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方言言、文差异的情况探讨——以穗、港地区粤方言为例
1
作者 何遨廷 易诗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33期30-34,共5页
以穗、港地区为代表的粤方言,由于口语上存在不同于民族共同语的,带有英语转码词汇和符合方言表达习惯的字、词、句而呈现出言、文差异的现象。除却穗、港地区的历史原因,以及毗邻中国海外贸易中心珠三角地区的区位现实导致的文化交互外... 以穗、港地区为代表的粤方言,由于口语上存在不同于民族共同语的,带有英语转码词汇和符合方言表达习惯的字、词、句而呈现出言、文差异的现象。除却穗、港地区的历史原因,以及毗邻中国海外贸易中心珠三角地区的区位现实导致的文化交互外,实则还涉及“文白异读”的相关原理。虽然随着“文白(粤)夹杂体”和“粤方言白话体”的出现,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但由于语言文字规范政策的推行,穗、港地区书面语规范化或还将使穗、港粤方言的言、文差异保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该文结合穗、港地区粤方言的语言现实,试在总结归纳粤方言言、文差异现象的基础上,对比其他方言相似现象,作出讨论与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方言 粤方言白话体 口语 书面语 言、文差异 文白异读
下载PDF
论胡适的“白话”观
2
作者 钱雯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71-75,99,共6页
胡适在白话—拼音文字相位提出"白话"主张,发起白话文运动。白话—拼音文字相位不仅为解决"言文背驰"问题提出,也是为中、西语言与文化沟通而作出的有针对性的设计,白话文运动因此走上与晚清以来语言文字变革不同... 胡适在白话—拼音文字相位提出"白话"主张,发起白话文运动。白话—拼音文字相位不仅为解决"言文背驰"问题提出,也是为中、西语言与文化沟通而作出的有针对性的设计,白话文运动因此走上与晚清以来语言文字变革不同的方向。在白话—拼音文字相位上,"白话"是一个理论观念,它构成白话文运动的逻辑起点,构成胡适有关白话文运动历史叙事的理论前提。"白话"与"白话文学"之间的紧张关系推动着白话文运动的实际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白话 白话文运动
下载PDF
“白话”的诗性本体意义
3
作者 梁平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72-75,共4页
人们对于胡适"白话"的作用,往往只从工具层面进行认识,未能察觉它的本体性意义,并且习惯将当时通行的"白话"加以封闭,造成与今天所称"口语"的隔离。"白话"应是一个广义的流动的称谓。白话无论... 人们对于胡适"白话"的作用,往往只从工具层面进行认识,未能察觉它的本体性意义,并且习惯将当时通行的"白话"加以封闭,造成与今天所称"口语"的隔离。"白话"应是一个广义的流动的称谓。白话无论是从"形式"的构筑还是"诗意"的承载来看,都具有本体性。面对新诗,我们应充分认识它自身的特质,深刻理解它所依据的社会语境,在坚守"诗意"这个最高原则的前提下,以宽广的胸怀善待新诗的多种可能性,并保持对"劣诗""非诗"的高度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 口语 本体性 诗意
下载PDF
从《英汉汕头方言口语词典》看潮汕方言“三个去声”现象 被引量:5
4
作者 岳婕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5-92,共8页
本文对1883年传教士编撰的《英汉汕头方言口语词典》进行全面考察,从三万多个词条中梳理出3544个韵字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这本词典所反映的潮汕方言"一个上声,三个去声"的调类处理现象,并通过与现代潮汕方言,以及中古音的比... 本文对1883年传教士编撰的《英汉汕头方言口语词典》进行全面考察,从三万多个词条中梳理出3544个韵字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这本词典所反映的潮汕方言"一个上声,三个去声"的调类处理现象,并通过与现代潮汕方言,以及中古音的比较,结合文白异读的分析,阐述其"下去"调名处理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汕头方言口语词典》 闽语 潮汕方言 声调 下去
原文传递
《八音定诀》音系性质再考 被引量:2
5
作者 杜晓萍 《龙岩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35-40,共6页
《八音定诀》是一部反映闽南方言的韵书,将19世纪传教士所撰厦门方言辞书与《八音定诀》音系逐一比较,可以判断《八音定诀》是一部综合音系的韵书,以厦门音为主,兼收泉州、同安、漳州的方音,但是在审音、韵部归字方面也有不少讹误。
关键词 《八音定诀》 音系 《厦英大辞典》 《厦荷大辞典》 比较
下载PDF
19世纪杜嘉德《厦英大辞典》序 被引量:2
6
作者 Rev.Carstairs Douglas 吴文文 《闽台文化研究》 2016年第1期74-77,共4页
《厦英大辞典》是19世纪英国传教士杜嘉德编写的一部辞典,将当时的闽南方言词语逐条翻译成英文。杜嘉德在自序中对《厦英大辞典》出版的初衷、材料的来源、编写的过程、编写目的以及编写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字典的不足等问题进行了说... 《厦英大辞典》是19世纪英国传教士杜嘉德编写的一部辞典,将当时的闽南方言词语逐条翻译成英文。杜嘉德在自序中对《厦英大辞典》出版的初衷、材料的来源、编写的过程、编写目的以及编写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字典的不足等问题进行了说明。他还从一个十九世纪西方传教士的角度,对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汉语书面语与口语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饶有趣味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 杜嘉德 《厦英大辞典》 闽南方言
下载PDF
《汕头白话英华对照词典》与现代潮汕方言韵母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岳婕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71-79,共9页
文章以中古音为参照系,通过对《汕头白话英华对照词典》35022个词条穷尽式的梳理,比较分析它与现代潮汕六个方言点韵母系统的差异,观察现代潮汕方言语音演变的轨迹和规律;厘清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尝试探讨音韵学文献整理的方法。
关键词 潮汕方言 《英汉汕头方言口语词典》 韵母系统
下载PDF
从《厦英大辞典》看泉州方言语音100多年来的演变 被引量:1
8
作者 杜晓萍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41-145,共5页
《厦英大辞典》(1873)以厦门方言为主兼记泉州方言,概括《厦英大辞典》所记泉州方言音系,将它与今泉州方音进行详细比较,并结合上溯泉州方言韵书《彙音妙悟》(1800),可以说明近一百多年来泉州方言语音的演变。
关键词 《厦英大辞典》 泉州方言 语音 《彙音妙悟》
下载PDF
《厦英大辞典》所收录的19世纪泉州方言词汇
9
作者 杜晓萍 《辞书研究》 2021年第3期73-88,I0002,共17页
目前所见19世纪唯一一部记录泉州方言的传教士方言辞书是《厦英大辞典》(1873),整理和考察《厦英大辞典》中的泉州方言词汇,可以了解十九世纪的泉州方言词汇及这些词汇一百多年来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 《厦英大辞典》 19世纪 泉州方言 词汇
下载PDF
汉语方言的发音特征——《厦英大辞典》引言
10
作者 杜嘉德 杜霞阳 《国际汉语学报》 2018年第2期67-79,共13页
杜嘉德(Carstairs Douglas)是苏格兰长老会来华的传教士,他在1873年出版了一部《厦英大辞典》(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the Vernacular or Spoken Language of Amoy),记录当时的厦门话。在《厦英大辞典》的引言中,杜嘉德详细描... 杜嘉德(Carstairs Douglas)是苏格兰长老会来华的传教士,他在1873年出版了一部《厦英大辞典》(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the Vernacular or Spoken Language of Amoy),记录当时的厦门话。在《厦英大辞典》的引言中,杜嘉德详细描写了厦门话语音,其中还有自己对于汉语语音的感悟,例如,中英的对比、书面语和口语的讨论、闽南语中不同口音腔调的描述等,此外还涉及如何使用这本词典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嘉德 《厦英大辞典》 厦门话 闽南方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