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庭代偿机制研究新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8
1
作者 时海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46-1350,共5页
前庭系统是一套感知及控制平衡的精密操作系统,司职运动感知、凝视、肢体平衡等功能,并参与情感、记忆等认知功能。前庭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失平衡、视物模糊、眩晕等,并由此导致严重的社会行为障碍。在前庭功能障碍早期,前庭中枢结构具... 前庭系统是一套感知及控制平衡的精密操作系统,司职运动感知、凝视、肢体平衡等功能,并参与情感、记忆等认知功能。前庭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失平衡、视物模糊、眩晕等,并由此导致严重的社会行为障碍。在前庭功能障碍早期,前庭中枢结构具有自发的、功能强大的再平衡功能,亦即前庭代偿。前庭康复是一种外源性干预策略,已经明确在单侧前庭损害中具有积极的促代偿效果。该文阐述了前庭代偿机制的研究新进展,以及基于此的前庭康复理念,亦即最佳前庭代偿效果并非依赖于最佳康复技术,而是有赖于把握神经网络发生内在可塑性改变的时间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 前庭功能障碍 前庭代偿 中枢可塑性 前庭康复
下载PDF
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彭璐 尹时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3-497,共5页
前庭康复是一种渐进性刺激前庭系统促进前庭代偿的运动疗法,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中治疗的有效性。本文就前庭康复治疗原理、策略及其在前庭疾病中的应用及其有效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深入研究前庭康复恢复的影响因素... 前庭康复是一种渐进性刺激前庭系统促进前庭代偿的运动疗法,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中治疗的有效性。本文就前庭康复治疗原理、策略及其在前庭疾病中的应用及其有效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深入研究前庭康复恢复的影响因素及对中枢前庭功能障碍和非前庭疾病遗留的平衡障碍患者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有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预后进行预估、治疗中及时改变治疗策略,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康复 前庭代偿 外周前庭疾病 中枢前庭疾病
下载PDF
前庭电刺激与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严进华 陈中波 +4 位作者 宋延娜 杨慧佳 李宪东 于泽洋(综述) 陈嘉峰(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958-960,共3页
前庭疾病包括[1]前庭性偏头痛、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阵发症、双侧前庭病变、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等,前庭核心症状主要为4大类:眩晕、头晕、前庭视觉症状、姿势症状,通过临床药物,复位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遗留眩晕、... 前庭疾病包括[1]前庭性偏头痛、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阵发症、双侧前庭病变、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等,前庭核心症状主要为4大类:眩晕、头晕、前庭视觉症状、姿势症状,通过临床药物,复位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遗留眩晕、姿势不稳等症状。前庭康复治疗(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therapy,VRT),属于眩晕的特殊治疗,是针对前庭受损患者所采用的非药物、非创伤性、具有高度专业化设计的训练方法,可有效缓解前庭疾病患者的眩晕或头晕等不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疾病 康复 前庭神经电刺激 前庭代偿
下载PDF
五风穴联合晕听区针刺与前庭代偿理论探讨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炜 王敬卿 惠振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8期1423-1427,共5页
前庭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平衡系统。前庭功能损伤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眩晕、眼球震颤、平衡障碍等,然而大部分前庭病变患者在一定时间内眩晕及眼震会逐渐消失,并重新建立肢体平衡,这一主动修复过程称为前庭代偿。外周前庭损伤后中枢的适应性... 前庭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平衡系统。前庭功能损伤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眩晕、眼球震颤、平衡障碍等,然而大部分前庭病变患者在一定时间内眩晕及眼震会逐渐消失,并重新建立肢体平衡,这一主动修复过程称为前庭代偿。外周前庭损伤后中枢的适应性和可塑性是前庭代偿的基础,单侧前庭损伤后双侧前庭神经核、小脑、脊髓、大脑皮层等通过交互纤维逐渐实现静态代偿与动态代偿,但临床中很多患者不能及时完全建立代偿,遗留不同程度的头晕及平衡障碍,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目前促进前庭代偿主要依靠前庭康复训练,且基本以患者居家自行锻炼的方式开展,患者依从性不高,疗效不稳定。近年来研究发现,针灸对于前庭损伤引起的眩晕疾病具有确切的疗效,本文旨在探讨针刺五风穴(双翳风、双风池、风府)及晕听区与前庭代偿之间的密切关联,以期为针刺促进前庭代偿提供理论依据,为前庭病变临床治疗提供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代偿 五风穴 晕听区 针刺
下载PDF
Advantages of Short-term Personalized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at Home Guided by Professional Therapist for Treatment of Decompensated Vestibular Vertigo 被引量:8
5
作者 Chen-ru DING Ying-qi GAO +2 位作者 Yu-juan ZHOU Jun GU Jing WANG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2021年第4期687-694,共8页
Objective Patients suffered a lot from decompensated vestibular vertigo.Pharmacotherapy and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have been proven to be effective in prompting vestibular compensation.Routine rehabilitati... Objective Patients suffered a lot from decompensated vestibular vertigo.Pharmacotherapy and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have been proven to be effective in prompting vestibular compensation.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s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s of patients’compliance,completion,the average recuperation time and so on.This study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advantages of short-term personalized vestibular rehabihitation at home guided by professional therapist.Methods A short-term personalized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program(ST-PVR)was designed for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vestibular vertigo in this study.Results Patients experiencing the ST-PVR program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Activities-Specific Balance Confidence Scale(ABC)scores by the second follow-up(at 2nd week after treatment,P<0.05).However-improvement in the medication group occurred slightly later,DHI for 1 month and SAS for 2 months after treatment(P<0.05).Also,the improvement in the onset time of unilateral weakness(UW)at 2nd week after treatment in the personalized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PVR)group was faster than that in the medication group.Conclusion In general,the short-term PVR program showed great advantages by prompting vestibular compensation quickly and putting forward future direction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n decompensated vestibular vertig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IGO personalized program MEDICATION vestibular compensation therapy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下载PDF
前庭康复在前庭外周性眩晕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姜梦莎 席恺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66-570,共5页
眩晕和平衡障碍的发作给各年龄段患者的身体、心理都带来较重的负担,给社会带来高昂的成本。前庭康复作为治疗的主体,早期积极主动且系统地接受康复治疗,将更有利于症状的缓解、功能的恢复以及预防慢性前庭综合征的发生。前庭康复用于... 眩晕和平衡障碍的发作给各年龄段患者的身体、心理都带来较重的负担,给社会带来高昂的成本。前庭康复作为治疗的主体,早期积极主动且系统地接受康复治疗,将更有利于症状的缓解、功能的恢复以及预防慢性前庭综合征的发生。前庭康复用于前庭外周性眩晕疾病治疗的方法,影响因素及评估等尚无标准,临床应用多样化,本综述对近年前庭康复在前庭外周性眩晕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前庭康复 前庭代偿
原文传递
针刺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对前庭性眩晕残余症状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谢慧 谢亭亭 +1 位作者 廖逸茹 彭凌艳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8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探讨针刺“泥丸八阵”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残余症状临床有效性。 方法 32例进入残余症状期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选取以“泥丸八阵”、晕听区、风池为主穴的针刺方案,结合辨证选取相应穴位,联合前庭康复训练,进行为... 目的 探讨针刺“泥丸八阵”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残余症状临床有效性。 方法 32例进入残余症状期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选取以“泥丸八阵”、晕听区、风池为主穴的针刺方案,结合辨证选取相应穴位,联合前庭康复训练,进行为期2周的治疗。运用“泥丸八阵”针刺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7天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采集治疗前、后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积分(BBS)、前庭症状指数(VSI)、眩晕病症状与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估(DHI)进行判定疗效。 结果 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达98.3%,DHI总指数和子指数(DHI-P(躯体),DHI-F(功能),DHI-E(情绪)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01),Berg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泥丸内八阵”法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持续2周治疗,帮助患者尽快消除眩晕残留症状,利于前庭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眩晕残余症状期 泥丸八阵 针刺 前庭康复 前庭代偿
下载PDF
前庭功能的中枢组胺能神经调制(英文) 被引量:4
8
作者 F.Bergquist M.B.Dutia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3-304,共12页
组胺能药物已经长期用于治疗人类的平衡紊乱,但对于它们在前庭系统中作用的机制还缺乏了解。在本文中,我们综述了关于脑内(特别是脑干前庭核中)的组胺能神经传递,以及组胺在脑可塑性——“前庭代偿”(一种单侧外周前庭损伤之后发生的行... 组胺能药物已经长期用于治疗人类的平衡紊乱,但对于它们在前庭系统中作用的机制还缺乏了解。在本文中,我们综述了关于脑内(特别是脑干前庭核中)的组胺能神经传递,以及组胺在脑可塑性——“前庭代偿”(一种单侧外周前庭损伤之后发生的行为学恢复)中作用的新近文献。我们在综述组胺能类药物促进前庭代偿证据的同时,也讨论了这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前庭系统 可塑性 前庭代偿
下载PDF
前庭代偿与治疗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洁 时海波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6-260,共5页
与其他感觉系统不同,前庭系统通过“推-拉”的模式维持整个系统的张力平衡,局部功能异常增强或减弱都将导致整个系统的功能障碍。单侧外周前庭受损将引起显著的前庭症状,但其可在数日至数周内逐步自行缓解,该现象被称为“前庭代偿”。... 与其他感觉系统不同,前庭系统通过“推-拉”的模式维持整个系统的张力平衡,局部功能异常增强或减弱都将导致整个系统的功能障碍。单侧外周前庭受损将引起显著的前庭症状,但其可在数日至数周内逐步自行缓解,该现象被称为“前庭代偿”。由于多数情况下的前庭外周损伤为不可逆性,因此广泛认为中枢机制是前庭代偿的主因。其中,静态症状在数周内消失,代偿较为完全,推测是前庭核团放电再平衡的结果;动态症状的代偿需要更长时间,通过感觉替代、行为替代等方式实现,且代偿不完全。本文简要综述了前庭代偿及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工作和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功能障碍 前庭代偿 神经生物学 中枢可塑性
原文传递
前庭代偿: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一个理想模型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久荣 黄亿华 牟晓东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9-214,共6页
前庭代偿是一个研究神经系统损伤后机能修复和替代的理想模型。这个模型在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和机能恢复的研究中具有普遍意义。本文综述了有关前庭代偿的电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神经生物学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前庭代偿 生长相关蛋白 银杏叶提取物 神经可塑性
下载PDF
单侧前庭毁损引起的中枢平衡代偿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大连 徐先荣 +2 位作者 李鹏 张建辉 孙虹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56-262,共7页
单侧前庭毁损引起的平衡功能失调导致一系列参与平衡感知和调控的中枢神经核团都会发生相应的代偿性改变。这些参与维持平衡的中枢代偿性调节包括健侧前庭核与患侧前庭核之间的活动协调,视觉动眼系统的代偿性调节、小脑的代偿性改变、... 单侧前庭毁损引起的平衡功能失调导致一系列参与平衡感知和调控的中枢神经核团都会发生相应的代偿性改变。这些参与维持平衡的中枢代偿性调节包括健侧前庭核与患侧前庭核之间的活动协调,视觉动眼系统的代偿性调节、小脑的代偿性改变、网状结构的信号协调,下橄榄核的代偿性调节、丘脑的代偿性丘觉、大脑皮层的平衡调控以及某些适应性行为的改变等。因此,单侧前庭毁损引起的中枢平衡代偿实际上是包含所有参与平衡感知调控的中枢神经核团来协同完成一个综合代偿性调节的复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代偿 前庭代偿 视觉代偿 小脑代偿 丘脑代偿 脊髓代偿 脑皮层代偿
下载PDF
Modification of tenascin-R expression following unilateral labyrinthectomy in rats indicates its possible role in neural plasticity of the vestibular neural circuit 被引量:1
12
作者 Botond Gaal Einar ?rn Jóhannesson +3 位作者 Amit Dattani Agnes Magyar Ildikó Wéber Clara Matesz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9期1463-1470,共8页
We have previously found that unilateral labyrinthectomy is accompanied by modification of hyaluronan and 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 staining in the lateral vestibular nucleus of rats and the time course of subs... We have previously found that unilateral labyrinthectomy is accompanied by modification of hyaluronan and 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 staining in the lateral vestibular nucleus of rats and the time course of subsequent reorganiza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assembly correlates to the restoration of impaired vestibular function. The tenascin-R has repelling effect on pathfinding during axonal growth/regrowth, and thus inhibits neural circuit repair. By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e studied the modification of tenascin-R expression in the superior, medial, lateral, and descending vestibular nuclei of the rat following unilateral labyrin- thectomy. On postoperative day 1, tenascin-R reaction in the perineuronal nets disappeared on the side of labyrinthectomy in the superior, lateral, medial, and rostral part of the descending vestibular nuclei. On survival day 3, the staining intensity of tenascin-R reaction in perineuronal nets recovered on the operated side of the medial vestibular nucleus, whereas it was restored by the time of postoperative day 7 in the superior, lateral and rostral part of the descending vestib- ular nuclei. The staining intensity of tenascin-R reaction remained unchanged in the caudal part of the descending vestibular nucleus bilaterally.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modification of tena- scin-R expression presented here may b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roles of individual vestibular nuclei in the compensatory processes. The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the tenascin-R may suggest the extracellular facilitation of plastic modifications in the vestibular neural circuit after lesion of the labyrinthine recep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extracellular matrix BRAINSTEM vestibular system vestibular lesion vestibular compensation perineuronal net neural plasticity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前庭代偿过程中I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亚型在前庭内侧核中的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亚民 孔维佳 +1 位作者 刘俊 胡钰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33-435,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单侧迷路破坏术后前庭内侧核(medialvestibular nuclei,MVN)内I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亚型(group I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GluR1)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8只,分为迷路破坏组(20只)和对照组(8只),前者破... 目的观察单侧迷路破坏术后前庭内侧核(medialvestibular nuclei,MVN)内I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亚型(group I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GluR1)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8只,分为迷路破坏组(20只)和对照组(8只),前者破坏单侧迷路,对照组手术方式相同但保持迷路完好。单侧迷路破坏术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存活时间(术后12h、36h、7d、30d)两组动物MVN内mGluR1的表达变化。结果单侧迷路破坏术后可诱导同侧MVN区I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亚型mGluR1减少,术后12h最少,术后36h开始增加,至术后7d和30d后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侧和术侧的变化趋势相同。结论单侧迷路破坏术后可诱导MVN区I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亚型mGluR1减少。初级前庭传入或中枢前庭神经元的静息放电降低可能与I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亚型mGluR1减少有关,但其在前庭代偿中的作用尚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代偿 前庭神经内侧核 大鼠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下载PDF
前庭代偿中双侧前庭内侧核对输入刺激响应的敏感性变化及其离子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薛伟轩 李潜啸 +4 位作者 张洋浔 张潇洋 容永豪 王建军 朱景宁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前庭代偿是研究前庭疾病防治策略和成年后由外周损伤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重要模型。脑干中的前庭内侧核(medial vestibular nucleus, MVN)是实现前庭代偿的重要中枢。MVN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敏感性对前庭功能的正常执行十分关键,但... 前庭代偿是研究前庭疾病防治策略和成年后由外周损伤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重要模型。脑干中的前庭内侧核(medial vestibular nucleus, MVN)是实现前庭代偿的重要中枢。MVN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敏感性对前庭功能的正常执行十分关键,但先前的研究集中关注于单侧外周迷路切除(unilateral labyrinthectomy, UL)这一前庭代偿模型中患侧MVN中神经元兴奋性活动的变化,对双侧MVN神经元动态响应输入刺激的敏感性变化仍知之甚少。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离体脑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和行为学方法,观察到UL后6 h,大鼠表现出显著的自发运动障碍,且其患侧而非健侧MVN中B型神经元的兴奋性活动显著降低。但与之相反,健侧而非患侧MVN中的B型神经元对斜坡和阶跃电流刺激的敏感性则显著升高。UL后1周,大鼠基础运动行为得到代偿,其患侧MVN神经元的兴奋性和健侧MVN神经元的敏感性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此外,参与B型MVN神经元敏感性调控的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small conductance Ca^(2+)-activated K^(+)channel, SK) UL后6 h在健侧MVN中选择性表达下调,而1周后恢复至正常水平。药理学选择性阻断健侧MVN中的SK通道以抑制其UL后的功能可塑性变化,可显著延迟前庭运动障碍的代偿。本研究结果提示,患侧MVN神经元兴奋性与健侧MVN神经元敏感性的可塑性变化可能共同参与了前庭症状的产生和前庭代偿,而SK通道可能是介导健侧MVN神经元敏感性随前庭代偿动态变化的重要离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代偿 前庭内侧核 兴奋性 敏感性 SK通道
原文传递
迷路后径路前庭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75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宇鹏 吴文瑾 +3 位作者 何景春 郑贵亮 张青 杨军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迷路后径路前庭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的手术安全性、可靠性、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单侧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行经迷路后径路前庭神经切断术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患者平均病程(53.11±43.87)个月,术前500 Hz、... 目的探讨迷路后径路前庭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的手术安全性、可靠性、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单侧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行经迷路后径路前庭神经切断术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患者平均病程(53.11±43.87)个月,术前500 Hz、1000 Hz、2000 Hz、4000 Hz平均听阈(63.71±16.85)dB HL。听力分期Ⅱ期2例,Ⅲ期34例,Ⅳ期39例。Ⅱ期2例患者为内淋巴囊减压术后复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1例(1.3%)、脑脊液漏4例(5.3%)、暂时性面瘫1例(1.3%)、切口感染2例(2.6%)、切口脂肪液化3例(3.9%)。无颅内出血及术后即刻全聋的病例。术后眩晕疗效评定73例患者为A级,2例患者为B级。结论经迷路后前庭神经切断术疗效确切,风险与并发症可控,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眩晕 前庭神经切断术 听力下降 疗效 前庭代偿
原文传递
单侧迷路破坏后大鼠前庭神经内侧核区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英文)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海玲 安英 +2 位作者 姜海英 金清华 金元哲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8,共8页
本实验用脑部微量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单侧迷路破坏(unilateral labyrinthectomy,经利多卡因或对氨基苯胂酸盐预处理以阻断单侧外周前庭器官)后大鼠同侧及对侧前庭神经内侧核(medial vestibular nucleus,MVN)区部分氨基酸(天冬... 本实验用脑部微量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单侧迷路破坏(unilateral labyrinthectomy,经利多卡因或对氨基苯胂酸盐预处理以阻断单侧外周前庭器官)后大鼠同侧及对侧前庭神经内侧核(medial vestibular nucleus,MVN)区部分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牛磺酸和丙氨酸)含量的变化,以了解前庭代偿的部分神经化学机制。实验观察到,对照组大鼠MVN区天冬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牛磺酸和丙氨酸浓度分别为(6.15±0.59),(18.13±1.21),(33.73±1.67), (9.26±0.65),(9.56±0.77)和(10.07±0.83)pmol/8μL透析样本。左侧中耳内灌注2%利多卡因后10 min,同侧MVN区天冬氨酸、谷氨酸含量立即减少(P<0.05),牛磺酸含量增加(P<0.05);对侧MVN区谷氨酸含量立即增加(P<0.05),甘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减少;双侧核团间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失衡。而用对氨基苯胂酸盐永久阻断单侧前庭器官2周后,同侧MVN区谷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减少,谷氨酰胺含量增高;对侧MVN区谷氨酸含量也减少;同侧MVN区谷氨酰胺含量明显高于对侧MVN区。结果提示,单侧迷路破坏后双侧MVN区氨基酸含量立即失去平衡,随着前庭代偿的进展,此差异减少,但是在前庭代偿后却出现双侧前庭核区谷氨酰氨的含量失衡,说明在前庭代偿过程中氨基酸含量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前庭内侧核 单侧迷路破坏 前庭代偿
下载PDF
手术结合化学单侧迷路切除术建立急性前庭损伤小鼠模型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颖怡 解龙昌 +4 位作者 陈文勇 陈伟杰 陈盛强 袁忠民 崔勇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63-967,共5页
目的探讨建立C57BL/6J小鼠急性前庭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及其行为学评估。方法健康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20~30g)共21只,随机分成单侧迷路切除术组(n=15)及假手术组(n=6)两组。单侧迷路切除术组小鼠,在麻醉后在显微镜下进行其左耳的单侧... 目的探讨建立C57BL/6J小鼠急性前庭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及其行为学评估。方法健康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20~30g)共21只,随机分成单侧迷路切除术组(n=15)及假手术组(n=6)两组。单侧迷路切除术组小鼠,在麻醉后在显微镜下进行其左耳的单侧迷路切除术(UL),行耳前切口,钝性分离组织,勾除鼓膜、锤骨、砧骨,电凝镫骨动脉,勾除镫骨,打开镫骨底板,暴露前庭池,用吸引器吸除流出的内淋巴液,用精细的勾针分离椭圆囊及球囊,并用勾针破坏该区域剩余的前庭神经上皮细胞及半规管,最后往前庭内塞入含有无水乙醇的明胶海绵,缝合皮肤。而假手术组小鼠,通过耳前切口打开其外耳道,缝合皮肤。对所有术后小鼠进行行为学观察,并在术后第10天进行爬杆试验、平衡木试验的行为学检测。结果所有单侧迷路切除术后小鼠在清醒后均开始出现一种特殊的偏斜姿势,头右偏,走路时向右转圈,身体筒状翻滚,提尾时出现以身体为轴线的旋转。以上体征在一周内逐渐缓解。术后第10天,手术组跟假手术组相比,爬杆试验(P=0.000)及平衡术试验(P=0.002)的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使用单侧迷路切除术(UL)配合化学切除的方法能建立稳定、有效、造模成功率高的急性前庭损伤小鼠模型。在术后一周时,可观察到小鼠的部分静态症状明显缓解。而行为学检测结果提示在术后第10天,前庭损伤小鼠模型尚未完全完成前庭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庭损伤 前庭代偿 小鼠模型 单侧迷路切除术
下载PDF
泥丸八阵在耳眩晕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18
作者 廖逸茹 夏庭伟 +6 位作者 郭萄 江南 余梦瑶 谢兴笔 赵军 肖志贤 谢慧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64-3567,共4页
泥丸八阵来自杵针疗法,是治疗耳眩晕的重要组穴,在既往临床中发现针刺泥丸内八阵可有效改善症状,促进前庭代偿。目前耳眩晕是高发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诊疗繁复,常涉及多个学科。泥丸八阵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在临床运用上具... 泥丸八阵来自杵针疗法,是治疗耳眩晕的重要组穴,在既往临床中发现针刺泥丸内八阵可有效改善症状,促进前庭代偿。目前耳眩晕是高发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诊疗繁复,常涉及多个学科。泥丸八阵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在临床运用上具有可行性和广阔发展空间。通过文献分析从泥丸八阵学术渊源、穴位特点、中医理论分析、临床疗效评价和相关机制探讨等方面进行论述。泥丸八阵对耳眩晕有良好的疗效且不拘泥于证型和病种,有助于简化临床诊疗,实现“异病同治”,为研究头针组穴改善耳眩晕的内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相关临床和动物实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泥丸八阵 杵针 耳眩晕 前庭代偿 综述
原文传递
前庭代偿动物模型方法综述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青 尹时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9-925,共7页
前庭疾病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常在前庭系统发生病变或受到非生理性刺激时出现,患者可出现平衡失调、眼球震颤、眩晕等前庭功能障碍以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悸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表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 前庭疾病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常在前庭系统发生病变或受到非生理性刺激时出现,患者可出现平衡失调、眼球震颤、眩晕等前庭功能障碍以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悸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表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这些症状在人或动物身上都可通过前庭代偿机制在数周或数月得到改善,但代偿的时间和最终的恢复水平都有极大的个体差异,所以研究前庭代偿的机制对提高前庭疾病的治疗效果意义重大。由于临床伦理的诸多限制,建立相应动物模型成为了研究前庭代偿机制的重要手段。目前的建模方式主要有:手术切除、化学性迷路破坏、手术+化学方法破坏迷路及空气注射。经过各国科研工作者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也取得了诸多可喜成果,但还远远不够。明晰前庭代偿机制并指导临床的诊疗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建立相似性高、重复性好的动物模型十分必要。在此综述已有模型为研究人员构建合适模型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代偿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前庭损伤后脑干相关神经元C-FOS的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子栋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内耳前庭损伤后,在静止和角加速度刺激状态下双侧前庭神经核C-FOS阳性表达的改变,初步探讨前庭代偿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5组(12只/组):(1)无手术组;(2)单耳前庭神经切断手术组;(3)单耳前庭神经切断手术对照组;(4)双... 目的观察大鼠内耳前庭损伤后,在静止和角加速度刺激状态下双侧前庭神经核C-FOS阳性表达的改变,初步探讨前庭代偿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5组(12只/组):(1)无手术组;(2)单耳前庭神经切断手术组;(3)单耳前庭神经切断手术对照组;(4)双耳前庭神经切断手术组;(5)双耳前庭神经切断手术对照组,每组一半动物给予角加速度刺激。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C-FOS在前庭神经核、舌下神经前置核的神经元表达的改变。结果在静止状态下,正常鼠和手术对照组鼠的双侧前庭神经核、舌下神经前置核无C-FOS阳性神经元;给予旋转刺激后,双侧前庭神经核、舌下神经前置核皆有C-FOS阳性神经元。单耳手术组术后24小时,同侧前庭神经内核、对侧舌下神经前置核有C-FOS阳性神经元,旋转刺激后双侧前庭神经核、舌下神经前置核皆有C-FOS阳性神经元。双耳手术组24小时,在静止状态和角加速度刺激状态下,双侧前庭神经核、舌下神经前置核皆无C-FOS阳性神经元。结论一侧前庭损伤后,同侧前庭神经内核、对侧舌下神经前置核C-FOS阳性神经元在前庭代偿早期可能起启动突触联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切断术 前庭代偿 C—FO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