——候选人、选民进行分析,试图发现除了候选人个人才能使得村民投出选票以外的其他因素,从而对该村的高票通过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选举 高票通过 理性经济人
下载PDF
当前农村村委会选举情况透析——以浙中某村为样本的调查和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旭光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6-22,共7页
总体而言,当前的村委会选举基本步入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一个自由、公平、规范的村委会选举制度正逐步成型。以浙中某村为样本的实证分析显示,村委会选举的提名过程呈现出明显的民主化趋势,尤为体现在初步候选人的提名和确定... 总体而言,当前的村委会选举基本步入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一个自由、公平、规范的村委会选举制度正逐步成型。以浙中某村为样本的实证分析显示,村委会选举的提名过程呈现出明显的民主化趋势,尤为体现在初步候选人的提名和确定上,党支部或上级领导较少对选举提名指定;村委会选举逐步程序化和制度化,一系列规范的选举方法得到采用;村委会主任及村委会委员基本为差额选举,选举大多实行了公开计票,并在选举时设立了秘密写票处;村民参与选举活动的程度较高,其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基础性地位得到体现;拉票现象普遍存在,且多采用给予物质利益的方式;村委会选举得到了选民的高度评价,村委会选举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委会选举 透析 Gamma系数 问卷调查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农地确权能否提高农户参与村庄选举的意愿?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舒娟 李宁 赵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6-144,167,168,共11页
借助中国新一轮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在围绕产权行为能力与产权实际执行程度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CLDS 2016年全国694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两阶段估计等方法分析农地确权的选举效应,尝试回答农地产权这一经济权利... 借助中国新一轮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在围绕产权行为能力与产权实际执行程度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CLDS 2016年全国694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两阶段估计等方法分析农地确权的选举效应,尝试回答农地产权这一经济权利能否带来农村更加广泛政治参与的问题。结果发现:农地确权显著提升了农户参与村庄选举的积极性,但这一影响只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中成立;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内部,相较于非农劳动力,农地确权更能提升农业劳动力参与村庄选举的积极性,相较于男性,农地确权对女性农业劳动力的选举效应更为显著。可能的机制在于农地确权证书的发放增加了农业生产主体,尤其是女性农业劳动力对农业生产收益的重视程度,进而提高了其参与村庄民主选举的积极性,目的在于以参与集体行动决策来拓展自身产权行为能力,从而获取预期农业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确权 村庄选举 政治参与 投票意愿
下载PDF
基于组织环境的村长选举机制及实证研究
11
作者 张晓东 何攀 《乡镇经济》 2009年第3期76-78,共3页
选举的效果取决于组织环境,文章考察了两种组织环境并建立模型研究组织环境对选举效果的影响。得出结论:在规范的组织环境中,通过选举可以产生高才能的人才;在不规范的组织环境中,低才能人才被选中的机率更大。因此,提高管理水平,改善... 选举的效果取决于组织环境,文章考察了两种组织环境并建立模型研究组织环境对选举效果的影响。得出结论:在规范的组织环境中,通过选举可以产生高才能的人才;在不规范的组织环境中,低才能人才被选中的机率更大。因此,提高管理水平,改善组织环境是保证选举机制良好运行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环境 选举 选民效用 村长选举
下载PDF
支持模式:农村妇女进村委——基于六种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12
作者 李琴 陈治东 《当代经济管理》 2010年第3期54-57,共4页
当前农村妇女占农村总人口半数以上,经济政治女性化是农村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突出表现[1]。农村妇女已成为村庄的核心力量,也是参与村委会选举、推动村委会选举制度不断完善的重要力量[2],其参与村民自治的重要性毋庸讳言,然而妇女... 当前农村妇女占农村总人口半数以上,经济政治女性化是农村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突出表现[1]。农村妇女已成为村庄的核心力量,也是参与村委会选举、推动村委会选举制度不断完善的重要力量[2],其参与村民自治的重要性毋庸讳言,然而妇女进村委的比例很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众多,有经济制约论、文化不利论、角色冲突论、资源有限论、妇女弱势论等等,文章仅从选举制度层面加以阐释,通过对现有的具有代表性的六种模式的比较,找出各种模式的可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妇女 村委会选举 支持模式
下载PDF
一叶知秋:从一个乡镇的村庄选举看中国社会的制度变迁 被引量:49
13
作者 周雪光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3,共23页
本文通过中国北方一个乡镇村庄选举的个案研究,分析讨论了基层选举这一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特别是在2006年的最新一轮选举中,正式选举制度的实施有了重要突破,镇政府在很大程度上退出了干预活动,并在维护程序的公正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中国北方一个乡镇村庄选举的个案研究,分析讨论了基层选举这一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特别是在2006年的最新一轮选举中,正式选举制度的实施有了重要突破,镇政府在很大程度上退出了干预活动,并在维护程序的公正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村庄选举程序逐渐走上了正轨,选举结果基本体现了村庄的民意。基于这一案例,本文特别着眼于制度变迁的机制和过程分析,提出了两个基本命题:第一,制度变迁不是来自于政府的理性设计,而是由不同领域中互为独立的多重过程在特定时间、地点的互动作用所导致的;第二,中国制度变迁的研究工作应该从理论方法上有一个新的突破,即关注多重过程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制度变迁的初始条件和历史过程,并提出相应的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选举 基层政府 制度变迁
下载PDF
村干部选举“共谋”行为及其对村庄治理的影响——基于山东省S村换届选举的调查 被引量:19
14
作者 唐京华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7-108,共12页
伴随基层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民主选举已成为村民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村庄治理的重要途径。然而,受乡村利益关系及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少地方的村庄选举中出现了村干部共谋行为。本文以山东省S村换届选举为例,对村干部选举共谋事件中的宗... 伴随基层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民主选举已成为村民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村庄治理的重要途径。然而,受乡村利益关系及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少地方的村庄选举中出现了村干部共谋行为。本文以山东省S村换届选举为例,对村干部选举共谋事件中的宗族关系、权力制衡与乡镇政府行为做了分析。研究发现,村干部选举共谋行为对村庄民主发展和村庄治理产生了不良影响,包括堵塞年轻精英进入村庄治理的渠道,削弱自治组织的治理权威,恶化村庄治理的整体环境。村干部选举共谋行为的产生是传统与现代、正式和非正式规则交互作用的结果,其对内表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对外则具有相当的排斥性,虽产生于选举过程,却作用于村庄治理的长期实践,必须加以重视。从根本上说,遏制村干部选举共谋行为需要从内外两方面着手:一是要增强乡村社会自身的制衡能力,发展壮大村民自组织,以有组织的村民群体牵制少数几个村干部的联合行动;二是要增强外部权威的依法监督和干预,提高违法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选举 村干部共谋 村庄治理 乡土规则 乡镇政府行动
原文传递
农村村民选举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对4省市68个村选举的跟踪观察和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肖唐镖 王欣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24,共6页
作为对村民委员会选举状况的跟踪调查,本文的分析表明,与前两届相比,第三届村民直选的质量在江西和山西两地均有所提升。在各种社会性影响力中,县乡指导小组和村民选举委员会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宗族的作用力并不明显。宗族对选举的影响,... 作为对村民委员会选举状况的跟踪调查,本文的分析表明,与前两届相比,第三届村民直选的质量在江西和山西两地均有所提升。在各种社会性影响力中,县乡指导小组和村民选举委员会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宗族的作用力并不明显。宗族对选举的影响,依然主要表现为选民投票的宗族取向。选举对农村社会的影响,正朝着促进和谐、团结的方向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宗族 村民选举 选举质量
下载PDF
农村居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南京5区县30个村的农户调查 被引量:9
16
作者 蒯旭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0-298,共9页
从微观农户的角度来研究影响理性农户政治参与积极性的因素,对于加快基层民主建设,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利用南京市5区县30个村的农户调查数据,以村民个体为分析单位,采用有序Probit模型,从农户特征、村集体特征、... 从微观农户的角度来研究影响理性农户政治参与积极性的因素,对于加快基层民主建设,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利用南京市5区县30个村的农户调查数据,以村民个体为分析单位,采用有序Probit模型,从农户特征、村集体特征、候选人特征和社会资本四个方面来分析影响农村居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因素的方向和程度,这或可为政府制定促进村民选举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参与 村委选举 有序PROBIT模型 南京
下载PDF
在村委会选举竞争派系的夹缝中——论农村妇女自组织资源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地位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筱红 杨翠萍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23-26,31,共5页
在村委会选举中,农村妇女由于自组织程度不高,在竞争派系的夹缝之中处于依附地位,往往成为派系竞争的牺牲品。农村妇女自组织资源匮乏的特殊原因:妇女长期处于原子状态,自组织的历史资源贫乏;非我族类,宗族文化维系力相对弱化;内倾式的... 在村委会选举中,农村妇女由于自组织程度不高,在竞争派系的夹缝之中处于依附地位,往往成为派系竞争的牺牲品。农村妇女自组织资源匮乏的特殊原因:妇女长期处于原子状态,自组织的历史资源贫乏;非我族类,宗族文化维系力相对弱化;内倾式的交往形式,缺乏自组织的关系纽带;社会关系资源贫乏,自组织基础薄弱。培育妇女自组织资源,增加她们自组织的实力和能力,对于提高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妇女 村委会选举 自组织资源 竞争派系
下载PDF
当代浙江村民选举中的宗族派系斗争调查 被引量:7
18
作者 程郁华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39-42,共4页
宗族是指以同一男性为祖先延传下来的、聚集居住的社会群体。历史上浙江宗族气息就很浓郁,当代宗族复兴的势头也甚为强劲。分析村民选举中的宗族派别斗争及其对村民自治的消极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当代 浙江 村民选举 宗族
下载PDF
大姓当选:生产性投资还是收入分配 被引量:8
19
作者 郭云南 姚洋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1-206,共16页
运用包含宗族和村庄选举的中国农村独特的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姓氏宗族与村委会选举的互动关系,以及大姓宗族当选对村级生产性投资和村庄收入分配的影响。我们发现:(1)在村庄民主选举被引入后,姓氏人口比例高的候选人在村委会主任竞选... 运用包含宗族和村庄选举的中国农村独特的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姓氏宗族与村委会选举的互动关系,以及大姓宗族当选对村级生产性投资和村庄收入分配的影响。我们发现:(1)在村庄民主选举被引入后,姓氏人口比例高的候选人在村委会主任竞选中更容易获胜,在人口数量上具有优势的大姓于是当选为村主任的可能性会更高。(2)选举产生的大姓村主任,会增加村级的生产性投资,而对农户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影响不大。(3)大姓当选对投资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姓氏结构多样化的村庄中。这些结果从侧面反映了姓氏宗族不仅为其姓氏当选提供了支持,而且进一步对村级行政体系的政策导向也起到了相互制衡与监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选举 宗族 生产性投资 基尼系数
原文传递
建构共识:在精英结构分化的村庄落实“一肩挑”——基于“S村”的经验研究
20
作者 夏瑛 吴天慧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64,共10页
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制度对解决村庄“两委”矛盾,强化党组织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有重要意义。但是,在“两委”力量相互制衡、精英结构相对分化的村庄,“一肩挑”制度的推行并不顺利。2021年,A镇在所辖16个行政村推行... 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制度对解决村庄“两委”矛盾,强化党组织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有重要意义。但是,在“两委”力量相互制衡、精英结构相对分化的村庄,“一肩挑”制度的推行并不顺利。2021年,A镇在所辖16个行政村推行“一肩挑”制度,其中15个村都顺利实现了村内组织“一肩挑”,唯独“S村”遭遇瓶颈。其主要原因是该村已形成比较稳定的村“两委”相互制衡的精英结构,仅靠村庄自治力量难以实现权力整合。在这种情况下,乡镇党委通过灵活运用党的工作方法分别在村庄精英内部以及村民内部建构共识,为强调权力整合的“一肩挑”制度创造条件。一方面,通过党内干部工作方法在原村干部内部打破隔阂,在村庄精英中凝聚候选人共识;另一方面,利用群众工作方法凝聚村庄民意,在村民中构建选举共识。在村庄自治力量存在分化的情况下,党的领导对整合村庄精英、建构村内共识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肩挑” 村庄精英结构 村庄选举 干部工作方法 群众工作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