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限人生话沧桑——《倾城之恋》的存在论解读 被引量:3
1
作者 肖飞宇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03-106,共4页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详细地诉说了人生极端的生存境况下的种种变化与人生十字路口的选择 ,其核心思想是倾诉了人生作为“在世界之中存在”的沧桑感。这与存在哲学的人生观是很相近的。在这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生况味对存在哲学来说...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详细地诉说了人生极端的生存境况下的种种变化与人生十字路口的选择 ,其核心思想是倾诉了人生作为“在世界之中存在”的沧桑感。这与存在哲学的人生观是很相近的。在这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生况味对存在哲学来说是很好的注脚。作者所言说的是无限人生的沧桑 ,而且通过特定意象的塑造使得这种感觉具有无限的感染力。而且通过情节的构造表现出价值观的冲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 沧桑 存在论解读 倾城之恋
下载PDF
司马迁笔下的饭局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大可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5-8,共4页
《史记》备载人生百态,留下近百场气象万千的"饭局"。有的改变人生,有的改变国家命运。其"饭局"类型有如下八类:人伦会晤,喜庆祥和;外交宴会,斗智斗勇;宴会议政,化解阻力;逢迎宴会,赌徒押宝;市义宴会,博取声名;纵... 《史记》备载人生百态,留下近百场气象万千的"饭局"。有的改变人生,有的改变国家命运。其"饭局"类型有如下八类:人伦会晤,喜庆祥和;外交宴会,斗智斗勇;宴会议政,化解阻力;逢迎宴会,赌徒押宝;市义宴会,博取声名;纵淫宴会,误了卿卿性命;红白喜事,通关结伙;权贵设宴,腐败温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饭局 宴会 人生百态
下载PDF
直面历史的苦难叙事与反思——姚维荣《沧桑岁月》论析
3
作者 韩文霞 《安康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8-21,共4页
《沧桑岁月》是《姚维荣文集》中分量最重的一部,也是作者心血凝成的精华之果。全书内容主要包括"艰辛岁月的苦难叙事、苦涩婚恋的沉重书写、血泪历史的无畏反思"三个方面,展示了作者直面历史、深刻反思的勇气,具有珍贵的文... 《沧桑岁月》是《姚维荣文集》中分量最重的一部,也是作者心血凝成的精华之果。全书内容主要包括"艰辛岁月的苦难叙事、苦涩婚恋的沉重书写、血泪历史的无畏反思"三个方面,展示了作者直面历史、深刻反思的勇气,具有珍贵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维荣 《沧桑岁月》 苦难叙事 历史反思
下载PDF
论刘宋时期的调谑之风与文化精神变迁
4
作者 李鹏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9-23,共5页
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不仅仅表现在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或者鸿篇巨著上,还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细枝末节上。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往往因为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反而更能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刘宋时期的调谑之风即是如此。透过它,我... 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不仅仅表现在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或者鸿篇巨著上,还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细枝末节上。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往往因为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反而更能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刘宋时期的调谑之风即是如此。透过它,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当时思想的混乱与复杂,而且对了解南朝的社会风俗、文化发展以及文学演进等也多了一个观测点,同时我们还可以由此看到人文精神变化背后为人与为文之间相互影响与促进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宋时期 调谑之风 文化精神 人生百态
下载PDF
情商视域下《三国演义》艺术形象的审美意蕴
5
作者 薛永武 《中国美学》 2020年第1期64-78,共15页
本文运用情商理论,阐释情商对《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的兴衰际遇和事业成败的重要性,根据主要人物的情商与命运悲欢离合的关系,对作品中的主要艺术形象进行情商案例的美学分析,揭示了刘备、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周瑜、司... 本文运用情商理论,阐释情商对《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的兴衰际遇和事业成败的重要性,根据主要人物的情商与命运悲欢离合的关系,对作品中的主要艺术形象进行情商案例的美学分析,揭示了刘备、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周瑜、司马懿等艺术形象的情商对其命运和事业的重要影响。通过对《三国演义》的情商分析,把握主要艺术形象的审美意蕴。小说非常形象地用人物命运的悲欢离合书写了一部形象化的情商史,在塑造各具特色的艺术个性的同时,蕴含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商视域 悲欢离合 审美意蕴
原文传递
陈子昂《感遇》诗与《庄子》的哲学关联 被引量:3
6
作者 鲍鹏山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3-82,共10页
从"感遇"的释义出发,从客体和由客体所激发的主观情怀两个层面,对陈子昂《感遇》诗38首的内容和艺术进行深入剖析。在这组诗歌中,诗歌意象往往直接沿用哲学概念,这些概念及其哲学旨归与《庄子》有着几乎一致的出处,显示了这... 从"感遇"的释义出发,从客体和由客体所激发的主观情怀两个层面,对陈子昂《感遇》诗38首的内容和艺术进行深入剖析。在这组诗歌中,诗歌意象往往直接沿用哲学概念,这些概念及其哲学旨归与《庄子》有着几乎一致的出处,显示了这组影响与争议巨大的诗歌与《庄子》之间的深刻的哲学关联。陈子昂在感知和感叹天道、世道这样巨大而不可抗拒的对象时,采用的是《庄子》"道观"的方式,从而使得个人及其托身的有限空间与巨大而无限的对象之间产生一种可能的联接,形成强烈的反差,使这组诗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庄子》是诗意的哲学,《感遇》是哲学化的诗歌,采用哲学概念充当诗歌意象,其艺术感染力不是来自于文学意象的感性魅力,而是来自于对天道、人生和自我生命的哲学感喟。《庄子》和《感遇》,在许多地方呈现出相当的同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陈子昂 感遇诗 诗化哲学
下载PDF
“笑哭体”——论网络小说《1959-2009,我的沧桑50年》的语言风格
7
作者 施建平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62-69,共8页
运用篇章语言学及功能语言学派的观点,从语场、语旨、语式等角度,对网络小说《1959-2009,我的沧桑50年》的语言风格进行了分析。从语篇上看,主人公的经历似为流水账式的“大事记”;从语言风格上看,用的是自我解嘲式的戏谑式言词;可以把... 运用篇章语言学及功能语言学派的观点,从语场、语旨、语式等角度,对网络小说《1959-2009,我的沧桑50年》的语言风格进行了分析。从语篇上看,主人公的经历似为流水账式的“大事记”;从语言风格上看,用的是自我解嘲式的戏谑式言词;可以把这种“含泪的笑”的语言风格命名为“笑哭体”。总体而言,这种笑哭体语言的风格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隐喻,它是对荒唐年代的荒唐事件的深刻反思。鉴往知来,这部史诗般的社会小说,以小人物的语言对社会的沧桑巨变进行叙事,入木三分地体察了一代知青的悲欢离合,真正体现了其“人民性”的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笑哭体” 沧桑50年 网络小说 语言风格 人民性
下载PDF
欲与城:百年沧桑史的构造——论施叔青小说《香港三部曲》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书群 秦磊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4-67,共4页
香港殖民地社会处于两种文化的交汇冲突之中,存在着身份认同的危机,因此在这种文化环境下写出的妓女传奇,自然包含了对整个集体本身经验的艰难叙述。施叔青小说《香港三部曲》不但塑造了香港百年沧桑史,同时通过对殖民框架的认同和超越... 香港殖民地社会处于两种文化的交汇冲突之中,存在着身份认同的危机,因此在这种文化环境下写出的妓女传奇,自然包含了对整个集体本身经验的艰难叙述。施叔青小说《香港三部曲》不但塑造了香港百年沧桑史,同时通过对殖民框架的认同和超越,勾勒出一个华洋共处的文化空间。该文通过对施叔青小说《香港三部曲》的解读,揭示出其中的殖民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与城 百年沧桑 施叔青小说 文化意蕴
下载PDF
边缘生态·民间智慧·世道沧桑——论《天眼》的境界独特性和内蕴丰厚度
9
作者 刘起林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5-28,共4页
彭见明的长篇小说《天眼》选择湘楚民间的相术文化及相关社会生态正面写实,既趣味盎然地描绘了一种底层社会的边缘性风俗画卷,又深刻地参悟和阐释了民间相术所包含的处世境界和生存智慧,并以此为基础洞察世事沧桑和人心善恶,其中体现出... 彭见明的长篇小说《天眼》选择湘楚民间的相术文化及相关社会生态正面写实,既趣味盎然地描绘了一种底层社会的边缘性风俗画卷,又深刻地参悟和阐释了民间相术所包含的处世境界和生存智慧,并以此为基础洞察世事沧桑和人心善恶,其中体现出创作主体以民间智慧"拯世""渡人"的精神意图。小说由此显示出既具境界独特性又具内蕴丰厚度的艺术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眼》 相术文化 边缘生态 民间智慧 世道沧桑
下载PDF
情寄沧桑意逍遥──论散文集《沧桑无语》的艺术追求
10
作者 刘树元 《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73-75,共3页
在《沧桑无语》中,作者承沿着对文化历史散文的一贯性追求,传达出对历史典籍极为通熟,古典文学功底甚为扎实的特色。在看似随意的描叙中,却引用自如,论理缜密,思想独到,情感饱满,是王充闾散文创作成熟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 《沧桑无语》 散文集 王充闾 散文创作 艺术追求 古典文学 逍遥 对文 传达 一贯性
全文增补中
嬗变:由传统向准现代——从20世纪30年代《申报》广告看近代上海社会生活变迁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俊修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86-93,共8页
《申报》是近代上海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其刊登的广告五彩缤纷 ,犹如一面多棱镜 ,折射出近代上海社会的方方面面。文章以 2 0世纪 30年代《申报》广告为切入口进行研究 ,发现当时上海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在由传统向准... 《申报》是近代上海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其刊登的广告五彩缤纷 ,犹如一面多棱镜 ,折射出近代上海社会的方方面面。文章以 2 0世纪 30年代《申报》广告为切入口进行研究 ,发现当时上海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在由传统向准现代变迁 ,并伴随着畸形的裂变与阵痛。《申报》广告对这种变迁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而西方异质文化与生活方式的介入碰撞则起着主导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申报》 广告 近代上海 社会生活变迁 异质文化 生活方式 传统 准现代
下载PDF
攀枝花少数民族地区近现代社会转型的发展阶段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仲先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2-17,共6页
攀枝花少数民族近现代社会转型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第一时期是新中国的成立,给攀枝花少数民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少数民族在政治上获得了身份地位;第二时期是1965年的"三线建设"时期,植入式的城市模式对攀枝花少数民族的... 攀枝花少数民族近现代社会转型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第一时期是新中国的成立,给攀枝花少数民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少数民族在政治上获得了身份地位;第二时期是1965年的"三线建设"时期,植入式的城市模式对攀枝花少数民族的社会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使攀枝花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第三时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进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攀枝花民族地区的劳动生产力,使少数民族生活由贫困奔向小康。这三个时期的发展体现出两个特点:即跨时代的两重效应和失败与成功并存。总结近现代攀枝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经验教训,对攀枝花少数民族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枝花 少数民族 近现代 社会转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