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诗格律化的重大理论发现与拓展——略论陶保玺对“郭小川体”的理论升华
1
作者 陈发玉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53-58,共6页
陶保玺以《新诗大千》填补了我国新诗“文体批评”的空白。其中对“郭小川体”的论析,是对新诗格律化的一种超越之论。在该书问世一年后,陶先生又发表了《郭小川对中国现代格律诗的贡献》。该文对郭小川诗的理论概括和美学升华,又有新... 陶保玺以《新诗大千》填补了我国新诗“文体批评”的空白。其中对“郭小川体”的论析,是对新诗格律化的一种超越之论。在该书问世一年后,陶先生又发表了《郭小川对中国现代格律诗的贡献》。该文对郭小川诗的理论概括和美学升华,又有新的提法。在借鉴卞之琳先生的“参差均衡律”一说后,他更加坚定并发展了他对“郭小川体”的认知。在弘扬郭小川现代格律诗具有“参差均衡美”的同时,他进一步评价郭小川在新诗格律化发展史上的超越前辈和同辈诗人的历史地位。郭小川所做的贡献是创作实践上的,而陶先生在新诗格律化理论方面的建树,也同样是彪炳史册的。陶保玺的诗学理论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大千》 郭小川体 现代格律诗 参差均衡律 理论发现 陶保玺 文体批评
下载PDF
先秦生涯发展思想论纲——以孔子、庄子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付文科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20-23,共4页
在中国生涯发展思想史上,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以国家为本位的职业分工思想,并形成了影响中国至今的"官本位"与"金本位"取向的职业价值观。孔子从时间现象学的角度提出了"生涯历程"理论与"职业锚"... 在中国生涯发展思想史上,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以国家为本位的职业分工思想,并形成了影响中国至今的"官本位"与"金本位"取向的职业价值观。孔子从时间现象学的角度提出了"生涯历程"理论与"职业锚"思想;庄子最早提出生涯浑沌发展模型,生涯浑沌之特征表现在"人生如梦"与"命运"两个主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职业观 孔子 庄子 生涯发展
下载PDF
论科学发展观的国际理论渊源 被引量:2
3
作者 栾雪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40,共6页
探讨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国际理论渊源,是当前研究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独特视角。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一是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二是对国外发展理论的吸收和借鉴;三是取西方人本主义的理论精华,揭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深邃的世界... 探讨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国际理论渊源,是当前研究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独特视角。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一是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二是对国外发展理论的吸收和借鉴;三是取西方人本主义的理论精华,揭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深邃的世界眼光和广阔的国际理论视野,进而拓宽人们研究的思路,增强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自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国外发展理论 西方人本主义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观具有一脉相承性
4
作者 刘兆立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5年第4期81-84,共4页
文章结合我国客观实际,论述了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承继与创新,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丰富与发展,是对邓小平波浪式发展理论的承继与创新,是发展观的与时俱进,是党执政理念的一大飞跃。体现了我们党在改革和发展理论上的... 文章结合我国客观实际,论述了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承继与创新,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丰富与发展,是对邓小平波浪式发展理论的承继与创新,是发展观的与时俱进,是党执政理念的一大飞跃。体现了我们党在改革和发展理论上的进一步成熟。深刻了解、把握科学的发展观,对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发展观 社会主义本质论 波浪式发展理论
下载PDF
用系统观点看邓小平的发展理论
5
作者 尚兴娥 冯爱红 《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2年第3期9-12,共4页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 ,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普遍原理分析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与现状、研究中国现代化建设与世界现代化进程真实联系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发展理论。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是由相互联系的几个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 ,即发展...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 ,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普遍原理分析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与现状、研究中国现代化建设与世界现代化进程真实联系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发展理论。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是由相互联系的几个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 ,即发展道路论、发展战略论、发展速度论和发展机制论四个大的部分 ,每一部分都内涵深刻 ,有丰富的思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系统观 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 社会发展 发展道路论 发展战略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